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實驗動物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任務驅動;創(chuàng)新團隊;人才培養(yǎng);學科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18-02
目前,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國內高校教學的重要目標。圍繞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這個核心,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推動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開展。在這其中,以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為導向,組建創(chuàng)新團隊的培養(yǎng)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重視。通過選拔合適的成員,聚攏了團隊人氣,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游戲等干擾源中吸引到學以致用的途徑上,而且在團隊活動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協作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水平。因此,很多高校對組建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進行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期望依托學生團隊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在學生科技競賽中取得一定成果;同時也希望創(chuàng)新團隊的活動與發(fā)展能引領學生生活的有利風氣。然而,應該看到,對于目前國內高校的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而言,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對于團隊的構建、制度的確定等方面尚缺乏完善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針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本文提出基于任務驅動的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模式,研究了任務驅動在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中的理論架構,并以湖北工業(yè)大學儀器科學與質量工程系本科生為主體對象,應用了理論研究成果,開展了教學實踐,并對實踐結果進行了總結。
一、理論元素
所謂“任務驅動”,基本思想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一定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與學習狀態(tài),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的培養(yǎng)中,任務驅動的特征要素包括教師、學生以及任務,將三者關系進行合理而平衡的構建是主要的理論研究任務。
1.教師主導。雖然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反對灌輸式的單向模式,但是這并非弱化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特別在創(chuàng)新團隊的任務驅動中,教師的角色尤為重要,要承擔任務的設計、完成的指導以及完成后的評價等工作,因此可以說教師是創(chuàng)新團隊的靈魂。準確來說,在以高校學生為主的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中,教師被稱為“導師”更加合適,其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①設計任務。創(chuàng)新團隊的任務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科技競賽和科研課題。無論是競賽類還是科研類,如何在其中選擇適合團隊投入的目標是團隊培養(yǎng)和建設的重點,必須結合團隊的學科特色,制訂團隊發(fā)展計劃,聚焦重點項目,將任務層層分解,合理配置人員與設備,爭取取得好成績。這樣創(chuàng)新團隊的影響力將不斷擴大,成員素質逐漸提高,還可以不斷吸引新的人員加入,從而形成團隊的良性發(fā)展。團隊的任務需要圍繞學科特色核心,盡量避免多頭出擊,分散力量。②指導任務。創(chuàng)新團隊的成員都是對科技創(chuàng)新有興趣、對自身發(fā)展有激情的大學生,但是在專業(yè)基礎、統(tǒng)籌能力及團隊管理方面會缺乏一些經驗。在任務分配及下發(fā)以后,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團隊運行,及時為遇到困難的成員提供幫助,隨時糾正團隊發(fā)展方向。③評價任務。創(chuàng)新團隊的發(fā)展應該定期總結,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創(chuàng)新團隊的不斷進步,發(fā)現運行中的問題,通過任務評價,對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加以鼓勵,能更好激發(fā)團隊成員的創(chuàng)新熱情。
2.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模式的建立,終極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團隊運行過程中,要把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高放在首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興趣以及特長進行團隊成員安排,然后使各成員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制訂解決方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預設“標準方法”,放手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嘗試各種可靠性,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讓學生加強團隊成員交流,互相協作完成任務,鍛煉溝通協作能力。除了科技、科研任務的完成以外,團隊建立以后,日常運行與規(guī)則制定等環(huán)節(jié),都應該讓學生自主完成。
