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宣教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人類科學的迅速發(fā)展,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越來越被重視,對醫(yī)療水平和質量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何將服務深入人心,如何提高滿意度和病人的忠誠度依然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在2008-2010年本科室在汲取了各家所長之后制定了以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滿意度的方案,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兒科護理是一門重要的臨床護理學科,具有獨特的特點:兒科病人的個體要經歷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兒童期及青春期各個階段。年齡小,發(fā)育快,健康需求旺盛,是兒科病人的特點之一。家長情緒急躁,怕孩子疼了,涼了,累了,不愿意配合治療,但同時又對療效期望過高。有些甚至一知半解,卻堅持自己的那一套錯誤的理論,因此,滿意度低。為此在兒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使家長掌握必要的小兒疾病的防治常識,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配合醫(yī)療行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 制定方案
1.1 護士分組進行疾病宣教 在護士長的領導下,將病房護士分為若干組,每一組負責兩三個疾病的宣教知識,并要求每組護士必須掌握小兒每一個生長發(fā)育時期的特性和相應的健康知識的宣教。
1.2 根據(jù)不同疾病的專業(yè)特點,科內成立健康教育小組 小組成員是由臨床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擔任,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醫(yī)學基礎知識,并要求能從患兒及家長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制定宣教內容,提供家長和患兒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健康知識。
1.3 普通教育 小兒是處在生長發(fā)育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各系統(tǒng)逐漸發(fā)育完善。其生長發(fā)育遵從頭到尾、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特點制定兒童各期衛(wèi)生保健的主要內容,如早期教育,早期干預,輔食的合理添加與健康,口腔健康保健等。
1.4 ??平逃齼热?根據(jù)我科的特點制定了肺炎,高熱驚厥和新生兒等護理要點及措施,手足口病,腹瀉的預防與護理等多種疾病的健康內容。
1.5 健康教育特點 適時教育,按需教育,反復教育。
2 護理人員的培訓
2.1 病房組織培訓 各病房根據(jù)各專科病人的特點,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及相關的衛(wèi)生宣教內容,通過學習,要求護士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并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兒和家長講授。
2.2 科內組織培訓 對健康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安排專業(yè)老師示范講課。鼓勵護士查閱、制定宣教計劃、宣教內容參考文獻,并將宣教題目固定到人,個人準備講稿,集體討論,著重于預防疾病及患病后病機體的康復等重點知識。熟悉宣教內容并試講,試講合格后,才能給家長講授。
3 實施方法
3.1 一對一的教育形式 病房的衛(wèi)生宣教工作,是由護士直接面對患兒進行的,以促進患兒改正不良習慣,矯正不良行為,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消除危險因素,促進疾病的康復。通俗易懂的講解和貼近生活的比喻,使病人和家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并加以配合。
3.2 適時教育 選擇一個合適宣教的時間,比在一個不適宜的情況下宣教往往事半功倍。不要在患兒和家長一來就馬上宣教,因為那時病人往往關心的不是宣教內容,而是疾病的一些情況,等病人安靜下來時再進行宣教,往往病人都愿意聽。
3.3 按需教育 針對患兒和家長想要了解的相關疾病知識,首先進行宣教,那樣更容易建立信用感,以后的宣教患兒和家長也更容易接受。
3.4 反復宣教 因為實施效果,陪護會不定期的更換,或者是一些老年陪護,這時就要耐心反復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4 實施效果
4.1 改善了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長的關系 通過病房護士對患兒家長一對一衛(wèi)生宣教,不僅起到了引導患兒及家長自覺采納有利于疾病恢復的健康建議,而且家長也愿意找護士咨詢關于小兒生長發(fā)育、健康衛(wèi)生、疾病康復等方面的問題,縮短了護士與家長的距離。不僅密切了護士與患兒、護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而且成為改善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長關系的重要渠道。
