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第1篇

關(guān)鍵詞:因果檢驗;單位根檢驗;協(xié)整檢驗;匯率;股價

一、匯率與股票價格關(guān)聯(lián)性的基礎(chǔ)模型概述

西方國家形成了兩種成熟理論:即流量導(dǎo)向模型和資產(chǎn)組合平衡模型。第一種是流量導(dǎo)向模型,該模型重點強調(diào)了經(jīng)常賬戶或貿(mào)易平衡的重要性,認為是由于貨幣的運動影響著企業(yè)國際競爭力、貿(mào)易平衡及一國的真實產(chǎn)出,從而依次對公司的現(xiàn)金流和股票價格產(chǎn)生影響。該理論認為匯率的波動將導(dǎo)致股價的波動,匯率的波動是“因”,股價的波動是“果”,即存在由匯率到股價的單向因果關(guān)系。其適用于一國政府只在經(jīng)常賬戶實習本幣可自由兌換的階段。第二種是股票導(dǎo)向模型,這種方法強調(diào)資本賬戶交易的重要性,認為匯率變動同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一樣,也是由市場機制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取決于供求關(guān)系。該模型強調(diào)了資本與金融賬戶,由于有價證券的價值由未來現(xiàn)金流的現(xiàn)值決定,因此相關(guān)貨幣的期望價值,尤其是持有外幣資產(chǎn)的資產(chǎn)組合,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適用于一國政府在經(jīng)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都實行本幣可自由兌換的階段。

國內(nèi)學者對人民幣匯率和股價的關(guān)系也做了相關(guān)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理論基礎(chǔ)和研究基礎(chǔ)上,利用2007年8月到2009年的數(shù)據(jù)來研究中國人民幣有效匯率和人民幣股價之間的聯(lián)系。希望能對其原有理論進行檢驗并希望能夠?qū)ζ湓欣碚撚兴鶆?chuàng)新。

二、樣本的選取和數(shù)據(jù)來源及處理與實證檢驗

(一)樣本的選取和數(shù)據(jù)來源級處理

1.人民幣匯率樣本的選取

根據(jù)Bodnar and Gentry(1993)研究,認為市場并不能及時對實際匯率做出反應(yīng),而市場較易對名義匯率變化做出反應(yīng),因此用名義匯率較為合適。所以,本文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代表匯率的變量,用NBCN表示;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際清算銀行網(wǎng)站。本文選取名義有效匯率代表人民幣匯率變量。

2.中國股票市場價格樣本的選取

本文選擇了上證A股指數(shù)來反映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基本運行情況。一般認為,上證A股指數(shù)基本能代表中國A股市場運行狀況,因為其在中國A股市場權(quán)重大,且上市公司在行業(yè)和區(qū)域上具有代表性。與作為中國證券市場主體部分的A股市場比較??梢苑磻?yīng)次貸危機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影響。

3.數(shù)據(jù)期間的選取

本文采用月度數(shù)據(jù),選取的數(shù)據(jù)區(qū)間為2007年8月到2009年8月,共25個樣本數(shù)據(jù),這一區(qū)間的選取出于對次貸危機影響的考慮,檢驗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中國上證A股與人民幣有效匯率之間的聯(lián)動關(guān)系。

(二)實證檢驗

1.Granger因果檢驗

檢驗結(jié)果表明在滯后兩階的情況下,上證A股和人民幣有效匯率之間的存在者因果關(guān)系

2.ADF檢驗

3.協(xié)整檢驗

檢驗結(jié)果表明在2007年8月到2009年8月期間,上證A股與人民幣有效匯率之間不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關(guān)系。

三、實證檢驗結(jié)果的原因分析

我國雖然在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建設(shè)上取得了迅猛的發(fā)展,但是,從上文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匯市與股市不存在協(xié)整關(guān)系,二者的聯(lián)系比較松散、不明顯。其原因在于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價格波動的完全傳遞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中介要素能夠完全正常地發(fā)揮作用;二是國際資本可以正常流動。其詳細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股價形成機制不合理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為了保全上市公司的公有制性質(zhì),中國股票市場人為地分割了股份的性質(zhì)。把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上市公司總市值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可流通股,國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雖然在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jiān)會《關(guān)于上市公司股權(quán)分置改革試點有關(guān)問題的通知》,股權(quán)分置改革正式啟動。但是到目前為止,其改革還在進行當中。

除了股權(quán)分置問題外,我國股市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的“政策市”,政府一直利用資本市場來為國企服務(wù),過多地考慮自己的短期目標,這樣使股市偏離資源配置這一根本目標。都以政策為市場好壞的風向標,當股市低迷時政府一定會出臺利好政策,,最終導(dǎo)致了股價的扭曲。同時,我國股市上有眾多經(jīng)驗不成熟的散戶,他們的是股市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散戶在市場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出售效應(yīng)”、“羊群效應(yīng)”等心理現(xiàn)象,也扭曲了股價的正常的形成機制。上述原因使得股價形成機制的扭曲,導(dǎo)致匯率的變動很難在股市得到應(yīng)有的反映,因此,股市與匯市聯(lián)系不緊密。

(二)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

貨幣市場是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相互聯(lián)系的中介之一,利率是貨幣市場的價格,是聯(lián)系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的重要媒介。只有利率市場化,利率平價理論和戈登模型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匯率的變動才能通過利率向股票市場傳遞。

發(fā)達、完善的貨幣市場,靈敏而準確的利率是保證外匯市場和資本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而對于中國目前而言,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依然存在,同時企業(yè)債的發(fā)行利率還需要審批,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分割狀態(tài)還沒有最終消除,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利率還沒有形成。貨幣市場與各子市場之間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同業(yè)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相對沒有完善成熟,而票據(jù)市場、大額可轉(zhuǎn)讓存單市場相對滯后。拆借市場和國債回購市場目前存在著嚴重分割,使得兩個市場上形成的利率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利率水平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guān)系,也無法反映人民幣這種貨幣資金的市場價值或真實價格。

(三)金融市場制度不健全

雖然我國的金融市場發(fā)展迅速,但是我國金融市場還是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其主要表現(xiàn)在:參加交易的資金量不大,信用工具種類還很少,不能適應(yīng)匯率利率傳導(dǎo)的需要;匯率作為間接宏觀調(diào)控手段,其運行離不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體化程度還很低,因此對匯率與股市之間的傳導(dǎo)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也很低。

諸多因素說明中國的金融市場還很不完善,還需要在許多方面改進。

(四)次貸危機的影響

在次貸危機剛剛爆發(fā)初期,由于美國金融市場出現(xiàn)動蕩,在美國投資的風險突然大幅增加,很多資金轉(zhuǎn)而投資于中國。因而在2007年以后,流入中國的短期資金明顯增加。但是隨著次貸危機的不斷擴散和加深,2008年以后,歐美大量金融機構(gòu)出現(xiàn)資金周轉(zhuǎn)困難甚至于許多大型金融機構(gòu)紛紛破產(chǎn)倒閉。因此國外的金融機構(gòu)不得不到處抽調(diào)資金,導(dǎo)致在中國的國際熱錢逃離的可能性或者說動機正在不斷加強。由此,可能造成國際短期資本從中國資本市場撤離,熱錢流向從流入中國變?yōu)橄驀饬鞒觥?/p>

同時由于中國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為了刺激經(jīng)濟增長,中國政府于2008年底實施的4萬億人民幣投資計劃,帶來新一輪的經(jīng)濟增長。但是由于其中很多資金并沒有找到合適的資金項目,所以投資者把資金大量的投向了中國的股市、樓市。從而導(dǎo)致了中國的股市從2008年底的1664點上漲到2009年的3400多點,形成了新一輪的資金推動型股市上漲。而這種不規(guī)律的匯市資金的流動和股市的上漲進一步切斷了人民幣有效匯率和中國股價之間的聯(lián)系。

