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xiāng)土中國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讀書人“不孤讀”
萬興明是北京人,大學畢業(yè)后,學理工科的他放棄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工業(yè)設計師的機遇,選擇進入新華文軒,成為出版社的一員。原因很簡單,他熱愛文字和電腦。文字讓他心靈充實滿足,電腦給他打開一扇認識大千世界的窗戶。
這以后,萬興明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計算機、社科、文藝、青少年讀物、生活……各個大眾圖書類別,他都幾乎有所涉及。每天有看不完的書,成了萬興明最幸福的時光。
這一做就是十年。這十年中,萬興明把精力完全放在出版上,希望為讀者出版更多好書。每次收到讀者來信,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感激,讓他對書的感情與日俱增。
2014年年初,一位朋友向萬興明求助:“有一本名叫《波西米亞:迷人的放逐》的書,很小眾但特別好。我在美國看過英文版,你能不能找到中文版?”
《波西米亞:迷人的放逐》出版于2009年,萬興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本二手書,價格卻幾乎翻了兩倍。萬興明不甘心,在跑了北京城內很多家書店均無所獲后,最后在萬圣書園的電腦系統(tǒng)中找到兩本《波西米亞:迷人的放逐》,它們已經(jīng)在貨架上存放了5年無人問津。
萬興明不禁感慨:這就是圖書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狀,有人在找,有人賣不出去。傳統(tǒng)媒體的落后,人們獲取圖書信息的途徑非常少,或者說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太難。全國每年圖書出版量達到40多萬種,平均每天有1000多種新書面世,但大部分不為人知,有的圖書出版就意味著結束。
基于此,“做一個個人數(shù)字化書房”的念頭在萬興明腦海中冒了出來。這個書房沒有空間限制,能夠幫助梳理自己的閱讀履歷,記錄當時的閱讀心得,讓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值得一讀的書。
聽說萬興明要辭職創(chuàng)業(yè),一位朋友委婉相勸:圖書市場不大,沒什么價值。但對于萬興明來說,做圖書創(chuàng)業(yè),沒有成功與否的價值判斷,只有為讀書人服務的滿腔熱忱。他的心里只有一個愿望:讓好書找到適合的讀者,讓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
2014年6月,萬興明離開他奮斗了十多年的新華文軒,9月,正式創(chuàng)建“飛芒書房”。
將書房搬到線上
為什么叫“飛芒”?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萬興明說,蘆葦?shù)幕ㄊ敲⒒?,是將智慧種子傳播出去的載體,他希望他的產(chǎn)品像芒花那樣,把一個個思想傳遞出去,彼此分享、交流。
按照萬興明的初衷,“飛芒書房”的目的主要功能是為讀者管理圖書,想閱讀什么書,進入網(wǎng)站一搜,就可以找到。
為驗證需求,萬興明先試著運營了名為“飛芒翻書”公眾號。公眾號設置有推薦好書、講書、有獎看圖猜書名、線上“草根讀者”分享會等內容。尤其是萬興明獨創(chuàng)的將所推薦的圖書通過專業(yè)攝影師還原書籍原貌,每條內容采用語音導讀的形式,深受書友歡迎,很快吸引眾多讀者參與,積累了一大批愛讀書的用戶。
2015年6月,看時機成熟,萬興明與團隊成員一道,著手對“飛芒書房”的結構進行規(guī)劃設計,花了半年多時間,于2015年年底開發(fā)出一款Demo。Demo功能相對簡單,用戶掃描圖書的ISBN碼,“飛芒書房”會錄入圖書信息。與眾不同的是,在“飛芒書房”里,用戶不僅可以在線上自建書房,還能夠看到其他人的藏書。
這樣一來,就等于將書房搬到線上,通過“你的書房”、“我的書房”以及“更多人的書房”,足不出戶地了解他人閱讀的好書,形成閱讀信息共享。
這當中,難點是數(shù)據(jù)的錄入。為了讓用戶掃碼時系統(tǒng)自動顯示圖書信息,萬興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shù)據(jù)庫,與圖書館、網(wǎng)店、出版社合作,從不同維度抓取數(shù)據(jù),盡可能地涵蓋各個時期、不同種類的圖書。為了獲取圖書數(shù)據(jù),他甚至連人工手段獲取圖書數(shù)據(jù)的笨辦法都用上了。
那一段時間,萬興明和團隊成員一道,不知疲倦地日夜奮戰(zhàn),對獲得的第一手數(shù)據(jù)進行Y選、歸類、錄入,終于完成Demo版本。可是,當萬興明找來一批業(yè)內人士對Demo版本進行測試后,卻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庫內100多萬條圖書信息還不足以覆蓋他們的藏書,同時安卓端由于手機型號太多,體驗不如iOS版本好。
