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畫蛇添足的文言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翻譯: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不少,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zhuǎn)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jīng)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你見過蛇么?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 他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注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來的意思。
安--文言疑問詞,怎么、怎樣的意思。
亡--不存在,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戰(zhàn)國策--我國一部古書的名稱。原來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記載我國戰(zhàn)國時代謀士和說客的政治活動及其言辭。西漢人劉向?qū)⑦@些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校訂,按照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國排列起來,一共編成三十三卷,簡稱《國策》。
【關鍵詞】初中學生;文言文;興趣
文言文,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書”,深奧難懂,佶屈聱牙,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話雖如此,但我們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 80 篇?!敝袑W語文課本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新課標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對初中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學生找到一條“捷徑”,使其能順利過文言文這一關。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不外乎以下幾個步驟:釋題,作者簡介,背景;逐字逐句講析課文;歸納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背誦課文;鞏固訓練。這種乏味、僵化的教學方式難以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正如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那么如何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消除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恐懼心理
在學生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學習文言,難上加難。”“文言文兒,難死人兒。”這說明了初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恐懼心理。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表現(xiàn)手段的文體。生活在新時代的初中生,何嘗見過文言文?因此,語文教師作為一名文言文學習的引領者,應該在正式進入文言文教學前,消除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恐懼心理。其實,很多七年級新生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過一些講述傳統(tǒng)美德、超人智慧及勤奮好學的古代故事,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等;還有一些有諷喻意義的故事,例如:《刻舟求劍》、《南轅北轍》、《自相矛盾》、《揠苗助長》等。教師可以介紹這些故事的原文給七年級的新生,這些淺顯而有趣的文言文對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是大有幫助的。另外,學習初期,教師可以讓學生選一些淺顯易懂的短小文言文進行閱讀,如《畫蛇添足》、《守株待兔》之類的文章。因為學生已經(jīng)熟悉故事內(nèi)容,即使其中有些字詞不理解,也能大致看懂文章意思。這樣,學生靠自己就能讀懂課外文言文,成功的喜悅就會油然而生。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初嘗學習文言文的甜頭,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更高漲了。
二、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為啟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讀法有多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等等。但我認為,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老師的范讀,以加深記憶。如沈復的《童趣》“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一句中,“強”不讀“qiang 二聲”而應讀“jiang 一聲”。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為必要。通過老師的范讀,能使學生掌握音節(jié)、停頓,讀來朗朗上口。這時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注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一面教者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讓學生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巧妙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文言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陌生的語言,離我們年代遙遠,教學中也往往把很多功夫花在深究細摳散落在文言作品中的一個個語法知識,以歸納總結(jié)的方法讓學生認同并記住這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造成長期以來文言教學一直存在用時多、進度慢、成績差的尷尬局面,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毫無興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巧妙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口技》一課時,必定要講文言文中量詞省略的知識。這個知識本身缺乏趣味性,如果直接出示例句用術語講解,勢必會有很多學生過耳即忘。若設計成講笑話的方式,學生就會在笑聲中掌握知識點:“老師這里有一個笑話,大家想聽嗎?”學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教師抓住時機說:“先請同學們舉一個在文言文中可以省略,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能省略的量詞的例子。”一位學生答:“老師,如果把‘給我一支槍’,說成‘給我一槍’,那結(jié)果就大不一樣了?!甭牭竭@里,學生們笑了,此時抓住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的契機,教師提問:“大家為什么笑?”學生自然能分析出:省略量詞的說法在古漢語是常見的現(xiàn)象,可是同樣一句話在現(xiàn)代漢語里,它的意義就迥然不同了。這時學生興致正濃,教師展示要學習的內(nèi)容:請讀出本文中省略量詞的句子。多數(shù)學生都可能找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一句。之后,讓學生譯成現(xiàn)代漢語,區(qū)分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加深對這個知識點的印象。
這樣設計的課堂,學生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掌握知識點的效果要比直接講解術語好。這樣,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輕松地學到了文言文知識。
