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齲齒;牙列,恒;牙齦出血;牙石;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9-0827-02
為了解海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口腔疾病的發(fā)展趨勢以及規(guī)律,評估口腔衛(wèi)生的需求,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海南省衛(wèi)生廳組織了海南省人民醫(yī)院和海口市人民醫(yī)院等有關人員參加了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健康調查,現將海南省12歲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法,抽取海南省12歲城鄉(xiāng)常住人口777人,且均為在校學生,調查時已連續(xù)在當地居住不少于6個月,其中男生406名,女生371名。抽樣分2個階段,第1階段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由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技術指導組負責抽取全省的區(qū)(縣)級單位以及街道(鄉(xiāng)鎮(zhèn))級單位。海南省城市地區(qū)抽取??谑小⑽逯干绞?、三亞市,每個市隨機抽取1個區(qū),每個區(qū)隨機抽取3個街道;農村地區(qū)抽取瓊海市、陵水縣東方市,每個市隨機抽取3個鄉(xiāng)鎮(zhèn)。第2階段由海南省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組以簡單隨機的方法從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抽取2個居委會,在居委會附近選1所小學,隨機抽取22人。
1.2 方法 負責檢查診斷的檢查員共3名,均從事口腔臨床工作,經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小組培訓合格,并通過齲病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均在0.85以上。按全國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齲病檢驗標準,檢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方式進行。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社區(qū)牙周指數(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探針,檢查依次從上頜牙16開始檢查至26,再從下頜牙36開始檢查到46。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恒牙齲患情況 表1顯示,有49.9%的12歲兒童患有齲病,而充填率僅有3.6%。男、女生患齲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城鄉(xiāng)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恒牙齲齲均 由表2可見,海南省城鄉(xiāng)12歲人群恒牙齲均為1.1,男、女之間和城鄉(xiāng)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2.3 牙周健康狀況 海南省城鄉(xiāng)12歲男女學生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情況見表3。城鄉(xiāng)之間和男女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海南省12歲人群恒牙齲均為1.1,高于全國第3次調查的0.5。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齲病流行程度的評價標準[1](恒牙齲均在0~1.1屬于“很低”等級),海南省12歲齲病狀況屬于“很低”的等級水平。
海南省12歲人群患齲率為49.9%,明顯高于同時進行的全國第3次調查的結果(28.9%)[2],說明海南省12歲人群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可能與海南省地理因素、生活水平、衛(wèi)生習慣以及口腔衛(wèi)生保健宣教相對比較滯后有關[3-6],同時也表明,在海南省12歲人群是預防恒牙齲病的重要人群。張輝[4]等報道的北京市城鄉(xiāng)6個年齡組恒牙齲病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患齲率均高于城市。本次調查中發(fā)現,海南省12歲人群患齲率城市略高于農村,齲均則農村略高于城市,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說明海南省農村的齲病發(fā)病率已和城市接近,甚至超過城市。這是由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村人群生活水平及習慣發(fā)生了變化,增加了精制食物和糖的攝入量,而缺乏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因此農村人群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應進一步加強。
海南省12歲人群恒牙患齲率女生高于男生,這是由于女性在生理上發(fā)育早于男性,致使乳牙脫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與女性恒牙接觸口腔環(huán)境的時間以及受齲病侵蝕均早于男性有關[5],與張輝[4]等報道的北京市城鄉(xiāng)6個年齡組恒牙齲病調查結果一致,這要求對女性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要提早開展。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海南省12歲人群齲齒充填率僅為3.6%,不僅低于其他發(fā)達城市[2-3,5,7],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1%)。而12歲學生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63.6%,明顯高于廣東省12歲學生的牙齦出血檢出率(33.8%),牙石檢出率低于廣東省12歲學生(50.2%)[8]。除與標準掌握存在差異外,也許還有其他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建議加強學生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包括向學生和家長宣傳齲齒的危害、及時治療的意義等知識,推廣使用各類合格的口腔衛(wèi)生用品,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以促進學生定期口腔檢查和及時治療的行為,這需要學校與衛(wèi)生主管部門、口腔醫(yī)學工作者共同努力。
(致謝:感謝徐普、鄭學彬、王雅雯等同志為本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做出的幫助!)