綜上所述,本文在此進一步印證了人民幣有效匯率和股價之間的存在者微弱的聯(lián)系。在此借用陳雁云學者的觀點,他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是人民幣幣值與股指正相關(guān)。但是他認為中國的股市向來是自行其事,其與有效匯率的走勢一致或與匯率呈顯著相關(guān)可能是由于兩者的變化由其他變量所引起,例如:兩者都與中國宏觀經(jīng)濟持續(xù)向好相聯(lián)系。這種相關(guān)關(guān)系只說明匯率與股價之間是一種伴隨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伍德里奇,計量經(jīng)濟學導(dǎo)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348-364 第2版P329-357

[2]袁懷宇,人民幣漸進升值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武漢金融,2007,(7):26-27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第2篇

    現(xiàn)將國家稅務(wù)總局《關(guān)于國有企業(yè)職工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0〕77號)轉(zhuǎn)發(fā)給你們,并補充通知如下,請一并遵照執(zhí)行。

    一、其他企業(yè)和單位的職工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暫比照國有企業(yè)職工取得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執(zhí)行。

    二、1999年我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4000元。以后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數(shù)額,參照統(tǒng)計部門的數(shù)據(jù),另行下文明確。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第3篇

關(guān)鍵詞:唐宋詩文 鸚鵡洲 崔顥 黃鶴樓

提起鸚鵡洲,人們的腦海里浮現(xiàn)的大都是崔顥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盵1]948在這里,鸚鵡洲是荒草漫布的,是煙波環(huán)繞的,是暮色沉籠的。崔顥是唐朝人,那么在相近時代的詩人詞人筆下,鸚鵡洲又是一個什么樣的風貌呢?讓我們一起踏入歷史的長河,去溯源,去尋找。

鸚鵡洲本是長江之上的一個小沙洲,其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三國時期,那時吳主孫權(quán)在江夏山(今蛇山)東北筑土石城,名夏口城。由于便于泊船,鸚鵡洲自然被主要用做軍事目的的屯兵、藏船,或者直接作為戰(zhàn)場。[2]清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有云:“黃金浦在鸚鵡洲下,本名黃軍浦,以吳將黃蓋屯軍于此而名?!盵3]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了南北朝,據(jù)《太平御覽》中《荊州記》記載,在北魏時期,“江夏郡城西臨江有黃鶴磯,又有鸚鵡洲。侯景令宋子仙夜襲江夏,藏舡于鸚鵡洲”。[4]宋朝陸游《入蜀記》也提到,西魏時“梁王僧辯擊邵陵王綸,軍至鸚鵡洲”。[5]42

而在此之后,地理的變遷使得鸚鵡洲面積不斷擴大。南宋的地理著作《輿地紀勝》有云:“鸚鵡洲舊自城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黃鵠磯?!盵6]土地遼闊,再加上交通的便利,唐、宋時期, 鸚鵡洲成為重要的商貿(mào)中心。宋代范石湖的《吳船錄》亦云: “早出大江,午至鄂渚(今武昌),泊鸚鵡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數(shù)萬家,廛甚盛,列肆如櫛,酒壚樓欄尤壯麗,外郡未見其比。川、廣、荊、襄、淮、浙貿(mào)遷之會,貨物之至者無不售,且不問多少,一日可盡,其盛壯如此?!盵7]而陸放翁也在《入蜀記》提道: “時至鄂州(今武昌),泊務(wù)亭。賈船客舫不可勝計,尾不絕者數(shù)里?!薄笆幸匦鄹?,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shù)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然一大都會也?!盵5]38這里陸游和范成大都提到了城外鸚鵡洲前商鋪林立、鱗次櫛比的“南市”,雖然從文本中推斷,“南市”應(yīng)該在武昌城外的沿江一帶,鸚鵡洲正對的地方。但從武昌城繁華的景象看來,作為交通中轉(zhuǎn)站的鸚鵡洲想必也是能與之媲美的。

由于河水的侵蝕,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鸚鵡洲在明朝逐漸坍縮,甚至最終被河水淹沒。清人陳文述明確指出:“崇禎已卯,鸚鵡洲崩?!睆拇酥螅嬲柠W鵡洲已不復(fù)見。在乾隆年間,漢陽南紀門外江面又重新生成了一個小沙洲,名曰“補課洲”,后人為了紀念鸚鵡洲,改名為“鸚鵡洲”。直到今日,留存下來的一直是今洲,而非舊洲了。[8]

一、市榮景秀萬戶家

唐宋年間的鸚鵡洲,應(yīng)該是它極盛的時候,從以上的描述中便可見一斑。而當年巍峨雄壯的黃鶴樓亦佇立于此。同樣浩瀚的水、古樸的樓、熱鬧的街市,此情此景,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臨川先生的“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如此說來,崔顥所摹之景與真實的鸚鵡洲千差萬別。倘若古人之文亦有夸張之嫌,那么讓我們進入同時代的詩詞畫卷里去品賞。

晚唐女詩人魚玄機有一首《江行》印證了陸、范二人的記述:[15]364

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前萬戶家。畫舸春眠朝未足,為蝴蝶也尋花。

煙花已入鸕鶿巷,畫舸猶題鸚鵡洲。 醉臥醒吟都不覺,今朝驚在漢江頭。

其中“鸚鵡洲前萬戶家”最能體現(xiàn)鸚鵡洲于當時的繁榮景象。宋朝陽枋有一首《鄂渚大雪》與此詩類似:“鸚鵡洲邊家十萬,曉來都在水晶宮?!盵9]由此觀之,“十萬人家”一說,雖有夸大,但確有其事。商賈往來談笑,百姓安居樂業(yè),春來夢里尋花問蝶,冬至曉起水晶宮游,真是個好所在。

如果說魚、陽二人著墨于鸚鵡洲周邊的繁華,那么劉長卿《過鸚鵡洲王處士別業(yè)》 [1]1100便向我們展示了其風景的清新秀麗:

白首此為漁,青山對結(jié)廬。問人尋野筍,留客饋家蔬。

古柳依沙發(fā),春苗帶雨鋤。共憐芳杜色,終日伴閑居。

這里,詩人主要關(guān)注的是鸚鵡洲上人民的生活。多么有田園風味??!青山結(jié)廬,白首為漁,瀟灑閑適;尋野筍,饋家蔬,純樸好客;古柳、春苗、細雨,清麗自然。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是陶潛先生筆下的世外桃源嗎?

讓我們再來看一首可堪玩味的詩:[1]1219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滿灘頭。

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jié)羅裳。

月明全見蘆花白,風起遙聞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此詩是詩人送游之作,沒有哀事,自然情樂,情樂自然景美。首句一個“愛”字奠定了基調(diào),從碧流到鴛鴦,從日落到金沙,從舟人到浣女,從明月蘆花到清風杜若,一片流光溢彩、清靜和諧的景象。這哪里還有半點荒無人煙的蕭瑟之感呢?況且此詩與崔顥詩所作時間相差無幾,定不是物是人非。我們看李白的另一句詩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10]183這里的鸚鵡洲蘭桃爭艷,香風暖意,也絕不是大家原本印象中的那個江樹嶙峋、寒煙迷離的小沙洲。

唐宋時期的鸚鵡洲的原景如何現(xiàn)在應(yīng)該有了大致答案。我們來看清代胡鳳丹專門為鸚鵡洲作的文獻匯編――《鸚鵡小志》,從中來尋找更加確鑿的證據(jù)。下幅圖選自原書,描繪的是古鸚鵡洲的景象。洲上,放眼望去,鸚鵡寺、太子塔、正平祠等建筑比比皆是,古柳、扁舟、民房隨意點綴。作圖的具體時間雖無處考證,但與宋代陸游《入蜀記》中“洲上有茂林神祠,遠望如小山”[5]42的描繪基本相當。雖然畫家并未描繪出“列肆如櫛,酒壚樓欄”的景象,但仍可看出千帆競渡、“萬戶人家”的痕跡來。胡鳳丹本人亦對鸚鵡洲上的景致贊不絕口:“秋紅葉而著緋,春芳草以如帶?!盵11]

(上圖選自清代胡鳳丹《鸚鵡洲小志》第224頁。作者描述如下:“黃鵲礬前,頭陀寺外,有鸚鵡之芳洲,與鶴樓兮相對。秋紅葉而著緋,春芳草以如帶。”)

