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純粹獨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燭光情,蛋糕香,快樂酒,童年兒趣風吹過。許愿祝福生日歌,歡聲笑語生日賀。今日揮手自茲去,明年同日再相聚。
3、感謝您的蒞臨,因為您的入席,我的生日party更加喜洋洋;感謝您的濃情重義,因為您的加入,我的生日宴會更加哈哈樂;感謝您百忙之中的捧場,因為您的到來,我的生日聚會人人樂。。(*^0^*)謝謝
4、彈指一揮間,轉(zhuǎn)眼幾十年。生日年年有,日子悠悠過。當我戀舊時,淚水輕滑過。你的短信來,彌足溫馨情。感謝你祝福,生日有你樂。
5、繁華人情逐紅塵,蠟燭有心垂我淚。美食香酒賓客來,還有短信頻飛來。親情友情短信情,化解生日孤獨心。。。
6、生日party有了你,歡聲笑語滿堂喜!今天,我發(fā)短信感謝你: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純粹哥們姐們意識的朋友的駕臨!呵呵,感謝你這純粹的友情?。?∩_∩*)
7、年年生日年年過,恍然昨別今又逢?;厥滓粐@光陰快,不見不想去又來。祝你生日快樂歌,燦爛心情隨歡歌。
8、明天是自己的生日,祝福自己身體健康,生意興隆,生日快樂啊。
[關(guān)鍵詞]美聲唱法 美 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8-0093-01
美學和音樂美學均屬于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當人們有了審美意識時,對于美或者音樂美有了主觀反應和清晰的認識,人們對某項事物有了“美感”,就會運用審美意識對美進行評價。由于美具有平衡和諧的原則,脫離了這兩個原則,那么就不具備“美感”。音樂也是一樣,要具有和諧的聲音才能產(chǎn)生“美感”。因此,在美聲唱法中,演唱者要具備高度的修養(yǎng)、高超的演唱技巧、精彩的戲劇表演以及平衡音樂的能力。
一、歌劇中的“美”
(一)審美意識的變化
歌劇主要在十六七世紀誕生,其對藝術(shù)實踐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總結(jié),在新美學理論指導下,產(chǎn)生了新類型的體裁。通過對16世紀末到18世紀初的意大利歌劇發(fā)展過程進行分析,佛羅倫薩藝術(shù)家理想的音樂劇是在與教會和宮廷中的美學思想在斗爭中慢慢發(fā)展起來的。到了18世紀,從歌唱的鼎盛時期到衰敗時期,人們對于美的理解與審美標準的變化,均深入到了作曲家和音樂中,有效地推動了歌劇潮流的演變和發(fā)展。
(二)歌劇演唱中的“美”
歌劇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歌唱家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音樂,成為歌劇中美的標志。他們留下了大量的美妙音樂和豐富的聲樂經(jīng)驗。由于人聲的樂器是血肉之物,每個人的聲音都不同,聲音天賦與能力傾向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作品的要求也就不同。在美聲唱法中,歌唱家運用自己最自然、舒服、持久的聲音,與歌劇作品的內(nèi)涵與情緒互相結(jié)合,唱出最真實的、最自然的美聲,這不僅是最美的美聲唱法,而且還是最為科學的唱法。
(三)歌劇的美
歌劇的演唱者要具備比較高尚的藝術(shù)情操與一定的歌唱智慧,節(jié)儉有效地運用聲音和情感,歌唱不能著重于關(guān)注音質(zhì)、音高、音量以及花腔技術(shù)等方面。另外,“美”要堅持平衡與適度的原則,將各種不同的“美”元素進行組合,并且確保作品中的音符,不管是高音、低音、中音還是過渡音,需要將戲劇性、詩意以及內(nèi)在情感等方面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二、藝術(shù)歌曲中的“美”
(一)藝術(shù)歌曲的特點
歌劇具有優(yōu)美的聲樂線條,由歌唱家組成的樂隊進行演奏。通常情況下,其屬于常規(guī)敘事類型,即使聽者不懂臺詞,依然能夠沉浸其中。藝術(shù)歌曲與其不同,其具有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詩意和鋼琴的互補或者遠離時,形成的一種分離情緒,歌者能夠?qū)γ舾?、深入的?nèi)心獨白與高超的輕聲能力,實現(xiàn)對聲音的力度進行良好的控制。藝術(shù)歌曲作為音樂和詩歌的互相結(jié)合,藝術(shù)本質(zhì)上是屬于音樂詩歌的形式。藝術(shù)歌曲的靈魂就在于其中跳躍的詩意和創(chuàng)作思維。在創(chuàng)作思維上,保持原始的初衷,確保原有的敏感和詩意,避免過度交響化。此外,針對藝術(shù)歌曲中的詩意、戲劇元素,實現(xiàn)歌唱者與鋼琴樂隊的互相結(jié)合,將藝術(shù)歌曲題材確定為抽象題材,將原始的敏感和沖動保持下來,運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將其中的“美”體現(xiàn)出來。