4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7-28.
[2] 黃少宏,歐堯,范衛(wèi)華,等.2005 年廣東省12歲人群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廣東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3]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9-30.
[4] 張輝,顧志苓,陳薇,等.北京市城鄉(xiāng)人群六個年齡組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北京口腔醫(yī)學,2001,9(1):18-19.
[5] 梁勤,石四箴.12歲兒童恒牙齲病狀況分析.上海醫(yī)學,2001,24(增刊):42-44.
[6] 李剛,林居紅,丁小蓉.家庭收入對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和口腔衛(wèi)生行為的影響.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 (7):555-557.
[7] 萬呼春,胡德渝,李雪,等.四川省青少年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華西口腔醫(yī)學,2002,20(1):66-68.
【關鍵詞】 齲齒;患病率;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8-0737-02
12歲兒童是齲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群體,也是WHO監(jiān)控全球齲病的年齡。1983、1995和2005年曾3次進行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全國12歲兒童齲均調查結果分別為0.66,0.88[1]和0.54[2]。筆者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實施調查,了解東北地區(qū)城鄉(xiāng)12歲學生齲病的流行狀況,監(jiān)測齲病的患病趨勢,為制定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規(guī)劃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吉林、黑龍江、遼寧3省12歲城鄉(xiāng)常住兒童,均來自街道(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內的中學。抽樣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方案》[3]調查的要求,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首先城鄉(xiāng)分層,按人口規(guī)模的大、中、小隨機抽取東北地區(qū)3個省份的各3個城市地區(qū),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高、中、低隨機抽取東北地區(qū)3個省份的各3個農村地區(qū)。每個地區(qū)抽取6個調查點,每個省有36個調查點,東北地區(qū)共計108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檢查22人,男女各半,每省檢查792人,東北地區(qū)3省共計調查2 376人,經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小組核查后獲得有效數據2 373份。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方案》[3]的要求,對12歲兒童進行冠齲檢查,齲病的診斷標準為: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有明確的、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記為齲齒。要使用CPI探針來證實牙合面、頰舌面視診所判斷的齲壞??梢升x不記為齲齒。
1.2.2 檢查器械 采用平面口鏡和CPI探針進行口腔檢查。
1.2.3 質量控制 參加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臨床檢查員均為口腔系本科畢業(yè)、從事臨床工作5 a以上的醫(yī)生,在檢查之前經過全國統(tǒng)一培訓,并在檢查前和檢查中進行了標準一致性檢驗,Kappa值均>0.8;在檢查中,全國口腔流調技術指導組2次深入調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以保證流調數據的準確。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樣本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均數的比較使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 373名調查者中,恒牙患齲人數為893人,患齲牙數為1 852顆?;箭x率為37.6%,齲均為0.78。
