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模式高校體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根據學生反饋,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過于籠統(tǒng),學的很多,掌握程度不好。課程項目仍以競技類居多,其它保健課、娛樂類課程、傳統(tǒng)體育所占比例太小,內容設置過于集中化和大眾化。同時,理論課內容還缺乏對鍛煉方法、體育理論、衛(wèi)生保健方面知識的教學,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終生受益的,比如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讓學生掌握了解如何去鍛煉才能不至于損傷自己。在最近幾年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大部分186院校開設的體育選修課仍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這就導致當前高職體育沒有跟上高職體育改革的步伐,課程內容突出體能訓練,忽視了社會發(fā)展對體育項目需求的變更,缺乏體育本身應有的實用性和時代性。此外課程內容大部分是以單項運動教學和訓練為主,忽視了群體活動項目的作用。群體活動項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道德與合作精神,群體活動項目各項運動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規(guī)則,人們只能在規(guī)則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創(chuàng)造成績,任何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都會遭到譴責和懲罰。同時,在一個集體項目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為要求,必須依角色要求行動,這就十分有利于人的社會化,有利于培養(yǎng)人的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課程內容設置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特長和興趣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體育教學模式大多從競技體育中演化而來,它的特點是強化訓練,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讓體能發(fā)揮到極致,為了名次而進行訓練,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身體條件和各方面的其他條件。這種做法有悖于素質教育的思想,不僅使教學成績差,還會使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度降低,從而影響了體質的強化。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共同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的體質下滑仍然持續(xù),大學生群體總爆發(fā)力、耐力等體質指標都呈現(xiàn)明顯的下滑趨勢。因此要求課程設置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增強職業(yè)競技意識。
2建立學生自主模式,突破高校體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把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具體化的教學系統(tǒng)和教學過程。我們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按照學生的興趣建立新的模式,學生自主模式的建立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也是一項新的發(fā)展。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依據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系統(tǒng)學習教學模式建立的,這種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構建的,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它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將教學內容灌輸式的教授給學生,教學的重點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三基的學習與掌握,這種模式強調基礎而不是選擇,重秩序而不是創(chuàng)造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許多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習慣地認為體育就是身體教育、體質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體操練。那如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各家說法不一。我們認為教師教授的課程要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實用性是指課程一方面要考慮學生專業(yè),選擇與學生今后從事職業(yè)相關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為終身體育觀念打下堅實基礎,選擇對學生來講實用的課程。既考慮到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需要,又考慮其走向工作崗位的身心需求;既有民族傳統(tǒng)課程,又有流行、時尚課程;既選好實踐課程,又選好理論課程。體育項目是一個競技的項目,往往上課的時候氣氛過于緊張,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元素會讓課程更加充實。體育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方法和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正確的動作認識和運動興趣。采用性別分組、技術分組、自由搭配等分組練習,學生在練習時有目標、有競爭、有幫助、有快樂。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也是學生最樂意參加的活動。體育教師安排學生游戲,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關的體育游戲,也可以安排新游戲。但根本的前提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快樂。教師可以制定游戲的內容和方法,可以根據現(xiàn)有的體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設游戲;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游戲,對自編游戲最新穎、最科學的小組提出表揚。并對每個游戲給予鼓勵和評價,提出改進方案,調動學生創(chuàng)作積極性和熱情。提高課堂氣氛,讓師生感情更融洽。教師這種分層教學和娛樂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大學生體育課程豐富多彩。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帶著目的性去看,不是泛泛地看。所謂教學的趣味性在此也可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在授課過程要充分發(fā)揮當下教學改革的作用,尤其是在體育課程中完全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體育教學的特點,根據每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引導者的角色,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目標,達到教學目的?,F(xiàn)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不能再像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那樣:教師最先說一下課程內容,然后進行簡單動作示范,學生在接收動作指令后,根據教師所做示范將動作依次模仿。這種固有教學模式只考慮到將課程內容完成,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學生會因此產生厭倦感,最終并沒有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必須注意要達到使學生終身鍛煉的目標,而不是填鴨式教學。做好體育教學改革,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生的年齡層偏小,本身就是好動的時候,就體育課程來講,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必須根據學生特點以及每一節(jié)課的課程設置標準進行安排,積極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本身是讓學生達到鍛煉的目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引導者作用,搞好體育教學。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自我鍛煉的積極性,盡職盡責地為學生的自我鍛煉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氣氛,把課堂教學任務有效地轉化為學生課內外自覺積極的行動,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我們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自我鍛煉能力,養(yǎng)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體會到體育的無窮魅力。因此,學校體育教學關系到能使學生具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3根據學生自主教學模式,合理選擇授課資料
伴隨著體育改革的呼聲,很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具有新理念的教材,但這些教材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基本內容沒有發(fā)生太大的改變。很多教師感覺沒有一本符合自己教學改革的好書,大部分的教材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首先,大部分高職體育教材是按競技體育的目標編寫的,內容突出體能訓練,忽視了社會發(fā)展對體育項目需求的變更,缺乏體育教材應有的實用性和時代性。其次,教材的編排是以單項運動學和訓練為主,沒有過多群體項目的描述,比如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交際舞等。再有教材的內容沒有職業(yè)院校的特色,項目內容沒有對學生今后職業(yè)有幫助的內容。如何改變高職體育教材落后的現(xiàn)象呢?高職教育中體育教材的編寫除了借鑒其他學科教材的編寫經驗,還應該充分考慮體育這門學科獨有的特點、體育學習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并且要結合當前的體育教學要求和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體育教材的編寫既要兼顧其工具性、科學性、教育性、教學性、實踐性以及發(fā)展性,還要考慮到本身的社會價值和媒介性,學生對體育理論學習的興趣,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考書,學生運動拉傷等問題處理。高職體育教材的改革思想,要充分體現(xiàn)以健身課程為主,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終身體育理念為目的,最終建立一個全新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
作者:李萍單位:牡丹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