這引起了萬興明的深思。他想,數(shù)字書房雖然能夠幫助讀者管理藏書,但畢竟不是最核心的部分。如何找到好書,讀到適合的書,才是讀書過程中的痛點。
為此,萬興明決定研發(fā)“飛芒書房”新版本。經(jīng)過半年多時間的精心努力,2016年10月,“飛芒書房”APP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粉絲試測試用,“一些忠實的粉絲還參與了產(chǎn)品規(guī)劃,寫測試報告?!苯又?,萬興明根據(jù)內測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收到的建議,進行了一番改進,2016年12月,“飛芒書房”APP正式上線。
新版本除了保留原有的管書功能之外,增加了“書拍”功能模塊?!皶摹睂嶋H上是一個閱讀分享交流系統(tǒng),類似一個朋友圈,萬興明首創(chuàng)了“書摘+評論”模式,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時拍下精彩段落,加以評論。讀者還可以在這里分享讀后感或者讀書筆記,通過拍照、文字組合的形式進行記錄和分享。
在運營過程中,萬興明又在APP上線了“淘書”功能,根據(jù)讀書記錄、操作行為、社交行為等各類需要,平臺建立算法模型,為用戶篩選、個性化推薦他們應該讀的書。
這一功能的推出,很受讀者歡迎。企業(yè)員工許東說:“我讀書少的原因,是不知道要讀什么書,當下書籍浩如煙海,到哪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讀的書?自從有了‘飛芒書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系統(tǒng)已經(jīng)為我推薦了適合的書,不用再費心費力地漫無目的地搜尋了?!?/p>
讓書“飛”起來
萬興明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如果你喜歡某一位作家的作品,但身邊卻缺少喜歡同樣作品的人,很多時候閱讀顯得很孤獨。還有很多人屬于葉公好龍,買了很多書,卻沒有真正的閱讀。
2016年4月,萬興明發(fā)起“圖書漂流”活動,并制定了一個“霸道規(guī)則”:圖書由“飛芒書房”免費提供,參加圖書漂流的人員先通過微信報名,收到書后,必須在一周內讀完,并要求用筆寫下讀后感。這本書和讀后感再通過快遞方式,漂給下一位書友,快遞費均由寄出的書友承擔。
規(guī)則提出后,在公司內部引起爭議,有人擔心承擔快遞費的規(guī)定沒人愿意參與,但立即遭到萬興明的否決,“快遞費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擔,但如果連十幾元的費用都不愿意付出,很可能是假閱讀者?!?/p>
話雖這樣話,萬興明心頭也沒有底,擔心圖書漂流計劃無人理會。沒想到,當?shù)谝槐緯吨袊说纳Y產(chǎn)管理》漂流信息發(fā)出后,立即有30多位書友報名參與?!叭绻蝗碎喿x一周,一本書讀完也要一年,最后采取分組的方式,四至五個書友傳閱一本書?!苯Y果,這本書不到兩個月就漂流了回來。
初戰(zhàn)告捷,給了萬興明極大的信心,讓他更加深信,“對于那些孤獨閱讀的人,那些缺乏閱讀動力的人,如果有人從后面推一把,情況就大不一樣?!?/p>
安徽合肥書友陳麗,是一家老年大學的教師,她讀到一些老知青的回憶文章,想更多地了解知青的生活,當她得知《今夜有暴風雪》圖書漂流時,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與。此后,她還連續(xù)參加了幾期漂流活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讀過十幾本書,如《崖邊報告;鄉(xiāng)土中國的裂變報告》、《微觀世界的博弈》、《竹久夢二畫集》等。
來自貴州凱里的董放說,過去喜歡看書,但一忙就堅持不下去,加入圖書漂流以后,大家互相鼓勵,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肮ぷ髦?,掙脫雞零狗碎閑雜事等的糾纏,像一尾自由自在的魚,暢游于書山學海之中,真可說是一種無上的幸福。在與前人的心靈對話中,也培養(yǎng)了自己直面人生的態(tài)度。”
所有漂流回來的圖書,萬興明都會放在一個專門的書架上。讓萬興明深受感動的是,許多漂流回來的圖書,還精心包上了封皮?!洞笤~小雅》漂流時,一位湖北的書友把漂流路線和漂友的名字標注在封皮上,記錄著這本書走過的“旅程”:河北石家莊、山西臨汾、湖北恩施、廣東廣州、貴州貴陽。
最近,“w芒書房”又有了新玩法,在網(wǎng)上發(fā)起“遇見飛書”活動。書友可以把自己閱讀過的圖書錄入到APP“遇見飛書”的書架上,任何一個見到此書的書友都可以申請免費獲得,同時把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通過“遇見飛書”進行分享?;顒娱_始后,立即受到書友的喜愛,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50多位書友建立了“遇見飛書”書架,并放置超過500種圖書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