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服裝設計的設計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目前,學校的服裝專業(yè)教學還是沿襲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雖然有些學校也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也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網絡信息技術,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缺乏研究,不能有針對性地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從而并未使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對于服裝專業(yè)的服裝工藝課,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先進行小樣制作示范,學生圍在邊上觀看,理解制作方法并記住操作步驟,看罷再按照教師的要求、方法自己進行操作練習,教師進行巡視輔導,指導學生完成小樣制作。那么,現今,很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教育信息技術已應運而生,服裝工藝課的教學能不能利用這些先進設備來進行教學改革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設想,利用錄像設備、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專業(yè)教學,教師一步步地操作,講解每一步操作要領,而學生們直接可以坐在自己的機位上,通過大屏幕清晰的看教師的每一步示范操作,一步一步地跟著老師一起進行縫制操作。一個步驟定位幾分鐘,教師可詢問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跟教師進行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使學生能很快完成自己的操作練習。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圖示理解,學生自己分析,并達到舉一反三的要求。這樣可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授課效率,教師示范步驟每個學生都一目了然,直觀,形象,學生更容易掌握,更體現了手、腦、口并用,作到學做合一,提高學習興趣。
利用計算機進行課件制作,用于服裝結構制圖課程的教學也是很好的教學手段。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把原本平面的服裝結構制圖做出動畫的效果,讓轉換的過程活了起來,再配合課堂講解,既清晰的演示了制圖過程,又調起了學生想親自實踐的欲望。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理解、學會了制圖方法。 服裝專業(yè)還要與社會、企業(yè)接軌,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將實踐和教育有機結合、互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間是了解真理、熟悉真理的途徑和過程,要通過實踐將理論認證。在服裝專業(yè)課的教學上可以聘請企業(yè)的人來講課,請有經驗的從業(yè)人員來講課,不受學時的限制、放寬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更切合工廠實際的新知識,增強與企業(yè)的聯系,教會學生如何盡快適應社會,大化專業(yè)寬口徑,來適應就業(yè)的需求。 目前,很多的服裝設備層出不窮,要讓學生真的“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學校在服裝設備上還要跟上社會,進行改造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不同設備進行不同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為選擇不同的就業(yè)部門打基礎。
二、利用紙進行服裝設計
服裝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立體感很強的藝術品。服裝設計多是平面繪畫的形式,利用紙進行立體的服裝設計,這種既實用又有欣賞價值的課型,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學們對這樣的課程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實現學以致用、學技相通,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基本的技能技巧,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通過這種互動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將基本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深想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用紙進行服裝設計能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審美能力掌握知識。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并自行改革自己的學習過程,他必須開放的、動態(tài)的掌握知識。在用紙進行服裝設計時的知識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調查、查找、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動獲得的,是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的結果。其中有基礎型的知識也有創(chuàng)意性的知識。因此學生通過自我探索的方式,在服裝基礎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作品。這種知識的獲得相對來說比較牢固。它能較好地遷移到其它教學情景中。例如,我們有學生在校藝術節(jié)中,參加服裝表演。設計作品完全依照系列服裝用紙設計(主題、款式、色彩、面料風格完全統一的形式)并展示出來。其中所涉及的知識全部是學生通過對服裝基本形的進一步掌握而獲得,是綜合知識的結果。作品表現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對時尚的感悟。因此,擺在諸位面前的不僅僅是眩動的色彩,更是設計者舞動的靈魂。
