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的理財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但是,目前由于多種原因,大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達不到《課程要求》的目標,有些學生雖然通過了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卻聽不懂、說不出;有些學生也能說幾句英語,但其語言表達往往是中文的思想加英語的形式,在對外交往中不具備用地道的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常常會犯文化錯誤,造成誤解或談話的中斷。對這一類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失誤,人們稱之為語用失誤。它指的是交際中因不了解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而錯誤地選擇語言形式的錯誤。胡文仲認為:“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加嚴重,因為前者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卑妫‥dge)也指出,人們通常并不介意外國人犯語法錯誤,但對于在社交場合的不得體錯誤卻不能諒解。這也是本文提出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依據(jù)。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
近年來,把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目的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人們認識到,在跨文化交際中經常會發(fā)生誤解、沖突,這不僅與交際者的語言能力有關,而且更多地與他們的語言使用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交際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于1972年提出的。他指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要素:①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則;②可行性,即某些語言是否能夠付諸實施;③適合性,即話語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體;④有效性,即話語是否已經付諸實施。后兩個因素直接和文化有關。得體性主要是講在說話的對象、話題、場合、身份等不同的情況下,要能夠使用不同的得體的語言,這里就涉及文化背景的問題。現(xiàn)實性主要是指要使用真實、地道的英語。
自海姆斯首次提出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之后,不少中國學者錯誤地把外語水平等同于交際能力。為此,文秋芳指出:“交際能力可以指母語學習,也可以指外語學習。與母語交際不同,外語交際的雙方往往存在著文化差異……為此,把外語水平定義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更具有針對性,因為這一概念包括了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p>
二、文化差異的表現(xiàn)
我們知道,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叫做跨文化交際,其中一定存在著文化差異,有文化差異就會造成語用失誤,導致交際障礙。因而對文化的學習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使用語言”和“幫助學習者捕捉、了解文化差異的概念”(Byram)。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詞匯內涵、交際模式、思維方式等方面。
1.詞匯內涵差異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價值觀和理念,因而在語言表達和使用的方式,各種文化之間也不是能夠完全一一對應翻譯和轉化的。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看起來意義對等但實際意義有不同程度差異的詞匯。例如,龍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中的神異動物之一,與鳳凰、麒麟和龜合稱“四靈”。除這個字義之外,龍還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和一些海外華人以龍的傳人而自豪,“龍鳳呈祥”、“望子成龍”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吉祥和美好的祝愿和理想。漢文化圈的東亞各國被稱為小龍,可見影響是很大的。而在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尤其是那些與宗教有關的傳說中,龍則多是邪惡的象征,是被騎士鏟除的對象。不過,現(xiàn)在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接受并喜歡龍了。又如,在美國電影《斷劍》中,女看林人和一位遇險的美軍軍官之間有一段對話:
The ranger:I live with Tom.
The officer:Your boyfriend?
The ranger:No.A dog.
和狗住在一起,把狗當作家庭成員,想必令許多中國人吃驚。對中國人來說,狗就是一種動物,既可以當作寵物養(yǎng),也可以當作家畜養(yǎng)。在中國吃狗肉和吃豬肉都是很普遍的一件事,而這對于西方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2.交際模式差異
中國人和英美國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待人接物時的交際用語也不相同。許多英語學習者在與英美人交往時不知道或忽視了其中的文化差異,而運用我們自己的交際模式,造成語用失誤,以致產生誤解甚至使交際陷入尷尬。交際模式的差異一般表現(xiàn)在打招呼、問候、稱呼、贊揚、邀請、告別、致謝等日常生活交往方面。比如,中國人在初次見面時喜歡說自己“水平有限,請多指教”,而英美人很重視自我價值,喜歡個性的張揚和表現(xiàn),因此,他們不會把你的謙虛理解為謙虛,而會認為你真得不行。中國人在和不熟悉的人交談時,會自然而然地問到對方的工作、家庭、收入、年齡等,卻不知道這種做法會使西方人十分惱火,因為他們覺得這侵犯了他們的隱私,導致交際的不順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見面時的交談內容和方式。例如,英國人比較保守,見面時常談論天氣情況;美國人習慣直截了當,會首先講出主要內容,所以與美國人交談一般不用拐彎抹角。
