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一語文必修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樓:呵呵,不至于崩潰吧?雖然教材上的篇確實很多,但你注意到帶*的篇目了嗎?那些都是自讀課文,基本上不做要求,老師也只是提提文章的重點而已。除去這些篇目,其實,需要我們認真研習的篇目就不是很多了。另外,每個單元后面的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等內容是一般的語文知識,這些只需要我們大概了解就可以了。所以沒必要杞人憂天!至于怎么學,那當然是踏踏實實地學了!
二樓:是啊,不要被紙老虎嚇趴下!但是如何“踏踏實實地學”呢?高一年級是基礎年級,所學的內容確實需要按部就班,只是高一語文的學習方法與初中有些差異,如果認為像初中那樣讀讀背背就能學好語文是肯定行不通的。首先,高中的語文內容更加廣泛、豐富,教材涉及古今中外優(yōu)秀名篇,文學形式多樣,所學內容包括作家作品、文學文化常識、實詞、虛詞、句式、修辭手法、文章內容理解歸納、文學鑒賞以及語言的運用等,內容龐雜,所以要把握重要知識點并力求有所突破。其次,高中語文學習要求學生對有關內容進行知識性、系統性的理解和領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知識體系解決。如高中的詩歌學習要從詩歌的內容、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鑒賞。我認為從高一就開始研究《考試大綱》很有必要,這樣就能把握語文學習的重點了。
三樓:對!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要明白所學的方向和重點。但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確立也很重要,首先是持之以恒。常言道“語文是水磨功夫”,是慢功出細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如果缺乏耐心、恒心,是學不好語文的。其次是緊抓課堂,跟上節(jié)奏。因為高中所學的內容比初中的多得多,所以我們不能等,不能靠。比如,老師讓大家做個文言實詞的歸納,那么,我們自己就要努力地去整理、識記、把握。再次是會聽課,會記錄。高中語文一般課堂節(jié)奏比較快,而且每節(jié)課都有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們在聽課時要把握重點,搞懂難點;不能只聽不記,或是一字不漏地記,而要記感受、記啟示、記技巧、記思路。另外,就是復習和總結。我們要及時復習所學的內容,復習不只是看書或看筆記,而是要想重點、思方法、明技巧,對于某個題目的具體答案不一定要全記住,應該記住解題思路,知道怎么答比記答案更重要。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葉圣陶說過:“教都是為了不教?!币馑即笾率抢蠋煈獋戎亟谭椒ǘ皇墙虄热?,我們學習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們學習高一語文要善于歸納、總結,勤于反思。
四樓:三樓說的雖然對語文學習有幫助,但是我總覺得有恒心、重效率、講方法等似乎對于每門學科學習都需要哦!我認為學好語文,特別是高一語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搞清楚語文的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有什么不同。語文主要采用的是想象和聯想,即形象思維,就拿《沁園春 長沙》來說,我們不僅要讀出詩歌的意象,更要把握詩中的意境,要通過想象知道作者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同時也要聯系作者的思想、生活經歷以及社會背景來分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知道該如何學習詩歌,也知道怎樣閱讀詩歌了。二是重視課內知識積累和課外所學的內容結合,并學會運用。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光要積累一些課內知識,還要積累一些課外知識。比如看報紙注意典型素材,看電視注意語言表述等。長此以往,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提高,無形中也提升了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三是努力提高領悟能力。人們常說某人聰明,其實是他的悟性高。老師上課的重點是什么,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我們應該把握什么,悟性高的同學能快速把握這些,也就能事半功倍,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
五樓:樓上的對高一語文學習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方法,下面我發(fā)表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是培養(yǎng)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睒侵髀牭浇滩亩嗑湍懬?,就對高一語文學習很茫然,可見樓主對語文沒什么興趣,呵呵!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古人將學習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即不抵觸、不反感語文或者語文老師。用心投入,努力付出。欣賞語文,喜歡運用并努力表達出語文的魅力。其次是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習慣。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自己提高,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再次是多讀、多記、多思考。廣泛而深入地閱讀,可以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維深邃,看問題力透紙背;多記能使我們基礎知識厚實,增強語文功底;多思考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發(fā)現的開始,要會思、要深思、要善思,只有知道思考,只有從多方面思考,只有客觀評定自己的思考所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是多練、多寫、多表達。語文學習中多練習能夠掌握題型特點,提高解題能力;多寫能使文章文從字順、文采斐然;多表達能夠使語言運用靈活得體,通暢連貫。
一、“語文主題讀寫”的前提:選定讀寫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教什么學什么”是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確定了“教什么學什么”,才能考慮“怎么教怎么學”“練什么怎么練”。同樣,語文“閱讀與表達”首先要確定“讀什么寫什么”,即選定讀寫的內容,然后考慮“怎么讀怎么寫”。
1.選編“語文主題讀寫”校本教材,確定讀寫內容