二、寒煙江樹芳草萋

既然鸚鵡洲秀麗如此,熱鬧如此,那為何在崔顥的眼中是“芳草萋萋”,是“煙波”籠罩呢?我們不妨從心理的角度出發(fā),崔顥途經(jīng)黃鶴樓時,正是暮色四合之時,懷鄉(xiāng)之刻,景由心生,眼前縱使有再美的風景怕也是無味的吧。這一解釋可以在諸多唐宋詩詞人筆下得到驗證。

李白的《贈漢陽輔錄事二首》中有一句“鸚鵡洲橫漢陽渡,水引寒煙沒江樹”,[10]97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李白是浪漫的、自信的、狂傲的,他的詩中應(yīng)當充滿了瑰麗的色彩。但在這里是朦朧彌漫的寒煙、瘦骨嶙峋的江樹,一派蕭索荒涼的景象。正是因為友人罷官、別離與不舍之情奔涌,才會有如此的詩句。再看宋代華岳的《武興解舟》,[12]里面對鸚鵡洲有一段細描:“西風落日楚江頭,秋水已平鸚鵡洲。煙樹接天迷送旆,浪花翻雪噴行舟?!边@兩句更有畫面感,烈烈西風中,殘陽沉入江頭,浩渺的江水已經(jīng)漫上洲頭,煙霧籠罩的樹叢,飛舞的旌旗,奔涌的浪花,遠送孤舟離去。如果說眼中景即是心中情,那么詩人此時一定是失意的。

這種現(xiàn)象在與鸚鵡洲有關(guān)的詩詞中應(yīng)是占大多數(shù)的。大文豪東坡先生有一詩中提到了鸚鵡洲:“雨折霜干不耐秋,白花黃葉使人愁。月明小艇湖邊宿,便是江南鸚鵡洲?!盵13]在這首詩中“愁”是主旋律,于是秋月和江南再也不那么美,倒是“雨折霜干”、“白花黃葉”成為了主打意象。再如唐代詩人來鵬:“鸚鵡洲頭夜泊船,此時形影共凄然?!盵16]718此時的凄然,是因為“自嗟落魄無成事”。劉長卿的“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1]1100則是因為自己與友人都被貶謫,從而觸景生情。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鸚鵡洲的寒煙江樹芳草萋,都是由詩人們凄然的心境映射出來的。然而,崔顥的一句千古名句竟埋沒了一個山清水秀、坊肆林立的好地方,多少有些可惜。

三、尚氣剛傲盛名揚

提起鸚鵡洲,我們不得不談起一個叫禰衡的名士,鸚鵡洲命名的由來正是由于他?!逗鬂h書?禰衡傳》有記載,禰衡“尚有剛傲, 好矯時慢物”,因?qū)Σ懿佟皵?shù)有恣言”,而被曹操轉(zhuǎn)交給江夏太祖黃祖。一日,黃祖大宴賓客時有了以下事情:

“人有獻鸚鵡者, 射舉卮于衡曰:‘愿先生賦之, 以娛嘉賓。’衡攬筆而作, 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后黃祖在蒙沖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 祖慚,乃訶之,衡更熟視曰:‘死公,云等道?’ 祖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衡方大罵。祖恚,逐令殺之。祖主簿素疾衡, 即時殺焉。射徒跣來救, 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斂。衡時年二十六, 其文章多亡云?!盵14]

鸚鵡洲的命名便是源自這篇《鸚鵡賦》,然而這竟成了一代名士的絕筆。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剛正不阿、率性敢言使得無數(shù)文人騷客賦詩詞曲文于鸚鵡洲上,或哀嘆身世,或借此緬懷,其在詩人心中的地位絕不亞于黃鶴樓。尤其是詩仙太白,關(guān)于禰衡的詩作將近二十首。其中最著名的要屬這首《望鸚鵡洲悲禰衡》:[10]195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群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岳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李白稱禰衡的《鸚鵡賦》“落筆超群英”,稱其句“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訴心中悲憤“五岳起方寸,隱然詎可平”,并巧妙地移情于物“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雖然有些夸張,但這正是性格剛直,同樣被權(quán)貴遺棄的太白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甚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在接下來的詩篇中,李白大量地運用了“鸚鵡洲”這個意象,如“賦詩旃檀閣,縱酒鸚鵡洲”、[10]105“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10]97“愿掃鸚鵡洲,與君醉百場”[10]116這些詩都作于太白遭大赦之后?!翱v酒”、“倒卻”、“掃”,從這些詞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激烈的情感,或是狂喜異常,或是滿懷冤屈的迸發(fā)。至于拿鸚鵡洲作為“發(fā)狂”的地點,想必與其偶像禰衡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歸田詩話》曾評論一首寫鸚鵡洲與禰衡的詩為“后無繼之者”,它就是唐朝崔涂的《鸚鵡洲遠眺》:[16]1077

悵望春襟郁未開,重吟鸚鵡益堪哀。曹瞞尚不能容物,黃祖何曾解愛才。

幽島暖聞燕雁去,曉江晴覺蜀波來。何人正得風濤便,一點輕帆萬里回。

可以看出,詩的前四句即洲上堪哀之事,后四句即洲上春眺之景。何哀也?哀曹操不能容物;何景也?幽島暖風、燕雁紛飛、清晨晴空,蜀波奔涌,樂景寫哀情也!尾句甚妙,借遠帆歸來,寫他人得意,以襯詩人自己的失意悵惘,角度獨特。整首詩將自然景物、人文內(nèi)涵及詩人自己的情感完美結(jié)合,是詠禰衡的佳作。

“沿江數(shù)萬家,廛甚盛,列肆如櫛”,唐宋那個年代的鸚鵡洲不盡然是崔顥的“芳草萋萋”;“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在這芳草彌漫的小洲上,還沉睡著一位偉大的名士。如今時過境遷,當時世外桃源般的鸚鵡洲已然消失無蹤。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永遠都不會改變,因為它早已烙印在這些瑰寶里,消融在字里行間,融合在了我們的血脈中。永遠的美,永遠的鸚鵡洲。

參考文獻

[1] 陳貽.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一冊)[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

[2]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7.

[3] (宋)李.太平御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杜朝輝.鸚鵡洲的變遷[J].華夏文化,2002.

[5] (宋)陸游.入蜀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M].北京:中華書局,1992.

[7] (宋)范成大.吳船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 武仙竹.鸚鵡洲的產(chǎn)生與消失[J].百科知識,1995.

[9] (宋)陽.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字溪集)[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4-1935.

[10] (唐)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李太白集)[M].長沙:岳麓書社,1989.

[11] (清)胡鳳丹.大別山志(鸚鵡洲小志)[M].李桂生,何詩海,杜朝暉,點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2] (宋)華岳.翠微南征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

[13] (宋)蘇軾.坡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8.

[14] (宋)范曄.后漢書[M].(唐)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第4篇

為什么是24個節(jié)氣

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jù)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jīng)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fā),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jié)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jié)氣。

關(guān)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最早記載

戰(zhàn)國后期,《呂氏春秋》一書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jié)氣名稱。這八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重要的節(jié)氣。這八個節(jié)氣標示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了后來的《淮南子》,就有了和現(xiàn)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這是中國歷史上關(guān)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最早記載。從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出土文物考證,中國西漢時期就已經(jīng)采取節(jié)氣注歷了。漢代著作《周髀算經(jīng)》一書,就有八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的記載。

二十四節(jié)氣歌

二十四節(jié)氣每月2個,在現(xiàn)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最多差1~2天。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jié)氣歌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ji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p>

2015年2月的兩個節(jié)氣是立春和雨水。

立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又稱“打春”?!傲ⅰ笔情_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節(jié),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其農(nóng)業(yè)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諺

春天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在立春以后,人們就開始忙著種莊稼了。從很早以前,民間就流傳了許多關(guān)于立春的諺語,如反映氣候變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打春凍人不凍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預(yù)測天氣變化的: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diào)雨順好種田。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的: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春打六九頭,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的習俗

