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光學顯微技術(shù)

光學顯微技術(sh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光學顯微技術(shù)

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第1篇

【關(guān)鍵詞】  衛(wèi)生適宜技術(shù); 穴位埋線技術(shù); 培訓

study on training in and extended effects of pointfiber insertion technology sun hui1, wang li2, bai yana3. 1.fuyang health school, fuyang 236015, china;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uyang sixth people's hospital, fuyang 236015, china; 3.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raining and extending of pointfiber inser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to be promoted in the rural areas. methods intensive education was conducted to train the medical staff from the counties concerned in lanzhou. after the training, the trainees went back to their own departments to use and propagate the technique. then the relevent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fter the intensive training, acquainting rates increased to 84.29% and average scores reached at 83.21±1.18.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believed that they had grasped the technique. the total promoted utilization rate was 27.45% (14/51), and gross effective rate in application was 95.16% (118/124). total training cost per capita was 367.47 yuan. direct training cost per capita was 299.17 yuan. total training cost and direct training cost per capita were 38.97 yuan and 31.73 yuan uspectively while the acquainting rates increased one percentage point. total training cost and direct training cost per capita were 32.15 yuan and 26.17 yua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average scores increased one. total spreading cost of per capita was 159.34 yuan. direct spreading cost of per capita was 131.24 yuan. total spreading cost and direct spreading cost of per capita were 1.67 yuan and 1.38 yuan respectively while effective rate increased one percentage point. conclusion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ointfiber insertion technology is in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proper health technique for rural areas,and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rural areas.

【key words】 proper health technique; pointfiber inser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穴位埋線技術(shù)是建立在中醫(yī)基礎上的新興技術(shù)[1],是將不同型號的羊腸線根據(jù)需要有選擇地埋入穴位,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xù)刺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2]。由于此方法施術(shù)簡單、療效持久、價格低廉,臨床應用廣泛,發(fā)展較快。本文分析該技術(shù)培訓、推廣效果和成本效果,探討該技術(shù)在農(nóng)村推廣使用的可行性,為該技術(shù)進一步培訓推廣提供參考信息和科學依據(jù)。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05年8月從甘肅省兩示范點臨洮縣和靜寧縣自愿報名并具有正規(guī)醫(yī)藥學校中專以上畢業(yè)學歷、在臨床科室從事臨床服務3年以上、能長期在當?shù)貜氖箩t(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在職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中,按每個鄉(xiāng)鎮(zhèn)和每個縣級醫(yī)療單位各隨機抽取1~2名醫(yī)務人員作為培訓對象和技術(shù)推廣使用人員,共51名。

1.2 調(diào)查方法

1.2.1 培訓和推廣方法 培訓對象在培訓前、課堂講授后和互動強化后均采用相同試卷按規(guī)定進行考試,獲得知曉率和培訓成績。培訓結(jié)束后,使用由項目組統(tǒng)一編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培訓對象進行培訓效果調(diào)查。共發(fā)放認知問卷51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問卷回收率96.08%;共發(fā)放滿意度問卷51份,回收有效問卷46份,問卷回收率90.20%。

培訓對象在使用該技術(shù)時及時填寫推廣應用登記表和推廣效果登記表,且對抽取的部分培訓對象進行小組訪談,了解該技術(shù)推廣應用情況。

1.2.2 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根據(jù)財務報表、知曉率、平均成績、技術(shù)推廣使用率和有效率進行培訓、推廣投入、產(chǎn)出研究,分析適宜技術(shù)培訓推廣的成本效果。

根據(jù)成本可追蹤性,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培訓直接成本:被培訓人員食宿費、專家食宿費、專家授課費、專家交通費、教材費等。

培訓間接成本:工作人員食宿費及勞務補貼、被培訓人員交通補助、專家接待費、醫(yī)療器械費、藥品費、其他費用(包括打印、紙張、辦公等費用)。

推廣成本:培訓成本+技術(shù)配套設備費用(醫(yī)療器械和藥品等費用)。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分析、χ2檢驗等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jié)果

2.1 培訓效果

2.1.1 知曉率變化情況 見表1。培訓對象對穴位埋線技術(shù)知識的知曉率從培訓前的72.86%提高到課堂講授后的82.45%及互動強化后8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95,p<0.01)。

2.1.2 培訓成績變化情況 培訓對象的平均成績在培訓前、課堂講授后和互動強化后分別為表1 培訓對象對穴位埋線技術(shù)知識知曉率變化情況分,培訓不同階段平均成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6.03,p<0.01)。