3.思維模式差異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而思維不僅僅支配語言的基本結構、用詞造句等語言表達方式,還反映在看待事物、表達思想的方式方法上。因而,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會給人們的跨文化交際帶來一定的困難。中國人含蓄,西方人直接;中國人重感性,西方人重理性。美國的語言學者卡普蘭對在美國使用不同母語的留學生用英語寫的短文或段落進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文化之間在修辭方面的差別,從中可以看出思維習慣上的差異。他認為中國人和韓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曲線式的,類似一種渦輪線(gyre)。作者圍繞主題繞圈子,從不同的不切主題的觀點來說明問題,而不是直截了當?shù)卣劶爸黝}。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其思維方式是直線式的,常會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然后說明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在口語交際和書面作文中一定要注意用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否則會引起西方人的誤解或導致交際失敗。
三、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
胡文仲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币虼?,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結合不同的課型,如讀寫、聽力等,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英美國家的歷史、風俗習慣等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比如數(shù)字,英語國家的人往往認為單數(shù)吉利,如在英語中有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s.(好事成三),on cloud nine(非常快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謝)等,而“十三”卻被視為兇數(shù),人們唯恐避之不及,賓館常會沒有第13層,每個月的13日也不宜進行喜慶活動。與之相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則認為“好事成雙”,雙數(shù)是吉利數(shù)字,比如“八”在漢語中是人們喜歡的數(shù)字,因為其發(fā)音與“發(fā)”諧音,迎合了人們發(fā)家致富的心理。相比之下,英語中的“eight”卻沒有這種意義。又比如,在《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三單元“Why I Teach”一文中有“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要想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內涵,教師就必須給學生講解《圣經》中上帝“造人”的故事?!妒ソ洝氛J為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上帝用粘土(clay)捏成一個泥人(clay figure),然后從其鼻孔吹入“生命之氣”,于是泥人開始呼吸(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到此,上帝完成了造人的偉大工作。因而,作者借用上帝造人的故事,高度贊揚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偉大工作。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影、電視、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文化傳媒,增大課堂容量,拉近學生的認識空間,使學生盡可能地置身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美文化的熏染,近距離地感受異域的風土人情,使語言的學習與文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因為課時有限,可以為學生舉辦英美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講座,如跨文化交際、英美概況、《圣經》故事等,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四、結語
語言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是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把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消費習慣 理財意識 理財技能
根據(jù)長沙民政學院357名學生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調研結果,我結合自己多年理財教育經驗,對大學生理財技能培養(yǎng)做探究。
一、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調研結果分析
(一)月消費較高且相對集中。
大學生年齡較小,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月均消費在500元以下的占2.9%,500~800元的占18.9%,800~1200元的占65.1%,1200元以上的占13.1%。根據(jù)測算,平均月消費1000元左右,消費金額較高,且相對集中。
(二)消費費用主要來自父母給的生活費用。
根據(jù)調查,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需求,合理規(guī)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有盈余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shù)纳钯M,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每個月的生活費很有彈性,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
(三)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而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一個月用于談戀愛的費用占到20%左右,女生用于化妝、追求時髦的開銷也在20%以上,并且部分男生還出現(xiàn)了“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現(xiàn)象。
(四)理財意識淡薄,理財技能缺乏。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日常記賬習慣,對日常消費也沒有預算,即使有計劃,也執(zhí)行得不到位。導致每月花銷基本上沒有結余,部分出現(xiàn)透支現(xiàn)象,透支解決途徑是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有結余的學生,大部分也選擇休閑娛樂,很少給自己充值。
