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調查分析規(guī)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西湖排灌站;規(guī)劃;建議
中圖分類號: G322 文獻標識碼: A
一、基本情況
(一)工程概況
1、工程地理位置及各站受益范圍
城西湖,位于霍邱城西,灃河尾部,為淮河中游最大的湖泊洼地。湖區(qū)26.5m以下高程面積527.5km2,蓄洪量29.5億m3,為淮河中游最大的湖泊蓄洪區(qū)。1950年城西湖列為淮河中游湖泊蓄洪區(qū),蓄洪年份為淮河下游減輕壓力,安全渡汛,非蓄洪年份,湖區(qū)三十多萬畝農田獲得麥秋雙收。
墾區(qū)排灌工程主要有西湖、城南、高臺、高塘、陳郢、曾臺等電力排灌站。退墾還湖后,原城南站位于深水區(qū),失去其作用而報廢。目前共有西湖、高臺、高塘、陳郢、曾臺等五座泵站。
2、排澇標準
城西湖排灌區(qū)規(guī)劃于六十年代后期,限于當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除澇標準僅為三年一遇,排澇模為0.35m3/s/km2。
3、開機運行情況
城西湖站共包括5座泵站,由霍邱縣排灌管理總站統(tǒng)一管理,各站有其自身的管理機構。由于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各站每年排灌任務都非常繁重。
4、泵站輸變電情況
高塘站:該站電源來自淮南電網(wǎng),經霍邱110kV變電所降壓后,由35kV線路經高塘開關站向本站供電。站內設35kV降壓變電所,安裝S7―1000/35變壓器一臺。
高臺站:該站電源來自淮南電網(wǎng),經霍邱110kV變電所降壓后,由35kV線路經高塘開關站降壓后,通過10kV線路向本站供電。站內安裝S7―1000/10變壓器一臺。
曾臺站:該站電源來自淮南電網(wǎng),經霍邱110kV變電所降壓后,由35kV線路經高塘開關站向本站供電。站內安裝S7―1000/35變壓器一臺。
陳郢站:該站電源來自淮南電網(wǎng),經霍邱110kV變電所降壓后,由35kV線路經高塘開關站再經分水閘變電所向本站供電,安裝S7―3150/35變壓器一臺。
西湖站:該站由霍邱縣臨淮崗變電所中安裝的2臺SJL―5600/35主變,兩回路(LGJ―240)導線向本站供電,本站主接線采用單母線接線,雙回路并聯(lián)運行,站用0.4kV負荷供電由6kV母線上安裝的站用變壓器供給,站用變壓器為S9―315/6.3。
(二)設計、施工及安裝情況
1、高塘站:該站由城西湖圍墾工程指揮部投資,安徽省水利廳設計院設計,安徽省水利廳建設安裝處施工。設計排澇進水位為18.5m,排澇出水位為24.0m,設計灌溉進水位為17.5m,出水位為22.5m。泵房為鋼筋砼排架結構,底板為鋼筋砼整體底板,該站土壤以粉質壤土和砂壤土為主,9.5m以下為中砂層。地下水為潛水,高程在17.2~18.5m之間。
2、高臺站:設計排澇進水位為18.0m,排澇出水位為24.0m,設計灌溉進水位為17.5m,灌溉出水位為22.0m。泵房結構型式與高塘站相同,土壤以壤土和砂壤土為主,地下水位在17.0m高程以上,與附近河湖水位相接,為潛水型。
3、曾臺站:設計排澇進水位為19.5m,排澇出水位為26.8m,設計灌溉進水位為17.0m灌溉出水位為22.5m,泵房結構與土質情況與高臺站相似。
4、西湖站:設計排澇進水位為18.0m,排澇出水位25.2m,設計灌溉進水位為16.5m,灌溉出水位為22.8m。泵房為塊基型結構,土壤以砂壤土為主。
以上4站土質條件均較差,地下水位較高,施工過程中施工排水難度大,底板澆筑質量難以保障,受當時施工工藝所限,砼表面及施工縫質量存在缺陷。設備安裝質量能滿足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
(三)技術管理情況
1998年霍邱排灌管理總站成立,城西湖排灌站由縣總站統(tǒng)一管理,管理體制逐漸縷順。近年來縣總站依據(jù)泵站運行管理規(guī)范制定了各種管理制度。執(zhí)行情況較好,運行管理已進入良性循環(huán),由于運行維護得當,雖然各站設備陳舊老化,但仍能發(fā)揮較大的效益。特別從90年以來城西湖排灌區(qū)遭受的幾次較大澇災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確保了該區(qū)的農業(yè)豐收。
1991年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淮河全線告急,我縣境內淮干已水位超保證水位,為了保障下游重要城市及鐵路的安全,城西湖開閘蓄洪,同時五站停止運行,為了保障設備安全,陳郢、曾臺、高墉、高臺四站將電機等電氣設備吊至配電層(各站配電層地面高程均在28.0m以上),西湖站筑有防洪圈堤,在前池內安裝臨時柴油機組抽排內澇。保障了機電設備的安全。
二、規(guī)劃與建議
