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長恨歌白居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上看,《長恨歌》是一首篇幅宏大,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謹嚴,情節(jié)曲折的傳世之作,生動地描寫了玄宗與貴妃的愛情悲劇?!堕L恨歌》共有一百二十句的長篇歌行體敘事詩,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到“盡日君王看不足”,有三十句,寫的是李、楊相愛的經(jīng)過,充分地渲染了楊妃的天生麗質(zhì)和玄宗對她的寵愛。第二部分,從“漁陽鼙鼓動地來”,到“夜雨聞鈴腸斷聲”,有二十句,寫的是安史之亂暴發(fā),致使明皇入蜀避禍,楊妃馬嵬坡慘死。第三部分,從“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魂魄不曾來入夢”,有二十四句,寫的是安史之亂過后,明皇觸景傷情,睹物思人,別夢難成。第四部分,從“臨邛道士鴻都客”,到“此恨綿綿無絕期”,有四十六句,寫的是臨邛道士作法,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魂魄,從而引出兩人的七夕誓言,生死遺恨。全詩篇幅宏大、結(jié)構(gòu)謹嚴。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圍繞兩人的愛情悲劇這一主題,精心創(chuàng)作的。結(jié)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詩人對于兩人的愛情悲劇的感嘆,是對于愛情受政治倫理摧殘的傷情。
《長恨歌》所涉及的歷史事件,詩人在創(chuàng)作《長恨歌》中選擇了愛情悲劇的主題,但即使是在風氣較寬的唐代,盡情謳歌女性美的描寫也已經(jīng)對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造成了沖擊。也就是說,白居易在這樣處理這樣的感情問題時,他也不得不進行斟酌。這使讀者想到詩人的早年的戀愛經(jīng)歷。在結(jié)婚前,白居易曾與一位名叫湘靈的女子自由戀愛,但家庭和社會不能接受這種婚姻,原因即在于門第觀念和社會風尚的阻礙,沒能結(jié)婚。詩人被迫與自己相愛的人分開,乃是迫于世俗禮法和所處環(huán)境的無奈。詩人對此惟有痛苦無奈何地接受,再加上家庭對白居易幼年的影響,白居易在道德與感情問題的選擇上也常常陷于困境?;蛟S應(yīng)該這樣說,這些來自早年生活的情感體驗便構(gòu)成了他不畏“結(jié)靡”之攻擊而大膽進行感情主題創(chuàng)作的動力。
由《長恨歌》中的故事來看,其涉及的事件都是歷史上的大事件?;仡櫘敃r的歷史,在政治強大,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展的同時,社會風氣的開化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所沒有的。在中唐時代,人們回顧這段歷史還反映著當時人們追求富貴和美色的風流時尚以及懷念盛世的思想潮流。因此,李、楊故事的魅力不可避免的與它包含的政治內(nèi)容有關(guān)。這個故事又成為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引線。在封建社會中,其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將皇帝置于政治生活的中心和最高地位,天下興亡系于皇帝一身,因此,當時人們在總結(jié)安史之亂的教訓時,李、楊的關(guān)系自然就成為議論的中心。然而,在詩人創(chuàng)作《長恨歌》過程中,李、楊故事并沒有向失德荒政、女色禍國的政治解釋模式發(fā)展,而是轉(zhuǎn)向贊嘆、歌頌忠貞愛情的愛情悲劇這一主題,這基本上是屬于民間傳說的。這說明在這種主題轉(zhuǎn)變中,民間敘事模式和其中所反映的社會大眾心理,起了關(guān)鍵作用。它遵循了美婦題材和愛情題材類作品的一般趨勢,滿足了人們感情的一般需要。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是唐朝歷史興衰轉(zhuǎn)折期中的關(guān)鍵人物。由于受重道德、輕愛情的傳統(tǒng)觀念之根深蒂固,讀者對于本詩的認識,便常?;煜饋恚詡惱淼呐u取代審美的評價,從而產(chǎn)生了理解上的困惑與分歧。
關(guān)鍵詞:白居易;長恨歌;文本結(jié)構(gòu)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007-01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作品,與《琵琶行》并稱“白詩雙璧”,它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人稱頌的長篇敘事詩之一,被后世譽為“古今長歌第一”,本文將從文本結(jié)構(gòu)來淺析《長恨歌》。因為文本是一個立體的結(jié)構(gòu),所以我們可以把《長恨歌》的文本分為三個層面來分析,即:表層結(jié)構(gòu)、中層結(jié)構(gòu)和深層結(jié)構(gòu)。