目前的教材存在兩大不足:一是適合學生實際和需要的閱讀篇目量不足,一是“主題式”選文難以進行系統的閱讀與表達尤其是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我們選擇、調整和補充讀寫內容。為此,我們組織高一全體語文老師與學校骨干教師并聘請語文教學專家一起研討,根據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閱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過程,選編“讀與寫”校本教材,按照“以語文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為經,以人文主題為緯”的原則每學年選編五個專題。如高一年級,按照“閱讀經典”“閱讀寫景詩文”“閱讀敘事詩文”“閱讀文化詩文”“閱讀科學詩文”等閱讀能力以及“學會表達”“學會寫景”“學會敘事”“學會描寫”“學會思維(聯想與想象)”等語文表達能力,選編五個專題:“永恒的眷戀”“詩意地棲居”、“昨夜星辰”、“慢慢走,欣賞啊”、“撩起神秘的面紗”。每個專題分“必讀”“選讀”“交流與表達”三大部分內容,同時附有薦讀內容(圖書推薦、影視作品推薦、其他文藝作品推薦)。選文要求經典與時文結合,文與詩結合,現代文與文言文結合;講究適宜性即適合專題閱讀與表達目標,適合學生階段需要,講究可讀性,即有趣味,語言生動。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閱讀內容,充實了表達過程,為“語文主題讀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2.蘇教版必修教材與主題讀寫教材有機結合
正確處理“主題讀寫”校本教材與蘇教版必修教材是我們實施“主題讀寫”面臨的一個難題。我們在研究教材和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確定了“蘇教版必修教材為主導,主題讀寫校本教材為拓展”的原則,按照“語文讀寫能力”把蘇教版必修教材和主題讀寫校本教材有機結合起來,在同一語文能力和主題下,合理選用兩本教材的篇目。一般先選用蘇教版教材相關篇目作為先導進行“精讀”教學,再以主題讀寫校本教材“必讀”篇目為“精讀”拓展,以其“選讀”篇目為自主“泛讀”。這樣,既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又利用校本教材的豐富內容;既有效提高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又受到專題內容的熏陶。
二、語文主題讀寫主要實踐活動:設計并實施三種課型
解決了“讀什么寫什么”的問題,就得研究“怎么讀怎么寫”的問題。實踐表明,設計并有效實施三種課型是解決“怎么讀怎么寫”的重要措施。
1.講讀課 以“積累必要的語文知識、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掌握熟練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為重點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積極性,營造有效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閱讀智慧,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每個專題從蘇教版必修教材和主題讀寫校本教材中選擇3―4篇課文,精心設計“教學案”,精心上好每一課,并圍繞重點目標進行適量的訓練。
2.泛讀課 以“拓展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涵、感受文本魅力、體會閱讀快樂、享受閱讀收獲”為重點目標,充分發(fā)揮個體閱讀、小組互動、班級交流的功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表達課 按照專題表達能力要求,以“運用閱讀收獲、熟悉表達要求、掌握表達方法、富有真情實感”為重點,發(fā)揮交流表達、書面表達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不斷提高表達品位。根據每個專題的閱讀要求,有意設計閱讀過程中的“表達”訓練;重視“泛讀課”的交流過程,同時抓好書面稿與口頭交流,課后做好交流書面稿的整理、修改和點評;根據專題“交流與表達”的要求,結合閱讀篇目中的有關知識和語言,針對學生書面表達中的問題,精心選擇或設計表達題目,設計好“表達課”的“教學案”,不斷提高教師的指導效果和學生自我評改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語文主題讀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拓展性語文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我們在整個年級開展與“主題讀寫教學”相應的語文活動,作為主題讀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在主題讀寫中,學生僅僅通過閱讀來積累生活、感悟生活、沉淀思想還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寫作,寫作能使閱讀向縱深發(fā)展,能使學生個體進行更多的“悟”和“思”,用寫來促進思考,用寫來促進感悟,用寫來增強學生的閱讀欲望,這種與寫作相伴隨的閱讀,才是深層次的閱讀。
泛讀課上鼓勵學生動筆寫讀書筆記,或寫下課堂交流的內容,或在閱讀文章旁邊作批注,不作具體規(guī)定與要求,只是鼓勵,最后通過展示、印發(fā)精彩批注等形式激勵學生。
充分用好“交流與表達”內容,進行規(guī)范的寫作訓練。例如第一學期,我們鼓勵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內容及語言,或者是模仿文章結構,或者是模仿文章的語言寫了以下內容:《收獲》、《溫暖》、《江南的冬景》、《最美是故園》等寫景類散文和記敘類散文,并經過講評、修改,將好文章編輯成集。
(2)開展語文活動,提供展示舞臺
主題讀寫不能單純停留在“讀”和“寫”兩個方面,讀寫過程中,“聽”和“說”也是很重要,“泛讀課”的交流表達就是在“讀”與“寫”的基礎上的“聽”和“說”的展示。為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我們在整個年級開展與“主題讀寫教學”相應的語文活動,作為主題讀寫的拓展。例如第一學期,舉行了“青春頌歌――高一年級詩歌朗誦大賽”,學生參與的激情空前高漲,從班級選拔到年級比賽,學生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四、語文主題讀寫的體會與思考
主題讀寫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與閱讀智慧,提高了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既包括對某篇經典文章的細致深入地分析(內容、語言、藝術手法),又包括對整個主題的所有文章相似主題的深入理解,以及在文章的思路、語言、手法上的不同的比較。系統有序的閱讀,不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與智慧,而且逐漸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主題讀寫提高了學生文化修養(yǎng),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題讀寫內容整合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文章,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收獲到的不僅僅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多的是對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思想的內化和傳承。正如德國赫爾曼黑塞在《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談到閱讀經典的意義時說的:“一切民族和時代的精神都聚集在其中,都等待著新的召喚和復蘇”,經典使閱讀者把一切民族和時代的精神延續(xù)下去,使一個人文化修養(yǎng)得以提升。比如“昨夜星辰”這一專題,我們精讀《藥》、《這是你的戰(zhàn)爭》、《六國論》,泛讀了《田單列傳》、《西安這座城》、《甲申三百年祭》、《懷古詩二首》一組文章,學生體會到了一個民族的盛衰興亡,一座城市的發(fā)展歷史,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一個階段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給學生思想上的震撼、思考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