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郭沫若爐中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郭沫若;《女神》;詩歌;藝術(shù)特色
一、《女神》的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格
從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空前的高峰時期,收獲了大量的詩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將這一時期所做的154首詩歌結(jié)集出版,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詩歌集——《女神》。《女神》以強烈的革命精神,鮮明的時代色彩,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格,豪放的自由詩,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郭沫若詩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間的主要詩作。連同序詩共57篇。多為詩人留日期間所作。其中代表詩篇有《女神之再生》、《天狗》、《晨安》等。在詩歌形式上,突破了舊格套的束縛,創(chuàng)造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為“五四”以后自由詩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國新詩是隨著“五四”文化運動和“詩界革命”而發(fā)展起來的。詩體解放事業(yè)肇始于,而完成于實踐著“文學為人生”主張的文學研究會諸詩人。1921 年以郭沫若為旗幟的創(chuàng)造社的成立,可謂“異軍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滿缺陷的人生”。
《女神》運用神話題材、詩劇體裁、象征手法、反映現(xiàn)實。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著當時中國的南北戰(zhàn)爭。他曾說過:“在初自然是不分質(zhì)的,只是朦朧地反對舊社會,想建立一個新社會。那新社會是怎樣的,該怎樣來建立,都很朦朧?!币虼耍褚?chuàng)造新鮮的太陽,但仍是一個渺茫的創(chuàng)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時期,它曾給了廣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藝術(shù)網(wǎng)絡(luò)是多樣化的統(tǒng)一。激情如閃電驚雷,火山噴發(fā);柔情如清風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詩篇《天狗》其藝術(shù)風格當屬前者。這首詩寫于郭沫若新詩創(chuàng)作的爆發(fā)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熾烈的時刻。這首詩的風格是強悍、狂暴、緊張的。
一開始詩人便自稱“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則是個性獲得充分張揚所帶來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詩人在五四精神觀照下對個性解放的贊歌,也正因有了沖決一切束縛個性發(fā)展的勇氣后,個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揚,五四新人才具有無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廟底Energy底總量!”這樣的五四新人將會改變山河、大地、宇宙??傊短旃贰肥俏逅臅r期奏起的一曲驚心動魄的精神贊歌。是五四時期人們第一次從詩歌中聽到的勇猛咆哮的時代聲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邁氣概,正是五四時期要求破壞一切因襲傳統(tǒng)、毀滅舊世界的精神再現(xiàn)。而《天狗》只是《女神》創(chuàng)作中詩人情感與藝術(shù)碰撞、融合、激濺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見,《女神》創(chuàng)作想象之豐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熱烈堪稱詩界一絕。
二、《女神》里的革命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飆突進精神的典型體現(xiàn),共分三輯。除《序詩》外,第一輯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輯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為三部分。自《鳳凰涅盤》至《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共十篇為《鳳凰涅盤之什》,自《三個泛神論者》至《我是個偶像崇拜者》共十篇為《泛神論者之什》,自《太陽禮贊》至《死》共十篇為《太陽禮贊之什》。
第三輯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為《愛神之什》,自《春蠶》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為三篇共十篇為《春蠶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紀游》其中《西湖紀游》為六篇共十篇為《歸國吟》。它的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
1.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
在文學上,要求張揚自我,尊崇個性,以自我內(nèi)心表現(xiàn)為本位。個性解放的呼聲通過對“自我”的發(fā)現(xiàn)和自我價值的肯定表現(xiàn)出來。
如:《天狗》中的“天狗”這種沖決一切羅網(wǎng)、破壞一切舊事物的強悍形象,正是那個時代個性解放要求的詩的極度夸張。
《浴?!返淖晕倚蜗?,同樣是實現(xiàn)自我個性解放的詩的宣泄。這種個性解放的要求不僅僅著眼于個人本身,詩人將個體的解放作為社會、民族、國家解放的前提,將它們?nèi)诤蠟橐惑w。
2.反抗、叛逆與創(chuàng)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現(xiàn)在:《女神》誕生之時整個中國是一個黑暗的大牢籠,這激發(fā)了詩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我是個偶像崇拜者》中詩人表白崇拜自然界與社會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來否定一切人為的偶像,一切扼殺生機的舊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對封建權(quán)威的極度蔑視。
《匪徒頌》將列寧、羅素、尼采等人一起贊頌,表達了自己要步其后塵挺身反抗的堅決意志。
創(chuàng)造精神表現(xiàn)在:
(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相信不斷的毀壞和不斷的創(chuàng)造正是萬物萬事發(fā)展的法則。
(2)對20世紀科學文明的謳歌,如《筆立山頭展望》。
