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山水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山的古詩佳句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描寫水的古詩佳句
1、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蘇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7、“日映青丘島,塵起邯鄲陸。江移林岸微,巖深煙岫復”(《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游沈道士館》)
9、“長枝萌紫葉,清源泛綠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泛永康江》)
10、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16、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17、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1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20、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 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2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2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6、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2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第一節(jié) 如何把握古詩的意象
技術點撥
“意象”中的“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感,“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就是蘊涵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是詩人表達情感的載體。詩歌的意象,包括三個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蘊涵詩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鑒賞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幾點: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爸苏撌馈敝饕敢私庠娙说拈啔v、情趣、心境乃至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時代特點?!爸苏撌馈睉⒁鈨牲c:
(1)單項思考。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寫作意圖,或別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如蘇軾的豪放曠達,杜甫的沉郁頓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雙向聯(lián)系。就是要把詩人筆下的“客觀對象”與他的“主觀情志”聯(lián)系起來,兩者之間總有某種聯(lián)系,或命運不濟,或遭受打擊,或不被重用,寫物實則寫人,物不過是詩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語言、肖像、動作、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詩歌也不例外。古詩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滿,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個神態(tài)、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通過精當?shù)拿鑼?,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劉禹錫的詩句“何處深春好,春深稚子家。爭騎一竿竹,偷折四鄰花”,詩人寫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來是在兒童嬉戲的庭院里。你看他們正爭著騎一竿竹馬,悄悄地去鄰居家折花。詩人用典型的動作“爭騎”“偷折”寫出兒童好動、淘氣的天性,惟妙惟肖,極具情趣。用“竹”“花”寫孩子的,暗示他們將如竹、如花一樣地茁壯成長。
3.關注對人物描寫的側(cè)面烘托。側(cè)面描寫是不直接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描寫、刻畫,而是描寫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或通過其他人物的評價來表現(xiàn)描寫對象。通過側(cè)面烘托、映襯,含蓄地表現(xiàn)出描寫對象的特征,給讀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吳歌》一詩:“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鏡湖方圓三百里到處都是盛開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這里來采蓮。若是在若耶溪,來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擠得水泄不通了。詩人用婉曲的手法從側(cè)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絕倫。全詩只字未寫西施的外貌,但是這種婉轉(zhuǎn)表意的手法卻言已盡而意無窮,足見其藝術感染力的深遠。
二、物象
物象,即飽含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來說,物象所蘊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習慣性的。簡要舉幾例:冰雪的晶瑩象征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月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梧桐、杜鵑是凄涼悲傷的象征;鷓鴣鳥是離愁別緒的象征;鴻雁象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梅蘭竹菊松和蟬象征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因此,在古詩閱讀中,學生應抓物象的內(nèi)涵。
當然也不可一概而論。比如同是《卜算子詠梅》,在筆下,梅是不畏嚴寒、凌霜美麗的形象,表達了他的贊美與喜愛之情;但在陸游筆下則是孤高清絕的形象,寄托了詞人的悲憐與同情。
三、景象
寫景詩中的景象最集中,鑒賞時學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來說,除了詩人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外,大多數(shù)的寫景詩寄寓著詩人各種各樣的情懷。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壯麗抒發(fā)個人的雄心壯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還有的在大自然的奇?zhèn)ス妍愔懈形蛉松芾?。當然窮山惡水也會引發(fā)詩人凄涼的身世之感,異地山水會讓人有思鄉(xiāng)之念。中國詩人歷來有傷春悲秋的情結(jié),見流水落花而感傷,悲嘆的詩篇不在少數(shù)。有些詩人因為仕途不得志被迫隱居,景物之樂,雖然能感受到,但詩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這種情感以南宋詩人居多,學生鑒賞這些詩歌時應結(jié)合詩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論世。
2.關注詩人寫景時的表現(xiàn)手法。大致說來有幾下幾種:
(1)對比襯托。如唐求的詩句“巖間松桂秋煙白,江上樓臺晚日紅”中“秋煙白”與“晚日紅”色彩對比鮮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畫。
(2)動靜結(jié)合。如孟浩然的詩句“天開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濕猶沾草,殘流尚入溪”,“天開”“出山”是靜景,意象開闊;“斜景遍”“晚云低”頗具動感,給人以清新、明。
(3)虛實結(jié)合,即將寫實與想象結(jié)合在一起。如李賀的詩句“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詩人寫實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將星空描繪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為畫面加進了醉人的聲響。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詩句“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扒唷薄凹t”二色,令人覺得花紅欲燃,柳青如碧。
(5)觀察角度的變化。①遠近高低變化角度。如杜甫的詩句“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團”,描繪的是月隱云端后的景象。銀河不因月出月隱而改變其明暗,關山也如往常一樣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覺中掛滿了露珠。河漢、關山寫遠景,庭露、言近景,遠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繪出月隱云端后的一幅朦朧夜景圖。②東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變化。如晏殊的詩句“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描寫的是一處安靜閑適的居住環(huán)境,流露出詞人閑適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閣樓,低垂的層層簾幕,輕盈的嬌燕在堂間來回穿梭。片片落紅飄灑在庭院中,猶如散在綠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鮮艷。夕陽晚照,欄影斜映于涼池之中,隨波蕩漾,這是多么悠閑深靜的環(huán)境呀。詞中畫面是依據(jù)時間的先后,采用視轉(zhuǎn)景移的方法,從內(nèi)向外,由上而下,從室中到水面的空間順序進行著墨的。③調(diào)動各種感官綜合感受。如杜甫的《絕句》一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雞?!边@四句詩描繪了山間村院雨過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詩人調(diào)動各種感官綜合感受,使詩顯得錯落有致,情趣盎然。
(6)側(cè)面烘托。如王勃的詩句“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詩人寫山中春蘭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莊園中桃李爭艷,絢麗多彩。面對這樣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間俗事都不愿過問,內(nèi)心無比寧靜,就連鳥的吵叫,也沒發(fā)覺。詩人正是用側(cè)面襯托的方法,描繪出醉人的風光。
3.掌握寫景詩常用的修辭手法。
(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做另一種事物或情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擬,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得更形象,生動。
(3)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能夠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
復習方略:
1.確定范圍?!犊荚囌f明》所列古代詩詞(20首)及文言文(10篇)
2.明確識記原則。重點放在那些有較深的文化積淀、較強的積極意義的名句名篇上。
3.復習時一定要動口、動腦、動手,易錯的字一定要動手寫。
4.結(jié)合原文進行理解記憶。
練習:
1.《觀滄?!分惺惆l(fā)作者遠大抱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大海的句子有:________,山島聳峙;樹木叢生,________。你知道抒發(fā)壯志的詩句有:________。
