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調查報告的調查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語言”,是初中地理課堂學習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地理學習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由于初一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程中沒有讀圖的基礎和習慣,因而進入初中學習以后對地理課程中出現(xiàn)的地圖感到無從適從。
從地理新課標來看培養(yǎng)學生“如何識圖和如何使用地圖以及學習地理圖表的技能”是《地理新標》對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新要求。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黑河市第四中學初一年級1.2班、1.5班和1.7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我在大量閱讀了如何提高學生地理識圖能力方法的研究文獻后,根據(jù)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設計了對“初一學生地理識圖能力方法的研究調查問卷”。問卷主要由個人資料、學生對學習地理識圖的方法兩部分組成。經(jīng)篩選分析,整理出五道題目,構成調查問卷。
3.問卷調查:共向黑河市第四中學1.2班、1.5班和1.7班共計3個班發(fā)放115張問卷。
4.存在問題:
(1)初一學生沒有良好的識圖習慣,一幅地圖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識”起。
(2)在記憶地圖的時候,只能靠死記硬背地圖,缺少好的記憶方法 。
(3)學習的態(tài)度不認真,目的不明確,認為識地圖、記地圖就是為了應付考試。
二、解決方法
(一)采用“一讀二記三分析”方法進行識圖綜合訓練
1.“一讀”即讀懂地圖。這是讀地圖綜合訓練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三問讀圖法”來進行讀圖綜合訓練?!叭龁栕x圖法”即每讀一副地圖時都沿著 “圖中有什么”“圖位于哪里”“圖叫什么名稱”這三問來讀圖。剛剛實施這一讀圖訓練時,由我來提出“三問”,學生一一回答,經(jīng)過我反復強化,“三問”已深入學生的頭腦中,再遇到地圖,學生就已經(jīng)能夠自己沿著這“三問”來讀圖了?!叭龁栕x圖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巧,而且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
2.“二記”即強化學生記憶一幅地圖,明確三問之后就要熟記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稱和位置,初一地理主要以世界地理為主,大多數(shù)國家地區(qū),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比較難記,因此在講授新課時每講到一個地區(qū)、國家時,都以實景圖片或播放短片介紹該地區(qū)的主要特征,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該地區(qū)的印象,同時也可以采用順口溜法、諧音法等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地名,有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想辦法記憶,有時學生想出的辦法出乎我的意料,學生想出方法有時更有創(chuàng)新性、更幽默、更有效果。
3.“三分析”即分析地圖內在含義,只記住地理名稱和位置,并不是學好地圖的標志,因此學生讀圖過程中必須要會分析地圖,例如,從《世界的人口分布圖》中只能讀出世界上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區(qū),那為什么會這樣?這就需要學生利用學過的相關的地圖來解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真正學到了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二)記憶地圖位置,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識圖技巧與方法
1.記憶地理位置,首先我要求學生熟記《世界地圖》,腦子中有世界地圖的輪廓,再將這一區(qū)域還原到世界地圖中去,這樣就容易記憶了。
2.記憶地形與河流時,尤其記憶世界河流的時候,學生記憶非常的困難,記憶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在講授新課東南亞地形時,強制學生記憶,記憶效果非常的差,因此我采取嘗試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來記憶。要求學生使用橡皮泥來塑造中南半島的地形,要求學生所使用的橡皮泥顏色要與圖中的顏色保持一致,通過這樣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認識與記憶,再看地形圖時就能將其立體化、全面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又有利知識的遷移。
3.國家、交通也是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很難記憶的,記憶國家與交通,通過組織學生“虛擬”旅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學生記憶?!疤摂M”活動包括設計旅游路線、導游介紹當?shù)鼐坝^等等。例如,在學習歐洲西部的國家時,國家比較多學生很難記憶,這時我讓學生安排設計歐洲7日游路線,形式為小組活動,每組派一名代表當導游向全班展示,去旅游觀賞當?shù)氐木坝^和自然環(huán)境。
4.最后填圖鞏固,落實到筆上,為了鞏固學生的記憶,在每節(jié)課上設計了填圖環(huán)節(jié),通過填圖幫助學生熟記各種地理事物名稱、位置。
三、存在的問題