2.2 主觀認知情況 80.43%(37/46)的學員急需穴位埋線技術(shù),認為該技術(shù)學習很難、容易的培訓對象分別占2.17%(1/46)、41.30%(19/46),學員全部掌握了該技術(shù),39.13%(18/46)的學員需要再培訓,80.34%(37/46)的學員認為該技術(shù)適用,對互動強化滿意的占73.91%(34/46)。對培訓對象的主觀認知情況(學習難易程度、技術(shù)掌握程度、對互動強化滿意度和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按學歷、職稱、執(zhí)業(yè)類別、醫(yī)院級別分別進行相關(guān)分析,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學員學習該技術(shù)的難易程度、對該技術(shù)的掌握程度、對互動強化的滿意度和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與學員的學歷、職稱、執(zhí)業(yè)類別、醫(yī)院級別均無關(guān)。

2.3 推廣應用情況

2.3.1 推廣使用率 該技術(shù)在臨洮縣的推廣使用率為13.04%(3/23),在靜寧縣的推廣使用率為39.29%(11/28),總的推廣使用率為27.45%(14/51)。

2.3.2 推廣使用效果 穴位埋線技術(shù)在臨洮縣應用于7名病人,5人使用有效;在靜寧縣應用于117名病人,113人使用有效,推廣使用有效率為96.58%。兩縣總的推廣使用有效率為95.16%(118/124)。穴位埋線技術(shù)在兩示范縣治療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4.36,p<0.01)。見表2。表2 穴位埋線技術(shù)在兩示范縣治療效果

3 成本效果

3.1 培訓成本效果 共培訓51人,培訓總費用18 741.04元,培訓直接費用15 257.50元,培訓間接費用3 483.54元,培訓直接費用/培訓總費用為81.41%。人均培訓總成本367.47元,人均培訓直接成本299.17元,人均培訓間接成本68.30元。人均培訓成本認知提高效果分析顯示,知曉率提高9.43%,知曉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人均培訓總成本38.97元、人均培訓直接成本31.73元、人均培訓間接成本7.24元。人均培訓成本平均成績提高效果分析顯示,平均成績提高11.43分,平均成績每提高一分,人均培訓總成本32.15元、人均培訓直接成本26.17元、人均培訓間接成本5.98元。

3.2 推廣成本效果 技術(shù)推廣使用有效率95.16%(e%)。推廣總成本19 757.71元,推廣直接成本為16 274.17元,推廣間接成本3 483.54,推廣直接成本/推廣總成本為82.37%。人均推廣總成本(c1)159.34元,c1/e=1.67元;人均推廣直接成本(c2)131.24元,c2/e=1.38元;人均推廣間接成本(c3)28.10元,c3/e=0.29元。

4 討論

培訓后,學員對穴位埋線技術(shù)知識的知曉率和平均成績均明顯提高,培訓效果較好。培訓對象全部掌握了該技術(shù),80.00%以上的學員認為省項目辦選擇的這項技術(shù)正是他們所急需的,而且這項技術(shù)對設備無特殊要求,操作簡單,成本低,效益好,特別適合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農(nóng)村地區(qū)使用。另外,學員的學歷、職稱、執(zhí)業(yè)類別、醫(yī)院級別對培訓效果無影響。提示該技術(shù)不僅簡單、易學,而且對培訓對象的學歷、職稱、醫(yī)院級別等要求不高,適合在技術(shù)力量相對薄弱的農(nóng)村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中培訓推廣使用。

本研究顯示,穴位埋線技術(shù)在兩示范縣共用于124名病人,有效率為95.16%,有效率較高。但同時顯示,臨洮縣推廣使用情況較差,使用病人數(shù)較少,僅用于7名病人。反饋的信息顯示,臨洮縣推廣使用情況較差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①示范縣對該技術(shù)的宣傳力度不夠,許多病號不了解、不認可這項技術(shù),不愿意接受;②掌握該項技術(shù)的醫(yī)生受經(jīng)濟效益的影響,不愿意使用這項收費低的技術(shù)。所以,為了擴大該技術(shù)的推廣使用范圍,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該技術(shù)的宣傳力度,使廣大患者及家屬了解并認可這項技術(shù);其次要從政策、制度上予以支持,既要保證和提高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學習和使用該項技術(shù)的積極性,又要保證他們的收入不降低。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在成本和效果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3],就是要做到以最少的投入(成本)獲得最大的產(chǎn)出(效果),即成本效果比最低。本研究顯示,學員對穴位埋線技術(shù)知識知曉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人均培訓總成本38.97元、人均培訓直接成本31.73元;平均成績每提高一分,人均培訓總成本32.15元、人均培訓直接成本26.17元。技術(shù)推廣使用有效率95.16%(e%),人均推廣總成本(c1)159.34元,c1/e=1.67元;人均推廣直接成本(c2)131.24元,c2/e=1.38元??梢?,無論是從培訓效果,還是從推廣使用效果看,穴位埋線技術(shù)的成本效果比均較低。因此,該技術(shù)適合在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特別是經(jīng)濟水平較低的農(nóng)村地區(qū)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穴位埋線技術(shù)不僅培訓推廣效果好,而且成本效果比低,符合農(nóng)村衛(wèi)生適宜技術(shù)“簡、便、驗、廉”[4]的要求,適合在基層和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梁萬增. 穴位埋線療法臨床應用近況 [j]. 中醫(yī)藥信息, 2002,19(1):1821.

