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秋天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秋天是畫,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獲。贊美秋天,贊美豐收的圖景,贊美這絢麗多姿的秋天風(fēng)采,珍惜這“人到中年”的美好時光。
3、秋天的陽光像水晶般透明清澈,水亮水亮地在天地間流淌。
4、秋天是一種廓然空闊的心緒,秋天是一種淡然愜意的閑適。
5、風(fēng),輕輕地,溫和的吹著,是美麗的秋姑娘姍姍而來。
6、金黃色的葉子,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
7、秋雨綿綿,連續(xù)幾天的秋雨,把人們帶入了寒氣逼人的深秋。
8、清晨,東方冉冉升起一輪太陽,散發(fā)出金黃柔和的光芒,秋天的田野里,到處都充滿了收獲的美麗。
清平樂?候蛩凄斷
(宋)張炎
候蛩凄斷,人語西風(fēng)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guān)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注釋】
清平樂: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清平樂令》《憶蘿花》《醉東風(fēng)》等。
蛩(qióng):蟋蟀。
練:素白未染之熟絹。
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
愁損:愁殺。
蘭成:庾信的小字。庾信是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xué)家。
關(guān)情:動心,牽動情懷。
梧葉:梧桐之葉,其最易引發(fā)秋感。
【經(jīng)典背后】
春風(fēng)秋雨,這一切本應(yīng)帶給人以喜悅。然而自古以來,愁苦的詩人總是能在任何時候找到悲傷的理由。秋天,百花凋殘,眾芳蕪穢,詩人在冰涼的雨夜嘆老嗟卑,那滴瀝三更的雨水,就這樣聲聲入耳,打在不眠不休的人心上。
秋天是一個適合感傷的季節(jié),一個人的內(nèi)心在經(jīng)歷了夏天的狂熱之后,進入了一種沉淀似的狀態(tài)。夏天過于炎熱,人們心緒不寧;而在秋季,花朵已經(jīng)凋殘,絢爛的一切已經(jīng)歸于沉寂,只有那霜葉楓樹不失時機地點染了有些蕭瑟的景物,它那比花朵還要鮮艷的顏色被詩人看在眼里,得到了深沉的愛賞。
進頸項,抬頭看,原來是一棵大樹,濃密的葉片被水氣鎖著,布滿清晨的上空。風(fēng)搖動葉片,悠悠然,墜落一滴滴露珠。在亂草覆蓋的小徑上散步,剛踏進去幾十步,鞋面便被什么濕漉漉地打濕了。一抹會意的微笑,從我臉上漾了開來。我知道那是誰在和我嬉戲――露珠,它就像春天遺漏下的珍珠,又像夏日揮撒下的詩句,滾圓而晶瑩凝結(jié)于秋葉、草尖。秋天來了,是秋天的詩行從天而降,濺落在你的腳背上了。
秋到葉尖露自涼――我突然地感悟到,這句話的豐富涵義。早些時候,我也知道露珠的生出,是由于
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jié)而成的水珠,并且用手拈動過它們嬌小的身軀。然而那時還小,不知道它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那時,似乎也根本沒有季節(jié)的概念,也就不知道,只有秋天的露珠才最濃,最重。不知道,每當(dāng)秋天來臨,大雁南歸之時,它們就那么如期地,布滿樹葉、草芽,凝結(jié)如水,仿佛趕赴一場約會。
第一次知道露的生長,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夜。那一次,到朋友家里小住,吃罷晚飯,她的父親
坐在院中賞月。同學(xué)的母親已過世,她的父親很孤單。奇怪的是,朗月當(dāng)空,老人卻不和平時一樣空身將坐,而是頭上戴了一頂草帽,碩大的帽沿遮住了他半個身子。我問同學(xué),伯伯賞月,為什么還要頭戴草帽呢?同學(xué)也疑惑不知,遂上前去問,伯伯說,秋天天涼,而且夜晚要下露水的啊。我抬起頭,發(fā)現(xiàn)院子的空中,是高聳著的桐樹。樹凝了露珠,墜下來,清涼如雨。
后來的一次,我在秋天的月夜下獨坐,漸漸地,襟上無端潮了起來,我很安然地接受了夜的潮氣,故
意坐至深夜,收起白天曬在院中的衣裳,至房中,發(fā)現(xiàn)它們也同樣是潮濕著的,是那種濕漉漉的回潮的感覺。果如當(dāng)年伯伯所說,秋天的夜晚,露水悄然而至,清涼的霧氣,將你嚴密地圍裹了。從此,每當(dāng)秋天的夜晚,有月圓滿在天穹,那時候,我總會找個時間,獨自賞月。我若賞月,是必戴了涼帽的,有露的夜晚,不止是為了防止高樹滴露,深藍方格布面的涼帽,同時也給了我一半的溫暖,那一絲一絲的溫暖,能讓我一時忘記了孤單。
孤單是很容易令人傷感的,亦很容易讓人搖動起懷念。懷念從前美好的事情,懷念從前快樂的時光。