撰寫調查報告是整個調查活動的最后一環(huán),因此要獲得一份高水平的調查報告,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前提。第一是明確調查目的,即調查是謀求發(fā)現(xiàn)何種情況,解決什么問題的。只有目的明確,才能制定出相應的調查方向、調查對象及實施調查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否則調查將是盲目的和無意義的。其次要選擇恰當?shù)恼{查方法。調查方法的選用原則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調查目的。當前普遍采用的調查方法有普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間接調查等,具體實施的調查方式有實驗調查法、文獻調查法、詢問法等,其中詢問法又包括問卷調查、網(wǎng)絡調查等多種廣為大眾熟知和接受的方法。調查方法得當,整個調查活動將事半功倍;若方法不當,獲得的材料將一無用處。在實際操作中,調查者可以根據(jù)情況綜合使用多種方法,以獲得最有效的調查材料。第三要科學有效地分析調查結果。任何缺乏科學分析的材料,都不會引導出令人信服的觀點,而缺少鮮明觀點的調查報告是毫無參考價值的。切實把握好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后,就可以進入調查報告的寫作階段。
在文體結構上,調查報告一般包括標題與正文兩大部分。標題主要用來提示內容,表明主題。調查報告的標題形式有三種,一種為公文式,由調查主體、調查事由及文種名稱三部分組成,提示調查的對象、內容、范圍等;一種為文章式,要求標題能表明主題即可;還有一種為雙標題,即有正副兩個標題,正標題為文章式,副標題為公文式,這種標題對調查報告的主題、調查的內容與范圍提示得較為全面,適用于一些內容復雜的大型重要報告。
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是正文,由前言、主體、結語三部分組成。前言是對調查情況的簡要說明,一般要交代調查的對象,調查的時間、地點、范圍、目的,調查的大致過程等背景信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為讀者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或者根據(jù)調查的目的和意圖,提出問題和結論,達到提示全文和強調的作用。正文的中間部分是主體,也是整個調查報告的核心之核心。由于內容圖表繁多,主體部分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Y構形式來突出相應的內容與觀點。橫式結構是目前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主體結構形式,它根據(jù)對調查結果的認識與分析,將主體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涉及一個主要問題,用一個小標題加以提示,同時這些方面在關系上是并列的。這種結構層次清晰,方便閱讀,較適用于內容龐雜的大型調查報告??v式結構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前后順序或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層層遞進地來結構內容,它的特點是思路明晰,邏輯關系強,因此較適用于事項單一的調查報告。綜合式結構是將前兩種結構綜合交錯使用,橫中有縱或縱中有橫,有利于全面、立體、多方位地反映主體內容。結語作為正文的結束,其寫法靈活多樣??梢蕴釤捝A出關于事件的典型意義,也可以形成簡要明確的結論,或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或進一步強調全文的觀點等。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結語,都應該言簡意賅,短小精悍。當然,如果主體部分的表述已經(jīng)很詳盡,結語部分也可以省略。需要說明的是,所有的調查報告都必須署名,其位置可以在標題后,也可在文末。
在廣告策劃之前,第一步必須進行的是對目標市場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市場調查報告,或稱市場研究報告、市場建議書是廣告文案寫作的一個要件。閱讀市場調研報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者或有關機構負責人,因此,撰寫市場調查報告時,要力求條理清楚、言簡意賅、易讀好懂。
一、市場調查報告的格式一般由:標題、目錄、概述、正文、結論與建議、附件等幾部分組成。
(一)標題
標題和報告日期、委托方、調查方,一般應打印在扉頁上。
關于標題,一般要在與標題同一頁,把被調查單位、調查內容明確而具體地表示出來,如《關于哈爾濱市家電市場調查報告》。有的調查報告還采用正、副標題形式,一般正標題表達調查的主題,副標題則具體表明調查的單位和問題。如:《消費者眼中的<海峽都市報> 棗<海峽都市報>讀者群研究報告》。
(二)目錄
如果調查報告的內容、頁數(shù)較多,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應當使用目錄或索引形式列出報告所分的主要章節(jié)和附錄,并注明標題、有關章節(jié)號碼及頁碼,一般來說,目錄的篇幅不宜超過一頁。例如;
目 錄
1、調查設計與組織實施
2、調查對象構成情況簡介
3、調查的主要統(tǒng)計結果簡介
4、綜合分析
5、數(shù)據(jù)資料匯總表
6、附錄
(三)概述
概述主要闡述課題的基本情況,它是按照市場調查課題的順序將問題展開,并闡述對調查的原始資料進行選擇、評價、作出結論、提出建議的原則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第一,簡要說明調查目的。即簡要地說明調查的由來和委托調查的原因。
第二,簡要介紹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時間、地點、對象、范圍、調查要點及所要解答的問題。 第三,簡要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介紹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確信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對所用方法要進行簡短敘述,并說明選用方法的原因。例如,是用抽樣調查法還是用典型調查法,是用實地調查法還是文案調查法,這些一般是在調查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數(shù)平滑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都應作簡要說明。如果部分內容很多,應有詳細的工作技術報告加以說明補充,附在市場調查報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四)正文
