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低T3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呼吸衰竭;機械通氣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0-0015-03

The impact of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HE Haiyun DONG Xiaohui HUA Feng

Respiratory Department,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101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respiratory department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in 2013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thyroid function group(58 cases) and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gourp(43 cases) according to thyroid functi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effica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tubation were collec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sage rates, intubation rates and the rate of improve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tween normal thyroid function group and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group,the improvement rates were 100.0% and 90.7%, the utiliz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25.7% and 62.8%, the intubation rates were 5.2% and 27.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Low T3 syndrome; 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又稱低T3綜合征,通常在嚴重疾病狀態(tài)下,如心臟病、呼吸衰竭、嚴重燒傷、收住ICU患者等,血清中甲狀腺激素水平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為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 水平降低,游離甲狀腺素(FT4) 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正常或降低[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是呼吸內(nèi)科常見危重癥之一,Karadag等[2]報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時FT3、TT3、TSH下降;但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意義尚不明確。本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合并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時機械通氣率、氣管插管率及好轉(zhuǎn)率,探討甲狀腺功能正常病態(tài)綜合征對疾病嚴重程度評價的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101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異常、激素替代治療患者,入院48 h內(nèi)完成甲狀腺功能檢測患者予入選并采集資料,根據(jù)患者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本院FT3正常值為(1.71~3.71)pg/mL,該研究以1.71 pg/mL為臨界],分為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組43例和對照組58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采集患者性別、年齡、轉(zhuǎn)歸情況、機械通氣情況、氣管插管率、入院時血氣分析、入院時血常規(guī)及甲狀腺功能等資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分組情況

患者根據(jù)病史和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進行分組: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對照組58例,其中男44例,女14例,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發(fā)生率A為42.6%(43/101)。

2.2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組血FT3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PaCO2)高于對照組,pH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間機械通氣率、氣管插管率及好轉(zhuǎn)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組的好轉(zhuǎn)率低(90.7% vs 100.0%),機械通氣的使用率顯著增高(62.8% vs 25.7%),氣管插管率高(27.9% vs 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間機械通氣率、氣管插管率及好轉(zhuǎn)率比較[n(%)]

注:機械通氣率指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加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所占比例;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患者以呼吸道癥狀加重為特征的臨件,與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相關[3]。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時可伴Ⅱ型呼吸衰竭,為呼吸科常見危重癥,其機械通氣率高、死亡率高,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時嚴重程度評估及機械通氣發(fā)生的預測因子有重要臨床意義。文獻報道,血尿素氮高、精神狀態(tài)改變、心動過速、血CRP、PCT、BNP、APACHE Ⅱ、CURB-65 scores、BAP-65 scores等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死亡率及機械通氣率相關[4-7]。

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是一組甲狀腺本身無原發(fā)性病變而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的臨床癥候群[8],目前有關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5′-脫碘酶活性減弱導致T3生成減少,甲狀腺激素結合蛋白減少,外周組織對T3攝取減少,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異常導致TSH分泌減少,皮質(zhì)醇增多,IL-1、IL-6、TNF-α等細胞因子增多,糖皮質(zhì)激素、多巴胺、心得安等藥物的使用有關[9]。Pranab KS等[10]報道,ICU患者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發(fā)生率達80%,其中T3、TT4及FT4均降低者死亡率高。Karadag F等[2]發(fā)現(xiàn)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時,F(xiàn)T3、TT3、TSH降低,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發(fā)生率明顯升高。Katharina P等[11]報道,收住內(nèi)科ICU患者中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發(fā)生率高,達44.1%,合并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導致患者住院天數(shù)增加,其中FT4 降低者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甲狀腺正常病態(tài)綜合征發(fā)生率為42.6%,發(fā)病率高??赡軝C制如下[12]:①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缺氧,右心功能不全,引起胃腸道淤血及黏膜水腫、食欲差、進食減少,腸道對碘的吸收減少,造成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釋放減少,故引起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②由于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導致皮質(zhì)醇合成和釋放增加,或醫(yī)源性糖皮質(zhì)激素使用,導致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異常,抑制TSH 釋放,使TT4生成減少,同時抑制甲狀腺激素與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結合,抑制T4 向T3 的轉(zhuǎn)化,使T3 產(chǎn)生減少;③COPD急性加重期常合并感染,急性炎癥反應使機體產(chǎn)生白介素等一系列細胞因子增多,可抑制T4 脫碘轉(zhuǎn)化為T3。