服裝設計師在把握服裝的整體造型、色彩及面料時,往往會受到國際流行趨勢的制約及巴黎、紐約、米蘭、倫敦、東京等地的國際服裝設計師的影響。而對于服裝設計師來說,在服裝細節(jié)設計上進行創(chuàng)新是區(qū)別于他人而取得成功的秘訣所在。如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就是在面料細節(jié)的設計處理上找到了突破口而設計出了聞名于世的“一生褶”系列。因此,這里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視點和設計方法,以便更好地應用于服裝藝術創(chuàng)作中。
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視點
視點即視覺焦點。設計視點是指在藝術設計中設計師所表達的設計思想集中體現在某個部位視覺焦點上。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細節(jié)的設計視點除了體現在服裝的裝飾部位、形態(tài)設計、工藝手段、面料設計及附件設計上,還體現在各種服裝風格的表面裝飾上,而前者的設計視點是大家熟知的,本文主要從服裝風格的表面裝飾細節(jié),如:結構裁剪性細節(jié)、功能性細節(jié)、裝飾性細節(jié)以及邊飾性細節(jié)四個方向來分析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視點。
結構性細節(jié)
結構是指物件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服裝的結構性細節(jié)即局部結構細節(jié),包括服裝裁剪細節(jié)。服裝的結構因素大體上可分為領、袖、袋、腰、分割線、省、褶、沿口、邊擺、工藝等。服裝在沿襲、漸變等發(fā)展過程中,雖然各結構因素的外在形式有以往形成的固有模式,但有可發(fā)展變化的無限空間。如一件夾克衫,不同的過肩分割方法和工藝變化,會使普通的夾克產生結構上的改變,而收到較好的視覺效果。又如衣衫的胸省改用細小的褶皺處理,就會為服裝增添許多時尚的砝碼。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變換或調整服裝的結構性細節(jié),能使原本呆板、平面、單調或嚴肅有余的服裝款型變得生動、立體、豐富、活潑。這種設計手法是設計師豐富服裝形式美的有力武器和制勝法寶,尤其在時裝設計中更是被廣泛地運用。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結構性細節(jié)設計。
功能性細節(jié)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發(fā)揮的有利的作用。設計中的細節(jié),許多是因為需要才設置的美化,一般是在與功用的有機結合上體現。服裝的功能性細節(jié)是指服裝的局部設計除了起到美化效果外,還強化了服裝的功用和性能。例如,普通的繩子或帶子運用于服裝細節(jié)設計之中,便開始有了更多的新用途。如服裝的前胸、衣片的拼合線、后背、腰部用編織材料進行裝飾時,不僅能使服裝適體,還能在服裝的功用上起到縮緊、加固等作用,增強了服裝的靈性和美感。又如在窄緊的一步裙的兩側鑲上燙褶雪紡或蕾絲,不僅增強了服裝的對比效果,還能使穿著者更輕松地邁步。這些功能性細節(jié)設計在服裝藝術設計中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功能性細節(jié)設計。
裝飾性細節(jié)
裝飾是指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之變得美觀。服裝常用的裝飾手法有刺繡、釘珠、立體化、鉤編、鏤空、打磨、做舊、緝明線、鑲邊、包邊、流蘇、印染、手繪等等。在服裝設計藝術中,裝飾是不可或缺的設計手段。因此,設計師掌握各種裝飾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服裝設計藝術中,服裝的風格一旦確定,其裝飾性細節(jié)也就相應地確定了。如優(yōu)雅、高貴的晚禮服上適合裝飾與之風格相匹配的立體化、釘珠、刺繡等細節(jié);牛仔服裝則適合流蘇、做舊、打磨、貓須等粗獷風格的裝飾性細節(jié);在童裝設計中,則常運用各種可愛而夸張的卡通圖形或艷麗的色塊拼接等裝飾細節(jié)來突出童裝稚趣、可愛、輕松的設計特點。總之,廓形越是簡單的服裝,越合適做裝飾性細節(jié)設計。反之,廓形越是復雜的服裝,越不宜在上面添加裝飾細節(jié)了,以免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裝飾性細節(jié)設計。
邊飾性細節(jié)
邊飾即邊角的裝飾。在服裝設計藝術中,邊飾常表現于服裝的領邊、下擺邊、袖籠邊、袖口邊等處。而服裝在完成其基本制作工藝時,往往這些邊的處理便成為設計師加入細節(jié)設計的最佳地方。尤其在女裝和童裝設計中,這種邊飾性細節(jié)設計更是被廣泛地應用。
常用做服裝邊飾的材料有蕾絲、花邊、鉤編、流蘇、雪紡等等。在工藝處理上也是推陳出新,如傳統蕾絲通過鉤針等方式與面料融為一體,形成更為完美的結合。而浪漫飄逸的荷葉邊飾、層疊效果的花瓣感邊飾、細碎的流蘇邊飾是營造優(yōu)雅、浪漫而又風情萬種的服飾形象的極好選擇。同時,這些豐富的邊飾性細節(jié)設計也為服裝的整體設計注入了精彩的神韻。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邊飾性細節(jié)設計。
此外,服裝的細節(jié)設計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服裝的整體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并對服裝的整體設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服裝各部分之間細節(jié)與細節(jié)的造型、材質、工藝等設計因素也要相互依存,相互協調,避免混亂。
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方法