正文是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的主體部分。這部分必須準確闡明全部有關論據(jù),包括問題的提出到引出的結論,論證的全部過程,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還應當有可供市場活動的決策者進行獨立思考的全部調查結果和必要的市場信息,以及對這些情況和內容的分析評論。
(五)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是撰寫綜合分析報告的主要目的。這部分包括對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內容的總結,提
出如何利用已證明為有效的措施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可供選擇的方案與建議。結論和建議與正文部分的論述要緊密對應,不可以提出無證據(jù)的結論,也不要沒有結論性意見的論證。
(六)附件
附件是指調查報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沒有提及,但與正文有關必須附加說明的部分。它是對正文報告的補充或更祥盡說明。包括數(shù)據(jù)匯總表及原始資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術報告,例如為調查選定樣本的有關細節(jié)資料及調查期間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二、市場調查報告的內容
市場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說明調查目的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介紹市場背景資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如樣本的抽取,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術等。
第四,調研數(shù)據(jù)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論點。即擺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第六,論證所提觀點的基本理由。
一、主題的確立與材料的選擇
關于主題。調查報告主題和調查之前的選題與立意應該一致,當然,在獲得調查資料后,對問題有了再認識,也可以重新確立主題,確立主題要求是:
第一,主題要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通過調查研究,提出或驗證一種教育理論,這種教育理論能對現(xiàn)在的教育教學具有指導作用。即使是探索,也要具有前瞻性,而不能是過時的落后的東西。通過調查研究,提出建議所針對的教育問題,應該是十分緊迫的或長期沒有解決而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二,主題要體現(xiàn)調查資料,資料能夠充分說明主題。主題的確立要依據(jù)調查資料的內容,要能體現(xiàn)調查資料的內容。預先的假設與現(xiàn)有的材料不一致,要以現(xiàn)在的材料為準進行修正。要使材料能夠充分說明主題。
第三,主題宜小不宜大。小的主題能密切聯(lián)系教育實際,也能較好地獲取材料,撰寫起來也較容易。大的主題費時費力,只適合專門的教育科研部門進行研究。對廣大在職教師來說,主題宜小不宜大。
關于材料的選擇。材料是確立主題的基礎,主題是材料的統(tǒng)率,調查報告的主題決定了調查資料的取舍,選擇材料的要求是:
第一,材料要典型。調查獲取的材料很多,經(jīng)過整理后的材料應該都是有用的材料,如果不加選擇;全部寫入文章中,勢必變成材料的堆砌。因此,必須選取最具說服力的典型材料。
第二,材料要充分。調查報告注重的就是事實,事實充分就能很好地說明觀點,因此,寫作調查報告要讓充分的事實說話,切忌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如何寫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的格式·農村調查報告·中學生手機消費調查報告
·高中生調查報告·暑假調查報告·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大學生調查報告參考題目
二、調查報告的基本結構
教育調查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標題、引言、主體、結尾幾個部分。
l、標日
標題是文章的門面,好的標題一看就能讓人感覺到該調查報告的意義。標題的寫法有兩種。即單行標題和雙行標題。
(1)單行標題俗稱在標題,它或者揭示調查報告的基本觀點,如《要把農村小學的圖音體教育落到實處》;或者表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如《xx市農村中小學亂收費情況調查》;或者把要調查研究的問題作標題,如《負擔為何越減越重》。
(2)雙行標題又稱正副標題。正標題一般從正面或側面揭示調查報告的中心內容或基本觀點,又被稱為虛題,它常采用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來寫。副標題直接表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又稱作實題。例如:
上山下鄉(xiāng),動鄉(xiāng)交流
---XX市與XX縣對口幫教支教情況調查
表明對象的標題一定要注意限制性詞語的使用,要確保讀者能夠從調查范圍上確定你的調查的意義大小。
2.引言
這是文章的開頭部分,要簡要地介紹調查的概況,包括目的、意義、時間、地點、對象、一范圍、方法、內容等,這些方面不一定要齊全,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作介紹,或者簡要地介紹調查的經(jīng)過;或者闡述調查結果或基本觀點;或者提出教育領域頗受關注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言用語要開門見山,簡潔明了。