4.2 提高了遵醫(yī)行為 通過護士衛(wèi)生宣教及科內組織健康教育講座,使家長對疾病恢復過程有所了解,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能自覺遵照醫(yī)囑進行服藥、治療。
4.3 提高了治療效果 通過適時教育、按需教育和反復宣教不但拉近了護士和病人之間的距離,使得病人愿意相信護士,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提高了治療效果,也就相應提高了滿意度。
5 體會
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患病兒童的軀體得以恢復,生命質量提高,同時,可以促使家長實行軀體上的自我保護,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行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提高公眾的健康素質。
【關鍵詞】衛(wèi)生宣教牙周病牙周基礎治療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8-0-02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患者l13例,男50例,女63例,年齡20-40歲。均以牙齦紅腫出血(但無牙齦退縮及牙槽骨喪失)而就診。
1.2 納入標準
無系統(tǒng)性疾病及過敏史,實驗前6個月內未接受過牙周系統(tǒng)治療,實驗前2個月內未服用過抗生素。
1.3 分組方法
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2組,A組:超聲潔治+刮治+根面平整+口腔衛(wèi)生宣教;B組:超聲潔治+刮治+根面平整兩組病人均由本人獨自完成。
1.4 口腔衛(wèi)生宣教內容
[1,2]護士負責教患者在模型上練習正確的刷牙方法一豎轉動法,選用軟毛小頭牙刷,每天飯后刷牙3次,每次3分鐘,同時教會患者使用牙線、牙間隙刷。治療前、治療后1周和1,3,6月分別記錄:菌斑指數(shù)(Pu):刷牙后,將蘸有菌斑顯示劑的小棉球涂布牙面,滯留一分鐘后漱口,無菌斑處顯示劑被沖掉,有菌斑處顯示劑不易沖掉而著色。將每個牙的近中頰、頰面中央、遠中頰和舌面中央四個區(qū)分別記錄,將四個數(shù)值相加除以4即為該牙的分值。0無菌斑,1近齦緣處菌斑覆蓋牙面1/3以下,2近齦緣處菌斑覆蓋牙面1/3-2/3,3近齦緣處菌斑覆蓋牙面2/3以上。牙齦指數(shù)(GI):用牙周探針探測每個牙4個點,記錄頰面近、遠中及中央、舌面中央,將4個值相加除以4即為該牙分值。0正常齦,牙齦健康。1輕度炎癥,探診不出血。2中度炎癥,探診出血。3重度炎癥,有自動出血傾向。每次均由同一名不了解情況的醫(yī)師進行。
2 結果
采用U檢驗,兩組治療前USBI=1.7752.58P
3 討論
口腔衛(wèi)生宣教是治療牙周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才能有效的控制菌斑,治療和預防牙周病的發(fā)生。牙菌斑在牙面上不斷地形成,因此不能單靠醫(yī)生的治療,治療是必須的,治療的結束并不知治療的終結,而是治療的階段,以后長期口腔衛(wèi)生的保持,定期的復查、健康的關鍵。必須向患者仔細說明菌斑的危害,并使其充分理解堅持不懈地清除菌斑的重要性。刷牙是自我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因此教會患者正確地刷牙方法是治療牙周病的關鍵,同是 對于復雜位置的 食物嵌塞也要交會患者用相應的方法處理,包括使用牙簽,牙線、間隙刷等等。本實驗中,A組學會了正確地刷牙方法,僅一個月的時間,與治療前及 B組相比,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療效肯定;B組病人經過醫(yī)生的治療均顯效,但靠醫(yī)生的治療是不夠的,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患者認為 ,得了病就要到 醫(yī)院治療 ,對患者 自身的作用完全忽略;B組沒有掌握 自我菌斑控制 的方法 ,不懂得其重要性,導致治療失敗。菌斑是牙周病主要的病因刺激物奧硝唑口服和 口泰液含漱也能減少菌斑形成 ,但常因局部濃度低,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且療效短暫。B組就證明了這一點。眾所周知刷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刷牙可以抑制菌斑形成 ,減少致病菌數(shù)量的論點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們的關注[3,4]。因此對于已患成人牙周病的患者 ,每一位醫(yī)生除了徹底的牙周治療外 ,還必須進行完善的口腔衛(wèi)生宣教措施 ,強調刷牙對口腔疾病的防治作用 ,并貫穿于牙周病治療的始終,才能保證牙周病治療的順利進行以及維護療效 ,防止復發(fā)[5]。
參考文獻
[1]曹采方.牙周病學[M].北京:人 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6,154,157,161-162.
[2]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3―164.
[3]JoamNW.InternationalDentalntjouma1.1993,43:375―386.
[4]張富強,胡濱,朱敏.口腔醫(yī)學[J].1999,19(1):13―15
[5]徐琨,實用護理雜志[J].2002,35-36.
