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科護理技術

兒科護理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科護理技術

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兒科護理;護理技術;實踐

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兒童保健、疾病防治和護理,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護理學科[1]。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科護理是醫(yī)療機構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學生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兒科護理基礎理論知識,更需具備扎實的兒科護理基礎操作技能。“理實一體化”教學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是高職高專院校專業(yè)教學中探索創(chuàng)新的一種教學模式[2]。該研究以兒科護理學中常用兒科護理技術操作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且課程學習時間為2016年9月—2017年1月探討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年齡均在18~21歲,所有學生均為安徽省內生源,均通過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入學,隨機分班。前期已經學習了生理學、生物化學、護理學導論等專業(yè)基礎課程。選取1班和3班為研究對象,經過統(tǒng)計分析,兩組學生在年齡、入學成績、前期基礎課程成績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5級護理高專3班為對照組,59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2015級護理高專1班為實驗組,62名,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教材及課時安排

教材均選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兒科護理(臨床案例版)》,由于雁、劉金義等主編,教學內容為第4章兒科護理技術操作。兩組授課學時均為8學時,其中對照組先進行4學時理論學習,后在實訓室完成4學時實訓操作;實驗組8個學時全在實訓室完成。

1.2.2帶教老師

兩組學生由同一教師授課,該授課教師具有碩士學位,具有“雙師”資格,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1.2.3教學過程

對照組選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先在教室上理論課,后至實訓室進行實踐教學,教學過程如下:播放相關操作視頻,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練習,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最后總結并布置作業(yè)。實驗組則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整個過程都在實訓室進行,教師邊講授,邊示教,學生則進行同步練習。以藍光箱的使用為例:首先講解藍光療法的原理及適應證、藍光治療過程中對小兒的正確護理措施、停止光療的時機以及光療的常見副作用。接著教師講解操作目的,操作準備以及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緊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練習結束后教師用PPT展示臨床案例并提出問題(問題能將理論和實踐內容有機結合),隨機選取一名學生進行回答并演示操作,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并于演示結束后指出其中的錯誤和不足。最后教師對學生常見問題進行小結并布置作業(yè)。兩組學生課后作業(yè)內容均為課后自主操作練習。系實訓中心每周一到周四課外活動時間對學生開放兒科實訓室,供學生進行課后自主練習。

1.2.4教學評價

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理論考核:兩組采用同一試卷,同一時間進行閉卷考試。試卷由教研室全體老師共同制定完成,全部為客觀題,總分100分。實踐考核:對每一種常用操作技術制定完整的操作考核標準,學生考前隨機抽簽決定考核項目,每位教師負責一種考核項目,將抽中相同考核項目的學生集中進行考核,記錄考核成績。最后將兩組同學集中至階梯教室進行統(tǒng)一自制問卷調查。

1.3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別用(x±s)、[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核成績

兩組理論考核成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操作考核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調查結果

自制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表內容由教研室全體教師充分討論和進行預調查后確定,旨在了解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效果滿意程度評價。該次共發(fā)放問卷121份,回收有效問卷12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實驗組學生較為一致地認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能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尤其是重難點知識、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間距離、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見表2。

3討論

3.1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滿意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解決專業(yè)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脫節(jié)的問題,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能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yè)的職業(yè)認同感,增強職業(yè)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3],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它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3.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更適合專科學生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動手能力較強,表現為實踐學習優(yōu)于理論學習。因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理實一體化教學則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充分結合,把理論教學有效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迎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學生更易接受。同時,理實一體化將臨床案例融合在教學中,學生依據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結合鮮活的臨床案例,提出正確的護理問題并制定和執(zhí)行相應的護理措施,此過程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專業(yè)技能,還要具備合理編排教學過程和熟練使用各種實驗實訓設備的能力,而不會動手操作的教師顯然是不適應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勤學習,積極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由此也大大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

3.4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促進校本教材開發(fā)

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因此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理論課和操作課分段講授的原則,把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帶動理論的交互式教學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根據知識面,設立課題,再根據課題來編寫教材,將實習授課中用到的理論知識揉和在操作過程中,密切理論與實踐的關系[4-5]。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與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保持一致,易被??谱o生接受,激發(fā)護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崗位職業(yè)素質,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助于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種值得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崔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10.

