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人的記敘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寫人記敘文寫作對象是“人”
(一)當前記敘文寫作的問題
寫作目標的確定依據(jù)于《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課程標準》認為,寫作中,學生既要學習,又要思考,要認識到,寫作的主體是學生自己,但讀者既有自己,也有他人,前者微觀,后者要在宏觀的視野中確定寫作目標和效果,這樣寫作能力才能得到自覺培養(yǎng)?!犊荚嚧缶V》提倡記敘文要真情實感,細節(jié)生動,鼓勵學生“以我為主”,寫出自己的生活和對生活的感受,有自己獨到的體驗和見解,反對為寫而寫,大話套話,無病,異想天開,平庸虛假地扭捏作態(tài)。以這些觀點看待現(xiàn)今的記敘文教學,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記敘文的方法指導上,例如細節(jié),沖突,構思,線索,抒情,寫景,意境,點題等,但很少涉及“寫什么”,因為覺得這沒有教學的必要,所以也就不去加以研究;二是對于高中三年甚至是一個學期的寫作教學缺少規(guī)劃,有時候感覺很長時間沒有寫作了,就隨手找到一個作文題目,稍講一二,就讓學生動筆,學生就胡寫一通,反而是評講時,老師會花大量時間一一指出不足,甚至講如何升格,可是這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式沒有針對性和引導性,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提高,剩下來的,就是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于寫作,還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這樣,老師寫作教學低效,學生的作品簡單甚至稚嫩矛盾讓人哭笑不得。
(二)記敘文寫作要重視“人”
記敘文的根基是“人”。怎樣才能寫好人,要敘事,在敘事中去塑造人物形象,去表現(xiàn)主題,表達情感。一般好的記敘文,沉淀下來的,很多是人物形象,可以說,人物形象越突出、形象、飽滿、豐富,記敘文越成功,認識到這個問題,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至于環(huán)境描寫,細節(jié)描寫,議論抒情,鋪墊伏筆,呼應點題等,這些所謂的寫作技巧,可以慢慢地教學、鍛煉,最后做到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無意識地運用上去,不顯生硬。
(三)明確寫什么樣的人
記敘文寫作,寫自己,也可以寫別人。自己是很熟悉的,情感經歷,所思所想,顯得真實真摯。此類好文章很多,如下面一段,甚是發(fā)人深思:
三??己昧?,難得一個晚上不必到校。信步走到校門前的街心廣場。華燈初上,流光溢彩,人頭攢動,一片歡樂海洋。射燈將花草樹木打扮得花枝招展,綠油油一片???,總覺得少些什么。或許是考前的心理煩躁吧,我安慰自己說。瞥見廣場西北角有一條通向深處的小巷,我朝里走去。腳下的路不再平坦,有些硌腳。借著朦朧的月光,我看到腳下那一塊塊長方形的石塊,泛著幽幽的光?;蛟S,這就是大人口中所提到的城市里最后一條石板街吧。懷著虔誠的心,我放慢腳步,生怕踩疼了這條古巷。淡淡的月光傾瀉下來,氤氳出一派祥和。寂寥無聲,且聽蟲鳴。兩邊低矮的平房就那樣安靜地立著,墻磚之間已滋生了綿軟潮濕的青苔。我看見歲月在墻上一點點剝落、侵蝕。木制的大門深鎖著,鎖住了那青蔥的時代,鎖住了老一輩曾經激揚的夢。晚風拂面,門環(huán)輕叩,卻遲遲不見應門人。這里,沒有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沒有塵世的無邊喧囂和物欲橫流。雖然沒有綠色射燈的照耀,但它依然顯得郁郁蒼蒼。或許,這就是最本真的綠色吧? 我的心濡潤了,如花蕊中的一滴露,也被染上了一點。
但在當前應試背景下,寫人記敘文寫自己,不容易展開,寫作就會是一種自我介紹,或者更有甚者會變成一種夢囈。所以高考記敘文中的“我”,往往會像魯迅《孔乙己》里的小伙計,只是一個線索人物。故而,考場作文一般寫他人。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生一般被拘束在校園里,與外面的接觸有限,即使是校園家庭生活,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找各種借口回避,甚至漠然置之?,F(xiàn)在這個時代,信息膨脹,獲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很多,學生在寫作方面較之以往,應該得天獨厚,優(yōu)勢明顯,但是信息化經濟化的社會,浮躁的現(xiàn)實,高考的壓力,又不能讓他們沉下心來,養(yǎng)成靜靜思考和感悟的習慣,所以即使生活再豐富,信息再發(fā)達,也是無濟于事。所以高中作文教學,應該想方設法讓他們關注生活,關注他人,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體驗。
二、如何寫好一個人
(―)找熟悉的人物
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包括親人師友,左鄰右舍等,他們是學生熟悉的,甚至影響深刻。老師的任務是讓他們在學生意識的墳墓中活過來,細細發(fā)掘他們的音容笑貌,細枝末節(jié),慢慢升華,突出一點,使人印象深刻。
這幾年的高考優(yōu)秀寫人記敘文,大多是寫三個方面。一是寫小學初中的生活,充滿對過去的懷念,對朋友的不舍,對老師的尊敬感恩;二是對高中生活的新奇,抱怨,無奈,迷?;蚋袘崳蝗菍χ車宋锏挠^照,尤其是對那些底層小人物的同情,尊敬,歌頌。第三種往往不隨大流,別具一格,寫得深刻,能脫穎而出。如下面這段敘寫,就在普通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中與眾不同:
