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康復護理的方法

康復護理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康復護理的方法

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綜合康復護理;腦卒中;生存質量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患者腦部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及非創(chuàng)傷性的腦實質內出血,其急性期持續(xù)的時間一般為2-4周,在次期間,如護理不當,可對患者的預后造成影響。因此,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綜合康復護理方法對腦卒中急性發(fā)作期患者進行護理,旨在分析綜合護理在改善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急性期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6~65歲,平均(51.25±4.28)歲。

1.2護理方法

①一般護理:患者入院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包括體溫、心律、脈搏等,給予心電監(jiān)護,準確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的意識、反射等進行觀察,對病情較為危重的患者應該增加查房的時間和頻率,予0.5h巡視病房1次,一級護理患者1h巡視病房1 次。如發(fā)現患者的病情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管床醫(yī)生,并及時進行處理。

②呼吸道護理:由于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呼吸抑制等情況,因此,對患者的呼吸道護理尤為重要,在護理過程中,囑患者平臥位,并觀察患者是否有痰,如患者呼吸道有痰,應及時吸引口鼻分泌物,并適當給予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的氧飽和度,維持血氧飽和度達95%以上,如患者出現氧飽和度下降,可適當吸氧。

③用藥護理:由于在腦卒中的急性發(fā)作期,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因此,在給患者用藥的過程中,需嚴格核對患者的身份,以免錯誤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后果,嚴格的做到三查七對,在藥物應用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是否出現液體滲出、皮膚壞死等情況,增加巡視次數,每半小時巡視1 次患者輸液情況,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更換另一條靜脈重新輸入。

④生活護理:如患者出現意識障礙,需給予患者加床護欄,以免發(fā)生墜床,對于瞻望的患者適當給予約束,如患者出現感覺障礙,應該避免高溫或或冷刺激,防止燙傷或凍傷,保暖需用熱水袋時應外包毛巾,每30 min查看更換一次部位。如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囑家屬多陪伴,防止患者跌倒或受傷,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礙,需在患者的床頭準備吸引器,進餐前注意休息,應給予半流或糊狀食物,少量多餐,防止誤吸。進餐后抬高床頭30 min~60 min,防止食物反流。如患者在進餐的過程中出現誤吸,應及時清理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發(fā)生,對不能進餐患者給予留置胃管,并做好留置胃管的護理。

⑤預防院內感染:由于院內患者較多,因此,應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注意保持室內通風,床單干凈整潔,在此基礎上,對于留置導尿的患者,應每日用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每日更換尿袋。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每日2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采用Barthel指數[1]來反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運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 BREF. QOL[2]評定生活質量。

1.4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選取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結果以α=0.05為檢驗標準,以P

2.結果

2.1治療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本組患者治療后Barthel 指數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治療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2.2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本組患者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3.護理體會

腦卒中的發(fā)病率約為200/10萬[3],死亡率較高,且在存活的患者中,70%患者會很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4],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5]。因此,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50例患者中,治療前后Barthel 指數、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后均明顯提升,提示,合理的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預后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以往研究中也顯示,良好的護理對患者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與本研究結果一致[6]。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綜合護理方法包括一般護理、呼吸道護理、用藥護理、生活護理、院內感染預防等幾個方面,護理內容涵蓋了患者生命體征、飲食、運動、用藥等各個方面,全面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在最大的程度上預防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腦卒中急性期患者治療期間,不可忽略患者的護理工作,以提高臨床效果和患者的恢復程度。

參考文獻:

[1]諸毅暉. 康復評定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220-222, 268-270.

[2]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等. 腦卒中后抑郁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4):470.

[3]王秀坤,黃旭明,石藝華,等.健康教育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5,36(14):3172-3174.

[4]南登. 康復醫(yī)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58.