咬春

立春這天,山東、北京、天津、山西、江蘇、河北、福建等省市許多地方都有“咬春”的習俗。

據(jù)漢代崔《四民月令》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卜,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鼻宕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吃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流傳吃春盤的食俗。如南宋后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贝罕P一詞也屢見于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蹦纤未笤娙岁懹卧谄洹禰感皇恩]伯禮立春日生日》和《[木蘭花]立春日作》兩詞中亦分別有“正好春盤細生菜”、“春盤春酒年年好”的詩句。

據(jù)考證,春盤實際上是由魏晉時期的五辛盤發(fā)展演變而來。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逼鋵?,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是為了“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為了散發(fā)五臟之氣、健身防疫。

按照現(xiàn)代科學的觀點,春節(jié)之際,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臟氣,發(fā)散表汗,對于預(yù)防時疫流感,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五辛盤作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使其從單調(diào)的辛辣變?yōu)樯阄毒慵训拇淇|紅絲,并名之曰“春盤”。

吃春餅

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guān)中記》記載:“(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迸f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流行于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jīng)常作為節(jié)慶食品頒賜給近臣。

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

現(xiàn)在的春餅在制作方法上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面醬、卷羊角蔥,有的地方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立春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jié),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人體對春季多變的氣候適應(yīng)性較差。立春之季,晝夜溫差較大,早晨氣溫較低,易于發(fā)生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也處于多發(fā)期,所以,立春時節(jié)要注意保暖防病。

立春開始后,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yīng)當順應(yīng)自然界生機勃發(fā)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fā)之氣而舒展。立春氣溫還未轉(zhuǎn)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飲食的調(diào)養(yǎng)要注意升發(fā)陽氣,可選擇辛溫發(fā)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雨水: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雨水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是24節(jié)氣中的第2個節(jié)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币馑际钦f,雨水節(jié)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的民諺

雨水的民諺多在長江流域和江南廣大地區(qū)廣為流傳,如:雨水日晴,春雨發(fā)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湘)。雨打五更頭,午時有日頭(浙)。雨水節(jié)氣的寒、暖、風、雷現(xiàn)象對未來天氣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雨水前雷,雨雪霏霏。雨水節(jié)氣時,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預(yù)兆出未來不同的天氣,如:雨打五更頭,午時有日頭。早晨下雨當天晴,晚間下雨到天明。早雨不會大,只怕午后下。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雨水的習俗

回娘家

這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漢族習俗。到了雨水節(jié)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jù)說,這樣可以盡快懷孕。

雨水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關(guān)于冬至的詩詞范文第5篇

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過程中的本子,一個也不存在了。裕瑞說:“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書,及八十回書后之目錄,率大同小異者,蓋因雪芹改《風月寶鑒》數(shù)次,始成此書,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幾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諸稿未能畫一耳?!彼脑挷环犀F(xiàn)存諸本的實際情況。如果相信了他的話,以為各本的改筆都是曹雪芹的文字,就會魚目混珠,在??敝性斐苫靵y。

現(xiàn)存抄本和程排本都是脂硯齋評本的傳抄本。脂硯齋評閱了四次,流傳下來的只有再評本和四評本的傳抄本。

甲戌本的原抄本是脂硯齋乾隆十九年(1754)的再評本。書口下部頁頁有他的署名,當為自用本。今本對原本有少量修改,如改“物事”作“事物”。行款和原本也不一樣。比如說,原本的回目單行直書,今本每句的末兩個字并列橫寫。從他本移錄批語,甚至改變批語的位置、種類,如把眉批抄成總評,刪去署名和紀年。所以其底本也不是甲戌本的原本。有空字,說明底本已陳舊殘破。此本林黛玉的眉目描寫,其下半句尚未成文,留著空白,處于稿本狀態(tài)。

靖藏本是一個錄有朱、墨批的早期抄本。過錄立松軒的批語三條,其中有戊子孟夏之批。說明其底本成書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前,是立松軒的家藏本。又有畸笏辛卯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批語,是靖本抄錄的上限。其下限在抄錄曹寅題楝亭圖詩之前,即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批語所附正文,“天香樓”作“西帆樓”,出自韋應(yīng)物《送王校書》詩:“更上西樓看遠帆”。有脂批。應(yīng)是初稿文字。批語中保存有“秦可卿喪天香樓”的故事細節(jié)“遺簪、更衣”。題詩中有“請觀《風月鑒》”之語,可證雪芹確有《風月寶鑒》之書。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皆有脂批,說明這兩回書作者是有原稿的。第六十七回的批語,所批內(nèi)容只有列藏本、戚序本和夢覺本才有,而抄自程本的稿子皆刪去,說明程本是刪改本。僅此一點,即意義重大無比,況且還有寶、黛的結(jié)局有“證前緣”一回,妙玉流落瓜州渡口等一些佚稿內(nèi)容。證實脂硯和畸笏是兩個人。此本不缺僧道與石頭對話那四百余字,可比甲戌本。

己卯本和庚辰本的原本,則是脂硯齋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冬至庚辰(二十五年,1760)秋第四次評閱的所謂“定本”。但其改文并非出自脂硯之手,故只不過是編定,而非改定,更不是曹雪芹所手定。這一點,是首先要說清楚的。己卯本的底本是怡親王弘曉的抄本。庚辰本第七十八回,“成禮兮期祥”的“祥”,也缺末筆,但“成則公侯敗則賊”,卻作“成則王侯敗則賊”。己卯本只有“己卯冬月定本”字樣(經(jīng)筆者目驗,第七冊題記處有毀壞,但不在題寫“定本”的地方),庚辰本只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二者沒有同一性。因此,對于二本是否有共同底本,猶豫多年。但是,雖然前五回二者文字差異很大,卻仍有“英蓮”改作“英菊”等共同異文。自第六回以后,庚辰本從己卯本。第十六回“有話”之“有”,第十七回“跨港”之“跨”,第五十六回“脾氣”之“脾”,第五十七回“拾的”之“拾”,第六十八回“謀反”之“反”等殘文以至于錯字,書寫相同或相近??磥硭鼈冞€是有相同底本。而且此底本也有殘破或蛀蝕之處,不可能是從曹家新抄而尚未裝訂之本抄出來的。

蒙府本和戚序本出于立松軒本。立松軒有批語八百二十七條,其中有二十條雙行批注,說明此本是他的手抄本。立松軒本的前五回依違于己卯、庚辰之間,而傾向庚辰。第六至九回與夢程有共同異文,而傾向甲戌。第十回和十一回近于列、舒、楊。第十二回至四十回近于己卯。第四十一回至八十回則依違于列楊、夢程之間。蒙府本是清蒙古王府的原抄本,獨有六百三十二條旁批。蒙府和戚序分別有所修改,是姊妹本。戚本規(guī)范用字,刪去旁批。顯得比蒙本晚。戚序本的兩個傳抄本,有戚寧本和戚滬本。滬本曾據(jù)程本挖改,寧本則不然。二者也是姊妹本。有正本是戚滬本的石印本,雖照相上石,而也據(jù)程本貼改,還有個別臆改。寧本比它們的價值高,但從未引起重視,大概因為它有一些較長的脫文。

列藏本、楊藏本、舒序本有共同異文,如第八回之“鑾絳”,此三本作“赤金絳”,有共同祖本。楊本與列本有共同底本,如第二十四回的結(jié)尾,它們都沒有小紅夢見賈云的情節(jié),可能是刪削;第四回有獨出的標題詩。舒本與列本有共同母本,如第七回末,它們誤抄了第六回的尾聯(lián),而把本回的尾聯(lián)丟掉。第八回的“鏨”字,楊本作“靳金”,列本和舒本作“勒在金”。第十六回末秦鐘之死的描寫,舒列相近(列少九十六字),且有兩句獨出批語混入正文。舒本第九回末有賈瑞要挑撥薛蟠來報仇的話,蒙戚二本此回有脂批:“伏下文阿呆爭風一回”,即指原著第十回.今本已無此種事件??梢娙员4嬷讹L月寶鑒》的文字。列本第十八回雖從第十七回中分出,但仍無回目,第七十九回是一個長回,包括第八十回,比庚辰本還早。楊本第一回賈雨村詠月詩,本是一首五律,此本刪改作五絕。第二十二、五十三和六十七回,原殘缺,本來也是早期稿本現(xiàn)象,但過錄時,皆以程乙本抄補,當然是很晚了。第三十七回的開頭,寫賈政出差起身,去后賈寶玉在園中“任意縱性的曠[逛]蕩”。列、楊、舒三本皆無賈政如何起身的敘述。舒本從“卻說賈政出差去后”說起,說寶玉“任意縱性的橫蕩”。列本由“卻說寶玉每日在園中任意縱橫曠蕩”人筆。楊本也是如此,“縱性”也作“縱橫”,但是刪去“曠蕩”,下文又比列本少了一句。舒本保持底本行款,列本有一部分改變了每行的字數(shù),楊本則與底本面目全非了。