[2]陳燕,程云,周菊芝,等.理實一體化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7):66-68.

[3]王淑曼.本科《兒科護理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全科護理,13(9):853-855.

[4]梁蓓蓓,史恒峰,余江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健康評估》心肺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1):4775-4776.

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新生兒;護士;溝通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522-01

護患溝通中,護士與患兒家屬建立信任關系,是構建良好護患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也是護士順利開展護理工作的先決條件[1]。新生兒科是一個相對獨立、無人陪護的治療環(huán)境。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法律意識的不斷加強及對護理工作需求的不斷增強,新生兒科護理工作難度不斷增大,風險不斷增高。臨床工作中,除高超的專業(yè)技術、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慎獨的工作作風和具備一顆仁愛之心外,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更多與患兒家屬溝通的渠道、提高護理人員與家屬的溝通技巧,創(chuàng)造家屬與患兒更多接觸的機會等措施,更加有效的提高患兒家屬對新生兒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1 創(chuàng)造更多與患兒家屬溝通的渠道

1.1患兒入院時,首先運用禮貌用語,向家屬自我介紹、與家屬一起核對患兒信息、檢查患兒全身情況。同時,為患兒家屬做好入科宣教及各項護理操作的風險評估及告知,使其對以上宣教表示理解及認同。

1.2制定門衛(wèi)護士禮貌規(guī)范用語。當家屬為患兒送母乳或不在規(guī)定家屬接待時間急于了解患兒病情時,門衛(wèi)護士應熱情接待家屬,依照接奶流程正確接收母乳或耐心婉拒家屬非接待時間的要求,但對于執(zhí)意急需了解病情的,也可與主管醫(yī)生協(xié)商滿足家長需求。

1.3制定嚴格的探視制度及探視時的禮貌規(guī)范用語。每日安排30分鐘至1小時的家長探視時間,探視時,家長通過探視通道探視患兒。由三位迎護士引領,一位負責核對家長身份;一位負責為家長告知患兒床位位置;另一位負責向患兒家長講述患兒每日的奶量、體重、大小便情況及當日的治療護理情況,此工作應由負責主管全局的責任組長擔當,以利于更加全面,有效的與家屬溝通,增加家屬的信任度,減少矛盾和誤會的發(fā)生。

1.4探視時,病區(qū)內的護理人員應以面帶微笑的面部表情與家長示意,并在家長需要幫助時積極提供,如為距離較遠、不能直接看到的家屬抱近患兒等。

1.5 病區(qū)內可準備一些畫面溫馨、語言溫暖的舉牌,如用粉紅色底色搭配卡通圖案,上面書寫一些如:“今天我長磅啦,爸爸媽媽放心吧!”“今天我已經可以吃奶啦,媽媽的母乳真好吃!”“今天我的咳嗽好多啦,媽媽別為我擔心啦!”“媽媽,我去照蘭光啦,今天見不到我啦!”等等話語,在家長探視時舉牌示意以進一步加強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并增加溫馨感人的氣氛,從而增加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6患兒出院時,再次與家屬核對信息,詳細宣教回家后的觀察、護理、喂養(yǎng)注意事項及復診隨訪的情況,并懇請患兒家屬留下利于工作改進的意見及建議。