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與多種危重癥關系密切,如嚴重腎疾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可作為對危重患者病情及預后的一項參考指標[13]。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與好轉(zhuǎn)率、機械通氣率、氣管插管率的關系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評價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機械通氣發(fā)生率的關系,與對照組比較,正常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組有較高的機械通氣率(62.8% vs 25.7%)、氣管插管率(27.9% vs 5.2%)及較低的好轉(zhuǎn)率(90.7% vs 1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不能進行甲狀腺功能動態(tài)監(jiān)測,無法評估甲狀腺功能動態(tài)監(jiān)測對疾病治療效果評價的價值,擬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動態(tài)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以評價甲狀腺功能監(jiān)測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嚴重程度評估的意義。另外,對甲狀腺功能異常行激素替代治療對疾病的預后的影響等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Bello G,Ceaichisciuc I,Silva S,et al. The role of thyroid dysfunc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1):919-928.

[2] Karadag F,Ozcan H,Karul AB,et al. Correlates of 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Respir Med,2007,101(7):1439-1446.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4] Ying P,Tabak,Xiaowu Sun,Richard S,et al. Mortality and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rch Intern Med,2009,169(17):1595-1602.

[5] Nicolas Roche,Antoine Rabbat,Mahmoud Zureik,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Predictors of outcome[J]. 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2010,16(2):112-117.

[6] Fatmeh Tofan1,Mohammad Hossein Rahimi-Rad,Yosef Rasmi,et al.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for prediction of adverse outcome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neumologia,2012,61(3):160-162.

[7] Shorr Andrew F,Sun Xiaowu Johannes,Richard S,et al.Predicting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mparing the CURB-65 and BAP-65 scores[J]. J Crit Care, 2012,27(6):564-570.

[8] Burman KD,Wartofsky L.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syndromes in the critically ill:Thyroid fun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etting[J]. Crit Care Clin,2001,17(1):43-57.

[9] Mancini G.M,Corbo A. Gaballo,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antioxidants and thyroid hormon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2,120(10):623-628.

[10] Pranab KS,Asutosh G,Pradip M,et al. A study on endocrine changes in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J]. J Indian Med Assoc,2008,106(6):362-364.

[11] Katharina Plikat,Julia Langgartner,Roland Buettner,et al.Frequency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07,56(2):239-244.

[12] 俞春娟,和明,王俊軍,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低T3綜合征及其臨床意義[J]. 上海醫(yī)藥,2014, 35(17):34-37.

[13] Himler M,Hurcombe SD,Griffin A,et al. Presumptive nonthyroidalillness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foals[J]. Equine Vet J Suppl,2012,41(44):43-47.

[14] Johanna P,Van Gemert,F(xiàn)olkert Brijker,et al. Intubation after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ailur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sociated factors at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5,22(1):49-54.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第2篇

    在呼吸內(nèi)科輪要二個月了,現(xiàn)把二個月的工作總結如下:

    從臨床表現(xiàn)上來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呼吸系統(tǒng)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鳴、發(fā)熱、氣急等表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往往缺乏特異性,它們有可能是感冒、支氣管炎等輕癥的表現(xiàn),也可能是重癥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臨床癥狀,如果不進一步檢查確診,很可能就會導致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待呼吸系統(tǒng)的疾病,不能僅憑病人的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而想當然地作出臨床診斷,而應進一步地進行必要的檢查,取得確實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嚴謹正確的臨床思維,慎重地作出診斷。事實上,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感染、腫瘤及結核三類。感染疾病按病原學分又可分為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腫瘤主要是肺癌,其它類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嘗無明確歸屬的疾病,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見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詢問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問病史的一般方法外,還應該注意學習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問病史方面的特點。呼吸器官強大的代償功能以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特點之一,如果不對本身缺乏特異性的癥狀進行詳細的了解,就很難對進一步的臨床檢查及診斷提供有用的資料,所以在問病史時往往滿足于病人有什么癥狀,而忽視了對這些癥狀的進一步了解,使得臨床資料缺乏應有的價值,例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這一臨床表現(xiàn),如果僅僅滿足于病人有咳嗽這一癥狀,而不進一步的深究,這種臨床資料對于疾病的診斷的作用顯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對咳嗽這一癥狀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時間長短;咳嗽的性質(zhì)是干咳還是有痰;咳嗽的規(guī)律是陣發(fā)性還是持續(xù)性,是偶發(fā)性還是反復發(fā)作;其程度是輕還是重;聲音的大小、頻率的高低;與氣候及氣節(jié)的關系;是否有晝夜節(jié)律性;與、運動的關系等問題,通過如此的細致的了解后,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許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種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別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這些差別,將會為疾病的診斷及進一步檢查提供有效的臨床資料。

