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交通服務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增強服務意識
強化后勤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yè)心,帶動員工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首先,要引導員工從小事做起,讓員工認識到后勤工作不是小事,但又必須從小事做起。其次,培養(yǎng)員工做好事情的耐心和決心,做到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促進員工不斷創(chuàng)新觀念,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后勤工作瑣碎繁雜,需要后勤工作者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優(yōu)質的服務水平。
2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全面梳理工程建設、食堂管理、物業(yè)分包、物資采購等后勤管理工作,探索管理機制、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升空間,通過改變物業(yè)分包模式、實行超市貨品公開招投標等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實現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創(chuàng)新和突破后勤管理模式,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管理。全面推進小型基建和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管理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進程,確保項目建設目標順利實現。強化項目資金的全過程管控,從項目可研、初設評審,到依法合規(guī)施工、竣工決算審計,實現非生產性技改、大修項目全過程閉環(huán)管理,同時指定專人負責全過程監(jiān)督管理,及時跟進工程質量和時間進度,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按時完成,確保不發(fā)生任何違規(guī)違紀事件,在房屋大修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施工班成員出入證制度,開工前進行安全交底,做好安全措施。進入變電站作業(yè)一律嚴格執(zhí)行工作許可制度,并設專人監(jiān)護,做到嚴格規(guī)范工程建設。食堂建設。按照創(chuàng)建健康食堂的標準要求,完善管理辦法,規(guī)范運作流程,延伸推進二級健康食堂建設,推行“五常法”管理,嚴格食品加工管理,實施從原料、加工制作到成品全過程管理,加強食堂從業(yè)人員技能培訓,定期開展廚師技能比武、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同時抓好蔬菜基地建設,加大培植力度,提高蔬菜質量。努力創(chuàng)建星級食堂、二級健康食堂,爭創(chuàng)浙江省“陽光廚房”,實現廚房設備現代化、加工生產流程化、飯菜品種多樣化、食品安全責任化、就餐環(huán)境溫馨化、管理服務人性化。車輛保障。加強車輛集中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各類車輛,確??焖?、安全出車,嚴格車輛管理,加強制度保障,加大GPS監(jiān)控管理,科學合理調配車輛使用,做到安全意識強、業(yè)務技能強,調度、監(jiān)控、維修“三統一”,確保公司車輛交通安全和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物業(yè)服務管理。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進一步加強后勤管理與服務機制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和規(guī)范標準,切實做好辦公大樓、生產場所設備大修技改和房屋設施修理,大樓設備日常運維、安保服務、會議服務、禮儀接待、員工就餐、保潔綠化等工作。后勤應急保障。完善后勤應急保障制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加強車輛集中調度、健全應急隊伍體系,開展應急實戰(zhàn)演練,形成“上下聯動、區(qū)域協作、快速響應”的應急機制,持續(xù)提高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3提升管理水平
關鍵詞:面向服務的架構;地理信息;共享平臺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前言