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并發(fā)癥預防;康復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82

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是指患者成年后的髖關節(jié)脫位[1]。其主要表現是患者股骨頭完全脫離正常解剖位, 下肢明顯縮短以及髖臼股骨上段發(fā)育不良, 需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本文就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康復護理做討論, 旨在分析如何有效的防治并發(fā)癥及進行康復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患者28例且均在本院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齡26~52歲, 平均年齡(35.1±5.9)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關節(jié)炎, 伴有或不伴髖關節(jié)疼痛, 根據Crowe分型標準, 所有患者均屬于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

1. 2 方法

1. 2. 1 術后血栓預防 血栓栓塞病是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最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血栓栓塞可以發(fā)生在骨盆、大腿和小腿的血管。大多數血栓可能形成于小腿深靜脈, 隨后向大腿發(fā)展, 但骨盆或股深靜脈內也可以單獨形成血栓。80%~90%的血栓發(fā)生于患肢。①術前需要做好相關護理工作, 督促患者適當運動下肢, 并加強營養(yǎng), 改善貧血狀況, 積極治療心血管疾病。術中需要盡量加快手術速度, 如果手術時間過長, 患者會出現血液流通不暢的現象, 因此, 在不能縮短手術時間的背景下, 需要適當改變患者, 保持腳部高、頭部低的姿勢1 min, 然后再進行手術, 這樣可以促進患者血液流通。②患者在可以下床活動的情況下, 要盡早下床走動或者活動四肢, 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速度, 必要時可適當按摩四肢;患者需要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 適當運動, 避免久坐, 加強飲食調理, 控制體重, 保持心情愉悅。③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 可以使用低分子鈣素鈣提前預防, 除此之外, 使用肢體氣體加壓裝置、彈力襪等, 預防的效果也相對較好, 尤其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患者, 使用機械裝置具有更好的預防效果。

1. 2. 2 術后感染的預防 全髖關節(jié)置換的術后感染通常是災難性的。預防應用抗生素, 注意攝取平衡飲食, 提高機體抵抗力。術后嚴密觀察切口負壓引流情況及傷口敷料的滲血情況。加強抗生素的使用, 合理用藥。

1. 3 康復護理 ①首先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 保證患者了解病情, 配合治療。在骨折術后當天, 立即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治療, 包括電針治療, 關節(jié)松懈治療, 運動治療和冷療進一步鍛煉髖關節(jié)恢復, 維持髖關節(jié)活動度, 加強肌力訓練。②指導患者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未固定關節(jié)的活動, 拔除引流管拍攝X線片后結合患者的全身情況在床位醫(yī)生的指導下開始康復鍛煉。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 以患者無不適感為宜。③囑咐患者多曬太陽, 注意防寒濕, 保暖, 使髖關節(jié)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后, 平地慢走1~2次/d, 20~30 min/次。盡量減少上下臺階、彎腰、跑步等使關節(jié)負重的運動, 避免、減少關節(jié)軟骨的磨損。④補充關節(jié)營養(yǎng)物質, 多給予營養(yǎng)骨關節(jié)的保健品及食品如軟骨粉, 對恢復關節(jié)活力大有裨益。此外, 選擇適宜適度的體操, 強化關節(jié)周圍肌肉可以保證關節(jié)的安定性, 鍛煉髖臼的愈合, 保證髖臼損傷及時恢復。

2 結果

本組患者經治療后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為75~90分, 平均評分為(87±1)分, 所有患者手術切口均愈合良好, 無感染發(fā)生, 1例患者出現術后髖關節(jié)脫位, 經對癥治療后改善。

3 討論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又稱為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 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臨床上應早期診斷以及進行早期治療, 如不進行早期治療很有可能導致患兒肢體殘疾, 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先天性發(fā)育不良伴脫位的患者髖臼發(fā)育不良, 而且髖關節(jié)周圍骨質明顯存在疏松, 導致患者髖臼假體的初始穩(wěn)定性不強, 患者手術治療過程十分復雜, 所以在成人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患者進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時應注意保護患者髖臼周圍的骨質, 并且在手術后積極預防相應并發(fā)癥, 不能只追求患者雙下肢的穩(wěn)定性, 同時還要保持屈曲髖關節(jié)對骨神經的張力[2]。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是根據醫(yī)療材料如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進行人體關節(jié)的置換, 人工全款關節(jié)置換術是替換發(fā)育不良髖關節(jié)或病變髖關節(jié)的全置換手術, 在臨床上治療髖關節(jié)病變已經的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 治療的目的是實現患者髖關節(jié)的運動[3]。因髖關節(jié)的內旋、內收、外旋、外展等運動較為復雜, 所以手術難度相對較大, 但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應成為常規(guī)的一種外科手術, 隨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手術效果也在不斷的提高。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進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并且積極進行并發(fā)癥的預防以及康復護理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 成人Crowe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需在早期進行對于術者的評估, 結合適合患者自身的護理及康復方法, 能有效的改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岳嵩, 汪滋民, 王志偉, 等. Crowe Ⅳ型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華骨科雜志, 2010, 30(2):129-136.