從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且沒有好的理財習慣。而走入社會后,競爭壓力加大,收入水平又不高,導致部分學生畢業(yè)后就失業(yè),生存壓力很大。
二、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成因分析
造成當代大學生消費水平高、理財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由于沒有經驗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更高,更沒有節(jié)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二)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shù)氖虑楹⒆娱L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則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有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三)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泛濫,校園外不良環(huán)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干擾等,對大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F(xiàn)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它和社會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受社會上鋪張浪費現(xiàn)象的影響,用父母的錢擺闊,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許多學生都想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容易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出他們理財能力的缺乏。
三、大學生理財意識技能培養(yǎng)的措施
(一)國家重視理財教育。
英美等國的中學里就開設了必修的理財技能課程。而在我國,很多大學都缺乏必要的理財教育,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后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財商”的培養(yǎng)同樣重要,應該把對青少年“財商”、“智商”、“情商”的培養(yǎng)放在同一高度,三手一起抓,且三手都要硬。
(二)學校開展理財教育。
大學可以增加適當?shù)睦碡斀逃n程,開展一些理財講座,或者比賽,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理財大賽”、“大學生如何科學理財辯論賽”等,提高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三)家庭傳統(tǒng)理財觀念應改變。
學習借鑒西方國家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財方面的經驗。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財,對于剛跨入大學的孩子,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理財能力。若孩子控制力較強,則可以一次性給足一學期的費用;若孩子用錢沒計劃,就只能一次給一個月的費用,待孩子有一定的理財能力后再一次多給一些,讓其進行合理規(guī)劃。
(四)學生自身努力培養(yǎng)理財技能。
1.培養(yǎng)成熟的理財觀念
理財涉及開源節(jié)流兩個方面。首先,大學生應培養(yǎng)自立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大學生就會早點行動起來掙錢來彌補資金的不足,慢慢地就會感到不好意思跟家里要錢,就會越奮發(fā)地賺錢。自然,自身能力提高了,父母的負擔也就減輕了。其次,培養(yǎng)節(jié)流意識,不懂得節(jié)流,支出大于收入必定導致“金融危機”。這樣對自己不利,也會給家里帶來負擔。
2.增加收入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菲爾德對于美國大學生理財規(guī)劃提出的“1+1+1”模式,即學會貸款、學會兼職、學會投資,同樣適合中國大學生。尋找機會,爭做兼職,家教是最常規(guī)的賺錢方式。既可以增長收入,又可以豐富社會工作經驗。
3.學會花錢
錢要花在刀刃上,也就是花在必須花的地方,提倡合理消費,消除不良消費,不攀比、不奢侈。學會記賬和擬定用錢計劃。編制消費預算,根據(jù)總額分配各個方面的消費比例;分類記賬,保留消費單據(jù),以便過后可以看看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通過計劃慢慢調整、改進,漸漸地就會養(yǎng)成好的習慣。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省錢方法。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但是高校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后,已不適應時展的要求。本文從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念、養(yǎng)成好的理財習慣、學習理財知識、進行理財規(guī)劃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財理念。
關鍵詞:理財;習慣;規(guī)劃;規(guī)劃
古話:“你不理錢,錢不理你”?!板X”對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深入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但是,高校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已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有關資料顯示,理財教育進行的越早越好。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雖無直接的經濟來源,卻有一筆穩(wěn)定的“收入”。當今大學生卻普遍存在消費無計劃、結構不合理、相互攀比、奢侈浪費等各種問題。大學生大不會科學理財是上述問題的根源。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理財觀念、意識的培養(yǎng)。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分析這個問題。