可以被稱之為細節(jié)的東西,通常值得特別端詳和品位。在人們的視覺感受中,細節(jié)通常是精彩、生動的點綴,成為設計的點睛之筆。而一件服裝的風格和基本外型一旦確定之后,會有多種細節(jié)布局與之相配,換言之,在這個廓形框架中可以變換多種細節(jié)設計。細節(jié)設計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設計作品的成敗,也反映出設計者設計功底的深淺。因此,設計師掌握一些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方法可以歸納如下幾種:
材料再造法
材料再造法是指通過改變原有服裝細節(jié)的材料而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材料是組成服裝的先決條件和最基本要素,也是設計師的內心情感和創(chuàng)意構想的載體。再造意為重塑,是設計師按照個人的審美和設計需求,對現有的材料進行融合、多元復合或單元并置等多種手法,從而達到材料創(chuàng)新的目的。首先,設計師應充分把握材料的特性,對各種材料制成服裝形成后的效果要有一個初步的設想。然后,對材料重塑的可行性進行審視和探索,以免弄巧成拙。
材料再造法常用的技術和傳統工藝有:印染、打磨、腐蝕、打孔、釘珠、刺繡、流蘇、鏤空、嵌飾、揉搓、手繪、噴繪、衍縫、抽紗、撕裂、編織、燒洞、鏤刻(皮革、金屬)、折疊(褶皺)、做舊、絲網印等。材料通過再造后被服裝設計師賦予了新的面貌,它既可以用于服裝的細節(jié)設計,又可以用于整個服裝之中。相對而言,用于局部細節(jié)設計要比運用于整體服裝設計中要簡單、靈活得多。因此,許多成功的設計師已將材料再造作為其標新立異的設計手段。如三宅一生就是在材料創(chuàng)新上找到了設計的突破口,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不可思議的織料,被稱為“面料的魔術師”。
工藝轉換法
工藝轉換法即在不改變服裝原型的構成內容的情況下,通過轉換原有的工藝細節(jié)設計而形成新的設計。工藝設計是構成服裝的基本要素之一,也越來越被設計師所重視。一套服裝并不僅限于使用一種加工工藝,應該融會貫通,互相補充。如一款兩用衫,在工藝細節(jié)處理上可將原有的縫頭朝里轉換成縫頭在服裝的正面,給原本較為正式的服裝式樣賦予了休閑的涵義,也豐富了服裝的視覺語言。又如在牛仔、夾克等服裝的結構分割或拼接處,用粗雙線替換原有的細單線,能使服裝更顯粗獷風貌。因此,巧妙地運用工藝轉換法往往能使服裝產生新的形式美,是設計師做細節(jié)設計處理的常用技巧。
位移法
位移法是指對服裝原型的構成內容不做實質性改變,只是移動局部細節(jié)的位置。它可以是移動原服裝的某個零部件、色塊及圖案的裝飾部位等使服裝達到另外一種形式美。以服裝中的裝飾圖案為例。在不改變其紋樣構成的情況下,將裝飾圖案移動到既合情理又有創(chuàng)意位置上,使服裝產生新的設計意義。因此,位移法既簡單又有效,關鍵是考量設計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整體設計的掌控力。
總之,服裝細節(jié)的設計是否得當,完全取決于它們在整體服裝上的地位與作用,若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即使局部設計再“出色”,再“精彩”,也會破壞服裝整體造型的美感。因此,無論是服裝細節(jié)設計還是形態(tài)設計,所有設計要素都必須服從于整體設計思想,統一在整體造型和風格中。一切細節(jié)設計與整體的關系體現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并圍繞著一個標準,即功能與美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劉曉剛 崔玉梅:《基礎服裝設計》,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關鍵詞: 防霾;功能服裝;款式設計;立領造型
中圖分類號:TS941.1 文獻標志碼: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haze Cloth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 clothes - environment", and by stressing today’s hot topic of“haze” problem, a piece of clothes with anti-haze function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height of the built-up neckline, the length of the roll lin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r angle degree and human face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collar modeling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neck movement, the designing principles were established. The anti-haze clothes are typically in the style of tooling jacket. The innovations lie in the sandwich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ar which is enclosed with a changeabl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insert, the detachable collar and the plastic design of collar roll line which is better fit to the shape of face and nose,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anti-haze effect. To test the anti-haze effect,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PM 2.5 detector, which provides good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haze clothes.