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 內(nèi)皮縮血管肽1;前列腺增生;外科手術(shù);綠激光;冠狀動脈疾病

Effect of 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its safet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PVP) and the strok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access the safety of PVP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combined with CH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penoperation (n=34), PVP (n=38). All 72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BPH was combined with CHD or not(CHD group and nonCHD group). The serum level of ET1 was measured b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s of ET1 in CHD groups[OP group vs PVP group: (83.19±12.83) vs (85.98±10.19) ng/L] before opera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0.777,P>0.05);One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 of serum ET1 of OP group[(123.01±25.98) ng/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VP group[(92.74±10.40) ng/L](t=2.823, P

【Keywords】 endothelin1; prostatic hyperplasia;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green laser; coronary disease

【摘要】目的: 探討高齡前列腺增生癥(BPH)患者不同術(shù)式與術(shù)后心血管意外的關(guān)系,評估經(jīng)尿道綠激光前列腺汽化術(shù)(PVP)對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 方法: 72例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BPH患者,其中開放手術(shù)(OP)組34例,PVP組38例;分別檢測患者手術(shù)前后血清內(nèi)皮素(ET1)的動態(tài)變化,并按有或無冠心?。–HD)分層比較. 結(jié)果: 合并有CHD的BPH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較:術(shù)前OP組與PVP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t=0.777,P>0.05),術(shù)后1 d, OP組較PVP組升高(t=2.823,P

【關(guān)鍵詞】 內(nèi)皮縮血管肽1;前列腺增生;外科手術(shù);綠激光;冠狀動脈疾病

0引言

綠激光前列腺汽化術(shù)(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PVP)是由美國Laserscope公司于2003年研制成功并應用臨床, 我科自200606引進使用PVP以來,累計治療人數(shù)已達300多例,該術(shù)式以出血少、恢復快為顯著優(yōu)點[1]. 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前列腺手術(shù)后誘發(fā)心臟猝死等心血管并發(fā)癥問題已引起臨床的關(guān)注[2]. 為此,我們于200506/200606對西京醫(yī)院72例老年BPH患者(有或無CHD)前列腺手術(shù)前后進行血清內(nèi)皮素(ET1) 動態(tài)變化觀察,并在不同術(shù)式間進行比較,探討接受PVP治療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圍手術(shù)期的安全性.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72例BPH患者術(shù)前經(jīng)B超或MRI等檢查診斷為良性BPH. 根據(jù)既往病史、心電圖、心臟B超、及血生化測定,部分患者做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彩色多普勒檢查,同時根據(jù)1979年國際心臟病協(xié)會和WHO診斷標準[3],將患者分為:伴有CHD者30例(均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其中接受OP治療者14例,接受PVP治療者16例;42例未合并CHD者,其中接受OP治療者20例,接受PVP治療者22例(表1). 為了使治療前組間具有可比性,已排除可能對血清ET1產(chǎn)生影響的急慢性感染、惡性腫瘤、糖尿病患者. 抽血前24 h內(nèi)未使用硝酸甘油、ACEI、阿斯匹林和鈣拮抗劑等藥物.

表172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略)

1.2方法34例采用OP治療,38例采用PVP治療. 每例分別于術(shù)前2 h,術(shù)后1, 2, 6 d采肘前靜脈血4次. ET1測定: 用放射免疫法. ET1放免試劑盒,購于西安寶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血樣采集、標本處理和檢測方法參照說明書進行,實驗過程在我院核醫(yī)學科完成.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轉(zhuǎn)貼于

2結(jié)果

72例BPH患者手術(shù)前后ET1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詳見表2, 3. 有CHD的BPH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較:術(shù)前兩治療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t=0.777,P>0.05);術(shù)后1 d,OP治療組較PVP治療組升高(t=2.823,P<0.01);術(shù)后2 d,兩治療組比較,仍有差異,(t=4.678,P<0.01);術(shù)后6 d,兩治療組間ET1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別(t=1.399,P>0.05). 無CHD的BPH患者,術(shù)前兩治療組間無差異(t=0.478,P>0.05);術(shù)后1 d,OP治療組較PVP治療組升高(t=4.370,P<0.01);術(shù)后2 d,兩治療組比較,仍有統(tǒng)計學差異(t=2.614,P<0.05);術(shù)后6 d,兩治療組間ET1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別(t=0.538,P>0.05).

