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診斷

糖尿病診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糖尿病診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糖尿病診斷

糖尿病診斷范文第1篇

糖尿病足是由于周圍神經(jīng)病變、血管障礙(以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為主)、感染等原因,單獨或組合引起的糖尿病特有的足部病變。有5%的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在非外傷患者截肢中,57%以上是糖尿病引起的。有些糖尿病足病人不愿截肢,但發(fā)展下去,足部的感染會通過血液傳到全身,引起敗血癥,最后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一旦有足潰瘍,其治療花費很大,往往幾千元到數(shù)萬元不等。

兩個共同特點

第一,糖尿病足患者男性比女性多。截肢病人一般40~60歲,且多是單身或離異,家庭對他們的照顧很少。

第二,病人抽煙很厲害。糖尿病足病變絕對需要禁煙,因為抽煙會加重血管病變,加重足潰瘍,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癥危及生命。

三個主要原因

1.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變。有微血管病變,也有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足主要侵犯足背動脈、脛前動脈和動脈等,生成斑塊,進而引起阻塞。微小動脈病變主要是微動脈的栓塞、創(chuàng)傷、感染或痙攣引起的微動脈血栓,影響下肢和足部血液供應,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小腿抽筋。

所以大家一定要當心,抽筋不一定是缺鈣,而可能是足部病變的一個早期表現(xiàn)。足部蒼白、皮膚溫度低,也可能是一只腳熱,另一只腳冷。若病人的腳已經(jīng)發(fā)黑,即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怎樣診斷糖尿病足的血管病變?如果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當然我們經(jīng)常用的方法是兩只腳進行比較),那么他可能有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應該做一次足部彩色B超檢查(多普勒檢查)。若上述幾根主要的血管有阻塞,有巨大斑塊形成,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足。

2. 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颊唛_始癥狀是走一會兒路腳就麻了,后來疼痛,再后來是很常見的間歇性跛行。為什么會發(fā)生間歇性跛行?因為血管阻塞或變窄,血供狀況變差,走走路就會疼,坐一會兒就好了,但再走一段又會疼痛。神經(jīng)病變最開始的癥狀是麻木,后來是疼痛,再嚴重一點是痛覺消失,溫度覺、感覺(淺感覺、深感覺)喪失。如果在此基礎上有外部細菌感染,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

周圍神經(jīng)病變典型表現(xiàn)是什么?主要有兩大癥狀:麻木和疼痛。麻木的特點是晚上比白天多見,下肢比上肢多見,兩側對稱。疼痛的特點一開始是刺痛,如果影響到運動神經(jīng),會有持續(xù)的疼痛,再嚴重可以引起肌無力、肌型痛性痙攣。很多病人感到不舒服,沒有力氣,這也可能是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確診要靠肌電圖。早期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病變,主要是看有沒有疼痛、麻木、燥熱、刺痛等癥狀。可以做一個尼龍絲感覺檢查和電生理檢查(做正中神經(jīng)、趾神經(jīng)、脛前神經(jīng))。

3. 感染。糖尿病足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合并感染是加重壞疽病情發(fā)展的始動因素,早期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霉菌感染較多,中晚期有腸道菌群的感染,25%是厭氧菌感染。細菌大量繁殖,必然造成末端組織的缺血缺氧,為厭氧菌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可加重病情。

糖尿病足臨床表現(xiàn),早期有腳發(fā)冷、皮膚蒼白、青紫或水腫、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時加重,出現(xiàn)傷口經(jīng)久難愈,所以預防糖尿病足最關鍵的是避免出現(xiàn)傷口。如果患者對割傷、燒傷、碰傷等損傷沒有感覺,發(fā)生嚴重足病的風險就大大提高。最嚴重的是糖尿病足壞疽:濕性壞疽有水滲出;干性壞疽時,大塊組織像要掉下來。這都是很嚴重的血管神經(jīng)并發(fā)癥。

三個層次治療

糖尿病足治療用藥分為三個層次。

1. 最便宜、簡單的層次。用怡開或廣樂,其成分是胰激肽原酶片,可以用來治療所有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缺點是針對性比較差。