[2] 黃永華.優(yōu)質護理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5(8):133-134.

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81―02

1 簡述

中風的發(fā)病率,致殘率有上升趨勢,,患者年齡卻在逐年的下降, 70%的患者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殘障,言語和精神等各種殘障,本文是探討腦中風患者的心理問題,焦慮、抑郁、否認、孤獨、失助等心理障礙,心理因素是影響恢復的重要原因。為了提高中風患者的恢復效果,我們在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過程中,運用PDCA護理循環(huán)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PDCA管理循環(huán)就是按照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4個階段來進行護理實踐,并循環(huán)不止進行下去的一種工作程序。

1.1 P階段(PLAN,計劃階段)調查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

1.1.1 調查的樣本 :

在我院選擇60列中風病人,作為現狀組,患者的肝腎功能正常,無其他并發(fā)癥,男女比例約1.1:1,年齡最大85歲,最小40歲, 90%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后遺癥癥狀有以下幾種:單側偏癱、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療效檢查標準:1基本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病殘程度為0級,肌力為4~5級; 2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級以上; 3有效:癥狀、體征好轉,肌力提高1級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4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患者病程4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治療效果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29.6% 41.2% 29.2% 70.8%

1.1.2 對患者心理調查和分析

采用患者調查法,觀察法和會談法及問卷法(運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標準:臨界值50,分數越高,焦慮抑郁傾向越明顯。

1.1.3 調查的結果

3.1焦慮、恐懼 :70%,病人因突發(fā)疾病,難以接受。3.2抑郁:50%,具體表現在少言寡語,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心灰意冷。 3.3失助感和自憐: 20%,無法自理,事事都需要他人協助,而產生失助感。3.4強迫: 18%,強迫性思維:內心忐忑不安,亂想。 3.5否認:12%,我沒病,拒絕和不能接受。 3.6孤獨感 :10%,治療的環(huán)境和人都不熟悉。

1.1.4結果分析

1.1.4.1 作排列圖,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

在排列圖上把累計頻數分為三類:0-80%間的因素為主要因素,記為A類因素;80%- 90%的因素為次要因素,記為B類因素;90%―100%間的因素為一般因素,記為C類因素。

1.1.4.2 根據排列圖,80%以內的為主要原因,得出影響的主要因素為焦慮、恐懼,抑郁,失助感。

1.1.4.3 分析原因 畫因果分析圖(魚刺圖)

2 D階段(DO 執(zhí)行階段)按制定的方法實施

在我院選擇對照組患者,共58人,男女比例約為1.1:1;最大年齡86歲,最小41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其他疾病占總數的90%。原狀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人的各項資料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按以上制定的方法精心實施護理?;颊卟〕?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3 C階段(CHECK 檢查階段)按制定的標準檢查

兩組病人的綜合狀況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經過PDCA循環(huán)后,對照組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總有效率達87.8%,而未有護理干預的有效率為70.8%。經過本輪PDCA護理循環(huán),達到預定目標護理效果。

4 A階段(ACTION 處理階段)總結經驗教訓

本輪PDCA循環(huán)在護理中,有計劃未見實行或實行不到位、改進措施效果有限等問題,需要通過對患者更充分理解,針對不同患者情況,采用不同方法,護理人員的進一步加強相關專業(yè)知識學習等手段不斷完善。我們準備在原有基礎上制定新的計劃,開始在更高基礎上的循環(huán),一步步前進,螺旋式上升。