1.7出院后一周內,電話回訪,再次加強溝通交流,特殊患兒,可回訪數次。

2 提高護理人員與家屬的溝通技巧。

對于患兒來講,護士扮演著多種角色,如母親、姐姐、老師、朋友等[2]。對于新生兒來講,護理人員無異于母親,語言就更加需要溫柔、親切、誠懇、充滿慈愛和同情。護理人員應時刻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家屬的焦急心情,用微笑的表情、真誠的語言給家長以安慰、信任、鼓勵,幫助家屬緩解因擔心孩子病情、不能見到孩子的急躁焦慮的心情,從而調動家長對護理人員的理解,減少醫(yī)患矛盾發(fā)生,提高滿意率。

2.1挑選有愛心、喜歡新生兒科特殊工作性質、最好是已為人母的護理人員到新生兒科上崗。

2.2針對新生兒科護理人員開展禮儀培訓,包括日常禮儀、電話禮儀、語言溝通技巧訓練等。

2.3開展“微笑訓練營”活動,提高護理人員微笑服務的意識及水平。

2.4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細節(jié),即使面對不能語言溝通的新生兒,也應多微笑,多安慰、多撫摸、多關心,在滿足他們疾病需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給患兒更多的關心、理解、尊重[3],從而得到患兒親屬的信任和支持。

3 創(chuàng)造家屬與患兒更多接觸的機會

新生兒科特別是NICU區(qū)均為無陪護病區(qū),家長沒有更多與患兒接觸的機會。所以,只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創(chuàng)造時機,讓家屬與患兒盡可能多的接觸。

3.1患兒入科時,請家長入接待室,一面核對檢查,一面負責任的、詳盡的入科宣教的同時,增加家屬與患兒接觸的時間。

3.2每日開放探視通道,讓家屬每天都能見到孩子。

3.3家屬探視時,病區(qū)內的護理人員應盡可能的為家長提供幫助,如為距離較遠的家長抱近患兒等,讓每一位家長每天都能夠見到孩子。對于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一定要耐心解答,絕不能用激惹的語言激化矛盾,將護患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4]。

3.4患兒特殊病情變化時,臨時增加一至兩次家屬探視。

應用以上溝通技巧,增強了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間的親和力,取得患兒家屬信任,進一步完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達到了與患兒家屬的有效交流,提高護理質量。我科現場滿意率調查及出院患兒電話回訪滿意率均為98%以上。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3.

[2] 孫曉萍,王艷艷,張華.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體現.吉林醫(yī)學,2007,28(12):1438-1439.

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輸液區(qū) 護理非安全因素 措施

1.1 一般資料 我院兒科門診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接受1254余人次靜脈輸液,共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41例。

1.2 方法 對41例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歸類。其中由環(huán)境因素引發(fā)2例,占4.8%;患兒病情及家長因素引發(fā)24例,占51.2%,由醫(yī)囑缺陷引發(fā)8例,占19.5%;由于藥品質量等問題引發(fā)7例,占17.1%。

2 討論

2.1 環(huán)境因素 發(fā)生2例?;純壕驮\時陪護人員較多,個別家長不配合開窗通氣、空氣消毒,造成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加之無法嚴格按病種隔離治療,易導致交叉感染。

2.2 患兒病情變化及家長因素 患兒有病時家長多愿意選擇門診治療,但由于患兒機體各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有病時多表現為發(fā)病急、癥狀不典型、病情變化快等,在門診治療過程中常發(fā)生病情變化。其中急腹癥9例,傳染病5例,高熱驚厥10例,均及時轉入相應的科室。另外,患兒及家長對輸液速度快慢意識不足,隨意調整滴速也是一大隱患,據統(tǒng)計,有80%患者自行調快滴速[1]。

2.3 醫(yī)囑因素 正確的醫(yī)囑是安全輸液的基礎,本科一年內發(fā)生醫(yī)囑缺陷8例,分為兩種情況:第一,藥物劑量與幼兒實際年齡、病情不符。由于藥物市場活躍,新藥不斷推出,名稱繁多,存在多種制量、制劑,醫(yī)生對新藥的規(guī)格、用藥劑量不熟悉。第二,不合理配伍用藥。