那一間瘦小破落的房屋貼著邊上雙層的獨立門戶顫抖著,像是站不住,馬上就要轟然碎裂了,若不是那團死氣里不時憋出幾句蒼老的唱腔,路過的人準以為那不過是對殘垣罷。屋里的人已經很老了,我這樣的小輩,不知其名姓,只以“爺爺”相稱。
他愛戲,尤其是京戲。這也叫人奇怪,這樣一個常年潤在江南深巷,梧桐煙雨里的南方人,卻偏愛那一口圓潤的京味,聽著便覺得帶著塵土氣息的京味究竟是怎么樣讓他如此癡迷的呢?我懷著對他的一點好奇,便時常到他家去,擠進那間像是快要坍塌的小屋,聽他滿口的“唱念做打,生旦凈丑”。他講著講著就愛哼上幾句,那個時候的他半臥在竹編的發(fā)亮的藤椅里,下巴微微抬起,雙目微合,蒼老的皮膚下那枚蒼老的喉結微微一動,滿口黃牙一露,聲音就和聲帶摩擦出的沙啞串聯(lián)起來,幽幽然繞過他自然彎曲著和著節(jié)奏晃動的左手手指,吻過他隨曲調打著拍子的右腳,然后滲入我的耳朵,鉆進血液控制了我心跳的起伏,我的欣喜便默默泛濫開來。
(二)找不熟悉的人物
得分高的記敘文,肯定不是低幼化的寫作,而往往能展現(xiàn)寫作者的視野,胸襟,修養(yǎng),境界,所以記敘文寫作要有由表到里的升華意識,要有讓讀者掩卷沉思的意識。這就要求突破自我的圈子,寫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因為自己不熟悉,那大多數(shù)同學不會寫到,而老師也未必在漫漫考卷中熟悉,這就可以出奇制勝。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由地談談他們自己遇到過的人物,哪怕是一面之緣,甚至不打照面,只是一晃而過或者抬眼偶然看到,這樣可以喚起他們塵封的往事,以及這些往事中的人物,讓這些人物死而復生。然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看能否和這些人再續(xù)前緣,去了解他們。如果他們消失在人海中,也可以由此及彼,去觀照與他們同一類的人物。在這些回憶咀嚼完后,就要鼓勵學生在上下學,哪怕在食堂打飯的時候,去觀察某些人,或者某一類人,如小區(qū)的保安,快遞員,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收廢品叔叔等。
關鍵詞: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應該始終圍繞著生活開展,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關鍵,緊密貼合記敘文的特征,讓學生能夠細心關注日常生活與學習,不斷的提升觀察與發(fā)現(xiàn)能力,從而同時改善學生的寫作能力與人格個性。在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寫作水平,開展相應的寫作指導,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寫作技巧,將記敘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真實再現(xiàn),從而最終實現(xiàn)作文寫作技巧與精神的共同成長。
一、 高中語文記敘文寫作的要求
1. 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高中記敘文寫作必須從生活的歷練中獲取寫作素材,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累積豐富的生活素材,再通過選擇恰當?shù)奈恼铝⒁馀c構思將其表現(xiàn)出來。高中記敘文不單單體現(xiàn)了學生在身體、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形象,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較高水平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語文教學不單單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還要滿足學生的個體的發(fā)展需求。
2. 強調自主寫作的進行
學生主動自覺的進行寫作訓練是完成記敘文寫作的根本基礎,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只有學生愿意自己去進行訓練,才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強調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從厭惡寫記敘文轉變?yōu)閷懹洈⑽某錆M期待。當學生有了自主學習意識的時候,才能夠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需求[1]。
二、 記敘文的類型與教學策略
1. 記敘文的類型
記敘文是眾多文體中的一類,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現(xiàn)象的作品,其是一種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夠真實的告訴讀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態(tài),讀者讀到記敘文作品就猶如回到當時情景一般。根據(jù)記敘文的社會功能來進行分類,其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更加注重實用價值以及更加注重審美價值的兩種形式。更加注重實用價值的形式包括傳記、消息等;另外一種更加注重審美價值的形式包括小說、寓言等。根據(jù)記敘文的內容來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以人為主、以事為主以及以景為主的記敘文。