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育融合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民族樂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遺產(chǎn),在我國小學生素質(zhì)教育,甚至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領域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各個地區(qū)在學校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推進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融合式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樂器和器樂作品的認知。本文重點對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融合式教學的探索階段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及其意義進行討論。
【關鍵詞】民族樂器;小學;音樂教學;融合式教學
在我國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民族樂器教學是重點內(nèi)容,目前,已經(jīng)有學校開始有意識地在音樂教育中融合民族音樂及其樂器教學,但效果并不理想,樂器的運用仍偏少。實際上,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的融合既是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也是音樂文化的滲透,其強調(diào)將樂器教學與常規(guī)音樂知識教學相融合,從而在完成音樂基礎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弘揚和傳播民族文化,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主要從民族樂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兩者的融合展開探索,對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提供借鑒。
一、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意義
(一)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
如今,各種各樣的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造成沖擊,許多人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盲目追求和學習外來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如果中國人不能認識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味追求外來文化,就會使民族文化逐漸淡化,在各種文化的競爭中無法占據(jù)一席之地。在各種文化競爭的社會背景之下,只有堅守學校教育陣地,才能讓我國的民族文化更好傳承下去。推動民族樂器與小學教學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學習民族樂器,可以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讓民族樂器真正發(fā)揮出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民族文化之美。
(二)增強課堂教學氛圍
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適應了小學音樂課程發(fā)展的需要,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樂器的相關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把審美情趣培養(yǎng)和音樂知識學習相結合,教師借助民族樂器的演奏,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民族樂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民族樂器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文化傳播價值,然而,其在小學音樂中的運用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課程安排不科學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大部分小學都迎來了音樂課程改革,民族音樂也逐步走進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但是就筆者調(diào)查了解到的情況而言,本地大部分學校對小學音樂教育仍缺乏重視。有教師表示,其所在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程,但每周課時僅為1節(jié),完全無法達到小學音樂教學的課時標準,這就使音樂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民族音樂的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因此,學校若想將民族樂器充分融合到小學音樂教學中,首先要從課程安排上下功夫,在教育部門相關要求內(nèi),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小學音樂課程,為民族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融入打下基礎,確保小學民族音樂教學順利進行。
(二)教師教學能力欠缺
對教師來說,若想民族音樂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知識儲備,還要精通各種民族樂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游刃有余,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民族音樂。但是就筆者了解到的情況而言,多數(shù)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仍是以唱歌教學為主,且有教師非音樂專業(yè)出身,使用樂器的能力不足,這就自然無法完成民族樂器的課堂教學工作,從而影響到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滲透。
(三)學校和學生家長不夠重視
小學民族樂器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對樂器有一定要求。學校開展民族音樂的教學首先要儲備足量的民族樂器,以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但是,從教學硬件的角度看,本地學校在樂器設備上的投入力度不大,樂器儲備種類稀少,這給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豐富的樂器教學造成制約。此外,經(jīng)筆者與家長溝通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家長對語數(shù)外學科的教學比較重視,而對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學習則不夠關心,只有個別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興趣而購買了各種樂器并供其進行音樂學習,這反映出當前學校和家長仍然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
三、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方式
(一)不斷完善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機制
若要不斷完善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機制,首先,學校層面應將小學音樂的教學工作重視起來,確保民族樂器教學順利開展,發(fā)揮學校在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融合。除此之外,學校在民族樂器教學硬件上要加大資金投入,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民族樂器和教學輔具,以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實際需求。在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都充足的情況下,學校要逐步開展民族樂器的課堂教學,并對民族樂器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與監(jiān)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合理選擇民族樂器
我國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各個地區(qū)的民族樂器風格迥異,選擇什么樣的民族樂器融入小學音樂教學成了飽受爭議的問題,這給小學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譬如,我國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民族樂器馬頭琴僅僅在內(nèi)蒙古及其周邊地區(qū)較受認可,但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的知名度并不高,這樣的地域性認知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音樂教學的開展,如果學校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根據(jù)學校的地理位置和當?shù)孛褡逄厣?,選擇一個適合的民族樂器,只有這樣才能將民族樂器的影響發(fā)揮出來。如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學校,教師可以選擇把馬頭琴融入教學,再以蒙古族音樂為切入點進行文化滲透與傳播,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本土文化的了解。而在江南地區(qū),可以引入與戲曲演奏相關的樂器,在課堂上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江南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文化體驗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興趣時,要把握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引導學生的情感方向,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關心學生的情感變化,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以確保學生具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在民族樂器二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聯(lián)想法激發(fā)學生對二胡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二胡名曲《空山鳥語》作為二胡課堂教學的開端,教師現(xiàn)場演奏此曲目,讓學生閉眼靜靜聆聽,并想象曲子帶來的畫面,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讓學生想象在森林山谷之中鳥兒唱歌的景象,使學生在二胡的現(xiàn)場演奏中深刻體會二胡之美,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二胡的興趣。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
在民族樂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容小覷,作為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民族樂器教學的重要性,并對民族樂器進行深入了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順利開展民族樂器的教學工作。其次,教師應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興趣之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民族樂器課堂學習效果。在民族樂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樂器帶來的意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民族樂器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就在演奏時自然而然地將感情融入其中。若想進一步推動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教師還要在教學中注重反思與總結,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民族樂器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民族樂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質(zhì)是對學生審美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過程中,自身的審美觀念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問答法,設置相關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民族樂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每首曲子演奏完畢后,讓學生思考曲子中使用到的樂器,并分析每一種樂器在曲子中的作用。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結語
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對學生進行文化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音樂教育也應意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加大民族樂器的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樂器演奏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民族文化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與認知。教師要盡可能發(fā)揮民族樂器的優(yōu)勢,營造溫馨、快樂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真正接受音樂與民族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強麗.用心傳承文化用情歌唱未來——淺析小學音樂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結合[J].基礎教育論壇,2021,(05):89-90.
[2]楊澤凡.民族樂器進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以古箏為例[J].智力,2020,(33):142-143.
[3]郭穎.論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和發(fā)展[J].啟迪與智慧(中),2020,(07):51.
作者:羅麗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