(一)按十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根據(jù)城西湖排灌渠歷年澇災成因分析、實際收集到的降雨資料及耕作區(qū)作物種植情況,按《安徽省淮北地區(qū)除澇水文計算辦法》,計算得出相應的抽排模數(shù)為0.62(m3/s)/km2。
灌溉:灌溉保證率95%,灌水模為1.0(m3/s)/萬畝。
(二)排水范圍劃分
城西湖排灌區(qū)面積216.7km2,根據(jù)區(qū)內實際情況將其劃為3個區(qū),正常情況下各自分開排澇,遇上游站故障等特殊情況時,利用西湖站機組大、流量大、運行可靠的特點,為其他站提供備用。1區(qū)面積159.3km2,為現(xiàn)有陳郢、曾臺、西湖3站排水范圍,可通過對曾臺、西湖兩站改造的方式使其除澇標準達到十年一遇。2區(qū)面積15.4km2,為原規(guī)劃設計高塘站排水區(qū)朱高路以東部分,利用改造后的高塘站,也可達到十年一遇除澇標準。朱高路以西原規(guī)劃設計由高塘站抽排的10km2土地,由于西高東低地面高差懸殊較大,澇水歷來東流至高臺站抽排,現(xiàn)將其與高臺站排水區(qū)合并成為3區(qū),面積42km2。由于該區(qū)地勢低洼,水引至西湖站抽排歷時長澇災損失較大,僅通過改造高臺又無法使其排澇標準達到十年一遇,較為合理的方案是新建軍臺排澇站,若確受經費限制,也可讓該區(qū)部分澇水暫由西湖站抽排,待條件具備后再建新站。按照上述3個區(qū)的劃分及計算出的排澇模數(shù),各區(qū)排澇流量為:
Q1=159.3×0.62=98.8m3/s
Q2=15.4×0.62=9.5m3/s
Q3=42×0.62=26.0m3/s
(三)特征水位及揚程
城西湖排灌區(qū)6站特征水位及揚程,根據(jù)規(guī)劃資料并對個別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水位作適當調整后,具體見表3.1。
特征水位及揚程表表3.1
(四)主要技術措施
1、陳郢站、西湖站及高臺站
陳郢站于2006年已實施完成拆除重建工程,西湖站及高臺站于2012年已實施完成大型泵站改造項目,本次改造僅需考慮通訊調度系統(tǒng)。
2、曾臺站
(1)水泵更新為28ZLB―85,采用不銹鋼葉片,聚氨酯軸承。電動機考慮到性能尚好,仍用現(xiàn)有JSL12―8/155kW。水泵采用水平出流,泵體60°彎頭后再安裝一個30°(Φ700)彎頭,其后設置一個Φ700―900×1500
穿墻擴散管,最后裝用Φ900浮箱拍門斷流,以降低泵裝置出口水力損失,減小拍門關閉沖擊力,增加水泵機組運行安全性。
(2)變電所更新GW5D―35/600型電動隔離開關1臺,設JLS―35高壓計量箱1臺。S7―1000/35kV主變維修,用LDFT36―400型組合電器1臺進行分合及保護。為防止雷電波對變電所的侵襲,選用Y5WZ―51/134型避雷器保護。
(3)主變低壓側用鋼芯鋁絞線LGJ―240每相3根并聯(lián)引入站房配電層,用鋁排引入進線總柜。配電柜選用MNS低壓成套組合開關柜,其中MNS―04進線總柜1面、MNS―12(改)分柜2面、MNS―23電容補償柜1面、MNS―07站用電柜1面。
(4)設置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全站設備進行控制、監(jiān)視、管理,對各種運行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處理、記錄,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事件順序記錄,便于分析事故、故障原因;與上級管理、調度中心通信,及時上報運行情況。
(5)為改善供電條件,更新35kV、LGJ―70線路10km。
(6)原排澇進水閘作交通橋使用,緊接其后重建排澇進水閘,安放閘門、啟閉機及清污機。進水閘2孔2.5m×2.5m,采用鋼筋混凝土閘門,配5t螺桿式啟閉機。
(7)鑿除防洪閘、排灌控制閘、灌溉閘4孔閘門門槽二期砼,更換閘門埋件,排灌控制閘、灌溉閘3砼閘門進行更新,更新防洪閘10t電動卷揚啟閉機1臺、排灌控制閘10t電動卷揚啟閉機1臺,灌溉閘5t電動卷揚啟閉機2臺。拆除重建防洪閘啟閉機房。
(8)對泵房碳化砼結構表面進行清理、封閉,局部進行補強,泵房內外進行裝飾。
3、高塘站
(1)水泵更新為700ZLB1.8―4.1,采用不銹鋼葉片,聚氨酯軸承。電動機更新為Y315M2―8/132kW。水泵采用水平出流,泵體60°彎頭后再安裝一個30°(Φ700)彎頭,其后設置一個Φ700―900×1500穿墻擴散管,最后裝用Φ900浮箱拍門斷流,以降低泵裝置出口水力損失,減小拍門關閉沖擊力,增加水泵機組運行安全性。
(2)變電所更新GW5D―35/600型電動隔離開關1臺,設JLS―35高壓計量箱1臺。S7―1000/35kV主變維修,用LDFT36―400型組合電器1臺進行分合及保護。為防止雷電波對變電所的侵襲,選用Y5WZ―51/134型避雷器保護。