72例患者術(shù)后早期,2例有心絞痛發(fā)作,4例心電監(jiān)護下出現(xiàn)缺血性STT改變,1例發(fā)生短暫頻發(fā)室性早搏,這些均是伴有CHD的患者. 經(jīng)及時處理后病情得到控制. 72例患者術(shù)后均沒有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臟猝死等并發(fā)癥.

表2冠心病(CHD)組圍手術(shù)期ET1動態(tài)變化(略)

表3無冠心病(NCHD)組圍手術(shù)期ET1動態(tài)變化(略)

3討論

關(guān)于BPH 及其手術(shù)與CHD 的關(guān)系,長期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guān)注[4-5], 1985年Bruno等[6]對5O例BPH接受開放性前列腺摘除術(shù)后的患者追蹤6 mo~15 a(平均8.7 a),有15例死于缺血性心臟病,術(shù)后長期追蹤缺血性心臟病的病死率為30%. Hahn等[7]自1996年以來一直關(guān)注BPH 及其手術(shù)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關(guān)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流行病學調(diào)查. 近年來,國內(nèi)已有學者研究表明,在恥骨上前列腺摘除術(shù)后存在著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血管內(nèi)皮功能損傷可導致急性心肌缺血或缺血加重,甚至誘發(fā)急性冠脈綜合征(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AMI和心性猝死)的發(fā)生[8].

國外學者[5-9]推測血流動力學紊亂、雄激素的作用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可能是BPH與CHD兩種疾病的共同發(fā)病機制;而影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最直接的因素是血管內(nèi)皮功能. 許多研究顯示內(nèi)皮功能失調(diào)不但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形成,而且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及并發(fā)癥(如血管痙攣、血栓形成)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10]血管內(nèi)皮是介于循環(huán)血液與血管平滑肌之間的生理屏障,是許多心血管激素酶激活及酶失活的部位,它通過釋放NO, PGI2, ET1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質(zhì),在維持血管舒張、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等方面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 其中ET1對動脈有強烈的收縮作用,其作用強度依次是冠狀動脈、主動脈和小動脈,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強的、作用時間最長的收縮血管物質(zhì),比血管緊張素強10倍、比去甲腎上腺素強l000倍[11]. ET1還有增強醛固酮的合成、可促使平滑肌細胞增殖、血管壁肥厚、抑制平滑肌細胞凋亡等作用.

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合并CHD的BPH患者在前列腺切除術(shù)后血清ET1水平升高,說明在前列腺切除術(shù)后存在著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但接受OP治療組與接受PVP治療組比較,ET1水平在術(shù)后早期檢測點有明顯差異,其中接受OP治療組較PVP組顯著升高,說明OP促使本來就存在血管內(nèi)皮缺陷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內(nèi)皮功能更趨紊亂,同時說明PVP治療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干擾相對較輕. 而血管內(nèi)皮功能損傷可導致急性心肌缺血或缺血加重,甚至誘發(fā)心血管并發(fā)癥,因此,PVP治療對于合并冠心病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來說,是一種較安全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Bachmann A, Schurch L, Ruszat R, et al.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PVP) versus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A prospective bicentre study of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and early functional outcome[J]. Eur Urol,2005,48(6):965-972.

[2] 屆曉冰,謝景超,趙曉昆,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和冠心病關(guān)系的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4,23(1):64-65.

[3] 第一屆全國內(nèi)科學學術(shù)會議心血管病組.關(guān)于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的建議(附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 Circulation,1979, 59:60[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4] Hahn RG ,F(xiàn)arahmand BY ,Hallin A ,et a1.Incid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fter transurethral treatments of prostatic hypertrophy[J].Urology, 2000,55(2):236-240.

[5] Weisman KM ,Larijani GE,Goldberg ME.Incid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fter transurethral treatments of prostatic hypertrophy [J].Urology, 2000,56(3):544.

[6] Bruno AN ,Summers JL.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large gland prostatic hypertrophy[J].Urology,1985,25(3):239-241.

[7] Hahn R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J].Biomed Pharmacother,2001,55(3):144-147.

[8] 屈曉冰,趙小昆, 楊悅,等. 血管內(nèi)皮功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和冠心病之間的作用[J],中國老年醫(yī)學雜志.2003,11(23):724-726.

[9] Weisman KM,Larijani GE,Goldstein MR. 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lderly men [J].Pharmacotherapy,2000,20(4):383-386.