2.2 不同地區(qū)兒童恒牙患齲差異 東北各省份恒牙患齲情況見表1。東北地區(qū)各省之間12歲兒童恒牙齲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遼寧省與其他2省的患齲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2.3 城鄉(xiāng)兒童患齲差異 東北地區(qū)城鄉(xiāng)兒童恒牙患齲情況見表2。東北地區(qū)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和齲均城鄉(xiāng)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吉林省12歲兒童的恒牙齲均城鄉(xiāng)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不同性別兒童患齲差異 東北地區(qū)不同性別恒牙患齲情況見表3 。東北地區(qū)和各個省份齲均和患齲率均為女性高于男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2.5 兒童不同牙位的患齲差異 東北地區(qū)12歲兒童中有62.4%沒有齲齒,隨著齲齒數的增加,人數分布逐漸減少,在患齲學生中,有1顆齲齒的兒童最多,占17.3%,有2顆齲齒的兒童占10.5%,有超過2顆齲齒的兒童只占總人數的9.8%。齲齒好發(fā)的牙位依次是下頜第一恒磨牙,上頜第一恒磨牙,下頜第二恒磨牙。發(fā)生于第一恒磨牙的齲齒數占總齲齒數的71.76%。
2.6 各省城鄉(xiāng)不同性別兒童窩溝封閉率的差異 東北地區(qū)總窩溝封閉率為2.3%,城、鄉(xiāng)分別為4.4%和0.3%,城市地區(qū)顯著高于農村地區(qū)(P0.05)。黑龍江、吉林、遼寧3省的窩溝封閉率分別為3.2%,1.0%和2.7%,吉林省與其他2省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在患齲牙齒中, 88.8%的齲齒為需要治療的開放齲。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東北地區(qū)12歲兒童的恒牙患齲率為37.6%,高于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的平均水平(28.9%)[2],也高于湖北[4]、江蘇[5]等地的調查結果。東北地區(qū)患齲率城鄉(xiāng)分別為37.4%和37.8%,齲均城鄉(xiāng)分別為0.73和0.83,均為農村高于城市,經統(tǒng)計學檢驗城鄉(xiāng)之間患齲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東北地區(qū)12歲學生恒牙齲病城鄉(xiāng)因素影響較小,與全國[3]及廣東省[3]的調查結果一致,推斷可能是由于12歲城鄉(xiāng)兒童生活方式與口腔衛(wèi)生習慣有逐漸接近的趨勢。
12歲兒童的齲均為0.78。為衡量世界和各地居民患齲情況,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齲病的患病水平以12歲兒童齲均作為衡量標準,將齲均分為5個等級[1],按其標準,東北地區(qū)12歲兒童齲均與WHO的標準相比處于“很低”等級水平,但高于其他省市的調查結果[4-7]及第3次流調的全國水平(0.54)[2]。男性與女性齲均分別為0.61和0.95,女性顯著高于男性,與2005年全國及其他省市的調查結果相一致[2,4-6],主要由于女性生理發(fā)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脫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與女性恒牙接觸口腔環(huán)境的時間以及受致齲菌侵蝕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有將近1/3的學生有1~2顆齲齒,且超過70%的齲齒發(fā)生于第一恒磨牙,而人群的窩溝封閉率僅為2.3%,且城市地區(qū)明顯高于農村地區(qū),88.8%的齲齒為需要治療的開放齲,提示必須為兒童齲齒的預防采取措施,包括向學生和家長宣傳齲齒的危害、及時治療和預防的意義等知識,促進兒童定期口腔檢查、預防和及時的治療行為,更要加強農村地區(qū)的齲病防治力度。
本次調查,覆蓋東北3省的18個地區(qū),覆蓋面廣,取樣代表性強,所獲得的齲均指數和患齲率對東北地區(qū)今后開展相關調查提供了參照和依據,也為分析東北地區(qū)和其他地區(qū)口腔預防工作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加完善口腔保健體系起到了指導作用。
4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27.
[2]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20.
[3]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2005:1-30.
[4] 臺保軍,江漢,杜民權,等.湖北省人群齲病的抽樣調查報告.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23(2):223-225.
[5] 沈家平,王林,陳寧,等.江蘇省12歲學生口腔疾病患病狀況調查分析.江蘇預防醫(yī)學,2006,17(3):1-4.