新藥配伍禁忌對照表沒有公布,無法查找,造成兩種藥物接觸后發(fā)生反應,如,先鋒必加入葡萄糖液后出現沉淀;頭孢曲松納與含鈣藥物相遇后發(fā)生混濁;青霉素注射液與雙黃連注射液加入生理鹽水中出現不溶微粒等。

2.4 藥品質量及其他因素 共發(fā)生7例。有些藥物外包裝相似,容易造成視覺混淆,如,鏈霉素易被當成紅霉素發(fā)放,地賽米松易被當成維生素B6發(fā)放等。另外,個別藥物存在質量問題,如,注射液內有雜質,粉劑不能完全溶解等。

2.5 青霉素更換較頻繁,在更新批號期間,新老批號用藥容易混淆。

2.6 其他因素 小兒頭皮剃毛損傷1例、小兒墜床等。

3 對策

3.1 提高安全意識,建立安全監(jiān)督制度 采取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點教育,使每一位護士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建立每周、月、年安全分析制度和獎懲制度;及時了解新上市藥物常識,協(xié)助醫(yī)生把好醫(yī)囑關。

3.2 細觀察、勤巡視 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及病情變化,發(fā)現異常時及時報告醫(yī)生;根據不同年齡和病情,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嚴格掌握藥物在有效時間內輸入,確保治療安全和療效;提示患兒和家長不要隨意調整滴速,輸液期間不能離開輸液區(qū),以免帶來不良后果。

3.3 遵守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認真落實消毒隔離的制度;輸液區(qū)內堅持定時開窗通氣、噴灑過氧乙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對不配合、不理解的家長做好解釋工作;盡量按病種分室輸液,減少交叉感染;使用剃頭刀時,不要使用過于鋒利的新刀片,用完后用酒精擦拭消毒。

3.4 嚴格落實查對制度 護士接到患兒家長遞給的注射單和藥物時,首先根據注射單核對藥物、配伍禁忌、過敏試驗的藥物批號及結果,與上次使用的間隔時間等,特別是青霉素類藥物等,將患兒的姓名、藥名、劑量等詳細注明在輸液瓶上再行加藥。然后由另一名護士核對無誤后再次與患兒家長正事無誤方可進行穿刺。藥物發(fā)生投發(fā)錯誤時,護士要耐心解釋,必要時先用科內儲備藥墊上,以免耽誤患兒治療及引起家長不滿,事后主動幫助協(xié)調解決。

3.5 規(guī)范青霉素的使用 做青霉素試驗前要詳細詢問患兒本人及父母藥物過敏史,當患兒父母一方有青霉素過敏史時,要慎用;對青霉素過敏試驗陽性者,用紅戳在門診病歷封面印上“青霉素皮試陽性”字樣,以示醒目,并告知患兒及家長;當藥房需要更換青霉素批號時,要提前1-2天通知科室,以便對正在使用青霉素的患兒做好宣傳和重新做青霉素皮試的準備,防止差錯;青霉素試驗的結果和批號要記錄在門診病歷本上,試敏結果要留在科室以便必要時核查。

3.6 做好安全防范宣傳工作 輸液前護士要對每個患兒及家長交代好輸液當中的注意事項,以便家長即時了解;輸液區(qū)內配有電視,以便滿足部分患兒輸液時希望,使其保持安靜,配合治療,減少由于躁動造成的脫針現象;室內各床配有護欄。

4 結論

隨著醫(yī)藥發(fā)展,新藥層出不窮,新藥配伍對照表無處可查;醫(yī)療制度的改革造成醫(yī)護人員精簡、臨時聘用人員增多;患兒病情變化特點,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兒科護理工作相對繁瑣,家長要求較高,經濟回報少,使得護士心理壓力大,部分護士工作不安心或簡化工作程序,這些都導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過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監(jiān)控措施、加強管理、改善環(huán)境,并提高護士們的安全意識、責任感和進取心,能夠顯著降低護理工作中缺陷的發(fā)生率,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第4篇