    在治療方面,由于呼吸系統(tǒng)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見,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應用十分廣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治療的關鍵,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適應癥、體內(nèi)代謝途徑、毒副作用,以及聯(lián)合應用的協(xié)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關知識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呼吸系統(tǒng);抗感染;用藥分析

抗感染類藥物是具有一定殺滅、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物。其中抗生素為抗感染類藥物最常使用的藥物,其殺菌和抑菌活性強,但隨著抗生素耐藥問題被廣泛關注,全面的了解醫(yī)院的疾病細菌分布和抗感染用藥分布情況,已成為制定正確應對策略,正確、合理及到位使用各類抗菌藥物的前提[1]。防止抗生素的濫用,也成為了我國醫(yī)藥界目前需謹慎解決的難題之一。本文總結分析了*院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常用抗感染用藥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抗感染用藥的頻率、總量、合理性、費用等方面。所有數(shù)據(jù)均來自電腦管理系統(tǒng)中內(nèi)科病區(qū)數(shù)據(jù)。

1.2分析方法[2]

本組研究藥物均參照我國藥典藥物明細分類標準,DDDs(用藥頻率)=用藥總量/DDD,其中DDD參照藥物學(十五版)及我院內(nèi)科用藥常規(guī)。RCD(日均消費)=總金額/DDDs。

2結果

我院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分析見表1,由此可見頭孢類使用頻率最高,總量最高,費用最高。

表1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藥物種類 頻率 總消費 日均消費

DDDs 排序 總金額 排序 RCD 排序

頭孢類 6421.3 1 1819796.42 1 283.4 3

倍他內(nèi)酰胺類 4531.2 2 1346219.52 2 297.1 2

喹諾酮類 3920.5 3 670405.5 3 171.0 7

大環(huán)內(nèi)酯類 3174.1 4 617679.86 4 194.6 5

林可霉素類 1642.3 5 300869.36 5 183.2 6

氨基苷類 309.4 6 142726.22 6 461.3 1

抗真菌類 287.4 7 75385.02 7 262.3 4

3討論

抗感染類藥物是具有一定殺滅、抑制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物??咕幬餅E用已發(fā)展為一個影響者民眾健康及生命安危的全社會性問題,徹底解決此問題,須全民甚至全球覺醒,積極的參與和整治。當今隨著抗生素新品種不斷的研發(fā)和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時間藥理學、時間生物學的縱深研究發(fā)展,合理的改進傳統(tǒng)給藥方案能夠起到更為可接受的效果,如時間攻擊差療法、序貫療法、降階梯療法、最強療法等[3]。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感染為內(nèi)科常見的感染之一,其多發(fā)生于久病住院患者及有其他感染病灶患者,其感染菌群有一定的特異性,選擇抗生素也有著一定的特色,另外久病患者醫(yī)療消費負擔較重,在選用抗生素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及經(jīng)濟承受內(nèi)力,選擇更為合理有效的抗感染類藥物。