(3)主變低壓側用鋼芯鋁絞線LGJ―240每相3根并聯(lián)引入站房配電層,用鋁排引入進線總柜。配電柜選用MNS低壓成套組合開關柜,其中MNS―04進線總柜1面、MNS―12(改)分柜2面、MNS―23電容補償柜1面、MNS―07站用電柜1面。
(4)設置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全站設備進行控制、監(jiān)視、管理,對各種氣量、水力監(jiān)測量等運行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處理、記錄,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事件順序記錄,便于分析事故、故障原因;與上級管理、調度中心通信,及時上報運行情況。
(5)更新高塘變電所至高塘站35kV配電線路4km,導線采用LGJ―70。
(6)該站金屬結構銹蝕損壞嚴重,應予以更換。防洪閘、低孔涵3孔砼閘門按原有尺寸進行重新預制安裝;2孔檢修閘門高度太小,滿足不了檢修期擋水要求,高度增加1m重新制作。原手動螺桿式啟閉機7臺全部更換為電動螺桿式啟閉機,在檢修閘前增設寬、高為5.6×4.5m2固定式攔污格柵,配鏟抓式機械清污機1臺自動清除格柵前污物。鑿除各閘門門槽二期砼,更換閘門埋件。
(7)對泵房碳化砼結構表面進行清理、封閉,局部進行補強,泵房內外進行裝飾。
4、軍臺站
軍臺站為規(guī)劃新建排澇站,安裝900ZLBC―100配JSL15―10/260kW立式軸流水泵機組5臺。配S9―1600/10主變及S9―30/10站變各1臺,用JLS―10高壓計量箱進行電能計量,架設高塘變電所至該站10kV輸電線路9km(導線采用LGJ―70),用LDFT12―400型組合電器,對主變進行分、合及保護。安裝MNS低壓配電屏7面,設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全站機電設備進行控制,完成各電氣量、水力監(jiān)測量的采集、統(tǒng)計、打印、上傳工作。
泵站建筑物由排澇引渠、進水閘、前池、泵房、匯水箱、穿堤涵洞、防洪閘組成。泵房設水泵、電機、配電3層,變配電設備置于防洪水位以上的配電層處,配電層高層確定為28.4m。管理設施建在軍臺崗地處,免受蓄洪影響。
三、工程效益
1、治澇效益:每年可減少澇災面積15000畝,當?shù)厮井a量600kg/畝,按每畝減產50%計300kg/畝計算,減免農業(yè)損失為450萬kg。按水稻價格1.2元/kg計算,可減少農業(yè)損失540萬元。
2、灌溉效益:排灌區(qū)內5萬畝耕地得到改善,按每畝每年增產100kg糧食計算,每年可增產400萬kg,按水稻價格1.2元/kg計算,可增加農業(yè)收入600萬元,即灌溉效益為600萬元。
3、節(jié)能效益:城西湖泵能耗高,效率低。單位能耗達到6~7kW?h/ktm,更新改造后單位能耗可降20%到5 kW?h/ktm,可節(jié)省動力費用50萬元。
通過計算可知,治澇效益、灌溉效益和節(jié)能效益合計為119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顯著,同時,通過治理提高了農業(yè)豐收的保證率,使排灌區(qū)人民看到了國家政策投入所帶來的好處,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
四、結束語
總之,排灌站擔負著防洪、排澇和灌溉等作用,它的安全關系到人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工程效益。本文主要對城西湖排灌站現(xiàn)狀調查分析并提出了規(guī)劃建議,由此可以看出,在排灌站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并加強施工過程的有效管控,為排灌站作用的充分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利賢.排灌泵站電機絕緣老化原因探討與鑒別[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08,(06).
關鍵詞: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調查分析