《長恨歌》文本的表層結(jié)構(gòu)指的是時間、空間的轉(zhuǎn)移。據(jù)此,我們可以將全詩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時間是“安史之亂”以前,空間是長安。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為楊氏所動,好色、求色,并最終得到了楊氏。并反復渲染玄宗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第二部分,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夜雨聞鈴腸斷聲”,時間是“安史之亂”中,空間是玄宗“幸蜀”的途中。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第三部分,從“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至全詩結(jié)束,時間是初步平亂之后,空間是長安。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xiàn)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托物寄思重申前誓,表達愿作“比翼鳥”、“連理枝”的心愿。根據(jù)表層的這條時空線索,我們可以大概了解詩中的故事脈絡(luò)。
文本的中層結(jié)構(gòu),指的是文本中隱性的情感脈絡(luò)?!堕L恨歌》中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發(fā)生了三次轉(zhuǎn)變:諷喻――同情――憾恨。全詩開頭的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皾h皇”指漢武帝劉徹,這里指唐玄宗;“傾國”指美女。御宇:統(tǒng)治天下。此句意謂玄宗多年來求此傾國傾城之美女而未得。尤其是“重色”二字含有譏諷的意味,暗示了國家被傾覆的結(jié)果。正是玄宗的“重色”,所以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如果單從這里看的話,這里的敘述都是一個事實,作者的情感是以譏諷為主的,指責皇帝的荒無道和楊貴妃的紅顏禍水。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zhuǎn)移,作者的情感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很明顯的一個標志是“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我們可以感覺到作者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對楊貴妃悲慘的死亡,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同情。寫到這里,由開始時政治諷喻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到對愛情的同情的立場上來了。不過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同情的層面上,而是進一步向前發(fā)展?!暗钚乃平疴殘?天上人間會相見”,楊貴妃重申舊誓,表示自己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但是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罷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楊貴妃將長眠于地下,唐玄宗也將憾恨終老?!疤扉L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以一個“恨”字道出了作者為美好的愛情在現(xiàn)實中遭到毀滅而深表同情與不平,為李、楊陰陽相隔再無相會之日而深感憾恨。
《長恨歌》中的深層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的是人類自身的情感與理智的沖突,在詩中具體表現(xiàn)為愛情與政治的矛盾與統(tǒng)一??梢詮娜齻€階段來說明:第一個階段是治世時期的李、楊的愛情。當然要說這一時期他們的感情能夠稱得上真正愛情是有點牽強的,應(yīng)該說的成分會更多一些。李、楊的愛情形成于政治,依附于政治,是權(quán)與色的組合?!耙怀x在君王側(cè)”、“姐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體現(xiàn)的就是玄宗的權(quán)力?!盎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體現(xiàn)的是楊玉環(huán)的美色。“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表現(xiàn)的是他們過著驕奢逸的生活。