1 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現(xiàn)在有好多大學生對理財有以下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大學生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我沒錢,不需要理財;二是大學生認為,理財就是投資、掙錢、生財、發(fā)財。我認為這這兩認識都是片面的。理財不等于投資,投資是理財?shù)囊徊糠帧@碡敿词怯绣X人的事,也是沒錢人的事,你不理錢,錢會理你嗎?理財是一種人生的規(guī)劃。歐洲的博多?舍費爾說:“為未來做準備的最好方式是用理財籌劃、購買未來。”事實上,理財就是正確的花每一分錢,使個人資金處于最優(yōu)利用率,提升生活品質。而大學生理財?shù)年P鍵是開源節(jié)流?!伴_源”與“節(jié)流”同等重要,但要適度進行,因為有時理財也過出現(xiàn)過猶不及的現(xiàn)象,比如,有些同學因為過分的節(jié)約影響到身體,有些同學在打工等方面花費的精力太多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這都是本末倒置,決非理財?shù)哪康摹?/p>
2 培養(yǎng)學生建立好的理財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講,養(yǎng)成正確的理財習慣,會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1 養(yǎng)成存錢的習慣。存錢是理財?shù)幕A,是眾多人積累財富的重要手段,是第一桶金的主要來源。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曾寫道:“掙20英鎊,花掉19.9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幸福;掙20英鎊,花掉20.0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悲劇?!贝驽X可以讓人在不經意之間積攢一筆創(chuàng)業(yè)資金,從一點一滴做起,成為經濟上的成功人士。所以, 對大學生來講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很重要。
2.2 養(yǎng)成記賬的習慣。有句說的好:“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點對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講更為重要,大學生必須制定一套“用錢”計劃。記賬有以下幾點好處:
2.2.1 控制過度消費。通過記賬,你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錢都用來做了什么,哪些是必要的開銷,哪些是非理性的、應該避免的花費,能夠心中有數(shù)。
2.2.2 規(guī)劃、合理地安排財務記賬,并不是單純地把每筆收支記個流水賬,更重要的是要進行規(guī)納總結。通過記賬能夠清楚自己的不合理開支構成,并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措施。比如,吃飯類不合理,就要減少與同學的校外吃喝,盡量在學校解決。如果是服裝類的,應該告訴同學,聰明的方法是:寧可挑一兩件質地好、又不容易過時的服裝,也不要選購“僅在這個季節(jié)流行”的服裝。
2.2.3 記賬要講究方法,進行分類記賬不是亂記,應該講究方法,合理分類。在分類記賬時一要區(qū)分每月增加的錢到底是收入還是借款,二是要弄清楚每月減少的錢是支出還是投資,區(qū)分這兩項很重要。
2.3 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所謂節(jié)儉,不是不花錢,而是要合理地、有計劃地花錢。該用的錢,不管再多都要用;不該用的錢,一元二元都不亂花。這才是 “有錢人”具有的風格。比如,世界頂級富豪比爾?蓋茨,他為了節(jié)省幾美元,從不把車停在貴賓車位。蓋茨作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要恰到好處,哪怕只有很少的幾元錢,也要讓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益。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曾講:“錢是用來做事情的,而不是用來浪費的?!卞X要花在,最需要用錢的地方。
3 學習理財知識,進行理財規(guī)劃
高校應該開設理財選修課教授大學生的理財知識,比如《投資與理財》、《大學生個人理財》、《理財學》等課程。教師可以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的具體特點,講解生命周期理論,介紹理財規(guī)劃的原則,系統(tǒng)講授理財規(guī)劃的內容:現(xiàn)金規(guī)劃、消費支出規(guī)劃、教育規(guī)劃、風險管理規(guī)劃、稅收規(guī)劃、投資規(guī)劃和退休養(yǎng)老規(guī)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guī)劃。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每種規(guī)劃的內容,原則,具體的理財規(guī)劃工具。通過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來了解各類理財產品的特點,熟悉各種投資渠道,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模擬操作以積累經驗。四、通過參加理財協(xié)會,社團等進行理財實踐大學生可以參加理財協(xié)會、經濟管理協(xié)會、青年工商聯(lián)等財經類社團,積極地在大學校園里開展投資理財?shù)膶嵺`。通過這些理財協(xié)會所組織的各種活動,還能使大學生與社會上各類金融機構進行聯(lián)系溝通,獲取最新的最實用的理財知識與技能,進行理財實踐??傊?,大學時代是充滿活力,博取眾長,豐富吸收的階段,也是理財觀念和理財習慣形成的階段。在大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yǎng)中,養(yǎng)成合理的消費習慣是最重要的內容。相信,正確的理財觀念,良好的理財習慣,系統(tǒng)的理財知識,將會使他們受用終生。
參考文獻
[1] 王俊峰著.每天學點投資學[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0
摘 要 通過分析當前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大學生理財問題若干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 理財 對策
一、我國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用錢沒有計劃,糊里糊涂,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錢習慣,導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該節(jié)余的錢,不知不覺流失了。到學期末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勉強借債度日,甚至有的學生剛剛收到匯款沒幾天,就又向家里要錢,錢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