1.1 地理信息平臺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各級機構在地理信息應用上都進行了大量投入,組建了各種區(qū)域級別的地理信息共享平臺及類似基礎設施。例如?!氨本┛臻g數據基礎設施”是為實現數字北京而定制的地理信息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空間數據框架、空間數據交換網絡體系、空間數據交換標準和空間數據協調,管理與分發(fā)體系和機構;“數字深圳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是深圳市開展“數字深圳”建設的第一階段成果,2007年正式立項到2009年10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建成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數據庫可供深圳市政務信息網向政府部門及社會提供空間信息服務,在城市規(guī)劃、國土管理、公共交通、物流等領域發(fā)了揮重要作用;“美國地理空間框架”是以協同方式,通過網絡形式組織起來的,地區(qū)、州和聯邦政府部門、教育機構、非贏利組織以及其他任何想參與的組織都可參與,以提供數據共享環(huán)境、技術和程序。提供的基本功能包括:數據生產、維護和整合、數據訪問、數據管理、協調、行政指導及資源管理以及監(jiān)控和響應。
從上述可以看出,作為地理信息平臺應支持多維度的資源管理、應提供基礎的數據服務會按照空間數據、基礎專題數據和政務專題數據來組織。此外還應提供功能服務和Web服務等多樣化的空間服務類型和訪問接口供開發(fā)者和不同層次的用戶使用。
1.2 面向服務的架構
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信息化過程中針對多年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缺點而提出的新的軟件系統架構,旨在解決在松散的、異構的環(huán)境下的業(yè)務集成,降低整個系統的多個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提高整個系統的開放型和適應能力。從上述地理信息平臺的應用的特性上看,系統軟件架構盡可能采用SOA將對系統整體帶來極大可伸縮性。本文以常州高新區(qū)為例,結合其局域特點對其所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臺進行了總體設計。
2 總體設計方案
平臺為高效的實現新北市高新區(qū)空間信息共享與交換的總體目標,將以信息網絡設施為基礎,采用成熟的網絡技術和信息傳輸通道,實現基礎空間地理、地名以及區(qū)內各部門業(yè)務專題等地理空間信息的共享與交換服務。在有關政策法規(guī)規(guī)章、管理制度、技術標準規(guī)范及信息安全措施的約束和指導下,依托共享服務平臺,各職能部門根據自身的業(yè)務需求,獲取不同格式、不同圖層、不同要素及不同屬性的基礎空間信息,為政府各部門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礎空間數據應用服務,實現基礎空間信息的在線共享交換應用。
同時,平臺還將重點關注高新區(qū)各個政府部門、各個企業(yè)以及社會公眾對于非空間數據的共享交換需求。平臺的邏輯架構主要包括一下四個部分如下:數據存儲中心負責整個平臺的數據存儲,共享平臺數據可大致簡單分為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兩類數據的更新和維護由信息服務中心統一管理。信息服務中心是平臺的大腦,為平臺提供基礎的管理調度服務,提供整個平臺的數據共享和服務框架,協調平臺各個組成部分進行統一運作。信息節(jié)點是所有平臺數據的來源,同時按標準與信息服務中心交換子節(jié)點的服務信息、以服務的形式為數據存儲中心實時提供數據。服務應用系統是平臺的功能服務和具體業(yè)務服務模塊的集合體,需要依靠整個平臺的服務與信息共享模式才能正常運作。
在整個平臺的邏輯架構中,信息服務中心和數據存儲中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它們之間的信息要求以內網形式進行獨立高速的交互,而其它各個信息節(jié)點和具體服務應用通過服務總線(Service Bus)與之交換信息,服務總線可以借助由部門之間的政務內部網實現。信息節(jié)點一般掛靠在某個行政單位或大型機構之上,并由這些部門提供專有數據或信息,以供共享平臺統一協調使用。只有可以提供專有信息的部門才被認為信息節(jié)點,信息節(jié)點同樣也可以通過接口獲取所需信息。
服務總線可以允許平臺上構建的各類軟件和服務以模塊化和靈活的方式彼此通信而不管平臺、編程語言、編程模型或者消息格式,服務總線通過服務管理將請求者與服務連接起來(動態(tài)進行消息處理),其主要功能包括通過網絡設備來溝通服務之間的消息,轉換請求者和服務之間的消息格式,統一應用接口,變換請求者和服務之間的傳輸協議使之對應用層透明。