Key words: anti-haze; functional clothes; style design; collar shape
服裝設計不僅僅在于其外觀款式,更要研究考慮其舒適性以及功能性。從仿生學角度看,功能性服裝必須具有輔助人體適應外界氣候變化,做到防止和消除外界對人體的危害,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從“人體-服裝-環(huán)境”整體論思想出發(fā),結合當今熱門環(huán)境問題“霧霾”,設計一款對人體具有防霧霾作用的功能性服裝勢在必行。霧霾是當今國內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它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防霾功能服裝的設計研發(fā)是榱吮;と說慕】擋輝偈艿角趾Γ防止霧霾顆粒入侵人的呼吸系統,防霾功能服裝對細小顆粒物PM 2.5等有更好的過濾效果,整體達到更好的防霾作用。
1 防霾功能服裝的設計研發(fā)
1.1 設計要素分析
針對現如今嚴重的霧霾環(huán)境問題,設計一款具有良好防霾效果并且符合美學形式的防霾功能服裝,是人類對霧霾環(huán)境問題的對抗和對自身的保護。從整體出發(fā),服裝合體舒適是基本要素。另外,也要達到防潮防濕及擋風防塵的特性。市場上大量的防霾口罩形式單一,效果差強人意。若防霾服裝能與防霾口罩相結合,從整體和局部多方面綜合設計,則能達到更好的防霾功效。在服裝領部加上口罩結構,即可將服裝領部設計成為立領的形式,并著重探究立領結構等因素,從而確定表 1 所示的設計因素。
1.1.1 造型分析
防霾功能服裝的造型設計要考慮防霾功能及人體工程學,同時還要考慮其美學效果。霧霾霾氣多從口鼻吸入,則防霾功能服裝的設計重點放在服裝領部。立領是衣領領型重要種類之一,其領型千變萬化,造型豐富多樣。立領結構的領面豎立于領圈之上,外套上的立領既可擋風保暖,又起到了防塵防霾的作用。探究立領的高度、領口上口圍度以及貼和人體面部的結構是防霾功能服裝的關鍵。
立領高指立領后中上、下口線的直線距離(圖 1),立領高的設計要根據人體面部形態(tài)面長尺寸及頸長尺寸共同制定,且可根據不同男女臉型的差異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測量形態(tài)面長即取得從鼻梁點至頦下點的直線距離,則立領高高度從鼻梁點開始起蓋住鼻頭,為形態(tài)面長尺寸與頸長尺寸之和。而領口上口線圍度尺寸的設計要求上領口圍繞臉部,則要考慮面寬、耳屏間額弧長等尺寸。測量人臉兩側(鬢角)之間的寬度以及測量耳屏兩點經眉點的弧長,使上領口環(huán)繞頭部貼合兩頰更加緊密合體,從而達到更好的防霾效果。
另外,立領夾角度數的大小與防霾功效性密切相關。立領夾角度數指立領與頸根圍截面的夾角。當立領夾角度數α=90°時,領子上口線與下口線呈平行狀態(tài),由于人體頸部為上細下粗的圓臺形,所以α=90°時,立領部分并沒有貼合頸部。當α>90°的時候,則上口線短于下口線,形成內傾式立領,呈圓臺狀貼合頸部。故設計服裝立領時,選用鈍角立領。
1.1.2 色彩感官
色彩依附于造型存在,色彩能夠第一時間向人們傳達信息和情感。霧霾天氣能見度低,視距短,人們的視線受到影響。防霾功能服裝的色彩明度及飽和度增強,使得服裝顏色亮麗耀眼,更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安全系數升高。在霧霾嚴重的天氣,可減少因視線模糊而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亦可通過此設計的創(chuàng)意和美觀化使其成為一種防霾文化符號和時尚元素,化被動防霾為主動性抗霾。
防霾服裝局部可以加高飽和的藍色反光條做裝飾。藍色,一般使人聯想到海洋、天空等,會給人一種清新爽朗的感覺。故防霾服裝的色彩運用上加有一些高明度的藍色,也會使得人們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清新干凈的感覺。
1.1.3 面料選擇
防霾功能服裝的舒適性取決于其材質的選擇,面料是影響服裝防霾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霾服裝的立領部分共有 3 層面料:(1)表面面料為抗菌面料,要求透氣為主,無憋氣感,保證呼吸順暢,清除立領包圍口鼻時的悶氣感。并且表面面料要求不易起毛起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保持織物清潔,并能防止細菌再生和繁殖。(2)第二層面料為可更換的活性炭濾片插片,活性炭濾片采用先進的復合過濾技術,可吸附空氣中的化學性污染以及能夠有效過濾粉塵、PM 2.5等細小顆粒物。(3)里層面料為純棉內里,柔軟舒適,并且吸濕防臭,不易臟污,提高領部衛(wèi)生,不易引起皮膚的過敏刺癢,具有良好的保濕性和透氣性。
1.2 頸部活動范圍分析
立領造型與頸部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具有防霾作用的立領結構造型設計的前提即是探究人體頸部的活動范圍,頸部的運動特征決定了服裝立領部分的高度和外觀造型等因素。探究試驗人體頸部活動是為了使服裝領型更加貼合人體頸部及面部,從而更好地達到防霾效果。
人體頸部活動可以進行前屈、后伸、上前出、上后引、外旋旋回以及側屈等動作(圖 3)。
為使服裝能夠在人體頸部任意活動時都可以遮掩口鼻、保障其防霾的作用,在規(guī)格設計前,要對人的頸部活動范圍進行分析。