記得誰說過,當(dāng)我們還是懷念過去的時候,我們就都已經(jīng)老了。于是孤單也是使人傷感到流淚的時刻。
露凝集在夜晚,沒有人發(fā)現(xiàn)它重視它,更不會有人欣賞,它當(dāng)亦是寂寞孤單的了。不管怎樣,賞露的
夜晚,我必是孤獨的,我鄭重而認真,因而絕不以為是閑情的來臨。露無色而晶瑩,我觀察過,因而喜歡。它那晶瑩中閃現(xiàn)出的圓潤,是水以及水珠所不具有的,也是不能代替的。露珠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的女兒。一顆露珠的生出,與自然萬物散發(fā)出的水氣有關(guān),它們是水氣凝結(jié)而成的精華,因此我說,露珠是大自然的精靈,是我所以要贊美的,喜愛的。
這是大自然的精靈,從泥土和植物里氤氳出來,在草葉上集結(jié),化成晶瑩的水珠,于是也和泥土植物
一樣樸素?zé)o華。你凝視它的時候,它仿佛也在凝視你,你發(fā)現(xiàn)它時,它似乎照見了你的影子,你認真去看,又剎時間消彌無存。露珠的心里惟有晶瑩,真誠地托舉出自己的全部,純潔到毫無保留。
欣賞一枚露珠,要在沒有太陽的早晨才行。只要起得早,到田野的荒草里去,就能看見鉆石般的大顆
露珠,在茂盛的草葉上到處顫動,閃爍出五彩繽紛的光點。太陽一出來,那露珠就很快消彌了,快到你看不見它蒸騰而去的蹤跡。它化成一道看不見的水氣,升到天空,就變成了云朵,變成了雨后的彩虹。日落月升,暗夜來臨,它才又一次化成露珠,變作大自然的女兒。人是有生命的,生生死死,明明滅滅。露珠也是有生命的,凝凝聚聚,循環(huán)往復(fù)。露珠的天堂,燦爛而陽光。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如是,露珠亦如是罷?所以,我總覺得,露珠是有眸子的,你以一雙遲
疑著的目光面對它時,它也用遲疑的目光面對著你。我經(jīng)常想,每一顆露珠,都能照得見一個人的心,多好,它能知道一個人的憂傷、愛戀,多好?正如它預(yù)告我們,它的到來,正是秋天的到來一樣,它的使命,不但為了點綴美好的秋天,而且讓我們堅硬冰冷的心,一點點溫潤起來,讓愛的心沾滿了潮濕。
在許多人眼里,秋天不只是收獲的季節(jié),它還是高樹落葉,清瑟遠山。它可燃起你的希望,也能惹來
你的無限愁腸。它像一排雁陣一樣,牽動心扉,又如飄飛的黃葉,旋起莫名的感傷。它凝結(jié)在你的眉頭,使沉甸甸的日子,揉進了秋思與惆悵。而晶瑩的露,在人的眼里,更像一滴淚。但令人欣慰的是,它也同時,喚醒了我們的樂觀和堅強。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寫:“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痹娋湟月吨榈淖藨B(tài)出現(xiàn),寫盡對秋天萬般贊美的情懷,告訴我們?yōu)槭裁磁c秋天有著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緣。
――題記
一陣風(fēng)悄悄吹來,久違的、流浪的秋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秋,來了,帶來了一身的夢。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
柔和成熟的氣息籠罩著整個大地。果園里和田野里處處都奏響了豐收的贊歌,玉米高興地躥上了稈頭,石榴樂得笑開了臉,柿子喜得滿臉緋紅,肥碩的鴨梨晶瑩得如同十五的月盤……它們一起歡呼著:秋來了!
農(nóng)民開著大車來到了田野里,唰唰唰!玉米落到大車里。
那一聲聲“砰砰”有力的撞擊,撞擊出豐收的音符,撞擊出成熟的果實,撞擊得人人臉上笑開顏。
秋,是花開的季節(jié)。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正值中秋時節(jié)開放,故有“八月中秋桂花香”之說。唐代的宋之問又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佳句。
九月競怒放。如若能重九賞菊,真乃人生之雅事。黃巢更有膾炙人口的《不第后賦菊》,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痹娨怆p關(guān),耐人尋味。
十月芙蓉千般態(tài)。國慶節(jié)前后是芙蓉花開的季節(jié),不禁又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那句:“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边€有王維的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彪m風(fēng)格不同,卻皆是贊揚。
秋,又是感懷的季節(jié)。
探春初組“海棠詩社”是在秋日,湘云醉臥磐石也是在秋日,一場紅樓夢事中的瀟湘館還好嗎?是否已滿是黃花堆積,枯竹留青,憔悴依舊,卻不知是否依舊留有黛玉的美人斑?