以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對人物的形象、行為、神態(tài)等進行刻畫,從而傳遞人物形象,體現(xiàn)作品主題;以事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對事件進行敘述,涉及到時間、地點、人物等環(huán)節(jié),著重描寫事件的發(fā)生、經過與結果;以景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描繪景物來寄托情懷與情感,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1) 記事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記事類型的記敘文最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實的還原事情,將所發(fā)生事情的緣由、情節(jié)與結果一一闡述出來。在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整個事情是文章的重點,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環(huán)境等因素都只能圍繞著事情的發(fā)展而變化[3]。很多高中生在進行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事情描述的沒有連貫性與邏輯性,十分零散,時常呈現(xiàn)過于簡略與嗦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怎樣將完整的事情闡述出來,避免過于嗦,怎樣完整的呈現(xiàn)事情的狀態(tài),進而組成規(guī)范的記敘文。
(2) 寫人物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寫人物類型的記敘文主要是針對人物進行深入的刻畫,將人物豐滿的形態(tài)充分的刻畫出來,讓人物能夠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鮮明的個性。要體現(xiàn)人物的特征與個性首先自然是要對人物的行為與活動進行刻畫。因此,在進行人物類型的記敘文寫作中除去必要的陳述交代外,還要讓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動,讓其在行為中展示自己。將一些必要的交代與介紹,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展示出來,例如可以從形象、行為、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刻畫。例如,有一位學生在進行人物類型寫作的時候,以他的同班同學小敏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對人物的刻畫較少,大多數(shù)都是用敘述的角度來進行寫作,并且寫的都是小敏平時在班級上的缺點,沒有涉及到小敏的優(yōu)點。教師可以以此篇文章為例,指導學生在寫人物記敘文的過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單單寫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將人物的復雜性體現(xiàn)才出來;同時,避免使用過多的陳述型語句,而是更多的通過所刻畫人物的形象、語言、行為等方式流露出來。教師選擇該位學生的原稿進行修改,將指導學生的理論化為實踐,讓學生了解怎樣才能夠做到將人物寫的豐滿、形象。
(3) 寫景狀物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寫景狀物類的記敘文主要就是針對景物在細節(jié)方面上著重筆墨,關注景物在不同時間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體驗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寫景狀物類的記敘文作者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真實的描繪景色或物體,而是將情感與情懷與景色或物體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將個人的情感與景物有機的融合起來。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寫的手法與重點上也明顯不同。景色隨著作者的心情變化,心情跟隨著作者的個性擺動,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師可以在教材中選擇典型的寫景狀物類文章來指導學生該類型記敘文的寫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蘿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蘿即使歷經挫折,依然生機勃勃的形態(tài)表達了不論是花還是人都會遭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是無止境的人生哲理。
記敘文是一種既可以寫人、寫景,又可以寫事的文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論是什么類型的記敘文都需要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經驗,將其融入到記敘文的寫作中去。要顯著提升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質量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成,其需要長時間的累積,需要對生活充滿細心觀察的熱情,融入情感與理性,在技巧的貫徹下達到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邸珍玉.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 (02):88-92.