門急診輸液室是醫(yī)院的窗口和與患者接觸的橋梁,但由于其工作量大、節(jié)奏快,而且患兒家長層次不一、患兒配合度低、環(huán)境嘈雜,門急診輸液室是各類護理投訴的易發(fā)地。因此,正確分析輸液室護理工作中的隱患,制定對策提高輸液室護理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醫(yī)療投訴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1 臨床資料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紀檢辦公室、護理部接到門急診輸液室輸液的患兒家屬的各種護理投訴12例,主要投訴方式為口頭和電話投訴。我們根據各部門對每起投訴的詳細記錄,采用回顧性研究分析,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情況

投訴患者年齡0~14歲,其中嬰幼兒8例占投訴量的66.66%,4-7歲兒童2例占投訴量的16.66%,7-14歲兒童1例占投訴量的8.33%。投訴人群中,患兒年齡在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比例最高,占到了總投訴數量的一半以上。這說明隨著患兒年齡的增加,投訴的數量呈下降趨勢。投訴高年資護士2起,低年資護士6起。不同職稱護理人員被投訴率比較,護士及實習護士的被投訴率明顯高于護師、主管護師職稱者。

2.2 投訴原因

靜脈穿刺未一針見血4例占36.36%,排隊等候時間過長、輸液室環(huán)境差3例占27.27%,,護士服務態(tài)度差、解釋欠詳盡溝通不足3例占27.27%,沒有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致配錯藥、換錯靜滴藥、誤拔針1例占9.09%,。

3 討論

3.1 護理技術需進一步提高

從資料分析結果上看,穿刺注射未能一次成功所引發(fā)的投訴占到第一位。尤其是低年資護士和實習護士,護理操作技能熟練度低,靜脈穿刺技術不過硬,心理素質差,遇事容易慌亂,使患兒家屬產生不信任感。兒科輸液,家屬要求高,部分家長在配合靜脈穿刺時不能按照要求固定患兒頭部或肢體,導致小兒靜脈穿刺困難,甚至多次穿刺失敗,從而引發(fā)投訴。

3.2優(yōu)化就診流程 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

門急診兒科診室、門急診藥房、門急診交費處的標識不夠清晰、明顯,家屬心情焦急的情況下,沒有仔細看標識,沒能在第一時間找到窗口;等候輸液病孩多,排隊等候時間長;輸液室內人員密集,環(huán)境保潔不及時,導致家長心情煩躁。

3.3醫(yī)療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病人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對醫(yī)務人員的服務要求日益提高,而醫(yī)務人員的服務觀念、服務行為沒有因為當前社會對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期望的提升而改變。一方面,在工作繁忙時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回答不夠耐心,解釋不夠仔細,有的甚至推諉患者。第二方面,門急診輸液室任務較繁重而護理人力資源相對不足,無充足時間與患者解釋、溝通,導致患者不滿而被投訴。第三方面,年輕護士業(yè)務知識欠缺,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對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回答簡單,態(tài)度生硬,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也會引發(fā)投訴。

3.4護士素質有待提高

不按操作規(guī)程要求工作,如三查七對不嚴格,部分護士為貪圖工作方便,簡化操作程序,使查對流于形式。配錯藥、換錯瓶,檢查巡視不到位,未及時發(fā)現意外情況,當出現輸液速度過快、過慢、液體外滲,液路不暢、藥物過敏等情況時,往往是先由家屬發(fā)現再提醒護士,這樣容易引起患兒家屬的不滿。另外,實習護士在臨床后期,帶教老師認為學生的基本技能已經掌握,把學生當成減輕工作的幫手,放松了對學生的安全護理意識的管理,帶教不嚴,放手放眼,而其因缺乏經驗,在單獨操作時出現護理差錯,導致患兒家長投訴。

