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生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39―0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進行疾病預防的首要條件。多年來我院在做好兒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通過各種手段向家長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兒童保健及健康知識的傳播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強組織管理
1.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證,我院建立了充實的組織機構,并且每2~3年改組一次。組長由主管院長擔任,副組長由醫(yī)務室主任擔任。組員由保教科科長、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醫(yī)務室成員及相關人員組成。
2.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開展,并且落實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且每年年終進行工作總結。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常抓不懈的軌道,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提高為幼兒健康服務的能力
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教育素質及專業(yè)化素質是提高健康服務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質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兒童,通過教育者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提高兒童的健康素質。多年來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職工提高健康素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校訊通、園內網、發(fā)宣傳資料、出《保健――橋梁》刊物、開講座、試卷問答、網絡研修、舉辦各種培訓班等方式,對全院教職工進行了兒童衛(wèi)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識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了培訓質量和全院教職工的綜合素質,近三年來共培訓保教人員1200多人次,年培訓率達85%左右。
三、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做好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活動
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可增強宣傳教育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會的教育合力,營造關注兒童健康、重視兒童衛(wèi)生保健的氛圍。
1.為了使全院教職工及幼兒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訂有《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種刊物,供教職工翻閱,還有醫(yī)務室自編刊物《保健――橋梁》;并逐年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添置電腦及校園網絡,其經費占有很大比例;還制作了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光盤和衛(wèi)生保?。?a href="http://www.83352.cn/haowen/186900.html" target="_blank">生理)健康光盤;每周兩次定時為幼兒播放動畫片,使幼兒逐步懂得用餐營養(yǎng)知識及其他小常識,以利于幼兒生長發(fā)育。
2. 多渠道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對全院教職工、各班及家長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三年來共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40份,眼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30份,兒童補鈣知識宣傳資料450份,“保健――橋梁”刊物300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20份,麻腮風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1600份,健康行為歌宣傳資料820份。
3. 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做好家園共育。多年來我院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刊物、開家長座談會、專題講座(衛(wèi)生保健知識講座,眼保健講座,耳保健講座,營養(yǎng)知識講座,預防接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座,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講座、兒童意外事故預防與處理等)、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使全院教職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四、建立檔案,并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針對院內體弱兒、肥胖兒、行為異常兒童開展家園互動,建立專案、聯(lián)系檔案和管理記錄,并且每年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評價
做好形式多樣的健康評價,了解健康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并調整和改進工作,提高保教質量。其評價工作有:家長問卷調查;兒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個案評價,如兒童生度發(fā)育評價;營養(yǎng)調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評價;健康教育活動課后評價;教師考核評價;統(tǒng)計處理的信息資料等。
六、活動難點
1.部分衛(wèi)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健康知識的普及、促進。
2. 家園共育有待于加強,尤其是家長的健康素養(yǎng)需要盡快提高。
3. 政府對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R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050-01
本人是在農村基層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工作的醫(yī)護人員,從事了15年的農村兒童保健工作,這在過程中,經歷了由畢業(yè)時的豪情壯志到現(xiàn)實工作的深刻認識。根據(jù)工作情況,積累了部分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
兒童健康工作包括健康的完好狀況,更要求保障和促進兒童生理、心理和社會潛能充分發(fā)育的過程。農村兒童保健是以農村社區(qū)為范圍,兒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散居兒童為對象,以需求為導向的綜合性連續(xù)服務。