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抒發(fā)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3.曹操的《龜雖壽》千古傳頌,表現(xiàn)其遠懷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與《三峽》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意思相似的唐詩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6.根據(jù)問題寫出詩句。
(1)蓮,深受人們喜愛。許多詩人都有詠蓮的詩篇。請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以月亮或月光入詩文。請寫出描寫月亮或月光的詩句一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經(jīng)常引發(fā)人們的思索。請寫出古詩詞中描寫雨的句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時而蕭瑟,時而明快。請寫出古詩詞中對秋景描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詩人經(jīng)常在詩詞中表現(xiàn)出感國傷時的意味,請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7.寫出《馬說》中作者對在位者埋沒人才強烈憤慨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馬說》中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達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馬說》中寫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的一生沒有十全十美的,形容這種情形,我們常引用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秋佳節(jié),幾個朋友相聚小酌。此時,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輝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觸景生情,說道:“此時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p>
14.《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唐代詩人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別離間”的詩句。由此可聯(lián)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赤壁》中抒發(fā)歷史感慨,以小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山坡羊》表達對勞動人民疾苦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再寫出一句相同含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18.《飲酒》中描寫傍晚山間美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作者志趣與愛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包含著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同思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體現(xiàn)邊塞將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紅白映襯、色彩鮮明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感情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再寫出一句相同內(nèi)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21.《登飛來峰》中表現(xiàn)作者抱負,蘊含站得高、看得遠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試著再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
22.《送東陽馬生序》中開篇即指出了作者對于學習的偏愛:__________________。再寫出兩句有關學習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23.《醉翁亭記》中作者體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在文中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此意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4.《醉翁亭記》中表現(xiàn)四季景物的名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表現(xiàn)酒醉與山水間關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再寫出兩句描寫山水景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2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現(xiàn)早春景物特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再寫出兩句描寫春天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
26.古人擅長用比喻的手法來表現(xiàn)離愁別緒。如李商隱的《無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又如李煜《相見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7.①《破陣子》是_____為_____寫的一首表現(xiàn)作者_____詞風的詞。
②表現(xiàn)練兵場面的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運用比喻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寫作者愛國激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憤慨。
28.《陳涉世家》中,表現(xiàn)陳勝遠大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出師表》中,表現(xiàn)形勢危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劉禪提出三條建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明諸葛亮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明諸葛亮一生寫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曹劌論戰(zhàn)》中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曹劌在論述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采用后發(fā)制人取勝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32.古人讀書很注意學思結(jié)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導弟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
33.這次分手,我們再見面的機會也許微乎其微,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
34.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以春花喻冬雪,聯(lián)想奇特美妙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曹操《龜雖壽》一詩中,用比喻的手法表達詩人年老而壯志猶存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我們經(jīng)常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論語〉十則》中與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陋室銘》中與古詩“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詩不同,詩里蘊涵的人性也不同:五柳先生的一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一線,黃菊一枝,把一個特立獨行,嘯傲林泉的隱士高人活化出來。
39.《出師表》中揭示前漢后漢衰落的原因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李商隱《無題》中,原比喻對愛情忠貞,現(xiàn)常用來形容對事業(yè)執(zhí)著奉獻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詞中抒發(fā)惜春傷時的對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論語十則》中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水何澹澹 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6.(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7.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12.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4.我欲乘風歸去。
15.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7.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1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22.余幼時即嗜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24.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酈道元《三峽》
2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2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7.①辛棄疾 陳同甫 豪放派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③馬作第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④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2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9.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①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②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③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0.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31.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3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3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8.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9.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4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關鍵詞:詩歌 詩眼
解讀詩歌雖然與鑒賞藝術是同形異構(gòu)的關系,但它自身卻具有獨特的語言特征,那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傳達盡量多的內(nèi)容,即要達到一字傳神。這就要求我們解讀詩歌時必須準確把握和分析詩眼。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長期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
一、什么叫“詩眼”?