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第3篇

關(guān)鍵詞: 金相顯微鏡; 聚焦形貌恢復; 三維微觀形貌恢復

中圖分類號: TP394.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6.05.003

文章編號: 1005-5630(2016)05-0388-05

引 言

金相顯微鏡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光學儀器,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材料加工生產(chǎn)中的問題,改善熱處理操作,防止產(chǎn)生廢品,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該設備已成為鋼鐵冶煉、材料加工等行業(yè)重要的測量分析儀器,也廣泛應用在高校的實驗研究教學中。數(shù)字化是提升測量能力、滿足現(xiàn)代生產(chǎn)要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國內(nèi)外許多研究人員已經(jīng)對普通的金相顯微鏡進行了數(shù)字化[1-2],用CCD采集圖像,然后進行圖像分析與處理。目前商品化的金相顯微鏡多以二維測量分析為主,但實際應用中對同時獲得三維信息也有很多需求。金相顯微鏡本身的結(jié)構(gòu)具有三維運動功能,為實現(xiàn)三維測量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載物臺可以精密移動的基礎上,基于一些新的圖像處理技術(shù)還可以實現(xiàn)微觀形貌的恢復。本文采用單目視覺方法,對光學系統(tǒng)成像部分不做改動,成本較低,而且容易實現(xiàn)[3]。在單目視覺方法中,采用聚焦形貌恢復方法對被測物體進行恢復,原理簡單,魯棒性較好。本文簡要介紹了聚焦形貌恢復技術(shù),并通過實驗對金相顯微鏡進行改造,實現(xiàn)了粗糙度樣塊三維表面形貌的恢復,測量了表面粗糙度,與標準值比對后可得實驗結(jié)果正確可靠。實驗系統(tǒng)擴大了金相顯微鏡的使用范圍。

2 實驗

2.1 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

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法獲取序列圖像:圖像采集系統(tǒng)移動、被測物體移動或鏡頭變焦。最后一個方法的缺點是景深發(fā)生變化,對光學裝置要求高,因此通常采用移動被測物體或者移動光學鏡頭的方法來獲取序列圖像。如圖3所示,在手動控制金相顯微鏡載物臺的基礎上,添加步進電機,利用步進電機帶動載物臺上下移動,CCD捕獲移動過程中被測物體的圖像。測試樣品為粗糙度Ra=0.8 μm的車削樣板,采用20倍物鏡,步進距離為1 μm(兩幅圖像的距離),采集10幅序列圖像,圖4所示為其中的4幅圖像。在移動過程中,首先是被測樣品全部離焦,如圖4(a)所示圖像模糊,隨著測量臂向上移動,樣品底部先聚焦,如圖4(b)所示樣品底部圖像清晰,頂部模糊,接著樣品頂部聚焦,如圖4(c)所示頂部圖像清晰,底部模糊,最后全部離焦,如圖4(d)所示。

2.2 實驗結(jié)果

根據(jù)式(2)、(3)計算得到每個像素點的聚焦測度值,利用高斯插值,根據(jù)式(5)獲取對應點的高度值,恢復的三維形貌如圖5所示,消除傾斜之后如圖6所示。垂直于車削痕跡方向獲取多個橫截面,測量結(jié)果Ra=0.11 μm。

3 結(jié) 論

傳統(tǒng)的金相顯微鏡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應用廣泛,但只適用于二維測量分析。本文基于聚焦形貌恢復技術(shù)在金相顯微鏡上實現(xiàn)了三維微觀形貌測量,計算了被測物體的表面粗糙度值,擴展了金相顯微鏡的測量功能。

聚焦形貌恢復技術(shù)的精度主要取決于光學系統(tǒng)的參數(shù)和序列圖像的軸向采樣間隔。電機的步進距離必須小于光學系統(tǒng)的景深,否則會丟失步進距離與景深差值之間的高度信息,影響三維形貌的恢復。光學系統(tǒng)景深越小,電機驅(qū)動器的步進距離越小,最后的測量精度越高。但景深越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測量視野變得越小。同時步進距離越小,對精密機械裝置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要對被測物體的大小和精度要求進行合理的選擇。后續(xù)工作中將對系統(tǒng)的測量精度開展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照軍,張思遙.金相顯微鏡數(shù)字圖像采集系統(tǒng)的改造[J].金屬熱處理,2012,37(12):134-135.

[2] 施杰.金相顯微鏡設計價值分析與高性價比實現(xiàn)研究[D].桂林: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08.

[3] 佟帥,徐曉剛,易成濤,等.基于視覺的三維重建技術(shù)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28(7):2411-2417.

[4] NAYAR S K,NAKAGAWA Y.Shape from focus[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4,16(8):824-831.