(3)對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詩人筆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3.愛國情思的抒發(fā)
從《女神》中的《爐中煤》的年輕女郎,《鳳凰涅盤》中更生的鳳凰等形象,不難看出詩人對于祖國的深沉眷念與無限熱愛。
三、《女神》的時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時代精神,首先表現(xiàn)為強烈地要求沖破封建藩籬,徹底地破壞和掃蕩舊世界的反抗精神?!杜瘛返氖闱橹魅斯且粋€大膽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個追求個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戰(zhàn)斗者?!短旃贰分小拔摇彼俺龅乃剖敲钥駹顟B(tài)的語言,正是猛烈破壞舊事物的情緒的極好表現(xiàn)。這種情緒是與“五四”時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詩中的“我”是時代精神的代表者。
2.《女神》的愛國主義精神
《爐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為祖國貢獻出全部的光和熱;《棠棣之花》、《鳳凰涅盤》、《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獻身的形式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本身就是一場反帝愛國的政治運動,這場運動所激發(fā)起來的中國人民的愛國激情,通過詩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進取精神
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紀到來的氣息所產(chǎn)生的不可抑止的歡欣情緒,也是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表現(xiàn)。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對光明、對力量的歌頌,色彩明亮,聲調(diào)高亢,氣勢磅礴?!短柖Y贊》表達了詩人對新生太陽的激情;《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偉力;《晨安》的興奮之情更明顯,一氣喊出二十七個“晨安”,把自我與世界貫通,表現(xiàn)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氣魄;《筆立山頭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現(xiàn)出求新棄舊的進取心。
參考文獻:
[1] 《郭沫若自傳》第一至四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郭沫若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特別需要強調(diào)的是,詩和其他文學體裁一樣,要用形象思維,即使有議論,一般也依賴于具體的形象。所以要特別注意詩人是通過哪些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形象來表情達意。如: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詩中的“鳥”“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鄉(xiāng)愁》一詩中的“郵票”“船票”“墳?zāi)埂薄昂{”,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一詩中的“殘損的手掌”“廣大的土地”“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等。詩人對每一個形象的選擇,都是為了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其實,這里所謂的“形象”,就叫做“意象”,意為滲透詩人思想感情的形象。
【實戰(zhàn)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云
[俄國]萊蒙托夫
天空的行云啊,永恒的流浪者!
你們,逐放的流囚,同我一樣,
經(jīng)過碧綠的草原,綿連的山脈,
由可愛的北國匆匆奔向南方。
是誰在迫害你們:命運的裁判?
隱秘的妒嫉?還是公然的毀謗?
苦惱你們的是你們自己的罪行,
還是朋友們狠毒的惡意中傷?
不是,荒涼的田野使你們感到厭倦……
你們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和惆悵,
你們是永遠冷漠,永遠自由的,
你們沒有祖國,也不會有逐放。
1840年
下列對“云”這一意象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天空飄蕩的流云仿佛沒有家園的流浪者,永遠擺脫不了被放逐的命運,正因與詩人的遭遇類似,所以詩人才把“云”作為本詩的中心意象。
B.在行云的飄蕩足跡和對故土一步一返的眷戀中,表現(xiàn)了詩人悲傷、凄涼的心境。
C.白云在空中隨意飄蕩,展現(xiàn)出一種飄逸、自由、無所拘束的意境。
D.和詩人相比,白云沒有祖國和家園,因而也就無所謂放逐的痛苦,詩人通過與白云對比,抒發(fā)了自己被流放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雙桅船
舒 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1979年8月
這是一首朦朧詩,詩人借助“岸”“風”“風暴”“燈”等具體意象,并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來暗示詩人的心態(tài)。請你說說這些事物的象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爐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生,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xiāng)。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1.“年青的女郎”的形象應(yīng)是怎樣的?詩人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來比喻自己的祖國?這一比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爐中煤”是怎樣的形象?詩人把自己比作“爐中煤”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殷勤”“我的思量”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理解“要我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詩采用第二人稱“你”來寫年青的女郎,這種表現(xiàn)形式對抒發(fā)思想感情有何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詩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手法,每一小節(jié)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開頭,有什么表達效果?