(二)聽者感受到的藝術(shù)“美”
聽者在傾聽藝術(shù)歌曲時,為了充分地發(fā)現(xiàn)藝術(shù)歌曲中的“美”,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基礎(chǔ)。由于藝術(shù)歌曲屬于音樂詩歌的形式,演唱者進行表演時,要以聲音作為主要載體,并遵循原作者純粹詩意性的詩歌。演唱者與鋼琴實現(xiàn)二重奏,將每一個音符的韻律、色彩呈現(xiàn)出來,并將其組成轉(zhuǎn)瞬即逝、微妙變幻的意象,將其中的情感、戲劇性和詩意性表達出來。另外,聽者需要自己慢慢體會,不需要對藝術(shù)歌曲的對比與理解進行了解,如果聽者純粹只了解藝術(shù)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與詩歌,只單純地對聲樂技巧進行了解,那么就感受不到藝術(shù)歌曲中的美。因此,聽者必須要對歌詞有所理解,并欣賞藝術(shù)詩歌,轉(zhuǎn)變?yōu)榍榫w與詩意主導的內(nèi)心世界。
(三)藝術(shù)歌曲中的“美”
藝術(shù)歌曲進行演唱時,其在思維與方式上與常規(guī)的敘述方式不同。歌劇表演主要以戲劇性的詮釋方式為主,通常情況下以表達主人公的內(nèi)心獨白為主,或者運用詩意的方式來表現(xiàn)出戲劇性。優(yōu)秀的藝術(shù)歌唱者、器樂合作者與聽者要以歌曲中音樂歌詞的“詩意”為主,并運用敏感的體驗來對其中情調(diào)的變化與基調(diào)進行捕捉,進而表現(xiàn)出藝術(shù)歌曲中的詩意性跳躍,運用邏輯的發(fā)展與戲劇性將其中的“美”展現(xiàn)出來。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美聲唱法中所體現(xiàn)出的“美”是無法定義的。本文通過對歌劇中的“美”與藝術(shù)歌曲中的“美”進行分析,要真正地將美聲唱法中的“美”表現(xiàn)出來,要求歌唱者要遵循和諧、平衡的原則,運用音樂技術(shù),表演出具有美感、和諧的聲音,這種聲音就被稱為音樂,是美聲唱法中美的所在。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內(nèi)在獨白 輻射互動 類型代言 訴求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4-083
在閱讀教學中,讀者并不是價值意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與作者共同創(chuàng)生文本意義的對話者、交融者。從這個角度審視,寫作就是作者自我情感和認知的一種傾吐,即自我情感的訴求。因此,習作教學應該努力為學生情感的訴求創(chuàng)設傾吐渠道。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際認為,訴求類習作應該遵循由低到高、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邏輯,合理規(guī)劃,為學生的習作能力奠定基礎(chǔ)。
一、內(nèi)在獨白,促進自我對話
在習作的起始階段,很多學生都被“習作難”的論斷所困擾。他們在與高年級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已經(jīng)先入為主地陷入了對作文的錯位認知。而教師要想徹底扭轉(zhuǎn)學生的這一認知偏差,就必須讓學生意識到作文其實就是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的過程。學生處于習作的起始階段,教師可以多安排單一類型的情感訴求,讓學生對自己的愿望、個性感悟、內(nèi)在理想等內(nèi)容進行表達。
教師可以多設置與學生自我意識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如《我的理想》《我會……》《我要……》,將作文的筆觸聚焦到學生的自我意識中,讓學生在練筆實踐中,樹立表達自我的創(chuàng)作初衷。