在這樣一個治世的政治背景下,他們即使沒有感情的基礎(chǔ),但是只要有了權(quán)力與美色,依然能夠走到一起,一起享受榮華富貴,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第二個階段是亂世時期的李、楊的愛情。這一時期愛情與政治的尖銳矛盾便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玄宗在政治面前也無能為力,也只能“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此刻,愛情在政治面前顯得多么的不堪一擊,曾經(jīng)的山盟海誓顯得多么蒼白無力。不過也正是經(jīng)歷過這樣一次亂世,李、楊的愛情才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由以為主的感情發(fā)展到真正的情愛。第三個階段是由亂世到新的治世時期的李、楊的愛情。李、楊的愛情最終超越了政治,即使是在陰陽兩個世界,他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限制,靈魂相伴在一起?!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集中表現(xiàn)了愛情與政治的融合,然而,“比翼鳥”、“連理枝”的愿望雖然美好,此生卻難以實現(xiàn),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愛情與政治的矛盾并沒有被真正化解,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誰也無法解決的矛盾。
《長恨歌》這首千古絕作的主旨一直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爭論的熱點之一,學術(shù)界有不同的見解,有諷刺說、愛情說、愛情兼諷刺說等等。不過本文從文本結(jié)構(gòu)出發(fā),從表層、中層和深層結(jié)構(gòu)具體分析《長恨歌》,從中得出深層的意蘊。
參考文獻:
摘要:《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生于積極攝取漢文化的平安時代,其作品中充分吸收了漢文學的精華,尤其是唐朝的詩歌文學,并融合了日本民族固有的文學精神和趣味。本文將圍繞「桐壺、「葵這兩個章節(jié)中的男主人公“痛失愛人”后的場面,窺探一下作品中的唐詩文學的投影。
關(guān)鍵詞:源氏物語;長恨歌;白居易;劉禹錫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7—0120—02
眾所周知,《源氏物語》這篇巨作不僅吸收了日本古典文學的精華,同時也積極攝取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養(yǎng)分,尤其是唐詩的引用更是在作品中比比皆是。關(guān)于《源氏物語》直譯引用白居易詩歌(以下簡稱“白詩”)篇數(shù),各家統(tǒng)計都不盡相同,但就其明確引出詩句者而言,多達47篇,引用次數(shù)100余次。本文涉及的「桐壺章節(jié)中,白居易的《長恨歌》的大量直譯引用是其一大特點,而「葵章節(jié)中關(guān)于劉禹錫詩歌的吸收也尤其引人注目。
一、「桐壺卷中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投影
桐壺更衣由于其身份卑微,卻集皇帝的萬千寵愛于一身,由此遭到后宮妃嬪的嫉妒,成為眾矢之的。在這點上,可以看到桐壺帝對桐壺更衣的寵愛正如唐玄宗對楊貴妃的關(guān)系,即“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于一身”。因?qū)櫺义蛹て鹆顺⒌墓珣?,這與《長恨歌》如出一轍,雖然桐壺更衣死于病患,與楊貴妃有所不同,但對男主人公桐壺帝失去其最愛桐壺更衣后的哀痛場面的描寫上可以說是對《長恨歌》的情節(jié)類似模仿和表現(xiàn)手法的踏襲,卷中所投影的白詩將兩部作品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如:
大液の芙蓉·未央の柳も、げに通ひたりし容貌を、唐めいたる裝ひはうるはしうこそあ
りけめ、なつかしうらうたげなりしを思し出づるに、花鳥の色にも音にもよそふべき方ぞ なき。朝夕の言種に、「翼をならべ、枝を交はさむと契らせたまひしに、かなはざりける命のほどぞ、盡きせず恨めしき。(桐壺·巻九)