3.任務主線。既然是“任務驅動”,那么“任務”就是整個教學方法中的核心。任務自始至終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創(chuàng)新團隊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沒有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制度流形式,也沒有考試等環(huán)節(jié)約束,任務幾乎就成為串聯教師和學生的唯一紐帶。因此,在創(chuàng)新團隊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重視任務目標的合理性、任務實現的可行性和任務成果的顯著性;團隊成員要充分理解任務的要求,積極面對任務的挑戰(zhàn),構思解決方案,制訂完成計劃,并嚴格按照時間節(jié)點推動進度。教師和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除了在考核階段需要正式集中,在各時間節(jié)點也需要進行交流,教師聽取進展情況,學生匯報心得與困難,從而使任務能積極推進,團隊成員通過任務所表達的目標導向,將專業(yè)知識學以致用,并充分發(fā)揮自學能力,尋找創(chuàng)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新團隊和任務三者是任務驅動培養(yǎng)模式的三要素。教師和創(chuàng)新團隊被任務連接起來,在任務完成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工作,推動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該培養(yǎng)模式的框架如圖1所示。
二、教學實踐
根據任務驅動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理論的指導,以湖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質量工程系本科生為主要成員,進行了創(chuàng)新團隊“力創(chuàng)”的組建和發(fā)展。
1.指導教師。創(chuàng)新團隊的指導教師主要由儀器系教師擔任,專業(yè)領域涵蓋了機械、電子、測量及計算機等各方面,為創(chuàng)新團隊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團隊在創(chuàng)立之初,根據儀器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將“挑戰(zhàn)杯”、“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賽事作為主要目標,指導教師再依照成員的專業(yè)基礎和特長興趣,進行分組并布置相應任務,以“邊學邊做”的方式,使成員能逐步提高技術水平,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2.團隊成員?!傲?chuàng)”創(chuàng)新團隊主要面向本科學生,將建成一個支持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各類國家級競賽以及參加國際上各種制作大獎賽的技術支撐平臺。團隊的組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使其熟練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具有跨學科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團隊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讓其熟練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跨學科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雖然團隊核心以大二學生為主,一些專業(yè)知識相對匱乏,但是很多團隊成員已經自學完大三、大四的課程。而在試驗中遇到理論難題,成員多通過網絡學習與查閱書籍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這也使得“力創(chuàng)團隊”成員在實踐的同時學習鞏固了課堂內容,獲得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目前,經過不斷建設,團隊成員完善了運行制度,已經基本能自主運行。
三、實踐成果
1.針對團隊培養(yǎng)有特點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的“三主”任務驅動育人模式。以此為基本理論基礎,研究了在“力創(chuàng)”團隊中推行“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學中做、做中學”的團隊基本思想,以競賽任務為牽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方向,進行任務牽引,使學生在不斷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能夠自主分析、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乃至自主解決問題。
2.在團隊育人的背景下,對建設方式進行了研究,形成了團體建設與運行機制,實現了任務驅動下的團隊成員之間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正常建立,使每位成員盡量發(fā)揮特長,避免不同意見引發(fā)的內耗,保證任務正常完成,育人目標順利達成。
3.帶領團隊,進行競賽,調整隊伍組織,向國家級獎發(fā)起沖擊。目前在團隊成立兩年多的時間內,已經獲得國家二等獎一項,華南賽區(qū)一等獎一項,地區(qū)比賽三等獎若干項,申請專利五項,其中授權一項。
將具備專業(yè)基礎、富有進取精神的學生組合起來,形成團隊,在科技創(chuàng)新任務的驅動下,能夠提高成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素質。從目前的成效看,任務驅動下的創(chuàng)新團隊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良好模式。堅持不懈地將創(chuàng)新團隊辦下去,必將能開拓出一條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
參考文獻:
[1]李代勤.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討[D].湖南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關鍵詞:名義有效匯率 消費物價指數 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
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8.2下降到2011年10月的6.3483,累計升值超過30%。2012年我國央行三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控制流動性,但依然沒有改變負利率的現狀,通脹壓力依然不減。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進口商品的價格,因此,研究匯率的變動能否顯著地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對一國中央銀行制定適當的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政策意義。
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設定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物價水平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系統(tǒng)地分析商品價格與匯率之間的關系,Goldberg 和Knetter(1997)提出了如(1)式中的一般方程:
Pt=α+δXt+γEt+λZt+εt (1)
其中,Pt、Xt、Et、Zt分別表示本國的價格水平、國外控制變量、即時匯率和國內控制變量。