2. 治療糖尿病足針對性比較強的藥。如西洛他唑(培達),對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變療效比較好。

3.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血管有閉塞,有比較大的斑塊。可用靜脈推注的藥,如凱時,一天1針,一般用14天。

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怎么治療?病情較輕的,可以用胰激肽原酶片。病情較重時,多用彌可保(為一種維生素B12制劑)。更好一點,可選用腺苷谷胺(瑞丁)。

預防四要點

避免用燙水洗腳。正常人腳一接觸燙水,就會馬上縮回來,這是一個保護機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溫度覺很差,往往會被燙傷,起水皰。水皰一旦破潰感染,就是嚴重的糖尿病足部潰瘍。

洗腳要用38~40℃的溫水。糖尿病患者不適合去做足浴,因為足浴可以帶來刮傷、擦傷,萬一有一點刮擦傷,后果不堪設想。洗腳應當用中性肥皂,用吸水性好的毛巾。

穿寬松的鞋子。不良的鞋襪可以引起腳部畸形,不斷摩擦腳部容易生“雞眼”或是增加潰瘍。糖尿病患者應穿布鞋、軟皮鞋和運動鞋,不要穿塑料鞋,因為它太硬,最好是特制的矯形鞋,鞋頭長些、高些、寬些,腳趾能夠伸直。襪子應該柔軟、合腳、透氣性好,吸水性好,襪子應每天換洗,最好是穿布襪。

一般我們應在下午時間買鞋,因為腳在下午都會有一定的腫脹。上午試穿合適的鞋,下午則可能不合適。買鞋時,需穿著襪子試鞋。兩只腳同時試穿。穿鞋時動作要慢。對于新鞋,穿20~30分鐘后應脫下來檢查雙腳是否有壓紅的區(qū)域或摩擦的痕跡。從每天穿1~2小時開始,逐漸增加穿戴時間,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問題。穿鞋前,應檢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縫或異物。不要穿外露腳趾的涼鞋,也不要赤腳穿鞋。鞋里要用比較柔軟的鞋墊,而且要有坡度來保護你的足部。

腳部常護理,勤剪腳趾甲。但是不能剪得太深,太深會導致甲溝炎、出血,不剪又會導致細菌滋生太多,也會發(fā)炎。老繭要慢慢地修,“雞眼”應該請??漆t(yī)生來治療。皮膚要保持,防止形成潰瘍,防止繼發(fā)感染。預防外傷,每天檢查足部,看看足部皮膚是不是有水皰,是否有擦傷、裂口,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是否有“雞眼”、老繭。有糖尿病足的病人足部一旦發(fā)生損傷,一定要到醫(yī)院及時就診。

經(jīng)常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避免長時間兩叉而坐。如果有嚴重的足部病變,我們不主張進行劇烈的體育鍛煉,也避免做一些劇烈的持重運動??梢赃x擇散步,時間不要太長。

足部受傷救治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腳不慎受傷,對于小的傷口,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清水或鹽水清洗傷口,輕輕拭干,用醫(yī)用敷料覆蓋,每天更換敷料。

需要記住 :病人必須全面嚴格控制血糖,尤其是當血糖不是很高,但是有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時,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甚至要早用胰島素治療。每天自我檢查雙腳,至少每年到醫(yī)院檢查一次足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治療。

提醒!

夜里小腿抽筋,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足部病變的一個很早期表現(xiàn)。

小貼士

如何處理低血糖

1.有條件的患者可即刻用血糖儀進行測定,血糖小于3.8毫摩爾/升(mmol/L)者,應作以下處理:

(1)食用15克碳水化物類的食品。舉例:果汁約半杯、含糖汽水約半罐、蜂蜜1湯匙、脫脂牛奶1杯、粗面餅干3塊、方糖2塊、葡萄糖片1~3片、糖果2~3塊等等。

(2)10~15分鐘后,若癥狀還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癥狀消除但離下餐還有一個多小時,則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或1只饅頭等。若發(fā)生在夜間,可另吃含蛋白質及碳水化物的點心。使用α-糖苷酶抑制,如拜唐蘋、培欣等藥的患者,須用葡萄糖,而不用蔗糖處理。