附圖
病歷1基礎治療前
病例1基礎治療后
作者單位:
1.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116021
【關鍵詞】選擇性健康教育;癌癥;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513-01
隨著癌癥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癌癥患者的生存期逐漸延長,患者開始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1]。但是在長期治療過程中,癌癥患者會產生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著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選擇性健康教育,選擇針對性的宣教內容,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2]。為了探討選擇性健康教育對癌癥治療中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文選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癌癥治療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癌癥治療的患者78例,排除精神障礙和意識模糊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齡在2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4±10.25)歲,胃癌10例,食道癌8例,肺癌9例,肝癌5例,乳腺癌7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在24~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65±10.24)歲,胃癌9例,食道癌10例,肺癌10例,肝癌6例,乳腺癌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宣教,利用講座、視頻等形式向患者講述關于癌癥治療的相關內容。觀察組采用選擇性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復宣教 患者出于對癌癥的恐懼以及化療后效果的擔心,往往會產生一定心理壓力以及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因而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康復宣教,詳細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請化療效果好的病人現(xiàn)身說法,以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指導家屬、朋友等多看望患者,使患者能夠感受到溫暖和關心,從而給患者以精神支持;可在病房內放置盆花盆景,使患者感受到希望,也可播放舒緩的音樂,播放電視節(jié)目,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1.2.2 飲食宣教 對癌癥進行化療的同時也會造成正常細胞和組織的損壞,出現(xiàn)口腔炎、消化道反應等一系列化療副作用,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yǎng)搭配,多食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提高患者的營養(yǎng),促進患者組織的修復。
1.2.3 運動宣教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可采取步行、太極拳等形式,每次運動20~30min,每周4~5次,時間可選擇在9:00及21:00以后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
1.2.4 癌癥及化療知識宣教 加強對患者關于癌癥、化療方法、注意事項等的教育,使患者認識到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面對現(xiàn)實積極進行治療;指導患者定期進行復查,注意保暖,注意休息。
1.3 觀察指標 入院后4周對患者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制定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進行評分,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和整體生活質量5個項目,每個項目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_)x(_)±s表示,P
2 結果
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明顯提高(P
3 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對癌癥化療患者進行選擇性健康教育,使患者主動進行參與,積極配合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3]。選擇性健康教育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制定的個性化的宣教方案,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飲食宣教和運動宣教能夠使患者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食抗癌食物和保證營養(yǎng)供應能夠提高患者抵抗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能夠促進身體的早日康復[4]。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性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整體生活質量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健康宣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戴麗娟等人[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癌癥治療中對患者采取選擇性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關瓊瑤,繆云仙,李華芳,等.全程健康教育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2,26(5):1302-1303.
[2] 斯春玲.階段性健康教育在癌癥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3):1854-1854.