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療效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老年腦血管多發(fā)病, 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液循環(huán)堵塞引發(fā)腦血管痙攣, 進一步導致腦缺氧等產生, 如頭暈、頭痛、四肢癱瘓等臨床表現[1]。該疾病突發(fā)性強、病程較長且不易恢復, 臨床致殘、致死率均較高。隨著現代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 腦卒中病死率已經顯著下降, 但仍有部分患者留下諸如癱瘓等后遺癥狀, 因此, 如何控制或降低其致殘率仍是目前針對腦卒中疾病的關鍵問題。腦卒中恢復過程中實施康復護理是其康復的基本內容之一, 與基礎護理相比較, 康復護理可使患者獲得軀體、精神、社會等的全面康復[2]。在臨床工作中, 明確康復護理過程存在的問題與相應護理措施, 對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 促進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護理的實施與完善意義重大。現對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干預效果進行統計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神經內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腦卒中患者65例,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3例,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齡43~70歲, 平均年齡(58.5±6.9)歲, 15例患者左側偏癱, 18例患者右側偏癱。對照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齡39~72歲, 平均年齡(60.7±7.1)歲, 17例患者左側偏癱, 15例右側偏癱。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神經內科護理干預中的基礎護理,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兩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 其主要包括如下。

1. 2. 1 心理康復的護理 由于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受到損傷, 其臨床癥狀包括肢體偏癱、失語等, 常常給患者增加很大的心理負擔, 甚至對他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打擊。所以醫(yī)護人員需積極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 并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患者病情及相關癥狀的出現, 消除患者消極的情緒, 從而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更加密切積極的配合進一步治療, 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依從性和主動性。

1. 2. 2 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和護理[3] 在腦卒中患者的恢復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多種并發(fā)癥, 需要醫(yī)護人員給予適當護理:①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 及時吸痰,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 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或呼吸道阻塞而致患者窒息。②注意密切觀察患者導尿管通暢與否, 同時觀察患者每日尿液顏色及導尿量。③預防應激性潰瘍。④患者應常翻身, 預防壓瘡等。⑤提醒患者合理加強下肢活動, 注意抬高并適當進行恢復訓練,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炎發(fā)生。

1. 2. 3 肢體的康復護理[4] 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中肢體的康復是較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因此康復護理應及早進行。近年來, 卒中康復護理重視早期進行。有的在發(fā)病24 h內介入, 如重癥腦出血患者, 在監(jiān)測、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同時介人康復護理(保持良好肢位)。也有的提倡腦梗死后3 d、腦出血后3~5 d介入。多數意見是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志清楚、神經系統癥狀不再惡化48 h后再行康復介入。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變化快, 對護理技術要求高, 既要求對生命體征的護理, 也要求較多預防性和對癥性康復護理。首先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基礎藥物治療的同時, 合理配合針灸、理療等康復護理干預, 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殘率。其次對患者的偏癱肢體進行按摩, 或根據肢體關節(jié)活動的方向和范圍行一定程度被動或主動的活動, 鍛煉四肢活動, 發(fā)病4 d后適當進行康復鍛煉。此外, 對于并發(fā)高血壓患者需給予有效科學的降壓治療, 在康復出院前, 叮囑患者, 定期檢測血壓, 注意低鹽飲食, 長期高血壓還需堅持服降壓藥物以維持血壓穩(wěn)定。

1. 2. 4 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 在臨床診斷中約有51%的急性腦卒中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礙, 吞咽障礙會影響到患者進食, 進而導致脫水或者營養(yǎng)不良等現象, 嚴重者可能會因誤吸致吸入性肺炎或發(fā)生窒息。對于中、重度的吞咽障礙患者通過康復訓練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喉抬高訓練及吸吮訓練。針對輕度吞咽障礙者, 需選擇合適進食, 另外主要采取攝食訓練?;颊咴谶M食時應注意:①取坐位或半臥位, 頭略前傾。②為了有利于咽部等部位的感知, 宜選擇有一定口感的食物。③食物有一定黏度但又不致粘附口腔為宜。④患者進食需集中精力, 食速宜慢。

1. 3 療效評定 于護理3個月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價采用Fugl-Meyer評價;患者生活能力評價采用Barthel指數評價;根據衛(wèi)生部(現衛(wèi)計委)質量控制標準評定其臨床療效:①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 病殘程度0度為基本痊愈;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 病程1~3度為顯效;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④神經功能缺損減少18%以內, 甚至惡化評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P