前屈動作是頸部的主要運動動作,頸部后伸動作的主動活動度較小,后頸做整體動作的支撐作用。另外,頸部外旋及左右側屈動作所影響的部分是在前頸部位。所以,頸部的大部分運動量集中在前頸部位,因此在設計領子的造型時,一般以頸后部為基礎,再考慮前頸部動作的影響,造型變化的重點在前頸部。
前頸部以及人體面部活動較多,為防止因活動而疏漏防霾區(qū)域,故領部活性炭濾片的形狀尺寸要根據其活動范圍而制定。利用攝影中延時曝光的方式,延長快門的時間進行光繪。以鼻頭為光源作中心點,然后面部連接頸部開始進行前屈、左右轉以及外旋側屈等活動動作,此時相機捕捉鼻頭光源運動軌跡,即此形成為口鼻部分的活動區(qū)域。此活動區(qū)域可通過視覺可視化的方式確定出活性炭濾片的形狀尺寸。
1.3 款式設計及分析
根據頸部活動動作分析數據、身體尺寸以及男女頭面部尺寸,對服裝進行了基本規(guī)格設計制定:衣長75 cm,胸圍120 cm,領高15 cm,袖長68 cm。
防霾服裝以工裝夾克風格為主(圖 4),防風、防塵、防霾是其首要設計特點。前身兩條胸腰省使得服裝穿著更加合體,前片上下共 4 個袋蓋口袋,方便實用。前襟開合采用拉鏈加搭門暗扣兩層的方式,更加嚴謹,防風防寒。
在防霾功能服裝的設計中,大身面料整體選擇灰色的 3 層壓膠復合面料,在領口上口線部分、門襟、肩線及緝明線縫合部分的局部利用高飽和、高明度的藍色反光貼布作提亮裝飾,賦予防霾功能服裝的時尚感及未來科技感。
1.3.1 立領的結構設計
此款立領采用立體裁剪的方式,貼合人體面部Y構,并且預留空間縫隙保證呼吸通暢和嘴部說話。立領下部結構貼合人體下巴曲線,具有更好的包裹覆蓋性。
1.3.2 上口線可塑設計
立領上口線包邊鑲有0.1 cm包芯鐵絲,柔軟堅韌,可塑性高??筛鶕橇航Y構任意捏塑,使其更加貼合鼻型,避免空隙過大,既防止霾氣風塵從口鼻吸入,又符合人體口鼻結構,穿戴合體舒適。
1.3.3 可換濾片設計
領部里層面料側面開口,開口上下面料交疊,防止濾片因運動而從側面滑出。PM 2.5過濾片可通過側開口向里推進及向外抽出,并且濾片形狀和尺寸是根據人體口鼻活動區(qū)域而制定設計的,能獲得更好的防霾功效,不放過任意死角盲區(qū),全面防護。另外,定期更換活性炭濾片,使得其吸附過濾功能始終保持最優(yōu)狀態(tài)。
1.3.4 領部可拆卸設計
領底與領圈以及連帽利用拉鏈相連接,可任意拆卸安裝,方便單獨進行清洗,避免細菌滋生和粉塵的逗留。在天氣良好的狀態(tài)下,可拆卸高立領部分作普通夾克穿著。
1.3.5 整體款式設計
直筒夾克,兩片袖設計,更加貼合肘臂運動。立領包圍人體臉部,連帽可以利用拉鏈拆卸安裝,并與前領搭門暗扣相接,使其多層防護,達到更好的防風防塵作用。
2 結論
防霾功能服裝的設計研發(fā)是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不再受霧霾侵害的保證。要想成功地設計防霾功能服裝,不僅要綜合考慮服裝整體舒適性、抗風程度以及美觀度等,還要著重探究其領部的高度、圍度等造型特點。服裝顏色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裝時尚感,使得人們愿意穿著,化被動防霾為主動抗霾,在霧霾天氣也可以安心出行。
參考文獻
[1] 李江燕,張渭源.服裝功能性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07,28(8):117-119,123.
[2] 曉晨.功能性服裝的全球態(tài)度[J].中國紡織,2008(10):84-85.
[3] 黃思怡.基于霧霾背景下的兒童防霾口罩設計[J].設計藝術研究,2015(4):53-57,83.
[4] 孫喜英. 服裝立領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J].紡織導報,2012(12):75-76.
[5] 王秀芝, 徐靜. 領子造型與頸部運動適應性研究[J].國際紡織導報, 2005(11):80-82.
關鍵詞: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涂層;現狀;發(fā)展趨勢
在油氣開采及集輸過程中,由于含有大量硫化氫、二氧化碳、凝析油和地層水等介質,對油氣井套管、鉆采設備、井下工具、集輸管線等造成了嚴重的腐蝕,從而造成套管穿孔、鉆采設備失靈、管線開裂等事故,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硫化氫、二氧化碳和高礦化度采出水對油氣田集輸系統的管線及設備產生的腐蝕問題,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門課題,管道內防腐是保證管道安全運行和延長管道使用壽命的重要措施。
一、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的現狀
國內外對油氣集輸管道內腐蝕采取了不同的防腐措施,目前在油田應用相對廣泛的幾種油氣集輸管道內防腐措施主要包括緩蝕劑防腐、涂料防腐、電鍍防腐、復合管防腐等。
緩蝕劑防腐是將少量的緩蝕劑加入到腐蝕介質中,以抑制金屬或合金的腐蝕破壞過程和其機械性能改變過程,從而延長金屬的使用壽命。緩蝕劑防腐具有用量極少、不改變環(huán)境就能獲得優(yōu)良防腐效果、不增加設備投資、操作簡便、見效快、同一配方適用不同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在油氣工業(yè)中應用極為廣泛。目前,國內外油氣集輸管道內防腐用的緩蝕劑的主要緩蝕成分是有機物,如鏈狀有機胺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鹽、季銨鹽類、松香衍生物、磺酸鹽、亞胺乙酸衍生物及炔醇類等。為確保緩蝕劑的效果,篩選的緩蝕劑除與地層水和油有良好的相容性外,還應與現場使用的水合物抑制劑、除硫劑、破乳劑等有良好的配伍性。