某地區(qū)實施我國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將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麻風減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對兒童實行常規(guī)免疫接種[1-2]。但是由于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地區(qū)、年齡、接種點不夠等,因而導致的兒童接種率不高的現(xiàn)象[3]。為進一步了解某地區(qū)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情況,現(xiàn)對某地區(qū)2012~2013年出生的適齡兒童,含在該地區(qū)永久居住和居住期滿3個月的流動兒童進行分層抽樣調查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我地區(qū)2012~2013年出生的適齡兒童,含在該地區(qū)永久居住和居住期滿3個月的流動兒童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該地區(qū)所有區(qū)參與調查,按照距離市區(qū)的遠近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將每個區(qū)分為遠、中、近3層,每一層抽取一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鄉(xiāng)鎮(zhèn)內的行政村( 居委會) 也按同樣方法依次排序并列出各村人口數(shù),入戶調查。所選取的兒童中分為四個你年齡層次1歲、2歲、3歲、4歲各180名。其中城區(qū)兒童所占380名,農村兒童占340名,總共有兒童720名。
1.3調查內容 在抽中的兒童中調查其疫苗接種情況,調查內容為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麻風減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采取針對不同疫苗,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年齡程度的國家免疫疫苗接種率的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L 2010軟件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不同疫苗#不同地區(qū)及不同年齡組的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情況。
2結果
2.1各種疫苗接種率 在入戶調查后發(fā)現(xiàn)所調查的兒童720名,建證兒童712名,建證率為98.88%,其中城區(qū)兒童380名,建證人數(shù)為378名,建證率為99.47%,農村兒童340名,建證人數(shù)為334名,建證率為98.23%,兩地區(qū)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720名的兒童中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麻風減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基礎免疫接種率達到94.44%,見表1。
2.2不同地區(qū)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比較 在所調查的兒童中城區(qū)兒童有380名,農村兒童有340名,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除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城區(qū)接種率(95.00%)低于農村接種率(95.58%)外,其他疫苗接種率城區(qū)均高于農村,見表2。
2.3不同年齡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比較 在所調查的兒童中有四個年齡層次,分為1歲、2歲、3歲、4歲。各年齡階段的人數(shù)為180人,城區(qū)兒童有380名,農村兒童有340名,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幾種疫苗隨著年齡的增加接種率下降明顯,且在1歲時五種疫苗的接種率均>90%,見表3。
3討論
在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的高度重視下,某地區(qū)國家免疫規(guī)劃工作經費投入不斷增加,縣鄉(xiāng)村三級醫(yī)務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4-5],疫苗接種點也得到了明顯的增加,疫苗接種服務周期由雙月接種改為每月接種,加之通過不斷開展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業(yè)務培訓和技術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衛(wèi)生部國家免疫規(guī)劃實施方案[6-7]。然而在具體的接種率上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于是本研究的必要性由此展開。
