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資料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范文第1篇

1、適當試題標記,資料分析的一組材料,是由材料和5個試題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樣,一個試題下面緊跟著4個選項,試題材料和題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暫的記憶試題即可,而資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試題和材料相距比較遠,所以在解答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在材料中進行標記;

2、根據(jù)選項選答案,這種方法一般應用在選項中的數(shù)據(jù)特點比較明顯,可以快速得到答案;

3、重點回顧主要概念,資料分析中的計算型概念考查頻率較高,對于這些概念,要重點回顧其定義與列式方法,并注意相近概念間的差別;

資料分析范文第2篇

方法 回顧分析10年間尸體解剖114例,比較臨床診斷與尸檢診斷是否相符。結果①114例中,90.4%找到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不相符率為25.9%;②尸解逐年增多,發(fā)生在基層醫(yī)療機構的尸解明顯增多;③發(fā)生的學科以內科為首位,共48例,兒科其次,產科居第三位;④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首位,共25例,心血管疾病居次,消化系統(tǒng)居第三位。結論 科學準確地進行醫(yī)療事故爭議鑒定,給有關部門提供處理醫(yī)療糾紛的科學依據(jù),尸體解剖工作尤為重要。

【關鍵詞】 尸體解剖;死因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571-02 中圖分類號:R 36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7

尸體解剖在確診主要疾病及死因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解決死因不明或對臨床死因診斷有異議而發(fā)生的醫(yī)療糾紛,尸體解剖更具有獨特的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F(xiàn)就1995年~2005年9月10年間筆者組織的114例醫(yī)療糾紛的尸體解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期對大家有所裨益。

材料與方法

1.材料全部資料來源于1995年~2005年9月,筆者在廣西柳州市衛(wèi)生局工作期間,在處理醫(yī)療糾紛過程中,組織對114例醫(yī)療糾紛死亡病例進行尸體解剖的資料,全部解剖均委托該市具有解剖資格的醫(yī)院病理科及法醫(yī)完成,由醫(yī)院病理科進行細胞學檢查。

2.方法 ①疾病分類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國際疾病與損傷分類標準”(上CD9),對每例的主要病理診斷予以分類。統(tǒng)計項目包括:每年的尸檢數(shù)量,尸檢的年齡構成和性別構成,尸檢病例的學科分布,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的醫(yī)院級別,尸檢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的比較,尸檢致死性疾病分布。②臨床診斷列出多項時,統(tǒng)計時只計前3項,若其中有一項與病理診斷一致時,則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相符,反之不相符。③醫(yī)院級別按市級三級、二級醫(yī)院,城市企業(yè)醫(yī)院,城市診所(衛(wèi)生所);縣級醫(yī)院;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④年齡分組:孕滿28周至出生前為胎兒組,出生至生后28天為新生兒組,大于28天至2歲為嬰兒期。

結果

經尸體解剖和有關檢驗,114例尸檢中,查出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的有103例,占90.4%,有11例沒有查出死亡原因,占9.6%。114例中,有3例為院外死亡查原因、3例為死胎查原因;其余108例中,臨床診斷與尸檢診斷相符80例,占74.1%。

1.每年的尸檢數(shù) 1995年、1996年各1例,1997年2例,1998年6例,1999年6例,2000年14例,2001年16例,2002年15例,2003年18例,2004年18例,2005年1~9月17例。

2.年齡與性別 114例中,男性74例,占64.9%;女性40例,占35.1%。年齡最小者2天,最大者76歲。死胎3例,占2.6%;新生兒10例,占8.8%;嬰兒14例,占12.3%;~10歲7例,占6.1%;~20歲10例,占8.8%;~30歲13例,占11.4%;~40歲12例,占10.5%;~50歲14例,占12.3%;~60歲13例,占11.4%;~70歲11例,占9.6%;70歲以上7例,占6.1%。

3.醫(yī)院級別及例數(shù) 市級三級醫(yī)院62例,占54.4%;市級二級醫(yī)院16例,占14%;城市企業(yè)醫(yī)院9例,占7.9%;城市診所(衛(wèi)生所)6例,占5.3%;縣級醫(yī)院12例,占10.5%;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6例,占5.3%。院外非醫(yī)療原因死亡3例。