通常以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衡量一國物價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標,因此,本文擬采用消費物價指數(CPI)來代表本國的價格水平,主要討論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鑒于名義有效匯率能夠更有效的反映匯率的真實波動,本文擬采用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代表即時匯率。
根據一般均衡理論,價格水平受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的影響。自從1993年我國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其原油對外依存度由當年的6%一路攀升,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測算,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到2010年已達到了53.7%,它能通過引起國內廠商生產成本的變動來影響國內物價水平。
因此,本文將國際原油價格作為重要的供給沖擊,以國際原油美元價格(OP)作為國外控制變量Xt。國內需求的變化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可以通過與本國經濟增長等相關的控制變量來反映,因此,本文擬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代表需求沖擊。
此外,央行通過貨幣供給量與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國內物價水平施加影響。因此,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貨幣供給量(M)和利率(IR)作為國內控制變量Zt的變量。
因此,本文設定如下實證方程:
CPI=F(NEER,OP,GDP,M,IR) (2)
(二)數據選取與處理
鑒于2005年7月后針對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將比針對美元的人民幣匯率能更好地反映人民幣的價值變化,本文采用2005年7月-2011年10月的月度數據,相關數據說明如下:
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tǒng)計數據庫。
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的名義有效匯率指數(BIS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ices)。為了保持指數的一致性,將CPI和NEER都轉化為定基指數(定基于2005年)。
國際原油美元價格(OP)來源于美國政府的能源信息管理局。
由于沒有月度GDP數據,而工業(yè)增加值在GDP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采用工業(yè)增加值作為GDP的變量。2006年12月后不再公布工業(yè)增加值,2006年12月后的用工業(yè)增加值的同比增長率和同期工業(yè)增加值進行推算,數據來源于中經網數據庫。
由于廣義貨幣供應中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缺乏流動性,對物價水平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本文采用狹義貨幣供應量M1代表M,數據則來源于中經網統(tǒng)計數據庫。
在利率指標的選取上,為反映貨幣市場的真實利率水平,本文采用CHIBOR銀行間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tǒng)計數據庫。
為消除季節(jié)因素的影響和便于分析,所以數據序列均利用X12進行季節(jié)調整后取自然對數。因此,模型可以詳細描述為:
LCPI=γ1LNEER+γ2LOP+γ3LGDP+γ4LM1+γ5LIR+ε (3)
模型檢驗
(一)平穩(wěn)性檢驗
因為包含非平衡的時間序列數據的回歸模型會存在“偽回歸”現象,而協整分析要求所有參與變量為同階單整序列,因此,首先需要通過單位根檢驗判斷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及變量是否為同階單整序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LCPI、LNNER、LOP、LGDP、LM1和LIR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
表1和表2的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所有變量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穩(wěn)的,而它們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wěn)的,即都是I(1)序列。
(二)協整檢驗
恩格爾和格蘭杰(Engle and Granger)提出的協整概念能夠研究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對于每個單獨的序列而言可能是非平穩(wěn)的,但是這些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卻可能是平穩(wěn)的。因此,非零階單整變量的回歸分析也變得有意義。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研究的6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屬于多元協整關系檢驗,因此采用Johansen-Juselius協整檢驗法。采用帶截距項的檢驗模型對式(3)進行協整檢驗。協整關系檢驗的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都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上,本文所研究的變量存在2個協整方程。正規(guī)化后的長期協整關系式為:
LCPI=-0.027898LNEER-0.093201LOP-
(0.17504) (0.02559)
0.776344LGDP+0.401283LM1+0.008755LIR+ε
(0.17414) (0.10812) (0.02185)
(4)
上述的協整分析結果表明,從長期來看,消費物價指數與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國際原油價格、本國的工業(yè)總產出負相關,與國內貨幣供應量以及銀行同業(yè)間拆借利率正相關。所有的變量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升值1個百分點引起消費物價指數下降0.027898個百分點。
(三)VEC模型估計
根據Johansen-Juselius協整檢驗結果,LCPI、LNEER、LOP、LGDP、LM1、LIR這六個變量間確實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將變量的短期瞬時反應和長期關系結合起來。結果如下:
D(CPI)=-0.0956828921633*VECM(-1)+8.66473114847*D(LNEER)+1.78055626953*D(LOP)-3.02030996453*D(LGDP)-0.820751009439*D(LM1)-0.0740413433106*D(LIR)+0.181585276413*D(LNEER(-1))+1.9450700997*D(LOP(-1))+0.167835498785*D(LGDP(-1))+4.7508258485*D(LM1(-1))+0.683302167911*D(LIR(-1))+5.33039919733*D(LNEER(-2))-0.135258019141*D(LOP(-2))+0.736956722117*D(LGDP(-2))-5.15491692196*D(LM1(-2))+0.35654346937*D(LIR(-2))+0.280457253462 (5)