涂料防腐的原理是在管道內壁和腐蝕介質之間提供一個隔離層,從而起到減緩腐蝕的作用。涂層鋼管廣泛應用于油氣田集輸管線。內涂層防腐技術可有效防止內腐蝕,節(jié)約大量的管材和維修費用,顯著提高油氣田的輸送效率,減少清管次數。目前,應用較多的涂料品種有環(huán)氧酚醛、聚氨酯、環(huán)氧樹脂、改性環(huán)氧、富鋅、玻璃鱗片、聚苯胺等系列防腐涂料。國外石油天然氣管道內壁防腐涂料多采用多元樹脂改性重防腐蝕涂料,而環(huán)氧酚醛類涂料則為國內所青睞,但環(huán)氧酚醛類涂層歸屬于一種普通高分子型防腐涂層,其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有限。由于內防腐涂層不可避免地存在針孔,而且流體及固體雜質,如砂子等的沖刷也使防腐層容易出現損傷,所以通常在使用防腐層的同時要添加適量的緩蝕劑。
電鍍防腐的電鍍層分為陰極性鍍層和陽極性鍍層。前者是指被保護金屬的電極電勢低于電鍍金屬層的電極電勢,后者是指被保護金屬的電極電勢高于電鍍金屬層的電極電勢。當鍍層完全覆蓋于金屬基體表面時,鍍層可以隔離腐蝕介質與金屬基體。由于被保護的金屬在陽極性鍍層中是陰極,即使受到損壞,受腐蝕的也是鍍層本身,被保護的金屬不受腐蝕;但被保護的金屬在陰極性鍍層時由于其為陽極,一經損壞,被保護的金屬將直接與腐蝕介質接觸進而腐蝕金屬,此時,鍍層的存在反而加速了被保護金屬的腐蝕。盡管鍍層能很好地保護管線,但是由于其價格較高,鍍層工藝較復雜,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復合管防腐中,目前常用的復合管主要有雙金屬復合管、玻璃鋼內襯復合管和陶瓷內襯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德國Butting公司生產的機械復合管、英國Proclad公司生產的冶金復合管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應用;我國的長慶油田分公司靖安首站、大慶油田的注水管道也采用了雙金屬復合管。玻璃鋼由環(huán)氧樹脂和增強玻璃纖維組成,具有防腐、防垢、減阻等優(yōu)良性能。陶瓷內襯復合鋼管是一種國際先進的復合新材料,從內到外分為陶瓷、過渡層和鋼材三層。由于內襯的陶瓷層具有耐磨、耐蝕、耐高溫、高強度、高韌性、高抗沖擊性和高抗熱性等良好的綜合性能,能適用于耐磨強度高,甚至更惡劣的環(huán)境。復合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集輸管線的腐蝕,但其與鍍層一樣,相對價格較高,而且對于特殊的地段需要特殊的材料,工藝較為復雜,成本較高。
二、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的發(fā)展趨勢
近幾十年來,國外防腐涂料的發(fā)展,使涂料產品結構在發(fā)生根本性改變,改變方向以節(jié)省資源、無污染、經濟、高效、有利生產為原則,防腐涂層材料方面朝著環(huán)保、高性能、適合流水作業(yè)施工的方向發(fā)展。在目前的防腐材料研究中,著眼于發(fā)展復合材料或復合結構,強調涂層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物理性能,穩(wěn)定的化學性能和較寬的溫度適應性能,既起到防腐絕緣作用,又能保溫和提高管道強度。
當前已有一些通過納米技術對防腐材料進行改性的技術獲得了專利,在市場上也已有這樣的防腐材料出現??偟膩砜?,納米防腐技術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但具有極大的發(fā)展前景。例如,MikhailL.Zheludkevich等人在涂料中加入包載有緩蝕劑的納米容器,納米容器能對微環(huán)境的pH值產生響應從而釋放出緩蝕劑,實現涂層的自修復。
管道內涂層在長輸送管線中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摩擦阻力損失,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管線的輸送能力;對于近距離輸送不僅能減阻同時還能起到防腐作用。鑒于管道內涂層技術具有管道增輸、節(jié)能、防腐等巨大優(yōu)勢,其在今后的大型輸油輸氣管道中將進一步推廣。
涂料中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對大氣污染越來越受到關注。降低涂料行業(yè)VOC排放,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尋找一條適合中國涂料產業(yè)的“低碳”經濟發(fā)展路線,是引領我國涂料產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措施。因此,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型涂料品種,是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未來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袁賡;油氣管道的腐蝕及預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祝馨;長輸管道的腐蝕與防護[J];石油化工腐蝕與防護;2006年01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建構