1 農村兒童保健工作現(xiàn)狀
1.1 農村兒童保健項目及服務方式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村與城市一樣,兒童保健從過去的基本服務向定期全面體檢、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心理保健、智力開發(fā)等較高層次的服務轉變。調查除基本保健服務的需求量大外,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咨詢、常見病預防、兒童患病就診、兒童營養(yǎng)咨詢和兒童定期體檢困難, 表示不滿意。
1.2 農村兒童保健組織結構的調整
1.2.1 在農村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網絡基礎上著手形成兒童保健網絡:傳統(tǒng)的兒童保健組織結構和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兒童保健的需求。根據(jù)需求和主要健康問題, 制定服務內容和干預措施,在社區(qū)衛(wèi)生 “六位一體”的服務網絡的基礎上著手形成婦幼保健網絡。
1.2.2 各級醫(yī)院婦幼保健院及兒??粕钊肷鐓^(qū)開展婦幼保健工作:以健康教育開路、以婦幼人群為切入點、以婚前檢查為線索、以孕產婦、兒童系統(tǒng)管理和計劃免疫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定期到計生辦、派出所聯(lián)系, 不斷更新家庭健康檔案資料, 實行電腦網絡管理。
1.3 農村兒童保健服務內容:農村社區(qū)兒童保健涉及新生兒訪視及護理指導,母乳喂養(yǎng)咨詢及指導,輔食添加及營養(yǎng)指導,生長發(fā)育評價,心理發(fā)育指導及咨詢,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托幼機構衛(wèi)生保健指導,兒童體檢(集體、散居),心理發(fā)育指導,兒童常見病、多發(fā)病、意外傷害的預防指導,兒童系統(tǒng)管理等多方面。
2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2.1 農村兒童保健存在的問題
2.1.1 農村兒童保健服務滿足率低,主要原因是:一、本人所在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在全國屬中上水平,但是在農村仍然有大量青壯年外出,留守兒童問題突出,大部分留守兒童平常由祖父母輩照看,對兒童保健重視不夠。二、農村醫(yī)療機構兒童保健人才嚴重缺乏,并且不穩(wěn)定。大部分農村醫(yī)療機構兒童保健人員由其他臨床、婦幼或者其他工作人員代替,嚴重缺乏兒童保健專業(yè)人才,且從事兒童保健工作人員隨意性大,經常更換人員,導致專業(yè)性嚴重缺失。調查學齡前兒童家長對社區(qū)兒童保健服務的滿意狀況,很滿意為40.7%、不滿意31.1%。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社區(qū)保健服務質量,調查中僅28.18% 的家長滿意醫(yī)院提供的保健服務, 49.67% 基本滿意, 22.15% 不滿意。不滿意者中, 46.19% 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咨詢困難, 42.11% 認為是兒童常見病預防咨詢困難,42.15% 認為是兒童患病就診困難,36.13% 認為是兒童營養(yǎng)咨詢困難, 21.19% 認為是兒童定期體檢困難, 僅9.15% 認為是兒童醫(yī)療費用昂貴難以負擔。
2.1.2 現(xiàn)行農村醫(yī)療服務體系不健全兒童保健服務市場混亂:農村內往往存在各種等級、各種形式和不同性質的醫(yī)療機構或單位,這些醫(yī)療機構各自為政,相互競爭。另外無證行醫(yī)使醫(yī)療市場十分混亂。不徹底改變這種混亂局面,農村衛(wèi)生服務就難以順利實施。
健康教育是指以病人的健康問題為中心,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教育,使病人及家屬了解、增進健康知識,改變不利于健康豹行為,解決存在的健康問題,促進病人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根據(jù)這些霈求,我們在兒科病房為創(chuàng)建二甲醫(yī)院積極開展了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王作,報告如下。
1健康教育的方法
1 .1交談
交談是護士與患兒、陪人溝通的主要形式,在交談時,護士態(tài)度溫和、語言親切。根據(jù)病人需求選擇教育內容,可采用一對一的教學形式,也可多人同一問題的講解或是病人家屬提出所關心的問題,護士有針對性問答。通過交談,不僅可以向患兒及陪人傳授健康教育知識,而且可以傳遞愛心,增進護患關系,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
1.2技能的演示
護士指導患兒及陪人自我護理、保健和康復。如教母親如何做好母乳喂養(yǎng),如何為患兒拍背和做好皮膚護理等,示范時講述概要,示范中分解步驟,反復多次,示范后讓陪人模仿練習,并在一定時間內評價效果。
1.3陪人現(xiàn)身說法
安排同病房患兒及陪人主動交流經驗,以達到宣教的目的。如讓患兒家屬互相交流護理高熱患兒的體驗。
1.4設立健康教育手冊
我們科室通過在走廊放置制作內容豐富、簡明易懂的各種疾病的書面宣教知識,張貼可愛的寶寶圖畫,同時將入院介紹住院須知的內容存放在方便的地方,以方便陪人閱讀。對陪人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耐心、詳細的解釋,以取得陪人的配合。
1.5發(fā)放健康處方
健康處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兒童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和護理。我們科在走廊處存放有健康處方,患兒及陪人可隨時獲取所需的健康教育處方,以獲得疾病的有關知識。
2健康教育的時間與場合
2.1常規(guī)時間護士可以在病人入院時、在給病人治療、護理中或在出院時,根據(jù)患兒的需求進行。
2.2隨機時間病人或家屬提問時或遇到問題時,護士創(chuàng)造時機給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2.3場合陪人或患兒已做好學習準備,患兒處于身體較舒適、心理很放松的狀態(tài)時進行,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在患兒病情危重、家長焦慮或恐懼時進行健康宣教,家長無心聽取,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3健康宣教內容
3.1患兒入院時,病區(qū)護士及時熱情接待,幫助患兒及家屬盡快熟悉病房環(huán)境,介紹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住院須知等,穩(wěn)定病人及家屬情緒,促進護患合作,使之能夠積極治療和護理。
3.2針對不同疾病的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講解疾病的誘因、病因、臨床表現(xiàn)、護理、預防保健知識,消除不健康的意識。
3.3做好用藥指導介紹藥物的作用、療效、不良反應,特別對特殊用藥應著重向家屬交待清楚用藥注意事項,如654―2藥物用藥后如何注意等。
3.4出院的健康教育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護士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寬,患兒出院時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出院時護士應詳細交待疾病現(xiàn)狀、繼續(xù)用藥、康復及定期檢查和自我護理指導。
3.5病區(qū)護士長經常下病房征求陪人的意見,以檢查健康教育落實情況和效果。
4體會