列藏本與各本之間皆有共同異文,如己列,庚列,蒙戚列,楊列,舒列,鄭列,列夢程,很有代表性。它是列、楊、舒、鄭、夢、程一系版本的代表。

舒序本是舒元煒作序的原本,有舒氏的朱色印章。舒序說明,此本用兩個本子拼湊,一為五十三回,一為二十七回。其總目與各回回前的分目有異文,也是出于不同底本的現(xiàn)象。

楊藏本的前八十回是脂評本,殘存少量脂批。后四十回是程乙本的刪節(jié)本。書主所抄,刪節(jié)了十九回;其他抄手則沒有刪,并非刪而復(fù)補的謄清本。后人又用程乙本改補一過。并非所謂高蘭墅的修改稿或手定稿。楊繼振又以程甲本抄配修補,是個不折不扣的百衲本。

鄭藏本雖然只有兩回(第二十三、二十四回),版本特色很鮮明。它有“石頭記”和“紅樓夢”兩個名字,兩個抄手,兩回結(jié)尾都有大段刪改。改人名,無批語,惟獨保持底本行款:每半頁八行,行二十四字,同于舒本,部分地同于列本?;啬侩p行并列書寫,也與列本相同。它屬于列楊舒夢程系列,同列楊是一個支系,與列本有共同底本。如“檀云”皆改作“紅檀”,楊本又改作“晴雯”。擅改人名是鄭本的特性,鄭本早于列本。鄭本的回目未改,而列楊舒都改了。我們雖然見不到此本的全貌,但僅據(jù)此兩回已可定性、定位。只不過散逸的部分有可能有批語而已。

程甲本、程乙本和夢覺本是一系。程甲本與夢覺本有同一底本,甲本是乙本的底本。因為夢覺本是抄本,附脂批;而程本是排印本,所以一向說夢本的文字介于脂本和程本之間。這是就文字的性質(zhì)而言,若論版本,則必須明確其版本關(guān)系,方得要領(lǐng)。

夢覺本原本的主人是誰?他是刪改正文和脂批,撰寫批注和序言的人。第二回介紹賈赦和賈政:“長子賈赦襲著官;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最疼?!眽粲X本作“長子賈赦襲了官,為人平靜中和,也不管家務(wù)(夢本獨出批注:伏下賈璉、鳳姐當家之文);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祖父鐘愛?!眽粲X主人在序中說:“方正賈老居尊”,正是據(jù)此本增文而言。第七十八回,刪去賈政不強以舉業(yè)逼寶玉等內(nèi)容,計四百一十字。顯然和后四十回賈政命寶玉入家塾習舉業(yè)有關(guān)。序言是用精嚴的八股文寫成,而高鶚是制藝名家,非高氏莫屬。第二十二回末,把寶釵的詩謎移給黛玉,另給寶釵、寶玉各作一個。寶釵的謎底是竹夫人,批語:“此寶釵金玉成空?!睂氂竦闹i底是鏡子。批語:“此寶玉之鏡花水月?!鳖A(yù)為續(xù)書張本,是再明顯不過了。既然高鶚把自己的批語寫入抄本正文,當然跟立松軒一樣,是他所抄,他就是書主。今本是夢覺本的過錄本。

程甲本以夢覺本為底本,補續(xù)了后四十回。為了適應(yīng)后四十回續(xù)書,把前八十回也修改了一遍。如叫柳五兒起死回生,以便寫出“五兒承錯愛”的故事。這是高鶚的得意之作,有人也跟著叫好。其實在前八十回中,到了第三十六回,“識分定情”,寶玉的愛情生活便專一了。其走向是發(fā)展出“情極之毒”,棄寶釵之妻、麝月之婢,撒手而去。哪里會再犯那“愛紅”的老毛病。續(xù)書乃高鶚所為,有大量的他的遼東方言做證。筆者1991年參加遼陽會議,紀念程甲本誕生二百周年,所作論文《從方言看程高本后四十回的作者》,已有專門論述。第百零一回,寫寶釵遞給鳳姐一袋煙,也正是寫的所謂關(guān)東三怪之一的風俗。高鶚是遼東鐵嶺人。

程乙本的《引言》申明,他們對前八十回“有增損數(shù)字處”;對后四十回,則“略為修輯”,實際上一共改了近兩萬字。所操方言,更是地道的遼東土話。值得注意的是,夢覺本的改文也是遼東方言。三者方言的同一性,更加令人堅定了高氏續(xù)作的信念。當然,此三本也有北京話和吳語。高氏是鑲黃旗內(nèi)務(wù)府人,自小便在北京生活。高鶚詩文集中有三四首詩,如《晚歸過三忠祠》。三忠祠在北京東便門外通惠河旁。既然晚歸所作,可見其住處即在此祠附近,不會太遠。再如《行酒》詩,寫得更加具體:“青云淡蕩敞重閽,三十茍郎尚蓽門。偶爾談天惟老衲,近來行酒半荒村。夕陽曲徑牛羊下,秋水空陂鵝鴨喧。著我此間殊不惡,薄田負郭競誰論?!北本┦俏宸诫s處之區(qū),根本沒有所謂純粹的北京話。聽歌觀劇,耳濡目染,有意無意,不知不覺,皆可學習。如高氏在《蝶戀花·松林閘玩蓮》中說:“欲唱新詞,只合吳歌可?!薄肚锎帮L雨畫扇》詩:“凄涼莫唱吳娘曲?!彼∥艺f一句題外話,《聊齋俚曲》、《醒世姻緣傳》和《續(xù)金瓶梅》中都有少量的吳語,而都是山東人寫的?!督鹌棵贰分杏袇钦Z,也就不能據(jù)此斷言它的作者是所謂南蘭陵人。話再說回來,程甲本第二十九回和第七十三回有用吳語誤改的句子,即把“珍哥兒”和“珍哥”都改作“珍阿哥”,誤在原話是出于賈母和王夫人之口。程乙本加以糾正??梢姺浅淌纤?,他倒是“古吳”蘇州人。程

高本里沒有程偉元的文字,所謂“分任之”,蓋分理印刷業(yè)務(wù)耳。所以程高的“序”和“引言”里,根本就沒有幾句真話。不僅指出的那一處而已。 國內(nèi)有人在50年代初撰文聲稱,程乙本改得很壞,高鶚不懂程甲本。出語不凡,似乎擊中了要害。所舉那幾個例子,我都看過不止一次了。初看有點像,所以1991年寫《論程高本后四十回的作者》時,曾為此所惑。去年年終,作《人自說紅樓》,再論高鶚續(xù)作后四十回,就覺得似是而非。我還另找了許多誤改的句子,皆事出有因,并非高氏連自己的作品都不懂了。他在七十天內(nèi)修改了近兩萬字,每天差不多得改兩回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居然弄出來了,非但沒有“復(fù)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訛”,而且錯誤百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么大的工作量,必然是這樣一種結(jié)果;如果改得盡善盡美,倒是不好理解了。一言以蔽之,草率從事故也。

海外有人撰文說,程甲本有多處脫枝失節(jié)的地方,可見正是程偉元所說的,其底本“漶漫殆不可收拾”。我曾經(jīng)將這種地方一一核查,仔細分析,卻得出了不同的看法:“續(xù)書的疏漏矛盾造成某些混亂,我想,是由于創(chuàng)作本來就是復(fù)雜的精神勞動,續(xù)書受原著制約,而且又不可能不受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的影響,偶有粗草,不一定非是修輯他人殘稿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碑斎贿€有重新排版時的誤檢,誤排,出于排字工人之手。他們倒是既不懂程甲本,也不懂程乙本的。比如說,第九十二回,“玩母珠賈政參聚散”,程甲本有“玩母珠”,而無“參聚散”,即出于失檢;到了程乙本,方才補上。這不是高鶚的疏忽,而是排字工人的粗心?!@是王、趙二位都舉過的例子,不過如此二、再談《紅樓夢》的版本