抗生素為抗感染類藥物最常使用的藥物,頭孢類抗生素憑借其殺菌力強,抗菌譜廣,胃酸和倍他內(nèi)酰胺酶的穩(wěn)定性高,過敏反應及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在抗感染類藥物中具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我院的常用頭孢類藥物如頭孢呋辛,頭孢哌酮,頭孢唑肟,頭孢三嗪,頭孢曲松等,在國內(nèi)內(nèi)科抗感染用藥中比例日益增高,且價格低廉,不良反應等也被多種研究表明較不明顯[4]。無論出于價格方面、安全方面及效果方面,采用頭孢類抗生素均較受醫(yī)生與患者的肯定。其他類倍他內(nèi)酰胺類的藥物為哌拉西林,阿莫西林,他唑巴坦一級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等藥物也有著較強的殺菌能力,和低毒性,較多報道顯示其臨床療效量好,但其穩(wěn)定性較頭孢類要差,皮試陽性率較高[5],因此在應用上要低于頭孢類抗生素。喹諾酮類抗感染藥物多為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其優(yōu)勢為新興抗感染藥物,價格便宜,廣譜且較為穩(wěn)定,無需皮試,但不良反應較大,如靜脈炎、痛,胃腸反應重等均制約了其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林可霉素類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譜窄,品種少,但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在呼吸系統(tǒng)的抗感染中療效確切,且毒性低,方便安全日消費低,應合理對癥使用。氨基甙類耳毒性、腎毒性較高[6],價格較高,臨床應用較謹慎,但目前藥敏試驗表明細菌耐藥性增強,對于個別患者不得已需選用此類抗生素??拐婢愃幬餅樘厥饪咕V藥物,在我院內(nèi)科抗感染藥物中使用較少。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總結分析了*院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常用抗感染用藥情況可以看出,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患者抗感染用藥中頭孢類使用頻率最高,總量最高,費用最高。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抗感染用藥在綜合評價療效及用藥安全、抗菌譜等方面的指數(shù)后,兼顧患者藥價情況,多選用頭孢類抗生素,用藥基本合理。

參考文獻:

[1]闕萬才.我院門診呼吸內(nèi)科抗生素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6,15(18):50-51.

[2]索椿.喹諾酮類抗菌素藥物的臨床應用[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0(2):98.

[3]張致平.抗菌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處方藥,2006,12(57):20-24.

[4] Raman K,Rajagopalan P,Chandra N.Flux balance analysis of mycolic acid pathway:targets for anti-tubercular drugs[J].PLoS ComputBiol,2005,1(5):349-358.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呼吸內(nèi)科;呼吸系統(tǒng);護理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近年來高發(fā)的一種呼吸內(nèi)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較長, 且發(fā)病患者年齡逐漸偏大, 這使得臨床護理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及護理風險。如果護理不當, 難免會發(fā)生意外突發(fā)事件[1], 為了進一步減少護理風險, 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有必要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選取2015年2~11月對本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住院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齡64~83歲, 平均年齡(73.4±2.7)歲;慢性支氣管炎50例, 支氣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8例。

1. 2 方法 兩組均采用相同的臨床治療方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體征, 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 指導患者科學飲食, 加強心理護理。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安全護理干預措施:①加強醫(yī)療器械及藥品質(zhì)量的監(jiān)管:對呼吸內(nèi)科常見的醫(yī)療器械加強監(jiān)管, 對藥品的質(zhì)量進行監(jiān)管, 確保醫(yī)療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藥安全。②強化護理人員培訓力度:通過講座、專門培訓等方式加強護理人員, 尤其是新進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技能培訓, 提高其綜合護理素質(zhì)。培訓內(nèi)容主要包括:靜脈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霧化吸入方法, 風險事故應急方案等。③規(guī)范臨床護理操作:指導護理人員正確掌握吸氧與吸痰等臨床護理操作技能, 進一步熟悉臨床氧療的注意事項、吸氧方式等。④優(yōu)化護理環(huán)境: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貼上警示標志, 安置床檔, 防范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對患者的病房實施定期消毒及通風, 確保病房保持安靜與整潔。⑤強化患者的安全教育: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定期實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護的意識[2]。⑥強化醫(yī)護溝通和合作: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跟患者溝通, 努力解決患者提出的各種合理訴求, 調(diào)動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評估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8%(55/58),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79.3%(46/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3.4%(2/58), 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20.7%(12/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呼吸內(nèi)科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的幾率比較高, 究其原因為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較危重、病情發(fā)作突然、機體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溝通障礙, 基礎疾病也比較多, 使用藥物較復雜等[3], 導致呼吸內(nèi)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相對繁瑣, 護理要求也相對較高, 也容易出現(xiàn)醫(yī)療糾紛。為此, 應該加強護理干預, 尤其是安全護理, 進而消除安全隱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臨床上引發(fā)呼吸內(nèi)科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 如護理人員及患者的安全意識不夠、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醫(yī)療器械使用不當、醫(yī)患之間缺乏溝通、護理人員護理技能缺乏、護理經(jīng)驗不足、應對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置經(jīng)驗嚴重缺乏等[4-6]。為此, 針對上述問題, 作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研究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8 %(55/58),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79.3 %(46/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在呼吸內(nèi)科實施安全護理模式, 能夠明顯提升呼吸內(nèi)科整體護理質(zhì)量, 提高護理滿意度, 有效控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可在呼吸內(nèi)科臨床護理中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 姜慧芬, 鄭云仙.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nèi)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5): 67-68.