下面就以《夸父逐日》為例,來看我的這一群“活”學生如何運用想象的。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短文兩篇》中的一則,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文章言簡意豐,只有37個字。雖然是文言文,但學生結(jié)合注釋,基本能疏通大意,理解難度不大。這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從消極方面和積極方面都可以理解這篇神話,但從整個單元的主題“探險”來看,從積極方面理解更符合這篇神話在本質(zhì)上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正確翻譯課文,理解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必要時為事業(yè)理想而奮斗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感知內(nèi)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現(xiàn)實中的夸父形象,拓寬神話的現(xiàn)實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視頻引入,提出探究問題
同學們,伴著旭日東升,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你們想要嗎?(動畫《后羿射日》)看了《后羿射日》動畫后,你覺得這份禮物精彩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神話,你還能舉出那些神話?
(二)走進神話,理解課文
1 理解什么是神話以及神話的特點。
2 聽錄音,重點注意朗讀節(jié)奏和體會情感。(結(jié)合音頻,在兩個“渴”字上讀出不同的感受,讀出夸父逐日的悲壯。)
3 結(jié)合注釋梳理文本,看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出神話的特點。(板書:重難點字詞翻譯)
(三)借助課件深入感知
1 學生借助課件翻譯全文。
2 思考夸父為何要逐日?(出示課件: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孩子的想象,任他們天馬行空,在他們的答語中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出本文的主旨。同時區(qū)別神話、傳說、通話、迷信。)
3 總結(jié)歸納夸父的人物形象。(出示課件:失敗的英雄??涓甘且粋€有膽量、有決心,目標遠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的英雄人物。結(jié)合拓展資料。)
4 結(jié)合夸父形象探討文章主題。(出示課件,通過神話,表現(xiàn)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四)拓展延伸
1 你從夸父身上獲得了什么啟示。
2 了解其他神話。(出示課件:《精衛(wèi)填海》)
3 通過網(wǎng)絡(luò)或書籍了解其他神話故事。
教學反思: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神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也極具神秘色彩的文體。他們的小腦袋瓜里會冒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天地真是一把板斧劈出來的嗎?宇宙到底是怎樣起源的?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神話?它和迷信一樣嗎?傳說和神話有什么聯(lián)系……這一連串的問題正是教師引導學生打開知識寶庫、探求真諦的金鑰匙。
一、充分挖掘美術(shù)教材中的人文資源,發(fā)揮教材的典范作用
在上蘇少版第15冊《尋古探幽》這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查閱一些有關(guān)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的資料,并收集部分作品圖片。上課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漢代畫像石的藝術(shù)風格與藝術(shù)魅力,首先給學生欣賞錄像片段《徐州漢畫像石藝術(shù)館介紹》。在提到文物保護的問題時,我說:我國還有許多散落在荒郊的古代畫像石畫像磚作品正受到自然或人為的損壞,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保護措施呢?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
學生a說:“四周圍起欄桿保護”,學生b說:“給它搭起涼棚遮陽擋雨,防止過早地風化”,學生c說:“把它們遷移到歷史博物院,并派專人看護”,學生d說:“當我們在郊外看到這些石頭和磚頭,不能攀爬,更不能在上面刻字,當看到他人破壞時要勸阻,并向文物部門或110匯報”。
學生們稚樸的語言讓我感動,同時也感到:只有努力挖掘美術(shù)教材所蘊涵的人文資源,使學生在美術(shù)課堂上不僅學到了繪畫藝術(shù)知識,還培養(yǎng)了文物保護意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二 、 確立正確的學科教學理念,改變以往強調(diào)“術(shù)”的技法訓練的導向
義務(wù)教育階段的美術(shù)教學活動只是手段,借助其輔德、益智、陶情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其特長培養(yǎng)還需要課外輔導或?qū)iT教育來進一步完成。況且,“術(shù)”的提高也是由“美”決定的,“術(shù)”不過是“美”的體現(xiàn)形式,而“美”的獲得需要多方面綜合基礎(chǔ)才可實現(xiàn)。缺乏“美”的“術(shù)”是膚淺的技術(shù),不是藝術(shù)。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視情感、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強調(diào)“術(shù)”,自然就削弱了“美”的人文、情感、想象、創(chuàng)造、境界等特征。如果“美”蕩然無存,“術(shù)”唇亡齒寒,美術(shù)教育整體功能怎能實現(xiàn)?
