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國國慶節(jié)2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美國國慶節(jié)的正規(guī)叫法是“獨立紀念日”,它是美國的主要法定節(jié)日之一,日期為每年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它標志著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和英國正式分家,走向獨立建國的道路,而《獨立宣言》就是一份闡述分家理由的說明書。
《獨立宣言》是由托馬斯•杰佛遜(ThomasJefferson)起草的。1776年7月4日經(jīng)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后獲得通過,并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JohnHancock)簽字生效?!丢毩⑿浴返陌l(fā)表,不僅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與宗主國英國公開決裂的決心和意志,而且也揭示了一種政治信念,即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這種政治信念導致了美國革命的爆發(fā),而美國革命的實踐也為后來的歐洲革命以及亞非拉的革命運動樹立了光輝榜樣。因此,近代大力倡導革命的人士如馬克思,列寧和解放前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都對美國革命贊譽有加,老拿美國革命來說事兒。
其實,美國的獨立運動的性質(zhì)和二戰(zhàn)后非殖民地化過程中誕生的一大批新興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多少還是有區(qū)別的。如果說后者屬于“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范疇,美國革命則是北美殖民地與英國鬧分家。在性質(zhì)上,和南北戰(zhàn)爭差不多,一方想分,一方不要分,就打起來了。只不過,美國革命的結果是要分家的一方打贏了,就有了美國獨立建國這一“世界史上的偉大事件”。南北戰(zhàn)爭的結果是要分家的南方被打敗了,南方不但無法實踐《獨立宣言》倡導的政治信念,反而成為分裂國家的反面教材。假如南方打贏了,那就是又一個偉大的國家出現(xiàn)在西方的地平線上了。您說,這歷史學家有多么的勢利!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成者王侯敗者賊”。
美國獨立建國運動在本質(zhì)上是與大英帝國鬧分家,而不是本土的印第安人趕走入侵的歐洲人而重建自己國家,這就是它與其他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的區(qū)別。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歷史。
近代世界歷史是一部以歐洲國家唱主角的歷史。五百多年前,經(jīng)歷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西歐國家基本上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歷史任務,并開始從偏居一隅的大西洋沿岸向全世界擴張。其對外擴張的動力是所謂的3G(God,Gold,Glory),即上帝,黃金和榮譽。
1492年,哥倫布歪打正著地發(fā)現(xiàn)新大陸,強有力地刺激了歐洲國家對外擴張的步伐。哥倫布干嘛去了?他誤解了馬可.波羅對中國的描述,以為中國遍地黃金,想到那兒去淘金,到亞洲販香料,賺大把的銀子。這位老兄敢想敢干,帶了一伙人,駕著幾條小船兒就出海了,要橫渡大西洋,因為算錯了距離,剛到巴哈馬,就以為到日本了。葡萄牙人一看,樂了,這傻小子,在這兒呆著吧,咱繞個道,南下好望角,繞個彎兒,進印度洋,提前到達亞洲。葡萄牙憑其先進的航海技術,在十六世紀建立起其海洋霸主的地位。中國的澳門就是那時候讓葡萄牙人占的。
哥倫布代表的國家西班牙雖然在海上被葡萄牙打敗了,但因禍得福,人家知道在海洋上爭不過葡萄牙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在新大陸上找金子了。當時的美洲大陸并存著印第安人的印加,瑪雅和阿茲臺克三大帝國,都存了不少黃金。大鼻子黃頭發(fā)的歐洲人一來,沒見過世面的印第安人驚為天人下凡,趕快熱情款待,他們哪里知道歐洲人到這兒不是做客,而是找金子來的。印加國王好客,設宴給歐洲人接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看看國王喝醉了,赴宴的西班牙軍官FranciscoPizarro一聲令下,叫士兵把國王綁了,開國庫,運黃金,殺國王。就這么簡單,印加帝國滅了,瑪雅帝國滅了,阿茲臺克也滅了。也有小部分人企圖反抗,羽毛弓箭能敵得過洋炮洋槍嗎?