一、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以及一些通訊手段進行信息處理的技術方式。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則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所具有的優(yōu)勢,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現(xiàn)代化技術,能夠同語文教學內(nèi)容充分結(jié)合,以此所實施的一種教學手段,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能夠?qū)⒄Z文課本中一些抽象的表達方式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生動的表達出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也得到了許多教師的青睞。但是,并非所有教師都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較大的認可,還是有部分教師因觀念,或者教學理念上的偏差,在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時存在一定不足,嚴重影響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質(zhì)量。
1.高耗低效
所謂的“高耗低效”是基于語文教師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所取得成效較低所造成的問題。因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大多是借助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將課本內(nèi)容通過課件的方式講述給學生。但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調(diào)查中了解到,并非所有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在所用的課件上是由其自己進行的創(chuàng)新,而大多是將課本知識“搬”到多媒體課件中進行的應用,并且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是以幻燈片的方式居多,而以完整課件的方式進行應用相對較少,所產(chǎn)生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產(chǎn)生一定影響,也就造成了所謂的“高耗低效”問題。
2.畫蛇添足
在小學語文六年級課程教學中,所學內(nèi)容同低年級語文課有較大差別,且這一階段語文課本大多傾向于語文朗讀方面,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學習一些名詩古詞,以此豐富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意境。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本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羅濱孫漂流記》等課本文章,都是通過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但是,其在學習過程中并非簡單的故事朗讀,而是希望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來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處的社會,其所受到的貧苦,其對生活的希望。[1]但是,如果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話,教師只會將語文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出來,但是并不會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書本中所具有的情感、意境等表達出來,這對學生進一步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以及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深意都產(chǎn)生影響,這時則會造成“畫蛇添足”的作用。
3.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上的溝通
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能夠使學生通過聲圖并茂的方式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但是,雖然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但是如果在借助信息技術使用上而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那么則會造成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課堂氣氛減弱等問題,也會使過去教學主體的學生變?yōu)樾畔⒓夹g,這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較大影響。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明確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地位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則要先了解其所處的地位,以此才能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要明確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用的地位,且能夠在語文教學中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以此豐富教學課程。與此同時,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要考慮到互動性問題,能夠在使用中考慮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問題,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并非作為教學的主體,能夠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作為一種有效工具被廣泛應用。
2.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立來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設立教學情境進行應用,也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因此,在教學情境設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情感特點進行設立。且在情境的設立上要從學生角度為出發(fā)點進行考慮,確保所設定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設定的情境也要以教學內(nèi)容為主,不能將課本內(nèi)容整個的“搬”過去,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情境進行教學。
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中,教師在情境的設立上就要基于魯濱孫在荒島生活的一個情境進行運用。因?qū)τ谛W生來說,其本身對于歷險類動畫就非常感興趣,所以在課本學習中就可以將動畫版的《魯濱孫漂流記》搬上多媒體課件中,使學生既能夠在知識學習中對課本中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了解,而又可以通過動畫形式了解到課本所學內(nèi)容,充滿了一定趣味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以及效率也起到積極作用。
3.擴展語文課本知識
雖然語文教學中課本內(nèi)容較為豐富和生動,但是在部分語文知識內(nèi)容學習上仍然在理論知識上難以理解。因此,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擴展語文課本知識,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2]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等文言文時,因文言文本文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在一些詞匯上無法被學生所掌握,所以對教學質(zhì)量必然產(chǎn)生一定影響。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來擴展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動畫的方式將該文言文故事講述,再結(jié)合學生所學的文言文知識,以此直觀性的將文言文知識展現(xiàn)出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對該文章有了一定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這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也起到積極作用。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則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對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語文、調(diào)動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有較大幫助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對更多教學工作者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讓多媒體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精彩[J].錢愛東.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197-199.
