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理解詞義是學會運用的前提
仔細讀一讀學生的積累本,不難發(fā)現(xiàn),一部分詞句來自語文書上,另一部分詞句則是從課外書上摘抄來的。我曾經(jīng)問過一部分孩子,自己摘抄下來的詞句是否都理解它們的意思,孩子們告訴我,有許多他們并不是很理解,只不過覺得這個詞(句)挺好的,就抄下來了,對詞(句)義自然也只是一知半解。他們還特別喜歡摘抄四字詞語,認為成語等四字詞語特別好。于是,就很容易出現(xiàn)兒子那種用詞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因此,準確理解詞義是學會正確運用的前提條件。
如何理解詞(句)義?可以鼓勵學生查一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積累時進行認真思考、具體分析的好習慣,搞清楚自己摘抄的好詞佳句“好”在哪里、“佳”在哪里,反對生吞活剝死記硬背,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的行為。如學生在摘抄有關秋天的詞句時,不少學生把“一個個柿子就像脹紅了臉的胖娃娃,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nèi)フ?!”抄進了自己的采蜜本。教師應及時點撥:“你覺得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呢?多讀幾遍體會一下?!睂W生反復品味后明白了:這句話是把柿子當作胖娃娃來寫,既寫出了柿子成熟時顏色的鮮艷(脹紅),又寫出了柿子的多(你擠我碰),而且寫出了柿子的可愛神態(tài)(爭著要人們?nèi)フ兀棺x者一看就感受到了柿子的可愛、豐收的喜悅,因此這是個形象生動的好句子。自己下次寫花、草、動物、文具等等事物的時候,都可以像它這樣用比喻、擬人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生動。這樣一引導,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真正做到“會積累會運用”。
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積累時,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提醒學生:理解是有效積累的前提,如果我們光為了積累而積累,不理解自己所積累的這些詞句的意思,不能夠正確運用,那它們就是一些“死”的知識,積累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要真正理解自己所喜歡的這些好詞好句,把它們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這樣,在今后的發(fā)言和寫作中才能恰當運用,使自己的語言更精彩。
二、分類積累是學會運用的階梯
有積累才有運用,但積累不是一味地、盲目地收集,把所有自己認為好的詞句雜七雜八地都寫在一塊兒,要用的時候就像大海撈針,找得天翻地覆,頭昏眼花。這樣的積累是費時的、低效的。而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選擇自己需要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積累,這樣在運用時才能夠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步對于剛學寫作的三年級小朋友來說尤其重要。學生剛開始積累時,可以分為寫人、描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將大類細分,如將寫人分為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描景細分為季節(jié)時辰、江河湖海、天文氣象等;狀物細分為植物、動物、建筑物等。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繼續(xù)往下細分,比如把寫景又細分為寫春、夏、秋、冬季景物的……做好了分類積累這一步,學生在學習運用時就會順利得多。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學習重點是描繪秋天的景物,我就在那兩周內(nèi)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去閱讀、摘抄一些關于秋天的好詞好句好段,并且鼓勵學生細化積累,如寫秋天的莊稼的、水果的、樹木的、動物的等等。這樣,學生在本組的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和看圖習作《秋天……》中,運用出來的好詞好句就比較多,而且用得都挺恰當?shù)模^好地達到了積累是為了運用的目的。
三、多說多寫是學會運用的關鍵
俗話說:“多讀多寫文自工。”任何技能技巧的形成,都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谡Z表達與寫作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最終熟能生巧。因此要想讓學生學會恰當?shù)剡\用好詞佳句,提高口語表達與寫作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練習——多說多寫,在不斷的讀寫練習中消化吸收積累的詞句,激發(fā)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主陣地,教師首先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使學生想運用、敢運用、喜歡運用、有機會運用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良好環(huán)境。這時候?qū)W生運用得怎么樣并不重要,只要他們喜歡運用,樂意動腦筋去運用,感到能運用出好詞佳句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光榮就行了。因此,對于那些能夠動腦筋運用好詞佳句的同學,不管他運用得是否恰當,教師首先要及時肯定和表揚。要在班級中樹立“多讀書光榮,會運用更棒”的思想,增強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意識。要指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小伙伴們的發(fā)言、習作,學會欣賞的方法……久而久之,課堂上就會創(chuàng)設出一派學生樂于運用、自信運用的良好氛圍。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運用好詞佳句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成長進步的平臺。如在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中,同學們都說到農(nóng)民伯伯正在田里收割稻谷,很高興。我就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除了“高興”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呢?學生就會把自己腦中所積累的有關“高興”的詞句都搜索一遍,收獲自然也不少,“開心、愉快、歡喜、笑瞇瞇……”都想起來了;我再鼓勵他們想一想還知道哪些成語,于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興高采烈”也想起來了;最后又啟發(fā)學生說說句子:農(nóng)民伯伯樂得合不攏嘴,農(nóng)民伯伯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農(nóng)民伯伯樂得臉上像盛開的山茶花……如此長期訓練,漸漸地,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運用好詞佳句的良好習慣,在說話、寫作中用詞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生動起來。
又如《秋天的雨》一課中有不少表示顏色的詞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好詞語:“金黃色、橙紅色、雪白的、粉紅的”等,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詞語及帶這些詞語的句子,說說詞語的意思,然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靈活運用,比一比誰的句子中用進去的詞語又多又恰當……學生在說、寫句子時,既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又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教學效果相當好。
一、直觀演示法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畫、電視錄像、幻燈、實物等,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無意識記變?yōu)橛幸庾R記,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yōu)樾蜗缶唧w的識記,收到了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三冊識字(1),教學內(nèi)容是和秋天有關的四字詞語,學生不僅難認,理解起來也很費勁。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每個詞語都配上相應的畫面,讓它們動起來。這樣,馬上吸引了學生,使他們很想知道這些詞語是怎樣寫的,從而使學生集中了精神。又如課文《菜園里》,是教學生識記一些蔬菜的名稱。上課前,我就準備好了這些蔬菜,上課時,每教一種蔬菜,我都出示實物讓學生看。學生熟悉的,就先讓他們說出名稱,再出示生字;學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實物。有實物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加強了學生的直觀識記。實踐證明,直觀演示法識字,學生的印象特別深,掌握的生字比較牢固,教學效果較好。
二、游戲識字法
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為此,我開展了一些游戲活動。(1)找朋友。老師把生字卡發(fā)到同學的手中,一個學生拿著“溫”字說:“我是‘溫’,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暖”的學生馬上出來和“溫”合在一起,說:“我是‘暖’,我和‘溫’組成‘溫暖’?!比嘧x“溫暖”。(2)摘水果。老師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場、揚”“經(jīng)、輕”“旗、棋”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后用這個字組詞。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寓教于樂,能讓枯燥的識字課堂充滿樂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小組比賽法
小學生好勝心強,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認可。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后,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準,就評出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又如組詞比賽,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又如利用“班級排行榜”,哪組同學在學生字時表現(xiàn)積極,就給哪組的同學加分。
四、創(chuàng)設情境法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表情、語言等,創(chuàng)設情景能使?jié)h字與事物形象地聯(lián)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果。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的上半部有兩個口是表示眼睛,一點是表示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也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又如教“蹲”“扎”“吸”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五、在生活中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