[3] 王春秋,趙春蕾,楊培秋.健康教育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1,33(10):1574-1575.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鼻內鏡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將200例鼻內鏡手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觀察組按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護理。結果: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主動地參與護理過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鼻內鏡手術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病人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鼻內鏡手術是指在光學系統(tǒng)和監(jiān)視系統(tǒng)支持下,應用鼻內鏡及其特殊手術器械,經鼻腔進路施行鼻腔、鼻竇、鼻眶、顱底區(qū)域手術的技術。自2011年,我科開始實行鼻內鏡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到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慢性鼻竇炎患者200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排除其他系統(tǒng)疾病,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無顯著性差異。
1.2 實施方法
制訂臨床護理路徑表:根據(jù)鼻內鏡手術住院病人治療和護理的特點,參照現(xiàn)有的護理常規(guī)和標準,制定了鼻內鏡手術臨床護理路徑表。包括:住院第一天,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床位醫(yī)生、床位護士,積極完善各項術前檢查,擇期手術。術前日予備皮,遵醫(yī)囑予抗菌類藥物治療,提醒患者預防感冒,充足睡眠,保持穩(wěn)定情緒。手術日根據(jù)麻醉方式選擇合適的,觀察鼻腔出血及疼痛情況,予消炎、止血類藥物治療。術后1-7日觀察病情,講解鼻腔填塞的暫時性和必要性,指導松弛療法;半臥位休息,張口呼吸,多飲水,鼓勵大膽進清淡易消化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用力打噴嚏,擤鼻,挖鼻,予術后用藥。出院日向患者講解出院流程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告知復查時間。住院期間以嚴格的時間框架為橫軸,護理流程為縱軸,觀察組按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護理
2 結果
兩組在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及滿意度方面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具有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鼻內鏡手術是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廣泛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自我科實行鼻內鏡臨床護理路徑后,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醫(y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床位護士可以按照路徑表有計劃、有目的、有時間、有順序地對患者分階段進行健康宣教。避免護士一次性宣教內容過多患者不易接受,大大提高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滿意度明顯提高。CNP圖表簡單易懂,容易實施,減少了護理人員書寫的時間,把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才進行指導宣教,缺乏預見性、系統(tǒng)性,內容不夠全面,患者容易遺忘。綜上分析,運用鼻內鏡臨床護理路徑在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等方面是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一氧化碳 中毒 護理
臨床資料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12~75歲。根據(jù)中毒程度分級標準,輕度20例,中度6例,重度5例。27例痊愈,3例好轉,2例因昏迷時間長而死亡。
護理
一般護理:①給氧:迅速將病人安置在通風良好處,松解衣服,使之能自由呼吸,并注意保暖。輕度或中度中毒病人給予面罩或鼻導管吸氧。重度中毒病人,尤其是昏迷病人,先檢查呼吸道情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再行吸氧。要注意調節(jié)氧氣流量,并防止病人煩躁時將導管拔出。如病人已停止呼吸,應進行口對口或氣管插管進行人工呼吸,同時使用呼吸興奮劑。②密切觀察病情:觀察病人意識狀態(tài)、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定時測量生命體征,還應重點監(jiān)測有無腎功能不全的改變,如合并腎功能哀竭,出現(xiàn)少尿或尿閉,要嚴格記錄尿量。對于嚴重中毒搶救蘇醒的病人,要注意觀察有無木僵、癡呆、行為異常、偏癱、震顫麻痹綜合征等遲發(fā)性腦病的癥狀和體征。
昏迷病人的護理: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將病人頭側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容易流出,黏稠的分泌物可霧化后用吸引器吸出,必要時行氣管切開。②預防護理并發(fā)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加強翻身、按摩?;杳圆∪顺3室环N固定的臥位和姿勢,使著床部位長時間受壓,形成局部皮膚損傷,所以應仔細檢查全身皮膚有無皮損,并詳細記錄損害的大小及損害程度。皮膚出現(xiàn)水腫水皰者,應抬高患肢,減少受壓,用無菌注射器抽液后包扎,預防皮膚感染。病房定時通風、消毒,每1―2小時翻身、拍背1次,預防肺部感染。③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特別是應用脫水劑和利尿劑時,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并按醫(yī)囑補充電解質。補液時滴速應控制在40滴/分以內,以免引起或加重缺氧引起腦水腫。④保證能量供應:昏迷病人3天后,根據(jù)情況留置胃管,鼻飼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并做好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⑤其他:如高熱時頭部用冰帽進行物理降溫,以降低腦細胞代謝,減少耗氧量。驚厥或抽搐者應專人護理,并加上床欄,防止墜床。
高壓氧治療的護理:高壓氧治療能有效糾正缺氧狀態(tài),防止和減少各種并發(fā)癥,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進行高壓氧治療時,要做好以下護理:①人艙前護理:認真測量生命體征,排除禁忌征(如血壓過高、活動性出血等)。對神志清醒者,講解高壓氧治療的重要性、治療過程以及預防氣壓傷的基本知識,使病人消除緊張心理。病人要著純棉衣服,確保不攜帶火柴等易燃物品。應囑病人排空大小便,昏迷病人需留置尿管。及時清除嘔吐物及分泌物,有假牙者及時取出以免誤人氣管。同時準備好1次性吸痰器、開口器以備用。教會病人做耳咽鼓管通氣動作,如張口、吞咽等。②艙內護理:氧療中配合操艙人員,指導病人做好調壓動作,如出現(xiàn)劇烈耳痛應通知操艙人員暫停加壓。穩(wěn)壓吸氧時,應指導病人安靜、放松,不做過深呼吸?;杳圆∪藨^察呼吸道是否通暢,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減壓前開放所有導管,保持通暢,并做好保暖工作。③出艙后護理:保持病房安靜,讓病人充分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患者呼吸道通暢,并持續(xù)高流量給氧(4~6L/分鐘),病情好轉后改為間歇給氧。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補充高壓氧療時的身體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