而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習作的指導,更要關(guān)注學生習作的評價,通過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學會訴求,讓學生有話敢于說,有話善于說。而為了凸顯訴求類習作的交際價值,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聆聽,給予及時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
二、一一關(guān)聯(lián),點點對話
習作創(chuàng)作是一種真切、直接的訴求表達,除了在初始階段強化自我表白型的訴求之外,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訴求類習作表達傾訴的對象。新課程改革以來,習作教學一直都在呼吁淡化寫作技巧的指導,強化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真實的情感波瀾。這就需要教師精確地為學生的習作訴求選擇最佳的表達對象,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讀者意識,將寫作的任務轉(zhuǎn)化為對他人的敘述。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信件、建議等多種形式的作文體裁,向他人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與感受。
通過這種表達形式,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將彼此之間的內(nèi)在協(xié)調(diào)變成一種常態(tài)性工作,將習作的閱讀對象轉(zhuǎn)變成習作共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員,提升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表達意識。
三、輻射互動,點面對話
在交際訴求型寫作實踐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讀者意識,已經(jīng)將在習作中表達自我作為一種習慣。他們也已經(jīng)逐步習慣接受讀者的反饋信息。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如果習作教學仍舊停留在點對點封閉、固守、單一的關(guān)聯(lián),就完全限制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表達訴求的對象拓展到更為廣闊的群體,在習作主題上調(diào)整學生的思維模式,為訴求對象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例如,教師結(jié)合班級中學生好動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以“好動的孩子,我想對你說”為主題,為學生表達自我奠定基礎(chǔ)。隨著寫作傾訴對象的不斷拓展與壯大,表達者將會直接面對一種群體,習作過程中的文體意識、對象意識、責任意識也將逐步增強。同時,由于閱讀對象數(shù)量不斷增多,學生對自己在行文過程中寫得如何、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是否到位等方面必然會更加關(guān)注,從而讓寫作成為自覺行為。
四、類型代言,面面對話
學生作為習作表達的策劃者,其內(nèi)在訴求的表達都是自我生命的個體表達,當學生自我表達意識已經(jīng)較為成熟,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擺脫小我生命的窠臼,逐步升格為替一種類型群體代言的模式,實現(xiàn)習作表達中群體對群體的訴求。
隨著這種對話交流意識的逐步形成,教師可以嘗試從學生所承載的不同角色出發(fā),改變學生從個人角度考量問題的習慣,樹立學生對整體類型的角色體驗。例如,當學生是小區(qū)成員時,可以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小區(qū)的衛(wèi)生。
通過這樣的歷練,學生在習作中的交際意識就能逐步建立,交際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對學生公民意識以及道德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翠翠與林黛玉的愛情矛盾心理