4.1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豐富了患兒和陪人的醫(yī)學知識,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實踐證明,通過健康教育,患兒及陪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自我護理保健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明顯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生命教育 學前教育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073-02
1 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針對社會中的吸毒、自殺、他殺、性危機等危害生命的現(xiàn)象的一項對策而來的。[1]清華大學樊富珉教授:生命教育指教導個體了解、體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價值性活動。
教育的產業(yè)化及對金錢的追求是當今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之一,教育的功利化,學生個人全面發(fā)展和自由成長的權利被忽視。[2]當今中國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接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但不幸福感、空虛感彌漫,物質可以令人富有卻不能令人幸福,唯有健康積極的教育能夠拯救迷茫的心靈。人生是一輩子的“馬拉松”,不在于走的多快,而在于走的多遠以及沿途的風景。然而世俗的教育、激烈的社會競爭使人們不得不終日承受“百米沖刺”的壓迫,假如沒有在幼年接受生命教育的啟蒙,一生將會痛苦不堪,難以承受生活的壓力,甚至輕視生命。
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4年公布:每年約100萬人死于自殺,大于死于戰(zhàn)爭和謀殺的死亡人數(shù)。到2020年,這一數(shù)字將上升至150萬。另外,每年約有1000-2000萬人自殺未遂。[3]死亡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思考死亡,也就是思考生命的意義,之所以死亡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是因為死亡為生命加以期限, 人才能倍加珍惜,便顯得生命是如此珍貴。
2 學前兒童生命教育分析
學前教育是針對胎兒至入學前兒童的。學前教育包括胎兒教育、嬰兒(初生至3歲)教育、幼兒(3歲至6歲)教育,推動兒童當下的身心發(fā)展,讓孩子更加順利的適應小學教育,為兒童的終身發(fā)展進行啟蒙教育。[4]學前教育目前被眾多的家長所誤解,學前教育并不是“讓娃娃贏在起跑線”,這是現(xiàn)代人典型過早的“精英教育”,關注的不是孩子童年的健康成長,而是功利成就?!熬ⅰ笔巧鐣毡榈膬r值觀中的成功人士,他們?yōu)樯鐣暙I正能量,完成自身的夢想,受到人們的尊重。在經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篩選之后,大多數(shù)的人顯然歸于平凡,結果內心失落痛苦,造成了更多生命的過早凋謝。教育是面向大眾的,不是為了一小部分人。盤點時下圍繞中國教育的話語,我以為,概括其病癥的最流行詞匯莫過于“應試教育”,指示其出路的最高拼詞的詞匯當推于“素質教育”。無論是哪種教育,都要建立在生命教育之上,人要學習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保障身體健康。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并不是必須成為社會精英,是讓每個孩子發(fā)揮自身最大潛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獲得人生的滿足感,塑造生命的伊始。
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尊重學前兒童,尊重大自然和社會,幫助孩子與天地萬物建立和諧的關系,使孩子更健康、安全、快樂的成長。在尊重孩子興趣和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和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出發(fā)點是生命,由于學前兒童的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學前兒童的生命教育就要落實到生活中具體事物之中。教育要遵循兒童生命發(fā)展的內在邏輯,采取更為生動淺顯的方式使孩子們從小事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5]
幼兒生命教育可以涉及認識自我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內容,最重要的是樹立健康的生命觀。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保障安全、自我防護,也要學會關愛他人,體會到生命的幸福感,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從而心懷感恩的珍惜愛護一切的生命。健康教育是為兒童的發(fā)展提供有計劃的學習經驗的過程,旨在提高兒童對有關健康科學的認知水平,以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與他人,從容的面對生理、心理的疾病或狀況,永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6]
總之,進行生命教育的啟蒙最佳時間就是學前階段。智力教育要在生理基礎發(fā)育之水平適當?shù)臅r候開展,由于學前期兒童特殊的人生階段,盡早令幼兒理解生命的意義,就越能防止悲劇的發(fā)生,為其一生奠定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創(chuàng)造人生的美麗綻放。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3 學前教育期進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全世界每年都有1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我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shù)的26.1%,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遞增。學前期間的兒童,受到外界的影響作用最大。是自我意識、性格、生存技能、世界觀等的最初形成階段。作為教育者必須抓住這一關鍵期,讓學前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的生命觀念。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身的權利,因此幼兒園要肯定幼兒受教育的主體地位。幼兒發(fā)展具有個體差異性,有其自身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教育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教導孩子走向生命的快樂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性成功。針對不同的孩子,教師要研究其發(fā)展水平、學習方式、個體經驗和能力,尊重他們的選擇,使之愛上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主動參與學習。讓孩子帶著愉快的心情主動求知以及與他人友好相處。生命教育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它是令大人或孩子都感到喜悅的教育?!队變簣@指導綱要》[7]中的指標,明確了學前教育工作者、幼兒園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要求。