結果顯示,誤差修正系數為負,說明消費價格指數在短期內具有向長期均衡水平調整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系數的絕對值比較小說明調整速度比較慢。
(四)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法對序列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來進一步提示各變量間的動態(tài)聯系。
從表4的結果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水平下,國內生產總值、狹義貨幣供應量以及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動是引起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原因。
結論及啟示
本文基于2005年7月-2011年10月的月底數據,通過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及格蘭杰因果檢驗,研究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對以消費物價指數為主要指標的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
從協整的檢驗結果來看,消費物價指數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關系。而格蘭杰因果檢驗也驗證了消費物價指數與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存在著一定的關系。CPI的長期匯率傳遞彈性為-0.027898,說明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物價水平上升,即人民幣升值促使物價水平上漲,這說明從歷史數據來看,麥金農“匯率升值導致通貨緊縮螺旋”理論機制在我國沒有發(fā)生。
相對于國際油價、國民生產總值以及貨幣流動性和市場利率的影響來說,匯率波動對物價的影響很有限。因此對于央行來說,預測通脹率時不必高估匯率因素。從誤差修正模型的結果來看,誤差修正系數為負,說明經濟中存在反向修正機制,但是修正系數較小,回復到長期均衡的速度較慢。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物價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人民幣匯率的價格傳遞效應是不完全的?;谝陨辖Y論,本文得出如下啟示:
一是較低的匯率傳遞效應使得我國宏觀調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比較容易實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用擔心匯率波動的影響,這需要對放寬匯率波動對經濟造成的沖擊作進一步的分析。
二是人民幣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并存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內外均衡沖突的一個重要表現。當前我國物價水平的上漲部分原因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變動造成的,即貿易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進而引起資本流入,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物價上升。因此,在促進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物價水平的穩(wěn)定,加強對資本流入的限制和管理。
三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傳遞效應比較小,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匯率變動對國內通脹水平的影響,這為我國在穩(wěn)定物價的前提下,實施更具有彈性的匯率政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畢玉江,朱鐘棣.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價格傳遞效應—基于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6(7)
在現代生物醫(yī)學研究的四個主要因素(動物、儀器設備、信息和試劑)中,實驗動物作為生物醫(yī)學研究的重要實驗材料,在某些情況下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1-2]。根據前美國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和美國國家生物醫(yī)學協會統(tǒng)計:美國政府資助的所有生物醫(yī)學研究項目中,70%以上課題要使用實驗動物;歷年來三分之二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獲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從動物實驗中得來的[2-3]。由此可見,熟悉實驗動物學基本理論,掌握動物實驗基本技能在科研創(chuàng)新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實驗動物學的發(fā)展是生物醫(yī)學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要進行生物醫(yī)學科學研究,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實驗動物。研究生是我國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和生力軍,要進行生物醫(yī)學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驗動物學知識。在動物實驗研究中,動物的反應(動物實驗的結果)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公式:R=(A+B+C)×(D+E)+F。式中,R是動物的反應,也就是動物實驗處理的結果;A代表動物(非植物)的反應;B代表動物種,不同對實驗結果影響不同,通過基因操作技術可以改造動物種,從而達到影響動物實驗結果的目的;C代表個體的反應,對動物遺傳質量進行控制,可以減少動物個體之間的差異;D表示環(huán)境因素和動物種、動物個體相互作用后對實驗結果的影響;E代表應激反應,通過改善動物的福利,減輕動物疼痛或痛苦可以獲得更準確實驗結果;F代表環(huán)境誤差。從以上共識我們可以看出,一旦一個實驗計劃確定并開始動物實驗,那么A、B、C、D和F基本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小,而E,即應激,卻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如不恰當甚至粗暴的操作會引起動物嚴重的應激反應,可能會影響到實驗數據的科學性。因此,作為實驗動物學的一線教師,將國際上廣泛接受的減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優(yōu)化(Refine-ment)加上責任(Responsibility)原則,即4R原則,貫穿實驗動物學教學全程,教會學生通過改善動物的福利,減輕動物疼痛或痛苦來減少動物應激而獲得更為準確的試驗數據。這不僅提升了我校醫(yī)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科研素質,這也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生物醫(yī)學科學人才的需要。