[5] DURAKBASA M N,OSANNA P H,DEMIRCIOGLU P.The factors affecting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s of the machined flat and spherical surface structures - the geometry and the precision of the surface[J].Measurement,2011,44(10):1986-1999.

[6] MALIK A S,CHOI T parison of polymers:a new application of shape from focu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09,39(2):246-250.

[7] MAHMOOD M T,SHIM S O,ALSHOMRANI S,et al.Depth from image focus methods for micro-manufactur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3,67(5/8):1701-1709.

[8] BILLIOT B,COINTAULT F,JOURNAUX L,et al.3D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shape from focus technique[J].Sensors,2013,13(4):5040-5053.

[9] 錢燕,尹文慶,林相澤,等.基于序列圖像三維重建的稻種品種識別[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4,30(7):190-196.

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第4篇

細胞看似十分微小,其實還包含更加細小的“零件”,科學家得借助“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們。在這些科學家中,有三個杰出代表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埃里克?白茲格、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以及來自德國的科學家斯特凡?赫爾。

光波的限制

早在公元前1世紀,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現(xiàn)象:通過球形透明物體去觀察微小的物體時,可以使其放大成像。1590年,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者已經(jīng)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1665年前后,英國生物學家胡克發(fā)明了類似現(xiàn)在學校實驗室里用的顯微鏡,并通過這臺顯微鏡看到了軟木中網(wǎng)格狀的結(jié)構(gòu),胡克稱之為細胞。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大大推動了生物學的發(fā)展。

自從顯微鏡發(fā)明以來,科學家就不斷對它進行改進,期待獲得更大的放大倍數(shù)和更高的分辨精度。1873年,德國顯微鏡學家恩斯特?阿貝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由于光波相互干擾的原因,光學顯微鏡不能無限度地放大微小物質(zhì),最多只能“看到”光波波長一半的物質(zhì),即尺寸不小于200納米的物質(zhì)。這就是有名的“阿貝原則”,200納米也被稱為光學顯微鏡的“繞射極限”。

“阿貝原則”公布之后,科學家感到十分沮喪,因為分子和原子的尺寸大多在200納米以下。也就是說,光學顯微鏡似乎難以“看到”分子和原子所活動的納米世界了。打個比方來說,如果生命是一座城市,那么細胞就是城市中的每一個房間。我們?nèi)庋壑荒芸吹缴俺鞘小焙推鞴?、組織等“建筑”,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細胞“房間”,卻難以看到“房間”內(nèi)的物品。

因此,科學家開始發(fā)明多種能“看清”納米世界的電子顯微鏡。這些顯微鏡居然可以看到最小尺寸為0.2納米的原子,是光學顯微鏡精度的1 000倍!

讓分子發(fā)光

正當電子顯微鏡大展身手的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很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物理學和化學研究中得心應手的電子顯微鏡,到了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往往有些“水土不服”。因為電子顯微鏡不能研究活物,它們必須把細胞“殘忍地殺死”后才能進行觀察。這樣一來,生物學家就難以研究分子在活細胞中的正常活動。

于是,生物學家就得重新考慮如何研制出精度超越200納米的光學顯微鏡。顯然,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繼續(xù)研究,那就是“鉆牛角尖”了,到了必須換種思路來突破“繞射極限”。這種新思路還真被科學家想到了,那就是不再用外來的光源觀察細胞,而是讓細胞中的分子發(fā)出熒光來觀察它們。因此,目前生物學家所用的超分辨率顯微鏡也叫熒光顯微鏡。

如何讓細胞中的分子發(fā)出熒光呢?赫爾發(fā)明了熒光手電來解決這個問題。赫爾先利用成熟的分子染色技術(shù)給細胞注射熒光物質(zhì),熒光物質(zhì)像染料一樣沾染到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上。然后,利用熒光手電發(fā)出極細的激光束照射生物大分子,大分子上的熒光物質(zhì)被激發(fā)而發(fā)出熒光,就像是生物大分子本身發(fā)光一樣。

突破極限

為何發(fā)出熒光的細胞就可以讓光學顯微鏡突破極限呢?因為在周圍環(huán)境黑暗的情況下,顯微鏡就可以看到細胞中發(fā)光的分子。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明亮的白天,我們很難看到幾百米外的一盞燈泡;如果是在漆黑的夜晚,這盞燈泡亮起來之后,我們就可以看到它了。

如果夜晚遠處只有一盞燈,我們可以很好地分辨出這盞燈。如果夜晚遠處有一大片燈,甚至有一座明亮的城市,我們就很難分辨其中的一盞燈,這是因為光線相互干擾,“阿貝原則”又起作用了。因此,赫爾得想辦法消除光線干擾。他改進熒光手電,讓它可以發(fā)出一束激光讓生物分子發(fā)光,再用另一束激光消除其他熒光,通過兩束激光交替掃描細胞,就可以“看清”生物中的大分子了。