4.所屬學科及疾病種類 ①內科:48例,占42.10%。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17.54%)中冠心病8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4例(12.28%)中肺動脈栓塞10例;消化系統(tǒng)8例(7.02%);神經系統(tǒng)疾病4例(3.51%);感染1例;其它原因1例。②外科:10例,占8.77%。其中普外科5例(4.39%);創(chuàng)傷4例(3.51%);骨科1例。③婦產科:19例,占16.67%。其中產科18例(15.79%);婦科1例。④兒科:25例,占21.93%。其中呼吸系統(tǒng)11例(9.65%)中肺炎7例;消化系統(tǒng)6例(5.26%);心血管疾病3例(2.63%);神經系統(tǒng)3例(2.63%);其它2例。⑤耳鼻喉科:3例,占2.63%。其中氣管異物2例(1.75%)。⑥腫瘤科:4例,占3.51%。⑦其它:藥物過敏5例,占4.39%,其中青霉素過敏3例(2.63%)。

討論

本組資料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不相符率達到25.9%,高于1982年北京的統(tǒng)計資料20.74%,低于杭州的36.24%[2]。雖然當今醫(yī)學科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技術相當先進,但有些疾病的臨床確診仍較困難,臨床誤診仍然存在,提高醫(yī)療機構診療技術水平仍需常抓不懈。本組結果顯示,通過尸體解剖90.4%的醫(yī)療糾紛死亡病例可以找到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或根本死因,與張海娥等報道的90.5%[3]、孫榮超等報道的89.5%[4]相仿。

資料顯示,柳州市醫(yī)療糾紛尸體解剖逐年增多,一方面是人民群眾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傳統(tǒng)觀念在轉變;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該市對醫(yī)療糾紛處理的科學化、法制化。從發(fā)生的醫(yī)療機構等級看,絕大部分發(fā)生在城市醫(yī)院,而尤以城市三級、二級醫(yī)院居多,這與其業(yè)務量大危重疑難病例多明顯有關。但不容忽視的是,醫(yī)療糾紛在各級醫(yī)療機構均有發(fā)生,企業(yè)醫(yī)院、縣級醫(yī)療機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衛(wèi)生所、診所等發(fā)生的醫(yī)療糾紛已逐年增多,占本組資料的29.0%。這些基層醫(yī)療機構的條件還比較差、技術水平還不是很高,加強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改善就醫(yī)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從發(fā)生的學科及疾病分布看,內科排在首位,兒科其次,產科第三,三個學科共有91例,占79.8%。疾病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首位,與杭州報道的一致[2];心血管疾病居次,與國內學者報道的居首位不符[3,4];消化系統(tǒng)第三;神經系統(tǒng)第四。上述四類疾病共69例,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60.5%。上述三個學科、四類疾病容易發(fā)生死亡及醫(yī)療糾紛,應引起衛(wèi)生行政部門及醫(y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

隨著人們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以及對醫(yī)療服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醫(yī)療糾紛事件逐漸增多。如何正確處理醫(yī)療糾紛,科學準確地進行醫(yī)療事故爭議鑒定,給有關部門提供處理醫(yī)療糾紛的科學依據(jù),尸體解剖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3]。各級醫(yī)療機構均應高度重視,積極、主動地爭取尸解,給死者親屬一個明白交代,讓他們痛苦的心靈早日得到安慰,使醫(yī)院減少醫(yī)療糾紛帶來的種種麻煩,維護醫(y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1]。

參考文獻

[1]丁???潘書文,張小澍,等.尸體解剖在解決醫(yī)療糾紛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5,21(8):535-536.

[2]竺可青,李秀珍,章鎖江.3162例尸體解剖資料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1,30(6):291-295.

[3]張海娥,賀衛(wèi)東.116例尸體解剖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4,11(6):1111-1114.