[6] 黃少宏,歐堯,范衛(wèi)華,等.2005年廣東省12歲人群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廣東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門診進行就診人群中篩選出乙肝患者,然后根據體檢結果篩選出具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118人。
1.2 研究材料及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對照研究,即根據本研究制定的干預方法,也就是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干預,觀察并記錄研究對象在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口腔科就診率的差別,來評價健康教育對乙肝患者口腔疾病的功效。
1.2.2 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問卷面對面的調查了解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口腔科就診情況。
1.3 干預方法
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教育內容如下所示:
1.3.1 一般口腔衛(wèi)生宣教:包括口腔疾病基本知識和口腔衛(wèi)生知識。
1.3.2 心理方面:打消其傳染給別人的心理顧慮,降低其恐懼的治療心理。
1.3.3 積極治療口腔疾?。褐v述乙肝對口腔疾病的關系,督促其積極進行治療。
1.3.4積極治療缺牙:講述乙肝和缺牙的相互作用,督促其積極治療缺牙。
1.4 統(tǒng)計方法:
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 SPSS 16.0 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 采用分類資料的統(tǒng)計學描述方法描述研究對象的一般人口學資料,采用四格表的卡方檢驗進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就醫(yī)率的差別。
2 研究結果
2.1一般人口學資料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對象中,男性居多,有71名,占總人數的60.17%,女性47名,占總人數的39.83%,年齡分布在20周歲以下的僅有11人(9.32%),20-30周歲的有26人(22.03%),30-40周歲的有31人(26.27%),40到50周歲的有21人(17.80%),50周歲的以上的有29人(24.58%),本次研究對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文盲16人(13.56%),小學文化29人(24.58%),初中的有37人(31.36%),高中的有31人(26.27%),大學及以上的只有5人(4.24%)。
2.2 健康教育前后就醫(yī)率的比較結果
經過問卷調查,本次研究對象在健康教育之前僅僅有31人進行了口腔科的檢查以及治療,就醫(yī)率僅為26.27%,經過醫(yī)院醫(yī)生和護士的健康教育之后,該部分人群在口腔科檢查的人數達到了92人,就醫(yī)率高達77.97%。將兩者進行對比,比較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后,乙肝患者進行口腔檢查及治療的就醫(yī)率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健康教育對乙肝患者進行口腔疾病檢查及治療有明顯的效果。
3 討論
3.1乙肝患者進行口腔檢查及治療的就醫(yī)率低
在未進行口腔健康教育之前,乙肝病人的口腔疾病就醫(yī)率就僅僅為26.27%,這就說明我國乙肝患者的口腔疾病就醫(yī)率很低,其口腔疾病隱患很大,對其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及其有必要。
3.2 健康教育對乙肝患者進行口腔疾病檢查有良好的效果
3.2.1 一般口腔疾病教育
一般口腔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礎知識和口腔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即通過面對面的授課和電視動畫及掛圖的宣傳,告知患者牙齒的結構, 口腔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牙菌斑的形成等基礎知識,并督促患者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 盡量飯后漱口, 強調持之以恒, 多吃健康的食物, 盡量少吃含糖食物。
3.2.2 心理教育
由于口腔科診療設備較復雜, 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感染的隱患 [3] 。如口腔科器械較多且尖, 而且常暴露于血液中等,造成了乙肝患者擔心自己的疾病傳染給其他人群,那么醫(yī)護人員就應告知患者現在臨床上在治療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一些醫(yī)療器械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其他器械都會選高溫高壓進行滅菌,從而打消乙肝患者的擔憂和內心的嫉妒自卑與自責,鼓勵其就口腔疾病進行就醫(yī)。
3.2.3 積極治療口腔疾病
對乙肝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口腔疾病知識知識培訓,告訴其齲病和牙周病的發(fā)病機理和早期癥狀及危害,齲病早期表現為患牙對冷熱敏感,繼而就會出現牙髓炎等一系列疾病。牙周炎會導致牙齦紅腫和牙齒松動, 最終使得牙齒脫落[4],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損,營養(yǎng)及凝血的異常,特別是長期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會造成牙齦增生者更增加了牙周病的風險,更應該積極到醫(yī)院進行口腔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3.2.4 積極治療缺牙
牙齒缺失后,會造成咀嚼功能的喪失,進而使的咀嚼效率降低,唾液分泌就隨之減少,使得胃腸系統(tǒng)的負擔加重,直接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降低了人體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甚至導致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臟本來就存在病毒性炎癥,食物的消化吸收本來就不好,如果患有缺牙再不積極進行治療,則會使得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過重,造成嚴重的損傷。所以醫(yī)護人員應積極對乙肝患者進行治療缺牙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鄭建明, 鄭建俊, 張鵬, 等. 新的健康標準需要新的衛(wèi)生模式[ J] .醫(yī)學與哲學, 2004, 25( 11) : 60- 61.