論文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聽、說、讀、寫、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五項基本技能,這五項基本的語言技能,既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要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必須從聽說入手,并通過朗誦、閱讀、翻譯等途徑,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記敘文寫作訓練為例,談談如何進行英語作文課的講解及指導的方法。
一、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內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語寫作課,就必須有的放矢地讓學生知道寫作的內容、寫作的要求,因此,對記敘文寫作內容的分析是勢在必行的。記敘文是初中英語寫作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文體,所謂記敘文,就是以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類文體形式,一般來說,記敘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寫人物為主的,圍繞人物來組織材料的文章,這類型文章可以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一件事情或者幾件事情;二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記敘文,即圍繞事件來組織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為中心去寫一個人的活動過程或幾個人的活動過程;三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這類型的文章主要以“物”為中心,來記敘一件事情。在英語寫作訓練中,要寫好記敘文,需要掌握以下幾點:1.要寫清楚記敘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2.寫作時要明確中心,突出重點。3.記敘文要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進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敘述。4.英文的敘事有時態(tài)之分,因此,記敘文一般為記敘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過去時進行敘述,但是也要按照具體要求、具體情況而定。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并要圍繞這個“人”的某一性格特點或者品質特點進行描寫,這樣才能有所突出的進行記敘。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物、原因、結果),應該注意描寫先后順序以及記事的相對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開始、發(fā)展、及結局;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應該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寫的層次,以及人與物的情感交融;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過狀物來表達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寫作過程中,對主題要審準,審清,經過細致觀察后,按一定順序和層次進行切題的敘述,大部分敘述文依據(jù)某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和經過進行敘述。對人、地和物的描寫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寫,如對人物,應客觀上描寫其外貌,在此基礎上,突出其才能、特點、外表及內心是描繪其特長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對事物的描寫,可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也可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進行。
二、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指導方法
以下將以“My Best Friend”為題目,分析如何進行寫作指導。
首先,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復習七年級上冊《Good friends》一課的重要詞匯及短語,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于同學們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讓學生跟著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寫作話題,我們已經學習了《Good friends》一課,剛才也復習了文章的重點詞匯及短語,相信大家對“friends”的概念已經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們要進行的寫作訓練,就是圍繞著“My Best Friend”為題目,進行的寫作訓練。請大家先擬好提綱,然后,我們一起討論一下你們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寫作的要求為:
介紹一下你選擇朋友的標準,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運用你學過的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60詞左右。
接著讓同學紛紛進行發(fā)言,先作口頭語言的交流練習,有同學開始發(fā)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還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經過這樣的口頭練習,學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脈絡及內容,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則會下筆如有神了。
三、結束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與讀的技能屬于語言信息的輸入過程,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而說與寫則是語言信息的輸出過程,是語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顯,語言的輸出是建立在輸入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只有達到了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能有效地圍繞所理解和吸收的口頭及書面信息開展說和寫,以達到提高學生整體英語運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建立在聽與讀的基礎上寫作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永青 從語篇思維模式看英文寫作教學,《現(xiàn)代外語》2005.2
縱觀近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中考記敘文閱讀命題趨勢較為明顯。內容上,設題將更加貼近新課標的閱讀目標要求。整體閱讀的考查比重仍會不斷加強,選材的內容會呈現(xiàn)出更豐厚的文化內涵、人文素養(yǎng)。綜合性、探究性的試題越來越引起重視。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必將有所體現(xiàn)。選材上,閱讀材料繼續(xù)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于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地強調了文學作品的欣賞與評價,文學作品的閱讀材料與試題也呈增多的趨勢。題型上,傳統(tǒng)的題型仍有保留,新的題型亦有所體現(xiàn)。主觀性試題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觀性試題的趨勢??碱}更關注考生的知識與能力、體驗與感悟,體現(xiàn)其閱讀個性。對文章整體感知、理解、領悟以及考查學習方法、表述閱讀心得的創(chuàng)新型試題將會增多,且更具開放性。應注意的是,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將會呈現(xiàn)出更大的靈活性、開放性;對文章寫作特色的考查將會更加靈活;對學生語言表述、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要求將會更高。