“太液の芙蓉、未央の柳”為《長恨歌》中“太液芙蓉未央柳”的直譯引用。唐玄宗看到畫中的芙蓉和楊柳想起了楊貴妃,并借此慰藉失去愛人后的空虛的內(nèi)心。紫式部將這一投影直接運用到了桐壺帝與桐壺更衣之間,桐壺帝效仿唐玄宗,通過屏風上的畫追憶逝去的愛人并由此得以慰藉。「翼をならべ、枝を交はさむ一句為意譯模仿,源自《長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一句。該句中出現(xiàn)的“天”和“地”、“比翼鳥”與“連理枝”均為自然景致,白居易通過對自然景致的描寫挖掘了唐玄宗對楊貴妃堅貞不渝的感情世界,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極其富有感染力地抒發(fā)了出來。在這一場景的描寫上,紫式部充分領(lǐng)悟并借鑒了白詩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同時融合了日本文學中固有的“物哀”文學精神,將桐壺帝失去桐壺更衣后的悲痛、悔怨、無奈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總之,《長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投影在《源氏物語》「桐壺卷里無處不清晰可見,但無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本身,還是本文涉及的受其影響頗深的《源氏物語》的「桐壺卷,作品的共通之處都是抒發(fā)了失去最愛后的男主人公的極度悲哀之情。通篇流淌的“愁”和“哀”的氛圍及男女主人公至死不移的愛情至今仍讓無數(shù)人為之惻隱與感動。
二、「葵卷中的“有所嗟”
繼桐壺帝之后將失去最愛后的“愁”與“哀”演繹到極致的便是光源氏了。光源氏“榮華如玉,蓋世無雙”,得到父皇的鐘愛,多才多藝,卻也是個拈花惹草的情種。他處處留情,為男女情愛所吸引卻又無法自拔,最終不得不面對和承受失去所愛之人所帶來的哀痛?!缚鹿?jié)中,光源氏把對母親桐壺更衣的思念之情轉(zhuǎn)接到對其后母藤壺更衣的愛戀上,卻在其二十歲時與左大臣長女葵共結(jié)連理??m為正妻,卻始終無法真心打動光源氏,雙方僅僅維持著相互牽絆的婚姻生活。直到葵懷孕后,夫妻關(guān)系剛剛看似有所緩和,葵卻在兒子夕霧出生不久為六條御息所的魂魄附體詛咒而急逝。失去妻子后的光源氏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種種想法和行為,對逝去妻子感到無比的愧疚??冀K是光源氏的正妻,二人的關(guān)系曾一度得到改善,不能不說光源氏對于葵還是有一定的惜惜之情的。在描述光源氏追悼妻子,與中將唱和的場景描寫上引用和踏襲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如:
時雨うちしてものあはれなる暮れつ方、中將の君、鈍色の直衣、指貫、薄らかに更衣して、(中略)風荒らかに吹き、時雨さとしたるほど、涙も爭ふ心地して、(源氏)「雨となり雲(yún)とやなりにけむ、今は知らずとうち獨りごちて、頬杖つきたまへる御様、(中將)「女にては、見棄てて亡くならむ魂必ずとまりなむかしと、色めかしき心地にうちまもられつつ、(中略)(葵·卷一〇〇)
其中,光源氏詠嘆的「雨となり雲(yún)とやなりにけむ、今は知らず和「女にては、見棄てて亡くならむ魂必ずとまりなむかし兩句為與白居易齊名的唐朝詩人劉禹錫痛失愛妻后,對妻子表達無限追思之情所寫的絕句《有所嗟 二首》(《全唐詩》)中的詩句。
有所嗟 二首
〔其一〕
庾令樓中初見時 庾令樓の中に初めて見し時
武昌春柳似腰支 武昌の春の柳は腰支に似たり
相逢相失兩如夢 相逢ふも相失ふも両ながら夢の如し
為雨為云今不知 雨と為り雲(yún)とや為りにけむ今は知らず
〔其二〕
鄂渚濛濛煙雨微 鄂渚濛々として煙雨微なり
女郎魂逐暮云歸 女郎の魂は暮雲(yún)を逐うて帰る
只應(yīng)長在漢陽渡 只応に長く漢陽の渡りに在るべし
化作鴛鴦一雙飛 化して鴛鴦と作り一隻にして飛ばむ
在單純追憶亡妻這點上,作者所引用的劉禹錫的詩句可以說是光源氏的內(nèi)心情感的代言,盡管是對劉禹錫詩歌的直接引用,但由于場面背景的差異,主人公的心境感受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劉禹錫與妻子在漢陽相遇,隨后將妻子帶到長安生活,卻在長安與妻子長別。失去最愛的人,作者陷入無限悲痛之中。在詩中,作者將亡妻比喻成神女,“為雨為云今不知”,“女郎魂逐暮云歸”,只盼客死他鄉(xiāng)的亡妻的魂魄能夠回歸故鄉(xiāng)漢陽。而光源氏在追憶亡妻葵的場面中,天空下著小雨,火葬后的煙霧冉冉升起,變成云,然云又成雨落下,亡妻“為雨為云今不知”,而嘆息魂魄又將歸何處?從背景分析來看,可以說原詩句中作者的情感更加厚實,更具有目的性;「葵章節(jié)中的引用則更側(cè)重于與文中具體場景的呼應(yīng),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但無論是原詩句本身還是其在「葵章節(jié)中的投影,詩中所體現(xiàn)的與愛人生離死別后的哀愁之情在兩部作品中確是共通可見。
三、結(jié)束語
《源氏物語》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成為日本古典文學頂峰的代表之作,可以說與其受到唐詩文學的影響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圍繞「桐壺、「葵這兩個章節(jié)中的男主人公“痛失愛人”后的場面,淺析了作品中的唐詩詩句的引用。文章中的唐詩投影遠不只此,在此暫且作為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蘅塘退士編.章燮注疏.唐詩三百首[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
[2]葉建華.關(guān)于白居易《長恨歌》主題的探討[J].集寧師專學報,2000(03).
