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翻譯實踐中的哲學思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翻譯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自翻譯產(chǎn)生以來,人們不斷思考探索翻譯的本質(zhì),開展翻譯研究,并試圖從哲學、理論及應用等層面解釋翻譯理論。該文將從翻譯實踐與哲學的關系和哲學思維指導下的翻譯方法論兩方面進行探討,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從翻譯實踐過程方面提出哲學思維在此過程中的運用與體現(xiàn),第二部分則就翻譯、翻譯過程以及哲學的定義進行簡單陳述,由此提出三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第三部分進一步闡述了在哲學思維指導下所運用的翻譯方法,最后指出哲學是指導翻譯實踐及其理論運用的一種智慧。
關鍵詞:翻譯實踐;翻譯理論;哲學思維;方法論
“翻譯之所以存在,由于人們將不同的語言”(Steiner,2001:51)正是因為翻譯的存在,人們之間才可以進行思想交流,我們也才可以欣賞到不同文化國家的文化。無論遠古時代或是當代,翻譯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知識和價值觀的傳播,民族語言的發(fā)展,國際文化的相互碰撞,乃至于整個人類文明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翻譯之功,誠遠大矣”。(道宣,2009;71)在翻譯實踐的過程中,人們不斷思考翻譯的本質(zhì),探索翻譯的主體、客體的互文關系及相關因素,并將這些思辨升華至翻譯翻譯理論:與此同時,哲學家、翻譯實踐者和翻譯理論家也逐漸開始關注翻譯行為的哲學觀,強調(diào)哲學思維、哲學世界觀對翻譯實踐、翻譯理論構建的影響。基于對翻譯實踐的認識以及翻譯思想理論形成與發(fā)展的背景,中西譯學各自形成了相似或不同的翻譯哲學觀。從哲學方面來講,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翻譯作為人類活動中一項極其復雜的思維運動,深深植根于翻譯的存在之中。因此,翻譯思維和翻譯存在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是翻譯研究的基本范疇,即如何處理翻譯主體與翻譯客體的關系問題。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翻譯實踐與翻譯理論之間的關系問題也隨之成為翻譯界研究的熱點。實踐總是先于理論而存在,翻譯實踐也于翻譯理論之前出現(xiàn),正是在無數(shù)次的實踐中,先人學者總結概括實踐中的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技巧,翻譯理論才得以成為體系,翻譯學才得以形成。由此看來,翻譯理論的形成是人類對翻譯現(xiàn)象認識的必然結果。
1翻譯、翻譯實踐過程與哲學
首先,我們要理清什么是翻譯。對于翻譯的定義,翻譯界至今未得出統(tǒng)一的說法。不同的翻譯家對其定義或內(nèi)涵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認識??偟膩碚f,可以從語言層面、信息層面和文化層面對翻譯的概念進行闡釋。此外,中西方翻譯學家對翻譯的解釋也是不盡相同。中國著名哲學家、翻譯家賀麟對翻譯的解釋為“翻譯乃是譯者與原本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這種活動包含了理解、解讀、領會、翻譯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其客觀化的結果即為譯文,它是譯者與原本之間交往活動的凝結和完成。”(賀麟,2006:43-44)當代美國翻譯理論家和翻譯家奈達將翻譯定義為“所謂翻譯,是指在譯語中用最切近二又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首先在語義上,其次是文體上。(Nida&Taber,1969:12)上述定義表明,不論是從語言的視角還是從文化的角度,翻譯的本質(zhì)都是一種“實踐活動”,這也由此反映出翻譯實踐始終是貫徹在翻譯過程之中,實踐即過程。由此產(chǎn)生的理論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并驗證?!胺g過程”在《中國翻譯詞典》中的詞條解釋為“翻譯過程系指翻譯活動所經(jīng)歷的程序”。許鈞教授對其的闡述為“狹義的過程,一般理解為翻譯者對具體文本的轉(zhuǎn)換活動過程。
廣義的翻譯過程,不僅包括狹義的語言轉(zhuǎn)換活動,還包括文本的選擇、文本的生成和文本生命的歷程等過程”。(許鈞,2203a:80)因此,對翻譯過程以及過程中活動的研究在翻譯界得到不斷重視,通過對其實踐過程的研究,如對譯者主體性、主體間性的研究及其與翻譯課題之間的互動研究,有助于翻譯家,哲學家逐漸把握整個翻譯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翻譯客觀規(guī)律及運作程序。哲學的認識論強調(diào):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脫離實踐的理論終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jīng)不起歷史的推敲。因此我們說哲學存在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中,并指導著人類的活動交流。這里所說的翻譯哲學,正是順應時展的潮流提出的。我國首次對“翻譯哲學”這一概念進行闡釋的是黃忠廉先生,于1998年提出:在漫長的翻譯實踐中,人們逐漸地形成了對翻譯活動一般的總的看法.這種看法就是翻譯觀。翻譯哲學是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了的翻譯觀。