資料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四十臂井徑儀;工藝技術;分析

在油田的開發(fā)過程中,由于固井、射孔以及地層水或注入水對油水井套管的腐蝕、完井采油及增產措施(或壓裂、或酸化)等對套管造成損壞,致使套管出現(xiàn)套漏、套變、裂縫等情況。由于以往使用的測井儀器探測信息覆蓋面小而不能全面評價油水井套管損傷情況,如何解決這些開發(fā)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成為我們面臨的難題。孤東監(jiān)測大隊通過引進40臂井徑測量儀來監(jiān)測油水井的各種套損情況,并結合其他測井資料相互驗證,確定油水井套管問題,為油水井開發(fā)過程中的作業(yè)、大修等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jù)。

1 四十臂井徑測井原理

井徑系列測井儀器是指接觸式測量儀器,即通過井徑儀器的測量臂與套管內臂接觸,將套管內壁的變化轉為井徑測量臂徑向位移,通過井徑儀內部的機械傳遞系統(tǒng),將探測臂的徑向位移轉換為推桿的垂直位移,位移傳感器將推桿的垂直位移變化轉換成電信號被接收。

四十臂井徑儀是通過40條測量臂來實現(xiàn)檢查套管的變形、彎曲、斷裂、孔眼、內壁腐蝕等情況。該儀器采用橋式電感無觸點位移傳感器,大大提高了傳感器的使用壽命和測量精度,由于橋式電感無觸點位移傳感器體積小,因此可以實現(xiàn)儀器小直徑下的高密度測量。井下信號經編碼發(fā)向地面,地面解碼后經軟件處理,從而得到套管內徑的展開成像、圓周剖面成像、柱面立體成像解釋圖,清晰反應井下套管的受損情況。該儀器采用三階高密度碼傳送數(shù)據(jù),它改變以往大多數(shù)模擬或脈沖傳送信號的方式,大大提高傳輸速率。傳送數(shù)據(jù)包括40路井徑信號、井溫、艙溫、相對方位(儀器旋轉角度)、儀器傾斜角度及纜頭電壓信號,同時可下掛電磁探傷儀、伽瑪/磁定位/井溫儀、流量、壓力等儀器。四十臂井徑儀配合便攜數(shù)控測井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實際測井操作。

2 四十臂井徑測井資料應用情況

2.1四十臂井徑資料判斷套管狀況方法

改進后的多臂井徑儀成像技術就是通過對多個獨立測量臂測量數(shù)據(jù)的處理,得到實時的井徑仿真三維圖像,來實現(xiàn)對油管、套管的形變、彎曲、斷裂、孔眼、內壁腐蝕等情況的實時判斷。

2.1.1正常套管圖像顯示情況

40條井徑曲線平滑、幅度變化較小,各條曲線幾乎平行,而且,處理后得到展開圖的顏色分布均勻。

2.1.2套管彎曲變形圖像顯示情況

測井曲線有彎曲、幅度變化較明顯,顯示出較圓滑的變形曲線,經成像處理后的圖像顏色不均勻,在曲線明顯彎曲處顏色變化異常。

2.1.3套管裂縫圖像顯示情況

部分井徑曲線向同一方向跳躍,說明套管存在裂縫。從處理后得到的圖像中看到,曲線跳躍部位有藍色圓點。

2.1.4套管射孔圖像顯示情況

射孔井段曲線發(fā)生明顯跳躍,經成像處理后射孔井段在圖像中出現(xiàn)很多淡藍色斑點。由此看出,用成像測井來檢查射孔的情況,效果明顯。

2.1.5套管腐蝕圖像顯示情況

測井曲線比較混亂,經處理得到的圖像顏色分布不均勻,結合其它曲線可以判斷套管因為腐蝕出現(xiàn)擴徑現(xiàn)象。

2.2 四十臂井徑與其他測井資料綜合應用

2.2.1確定裂縫位置和管柱漏失點

利用四十臂井徑儀和五參數(shù)組合測井儀對注水井7-36-186井進行套管找漏。

9月6日,作業(yè)隊采用封隔器封閉油層打壓的方式,驗證油層以上套管漏失嚴重。與監(jiān)測大隊聯(lián)系先用四十臂井徑儀檢查套管損傷,然后再用五參數(shù)組合儀確認漏失位置。

從井徑資料分析,在71.2m-71.4m處套管有縱向裂縫,縫長約200mm,縫寬約49.2mm。

從五參數(shù)測井曲線分析,流量曲線在71.2m處出現(xiàn)拐點,水量大幅降低,同位素源都濾積在71.2-94m處,說明在該處套管有漏失。結合點測流量值計算分析,漏失量大約在300m3/d左右。