[考點解析]
把握記敘要素。閱讀記敘文,反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對時間和地點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連續(xù)時間和地點的整體過程,找出這些時間、地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識,把時間、地點要素與時代背景聯(lián)系起來。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個人物之間的主次差系,弄清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分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閱讀記敘文的基礎,而真正把握事件這個基本要素還包括挖掘事件的意義,理解它們與主題的密切關系。記敘文的各企要素在交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間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聯(lián)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個要素而忽略其他。同時還要注意,分析記敘要素應當與對主題的理解結合起來。
辨析記敘線索。無論記敘文在組織材料時運用哪一種記敘方,都必須使材料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好的記敘文都有一條清晰的線索?;蛘咭詴r間的轉移、空間的變換、思想感情的發(fā)展為記敘線索,或者以具體的問題、物品貫穿全文。如能在閱讀時抓住統(tǒng)領全篇的線索,就能對文章的結構條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把握記敘的線索也是記敘文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的線索,首先是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揣測這些材料是憑借什么聯(lián)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機聯(lián)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線索。
理清記敘順序。記敘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因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必須要對記敘的材料作一個主從、先后、詳略的安排。記敘人的活動和事件的過程,可以按照時間先后或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來寫;也可以打破事件本來的發(fā)展順序,把結局或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寫,然后再回過頭來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敘述;還可在敘述過程中暫時中斷,插入另一段與中心有關的內容,然后繼續(xù)進行原來的敘述。這就形成了記敘文的順敘、倒敘、插敘等敘述方式,這也成為記敘文體的一個特點。閱讀記敘文,把握文章記敘的順序,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即分辨文章記敘順序的類型,思考文章為什么要運用這樣的順序,如此才能獲得較好的閱讀效果。
理解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和抒情。描寫、議論、抒情的運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記敘的人物血肉豐滿,栩栩如生,使所寫事件細致生運,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為鮮明突出。閱讀記敘文,理解文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是把握全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描寫是對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等所作的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與刻畫。在記敘文中,敘述和描寫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描述手法運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現(xiàn)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記敘文中的議論,一般是先敘后議,使讀者提高對所敘事物的認識,增強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議后敘的,可以使讀者很快進入到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記敘文中,作才不直接對所寫的事物發(fā)表議論,而是由文章中某個人物去發(fā)表議論,作出評價。記敘文中議論的目的都是為了點明和加深所寫事物的意義,其中有的議論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著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因此閱讀時對記敘文中的議論要細加揣摩,注意它與敘述、描寫的關系,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者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fā)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閱讀時只有在掌握了產生這種感情的依據(jù)之后,才能更深刻地受到感染。還有一種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時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結合的內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分析、體味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記敘文中的關鍵性詞語,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深刻思想意義的詞語。關鍵句子則主要包括5種:點明題旨的句子;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總結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轉合的句子。正確分析和體味記敘文的重點語句和關鍵詞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點語句和關鍵詞的作用可從兩個方面分析。從結構上,常起承上啟下(過渡)、總結上文、領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常有開篇點題、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重點語句和關鍵詞的分析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一要結合特定語境,分析詞語的含義;二要注意詞語的感彩,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生動、形象是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的語言除了要注意上述問題外,還要從其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去分析和體味。