在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方面,服裝設計專業(yè)院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與理論、專業(yè)技能與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化工藝制作訓練和個人設計方案的推廣,實現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以此更好的適應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滿足人們對于服裝設計的審美要求,為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科學合理的發(fā)展道路。
一、當前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我國的服裝設計專業(yè)在課程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上發(fā)展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第一,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缺乏科學的體系建構。部分院校的教學理論比較陳舊,無法真正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導致學生所學專業(yè)與社會和企業(yè)的需求嚴重脫節(jié),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學生對課程的理念和技能認識不到位,無法應用于課程實踐。第二,在教學方法上,部分教師僅注重服裝設計專業(yè)的知識講述,忽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際的有機結合。在這種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很難被激發(fā),教師所教的內容在學生畢業(yè)之后毫無用武之地,影響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第三,在教學實踐方面,部分專業(yè)院校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應試教育的考試之中,使許多學生缺乏質疑和創(chuàng)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極差,使得學生與社會和企業(yè)發(fā)展需求脫軌,綜合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
二、建構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強服裝設計行業(yè)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
在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方面要注意加強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與專業(yè)理論、專業(yè)技能與專業(yè)實踐的不斷創(chuàng)新。具體而言,在專業(yè)基礎的設置上,服裝設計專業(yè)創(chuàng)新要注重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動手操作進行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服裝設計基本功的訓練。在課程體系建構創(chuàng)新上,主要包括人體測量、布面料的認識、手工縫制與機械縫制的基本技術、上衣和裙子的原型樣紙以及人體與服裝之間的關系等等。在課程理論創(chuàng)新上,主要強化服裝設計技術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完美融合,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具體而言,主要包含半身褲裙、襯衫、連衣裙、大衣、禮服和套裝等設計和平面的結構構成的基本理論。在專業(yè)技能模塊的創(chuàng)新方面,要加深學生對服裝設計理論的正確認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具體包括對半身褲裙、襯衫、連衣裙、大衣、禮服和套裝等作品的制作和設計,在課程的要求方面,學生先針對服裝進行款式設計,并根據體型要求進行打板、假縫以及補正,最終完成作品的縫制。對于已經完成的設計作品要做好搭配和整理,輔之以合適的配飾或者配樂,在教學課堂中進行動態(tài)化的展示,實現教學的目的。在專業(yè)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上,服裝專業(yè)設計院校應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扎實學生的課程理論和技術的基本功,并將學生優(yōu)秀的個人作品通過學校和企業(yè)推向市場,使學生能夠結合企業(yè)和市場需求,為學生的今后就業(yè)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