三、采用趣味多樣的教學方法,使美術(shù)課堂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我們應(yīng)該在美術(shù)課堂上積極采用趣味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參與游戲活動,開展即興表演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將課本上的知識點隱含地傳遞給學生,體驗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的感受,使他們的身心感受得到釋放,也使美術(shù)課堂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四、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多元化
學科間互相滲透融合,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也是美術(shù)課程改革的內(nèi)容之一。由于美術(shù)學科具有人文性質(zhì),因此美術(shù)學習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美術(shù)自身的領(lǐng)域中,更需要在美術(shù)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架起橋梁。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以跨學科、多種活動相結(jié)合的形式,比如在美術(shù)與音樂、文學藝術(shù)等結(jié)合方面,營造趣味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多元化。
在上蘇少版第13冊《色彩的情感》這課時,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色彩知識,我首先將全班分四組,玩游戲成語接龍,每組輪流說出表現(xiàn)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語,通過把春、夏、秋、冬四季分類,比較、選擇顏色的形式,揭示出課題。
摘要:現(xiàn)代詩體的進入,給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筆者在一次新詩研討會上,也親歷了一些初中、高中語文教師的迷茫,坦誠自己教學上的一些障礙:現(xiàn)代詩歌難教!最近,在同幾位語文教師的交談中,也發(fā)現(xiàn)了共同的問題。作為現(xiàn)代詩歌的嘗試者,筆者認為,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是正常的。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詩;挑戰(zhàn);實踐
【中圖分類號】I210.5
現(xiàn)代詩到底該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該如何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基于以上幾點,筆者認為,解決當前現(xiàn)代詩歌教學難、學習難的問題,應(yīng)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適度把握現(xiàn)代詩歌的基本分類和特點
流派上,現(xiàn)代詩大體上有二、三十種之多,過于復(fù)雜。它們之間有的有時很難界定、把握。但從種屬上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類,既是詩也是歌。其文字含蓄優(yōu)美,富有意象美、音樂美、節(jié)奏美;可以朗誦、吟誦,易學易懂,但又很難譜曲和唱。如,某些敘事詩、抒情詩等;第二類是歌。其文字凝練,淺顯、易懂、直白,極富音樂美,節(jié)奏美,可以譜曲和唱。比如時下流行的大眾化的、通俗化的大部分歌詞等;第三類是詩。其文字凝練含蓄,寓意深刻,其意象、建筑很美,但很難譜曲和唱。這類詩屬內(nèi)審型的,重在理解,重在解讀,需要讀者仔細品讀,仔細品味,仔細體會,仔細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人類某種靈性的抵達。
二、注重教學拓展,切忌陷入就詩論詩、就詩學詩的本本主義
就詩論詩、就詩學詩是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大忌。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進行現(xiàn)代詩歌教育教學時,過于注重詩歌本體的教與學,注重翻譯式、捆綁式,甚至劫持式的教授、講授,而忽視了詩歌本身的內(nèi)涵、張力所在,忽視了詩歌自身所特有的深刻的寓意美、含混美特質(zhì)。比如,有的老師組織學生學習著名詩人舒婷的作品《祖國,我親愛的祖國》時,就產(chǎn)生了這樣的問題,課堂忽視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不能把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特征以及引起客體——讀者(學生)的思想感情的共振共鳴緊密結(jié)合起來,往往陷入到某種知識的學習、傳授領(lǐng)域。這一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十分注意。就詩歌而言,詩是神性的、靈性的,是排斥、摒棄知識的。我們學習現(xiàn)代詩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實現(xiàn)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讀者(學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心理產(chǎn)生共振共鳴,而不是讓學生學到什么知識類的東西。