中南美洲這地方,氣候好,咖啡,煙草,土豆,番茄,甘蔗,玉米,棉花,等等等等,這兒全有,那就在這兒開農(nóng)場種莊稼吧。這樣,以種植園經(jīng)濟為基礎的西班牙殖民帝國就建立了起來,所以中南美洲國家(巴西除外)至今都講西班牙語。
地處南部的西葡兩國在歐洲殖民擴張過程中一馬當先,大獲其利,地處北部的西歐國家也沒閑著。荷蘭人看航運賺錢,鉚足了勁發(fā)展造船業(yè)和航運業(yè),很快建起一支數(shù)量超過十萬條船的超級船隊,雄踞世界第一,終于在十七世紀打敗葡萄牙,建立起海上霸權。中國的臺灣就是這時候讓荷蘭人占領的。
英國人比荷蘭人更厲害,看到葡萄牙人從海路到達亞洲,英國于1553開始,也派出一批批探險隊,想從北邊找到通往中國的航道,無奈,都讓北冰洋給擋了回來。但是,他們卻發(fā)現(xiàn)了哈德遜海灣,由此進入北美大陸的皮毛產(chǎn)地。十六世紀的殖民擴張不是讓葡萄牙和西班牙爭了頭籌嗎?英國人暫時爭不過他們,就打起做生意賺他們錢的算盤。
要說做生意,西班牙人沒法跟英國人比。西班牙人連搶帶奪地沒少往回倒騰金銀,按說,有了錢,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發(fā)展點兒資本主義,不是挺好的事兒嗎?可他們藐視工商,有了錢拿去買貴族頭銜,擺譜兒,凈干那些燒包的事兒。人家英國人則瞧準了機會一個勁兒掙錢。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種植園不是缺勞力嗎?好,咱從非洲給你販奴隸。從1562年開始,英國人從事的奴隸販運的買賣中掙了大錢,連伊麗莎白女王和她的大臣們都看得眼饞,從第二批奴隸貿(mào)易起,也悄悄地投資于這種生意。人們不是都喜歡物美價廉的英國紡織品嗎?咱就可著勁兒地紡紗織布,充當服裝供應商。國內(nèi)農(nóng)民的地不是讓人給圈了嗎,告訴他們,上新大陸去跑馬占地。有人不是覺著在國內(nèi)受到宗教迫害嗎,到新大陸去尋找自由,咱不攔著。甭管跑到哪兒去,你們也是大英國臣民。
英國憑借其有利的島嶼位置,避開歐洲列強爭奪霸權的混戰(zhàn),集中力量發(fā)展工商業(yè),借助商業(yè)革命之勢,迅速積累了財富和力量。到了十八世紀,終于取荷蘭而代之,晉級為海上霸主,進而打敗競爭對手法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為仁不富,為富不仁”。英國人在追求財富和權力過程中,從來不講仁義。從販賣人口到販賣,只要掙錢,什么都干。對海外殖民地的剝削,概不手軟。就說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吧,英國人在那兒斂錢也從不含糊。新移民干的不是挺紅火嗎,那就多交稅,少一個子兒都不成。荷蘭航運發(fā)達,運費便宜,但英國人說了,必須用英國船運貨,違者重罰,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來二去,北美殖民地的工商業(yè)者就跟英國政府有了矛盾。
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矛盾,問題還不算太大,難辦的是政治上出現(xiàn)問題。而政治上出現(xiàn)問題,往往是思想上出現(xiàn)了變化。北美殖民地和英國鬧分家,首先是個思想問題。其根源則是歐洲的啟蒙運動。
十八世紀歐洲出現(xiàn)的啟蒙運動對整個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倡導的理性主義是現(xiàn)代化運動的靈魂。啟蒙運動起源于法國,為什么呢?因為咖啡。自從咖啡引進歐洲以后,喝咖啡漸漸演變成一種新的時尚。法國的知識分子喜歡新潮,于是,咖啡館就成了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這些人聚到一起,幾杯咖啡下肚兒,在咖啡因的刺激下,思想變得異常活躍。他們提倡懷疑論,反對迷信,宣揚自由經(jīng)濟,倡導民主政治。就這樣,小小的咖啡豆掀起了一場啟蒙運動,奠定了全球現(xiàn)代化的思想基礎。怪不得有學者指出,咖啡改變了世界歷史。
啟蒙運動和美國革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北美殖民地的許多領袖人物都是啟蒙思想的鼓吹者。啟蒙使人的腦子開了竅兒,尤其是對北美殖民地人民來說,就像解放前多年飽受凌辱的小媳婦忽然聽說還有離婚這回事一樣,看見了一絲擺脫現(xiàn)狀的曙光。
想當年,北美殖民地的老前輩們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為的是逃避宗教迫害,追求自由。雖說北美這地界是天高皇帝遠,但大英帝國統(tǒng)治者的手伸得太長,殖民地人民作為二等臣民,苛捐雜稅一點兒都逃不掉。