(一)一見鐘情與日久生情
一見鐘情和日久生情是愛情開始的兩種方式,一見鐘情――剎那間四目相對,心潮澎湃,情愫暗涌,而后茶飯不思,魂牽夢縈;日久生情――波瀾不驚,日積月累,細水長流,終有一日恍然大悟,情投意合。
翠翠與儺送是一見鐘情,翠翠在知儺送真實身份之前,就已經(jīng)把他的印象深深地刻進心里。翠翠在得知其身份后,“想起自己先前罵人那句話,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儺送在知道哥哥與自己喜歡同一姑娘后,表明心跡:“假若我不想得到這座碾坊,卻打量要那只渡船,而且這念頭也是兩年前的事,你信不信呢?”兩年前正是儺送與翠翠相遇之初,翠翠與儺送的異性相吸似乎自然而然,毫無懸念,可又那么隱秘而朦朧。
林黛玉和賈寶玉在大觀園里一起生活,在長期的親密接觸中,二人互相了解、互相慰藉,在一次次的試探、爭吵、和好之中培養(yǎng)了真摯美好的愛情,這便是人們所說的日久生情。這種愛情不僅僅是翠翠與儺送之間相互歡喜的純潔好感,而且是建立在長期的堅固的思想基礎(chǔ)之上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寶黛二人知己般的戀人,比起翠翠與儺送的一見鐘情會更理想。
(二)探聽老船夫與彼此試探
翠翠與儺送、天保分別見過四次面,兄弟二人不約而同地向老船夫表明心跡,并探聽老船夫口風,哥哥天保派楊馬兵說媒,“你為我去探聽探聽那老的,我歡喜翠翠,想要翠翠”。弟弟儺送沒有哥哥那么直接,但也隱晦地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伯伯,你翠翠像個大人了,長得很好看!”茶峒山城力里的人直接而純粹,并不拐彎抹角,好看就是歡喜,歡喜就是想要。
寶黛之間則是通過不斷的互相試探來確定彼此的心意,增加彼此的愛情信心。第二十八回中,賈寶玉差紫鵑送些如意給林黛玉挑揀,林黛玉說:“我沒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辟Z寶玉聽她提出“金玉”二字來,不覺心動疑猜,便說:“除了別人說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這個想頭,天誅地滅,萬世不得人身!”林黛玉假意試探不疑有他,其心思不過想讓賈寶玉起誓不愛薛寶釵。這也正是二人的愛情邏輯:為了真情而不斷試探、吵架、后悔、賠錯、痛苦、和好,如此循環(huán)反復。
戀人之間在確定關(guān)系之前,都有一段叫曖昧期的特殊時期。這段時間里,他們不能也沒辦法和正常情侶那樣明明白白說話,只能通過彼此試探或通過他人探聽來給予自己心理安慰,感受愛情甜蜜。順順家的兩兄弟不約而同地向老船夫探聽,一是有“走車路”的意思,二卻是想從中知道翠翠的心意所屬。而寶黛互相試探是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
(三)吵架氣與嫉妒心理
翠翠在聽到婦人說二老要儺送同王鄉(xiāng)紳打親家作碾坊的主人后,見了儺送,臉還發(fā)著燒不做聲,“小小心腔中充滿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是生氣吧――是的,她當真仿佛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翠翠的這種心理就像是情人之間吃醋了賭氣不理睬對方的模樣。
馬瑞芳說:“寶黛的愛情曲曲折折、反反復復,似有若無、似愛非愛,愛情的表達方式非常特殊、非常別致,他們就是不直接把自己的心理說出來,而經(jīng)常通過吵架表現(xiàn)出來,越愛越吵,越吵越愛”?!都t樓夢》里林黛玉吃醋,多是小兒女之間的口角之爭,可氣處是嘴比刀子還尖,有點兒蠻不講理,有點兒耍小性兒,一如第八回,“一見了寶玉,便笑道:‘噯呦,我來的不巧了!早知她來,我就不來了?!边@樣口不對心的話在林黛玉嘴里說出來總有那么一股酸味兒。
吵架賭氣和吃醋嫉妒在情人之間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翠翠與儺送的相處較短,自不能和林黛玉一樣,直言直語諷刺對方,同時,翠翠又比林黛玉羞澀內(nèi)向,即使心里吃味不痛快,她也只能在心里罵幾句,斷不會和林黛玉一樣用刀子嘴故意針對的。