通過本研究我們肯定了某地區(qū)在接種疫苗方面所做出的工作的顯著成果,在所調查的720名兒童中分為380名城區(qū)兒童和340名農村兒童,按照年齡階段來分又有1歲、2歲、3歲、4歲四個年齡階段。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麻風減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率均在94%以上,其接種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在不同地區(qū)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比較的比較重我們發(fā)現(xiàn),除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城區(qū)接種率(95.00%)低于農村接種率(95.58%)外,其他疫苗接種率城區(qū)均高于農村,其中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城區(qū)94.21%高于農村91.76%,麻風減毒活疫苗城區(qū)93.94%高于農村91.11%,卡介苗城區(qū)93.42%高于農村90.5%,乙型肝炎疫苗94.73%高于農村91.1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村處于偏遠地區(qū),相對城區(qū)來說接種疫苗的站點相對來說少一些[8],所以導致農村接種率低于城區(qū),其解決的辦法是增加農村接種服務點。幾種疫苗隨著年齡的增加接種率下降明顯,且在1歲時五種疫苗的接種率均>90%。隨著年齡的增加大部分疫苗接種率低于90%,我們實際隨訪的結果顯示少數(shù)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對持續(xù)接種免疫不是很了解,所以導致之后的免疫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9-10]。我們所采取的對策是應切實提高對加強免疫(復種)重視程度,將再次免疫(復種)接種率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努力提高加強免疫(復種)覆蓋率。
參考文獻:
[1]葉,汪志國,馬福寶,等.江蘇省2007-2009年常規(guī)免疫報告接種率的估算[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2,18(2):149-152.
[2]肖靜,吳桂云,許建軍,等.南通市2002-2009年出生兒童計劃免疫基礎免疫接種率綜合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3221-3224.
[3]曹雷,王華慶,鄭景山,等.中國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調查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2,10(5):419-424.
[4]衛(wèi)生部/衛(wèi)生部關于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 衛(wèi)辦發(fā)[2012]50號).2012-07-06.
[5]陸利琴.宿遷市2009年常規(guī)免疫接種率監(jiān)測評價[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1,22(1):35-36.
[6]李龍威,袁平,曹玲生,等.地震災區(qū)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項目地區(qū)預防接種單位客戶端數(shù)據(jù)準確性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12,18(4):293-296.
[7]蔡壁,張遲,趙明江,等. 湖北省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率調查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1,27(8):640-642.
[8]黃彩虹,陳雅紅,詹惠春. 2010年泉州市免疫規(guī)劃兒童免疫接種率調查[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22(1):32-34.