詩眼就是一首詩或某聯(lián)、某句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篇、全聯(lián)或全句的詞語 。具體闡釋如次:
1、能集中體現(xiàn)作者思想情感
這種詞語一般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比如陸游《書憤》中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逼渲械摹翱铡弊?,流露出作者自許塞上長城、滿腔報國熱忱卻一直到老仍報國無門的深重的悵惘與悲憤,讀之令人扼腕,準確深刻地點明本詩主旨——抒寫悲憤之情。
2、具有概括性、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這一般指動詞,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綠”字詩思深沉,情思浩蕩: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南春風和煦、百草叢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之景,又在這盎然生機中展示出作者當時奉詔回京的喜悅,還流露出作者經(jīng)歷第一次罷相之后,雖被再次征召回朝,但不能不產(chǎn)生的重重憂慮,其高度的概括性,豐富的表現(xiàn)力,的確讓人稱道,難怪王安石不厭其煩,易“十許字,始定為‘綠’”。又如宋祁《木蘭花》中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運用擬人手法,將春杏怒放,生機勃勃之景生動形象、極具情趣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王國維贊之“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3、能籠罩或點染全句、全聯(lián)、全闋甚至全篇
如白居易的《長相思》上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逼渲械摹俺睢弊?,就是全闋的詩眼。讀完前三句,尚不足為奇,就寫兩條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個古渡頭,但一讀出“愁”字,詞意就陡然變化,山水含愁,萬物齊悲,主人公的哀愁彌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點醒全片,產(chǎn)生了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二、尋找詩歌的詩眼的策略
1、詞性的角度考慮,動詞和形容詞往往是詩人鍛煉詩眼的重要對象。
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蒸”和“撼”,寫出了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它的滋養(yǎng)哺育,突出了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和“圓”,寫出了烽煙的勁拔、剛直、堅毅,又給人親切溫暖而蒼茫的感覺,把孤獨寂寞的情緒巧妙的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中。再如杜甫的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中的“明”,是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tài);而“吐”字則化靜為動,富有詩情畫意。除此之外,數(shù)量詞和虛詞也可以煉成詩眼。如張桔軒的“半篙流水夜來雨,幾點早梅何處春”中的“幾點”,杜甫的《丞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自”和“空”都是精妙的詩眼。
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詩眼往往運用擬人、通感等手法。
雪景是北方的冬天必不可少的美景。韓愈曾說“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漫天飛舞的雪花,從天上輕輕飄揚下來,天地萬物,銀裝素裹,那景致壯麗無比。這個時候是一定要去賞雪的,在“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的雪花中徜徉,仿佛置身于一個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里,讓人流連忘返。徜徉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會發(fā)現(xiàn),潔白的雪花比起百媚千嬌的鮮花更有一種靈動之美。
冬季提到花兒,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怒放的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嚴冬時節(jié),她宛如不畏塵間寒冷的仙女,在山嶺坡間,在冰天雪地中,盡情展示著她的絢爛和美麗。那濃郁的香氣更是讓人心曠神怡。而梅與雪在詩人的筆下仿若雙生花,有我即有她!譬如許渾的“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還有張謂的“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倍急磉_出冬日里賞梅那股悠然的韻味來。
在南方的冬天,沒有刺骨的北風,也很少下雪。不過,早晨會下一層霜霧,潮濕的霧氣像是在提醒人們:“哦,這是冬天!”可是用不了多久,和煦的太陽光就會穿透霜霧,照在大地上,世界變得清亮起來。山水都在太陽光下曬太陽,人們也會來到院子里或是大街上,享受這溫暖安適的好時光。行走在這樣的冬日里,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著名詩人白居易那一首寄情山水的名作《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分明是蕭瑟的早冬,在詩人眼里,卻猶如春天一般可愛。“寒霜輕薄,勁草萎翠,暖陽和煦,沙塵綿軟,樹葉泛黃宛如新綻的嫩芽,潔白的櫻花迎風怒放,”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副“似春華”的美麗畫卷,在我們眼前緩緩展開來。在那個日暖霜輕的冬日里,我們隨著白居易一起暢游在那片金黃燦爛,彌漫著櫻花香氣的樹林里,該是怎樣一種如夢如幻的風情!置身于這樣的景致里,你還敢說冬天不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