二、愛情矛盾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把一種本身發(fā)展完滿的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多彩性呈現(xiàn)于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這便是所謂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翠翠與林黛玉兩人在原著中都有較多筆墨的心理描寫,分別為讀者展示了兩個處于愛情矛盾困惑中的少女形象。兩人雖性格迥異:翠翠天真活潑,乖巧淳樸;林黛玉孤僻高傲,敏感多愁。但是,兩人對愛情的期盼向往有異曲同工之處,尤其是兩人在愛情面前表現(xiàn)出的矛盾迷亂,敏感多思。沈從文和曹雪芹在描繪女主人公的愛情心理時,不謀而合地運用了多種相似或相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技巧,細比之下又有一些不同。
(一)內(nèi)心獨白
內(nèi)心獨白是心理描寫最常用的表現(xiàn)形式,是傾吐衷腸、透露心曲的重要手段,猶如電影中人物思考時的畫外音。
《邊城》里翠翠的內(nèi)心獨白隨處可見,她是個愛幻想、心思也迷糊的花齡少女,所做所想也是下意識的行為,不帶半點不好的心機。思想容易隨著事兒飛,靜靜發(fā)呆而不知所措,是這個女孩原生態(tài)的毫不做作的真實表現(xiàn)。心理描寫這把鑰匙打開了這位初懂愛情的羞澀少女的心扉,翠翠在逐漸意識到愛情的時候,無意中提到什么時會臉紅了,“祖父若問:‘翠翠,你在想什么?’她便帶著點兒害羞情緒,輕輕地說:‘在看水鴨子打架!’照當?shù)亓晳T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又自問:‘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時自己也就在心里答道:‘我想的很遠,很多??墒俏也恢胄┦裁础!彼拇_在想,又的確連自己都不知是想些什么,這是翠翠對愛情的朦朧心理的反映,剛剛萌芽的愛情在她心里躁動不安,她隱約感覺到一種人生的新東西在竄入她的生活。她不能不想,但同時,翠翠年齡小且又沒有母親,爺爺自不會和她明白說些什么,翠翠只能自己一個人胡思亂想,可是又做不了清楚明晰的思考,這種矛盾自然引起翠翠內(nèi)心的迷亂,而這種迷亂反映到神態(tài)上來,就是一種下意識的迷惘和莫名其妙的發(fā)癡。
內(nèi)心獨白手法也是《紅樓夢》常用的,內(nèi)心獨白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敘述語言的一種繼續(xù),是人物心理活動的過程銜接。寶黛初見時,林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贝司鋵懗隽肆主煊裥睦碜兓倪^程,由于王夫人先入為主的介紹導致林黛玉對賈寶玉并無好感,而賈寶玉亮相后,林黛玉則吃了一驚,心下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绷主煊駥Z寶玉的吃驚,一是來自于自己先入為主的印象差異,二則是因為“眼熟到如此”,寶黛二人的“似曾相識”為二人日后的感情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二)山歌與詩詞
用山歌的特殊文字形式來表現(xiàn)人物那種不可名狀的內(nèi)心情感或強烈感受,是《邊城》所特有的藝術(shù)手法。翠翠曾陶醉于自己所聽的、所唱的多首山歌。例如,翠翠經(jīng)常在船上輕輕哼歌玩――“他們女人會織布會唱歌,會找心中歡喜的情人”,這首歌聲音極其柔和,快樂中又微帶憂郁,唱完了這首歌,翠翠覺得心上浸入了一絲兒凄涼。除了自己唱山歌,翠翠還喜歡聽別人唱歌,她常常一面拉船一面喊“爺爺,你唱,你唱”。茶峒人的歌聲纏綿悱惻,動聽悠揚,有著甜美的味道,又帶著點憂傷。翠翠歡喜唱歌歡喜聽歌,正如她歡喜愛情的降臨。
與《邊城》相對,《紅樓夢》也用了特殊文字形式來表現(xiàn)人物心理――詩詞。在曹雪芹看來,當人物的感情達到很深很濃的詩意境界時,這種感情便無法用一般語言來表達,只有借助于發(fā)自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升華語言――特殊的文字形式――《葬花詞》《秋窗風雨夕》《題帕詩》《芙蓉女兒誄》等詩詞。這里的詩詞異于一般詩詞曲賦的獨立游離,并非可有可無的,它是人物內(nèi)心隱秘活動的標記,是人物內(nèi)心感情的升華。這些詩詞寄托著人物的千言萬語,那不知如何表達出口的心思,都可以從詩詞中尋到。例如,《葬花詞》“他年葬儂知是誰”,o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同病相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林黛玉為了愛情她粉身碎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她孤傲不阿的個性。