中國分類號:R186文獻標識號: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373-02
呼圖壁縣2008年8月實施了兒童擴大免疫規(guī)劃疫苗的接種。為了解呼圖壁縣實施兒童擴大免疫規(guī)劃疫苗接種一年來的現(xiàn)狀,于2009年12月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擴大免疫疫苗接種率調查,現(xiàn)將結果簡報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擇全縣有6個鄉(xiāng)(鎮(zhèn),下同)和3個城區(qū)預防接種門診。每個鄉(xiāng)抽取2個村,其中1個為鄉(xiāng)預防接種所在的村,另1個在鄉(xiāng)內隨機抽取。每個城區(qū)預防接種門診隨機抽取1個居委會。被抽取的村或居委會每個年齡組調查21名兒童。
1.2調查內容 3歲的兒童調查A群C群腦膜炎多糖疫苗(GroupAandGroupC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簡稱A+C1)第1針接種,6歲的兒童調查A群C群腦膜炎多糖疫苗(GroupAandGroupC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簡稱A+C2)第2針接種,1歲的兒童調查麻風疫苗接種(measlandrubellacombinedvaccine,live)和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GroupA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簡稱LN1)初種, 1.5~2歲的兒童調查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HepatitisA(live)Vaccine,Freeze-dried簡稱JG)、麻疹腮腮腺炎聯(lián)合減毒活疫(MeaslesandMumpsCombfnedVaccfne,live簡稱麻腮)接種和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GroupA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簡稱LN2)第2針。
1.3合格接種判斷標準 ①免疫起始月齡及劑次間隔符合國家兒童擴大免疫程序。麻風和LN1
2結果
2.1合格接種率A+C1、A+C2、麻風、麻腮、LG、LN1和LN2合格接種率分別為85.08%(268/315)、79.36%(250/315)、96.83%(305/315)、95.24%(300/315)、96.87%(302/315)、87.3%(275/315)、87.94%(277/315)。
2.2未接種率A+C1、A+C2、麻風、麻腮、JG、LN1、LN2未接種分別占14.92%、20.64%、3.17%、4.76%、3.13%、12.7%、12.06%。
2.3城鄉(xiāng)接種率A+C1、A+C2、麻風、麻腮、甲肝、LN1、LN2合格接種率均是城區(qū)高于農區(qū)、農區(qū)高于牧區(qū)(表1)
3討論
關鍵詞:桂花;品種;物候期;調查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3-103-02
桂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在中國有著長達2 500a的栽培歷史,其正式的園林應用歷史也在2 000a以上[1]。桂花自古就倍受推崇,中國古代廣植桂花,歸根溯源是因其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2~6]。而且桂花在歷史上美好寓意很多,如古代鄉(xiāng)試、會試人們把考生考中喻為“折桂”,并與神話傳說掛上鉤,美稱“月中折桂”、“蟾宮折桂”;登科及第者則美稱曰“桂客”、“桂枝郎”,科舉考場則美稱曰“桂苑”等[7]。桂花為合肥市市花,合肥植物園自2003年以來每年都舉辦一次桂花展,深受合肥市民的喜愛。
目前國內有關桂花的研究和報道,如品種分類研究、桂花景觀應用和評價、生理生化指標、繁殖技術等一直沒有間斷過。合肥植物園桂花的引種和栽培也有了很長時間,很多大株桂花樹栽種于20世紀50年代,園區(qū)最老的長達50~60a樹齡。合肥植物園近幾年對園內的桂花品種的鑒定、選育以及栽培應用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對不同品種觀賞期主要性狀缺少相應的調查記錄。為此,本次研究主要通過觀察記錄不同品種觀賞期的桂花,系統(tǒng)分析評價其觀賞習性,從而有助于進一步評價不同品種在合肥地區(qū)的觀賞應用價值、優(yōu)良品種選育以及為后期引種栽培的品種選擇提供參考。