甲戌本的批語雖然有移錄的現(xiàn)象,而正文卻最早,最接近曹雪芹的原著。如第三回、第五回的回目皆有脂批。但也被后人修改過。筆者在《論甲戌本》一文中,曾舉出二十一例,表明此本有文言改白話的通俗化傾向。其批語記載了雪芹卒于壬午,他曾有《風月寶鑒》之舊稿,“蓋作者實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閨閣庭幃之傳”。此本的抄寫年代應(yīng)早于己卯本和庚辰本,馮其庸先生說:“我曾見過現(xiàn)傳此本(指甲戌本)的原件,紙張黃脆,是乾隆竹紙,與己卯、庚辰本基本上一樣,但似還要更舊些?!?《我與(紅樓夢)》)甲戌本經(jīng)過裝裱,而己卯、庚辰則不然。

靖藏本是一個屬于少數(shù)保存朱、墨批的早期抄本。第十三回的“西帆樓”,比“天香樓”早。其批語曰:“何必定用‘西’字,讀之令人酸鼻。”甲戌本第二回批“后一帶花園子里”,“‘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可證靖本脂批的可靠性。但卻有畸笏指令芹溪刪去“秦可卿喪天香樓”的批語,雖然其中言及“遺簪、更衣諸文”。僅是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的獨出脂批,證明了此兩回雪芹皆有原稿,第六十七回列、戚、夢各本為原著,而程甲本一系乃改寫,其意義即非同尋常,更不必說還記載了許多后三十回佚書的內(nèi)容,如妙玉的結(jié)局等。價比連城之璧。

丙子本的異文,并非一無是處,如“楔子”里的“借通靈之說”。但絕大多數(shù)并不見佳。如薛蟠字文龍,改作“文起”。第七十九回的回目仍名“文龍”。記錄丙子本的文字在第七十五回,屬于漏改。再如甲戌本:“將勤謹有用的功夫,置身于經(jīng)濟之道。”他本:“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北颖緝?yōu)勝,然非作者之意。如以甲戌本做底本校點新本,非用丙子本異文不可。

己卯本和庚辰本之所謂“定本”,并非寫定,而是編定。尚未定稿之處甚多,如第十九回仍無回目(第二十一回庚、蒙、戚有批注:“這方是正文,直勾起‘花解語’一回文字”),寧國府的一個小書房尚未命名,第七十五回缺寶玉等人的中秋詩等等。今本的文字距原本甚遠。第六回甲戌本有石頭插敘:“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下此書,另覓好書去醒目;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逐細言來?!贝吮居凇按牢铩毕掠信ⅲ骸懊钪t,是石頭口角。”此節(jié)文字,己卯、庚辰僅有“且聽細講”四字;楊藏、夢覺皆刪去;舒序及蒙府、戚序則一如甲戌。同回,寫劉姥姥“?????到角門前”,甲戌本批道:“‘?????’字有神理。”舒本作“偵”,己卯作“縝”,庚辰作“走”。第十三回有“只聽得二門上傳事云牌連叩四下,正是喪音”,己、庚、蒙、戚刪去“正是喪音”,以為是批注。凡此種種,皆顯示甲戌本最古,而己卯本和庚辰本已非“定本”原貌矣。

庚辰本與己卯本曾有共同底本。二本的回目幾乎完全相同,僅有個別異文。如“京都”作“都京”,“酸鳳姐”作“俊鳳姐”等。前十一回都是白文本。因前五回文字差別頗大,回前“定本”題記之不一致,曾使筆者十多年來猶豫不決。但即使前五回,兩本也多共同異文。如李紈“以紡績井臼為要”,己庚“為要”作“為業(yè)”;鳳姐所用“銀唾沫盒”,己庚作“雕漆痰盒”。疑非怡親王府本所改。己庚楊的共同異文更多,如英蓮“乖覺可喜”,“乖”作“甚”;“黛玉身體方愈”,“方”作“又”;“覺察了—半”,“察”作“撒”;“你蓉大爺在那里呢”,“蓉”作“榮”;“茜雪”,“雪”作“云”;“鳳姐啐道,他是哪吒,我也要見一見”,作“鳳姐道,憑他是什么樣兒的,我也要見一見”。這都是它們有過同一底本的顯證。

蒙府本和戚序本的底本是立松軒本。第八回的回目,蒙戚改作“擲茶杯賈公子生嗔”,回前批:“幻情濃處故多嗔”。顯系立松軒所改。關(guān)于立松軒本的底本,最低限也有三個。前九回,與夢程有共同底本;前五回則依違于己庚之間。如“成則公侯敗則賊”,同于己卯本;“開[閑]情詩詞”,庚、蒙、列皆誤。第十二回至四十回,從己卯。如第十三回“殮以上等杉木”,己、庚、戚、列“殮”皆訛作“檢”;“永興節(jié)度使”,己、庚、戚均脫漏“興”字。第十六回己、庚、戚“李貴”皆誤作“李景”;第二十二回批注“大和尚”,庚、蒙、戚均訛作“大都尚”。第四十一回至八十回蒙戚無批注,與前四十回迥異。根據(jù)蒙戚楊有共同異文,我曾斷定其與楊本有共同底本。第三十九回的回目,蒙戚作“村老嫗是信口開河,癡情子偏尋根究底”,楊本作“村老嫗謊談承色笑,癡情子實意覓蹤跡”。蒙戚早。第五十六回的回目“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識寶釵小惠全大體”,蒙戚楊同,他本“識”作“時”。立松軒的回后總評道:“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干者,故贈以‘敏’字;寶釵認的真,用的當,責的專,待的厚,是善知人者,故贈以‘識’字。敏與識合,何事不濟?!倍鷧s云:“這是探春敏智過人處,此諷也不可少?!?批:探春笑道,雖如此,只怕他們見利忘義。)“寶釵此等,非與鳳姐一樣;此隨時俯仰,彼則逸才逾蹈也?!庇纱丝梢?,松批非脂批,“識”字乃立松軒所改。但是,第八十回的回目,楊本則比松軒本早,“懦迎春腸回九曲,姣香菱病人膏肓”,蒙戚作“懦弱迎春腸回九曲,姣怯香菱病人膏盲”。各增一字,而又訛一字。二本文字各有早晚,而認定有共同底本并不誤。而且后來發(fā)現(xiàn),不僅立松軒本的底本由三部分組成,列、楊、舒、夢、程皆然。

列藏本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本子,其特點是文字和版本現(xiàn)象早晚互見。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沒有分回;第十八回雖從第十七回中分出來,而尚無回目;第十九回寧府小書房“名”字下空一字;第二十二回末止于惜春詩謎。都是早期版本現(xiàn)象。但同時,卻與現(xiàn)存各本之間皆有共同異文。己列:“滿地晴光護玉欄”,己楊列:“貧窮”;庚列:“目瞪癡呆”,庚舒列:“蘭臺寺大人”,庚舒列:“莫笑此兒形狀”,庚楊列:“女兒是木作的骨肉”;蒙戚列無“楔子”的末條,第四十四回刪去“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蒙舒列第三回的回目相同,舒列從蒙戚;楊列:“氣骨不凡”(楊脫“骨”,旁補“宇”),楊列:“才子淑女”;舒列:“遂得了秘法”;鄭列:“紅檀”;列夢程第四十一回至八十回共同異文連續(xù)不斷,自成一個系列,如“冷月葬詩魂”。筆者最初發(fā)現(xiàn),前四回列本依違于己、庚、楊、舒四本之間,后來發(fā)現(xiàn)它與各本之間皆有共同異文,而且別的本子也是如此。其中與楊本、舒本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如第七回舒列共同異文116條,第八回164條。第十二回楊列共同異文46條。第八回回末尾聯(lián)“豈肯今朝錯讀書”,舒列“肯”誤作“有”。是其流。其源則為己卯本和庚辰本。如第三十六回“梨香院”,己庚列作“梨花院”;第四十回“洋鏨自斟壺”作“洋鉆自斟壺”,己庚楊“????壞了”,列“?????”作“煤”;第五十回“雅制春燈謎”,庚列作“創(chuàng)制春燈謎”。