[3]邵毅平.中日文學關(guān)系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3、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4、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5、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雯》
6、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拙右住堕L恨歌》
7、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8、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耐⑹健兜麘倩ā?/p>
9、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馨顝队駱谴骸?/p>
10、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苎┣邸都t豆詞》
1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獨W陽修《蝶戀花二首其一》
據(jù)考證,追星族的閃亮登場可追溯到唐朝。
一個名叫魏萬的年輕人為了一睹詩仙李白的風采,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鍥而不舍地追蹤偶像的蹤跡。歷時半年,跋涉三千里,終于在揚州風塵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級詩人張籍。張籍相當單純地相信“吃什么補什么”,他將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加入膏蜜,像喝補藥一樣,每頓必飲,并且發(fā)下誓言:“喝下他的詩啊,讓我的肝腸從此改換!”
在名家輩出的盛唐詩壇,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聞名。他曾被貶謫到龍標(今湖南黔陽),日子過得異常艱難,跟隨的老仆人需沿路拾落葉枯枝當柴燒。但他詩名滿天下,經(jīng)常有人在路邊跪拜,向他求詩。
和王昌齡一樣,賈島也是位苦命詩人,但他身后不乏眾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詩人李洞。李洞“酷慕賈島”,他的頭巾上佩戴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聽說有人喜歡賈島,他必親手抄錄賈島的詩相贈,還叮嚀再三:“此無異佛經(jīng),歸焚香拜之。”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瘋狂。
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熱迷戀白居易的詩歌,“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合人詩,凡三十余處”,連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并茂。如此體無完膚的瘋狂,被人稱為“白合人行詩圖”,“若人問之,悉能反手指其去處,沾沾自喜”。
不過,當時連唐宣宗都寫詩贊白居易,詩曰: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篇。白居易的《長恨歌》還流傳到了日本,受到上白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愛。
廣泛的崇拜并沒有使白居易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說起來,他是李商隱的“粉絲”《唐才子傳》記載,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歡李商隱的詩文,他常說:“我死之后,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過幾年,李商隱果然得了一個兒子,他也不客氣,干脆把這個兒子取名叫“白老”??上Т藘褐巧滩桓?,長大之后更無半點詩情。溫庭筠就跟這個愚鈍的小子開玩笑:“讓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沒了他嗎?”
若說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學偶像,那么坡無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坡的詩文影響之大,以至于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視為經(jīng)典加以模仿。例如與他相關(guān)的幾道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一直流傳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壺傳統(tǒng)的江蘇宜興小住,隨即便出現(xiàn)了流行全國的“東坡壺”;甚至他所戴的那種高簡短檐帽,都被士大夫爭相效仿,稱為“子瞻帽”??傊?,凡是與之相關(guān)的東西:一封信、一支筆、一塊硯或者一把扇子都會變成眾人收藏、爭購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