一切教學的目的(特指詩歌)在于啟迪學生的心智和某種靈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詩歌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比如,在進行舒婷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郭沫若的《爐中煤》、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時,我們不要把作者和詩歌本體劃等號。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世界里來”。教師要精心組織,要使用非常煽情的課堂教學語言,跳出詩歌本體,激發(fā)廣大學生的愛國熱忱,并使之共振共鳴。從而使師生的精神、靈魂得以升華,甚至產(chǎn)生某種感知和詩性傾向。這就基本達到了我們教學的某種期望。至于詩中一些迷離性、含混性的東西,能詮釋的詮釋,一時不能詮釋理解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讀,多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自能逐步實現(xiàn)理解。
三、善于解決、突破詩歌本體中某些迷離性、含混性的東西
首先,教師應(yīng)主動幫助學生從詩歌題目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和詩歌內(nèi)容。這是進入詩歌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步。題目是詩歌的靈魂,她集中體現(xiàn)了詩歌所要表達的事物或?qū)懽鲗ο?,或思想感情或一種感覺或一種意象。是文眼。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詩歌,特別是現(xiàn)代詩,她最大的功能就是詮釋和解讀功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強調(diào)學生,解讀詩歌就是解讀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或某些內(nèi)涵深刻的哲理以及某些象征性的東西。同時,還要告訴學生,解讀詩歌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注重詩歌意象的非常組合、意義的空白、時空的跳躍以及意識轉(zhuǎn)換在瞬間的完成。主要以哲理性、象征性和意義的非理性組合來實現(xiàn)對現(xiàn)代生活的深度表現(xiàn)的。這些都需要我們整體把握課文和詩歌內(nèi)容才能夠?qū)崿F(xiàn)的。
其次,加強通感(粘連)這類修辭手法的學習,注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習慣的日常訓練培養(yǎng)。訓練學生善于抓事物的本質(zhì),善于深入事物的內(nèi)核,善于抓住事物之間的有機必然聯(lián)系,以及善于以自己獨特的視覺去觀察事物,解讀事物。另外,詩歌講究原創(chuàng)性,教師要指導學生不要人云亦云,要學會獨立思考,開展創(chuàng)新性學習。這是詩歌教學應(yīng)特別注意的。
再次,提倡老師下水鍛煉實踐,錘煉語言。一個優(yōu)秀稱職的語文老師是應(yīng)有實踐精神的。如果一位老師也能寫出像樣的一手好詩,不僅能夠錘煉語文課堂語言,有利于自身教學,還會激發(fā)出學生無窮的感染力和詩歌興趣、詩歌傾向。生活是詩性的,生活是需要詩歌解讀的。同樣,教學也是如此。特別是語文課。一個充滿詩性的語文老師,一堂充滿詩性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是自然可想而知的。
四、提倡詩歌欣賞性學習和欣賞性教學
一是要充分運用詩歌自身的音樂美和語言文字自身的張力美,指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的朗讀或誦讀。教師要加強基本功鍛煉,應(yīng)不斷提升自身語言朗讀或誦讀的基本功修養(yǎng)水平。最近,在某所高中聽課時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示范朗讀上的問題。要明白,有時一次高水平的詩歌朗誦勝似教師一百次的干枯說教。
二是借助現(xiàn)代教學媒體和技術(shù)手段或活動,組織學生收看、觀看、聆聽高水平的詩歌“歌會”。比如2009、2010中央電視臺的“新年新詩會”等,以提高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詩歌本體的心理感知以及美學認知水平。
三是有目的的組織一些配樂詩歌朗誦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詩歌興趣和詩歌傾向。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朗誦、吟誦的方法和技巧,特別是發(fā)音技法、發(fā)音技巧。比如,胸腔、腹腔、顱腔、背腔的不同使用,使之盡可能的逐暫上升到藝術(shù)領(lǐng)域。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詩歌朗讀、朗誦、吟誦、吟唱是要建立在深刻理解詩歌內(nèi)容、內(nèi)涵的基礎(chǔ)之上的。內(nèi)容不同、感情的基調(diào)不同,其朗讀、朗誦、吟誦的語調(diào)、語氣不同,情緒和節(jié)奏也不同。老師應(yīng)切實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