2.告訴家人或朋友要做的事情

患者無法自己處理低血糖,或神志不清甚至突發(fā)昏迷,不管什么原因,事先要教會他人緊急處理的辦法。

糖尿病診斷范文第2篇

【關鍵詞】2型糖尿??;診斷;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1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66-01糖尿病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前者占90%以上[1]。2型糖尿病占據(jù)原發(fā)性糖尿病中絕大多數(shù)比率。糖尿病診斷標準中強調血糖水平,臨床診斷中常常僅僅依據(jù)血糖檢測值升高就進行診斷,尤其是診斷為2型糖尿病,出現(xiàn)繼發(fā)性糖尿病診斷為2型糖尿病,以致貽誤原發(fā)疾病的診斷和治療。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入選2005年到2006年新診斷2型糖尿病病例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36-65歲。隨機入選2007年到2008年新診斷2型糖尿病病例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36-64歲。入選標準:新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診斷根據(jù)WHO1999年標準。

1.2方法將2005年到2006年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將2007年到2008年入選患者分為篩查組,主要通過回訪、調閱以后住院病歷的途徑了解患者在初次診斷后2年時間內(nèi)更正診斷為繼發(fā)性糖尿病的情況,分析進行更正診斷的原因,并比較患者進行更正診斷的差異性。

1.3統(tǒng)計學方法兩組差異性采用χ2檢驗,P

2.1對照組60例,繼發(fā)性糖尿病8例,其中肢端肥大癥1例,肝硬化1例,原發(fā)性肝癌1例,肝轉移癌1例,胰腺癌1例,慢性胰腺炎1例,甲亢1例,醫(yī)源性糖尿病1例;篩查組60例,繼發(fā)性糖尿病2例,其中多囊卵巢綜合癥1例,醫(yī)源性糖尿病1例。

2.2兩組誤診率比較對照組誤診率13.33%,篩查組誤診率3.33%,兩組比較有差異(χ2=3.9272,P

表1兩組誤診率對照

組別1N1未更正診

斷病例數(shù)1更正診斷

病例數(shù)1誤診率(%)對照組16015218113.33篩查組1601581213.333討論

對照組誤診率明顯高于篩查組并有統(tǒng)計學差異,原因分析如下:

觀念轉變。臨床醫(yī)師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相關專業(yè)知識,篩查意識得到不斷提高。臨床診斷糖尿病往往僅僅依據(jù)血糖升高診斷糖尿病,忽略了繼發(fā)性糖尿病排查。除糖尿病外,很多原因會導致血糖升高;如:胰腺疾病、肝原性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應激性狀態(tài)、藥物等等。一般認為,95%糖尿病患者為T2DM,目前認為這一估算偏高,其中約5%可能屬于“其他類型”[2]。發(fā)現(xiàn)高血糖后,應排除各種可能引起繼發(fā)性高血糖的原因,才能診斷原發(fā)性糖尿[3]。

經(jīng)費問題。本院農(nóng)村患者占多數(shù),2005年到2006年多數(shù)患者沒有農(nóng)村新型合作醫(yī)療的支持,因為經(jīng)費原因,患者住院期間往往不能配合進行篩查;2007年到2008年患者多數(shù)具有完備的報銷途徑,能夠配合進行篩查。

患者依從性的改善。隨著患者經(jīng)濟狀況不斷改善、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社會保障體制的不斷完善,患者進行篩查的依從性得以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單純依靠血糖診斷2型糖尿病容易誤診。關鍵是醫(yī)生要改變觀念、積極推行篩查工作。建議診斷2型糖尿病之前應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檢,尋找繼發(fā)性糖尿病可能線索,對患者進行細致的解釋工作,積極篩查繼發(fā)性糖尿??;避免貽誤繼發(fā)性糖尿病診斷和治療。參考文獻

[1]丁桂芝,主編.實用內(nèi)分泌代謝病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03.