4 對策

4.1 完善規(guī)章制度,優(yōu)化輸液護理流程

對原有的工作流程實施重建,對原有工作環(huán)節(jié)進行整合、重組、刪減等,形成以提高整體護理效應、減少意外為核心的護理流程。針對兒科輸液區(qū)的特點,將兒科門急診劃分為以下區(qū)域:二歲以下患兒輸液室、二歲以上患兒輸液室、注射室、霧化治療室、搶救室,各區(qū)域指定一名高年資護士負責,主要負責督促、檢查、溝通、協(xié)調、指導護士。

4.2加強基本技能培訓,提高護士穿刺技術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操作之一,也是給予病人有效治療的一條重要途徑。小兒靜脈穿刺技術是兒科急診護士的一門很重要的基本功。護士長合理排班,新老搭配。注射班的護士安排2~3名,以一名穿刺技術好、心理素質好的護士為主,另安排1~2名導注護士固定患兒肢體,護送患兒到床旁。科內成立了“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質量管理小組,定期對穿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和好的建議進行分析總結,以不斷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

4.3加強護士自身素質訓練,提高服務質量

護士作為操作過程的行為主體,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慎獨精神、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等高層次的素質。護士的每項操作都關系到患兒的安全,加強護理人員的常見疾病的基礎護理操作的培訓,根據畢業(yè)年限的不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護理培訓模式。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鼓勵護士參加院外的各項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4.4加強工作責任心抓好關鍵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兒科護理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心理護理; 手術; 應激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0087-03

The Effect Analysis of Doubl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 in the Surgery of Stress Level among the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HUANG Li-li,ZHENG Zi-q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87-8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ubl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 in the surgery of stress level among the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Method:94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jecti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aditional plan were used in all the patients.The objective group used doubl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 additional.The perioperativ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level,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situ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re were better 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level,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situ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in the objective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t can get a satisfaction effect to doubl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 in the surgery of stress level among the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Surgery; St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72,China

手術對于任何患者而言,都是一個應激源[1]。其會對患者的機體和心理產生巨大的刺激,導致患者體內生理指標及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重大改變[2]。目前認為,這種生理和心理的波動對于手術治療是有負面作用的[3]。如何盡可能減少對患者的應激刺激,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都能處在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狀態(tài),是臨床護理研究的熱點之一[4]。心理護理二聯法是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新的護理概念,其中心思想在于將術前和術后心理護理結合起來,使之前后呼應,進而起到互相促進的效果[5]。本文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就心理護理二聯法在普外科手術中對患者應激水平的影響做一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外科收治的94例各類手術患者,其中男54例,女40例,患者年齡32~71歲,平均(53.29±12.84)歲,所有患者均為擇期手術,為保證研究對象同質性,排除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姑息性手術患者等,并要求所有研究對象最近5年內無手術史。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原發(fā)病和術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與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二聯護理。此護理內容著重強調兩方面,即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首先,在患者入院時即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距離擇期手術時間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需求,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切不可使用同一標準要求所有患者或將同一方法使用在所有患者身上。在健康教育內容方面,要貼合患者實際需求及已有認知水平,盡量不要有多次重復情況出現。在此過程中,會給患者設定問題卡,此卡內容包括患者疾病可能會經歷的流程及這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在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此問題卡將成為進行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的線索和患者回憶起干預內容的重要依據。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患者,此卡可以內容詳實一些,但對于文化水平較低或缺乏耐心的患者,則應以最簡單的語言對問題卡中的問題進行標注,并向患者提供實時咨詢服務。