1貫徹4R原則的基礎是轉變學生對實驗動物學的認識
長期以來,相當一部分生物醫(yī)學研究者和研究生對實驗動物的重要性理解并不是很透徹,加上由于課程設置時間和內容的不適當,一部分學生對實驗動物及動物實驗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肮び破涫卤叵壤淦鳌?,在很多情況下,實驗動物是解決和闡明生物醫(yī)學科學問題不可替代的實驗材料和闡明生物醫(yī)學問題的最主要手段之一[4]。生物醫(yī)學研究領域內許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來自于實驗動物,這一點已被許多事實所證實。美國政府資助的生物醫(yī)學研究項目中,70%以上課題要使用實驗動物;歷年來三分之二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獲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從動物實驗中得來的。而要保證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就必須在實驗中自覺遵守動物倫理保護制度,減輕動物疼痛或痛苦以減少動物應激。熟悉實驗動物學基本理論,掌握動物實驗基本技能在科研創(chuàng)新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保證踐行4R原則是其重要保證。通過對實驗動物學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作用進行剖析,使學生了解實驗動物學的重要性,轉變學生對實驗動物學的認識,激發(fā)其學習該門課程的熱情和動力。只有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激發(fā)了其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進一步的搞好這門課程的教學,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認識、接受并遵循4R原則,才能提升其自身的科研素質,為其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2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提到4R原則
醫(yī)學生科研素質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掌握嫻熟的實驗技術,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在科研思維能力的提升、對科研項目整體規(guī)劃的設計能力和項目實施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物實驗是生物醫(yī)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大多數醫(yī)學研究人員如果沒有基本的動物實驗基本能力是不可想象的。隨著現代實驗動物學的發(fā)展和4R原則被大多數研究人員所接受和普及,在現階段的實驗動物教學中,從始至終貫徹4R原則,使學生在今后的動物實驗中自覺并樂意遵守4R原則已經是一線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同時,遵循4R原則,不僅是保證動物福利的需要,也是提升醫(yī)學生自身科研素質的必然要求。因此,一線教師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提到4R原則,使之深入人心。劉恩岐主編的《實驗動物學》教材中將動物實驗定義為“以科學實驗研究為目的,在動物福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對動物進行各種處理,獲得新的、科學的實驗數據?!笔状螌⒈U蟿游锔@袨閯游飳嶒灥那疤?,而4R原則是保障動物福利的重要手段和內容之一[2]。這樣在學生上本門課的第一次課堂上就接觸到了而4R原則,在接下來的常用實驗動物介紹、四大控制(遺傳、微生物、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控制)、動物模型、動物實驗設計和動物福利等章節(jié)均通過實例,并結合我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經歷進行講述和討論。這樣,在理論課教學中使4R原則貫穿教學全過程,并有機整合到各個教學章節(jié),潛移默化的使學生認知并自覺接受4R原則,提升其自身科研素質。
3在實驗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4R原則
實驗教學是實驗動物教學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再認識的重要過程,同時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一線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4R原則的好機會。正人必先正己,只有一線教師以身作則,自覺在實驗教學中遵循4R原則,才能做到言傳身教,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每年在做實驗教學計劃時,一般會結合本實驗室的動物需求和了解到的部分研究生需求,將實驗結束后的動物不進行安樂死,而是在其狀態(tài)恢復后用于本實驗室或一些研究生的預實驗,以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同時開放實驗室,對于有特別需求的學生,歡迎其參與我們實驗室的科研項目,使之有更大的收獲和對4R原則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專門增加了一節(jié)標準動物實驗操作及動物中心常規(guī)工作參觀,使之了解標準的操作不僅能減少實驗動物數量和減輕實驗動物痛苦,而且更能保證實驗數據的科學性。同時,也要求學生參加每年在我校實驗動物紀念碑前舉行的實驗動物祭奠,加深其對實驗動物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和奉獻生命的可敬性的認識,更加堅定在今后科研工作中踐行4R原則的意志,為其進行高水平和更加科學性的動物實驗提供保障。
4在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監(jiān)督其遵守4R原則
我校動物中心每年都要進行幾百項科研項目。在管理中,首先對于要在中心進行的科研項目有一定的了解,管理人員同時肩負起監(jiān)督學生在實驗中保障動物福利的情況的義務。今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動物倫理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對教師在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監(jiān)督其遵守4R原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這樣,通過學習4R原則、認同4R原則、貫徹4R原則、監(jiān)督執(zhí)行情況、自覺改善動物福利,最終達到提高自身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論文摘要:加強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要從培養(yǎng)學生愛護實驗動物,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團隊精神,抵抗挫折以及實事求是的作風等方面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從鮮活、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中認識理解和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對真理和知識永無止境的探求精神。