(二)消費結構不合理。大學生日常消費主要包括:(1)飲食消費。它是大學生最主要的消費。(2)學習消費。主要是書報費、學習用品費、考證費和電腦消費等。(3)休閑娛樂消費。大學生的日常休閑娛樂消費的名目繁多,如上網、唱卡拉OK、看電影等。(4)人際交往消費。這種消費常見于同學之間。(5)服飾消費。許多大學生都比較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特別是高年級的大學生。(6)戀愛消費。在談戀愛的大學生中,戀愛消費是一筆較大的開銷。大學生在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上,消費結構安排不合理,在休閑娛樂、人際交往、戀愛等方面消費較多,而在學習上的消費較少。
(三)消費缺乏理性。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辨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沒有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判斷。
(四)個人理財目標與理財規(guī)劃不明確。大學生消費和投資隨意性強,容易隨波逐流。雖然想理財?shù)脑竿謴娏?,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也興趣濃烈,可是究竟該如何理財,即使是一些經濟類專業(yè)的大學生,多數(shù)人仍是懵里懵懂。這是因為缺少了最關鍵的一環(huán)――理財規(guī)劃和人生設計。大學生理財規(guī)劃意味著通過財務資源的適當管理來實現(xiàn)個人生活目標的過程,是一個為實現(xiàn)整體目標設計的統(tǒng)一的、互相協(xié)調的理財規(guī)劃。
二、大學生理財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理財思想和行為的狹義觀念的影響,社會上理財教育活動的開展嚴重滯后。千百年來,人們恥于言利,片面追求倫理道德、個人品德修養(yǎng)。主流傳統(tǒng)文化對金錢、財富、商業(yè)行為一直采取貶抑、鄙視的主觀態(tài)度,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思想嚴重束縛了人們對正當利益的追求,也極大地削弱了人們進行理財教育的積極性。
(二)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理財?shù)牟焕绊?。社會上一些商家利用大學生不成熟的消費心理,投其所好,專設贈品或給抽獎機會以吸引大學生;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使大學生眼花繚亂。另外,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xiàn)象,如請客送禮、吃喝玩樂、走后門等現(xiàn)象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家長不成熟的理財教育觀念歪曲了大學生的理財意識,誤導了其消費行為,使得大學生在校園內很難接受科學的理財觀?,F(xiàn)在的家長在其青年時期從未接受過理財教育,其理財認識和理財經驗多數(shù)是在成人后“自學成才”的。因此,他們認為小孩長大后需要理財時自然會形成,對后代的理財教育沒有必要。這種意識和行為嚴重貽誤了理財教育的最佳時期。
(三)大學生自身理財知識與能力缺乏。理財知識對大學生的消費有著重要的影響。理財意識薄弱是“亂”之根源,理財知識的匱乏是大學校園亂消費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時候往往管不住自己,過早地把生活費花在一些不需要的地方。對于可獨立支配的這部分花費,不少大學生還是無法做到科學合理的安排,月初節(jié)余,月底拮據(jù),幾乎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三、大學生理財問題的對策
針對目前大學生理財所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社會、高校、家庭和學生自身四個方面入手,共同努力、相互推動,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
(一)社會方面。通過政府部門和大眾媒體的適度引導形成全社會良好的投資與理財風氣。加大鼓勵合理投資、反對投機行為的宣傳力度;將正確的理財知識傳授給人民群眾,促進全社會理財意識的形成。為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外部環(huán)境。
(二)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最能夠熏陶出個人理財意識的教育方式,家長的言傳身教可以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以后理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家長們要對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意識的灌輸,可以采用零花錢管制、鼓勵儲蓄、設立積蓄獎勵等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習慣,慢慢形成其獨立理財能力。
(三)高校方面,首先,要發(fā)揮大學各社團的作用。各學生社團可就某種理財現(xiàn)象進行討論,開展理財?shù)赖乱?guī)范和理財知識的競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大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投資理財?shù)慕逃?。其次,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電視臺、校報、 宣傳欄等傳播媒介的傳播功能,形成科學、合理、健康理財?shù)妮浾摲諊?,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理財教育?/p>
(四)學生方面。學生自身首先要樹立起理財意識,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有規(guī)律的消費和理財習慣。對自己的支出記賬,定期分析支出合理性。其次要對財富的保值增值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嘗試各種投資品種,為以后實際工作中的財富投資找到基本的方向;最后就是要多進行理財實踐。
大學生理財應以生活理財為主,適當進行投資性理財。大學生只要培養(yǎng)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和技能、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等到進入社會后就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去,更好地處理好個人理財,為個人長遠發(fā)展贏得先機。
參考文獻:
[1]霍素彥,于洋.新時期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調查及教學管理對策研究.中國經貿導刊.2011(2).