1 栽培地概況
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位于江淮之間,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5.7℃,7月份平均氣溫28.5℃,1月份氣溫-2℃,年降雨量981.4mm,集中在6~8月,無霜期230d。土壤pH值6.5~7.3。
2 材料和方法
本次觀察記錄的是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不同桂花品種的觀賞期及結果期的主要性狀,觀察記錄每7d一次。合肥植物園近幾年對園內所有桂花的品種進行了鑒定,目前已掛牌的品種有21個,4個品群的品種都有,本次調查統(tǒng)計的為四季桂品質群5個,金桂品種群4個,銀桂品種群7個,丹桂品種群5個,具體見表1。
表1 合肥植物園桂花品種觀賞期的及結果期主要生物學性狀
[品種群\&品種名稱\&觀賞期\&花徑(mm)\&花色\&香味\&是否結果\&結果期\&果實成熟期\&四季桂
品種群\&大葉四季桂\&春、秋\&5~7\&黃白\&淡香\&否\&\&\&四季桂\&春、秋\&10~15\&淺黃\&淡香\&否\&\&\&日香桂\&春、秋、冬\&5~8\&淡黃白\&濃香\&否\&\&\&小葉佛頂珠\&春、秋、冬\&5~8\&銀白\&淡香\&否\&\&\&天香臺閣\&春、秋\&10~22\&深黃\&濃香\&否\&\&\&銀桂
品種群\&闊葉早銀桂\&秋季2次盛花期,9月上旬始花期\&5~8\&淺黃\&濃香\&結果\&10月上旬\&5月初\&早黃\&秋季2次盛花期,始花期9月上旬\&6~10\&金黃\&濃香\&否\&\&\&波葉銀桂\&秋季2次盛花期,花期較早,始花期8月中旬\&6~9\&銀白\&淡香\&否\&\&\&早籽銀桂\&秋季2次盛花期,花期較早,每次持續(xù)10d左右\&6~9\&淺黃\&濃香\&結果\&10月上旬\&4月底\&卷葉黃\&秋季一次盛花期,花期較晚,9月上旬始花期\&5~8\&淺黃\&淡香\&否\&\&\&廬州黃\&9月中旬開放,一次盛花期\&5~8\&黃\&濃香\&結果\&10月中旬\&4月底\&柳葉銀\&秋季一次盛花期, 9月上旬盛花期\&5~8\&淺黃\&濃香\&否\&\&\&金桂
品種群\&垂枝黃\&秋季一次盛花期\&5~7\&金黃\&濃香\&否\&\&\&波葉金桂\&秋季盛花期2~3次,花期較遲,9月下旬始花期\&6~10\&金黃\&濃香\&否\&\&\&潢川金桂\&秋季2次盛花期,始花期9月下旬\&5~7\&金黃\&濃香\&結果\&10月下旬\&5月下旬\&小葉籽金桂\&秋季2次盛花期,花期較遲,于9月中旬始花期\&5~8\&淺黃\&淡香\&結果\&10月下旬\&5月下旬\&]
(下轉128頁)
(上接103頁)
[品種群\&品種名稱\&觀賞期\&花徑(mm)\&花色\&香味\&是否結果\&結果期\&果實成熟期\&
丹桂
品種群\&墨葉丹桂\&秋季盛花期2次,于9月中旬為始花期\&5~8\&橙紅\&無香\&否\&\&\&大花丹桂\&秋季一次盛花期,始花期月9月下旬\&8~12\&橙紅\&無香\&否\&\&\&橙紅丹桂\&秋季一次盛花期,始花期于9月下旬\&8~10\&橙紅\&無香\&否\&\&\&硬葉丹桂\&秋季一次盛花期,于9月下旬盛花期\&7~9\&橙黃\&無香\&否\&\&\&晚霞\&秋季2次盛花期,花期較遲,始花期于10月初\&8~10\&橙紅\&無香\&否\&\&\&]
由表1可以看出,合肥植物園的桂花品種較為豐富,除了四季桂品種,桂花的花期從8月中旬一直能持續(xù)到10月中下旬。銀桂品種群中的波葉銀桂的花期最早,始花期為8月中旬;丹桂品種群中的花期都相對較遲,一般始花期為9月中下旬;“晚霞”的始花期為10月初,基本都無香味,也不結實;金桂品種群中的大多品種花期較遲,除了“小葉籽金桂”為淡香外都具有濃香。
3 結語
桂花作為合肥市的市花之一,通過長期的栽培觀察,其在合肥地區(qū)能很好的適宜當?shù)氐纳L環(huán)境,而且因其獨特的花香和優(yōu)良的生物習性深受當?shù)厥忻裣矏?。在合肥地區(qū)栽植應用較為廣泛,不管是景區(qū),公園造景,還是行道樹的應用、庭院種植等多有應用。經統(tǒng)計,合肥植物園的桂花種植區(qū)有40多個品種,而具有國際登錄權威的向其柏已登錄的品種有166個,因此合肥植物園的桂花品種相對還是較少,但不乏一些優(yōu)良品種,如“廬州黃”就是原產合肥的優(yōu)良品種,但在合肥植物園目前僅有5株。因此,亟待擴大繁殖,跟上園林應用的需求,體現(xiàn)合肥特色,同時,為豐富合肥地區(qū)的桂花品種,需要進一步引種栽培,滿足市民的觀賞需求,充分發(fā)揮其市花領銜的優(yōu)勢。