(三)夢境
《邊城》里翠翠做過許多夢,儺送為翠翠在山頭唱歌的那個晚上,翠翠便做了個夢:“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懸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翠翠夢得甜蜜,不光是夢讓她甜蜜,更是那朦朦朧朧的愛情的甜美讓這顆幼小的心靈嘗到了喜悅,靈魂愿意為這種美好的愛情飄飛。汪曾祺曾說:“小說是寫翠翠的愛情的,這種愛情是那樣純粹,那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關(guān)系,那樣的非物質(zhì)……翠翠的愛是一串的夢。”沈從文正是用這樣一串的夢――特殊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形式,表達了一位初戀少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
用夢境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隱秘感情在《紅樓夢》中也有所運用,第八十二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病瀟湘癡魂驚噩夢”,夢里林黛玉傷心賈寶玉負于她,賈寶玉為證明自己并未變心,拿出小刀往胸口一劃,挖心以明心意。這個夢直接反映了林黛玉擔心賈寶玉會辜負自己,患得患失的愛情心理,因此才會終日輾轉(zhuǎn)反側(cè),噩夢纏身。
三、愛情矛盾心理與愛情悲劇
(一)翠翠的愛情心理與悲劇
翠翠對愛情的追求完全是自發(fā)的、被動的,是一個明顯的等待過程,天真地相信愛情終會到來。但是,翠翠對愛情并不是沒有感知的?;⒍菔谴浯淝樗嫉南笳?,小說中多次提及她在夢中見到虎耳草,表明了翠翠對儺送感情逐漸由朦朧變得清晰。從未有過母愛、內(nèi)心孤獨的翠翠在面對癡心愛人時自然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羞澀,躲避推脫。在擺渡儺送時,見儺送正盯著自己看,她便把臉背過去,不聲不響,從這兒讀者可以看出翠翠對愛情是無比渴望的,但當心愛之人站在她面前,她又有了羞澀感,不敢大膽將愛情表達出來,這是她對愛情的自覺、自矜、自尊。同時,大自然的風日鑄就了她順乎自然的性格,也造成了她追求愛情時的自發(fā)、被動的心理。翠翠一方面對愛情極其憧憬,而另一方面依賴性過重、獨立性不夠讓她產(chǎn)生了一種錯誤的愛情思維――她的愛情應該由爺爺來為她安排。翠翠的不夠成熟、被動、順其自然的愛情心理造成了她對愛情的迷亂困惑,導致她的愛情以悲劇結(jié)局。
(二)林黛玉的愛情心理與悲劇
首先,林黛玉的“小心眼兒”是頗為出名的?!都t樓夢》中這樣刻畫她:“咀又愛勉薄人,心里又細?!辟Z寶玉借《西廂記》和《牡丹亭》里的妙詞來進行試探,她首先想到不是別的,而是“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其次,林黛玉過于敏感,“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一節(jié),寫她探望薛寶釵時,忽然發(fā)現(xiàn)賈寶玉也在,便笑道:“暖喲,我來的不巧了……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痹俅危主煊穸喑钌聘?,一草一木,都能勾起她無盡的煩惱、無邊的哀愁。這些性格都導致黛玉對愛情缺乏信心,一再試探賈寶玉,試探不成便拌嘴賭氣。但是,林黛玉不像翠翠那樣羞澀膽小,她敢愛敢恨,不懈追求,她愛就愛了,愛得那么濃烈,那么哀婉,那么撕心裂肺。然而,勢單力薄的林黛玉最終還是抵不過命運、時代的作弄,終究在賈寶玉大婚之夜“淚盡花夭”。
四、結(jié)語
記敘文的人稱分為三種情況:用第一人稱敘事的文章,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開故事情節(jié)。用第二人稱敘事的文章比較少,一般只在書信中使用。偶爾也有文章用第二人稱來抒情或議論,因為這種對話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感。使用第三人稱敘事的情況最為普遍,多用于一些情節(jié)曲折、篇幅較長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裝》一文。
那么,在記敘文閱讀中,如何準確地把握人稱呢?