很多人有這樣的同感:“網(wǎng)上翻譯的字幕甚至比電視臺專業(yè)翻譯的字幕還要棒,不光又快又準還又幽默。”
其實,字幕組本身就是一個超級粉絲團。很多人加入字幕組,就是為翻譯自己喜愛的電視劇。他們不但通曉人物劇情,還了解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所以常常在字幕中加一些背景注釋,有時甚至忍不住發(fā)幾句議論。
有些譯者喜歡在翻譯中加入自己的觀點,按照導演剪輯版的格式,帶上小括號放在正式字幕旁邊,或不時插上兩句對畫面或表演的點評、吐槽。也有人喜歡在片尾演員表出來時,用字幕抒發(fā)一下譯者看完全片的感受。
最流行的字幕風格莫過于使用中式口語和網(wǎng)絡流行詞,這成了許多字幕組的一種走向,似乎誰能越多地使用這些詞句,誰才算與時俱進,誰才是“字幕達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大爆炸》,網(wǎng)絡流行語不斷地出現(xiàn)在這部情景喜劇的中文字幕中?!拔依諅€去”、“當了個然”、“3Q”、“我聽8懂”、“翠花,上麻藥”、“傷不起”等張口就來,讓一些緊隨網(wǎng)絡潮流的觀眾看后能會心一笑。動畫片《阿童木》也是這樣,阿童木剛來到地球,3個機器人把他拖到一個黑屋里,阿童木呼天天不應,只好哀傷地感嘆“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將譯文蒙上一層本土特色的例子也不少?!渡裉桨⒚伞返淖帜焕镉羞@么一句:“我從沒生過病,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吃了黃金搭檔?”《老婦殺手》中曾出現(xiàn)過“大叔,我嚇大的,王義夫來沖俺瞄準俺都沒怕過!”的字幕?!峨婁忬@魂6》集合了中國各種方言,比如東北話、上海話等,比如:“頂你條粉腸”、“儂曉得伐”,甚至還有小沈陽的“不差錢”。
在這種風氣帶動下,美劇中的老外們簡直“深諳”中國歷史文化,開口動輒“唐是唐朝的唐”、“你有一種江湖郎中的氣場”、“這是一出竇娥冤”、“你以為他是李逵啊”、“哦,玉皇大帝,觀音姐姐,王母娘娘”、“君實乃人中呂布”……而且還會活學活用,比如“己所不欲,勿賣于人”、“人非圣賢,孰能不餓”、“放下屠刀,回家抱娃”、“拜托別以宅男之心度帥哥之腹”、“天網(wǎng)恢恢,還是漏了”、“我不是大蓋帽,我是給大蓋帽當顧問的”、“如果我能多讀些瓊瑤小說”、“上《非誠勿擾》去吧”、“咱們書賣得比張藝謀電影還好呢”、“相信很快會變成郭敬明第二啦”、“老娘不用百度,老娘就是活百度”……
還有些譯者走優(yōu)雅路線,比如日本純愛電影《在世界轉(zhuǎn)角遇見愛》,一開始就是“這是我溫柔慈祥的母親,一生自溺在書海與音樂中,一如她手織的花毯”、“豎子無報名游泳隊之勇氣,亦令為父失望之至哉”、“君之被棄,妾不勝戚戚”……有網(wǎng)民說:“看個外語片還得精通文言文,要不然還真看不懂?!?/p>
一、多媒體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作用
1.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直觀化、形象化,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的直觀化、形象化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激活學生積極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課件出示相關字詞、句段、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進行直觀化課堂教學。利用這種方式教學,教師輕松靈活駕馭課堂,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一教學手段的使用既方便教師的教學,增加信息量,加快課堂節(jié)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孔乙己》《老王》的教學時,利用PowerPoint課件展示文中人物在不同時期的畫像,學生通過對比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衣著等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并激發(fā)學生探索造成人物形象變化的本質(zhì)原因,進而成功揭示文章主題,輕松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2.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能展示大量圖文信息,創(chuàng)設教材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內(nèi)涵。如在講授《安塞腰鼓》《黃河頌》等文章時,可先通過播相關放視頻文件,展示安塞腰鼓火那種壯觀、豪放、激情的歡快場面,展示黃河波瀾壯闊、驚濤駭浪的真實畫面。讓學生通過生動的視覺、震撼的聽覺,身心融入教材情境之中,走進教材,深刻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這種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化、網(wǎng)絡化,綜合提高學生素質(zhì)
在語文復習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知識鏈接,網(wǎng)絡查詢、知識結(jié)構的組建、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供很好的平臺。如在復習描寫景物的專題時,讓學生搜集有關“賞月”“梅花”“冬雪”的詩句,復習精忠報國的專題時,讓學生搜集“以身殉職”“立志報國”的詩句等,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進行自學整理;在復習古詩文單元時,很多篇目是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不同篇目的圖文、視頻等信息,讓學生穿越時空,走進歷史進行對比分析,總結(jié)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多媒體與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利弊分析
1.多媒體運用要恰到好處,科學合理
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作用確實很大,但不是所有的課程資源都適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廣為人知的常識性知識就沒必要使用多媒體展示,否則顯得畫蛇添足。但可以利用網(wǎng)絡查找不常見的知識資源,如古代語言、外國語言、少數(shù)民族用語等,用多媒體展示,豐富教學內(nèi)容,這樣效果極佳。
2.多媒體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整個教學活動
多媒體的運用是為了增加教學效果的直觀性、趣味性、實效性,但他畢竟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不能所有課堂教學都運用多媒體設備,做到當用則用,不適合的堅決不用。如語文常識性知識教學、文言文的翻譯、作文指導課等均不宜使用多媒體教學,該讓學生活動的就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
3.過多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但過多使用多媒體,把課堂上應該教師講解的知識改為多媒體展示,所用的課件也不過是信息出現(xiàn)方式的簡單改變,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意義不大。所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不能忽略這一教學規(guī)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通過播放動畫讓學生體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的情態(tài),通過媒介語言,讓學生感悟春的信息,有效解決教學難點;但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學生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對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悟,一味地依賴多媒體輔助教學,用影視、圖片、網(wǎng)絡等形式替代學生的文本閱讀,必然會減弱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本閱讀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總之,在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與課程資源整合勢在必行。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與課程資源整合點,靈活駕馭課堂教學,追求務實高效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 “在整合中求融合,向整合要效果,在整合中有創(chuàng)新”,綜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