糖尿病診斷范文第3篇

關鍵詞:糖尿病足篩查;糖尿病足;護理

【中圖分類號】R78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162-01

2013年我科引進了北京迪美德爾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糖尿病足篩查箱, 先后為406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四肢血流多普勒、感覺閾值測定以協(xié)助診斷糖尿病足,為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糖尿病足提供了診斷依據(jù),從而有效的控制了糖尿病足潰瘍的發(fā)生?,F(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糖尿病患者406例 ,全部患者均為 2013年10月 20日至 2015年 3月15日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男性209例,女性197例,其中病程 0~5年184人, 6~10年93人, 11~20年78人, 20年以上51人,年齡 23歲 ~92歲。檢查前囑患者清洗雙足,保持足部清潔,詳細告知此項檢查的目的意義及方法,檢查時的注意事項,消除患者顧慮,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檢查,從而保證檢查的順利進行。糖尿病足篩查箱為高科技精密儀器,在進行四肢血流多普勒、感覺閾值測定檢查前要認真檢查糖尿病足篩查儀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電腦運行是否正常。檢查室環(huán)境安靜 ,室溫最好控制在20~25℃左右 ,患者進入房間無寒冷、發(fā)熱的感覺。檢查一般于患者進餐后 ,以免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足部局部檢查: (1)皮膚的顏色 (2)雙下肢小腿及足背皮溫 (3)左右前足掌、后跟、足外側、足內(nèi)側、趾尖有無胼胝 (4)雙下肢有無潰瘍 ,有無感染、水腫 (5)雙足背動脈搏動有無異常 (6)雙下肢有無感覺異常。四肢血流多普勒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方法 ,其敏感性 ,特異性及準確性較好 ,主要為外周血管檢查 ,進行肱動脈、足背動脈、脛動脈血流情況檢查 ,計算踝肱指數(shù) (AB I ) ,踝肱指數(shù) =踝部血壓 /上臂血壓,為一側下肢足背動脈、脛動脈血壓的最高值和兩上臂血壓的最高值的比值,ABI = 0.91~1.3為動脈正常 ,ABI=0.71~0.9為輕度動脈疾病 ,ABI=0.4~0.7為中度動脈疾病 , AB I 1.31提示動脈硬化。足部感覺神經(jīng)功能檢查: (1) 10g尼龍絲痛、 觸覺檢查 進行10g尼龍絲痛、觸覺檢查時應避開胼胝或潰瘍處 ,檢查前先將10g尼龍絲置于患者手臂上讓他感受其感覺 ,盡量使患者說出最真實的感受[ 1 ]。10g尼龍絲分別置于患者雙足大拇趾、中趾、小趾趾腹 ,前足掌 ,足外側 ,足后跟 ,檢查時不能讓患者看到10g尼龍絲以及尼龍絲放置的部位 ,同一部位只重復 2次 ,但其中一次尼龍絲勿接觸皮膚 ,每個部位提問 3次。結果評判:正常:十次檢查中有 8次以上是正確的 ,減弱:患者只能感受到 1~7次是正確的 ,消失: 10次檢查中患者感受到 0次 (2)VPT震動感覺閾值檢查 ,部位:雙足第一足趾骨關節(jié)頭、內(nèi)踝。進行 VPT感覺閾值檢查 ,檢查前先將 VPT震動儀置于患者手臂或前額上讓他感受其感覺,同一部位只重復 2次 ,如患者在第一足趾骨關節(jié)頭感受不到震動 ,就應該在其他就近部位進行檢查 ,如踝關節(jié)、脛骨粗隆 ,結果評判: 0~10伏特為正常 , 10~15伏特為輕度風險 , 15~25伏特為中度風險 , 25伏特為重度高危足。