3.主體
這部分要對調查材料進行條理性的敘述和分析。常見的結構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按調查經(jīng)過或事件發(fā)展順序,先敘述調查的事實材料,然后分析問題,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啟示或結論;另一種是邊分析邊敘述,把材料分成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來說明主題。如果是長篇調查,一般要有小標題,篇幅較短的也要在句首有中心句,這樣便于讀者閱讀。
調查報告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是根據(jù)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某一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寫成的書面報告。按調查報告的性質和內容,一般可以劃分為綜合調查報告、典型調查報告和專案調查報告三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知識與財富決定生活滿意度與樂觀度
對中國人民基本生活滿意度調查在2007年5―6月間完成。樣本區(qū)分為――大城市5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中小城市5個:保定、寧波、綿陽、錦州、咸陽;農村縣7個,分別位于:荊州、保定、寧波、綿陽、錦州、咸陽和江門。樣本在各地區(qū)均使用等額給樣的方法,每縣市的預定抽樣總量均為300人;使用多段隨機抽樣方法獲得樣本家庭,戶內合格受訪對象為18歲以上且其個人生日離訪問日期最近的成年人。本次調查最終獲得的成功樣本為5584個,其中城市居民為3243人,農村居民為2341人。(調查樣本基本構成情況:性別:男占49.6%女50.4%;受教育程度:小學以下占7.6%,小學占15.9%,初中占31.6%,高中/中專/中技占26.5%,大專占10.9%,本科以上占6.9%)
城鄉(xiāng)居民中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評價與未來生活水平預期的樂觀度呈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對現(xiàn)在生活比較滿意的人,對未來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樣會更有信心,但如果對現(xiàn)在生活不太滿意的人,他們對未來生活改善的信心也低(參見表1、2)。
交叉分析顯示,性別因素的影響并不明顯,而受教育程度、目前生活水平的檔次、個人生活感受和預期的相關性影響則極為顯著:小學文化程度對未來生活持悲觀預期者為8.6%,持平預期者為23.8%,樂觀預期者為42.0%,不確定預期者為25.6%,而在大專文化水平者中,悲觀預期僅為4.2%,持平者為15.7%,樂觀預期者為70.1%,不確定預期為10.0%;在自己報告屬于低檔生活水平者中只有34.7%的屬于高樂觀群體,而在自己報告屬于高檔生活水平者中達到77.1%的人屬于高樂觀群體。
表1:受教育程度與對于未來生活變化預期間的關系。(單位:%)
小學以下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專 本科以上
悲觀 10.8 8.6 6.9 5.3 4.2 2.1
持平 21.0 23.8 20.1 17.5 15.7 15.2
樂觀 37.1 42.0 53.8 63.8 70.1 74.1
不確定 31.0 25.6 19.2 13.3 10.0 8.5
表2:自我報告的個人生活水平與對于未來生活變化預期間的關系(單位:%)
低檔 中偏低 中檔 中偏高 高檔
悲觀 15.1 7.9 3.8 3.4 0
持平 24.3 22.7 17.5 12.2 11.5
樂觀 34.7 51.7 62.1 73.2 77.1
不確定 25.8 17.9 16.4 11.1 11.5
情緒指標的數(shù)據(jù)也印證了這一結果,在低于小學文化程度者中茫然(無聊/發(fā)愁)者與快樂(愉快/興奮/浪漫/溫馨)者之比為24.3%:8%,小學文化水平者中為26.3%:8.7%,初中為20.5%:9.5%,高中為13.5%:12.4%,大專為10.3%:15.9%,本科以上為4.4%:16%。在生活水平方面,自認屬于低檔生活水平者中茫然者與快樂者之比為36.4%:4.7%,中偏低檔生活水平者為18.8%:9.3%,中檔為11%:12.9%,中偏高檔為9.3%:16.4%,高檔為3.8%:23%。
在城鄉(xiāng)居民總體中,每10個人里大約有4個人感到平靜滿足,有1個人感到愉快浪漫溫馨,有1個人平淡冷漠,有2、3個會無聊、發(fā)愁、焦急和緊張,還有個別的會隨遇而安。如將所有的情緒大致劃分為積極的、中立的和消極的三種,則此三者間的比重約為5:5:1.5。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群在平靜滿足、平淡冷漠、緊張感方面的差距不是特別大,而最能體現(xiàn)差異的兩類情緒是:無聊發(fā)愁和愉快浪漫溫馨,這也就是我們在上面提及的茫然與快樂這兩類情緒。在所有的情緒中,女性(46.2%)比男性(39.4%)更具平靜滿足感。城鄉(xiāng)之間比較,更可見農村居民的平靜滿足感稍低于城市居民,而無聊發(fā)愁的人群者差不多2倍于市民(參見表3)。這與我國當前城鄉(xiāng)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差別是相關的。
表3:城鄉(xiāng)居民當前情緒主要分類選項分布(單位:%)
總體 城市居民 農村居民
平靜滿足 42.9 45.7 38.9
無聊發(fā)愁 16.5 13.1 21.1
平淡冷漠 12.2 13.2 10.9
愉快浪漫 11.1 11.4 10.8
焦急緊張 7.7 5.4 7.2
隨遇而安 4.4 5.0 3.5
調查結果說明:知識與財富決定生活滿意度與樂觀度。
【方法指導】針對調查報告文體的特點,考生在閱讀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鎖定開頭,快速、準確地把握調查報告的主要對象、內容。通常在調查報告的開頭會有一個類似于消息的導語,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內容,使讀者形成一個總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從“對中國人民基本生活滿意度調查在2007年5―6月間完成”一句,可確定本文的主題。