莫爾納爾和白茲格進一步想出了一些辦法,消除或濾掉細胞中多余的熒光,結(jié)果讓顯微鏡居然成功地“看到”單個的生物分子,這被稱為單分子熒光顯微鏡。

活生生的納米世界

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認為:“理論上講,如今沒有什么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小得無法研究?!痹陔娮语@微鏡時代,納米世界就像沙漠一樣一片死寂,其中的所有物質(zhì)都靜靜地躺在那里。然而,超分辨率光學顯微鏡讓我們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納米世界,所有的生物分子按照它們原本的“生活方式”繼續(xù)活動,就像顯微鏡、熒光染料、激光這些東西不存在一樣。

有了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科學家就可以從分子層面看到生命生老病死所帶來的變化,為研究疾病機理和開發(fā)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我們將是這些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因為這些成果可以更好地維護我們的健康。

隨著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推廣和應用,未來醫(yī)學專家可以對我們的健康進行“精細”護理和治療。未來醫(yī)學專家可以發(fā)

光學顯微技術(shù)范文第5篇

[關(guān)鍵字]磷氯鉛礦 砷鉛礦 礦物特征 實驗鑒定

[中圖分類號] P57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4-101-2

立體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等分析方法是一種鑒定磷氯鉛礦與砷鉛礦等行之有效的實驗方法。本文通過三種儀器分析方法對磷氯鉛礦與砷鉛礦進行了分析鑒定。通過研究磷氯鉛礦與砷鉛礦的物化學、光學特征,以探求磷灰石族其他礦物的礦物學特征。

1兩種礦物的物理性質(zhì)和光學特征

1.1 磷氯鉛礦的物理性質(zhì)及光學特征

本文研究的磷氯鉛礦礦物外觀為綠色,呈半透明至微透明,油脂光澤,性脆,無解理。觀察樣品見該礦物的晶體為六方柱狀,長0.3~11mm,粗0.01~0.3mm,結(jié)晶程度較好,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樹枝狀,常見平行連生。整個樣品,底部為細小針狀晶體,上部為大小長短不一的柱狀晶體,其中大的柱狀晶體可見明顯的頂凹六方柱形態(tài)特征。其條痕白色、硬度約3.5~4.0。

在立體顯微鏡下觀察,其晶體結(jié)構(gòu)顯示出幾乎標準的六方體(如圖1-1),我們可以推斷其為六方晶系(C26h-P63/m;a0=0.997nm,c0=0.773;Z=2),屬磷灰石型結(jié)構(gòu)。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薄片為無色或淺色,一軸晶負光性,N0=2.058,Ne=2.048(Na)。

1.2 砷鉛礦的物理性質(zhì)及光學特征

本文研究的砷鉛礦礦物外觀呈橙黃色,透明至半透明,性脆,斷口不平坦,油脂光澤或金剛光澤。樣品晶體結(jié)晶于疏松多孔的褐鐵礦石裂隙面上,晶形較好,呈短柱狀,集合體呈晶簇狀。整個樣品晶體分布不均,大小不一,約0.05~0.3mm,但結(jié)晶程度較好。其條痕白或近于白、硬度約3.5~4.0。

在立體顯微鏡下觀察,該礦物樣品呈現(xiàn)形狀較好的六方錐形(圖1-2),仔細觀察為六方雙錐晶類,我們確定該礦物為六方晶系(C26h-P63/m;a0=1.038~0.997nm,c0=0.754~0.733;Z=2),屬磷灰石型結(jié)構(gòu)。當鑷針轉(zhuǎn)至某個角度時,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砷鉛礦表面有花紋(圖1-3),花紋部分呈鋸齒狀,部分筆直平滑,這一現(xiàn)象將在掃描電鏡實驗時進行分析。

在光學顯微鏡下礦物薄片呈無色至淡黃色,多色性不顯。正突起非常高,見明顯糙面和不規(guī)則裂紋發(fā)育。一軸晶負光性,N0=2.147,Ne=2.128。

綜合以上分析,兩種礦物外觀都呈半透明、性脆、油脂光澤,條痕白色、硬度約3.5~4.0,都屬六方晶系、磷灰石型結(jié)構(gòu);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光學特征皆為一軸晶負光性。

2兩種礦物的化學性質(zhì)特征

2.1 掃描電鏡能譜法分析磷氯鉛礦

本次試驗分析儀器為掃描電鏡,型號為日本電子公司JSM-6380Lv型,高低真空。主要技術(shù)指標為高真空模式3.0nm;低真空模式4.0nm;加速電壓至30kV 連續(xù)可調(diào);放大倍數(shù):5×~300000×,預設5檔放大倍數(shù);燈絲:預對中式鎢燈絲;物鏡光欄:三級可調(diào)光欄;二次電子探頭:可得二次電子圖像;高靈敏度背散射電子探頭:形貌像、立體像;工作距離:10mm。