2 護理 針對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給予積極治療, (1)控制高血糖 ,盡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狀態(tài)。(2)改善微循環(huán):遵醫(yī)囑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前列地爾、硫辛酸注射液、胰激肽原酶片等。( 3)改善神經(jīng)病變: vit B12、甲鈷胺等藥物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足的末梢神經(jīng)病變(4)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氫氯吡格雷等。(5)抗感染治療:可選用廣譜抗菌素。同時住院期間對患者及家屬系統(tǒng)的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包括基本知識、飲食、運動、藥物、血糖檢測及并發(fā)癥等日常自我護理知識教育。足部護理: (1)指導足部日常檢查:每日檢查雙腳 ,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問題 ,檢查有無損傷、水皰、皮膚干燥、雞眼和胼胝,檢查皮膚溫度、顏色 ,趾甲有無異常,趾間有無潰瘍、感染、霉菌。(2) 堅持每天溫水泡足,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用 39~40℃溫水泡足 ,每次不超過30分鐘,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3)剪趾甲時應注意 ,邊上不能剪得過深,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個水平線,以免損傷皮膚發(fā)生甲溝炎 ,引起感染。 (4)選擇透氣性好、質地松軟、大小合適的鞋襪。不要穿露出足部皮膚的涼鞋或者拖鞋 ,也不要穿過緊的鞋或高跟鞋鞋子,建議使用專為糖尿病患者而設計的減壓鞋 ,穿鞋前要仔細檢查鞋內(nèi)有無異物 (5)避免燙傷、凍傷;糖尿病患者冬天不宜使用電熱毯和熱水袋 ,不宜洗桑拿浴及使用溫熱型的家庭用理療儀;外出鍛煉注意保暖;鞋襪被雨水打濕應及時更換。(6)禁止吸煙(7)嚴格控制血糖,糖尿病足主要是肢體周圍血管、神經(jīng)病變繼發(fā)感染所致,高血糖也易發(fā)生感染 ,而控制血糖是緩解周圍血管、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的有效手段。(8)如發(fā)生糖尿病足潰瘍及時到醫(yī)院清創(chuàng)處理。

3 結果 對周圍神經(jīng)、血管發(fā)生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在積極控制血糖 ,全身治療的基礎上 ,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指導足部護理 ,給予早期干預 ,通過復診、跟蹤隨訪 ,406例糖尿病患者無一例發(fā)生糖尿病足潰瘍。

4 討論 糖尿病足篩查作為協(xié)助診斷糖尿病足的一種有效手段,能盡早發(fā)現(xiàn)和識別足潰瘍危險因素,在護理工作中有著早期預警的重要價值,可以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

糖尿病診斷范文第4篇

最近,國際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報告,推薦用測定血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含量來診斷糖尿病,這是糖尿病診斷的重大變革。此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是由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研究協(xié)會和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任命的,我國的糖尿病專家也表示同意。以前也曾有人建議用測定血中HbA1c來診斷糖尿病,但因測定方法尚未標準化而難以實現(xiàn)。如今,測定儀器的改進和方法的標準化已基本實現(xiàn),至少已達到血葡萄糖測定的水平。應用血中HbA1c測定來診斷糖尿病有以下優(yōu)點:

一、HbA1c在體內(nèi)和體外均很穩(wěn)定。受生物變異、飲食和分析前的影響比葡萄糖測定要小。

二、HbA1c升高水平與患者發(fā)生微血管病變的程度有一致關系,便于控制糖尿病的并發(fā)癥。

三、HbA1c水平可反映患者近2個月的血葡萄糖平均濃度,而不僅是測定當時的濃度,這對了解糖尿病的治療效果非常有用。

四、可隨時取血測定,患者無需空腹,且可不采靜脈血。

用血中HbA1c測定來診斷糖尿病的要求是:

一、如測定結果升高應于另一日重復測定來確定,除非患者已有明顯癥狀或血葡萄糖高于11.1毫摩爾/升。

二、測定應在中心實驗室進行,不能用即時檢驗(POCT)儀器,因后者的準確性和精密度尚有不足。

三、實驗室應努力保證使測定值的變異≤5%。

糖尿病診斷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糖尿??;肺結核;CT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2(b)-0118-03