一、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第一人稱以“我”的口氣,從“我”的角度進行敘述。一般說來,在日記、書信、游記、自傳體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自己。作者向讀者講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稱敘述。但文學作品里的“我”往往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重要人物;有時則是次要人物,它只是事情發(fā)生的見證人,甚至僅僅起線索的作用;有的甚至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的物。
用第二人稱來寫的文章較少。
用第三人稱敘述,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向讀者敘述故事。第三人稱的寫法非常靈活,被稱為全知全能的寫法。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作者自己不露面,而是發(fā)揮文章中人物對話或獨白的作用,通過他們的語言敘事或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把事件的變化和人物的情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什么內(nèi)容都可以反映,而且寫作時什么表現(xiàn)手法都可以運用。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第三人稱來寫的。
二、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
第一人稱顯真實。用第一人稱直接敘述見聞、感受,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敘之事給人的感覺都好像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或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給讀者以直觀的印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既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發(fā)感情和發(fā)表議論。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過敘述者“我”來傳遞信息,給讀者一種真實、親切之感。
第二人稱顯親切。用第二人稱“你”行文,好處有三點:一是能夠使自己迅速進入角色,把情感調(diào)動起來并融入到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懷;三是增強情感的真實性。
第三人稱寫法的優(yōu)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即學即練】
閱讀《青菜》一文,回答問題。
可愛的青菜,土地美麗的女兒,請用你樸素的光輝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動與純粹,簡潔與豐潤,這些高貴品質(zhì)的融會,于人何等艱難,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種綠色能像你一樣始終放射著家園的溫馨。
你緊緊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緩緩伸展自己的身軀,以更好地承接陽光和雨水的恩澤。你的姿態(tài)永遠是謙卑的,這謙卑絕不是出于某種動機的表演,而是與生俱來,并隨著成長而逐漸完美的一種精神形態(tài)。孩子們?nèi)我獍蔚艄肺舶筒菽歉吒呗N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燈籠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燈籠,又在凌空懸掛的黃瓜上輕率地刻下伙伴的綽號,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間割草的時候,卻總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著,土地的血液從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細細的脈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動,向世界顯示著你綠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過土地的胸膛,順著陽光的導引來到我的身邊。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煩惱和疲倦。我這個自以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彎下腰來向你致敬。我的手輕輕撫摩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軀體,漸漸感到自己的靈魂也在長出根來,努力扎入土地內(nèi)部。我會像你一樣既生動又純粹,既簡潔又豐潤,既樸素又高貴嗎?
啊,可愛的青菜,土地忠誠的女兒,請賜給我你蓬勃的生機和一切的美德!
(選自《現(xiàn)代文閱讀》)
1.本文是用第幾人稱來寫的?
2.這種寫法對內(nèi)容的表達起什么作用?(舉一例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把握記敘文的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