關(guān)上思想的閘門,回到現(xiàn)實中,聞秋風(fēng)瑟瑟,看梧桐葉落,望北燕南歸,不禁感嘆人生變故之快,喜怒哀樂之無常,耳畔依稀響起李清照的那首《聲聲慢》: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關(guān)鍵詞:穆旦;存在;苦難;悖論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007-01
一、外在時空的背棄:《贊美》
大部分九葉派詩人注重表現(xiàn)都市生活的荒蕪與空虛,而穆旦的《贊美》卻將視角對準了農(nóng)村,表現(xiàn)了在抗戰(zhàn)過程中農(nóng)民百姓所受到的苦難與無奈,對抗?fàn)幘竦馁澝?。他在抗?zhàn)的背景下看到了底層人民的不幸,出于一種人道主義的同情和憤懣表達了對農(nóng)民處境的思考,《贊美》所體現(xiàn)的是人與外在時空的分離。且看《贊美》第二節(jié):
一個農(nóng)夫,他粗糙的身軀移動在田野中,
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許多孩子的父親,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邊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壓在他身上,
…
而這樣的路是無限的悠長的
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
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
農(nóng)夫的形象不僅是代表一個個體,這個個體是農(nóng)夫群體的代表。這個群體是一個歷朝歷代一直受苦至今的農(nóng)民形象。作者在最后帶給讀者一絲暗示,但究竟是顛覆歷史的曙光,還是續(xù)寫歷史的征兆,答案在其后的第三節(jié)中:
在群山的包圍里,在蔚藍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經(jīng)過他家園的時候,
在幽深的谷里隱著最含蓄的悲哀:
…
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為了他我們是不能給以幸福的,
痛哭吧,讓我們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
第三節(jié)通過環(huán)境的描寫農(nóng)民的家園,優(yōu)美的生存環(huán)境和凄慘的生存狀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第二節(jié)對農(nóng)民的同情來自于時間,第三節(jié)的對他們的苦難描寫來自于空間。穆旦的《贊美》內(nèi)容是描寫苦難,“贊美”苦難本身就是一個悖論,而這種抗?fàn)幘竦纳袷ジ泻捅瘎「懈谶@悖論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內(nèi)在自我的背棄:《我》
穆旦對于生存環(huán)境的苦難的敏感來源于他對于自我存在的深刻認識,《我》揭示了作者會如此正視苦難的哲學(xué)層面原因。這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苦難,只能在自我掙扎、自我毀滅中走向死亡,而自我的無法解脫、無法融入他人這一點是人類被外在世界所拋棄的內(nèi)因。
從子宮割裂,失去了溫暖,
是殘缺的部分渴望著救援,
永遠是自己,鎖在荒野里,
…
遇見部分時在一起哭喊,
是初戀的狂喜,想沖出樊籬
伸出雙手來抱住了自己,
幻化的形象,是更深的絕望,
永遠是自己,鎖在荒野里,
仇恨著母親給分出了夢境。
第一段開頭作者就省略了“我”的主語?!皬淖訉m斷裂”的意象代表了生來自我就是孤立無援的、不完整的,真正的自我被拋棄在社會歷史之外,被置于“荒野”之中。人的本源性存在狀態(tài)只能是一種生命本能、孤獨的、自由的狀態(tài),這就是人的真實的、本來的境況。用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到的此在說來解釋即是,此在不只是存在著,而且能意識到這種存在,并力圖追問存在的意義,在追問意義時人就是此在。在此在中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選擇自己本身,獲得自己本身;二是失去自身,獲得自己本身。對應(yīng)的是“本真狀態(tài)”和“非本真狀態(tài)”。自從與母體分離的一刻起,人就必須適應(yīng)日常生活的公眾性,卻又因為獨立存在而無法徹底融入其中。而人的此在就是“非本真狀態(tài)”,即自身與自我分離的一個狀態(tài)。
在三四節(jié)中,作者渴望自身與自我的相遇結(jié)合,寫出外求與自閉的兩難境地。作者擁抱臆想中的自我,但卻發(fā)現(xiàn)只是個幻象。絕望是最為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恐懼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害怕,它無有怕的確定對象,無處不在地包圍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被肯定存在的只有欣喜、絕望、仇恨等情緒。
在穆旦的詩歌中,改變了以往僵化的關(guān)于存在與自我的觀點,用象征主義手法討論人類所遭受的苦難和苦難的原因。他反復(fù)地審視外界,審視特定群體(例如《贊美》中的農(nóng)夫),發(fā)現(xiàn)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不可避免的弱點。讀穆旦的詩歌,可以獲得一種普世性的哲學(xué)思考,是存在、自我與現(xiàn)實之間的背離與平衡,是讀者同穆旦一起面對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