2.加強服裝設計行業(y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方面,服裝設計專業(yè)要注重個人設計方案實現和樣紙結構設計與工藝制作訓練。具體而言,在服裝設計方案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服裝設計院校要嘗試打破原有教學模式中安排學生按照固有的方法制作同一件藝術作品,將教學的重點轉向學生個人設計方案的打造和實現上。學生通過設計和思考藝術作品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技術或理論上的難題時,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和幫助,最終所形成的作品必然是基于學生自身的風格和造型風格于一體的藝術成果,有利于學生對服裝設計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有效運用,實現服裝設計教學的專業(yè)化和個性化人才的培養(yǎng)。在樣紙設計創(chuàng)新上,服裝設計專業(yè)院校可以將原來的1比5的小圖作業(yè)更新為1比1的實際樣紙,通過假縫試樣實現作品的合體性。在結構設計上,院校的指導教師將CAD的設計技術應用到教學實際之中,提升教學效果。在工藝制作訓練方面,服裝設計院校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掌握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工藝方法,將高效率的生產技藝不斷融入到實際教學之中??s短服裝設計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與企業(yè)的實際要求間的距離,為設計行業(yè)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3.加強服裝設計行業(yè)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
在教學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方面,教師要將校內實驗課程與校外企業(yè)的實地訓練相結合,更大范圍的給學生提供服裝設計平臺。通過介紹國內一流的服裝設計理念和國外的一些先進的設計制作流程,不斷提升學生的設計技能。安排學生在企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要求學生做好經驗總結和交流,使更多的學生熟知設計理論和生產營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充實了自己的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企業(yè)在培訓學生技能和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收益。整個教學實踐最終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局面,為學生各方面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平臺。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建構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使學生增強收集、分析和預測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學技能和方法,并且通過校企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創(chuàng)新上,教師要立足于本校學生的發(fā)展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專業(yè)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的不斷建構,為學校培養(yǎng)出更多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的高素質人才,促進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柯宇丹.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模塊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2]姚思明.服裝設計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改革[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