[2] 季雙美. 呼吸內(nèi)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研究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趙波, 劉紅梅.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nèi)科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3):71.

[4] 劉愛英.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nèi)科病房中的應用. 吉林醫(yī)學, 2013, 34(7):1356-1357.

[5] 王一蘭. 呼吸內(nèi)科患者安全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觀察. 吉林醫(yī)學, 2013, 34(30): 6356-6357.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總結范文第5篇

[中圖分類號] R563.8[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a)-0117-03

The effect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LIU Qiu-mei WANG Qiu-xia

120 Ward of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related index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pulmonary function,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82%,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27.27%),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Respirato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ion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嚴重并發(fā)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有研究報道顯示,護理干預能幫助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有效避免呼吸衰竭的發(fā)生[1],本院在對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88例,經(jīng)過胸部X線片、CT、動脈血氣分析等檢查后診斷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齡49~78歲,平均(55.7±3.4)歲;原發(fā)病為肺源性心臟病21例,支氣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呼吸窘迫綜合征4例;平均病程(3.8±2.1)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原發(fā)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jù)病情進行常規(guī)的抗感染、擴張支氣管、氧氣支持、強心、利尿、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zhì)紊亂等治療[2]。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護理干預。首先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并保持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加強護理巡視,然后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干預[3]。①認知干預: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宣傳教育,開展知識講座,鼓勵患者積極學習、溝通;②心理干預:患者承受了對疾病的擔憂和經(jīng)濟負擔,往往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恐慌的不良情緒,耐心和細致地開導、鼓勵患者以平和心態(tài)積極面對治療;③呼吸肌使用護理干預:保證呼吸機的正常使用,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鼻面罩,或者采取固定,并積極預防使用呼吸機可能出現(xiàn)的胃腸脹氣、局部皮膚受損、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④用藥干預:指導患者自行用藥,詳細講解藥物用量、時間及藥物原理和不良反應,并叮囑患者隨身攜帶呼吸系統(tǒng)急救藥;⑤飲食干預: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補充維生素及高蛋白、低脂的食物,降低食鹽攝入量;⑥行為干預:鼓勵、幫助患者適當?shù)剡M行康復訓練,禁煙禁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工作中的依從性,護理前后的血氣分析和肺功能評價,并記錄呼吸衰竭的發(fā)生率。其中依從性分為:優(yōu)良為積極主動配合;中為基本配合;差為說服后配合或者不配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呼吸衰竭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3例(6.82%)呼吸衰竭,對照組出現(xiàn)12例(27.27%)呼吸衰竭,觀察組的呼吸衰竭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36,P

2.2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分析和肺功能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血氣分析和肺功能相關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氣分析和肺功能相關指標的比較(x±s)

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

2.3 兩組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的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依從性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種因素造成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的嚴重障礙,無法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導致缺氧,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并引發(fā)機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紊亂的一組綜合征。呼吸衰竭患者的病程較長、治療困難,反復發(fā)作,且具有較多的并發(fā)癥,因此死亡率較高[4],同時呼吸衰竭除了原發(fā)病常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外,還表現(xiàn)為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導致的功能代謝紊亂,會逐步對心腦功能產(chǎn)生影響[5-6],因此,應當及時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進行干預,防止呼吸衰竭的發(fā)生[7]。有研究顯示,通過控制感染,并根據(jù)患者情況給予營養(yǎng)支持、改善心肺功能、合理氧療等全面護理干預,能在延緩病情發(fā)展時縮短住院時間,且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zhì)量[8]。

護理干預越來越多被用于各個科室的護理工作中,護理干預是現(xiàn)代護理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較好地維持患者病情的穩(wěn)定,顯著改善患者預后,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9]。本研究對觀察組采用了全程護理干預,不但對疾病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情況進行預防護理,而且從心理、飲食、用藥、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鼓勵、督促及引導[10],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呼吸衰竭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血氣分析及肺功能相關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的依從性顯著好于對照組,不但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且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