科學實驗是一切科學理論的來源,是人類的基本實踐活動之一。高等學校中的實驗課程不僅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已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科學實驗方法、技能、作風等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的主要渠道。它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動物生理學是動物科學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是專業(yè)知識結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完成專業(yè)學習和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動物科學必修課程中,動物生理學是溝通生物學相關學科的重要渠道。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掌握和了解本專業(yè)基礎理論和技術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課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完善的實驗課設置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是讓學生從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中認識,理解和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對真理和知識永無止境的探求的精神。
一、培養(yǎng)學生愛護實驗動物的意識
實驗動物對人類的健康具有重大的貢獻,但是如果漫無科學目的或者反復盲目進行動物實驗,就會給動物的身體造成莫大的痛苦,故應盡可能的減少活體動物實驗,更有必要尋求代替實驗方法。對必須進行的動物實驗要將實驗動物的痛苦減少到最低程度。實驗動物是人類的“替代者”,在各項科學研究和產品鑒定過程中,它們?yōu)榱巳祟惡推渌麆游锏母@徒】担惺苤纯嗌踔翣奚?。?628年哈維利用動物發(fā)現血液循環(huán)從而把生理學確定為一門科學開始,到十九世紀認識糖尿病的本質,二十世紀抗生素及磺胺藥物的發(fā)明,單克隆抗體的發(fā)明及體細胞克隆成成功,再到目前正在進行的生命科學研究前沿領域“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等若干醫(yī)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飛躍都離不開實驗動物。從道義情感上講,人們應尊重和愛惜實驗動物。在實驗動物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意識到一個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關心自己是否人道地管理和使用實驗動物,學生如果不愛惜實驗動物就忽略了精神、神經因素對實驗的影響。當實驗動物遭受到虐待、創(chuàng)傷、粗暴對待等意外刺激時,其內分泌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機體代謝都與正常時不同,不但使實驗結果不準確,同時手術對實驗動物創(chuàng)傷大,也造成動物損失。在試驗中的飼養(yǎng)管理和處置都應想到動物的感受。關愛實驗動物,善待實驗動物,是每一個動物實驗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保護環(huán)境,防止因實驗動物尸體及廢棄物造成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實驗動物尸體及廢棄物進行焚燒,對維護科研正常秩序,加強對實驗動物生產及動物實驗研究管理,確保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證明了人和動物的親緣關系和物種進化過程,認為人和動物的親緣關系不僅僅是在智能上比較相近,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包括在道德方面都非常相近。所以他說,對動物的人道是人類所能繼承的最高貴的美德。
二、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
我們在實驗教學大綱中安排了數個實驗,充分涵蓋了生理實驗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包括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急性動物手術操作,微機處理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等等,這些基本技能是完成動物生理實驗課所必須的,同時也為后繼的專業(yè)課學習打下良好和重要的基礎。
三、實驗現象觀察和記錄能力的培養(yǎng)
觀察不只單純看到,還包含思維過程在其中。實驗現象的觀察包括主動觀察和被動觀察。
主動觀察是有意識安排的,通常是根據預期結果安排的觀察。做實驗時,如果只看到預期的現象,就有可能錯過預料之外的現象。而這些預料之外的現象卻最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發(fā)現。雖然這種可能很小,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
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結果和數據要及時如實地記錄。記錄必須準確、簡練詳盡和清楚。在實驗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學生這種良好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生理學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行為。這其中的理解,溝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這是未來科學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從教學的角度講,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接受到訓練,從實驗研究角度講,完成實驗是大家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
五、鍛煉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作風
動物生理學實驗的實驗對象是動物機體,所以,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實驗取得預期的效果,獲得成功是件好事,但如果實驗未能獲得預期效果也未必是壞事。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實驗步驟,討論實驗細節(jié),改進實驗操作水平和技能,培養(yǎng)鍥而不舍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燕,曹濟.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體會,2006(3).