探究、欣賞文本內容與藝術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是要求在閱讀中敢于對作品的內容和寫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它可以是對文章內容(主題、觀點、人物、情感等)進行多元化的解讀,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也可以立足文章內容,聯(lián)系自然、社會生活與自我體驗,就某一方面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見;還可以對文章質疑,與作者對話。就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意見或建議。解答時應注意,探究要在“吃透”語段的前提下進行,觀點的創(chuàng)新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質疑對話要言之有據(jù)。欣賞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是閱讀能力的頂點。當然,中考只是要求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語言。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結合作品內容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分析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能夠分析出語言的表現(xiàn)力及特點。
[備考策略]
注重提高閱讀能力。對記敘文閱讀的備考首先在于一個“讀”字,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就不會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也不會有靈敏的語感。所以,要多讀一些典范的文質優(yōu)美的記敘文。讀多了,語言感受能力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記敘文閱讀 復習思路 理清思路 有效復習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而記敘文閱讀教學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中考閱讀試題中,記敘文閱讀試題是最普遍、最廣泛的,題型的設計角度比較開闊、豐富,相對來說所占分值較大,因此理清思路,有效復習,讓學生通過復習整體掌握記敘文的一般閱讀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據(jù)題目,辨別類型
記敘文的類型大致可歸納為四種: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章的題目是“文眼”,把握了題目的“眼”,就等于把握了全文的關鍵。如:《背影》是寫人的,《憶讀書》屬敘事,《春》、《濟南的冬天》是寫景的,《白楊禮贊》是狀物的。顯然,可以引導學生先從題目入手,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2.分析結構,理清思路
(1)抓線索:線索是文章結構的核心。人物、事情、物品、地點、時間、感情都可為線索。閱讀時緊緊把握住線索就容易掌握結構,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領會文章的主旨。如《囚綠記》敘事線索:賞綠—囚綠—放綠—思綠;感情線索:作者對“綠”的喜愛。找到這兩條線索,就明確了課文所寫的兩方面的內容:敘述孤旅生涯“囚綠”的過程;借常春藤抒發(fā)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2)明確記敘的順序:常用的記敘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都有明顯的語言標志。順敘,有表時間或地點的轉換或事情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語言標志。倒敘,主體部分要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因此開頭有引出事件回憶的句子。插敘部分都在文中,有起止的語言標記。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币鰧ι倌觊c土形象的插敘。理清了記敘的順序也就理清了思路。
(3)尋找過渡句(段)、中心句:記敘文中過渡句(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揪住了過渡句(段),文章的脈絡也就清晰了。如《白楊禮贊》在寫白楊樹的景美、形美、神美時用了兩個過渡段——“那就是白楊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這就是白楊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串起了全文。中心句位置一般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找出中心句就能理清結構層次。如《白楊禮贊》第五段,只要明確了中心句是“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毙蚊篮蜕衩蓝际菄@“力爭上游”來寫,那么語段“總分式”結構就清晰了。
3.分析表達方式,深入理解內容
(1)把握記敘的六要素和材料安排的特點:搞清記敘要素,有助于分析人物之間的關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事件的本質;材料安排要詳略得當,才能使中心更為突出。如《山中避雨》講述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故事。時間:前天。地點:三家村。人物:“我”、兩個女孩、三家村的青年。起因:游玩遇雨。經過:避雨拉琴,三家村青年和唱。結果:與三家村青年惜別。詳寫拉琴和唱,略寫遇雨惜別。揭示“樂以教和”的主題。
(2)分析描寫的方法及角度:
第一,(寫人敘事類)人物描寫的方法:肖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描寫。人物描寫的角度: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特別是小說,它以刻畫人物為中心,因此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應緊緊扣住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人物描寫的角度進行。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的部分是通過對魯提轄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及圍觀的人反應表現(xiàn)魯提轄的疾惡如仇、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第二,(寫景、狀物類)景物描寫常涉及觀察角度(俯視、仰視、平視)、描寫順序(遠—近、整體—局部、外—內等)、描寫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及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閱讀從這些方面入手可把握事物特點。如《竹林深處人家》作者從三個立足點,多角度觀察竹林美景:遠望竹林(平視)——竹林如海;深入竹林(仰視、平視)——如隧道似屏風;登臨竹塢(俯視)——除了竹還是竹,三個觀察角度表現(xiàn)了竹林廣闊、茂密、深沉的特點。
(3)分析議論抒情,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敘文表達方式雖以記敘、描寫為主,但也有抒情議論,這些抒情議論常常起到點明或深化中心的作用。如《竹林深處人家》“在這樣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了一種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感到非常舒適?!薄拔蚁耄谥窳稚钐幦思?,在到處是竹具的環(huán)境里,再也沒有比用山泉沏碧螺春和吃新曬的尖筍干更和諧更有情調的了。”這些抒情的語言蘊涵了作者對竹鄉(xiāng)人家閑適、安靜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點明了題旨。
4.品味精美的語言,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