李阿芳、楊曉萍指出,當前幼兒園課程實踐中生命意義的缺失現(xiàn)象嚴重,課程內容太過照搬教材,課程評價形式單一,課程實施忽略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主導作用太大。幼兒園關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諸實踐,幼兒園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yǎng)智力和生活能力,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使其感恩生命的存在意義,促進幼兒個性化、多元化發(fā)展是學前工作者的使命。[8]實施學前生命教育要充分考慮到當?shù)氐娘L土人情,經濟、人口、政策狀況等,結合幼兒、父母的意愿和幼兒園的資源。
生命化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對生命的感受。生命化教師不只是要求一般的具備知識、能力和道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求對教育、生命有著獨特的體驗、感悟、關懷和追求。[9]生命教育啟蒙之于老師,使教師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更為用心地研讀孩子,讓教育更有意義;充分利用幼兒園生命教育的資源,開展各具特色的豐富課程,使孩子不過分以自我為中心,開始關注其他的生命,明白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了解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是多么渺小,敬畏自然,同時又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那么神奇和獨特,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責任和意義,不斷的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世界因自己而更加的美麗。學前兒童的生命教育不僅僅讓孩子熱愛生命,而是讓他們從生命起點找到人生的方向,一生保持一顆愛世界、愛自己的童心。
參考文獻:
[1]肖川.生命教育的三個層次[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3).
[2]鄭曉江.生命教育演講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2.1-2.
[3]中國日報網站[EB/OL]. http:///20040910/n221972012.shtml.2004.09.10
[4]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3-11.
[5]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366-368.
[6]朱家雄 汪乃銘 戈柔.學前兒童衛(wèi)生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198-200.
[7]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M].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1.11.1.1-2
[8]李阿芳、楊曉萍 試論幼兒園課程實踐中生命意義的缺失[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379(9).7.
[9]馮建軍.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236-240.
(一)學習上,缺乏興趣,成績不理想
據(jù)調查顯示,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學習成績較差,42%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10%的學習成績較好,僅有2%的學習成績優(yōu)秀。學習困難成為大多數(shù)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共同問題之一,此外,輟學現(xiàn)象也比較嚴重。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兒童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的5 種模式下,長期與父母分居,缺少父母的管教,自覺能力較差,得不到他人的督促與教導,只是“填鴨”式地被動學習,最終導致留守兒童學習興趣較低,甚至一些留守兒童放任自流,最終厭學、逃學、輟學。
(二)心理上,易產生心理缺陷
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父母缺少和留守兒童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溝通,忽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和疏導,使他們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在內心缺乏親情和信任,從而心理扭曲發(fā)展,并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如人格障礙、性格孤僻、自卑、情感冷漠、失落、封閉等。
據(jù)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覺得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三)行為上,習慣較差,極端行為凸顯
道德行為每況愈下。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行為較差,由此引起的不良行為也經常發(fā)生,例如破壞課堂紀律、抽煙、打架斗毆等。習慣行為問題普遍存在。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習慣行為不良,例如不講衛(wèi)生、挑吃挑穿、亂花零錢;部分留守兒童習慣行為較差,不聽長輩教導,我行我素,說謊騙人,小偷小摸等。不良的習慣行為最終導致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
極端行為問題凸顯。集中表現(xiàn)為農村留守兒童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中占比例較大。在遼寧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中,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兒童就占服刑人員的12 %。親情關愛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犯罪劇增。
二、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措施
1、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chuàng)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lián)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fā)展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jiān)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
2、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發(fā)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要完善健康教育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要盡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fā)揮教育優(yōu)勢,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心理上的體貼與溫馨,及時疏導他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有一個穩(wěn)定的情緒、積極的情感,營造和諧大家庭氛圍滿足孩子們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