翻譯哲學的基本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譯者思維同翻譯行為之間的關系問題。翻譯是一種有意識的定向活動,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每時每刻都在處理思維與原文世界、譯文世界乃至兩個世界背后的作者世界、讀者世界以及文化領域之間的關系的問題,處理得如何,直接關系到翻譯的目的是否達到,翻譯的價值是否得以實現(xiàn),譯者的意圖和讀者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g哲學是翻譯觀和翻譯方法論統(tǒng)一于其中的一個理論體系。(黃忠廉,1998:56-57)由此不難看出,從最廣義的角度講,哲學是人類對于整個社會認知的根本觀念體系,是觀念的集合體。而人們對于任何事物的看法理解皆可稱之為觀念,因此一切學科都可看作廣義的哲學,翻譯作為一門學科,也是如此。哲學活動參與了整個翻譯過程,為翻譯提供理論基礎,它解釋了為什么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進行交流,關鍵是在于人類有著某些共同的地方。黃忠廉教授將翻譯哲學歸結為翻譯觀于翻譯方法即方法論兩大層面,關注翻譯主客體的關系,突出強調(diào)翻譯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方法論。但翻譯哲學并不是簡單的“翻譯加上哲學”,從其本質(zhì)上看它是用某種哲學理論去評價翻譯及其理論。(劉邦凡,1999:58-61)此觀點認為翻譯哲學是關于翻譯實踐及其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家賀麟也對“翻譯哲學”的內(nèi)涵進行了論述,其強調(diào)譯者、原語和譯語之間的交流過程。
總而言之,從翻譯本質(zhì)層面講,翻譯是涉及兩種語言之間相互轉(zhuǎn)換交流的思維活動,它以另一種語言的形式再現(xiàn),這其中還包括譯者對其的再創(chuàng)造以及兩種文化的交流碰撞。從哲學層面講,人類語言及思維的共性,使得翻譯活動成為可能。而貫穿于整個過程之中的,則是實踐,翻譯實踐被分為翻譯過程與認知過程兩個層面。總體將哲學與翻譯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并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研究。筆者在此僅對三者及其之間的關系做了一個簡單的描述。
2哲學思維指導下的翻譯方法應用
首先,我們知道,翻譯是人類進程中的一項復雜思維活動,而思維是對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語言只是作為思維的外殼和載體,人類通過其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即語言的本質(zhì)是一種物質(zhì)形式。人類思維中對外界客觀物質(zhì)的反映需要借助語言來實現(xiàn)。思維由存在決定,整個過程可能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tǒng)化等思維能力。而翻譯的實質(zhì)就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思維活動。此處涉及的哲學思維正是與翻譯思維相輔相成,相互融合促進翻譯過程的順利進行。上文中提到,翻譯過程包括正確理解、表達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潤色再現(xiàn)原文三個過程,即理解和表達兩個階段,同樣,翻譯思維也可大致包含這兩個階段。翻譯的思維方式是翻譯的深層機制,翻譯過程體現(xiàn)了思維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其對人類行為起著決定性作用,是溝通人類文化與語言的橋梁。因此,很多哲學家哲學思想的構建是通過研究語言與翻譯來實現(xiàn)的。哲學中講求辯證性的思維,強調(diào)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哲學思維運用到翻譯中意在提醒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盡可能的促使矛盾著的對立雙方朝著統(tǒng)一,也就是朝著譯文最理想的效果努力。因此,翻譯活動中的哲學思維,不僅拓寬了人們的精神視野,而且促使譯者在面臨問題時進行多層面、多視角的思考,以至達到最佳效果。翻譯哲學的出現(xiàn),印證了哲學思維在翻譯中得到應用與推廣。