2.關注主體,了解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注意事件的細節(jié)。主體部分是調查報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現(xiàn)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結構安排上一般采用縱式、橫式和對比三種結構形式。
如果是按照調查報告的順序、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寫,那么這種結構就是縱式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比較簡單,適合線索單一、內容集中的報告內容。特點是內容連貫,結構條例清晰。
如果把調查的內容分幾個部分來加以敘述和說明,那么這種結構就是橫式結構。它是比較常見的結構形式,即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側面來表述問題,論述比較全面、透徹,適合表述的問題比較復雜、層次較多的報告內容。
如果是把兩個不同對象對比來寫,那么這種結構形式就是對比結構。這種結構形式讓人們從自始自終的對比中認識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產(chǎn)生的不同結果。
調查報告在結構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結構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聯(lián)系緊密,層層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如本文就是橫式結構,調點在“知識與財富是否決定生活的滿意與樂觀”,詳略得當。
3.篩選調查者收集或總結的重要數(shù)據(jù),精讀調查者發(fā)表議論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內容。精確的數(shù)字是用來直接說明觀點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和實質,可以增強說服力。統(tǒng)計數(shù)字說明觀點,精確性較強,且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本文三個表格中的數(shù)字,是得出結論的重要依據(j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調查報告中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不論是一個材料還是幾個材料,我們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時也要注意材料內部的邏輯關系,注意材料是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說明觀點的。
調查報告在材料運用過程中,有的是先擺材料后提出觀點,有的是先提出觀點再用材料加以說明。本文就是先擺材料后提出觀點。
5.鑒賞評價,明確調查報告的基本傾向以及產(chǎn)生的影響。報告的內容針對性較強,它往往是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再現(xiàn),又與當前整個社會或某些階層息息相關,因此影響很大。閱讀時要將視野擴大,將文章放到當前社會的大背景中,聯(lián)系當前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狀況、主流思想文化、各階層的關注程度,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闡釋。尤其對文本的某種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6.探究感悟,對調查報告進行探究,應更多地從社會價值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進行一些社會學的原理,關注民生、經(jīng)濟,有時可以從自身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實例分析。
【設題】
1.這份調查報告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調查的?是怎樣整理、歸納調查所得到的材料的?
2.本文的開頭部分為什么要詳細說明樣本抽查的形式與方法,在數(shù)據(jù)材料的運用上,本文有什么特點?請你結合文章,進行簡要分析。
3.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調查的結論:知識與財富決定生活滿意與樂觀度。有人認為這一結論是在對事實的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并根據(jù)大量的數(shù)據(jù)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也有人認為,對生活的滿意與樂觀度是一個社會綜合問題,它應受到諸如經(jīng)濟情況,社會地位,人的心理心態(tài),甚至是社會保障機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單從知識與財富入手不能說明問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本調查報告是通過抽樣調查法來進行調查的。抽樣時能關注到樣本的典型性、區(qū)域性、受教育程度、年齡、性別等各種因素,因此,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在整理與歸納所得的材料時,作者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列表,篩選出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問題,結合調查的目的,最終得出調查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