1.3 研究指標及評價方法

本文研究指標包括四部分。(1)對兩組患者手術當日清晨心理癥狀水平的比較,此部分使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包括焦慮、抑郁及人際關系敏感三個維度,滿分5分,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癥狀問題越嚴重。(2)對兩組患者手術當日清晨體內應激指標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在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濃度。SOD活性檢測使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MDA水平的檢測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使用羅氏公司UV2754型分光光度計,所有試劑盒由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3)對兩組患者手術后第3天的生存狀態(tài)進行比較,主要包括睡眠情況、情緒狀態(tài)和手術疼痛情況,使用《幸福感評價量表》進行,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情況越積極。(4)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比較,使用《住院患者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和筆者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卡》進行調查。比較兩組患者如上指標間的差異。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經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心理癥狀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前清晨焦慮、抑郁和人際關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心理癥狀比較 分

組別 焦慮 抑郁 人際關系敏感

觀察組(n=47) 2.11±0.46 2.05±0.38 1.97±0.41

對照組(n=47) 2.54±0.35 2.50±0.49 2.35±0.32

t值 5.10 4.98 5.01

P值

2.2 兩組患者術前體內應激指標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體內SOD水平高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應激因子水平比較 mmol/L

組別 SOD MDA

觀察組(n=47) 92.48±3.23 6.41±0.73

對照組(n=47) 85.65±2.34 7.17±0.97

t值 11.74 4.29

P值

2.3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生存狀態(tài)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睡眠情況、情緒狀態(tài)得分高于對照組,手術疼痛得分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生存狀態(tài)比較 分

組別 睡眠情況 情緒狀態(tài) 手術疼痛

觀察組(n=47) 81.12±6.58 85.46±4.35 81.38±4.33

對照組(n=47) 76.59±6.27 81.12±3.07 87.66±4.78

t值 3.42 5.59 6.68

P值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得分大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醫(yī)療改革的深入,臨床護理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對患者進行醫(yī)療性護理,還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行為干預護理等多項內容和任務[6]。以往的心理護理只強調對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干預,通過講解、傾聽等方法使患者不良的心理感受可以疏散,進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7]。首先應該肯定的是,這種心理護理模式在臨床中是有一定作用的,其確實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患者心理波動幅度,對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是有積極意義的[8]。但同時也應認識到,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位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其心理特點和健康教育需求都是不同的,雖已有心理護理模式強調個性化,但這種個性化是不連續(xù)的,無法從始至終的完成對患者治療全程的護理,且有研究顯示,隨著心理護理開展時間的延長,其效果是下降的[9-10]。在本研究中,筆者將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項目在患者圍手術期進行了有機結合,將患者自身疾病的病程發(fā)展作為心理護理的線索,為患者提供了一條清晰明朗的健康認識道路,使患者對于已接受的心理護理知識和健康教育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并更快的將之反映在生活中,使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對疾病的認識真正得到快速提高。而且筆者認為,這種方式下的心理護理模式,將不依賴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的引導,所以對患者在院外的康復也有積極作用。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分

組別 住院期間生活質量 護理服務滿意度

觀察組(n=47) 83.42±6.59 86.57±5.37

對照組(n=47) 72.66±5.66 78.22±5.38

t值 8.49 7.53

P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前清晨焦慮、抑郁和人際關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心理護理二聯法能夠有效降低普外科手術患者機體及心理應激水平,改善患者術后康復能力和生活質量,對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彭聿平,邱一華.手術應激與免疫抑制[J].生理科學進展,2006,37(1):31-36.

[2]鄭志水,黃杰,林慧慶,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開胸肺切除術后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8):3095-3098.

[3]趙軍.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外科手術患者對其應激狀況和預后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608-610.

[4]陳擁軍.手術護理干預對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20(5):180-181.

[5]王紅霞,魯秀遠,宋應紅,等.心理護理二聯法對燒傷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J].中華燒傷雜志,2011,27(4):305-306.

[6]何映紅.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78.

[7]張永怡,余小萍,張嫻,等.國內外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2,12(5):62-66.

[8]冷佳俐,胡增祥,劉艷,等.不同護理模式對脊柱側彎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585-588.

[9]戴秀菊,楊金娟,周志虹,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