作為平臺上享有不同權限的各種用戶所使用的服務應用系統,將以統一的服務形式掛接在平臺服務總線上,各類服務應用即包括平臺核心的管理服務、也包括一些具體的構建在平臺之上的具體業(yè)務邏輯服務。
3 建設內容
依據平臺“服務和共享”的理念和框架,通過穩(wěn)定的網絡傳輸,在有關政策法規(guī)規(guī)章、管理制度、技術標準規(guī)范及信息安全措施的約束和指導下,該平臺將建設實現多源、海量基礎空間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服務,并通過提供的服務標準規(guī)范的二次開發(fā)接口,實現各個異構平臺的數據互操作。
依托共享服務平臺,各職能部門根據自身的業(yè)務需求,獲取不同格式、不同圖層、不同要素及不同屬性的基礎空間信息,實現基礎空間信息的在線共享應用。同時實現與新北區(qū)政務信息資源目錄與交換體系乃至整個常州市基礎空間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的對接和共享,實現對非空間數據的高效利用。
3.1 信息服務中心
信息服務中心作為整個信息共享平臺的核心,主要負責平臺的整體服務管理,借助服務總線、指定服務規(guī)范約束整個平臺的信息流轉、傳遞、觸發(fā)方式。其中,調度服務器又是整個信息服務中心的邏輯核心,主要負責根據權限角色在平臺服務總線服務、管理服務以及為后續(xù)基于服務的應用系統提供支持。目錄服務記錄則負責記錄、管理整個信息共享平臺的服務,受調度服務器支配。消息服務器負責以服務的形式處理整個平臺的消息傳遞。日志服務器負責分級記錄負責整個信息共享平臺歷史記錄。此外,還可根據需要搭建其它的專用服務器,例如郵件服務器、短信平臺服務器等。
3.2 數據存儲中心
數據存儲中心的建設是指在分布式異構網絡環(huán)境下,采用多種形式實現位于分布于各部門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統一共享接口。平臺應可以數據安全交換的基礎上,實現數據的動態(tài)可持續(xù)性聯動更新和集成;在共建共享的政策法規(guī)和技術框架內,以多種形式實現分布式相關應用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共享和服務,在信息交換中心的統一調度下實現對整個平臺數據支持。
3.3 信息節(jié)點
針對信息交換中心與數據存儲中心的架構和功能,信息節(jié)點的建設既要考慮到現有各個部門的系統安全,也要考慮到各個信息節(jié)點自身的數據信息安全。信息共享平臺設計的信息節(jié)點模式采用前置機模式,前置機的功能在于在服務平臺總線和具體部門信息節(jié)點之間扮演一個適配器的角色,在不同的通信協議、數據格式或甚至語言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它還起著管理和調度前臺所發(fā)起的交易作用,經過前置機的調度,可以減輕后臺各個部門服務器的負擔,并且有時在服務總線和后臺服務器間起著防火墻的作用。這樣可以起到隱藏后臺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后臺的安全性。
3.4 服務應用系統
信息共享平臺的服務應用系統是指在信息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下,已注冊的針對某一具體應用的,粒度級別較高的服務集合。既可以包括地圖服務和具體的業(yè)務應用,也包括前面談到的調度服務、通知服務、通訊服務、郵件服務、日志服務等等。
4 總結
可以看出,該區(qū)域級別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主要分為四個邏輯部分構成,而平臺服務總線借助SOA將其有機結合在一起,平臺服務總線上的信息流轉和各個邏輯組成部分內部的信息流轉形成了共享平臺的整個信息流轉模式。
從信息流轉上看,共享信息平臺所要建設的內容就是要對已有各類可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共享、合理的分發(fā)和高效的交換,信息服務中心的調度服務器在這些交換上起著決策性的作用,而信息服務中心的其他服務器起輔助作用。對于共享平臺來說,信息的共享主要針對于數據存儲中心集中存儲的信息,也包括各個信息節(jié)點背后各個部門所存儲的數據信息。但無論信息具體存放在共享平臺的那個位置,信息共享必須通過信息服務中心統一調度才能進行。
信息服務中心要負責響應各個應用的請求、根據權限合理分發(fā)數據信息。此外,請求本身也是共享平臺所約定的一類信息,信息服務中心應該能夠及時的處理來著各個節(jié)點的請求信息,形成高效的共享平臺信息交換機制。
參考文獻
[1]吳信才.地理信息系統(GIS)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0,4
[2]黃永進,朱泳祿.“數字無錫”工程的基礎地理信息平臺[J].江蘇測繪,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