本次記錄的是合肥植物園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份近1a的物候期,詳盡記錄了統(tǒng)計品種的觀賞期及結果期的性狀,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不同桂花品種在合肥地區(qū)的觀賞期情況,從而為其在景觀應用選擇中提供參考。但由于只有1a的記錄數(shù)據(jù),缺少對比和重復;同時,這幾年我園相關研究者一直在進行著桂花品種的鑒定工作,以上統(tǒng)計品種均為已掛牌品種,還有相當一部分品種正在鑒定中,未進行統(tǒng)計,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將繼續(xù)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史佑海.四川桂花品種資源調查及桂花的園林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
[2]劉偉龍.中國桂花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
[3]向其柏,向民,吳顯坤.桂花的中國情[C].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4]臧德奎,李成忠.桂文化初探[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S1):97-100.
[5]余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 銀川市城市交通主干道車流承載力調查分析 菏澤市城區(qū)主干道道路綠地植物景觀調查分析 城市主干道綠化景觀設計調查與分析 蘭州主干道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貴陽市小河經濟開發(fā)區(qū)主干道綠化景觀綜合分析 福州市潛在體育人口結構特征的調查分析 對城市主干道綠化景觀設計的建議 柳州市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兩側景觀研究 城市主干道與景觀規(guī)劃設計 福州市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福州市患者對醫(yī)患溝通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淺析上海大眾汽車南京分公司廠區(qū)主干道綠化設計 唐山市區(qū)主干道綠化樹木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探析 城市邊緣地帶城市主干道規(guī)劃調整方案建議 銀川市主干道林帶土壤養(yǎng)分特征研究 東莞市主干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 杭州部分主干道行道樹的調查及應用研究 佳木斯市區(qū)主干道木本植物群落結構與數(shù)量特征 淺談城市主干道下軟弱地層地下水處理施工措施 關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渠化設計的深入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7] 劉晨舒,林平,許建欣.福州市城區(qū)行道樹的調查、分析與評價[J].福建熱作科技,2007,32:39~40.
[8] 陳宏.優(yōu)化福州城市道路綠化質量關鍵策略探討[J].福建熱作科技,2006,31(3):70.
[9] 蔣躍輝.合理特色的城市道路綠化系統(tǒng)研究,以廈門市市府大道綠化系統(tǒng)構建為例[J].規(guī)劃師,2002(6):33~36.
[10] 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15):4499~4500.
[11] 鄭俞.現(xiàn)代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設計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
[12] 楊上廣.福州市城市景觀規(guī)劃初步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2,17(1):31~34.
[13] 劉曉華.黃石德,潘輝,等.城市綠化樹種對道路空間大氣顆粒物濃度的影響[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9,29(1):81.
[14] 洪昕晨.福州園林植物樹種選擇[J].福建林業(yè),201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