【關鍵詞】大學生 理財觀念 90后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父母抱著“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但是,大部分90后大學生還未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崇尚名牌”、“超前消費”、“盲目攀比”等消費行為在大學校園并不少見,既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又在校園中形成了不良的風氣。
此外,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也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xiàn)出不同一般的發(fā)展。因此,對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的調研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理財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線上共回收問卷164份,其中有效問卷147份,無效問卷17份,線下共發(fā)放問卷400份,收回390份,其中有效問卷365份,無效問卷2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0.78%。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概括出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總結如下:
(一)當前大學生的經濟水平及來源
在本次調查的被調查者中,47.2%為男生,52.8%為女生。且抽樣樣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的比例分別為21.3%、27.6%、41.7%、9.4%。其中,大部分被調查者的主要經濟來源都是由父母供給。
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大學生每月的可支配費用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中間大,兩邊?。┑默F(xiàn)象。
(二)當前大學生支出水平及消費結構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日常消費與支出水平與其所擁有的可支配費用相關,不同層次的人也決定了其不同的消費結構。
上述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符合其可支配費用,也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現(xiàn)象。大學生的人均消費在1000~1500元之間,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結構差異顯著。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他們的消費維持在低水平,每月的費用基本用在生活費上,較為重視學習方面消費,而月可支配費用在1000~1500元之間的大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喜愛購物,但消費較為理性;月可支配費用在1500元以上的大學生,在生活費方面消費相對較少,而在購物方面消費所占比例相對較大。
(三)當前大學生的記賬習慣
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有63.8%的同學沒有記賬習慣,對每月的生活費有沒有進行預算,這些同學之中又有一大部分的人會出現(xiàn)月末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有24.1%的有記賬的習慣,這其中女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有12.1%的同學有幾張習慣并且對每月的生活費都有進行預算,這部分的同學對自己每月生活費的開支都有一定的預算,消費較為合理。
(四)當前大學生對理財概念的了解
在調查中,有57.6%的同學對理財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付諸實踐;有31.9%的同W對理財概念完全不了解;只有10.5%的同學對理財較為了解且參與了一定的理財活動。這個數(shù)據(jù)也反映出了我們當前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培養(yǎng)的不足。
(五)不同性別大學生間的消費差異
筆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理財差異。由于女生對外表的追求以及其感性的消費態(tài)度,也使得近75%女生在購物方面的消費要明顯高于男生。另外,有57.4%的女生也熱衷于假期旅游,這一部分的比例也較男生要高,可見旅游消費也已然成為女性的熱門消費,而網絡游戲方面則是男生消費的重點方面。
(六)不同年紀大學生間的理財差異
在大學生年齡增長的同時,其可支配費用的來源、消費結構和理財觀念也在悄然變化。剛入學的大一同學因為不熟悉環(huán)境,只有15.5%的同學到校外做兼職。因此,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主要由家長供給,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而高年級學生,隨著對周圍環(huán)境的熟悉,且空余時間比較充足,有30.2%的學生進行校外兼職,有25.3%的同學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擁有了更廣闊的經濟來源。
(七)消費理念問題
由調查可知,一些大學生片面追求新穎,關注時尚,而且存在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浪費消費等不良消費傾向。有60%以上的學生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消費缺乏理性,自身意志力較差,導致大多數(shù)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沒有結余。
二、針對大學生理財現(xiàn)狀的部分建議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消費。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消費數(shù)額,做一個簡單的賬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對自己每筆資金的去向都有詳細的記錄。養(yǎng)成良好的記賬習慣,學會針對自己每月的開支編制預算,從而保證不會有月初“富翁”月底“負翁”的情況發(fā)生。
(二)適當兼職,增加收入為理財提供資金保證
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guī)缀鯖]有什么風險性。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是一種無形資本,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shù)囊粋€重要組成部分。
(三)學會適度花錢、合理消費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消費、攀比消費,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等手段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