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秋糧生產的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明確目標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年糧食的42%和45%左右。盡管我市今年夏糧已獲豐收,小麥單產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但實現(xiàn)全年糧食增產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相對夏糧生產,秋糧生產季節(jié)短、災害多,因此,各縣(市)區(qū)一定要把抓好秋糧生產作為當前農業(yè)工作的一件大事,克服重夏輕秋思想,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計指導農民搞好秋糧田間管理,努力奪取秋糧豐產豐收。
年秋季糧食生產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通過強化宣傳培訓、技術指導、示范觀摩、高產競賽等,全面落實以玉米為主的秋糧高產技術措施,挖掘增產潛力,主攻單產,優(yōu)化品質,力爭全年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
秋糧生產目標是秋糧播種面積585萬畝以上,總產量255萬噸,平均畝產436公斤。其中玉米面積465萬畝,總產219萬噸,平均畝產達到471公斤,涉及5個縣(市)100萬畝玉米集中生產區(qū)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以上。確保全年糧食面積11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480萬噸以上(各縣市區(qū)秋糧生產指標詳見附件)
二、落實關鍵技術措施
目前,市秋糧主要作物玉米已陸續(xù)拔節(jié)進入穗期,為確保實現(xiàn)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重點技術措施:
秋糧田間管理。一是科學施肥。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0-25公斤,抽雄后補施粒肥2-3公斤(純氮)保證玉米中后期不脫肥,實現(xiàn)穗大、粒多、粒重、品質好。二是立足抗旱奪豐收。市玉米生長期雖處雨熱同季,降水較多,但伏旱連秋旱發(fā)生年份較多,要立足抗旱,抓好玉米澆水,特別是吐絲期不能受旱,要視降雨狀況,科學澆水,保證玉米后期灌漿對水分的需求。三是綜合除治病蟲草害。對化學除草效果不好,田間雜草多的地塊,要抓緊中耕除草,并結合除草拔除玉米病株、小株、弱株、雜株和分孽,保持田間合理良好的群體結構。要及時搞好玉米中后期的玉米螟、蚜蟲、小斑病、青枯病等病蟲除治。四是中耕培土,化學防倒,防止玉米后期倒伏,造成減產。
基礎上的一項簡便且效果顯著的增產措施。市玉米收獲期普遍偏早,品種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影響了產量和品質。據(jù)專家測算和田間種植實驗,市玉米每晚收獲一天,可增產6-8公斤,若玉米收獲期由目前的9月15日延晚一周以上,每畝可增產玉米35公斤以上。目前我市玉米品種、種植模式、農機化作業(yè)水平等已具備了推廣玉米晚收的條件。按省統(tǒng)一部署,今年我市玉米晚收技術推廣面積要達到玉米面積的三分之一(160萬畝)以上,增產玉米5.6萬噸。
機械化作業(yè)。大力引進、開發(fā)和推廣適合我市種植模式的玉米聯(lián)合收割機,提高我市玉米聯(lián)合收獲機械化作業(yè)水平,擴大玉米機收面積。
各項防災減災措施。目前各類自然災害較多,對秋糧生產的威脅很大,各級要建立完善科學預測預報和防災機制,針對八、九月份可能出現(xiàn)的暴雨、大風、干旱等不利氣候,及時向農民防災減災信息,指導農民采取防范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三、完善各項服務措施
要組織技術人員組成宣講團,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宣講活動,特別是要大張旗鼓地宣傳玉米晚收技術,動員廣大農民改變傳統(tǒng)種植形式,大力推廣玉米晚收、小麥晚播一體化栽培技術措施。各縣(市)區(qū)要把“兩晚”技術作為今年首推技術,一是市、縣電視臺開展專題講座,黃金時段向農民巡回播放。二是要開展技術人員包鄉(xiāng)、包村活動,明確目標,責任到人,確保以玉米為主的秋季糧食各項增產措施落到實處。
展示示范田。各縣(市)區(qū)要選擇交通便利、生產條件好、農民生產積極性高的玉米集中產區(qū),建設示范方田。各示范方分別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明確生產目標、管理措施和具體責任人,并在玉米生長后期組織本縣(市)區(qū)現(xiàn)場觀摩活動,通過現(xiàn)場觀摩,發(fā)揮輻射帶動作用。
要廣泛發(fā)動各級技術人員和群眾參與高產競賽示范活動,高產競賽分為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高產展示田、千畝高產示范田等類型,同時結合“百名科技人員進百村”活動,100個示范村各選擇一個種糧水平高、接受能力強的農戶,作為高產示范戶,由包村技術人員負責,全面落實玉米高產技術措施,切實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高產競賽,探索總結不同類型模式的高產典型和成功模式,輻射帶動全市玉米生產的發(fā)展。
各級農業(yè)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全部力量做好秋糧生產工作。技術、植保、土肥、農機、農資市場監(jiān)管等各部門要強化服務,明確責任,分片包鄉(xiāng)、包村,為廣大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把增產措施落實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