張澤乾教授說過“哲學”是“翻譯學的指導學科”,因此,哲學思維體現(xiàn)在翻譯中就形成了翻譯哲學,而翻譯哲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翻譯學的方法論,指導著翻譯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盁o論抽象概括地研究翻譯理論,還是具體個別地探討翻譯方法,都必須注意,翻譯哲學是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指針的認識與實踐的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相統(tǒng)一的哲學。翻譯哲學的方法論是研究翻譯理論、指導翻譯實踐的基本手段,它是打開通向充滿著奧秘的翻譯世界之門的金鑰匙”。(閆德勝,1992:11-15)其為中西譯學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確保翻譯朝著理性的方向發(fā)展,在此看來,中西譯學存在著共通行性。我們可以說,翻譯哲學是人們基于對翻譯活動的認識,并從中進行經(jīng)驗性或技巧性的總結,提煉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和做法,進而形成翻譯方法論。翻譯的方法論屬于“翻譯哲學”的范疇,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就方法論本身而言,是一個哲學概念,與之相對應的是世界觀,哲學中強調(diào)方法論與世界觀的統(tǒng)一,應用到翻譯中,就是要做到翻譯理論與技巧方法的對等。方法論與方法并不相同,方法論是研究某種領域所用到的原則與規(guī)則,而方法只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采用的做法,并不具有普遍性。由此看來,翻譯方法論便是運用到翻譯實踐中的,指導翻譯過程的規(guī)則與原則,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指導處理與翻譯相關的各種問題。
黃忠廉教授認為“翻譯方法論,是翻譯及其研究方式方法的總和。”翻譯方法論包括翻譯實踐方法論和翻譯研究方法論。(黃忠廉,2009:2-3)在翻譯方法論的指導下,中西翻譯學得到蓬勃發(fā)展,例如,20世紀50年代雅克布遜將語言學與符號學引入翻譯研究,六七十年代奈達的《翻譯科學探索》,霍姆斯為代表的“翻譯研究派”,這些都體現(xiàn)了翻譯方法論為翻譯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裟匪乖凇斗g學的名與實》一文中指出,方法論作為翻譯學的一個分支,與翻譯學本身的研究密切相關。總體而言,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的翻譯,同時具有歷史性、主體性、社會性、意識形態(tài)性和開放性等多維原則。因此,“翻譯方法論的基本任務是盡可能有效地表達原文全部含義和情態(tài)?!保◤垵汕?,2006:464-467)哲學思維指導下的翻譯方法論更是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其內(nèi)涵,以更好地服務于翻譯實踐過程,使譯員在無形中應用其有效的方法論,這才是翻譯方法論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3結束語
毫無疑問,翻譯本身的特點決定了翻譯與哲學之間的關系,翻譯即是具體的實踐過程,也是一種內(nèi)在的思維思考活動。翻譯哲學的介入拓寬了翻譯學的研究視野。而其中的方法論是翻譯學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由于翻譯本身的跨學科性,對翻譯人員的要求也逐漸變得“狹義“起來,即專業(yè)行業(yè)領域的譯員。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語言的多樣性越來越明顯,因此,人類思維也將得到不斷的完善。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高,就使得翻譯的對象和領域會不斷增加和拓寬?;谶@種形勢下的翻譯研究也勢必走向縱深,但對其的研究以及翻譯學的進步離不開哲學理論的支撐,長期的歷史實踐表明,摒棄哲學思維或持有不正當?shù)恼軐W觀點都會將翻譯引入歧途。因此,哲學與翻譯在未來發(fā)展進程中將繼續(xù)在互動與融合中發(fā)揮作用,共同推進翻譯學與翻譯哲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道宣.大恩寺釋玄奘傳論[A].羅新璋,陳應年.翻譯論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71-72.
[2]賀麟.談談翻譯—翻譯思考錄[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43-44.
[3]黃忠廉.翻譯哲學及其它[J].外語研究,1998(1):56-57.
[4]劉邦凡.試論翻譯哲學[J].探索,1999(6):58-61.
[5]許鈞.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a.
[6]閆德勝.論翻譯活動的哲學實質(zhì)[J].中國翻譯,1992(3):11-15.
[7]張澤乾.翻譯百思[A].許鈞.翻譯思考錄[C].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463-484
作者:劉倩,任培紅 位: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