隨著啟蒙運動思潮傳入北美,殖民地人民就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對大英帝國的欺壓逆來順受了。英國統(tǒng)治者蠢啊,就沒瞧出來這種變化?;蛘哒f,就沒認真考慮過如何主動改進對殖民地的政策,改善政府和臣民的關系。相反,為了補充因戰(zhàn)爭費用沉重而捉襟見肘的國庫,一再增加殖民地的賦稅。什么印花稅,茶稅,糖稅,不一而足。至于殖民地人民的感受,則忽略不計,你們膽敢違抗,我就給你們點兒厲害看看。這就是專制政治體制中掌權人物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它往往導致當權者獨斷專行。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英國政府的政治高壓和沉重賦稅,北美人民很生氣,后果也真的很嚴重。他們組織起來,首先同英國人展開抗稅斗爭。在整個18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之間,英國和北美殖民地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緊張。當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發(fā)生后,英國議會在1774年先后通過了“不可容忍的法案”,采取高壓性措施,不但封鎖波士頓港,還動武,這下可激怒了北美人民。為了對付英國強大的武力鎮(zhèn)壓,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決定聯(lián)合行動。
1774年,各地代表聚到一起開了個會,史稱第一次大陸會議。會議提出一個劃時代的口號就是“我們都是美國人”。得,這下子動真格的了。1775年4月,在萊克星頓打響了第一槍,這標志著美國革命戰(zhàn)爭的開始。最初,許多北美人民并非真的想跟大英帝國分家,但是,北美的啟蒙主義思想家托馬斯•佩恩的小冊子《常識》非常及時地指出了分家的必要性,使人們相信對于殖民地來說,分出來另立門戶是唯一的出路?,F(xiàn)在是槍也開了,臉皮也撕破了,怎么辦?又開了一次會,就是第二次大陸會議,討論是不是鐵了心要跟英國鬧分家。到這時候,盡管還有些人反對分家,但分家已是勢在必行了。
要分家,總的有個理由吧?第二次大陸會議責成一個五人小組,負責起草大會宣言。負責執(zhí)筆的就是來自佛吉尼亞的托馬斯•杰弗遜,此人是多才多藝的啟蒙主義思想家。這份宣言寫好后,于7月1日拿到大會上進行討論。經(jīng)過幾天的激烈辯論,大會宣言于7月4日下午在費城栗樹街(ChestnutStreet)的獨立宮(IndependenceHall)內(nèi)進行投票表決,13個殖民地中有9個贊成獨立,賓西法尼亞和南卡萊羅納反對獨立,達拉維爾尚未決定,紐約棄權。因此,大會宣言獲得通過,這就是著名的《獨立宣言》。在這份重要的歷史文件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界人士。
《獨立宣言》在歷數(shù)了英國統(tǒng)治者在美洲大陸倒行逆施的罪行后,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拔覀?,在大陸會議下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非經(jīng)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吁,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鄭重宣布:這些聯(lián)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并且按其權利也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nèi)∠磺袑τ跏倚е业牧x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系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
《獨立宣言》的發(fā)表,極大的鼓舞了長期遭受英國壓迫的北美殖民地人民。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用各種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就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jié)日,被定為美國獨立日。
然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雖然《獨立宣言》發(fā)表了,要獨立的理由也算說清楚了,但是,真正的獨立絕非由一紙宣言所能實現(xiàn)。最終使美國真正實現(xiàn)獨立的仍然是槍桿子。英國政府聽說北美殖民地想分家,要獨立,當然不干。這不是反了嗎?派軍隊給我鎮(zhèn)壓。最后的結果還是槍桿子說了算。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民兵和剛剛組建的大陸軍經(jīng)過8年苦戰(zhàn),最終打敗英國軍隊,才使獨立成為現(xiàn)實。1783年,《巴黎條約》簽定,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由十三個殖民地和英國分家后組建的美利堅合眾國,早已今非昔比。每年7月4日看到美國各地不同形式的慶?;顒?,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段歷史,希望主張專制獨裁的統(tǒng)治者能認真地讀讀《獨立宣言》,真正理解其所揭示的不辯自明的真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國革命給于世人的啟示非常明確:國家分合,取決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