2、陳忻華.綜合性實驗的開設,2005(10).
3、周婭.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嘗試與體會,2002.
4、周小玲,柯美珍.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9).
實驗動物福利的實質就是善待實驗動物,是在飼養(yǎng)管理和使用實驗動物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實驗動物免遭不必要的傷害、使其不受到饑渴、驚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證動物能夠實現自然行為,受到良好的管理與照料。我們在動物實驗教學課程中,注重講述實驗動物福利,不斷加入人文關懷的內容。實驗動物福利內容主要涉及飼養(yǎng)管理過程與動物實驗操作過程中的諸多方面。我國的實驗動物福利工作起步較晚,對動物福利的認識更是滯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部成型的關于實驗動物福利方面的法規(guī)。實驗動物雖然不是人,但是它是生命。善待動物、關愛生命無疑是動物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讓動物在安逸的狀態(tài)下生存,在無痛苦的狀態(tài)下結束生命歷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動物實驗中的事例、有關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感人肺腑的一些影片,來培養(yǎng)學生關愛生命的情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師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嚴格要求教師的實驗操作行為,帶動學生做到不驚嚇、虐待動物,盡量給它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選擇最佳仁慈終點,對實驗用后的動物實施安樂死等等,讓學生從一接觸實驗動物,就養(yǎng)成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
2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些學生對實驗動物學雖然有興趣,但懼怕動物,不愛動手操作,這一點表現在女孩子尤為突出。這是由于在講授理論階段,我們的學生接觸動物實驗的機會比較少,為此我們將理論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并把常規(guī)動物實驗技能作為授課的重點,在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的講授的同時,加大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給學生安排更多的實驗操作課程,由專業(yè)老師給學生加強規(guī)范操作的實驗指導,嚴格執(zhí)行實驗操作抽簽考試制度,從而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強調動物實驗中實驗者的自身防護
首先,加強衛(wèi)生管理和個人防護。實驗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每次接觸動物或者培養(yǎng)物,以及離開實驗室之前,必須徹底洗手。學習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動物、排泄物或感染性材料時,必須戴上手套、口罩、禁止用手觸摸面部、鼻、眼、口部,禁止在實驗室內進食、飲水、或存放食物。提醒學生實驗期間應穿著白大衣,離開時必須脫下,定時消毒清洗。
其次,嚴格的實驗動物選擇及規(guī)范實驗操作技術。近年來,有不少因動物選擇或實驗操作不當,導致學生甚至老師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事例發(fā)生,嚴重危害到實驗者的人身安全。我們教學實驗用小動物,如大鼠、小鼠、豚鼠以普及為SPF級動物進行實驗,但是某些大動物如兔、狗、羊等都多為普通級甚至民間收取的動物。若由于條件有限,購買清潔級以下動物,引進后必須檢疫,檢查是否攜帶人獸共患病原,合格后才能引入動物實驗室用于實驗。實驗操作過程中,選擇合格實驗動物的同時,規(guī)范動物實驗操作方法,杜絕因實驗動物攜帶病原體而使實驗人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