糖尿病與肺結核這兩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臨床上均較為常見,并且均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在受到病菌感染時經(jīng)常會引發(fā)其他疾病,肺結核就是最為常見的合并癥,兩種疾病合并存在時會相互影響,并且影像學表現(xiàn)和臨床癥狀均不典型,加大了臨床診斷工作的難度。該研究對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以及47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47例并作為觀察組,本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在7.0 mmo1/L以上,或者任意時間的血糖水平在11.1 mmo1/L以上,對患者進行糖耐量試驗2 h后血糖水平在11.1 mmo1/L以上;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別為21例和26例;年齡最小的患者37歲,年齡最大的患者66歲,中位年齡:(51.54±4.35)歲;7例1型糖尿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病程:1.8~15.5年,平均病程:(5.13±1.42)年。同時選取于同期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47例并作為參照組,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別為20例和27例;年齡最小的患者35歲,年齡最大的患者69歲,中位年齡:(51.63±4.34)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CT掃描,掃描前需要先了解患者的體質情況以及適應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禁食后進行CT檢查。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儀器為西門子生產(chǎn)的 Esprip+型CT掃描儀,掃描前要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觀察,主要查看是否存在冷汗或頭暈等臨床癥狀,如果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則需對患者及時補糖。檢查時要求患者保持呼吸的平穩(wěn)狀態(tài),肺尖開始直到其肺底為掃描的主要范圍,將應重建層厚設置為6 mm,將間隔設置為6 mm,將螺距設置為1.0,將間隔薄層設置為3 mm,將光線保持與患者平行并距離5 mm[1]。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空洞、結節(jié)及腫塊等情況,則需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并將層厚設置為3~5 mm,在進行增強掃描的時候要叮囑患者在掃描時閉上眼睛,讓患者不要睜眼睛看掃描架上的紅光。將掃描檢查的資料傳到leonardo工作站進行后處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肺結核病灶分布情況和CT的表現(xiàn)征象進行比較[2]。

1.3 統(tǒng)計方法

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病變范圍和病變形態(tài)

觀察組患者病變范圍累及雙肺的發(fā)生率、病變范圍累及兩葉及兩葉以上的發(fā)生率分別為85.1%、78.7%,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59.6%、51.1%,但是觀察組患者病變范圍累及單葉的發(fā)生率為23.4%,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的4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特征性病變情況

與參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CT表現(xiàn)為斑片狀大片狀融合的比例較高,55.3%VS29.8%;同時觀察組患者的CT表現(xiàn)多發(fā)空洞形成和多發(fā)樹芽狀支氣管播散灶比例顯著高于參照組,分別為23.4%VS8.5%和57.4%VS31.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肺結核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長趨勢,已經(jīng)對人類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4]。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因為器官以及各種組織的退化,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導致以上疾病的發(fā)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同時,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肺結核疾病的概率遠遠高于普通人群。由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疾病以及單純糖尿病、單純肺結核疾病具有較大的差異,CT影像學變現(xiàn)也更為復雜[5]。因此必須要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CT表現(xiàn)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對該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以及47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學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病變范圍累及雙肺的發(fā)生率、病變范圍累及兩葉及兩葉以上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病變范圍累及單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觀察組患者滲出病變比例顯著高于參照組,結節(jié)病變比例顯著低于參照組;同時觀察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 CT表現(xiàn)為斑片狀大片狀融合的比例、多發(fā)空洞形成和多發(fā)樹芽狀支氣管播散灶比例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經(jīng)t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CT檢查應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十分顯著,在病變分布上累及雙肺或多葉以及片狀融合和合并多發(fā)空洞的特征性病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榮梅.γ干擾素釋放分析試驗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刊,2014,19(6):86-87

[2] 韋盛強.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與單純肺結核的影像學對比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1,22(23):4745-4746

[3] 錢紹文.肺結核合并曲霉菌屬感染患者CT的臨床診斷[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7(2):418-419

[4] 賴曉宇.CT影像與X線影像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療程判定的對比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3,3(18):353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