楊藏本前八十回是脂評本,殘存少量脂批。前九回從己卯本,如王熙鳳的眉目描寫,己楊獨作“一雙丹鳳眼,兩彎柳葉眉”。這就不是鳳姐了。己楊:“四家皆連,都是親戚”,大失本意。己楊:“其襯[禍]皆由拐子而起”。“禍”寫作“襯”,同于庚辰本第一回末“不知有何襯事”及第二十二回批注“襯害”。但楊本有早于己卯本的傾向,如第五回、第六回楊本有標題詩,第七回有尾聯(lián),而庚辰本皆無;己卯本的三張夾條,應(yīng)是抄自他本(第七回的夾條誤串入庚辰本)。楊本和列本后四十回也近于己庚,如第六十二回“石榴裙”,己庚楊列作“柘榴裙”。第五十二回“端祥”,列本“祥”作“????”;第五十七回“小吉祥”,楊本“祥”作“???”。后者雖為所謂帖寫字,但是否其底本“祥”缺末筆呢?楊本的后四十回是程乙本的刪節(jié)本。此書的主要執(zhí)筆人,在前八十回即大量刪改原文。后四十回他一共抄了二十四回,只有五回刪改極少。其他抄手則沒有刪削。有人不察,誤以為這十九回“簡本”是續(xù)書的原稿,其余二十一回是所謂謄清稿。因相信了程高的話,遂以為此本是程氏所買續(xù)書的原稿。后人又以程乙本校補了全書(前十八回為意改,僅第一回第一頁兩面除外),但并未照改,而且也有臆改。又被誤認是高鶚的修改。于是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新時期以來,經(jīng)多人努力,才得以逐漸廓清。

舒序本是舒元煒作序的原本,有他和其弟元炳的朱色圖章為記。舒序介紹了此本抄錄的經(jīng)過,它的來龍去脈本是清楚的。舒本原以五十七回和二十三回兩個本子做底本,但校讀之下,已看不出這種分別。此本前五回從庚辰本(“成則王侯敗則賊”同于庚辰);第六回和第九回與蒙戚夢程為一系,近于甲戌本;第七八兩回則與列本有共同祖本;第十、十一兩回與蒙戚楊列是一系。第十二回至四十回屬于列楊鄭夢程系統(tǒng)。從第二十九回它也屬于蒙戚楊列系統(tǒng)看,已佚后四十回亦當如此。在底本構(gòu)成方面,與他本大同小異。它的獨異之處,是文字早晚互見。第九回末賈瑞要挑撥薛蟠來報仇的話,竟是《風月寶鑒》中的文字?!凹僮髡鏁r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對聯(lián),競被改作“空空地,真真假假天”。舒本的回目,有從甲戌的,第七、八、二十六各回;有從己卯的,第三十九回;有從蒙戚的,第三、五兩回;有同于列楊的,第二十四回、二十五回;有同于列本的,第十六回、三十五回。它的總目與分目不盡相同,有早于分目者,如第八回與甲戌本僅有二字之異(“梨香”作“梨花”,“絳蕓”作“絳云”),分目亦屬甲戌,但改文同于列本;第十五回也同于甲戌,分目應(yīng)屬于丙子;第二十四回從庚辰(“女兒”作“兒女”),而分目同于列楊。舒本的回目有與正文不一致的,如第三回和第五回,正文從庚辰,而回目從蒙戚。第七回正文從列本,而回目從甲戌(列本從蒙戚)。

鄭藏本無論文字還是行款,都近于列藏本。這兩回的回目,鄭本沒有改,而列、楊、舒都改了。但人名的改動,鄭本比列本為多。第二十三回的結(jié)尾,黛玉聽曲,鄭本有刪節(jié),列本則不然;第二十四回的結(jié)尾,小紅的夢,鄭本加以改寫,而列楊則刪去。早晚互見。因為它們沒有直接過錄關(guān)系,所以文字的早晚雖是絕對的,而本子的早晚卻是相對的。 夢覺本夢覺主人批注的發(fā)現(xiàn)早在1986年2月,而做出此本為夢覺主人即高鶚的手抄本的結(jié)論,卻在1999年12月,其間十四寒暑。發(fā)現(xiàn)立松軒的雙行批注在1981年2月,當即斷定立松軒的批本即其手抄本。其敏捷如彼,而其愚昧也如此。為什么沒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呢?而今日的契機不過是夢覺本遼東方言的發(fā)現(xiàn),遂論定是高鶚的修改。前年我還為王佩璋的說法所蔽,她說,“‘甲辰本’改者多半是南方人”。(《曹雪芹的生卒年及其他·“紅樓夢甲辰本”瑣談》)去年則受到范寧先生的啟發(fā),他說:“或者后四十回竟是出于他一人的手筆(指夢覺主人),也很可能。”(《夢稿本》跋)高鶚的話,蒙蔽的作用更大,他在程甲本的序中說:“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誰能想到他隱蔽自己的《紅樓夢》抄本呢!

對于所謂程甲本和程乙本,他們說了太多的假話。什么“原目一百廿卷”哪,“數(shù)年以來,僅積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擔上得十余卷”哪,“見其前后起伏尚屬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啊,煞有介事。程乙本訛誤連篇,他們卻說,“今復(fù)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訛”。各原本的校文在哪里呢?前八十回改了一萬四千三百七十六字,卻說“其間或有增損數(shù)字”;后四十回改了五千一百九十二字,卻說“略為修輯”,“未敢臆改”。第六十七回明明是高鶚所改寫,卻說是“茲惟擇其情理較協(xié)者,取為定本”。不顧事實和情理,大謊彌天,瞞天過海,也不知騙過了多少老實人。然而,如果高鶚不修改,也許就永遠無人識破了。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么搞的??墒歉啭樀耐猎挓o法掩蓋,連不是東北方言區(qū)的學者都看出了破綻。難道遼寧人,特別是鐵嶺人,——據(jù)我所知,大連就有鐵嶺籍的中年學人,就沒有人從《紅樓夢》的后四十回里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話嗎?我期待著。

曹雪芹并沒有寫出過百二十回的《紅樓夢》來。第二十一回的回前總評里說:“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后卅回,猶不見此之妙?!钡诙寤氐拿寂鷦t說:“通靈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見?!钡谒氖氐幕厍芭Z中說:“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笨磥碓贿^一百一十回,連裕瑞都被程高搞糊涂了。

三、談《紅樓夢》的版本源流

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稿本,已經(jīng)不存在了,只是在舒本和靖本里還存在著遺跡。舒本第九回末有賈瑞要挑撥薛蟠來報仇的話,蒙本和戚本里有批語:“伏下文阿呆爭風一回”,即指原著第十回,而今本已經(jīng)過改寫,無此種事件??梢娙员4嬷讹L月寶鑒》的文字。靖本第十三回,“天香樓”作“西帆樓”,出于韋應(yīng)物《送王校書》詩,“更上西樓看遠帆”。有脂批,應(yīng)是初稿文字。而今存各本的改文,全出于后人之手。裕瑞的話并不可靠。

現(xiàn)存的抄本和程排本,都是脂硯齋評本的傳抄本。脂硯齋一共評閱了四次,只有再評甲戌本和四評己卯本、庚辰本還有傳抄本。甲戌本還處于稿本狀態(tài),如林黛玉的眉目描寫,其下半句尚未成文,留著空白,虛以待補。己卯本和庚辰本雖有所謂“定

本”的題記,但它們的改文亦皆出于后人之手,并非脂硯齋的改筆,所以不過是編定而已。第十七回和十八回還沒有分回,第十九回尚無回目,寧國府的一個小書房有待命名,也預(yù)留空白。可見也是未定草。