2 結果

3個月治療及康復護理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5%,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85%,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 康復醫(yī)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在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認同。康復護理可在有效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方面發(fā)揮關鍵作用。與基礎護理相比較, 康復護理可使患者獲得軀體、精神、社會等的全面康復??s短病程, 減輕患者的痛苦, 加快其康復, 最大限度地從身心殘障中恢復。除遭受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外, 腦卒中預后常會出現肢體功能偏癱等后遺癥狀, 其實部分患者肢體的障礙并不是癱瘓所致, 而是在疾病早期未進行康復護理措施或者未介入合理科學的康復護理方法, 從而導致性痙攣、肌肉萎縮、關節(jié)畸形等殘疾。因此, 有效合理的早期康復護理, 能顯著降低肢體功能障礙的發(fā)生以及有效控制其發(fā)展程度[5]。

本研究顯示, 在65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觀察中,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5%,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85%,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也是康復護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通過與患者進行積極心理疏導和溝通, 可有效消除患者消極情緒, 提高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積極性。同時應做好并發(fā)癥的護理, 如保持呼吸道通暢、關注導尿管護理、配合針灸、理療等進行的肢體康復護理均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 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介入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損傷, 有助于患者康復, 提高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俊.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6):342-343.

[2] 何英,吳忠文.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中國傷殘醫(yī)學 , 2013,(11):316.

[3] 許金玉.早期介入康復護理與急性腦卒中患者早康的臨床研究.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7,31(4):504-505.

[4] 王桂碧,金燕,李燕玲,等.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康復療效的影響.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8,14(2):113-115.

康復護理的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康復護理;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應用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1,2]。而且該病具有預后難度大的特點,如果遠期療效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就會出現病情反復發(fā)作,甚至加重的情況。因此如何保證患者遠期生活質量,才是臨床治療與護理的關鍵[3,4]。在此前提下,不斷有學者提出新的診療觀點與護理對策,其中康復護理則具有較高的實用效果。在本組探究中,特選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以對照護理的形式,對康復護理的應用進行分析,現就探究資料,做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慢阻肺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臨床診斷標準,同時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①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②生活無法自理;③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且在患者入院后,我院統一對其進行臨床宣教,使其知悉本次探究的目的與使用的方法,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組以奇偶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55例,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5.4±4.3)歲,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1.2±1.5)年,觀察組患者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56.1±4.6)歲,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7±1.1)年,比較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并無明顯差異,更適合探究。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即在進行積極對癥治療的同時,做好患者日常護理工作。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康復護理,①進行康復宣教,告知患者康復護理的重要意義,以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②進行康復訓練,分為呼吸訓練和體能訓練,其中呼吸訓練以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為主,腹式呼吸強調對胸腔的訓練,而縮唇呼吸則旨在指引患者掌握呼吸節(jié)奏,其中腹式呼吸訓練20min/次,而縮唇呼吸3min/次,均為3次/d,而體能訓練建議采取太極拳和簡單的有氧運動,30min/次,1次/d,③可以選擇性的進行中醫(yī)推拿護理,對肺腧穴進行點按。

1.2.2觀察評價方法采取對照護理后,首先統計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其次以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對患者進行評價,并參照護理前的評分結果進行護理工作有效性的分析,最后將收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取SPSS17.9統計學軟件,組間進行t檢驗,P

2結果

兩組慢阻肺患者均順利完成對照護理探究。統計其護理滿意度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3.6%。而對其進行生活質量評分,發(fā)現實施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評分結果都明顯改善,而觀察組護理后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因而已然成為危及公眾健康安全的高發(fā)疾病之一。對此,單純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保證患者遠期生活質量。因此本組探究通過對照護理的形式,對康復護理進行了對照評析,發(fā)現其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絕大多數患者對康復護理持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就此,在開展康復護理前,護理人員主要通過康復宣教的方法,來提高患者對康復護理的認知度,以保證后續(xù)護理工作的開展,而在康復護理實施過程中,觀察組患者均能有效配合,積極完成護理任務,進而使得康復護理的療效得到穩(wěn)步提升。就探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占優(yōu),且患者均能遵醫(yī)囑在出院后自行進行康復訓練,更加保證了其預后質量。

4結論

康復護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素芳.社區(qū)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22):3368-3370.

[2]林燕青,施立華,沈海鋒.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0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