[2] 齊小秋.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72- 102.
【關鍵詞】齲齒;調查 3~6歲; 兒童齲齒是兒童口腔常見疾病之一,因其進行性、破壞性損害對兒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已被廣泛關注,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其列為需重點防治疾病之一。為了解本轄區(qū)內3~6歲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并進一步做好防護工作,我科特對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管轄范圍內2347名在園兒童乳牙齲狀況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09年6月本中心管轄社區(qū)內所有幼兒園中乳牙全部萌出,而末脫落的3~6歲兒童2347名,其中男童1264名,女童1083人。
1.2 由4名經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務人員,在自然光線下,視診法為主,結合口腔器械進行檢查,不分度,只統(tǒng)計。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齲齒診斷標準;②凡乳牙齲齒、齲缺、齲補均做齲齒統(tǒng)計。
2結果
2.1 齲齒患病率與性別的關系:2347名兒童有395名兒童有不同程度的齲齒,患病率為16.82%,男.女齲齒患病率分別為16.22%、17.02%,兩者患病率無顯著性(P<0.05)。
2. 2 乳牙患齲率與年齡關系 乳牙患齒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遞增(P<0.01),見表。
3.1 患齲情況比較:各年齲患病率顯示,年長兒患病率較年幼兒多,尤其是3~4歲增長較快,隨著年齡增長,乳牙暴露在各種危險因素中的機會也增大,患齲人數也漸增多,到六歲時達21.05%。提示齲齒的防治工作應從早做起,這對降低整個人群的乳牙患齲率有得重要意義。
3.2 防治措施:兒童齲齒發(fā)病率較高,病因由細菌食物與宿主三種因素共同構成,它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較為緩慢,從早期損害到齲洞平均需15個月的時間,如能及時發(fā)現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預防措施包括:家長應了解此病的危害,培養(yǎng)兒童早晚刷牙,飯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生活習慣,并教育正確的刷牙方面,適合年齡的牙刷,一般每年檢查一次,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防止進一點發(fā)展,合理營養(yǎng)與體檢鍛煉,適當增加含鈣及多纖維食品。限制糖類食品,多進行戶外活動,接受足夠的陽光,使牙齒得到正常發(fā)育,增加防齲能力,把口腔保健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并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口腔保健宣傳,倡導正確的刷牙方式,每個學期在幼兒園開展一次氟化泡沫防齲工作,防齲率可達80%,以保證兒童有完整健康的牙齒。
參考文獻
[1]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7
中圖分類號:R78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365-02
齲病是口腔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兒童齲病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生長發(fā)育 ,為了解太原市12歲學生患齲情況,以便進一步開展預防工作和制訂口腔保健工作規(guī)劃,2010年對太原市1044名12歲學生進行了口腔檢查及問卷調查。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檢查對象:隨機抽取太原市內1044名12歲學生,其中男523名,女521名。
問卷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的1044名12歲學生。
1.2 方法
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齲病診斷標準》,采用室內自然光線,使用口腔常規(guī)檢查器械(口鏡、探針)進行口腔檢查并記錄。
問卷調查對接受了口腔健康檢查的12歲學生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口腔衛(wèi)生行為、飲食習慣、口腔健康知識及觀念等。
1.3 采用SPSS1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檢查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患齲率為39.75%,男34.80%,女44.72%,男性低于女性。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均為0.94,男0.83,女1.20,男性低于女性(表1)。
在患齲學生中,有1顆齲壞牙齒的兒童最多,占受檢學生的13.2%,隨著齲齒數的增加,人數分布逐漸減少(圖1)。
齲齒好發(fā)的牙位依次是下頜第一恒磨牙、上頜第一恒磨牙、下頜第二恒磨牙。