本次實驗分析過程簡述:首先挑選晶形較好、有代表性的磷氯鉛礦礦樣作為實驗分析樣品,清理干凈,固定于薄片上 (盡量使平面向上),再進行噴碳(從樣品打開到噴碳間隔十幾分鐘)。在掃描電鏡下觀察,看到實驗樣品表面附著一些大小不一的顆粒體和顆粒體群(圖2-1),選取一個代表性的顆粒體攝取能譜圖(圖2-2),獲取數(shù)據(jù)見表2-1。從圖2-1觀察,樣品表面附著的顆粒體大小、形狀及分布均不規(guī)則;圖2-2與表2-1表明:顆粒主要元素為O、Mo與Pb,含量較少的是Cl,因此推斷附在主礦物上的代表性顆粒成分主要為鉬鉛礦礦物。這個實驗結(jié)果證明了磷氯鉛礦常與鉬鉛礦等伴生。

實驗樣品表面顆粒分析完成后,我們進行了主礦物分析,我們在樣品不同部位a與b攝取了掃描電鏡圖與其對應的能譜圖,分別為圖2-3與圖2-4、圖2-5與圖2-6,對應數(shù)據(jù)見表2-2、表2-3。從圖2-3觀察樣品表面有著極細微的小凹坑,表面有著不規(guī)律的紋路;從圖2-5觀察表面附著有大小不一的礦物顆粒,無規(guī)律分布(圖2-2、表2-1分析結(jié)果已推斷為鉬鉛礦等伴生礦物)。從圖2-3、2-5觀察主礦物的形狀顯示為六方錐形,圖2-4、2-6與表2-2、2-3表明:該礦物的主要化學元素是O、Pb、P與Cl,次要元素為S與As。根據(jù)這些礦物的形狀、元素種類與其原子百分比,我們分析鑒定主礦物屬六方晶系,為磷氯鉛礦。

2.2 掃描電鏡能譜法分析砷鉛礦

本次分析儀器型號、技術(shù)指標以及分析過程與磷氯鉛礦分析方法相一致。將樣品在掃描電鏡下進行觀察(圖2-7),并在不同部位a、b拍攝了兩次能譜圖,分別為圖2-8與圖2-9,對應的數(shù)據(jù)分別見表2-4、表2-5。從掃描電鏡圖2-7,我們觀察到實驗樣品表面呈現(xiàn)出特殊的微型貌,見階梯狀的生長花紋,部分呈不甚規(guī)則的鋸齒狀的花紋,部分呈平滑的花紋,它們層層疊疊不規(guī)律疊加在一起,但仍然可以看到其晶形為六方柱狀。而圖2-8、2-9與表2-4、2-5表明:該礦物主要化學元素為O、Pb、As、Cl與P,也含少量S。根據(jù)這些礦物的形狀、元素種類及其原子百分比,我們分析鑒定主礦物屬六方晶系,為砷鉛礦。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砷鉛礦與磷氯鉛礦化學成分相似,都含O、Pb、As、Cl、P以及少量S,其中砷鉛礦As的原子百分比遠遠高于磷氯鉛礦中As的原子百分比。因此可根據(jù)二者不同原素不同原子百分比特征進行區(qū)別鑒定這兩種礦物。

3結(jié)論

本文通過立體顯微鏡法、光學顯微鏡法和掃描電鏡能譜法進行實驗分析,鑒定、區(qū)分了兩種礦物的物化學、光學特征。其中磷氯鉛礦礦物屬六方晶系,光學顯微鏡下呈無色或淺色,一軸晶負光性;該礦物的主要化學元素是O、Pb、P與Cl,次要元素為S與As。而砷鉛礦礦物屬六方雙錐晶類,同屬六方晶系,光學顯微鏡下呈無色至淡黃色,多色性不顯,一軸晶負光性;該礦物主要化學元素為O、Pb、As、Cl與P,也含少量S。

通過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磷氯鉛礦與砷鉛礦礦物都屬于六方晶系,但二者結(jié)晶晶形以及As的原子百分比都不同,砷鉛礦As的原子百分比遠遠高于磷氯鉛礦中As的原子百分比,可依此區(qū)分、鑒定磷氯鉛礦與砷鉛礦。而二者同屬磷灰石族礦物,又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質(zhì)、光學特征以及相似的化學成分,可根據(jù)它們這些相似的礦物特征,為后續(xù)鑒定磷灰石族其他礦物的礦物特征提供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