再評與四評之間應(yīng)有三評,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的批語頁上,記載著這樣的話:“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焙竺孢€記錄著此回的初擬回目:“口口口 開夜宴 發(fā)悲音 口口口 賞中秋 得佳讖”。而庚辰本已經(jīng)補齊。從己卯本和庚辰本還可以推測出此本的概貌。如已把甲戌本的“凡例”刪改作“楔子”,脫漏了甲戌本第一回上的那僧道與石頭對話的四百二十九字。第五回末賈寶玉誤入迷津,有很多修改。第十六回末秦鐘之死的描寫,也與甲戌本不同,等等。它的這些特點,存在于除了甲戌本以外的所有版本之中,可見它是己卯以下諸本的祖本。

至于現(xiàn)存各本(甲戌本除外)的母本,則是己卯本和庚辰本的原本。己卯本和庚辰本本來是一個本子。己卯冬脂硯齋編定了前四十回,庚辰秋編定了后四十回,可稱作己卯一庚辰本?,F(xiàn)存之己卯本和庚辰本,則是怡親王府的傳抄本。己卯本“祥”和“曉”多半缺末筆,避清怡親王允祥和弘曉的家諱;庚辰本第七十八回,“成禮兮期祥”的“祥”字,也缺末筆。

第二回里的“成則王侯敗則賊”,己卯本“王”作“公”。已故的吳恩裕先生以為也是怡府本所改。庚辰本和舒序本作“王”,其他各本皆作“公”。如果吳說成立,那么,它們都是怡府本的傳抄本了。還有第十六回末秦鐘之死的描寫,己卯本殘失二十一個字。庚辰本不缺,其余各本皆為補作。蒙府、戚序是殘文的連綴;夢覺、程高將殘文刪棄;惟獨楊、舒、列于“怕他也無益”以下。自發(fā)異想,自行補撰。列近于舒(少九十六字),而異于楊。

但是,從后半四十回看,如第五十五回開頭,己卯本和庚辰本有“目下宮中有一位太妃欠安”六十三字,其他各本皆無。到了第五十八回的開頭,各本均有“誰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由此可見,除了己卯本和庚辰本,其他各本皆出自一個第五十五回殘失六十三字的本子。

然而,第十二回至四十回,己庚蒙戚是一系,列楊舒鄭夢程為另一系。如第三十九回,平兒向襲人談王熙鳳放債,二者繁簡不同。后者先說“他這幾年,只拿這一項銀子(大家的月錢),翻出有幾百來了”,后說“只他這梯己利錢,一年不到,上千的銀子呢”。前后矛盾。蒙戚同于己庚,更近于己卯。在后一系中,列楊舒是一個支系,夢程是另一個支系。這種系列也存在于前十一回中。如第五回和第十一回,秦觀的對聯(lián)之下聯(lián),甲列楊舒夢程是:“芳氣襲人是酒香”,己庚蒙戚則是“芳氣籠人是酒香”。但異文數(shù)量很少。

當然,在實際上,這后一系也并非與前一系毫與關(guān)系。如第二十二回,“也自箝口禁語”(楊、夢),庚蒙戚列舒作“也自插口禁言”,“美則美矣,了則未了”(蒙、戚、楊、夢),庚列舒脫漏“矣”字。第三十一回,“供人所用”(列),楊本作“待人所用”,夢本作“為人所用”,己庚蒙戚舒則誤作“借人所用”。

前五回,庚辰本跟己卯本的文字差別較大,自第六回以后,方從己卯本。如第五回末的尾聯(lián),己楊作“夢同誰訴離愁恨,千古情人獨我知”;庚辰作“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獨我癡”;蒙戚作“一枕幽夢同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癡”;舒本作“一場幽夢同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知”;夢本改作“一覺黃粱猶未熟,百年富貴已成空”;程甲本無。列楊從己卯;舒序從庚辰;蒙戚夢程有共同異文,依違于己、庚之間,而傾向于庚辰本。

第六回至第九回,大體己庚列楊是一系,蒙戚舒夢程是另一系。如第六回,己庚楊刪去石頭之語;第七回把“且靜養(yǎng)兩日”,

改作“這兩天沒出屋子”。只不過第七、八兩回,列舒的共同異文遽增,有些變化。

第十回和十一回又另是一樣。第十回,己庚夢程:“今日正遇天氣晴明”,蒙戚列楊舒作“卻說這日賈璜之妻金氏因天氣晴明”。第十一回,己庚夢程脫漏“如今才九月半,還有四五個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等二十一字。一并分作兩系。

這十一回雖然錯綜復(fù)雜,但如從與己卯、庚辰之關(guān)系的視角觀察,可見蒙戚夢程距離己庚較遠,尤其是蒙戚,而與甲戌本相近。

此外,前十一回版本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概括為各本間皆有共同異文。以列藏本為例,它有:己列、庚列、蒙戚列、楊列、舒列、列夢程。第四十一回至八十回也是如此。其主要異文有:蒙戚列,蒙戚楊,蒙戚列楊,蒙戚夢程,蒙戚程,列楊,列夢程,楊夢程等。

然而,各本之間沒有直接傳承關(guān)系,只有有正本是據(jù)戚滬本石印。

這些異文不在一個平面上,它們是二百多年來輾轉(zhuǎn)傳抄過程中,后人多次改文的沉積;它們分屬于不同層次,占有一個立體空間,不可看成平列;換言之,不同的組合,屬于不同的歷史時期。至于哪些早,那些晚,雖可分析,但比較困難。要而言之,絕大部分并非作者的改筆,在校勘時,要嚴格地加以區(qū)分。

由此看來,蒙戚列楊舒夢程諸本的底本,大體由三部分構(gòu)成。第一至十一,第十二至四十,第四十一至八十,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己卯本和庚辰本曾從第五、六兩回之間分作兩部分。這是從正文看。如果從批語看,己庚的前十一回是個白文本,是否與后文出自不同底本,也不可忽視。只有甲戌本渾然一體,似無拼湊現(xiàn)象。

這種底本構(gòu)成的變化,是否反映了四閱評本在傳抄中演變的三個階段?值得研究。比如說,最初只不過是第五十五回的開頭殘失了太妃欠安的六十三字,從而傳抄出蒙戚列楊夢程一系。后來蒙戚的祖本,即立松軒本的底本,又丟失了第十二回至四十回,因以己卯本抄配。最后己卯本和庚辰本前十一回的底本也沒有了,于是只好找來一個沒批語的本子,抄出一個白文本。甚至庚辰本的底本又少了前五回,包括“成則公侯敗則賊”的文字在內(nèi),而用一個早于此本的“公侯”作“王侯”的本子抄配。舒序本前五回的文字近于庚辰本,庚辰本所用的本子,即可能是舒序本的母本或祖本。楊本和列本的前九回與己卯本有共同異文,則有可能是以己卯本的底本抄補,或者楊、列的底本之間又有了過錄關(guān)系。

這樣來分割本來完整的本子,難免有人不認可。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從文字異同人手分析版本的底本,發(fā)現(xiàn)因版本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系列;不同系列,構(gòu)成了底本的不同部分。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以殘缺不全因而抄配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是可以找到參照物的。鄭本只剩了兩回;甲戌本剩了十六回;舒本和滬本只有半部;己卯本本來也剩了半部,后找到三回零兩個半回,至今分存兩處。蒙本以程甲本抄配了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楊本也以程甲本抄配了第五冊的十回和其他回的首尾計十九頁半(中國頁)。舒本的底本即由五十三回和二十七回拼配,舒元煒的序里有說明,即是因遭故散失而借抄的。

這四閱評本一系中,戚本從蒙戚一系中分出,是一個支系。列楊舒鄭,一分為三:列楊,舒列,鄭列。夢程一系,程甲、乙、丙用木活字排印,自成刻本系統(tǒng)。

但是,總覽全書,我們發(fā)現(xiàn),己卯本和庚辰本自成一系,其他各本另是一系。如第三十八回,己庚:“黛玉獨不敢多吃”,他本:“黛玉弱,不敢多吃”;己庚:“意思深透”,他本:“意思深遠”。第七十四回,庚辰:“他本是個聰敏過(人)的人”,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