太原市12歲學生所患齲齒中齲失補構成比如圖2所示,有92.55%的齲齒未充填。
圖1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均頻數分布
圖2 太原市12歲學生恒牙齲失補構成比(%)
2.2 口腔問卷調查
2.2.1 口腔衛(wèi)生行為
圖3 太原市12歲學生刷牙頻率構成比
本次調查顯示,太原市87.63 %的12歲學生每天刷牙,每天刷牙至少2次的學生有44.30 %,12.22 %的學生不刷牙(圖3)。有43.33 %的12歲學生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及使用牙線的學生有16.52 %。
2.2.2 飲食習慣
太原市12歲學生每天進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點、糖果、糖水、碳酸飲料和含糖果汁)的比例為46.52 %。喝牛奶不加糖的學生占35.19 %。
2.2.3 學生口腔健康及就醫(yī)情況
太原市12歲學生,在過去2周里,刷牙或吃東西時牙齦出血的26.96 %。過去12個月里,43.85 %學生牙疼過,13.11 %牙疼時及時就醫(yī)。17.78 %學生牙齒碰傷或摔傷過,受傷原因多為玩耍打鬧摔跤磕碰。過去一年內27.41 %學生到醫(yī)院看過牙病。13.63%最近一次看牙的主要原因是拔牙或補牙。12歲學生最近一次就醫(yī)看牙的原因如圖4所示。
圖4 太原市12歲學生口腔科就診原因構成比
2.2.4 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
絕大部分學生對口腔健康持積極態(tài)度,認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太原市12歲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來源途徑主要有電視/廣播/網絡(76.15 %),家長(54.07 %),報刊/雜志(39.93 %),口腔醫(yī)務人員(33.33 %),學校口腔健康教育(29.41 %)等。
3 討論
12歲兒童是齲病流行病學調查中較為重要的群體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齲病的患病水平以12歲齲均作為衡量標準,故研究12歲兒童的口腔健康有其特殊意義。本次調查顯示我市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為39.75 %,齲均為 0.94,比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2歲年齡組的全國平均水平(患齲率為28. 9 %,齲均為0. 54)高。單因素分析顯示,家庭因素中是否獨生子女,父親和(或)母親最高學歷,口腔衛(wèi)生行為中的刷牙頻率、是否使用牙線,飲食習慣中的喝牛奶或酸奶的頻率,口腔保健知識中的是否聽說過含氟牙膏,口腔保健態(tài)度中的預防牙病首先靠自己,這幾個因素與12歲兒童恒牙齲病相關。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與兒童的口腔健康行為密切相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了解口腔衛(wèi)生知識越多,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識、態(tài)度、行為影響著孩子的口腔健康行為。
口腔衛(wèi)生行為與齲齒的發(fā)生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刷牙、使用牙線是最基本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本調查表明,刷牙的頻率、是否使用牙線是影響齲齒發(fā)生的因素,均與患齲率成負相關關系。隨著刷牙頻率的增高,恒牙的患齲率降低;使用牙線的兒童恒牙患齲率比沒有使用牙線兒童低。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衛(wèi)生行為,是機械性去除菌斑和軟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從本調查結果看,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兒童恒牙患齲率相對較低,刷牙頻率與齲病的發(fā)生率有著密切的聯系。
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tài)度,進而改變健康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tài)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本次調查發(fā)現口腔保健知識中是否聽說過含氟牙膏是兒童恒牙齲病的影響因素之一,沒聽說過含氟牙膏是危險因素,兒童恒牙患齲率高,口腔健康知識及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口腔健康行為。學生時期是個體獲取口腔衛(wèi)生知識,形成口腔衛(wèi)生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提示在學校里開展口腔保健知識教育的必要性,特別在學校加強含氟牙膏的宣傳對于預防兒童恒牙齲病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抓好學??谇唤】到逃ぷ?使學生從小學習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是太原市今后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