結合井徑與五參數(shù)測井資料綜合分析,該井在71.2m處套管存在縱向裂縫,縫長約200mm,縫寬約49.2mm,導致水量從該處漏失。

2.2.2判斷變形位置,確定座封工具深度

利用四十臂井徑儀檢驗GD9井層間套管狀況,確定座封工具位置。

GD9井由于封堵層位存在高壓,如果座封工具位置有套管變形,可能會導致座封不成功,采取四十臂井徑測井檢驗套管狀況,再確定座封工具下入位置。

GD9井射孔井段為S12+S212層(2425.6-2431.6m);S12+S212層(2436.0-2442.3m);S212層(2442.3-2444.0m);S22層(2456.02458.0m)。從井徑資料分析,2343.8m,2354.0m,2438.0m曲線臂值減小,其他位置正常。

根據(jù)井徑測井結果,S212層到S22層(2444.0-2455.0m)套管完好,可下入座封工具。

2.2.3確定射孔井段深度,判斷射孔作業(yè)效果

利用四十臂井徑及磁定位、伽瑪資料確定射孔井段。

32-555井在2013年9月27日進行了四十臂井徑測井,結合磁定位及伽瑪曲線對比校正,確定出射孔井段位置。并綜合分析判斷,射孔井段為1388.7-1391.3m;1399.7-1413.0m.

3 結論

1、四十臂井徑測井可直觀的判斷井內套管狀況,對于檢測套管結垢、損傷、變形有很好的效果。

2、綜合利用四十臂井徑與其他測井方法,可準確判斷漏失位置、射孔井段深度等。

3、四十臂井徑資料可判斷層間套管狀況,為下一步確定座封工具位置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資料分析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據(jù)在本院就診檢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傷員的影像檢查資料,對地震傷員受傷部位、各部位受傷的程度,檢查方法等進行分析比較,試圖探索地震傷害的規(guī)律和特點,尋求最佳檢查手段和方法,達到檢查速度快、病員痛苦少、獲取診斷信息多的目的,從而更有利于臨床對地震傷員的搶救和診治。

地震災害是一種難以預見的,破壞性極強的地質災害,一旦發(fā)生就會給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筆者收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本院進行普通X線檢查和CT檢查的669例地震傷員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探討地震傷員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和影像學檢查在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5月14~31日在本院進行影像檢查(照片、CT)的地震傷員。本組669例地震傷員中,男309例,女360例。年齡1~94歲,以女性和50歲以上年齡者居多,50歲以上者共有288例,占總數(shù)的 43%。普通X線檢查 557 例,CT檢查112例。

檢查設備及技術參數(shù):普通X線檢查使用西南醫(yī)用設備廠KB500MAX線機照片,柯達CR800CR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CT檢查使用GE synergy 螺旋CT進行掃描。普通X線檢查和CT檢查均使用各部位檢查常規(guī)參數(shù)。

結 果

檢查部位情況:頭顱、腹部均采用CT進行檢查,普通X線檢查主要以胸部、脊柱、四肢為主。

各部位情況:可以看出以下肢受傷最多,共199例,占受傷部位總數(shù)的36%。胸部次之,共124例,占受傷部位總數(shù)的22%。見表1。

各部位傷勢情況:在所檢查的部位中,以胸部和脊柱受傷病員檢查陽性發(fā)現(xiàn)率最高,基本都有骨折。見表2。

骨折傷員傷情統(tǒng)計:在385例骨折病例中,多發(fā)性骨折101例,占骨折病員總數(shù)的26.2%;多部位骨折76例,占骨折病員總數(shù)的19.7%;有其他并發(fā)癥的42例,占骨折病員總數(shù)的10.9%。

檢出與地震無關疾病情況:在檢查過程中,同時發(fā)現(xiàn)一些與地震無關的疾病,557例當中發(fā)現(xiàn)與地震無關疾病11例。占檢查總人數(shù)的1.97%,其分布情況見表3。

CT檢查結果:頭顱全部采用CT進行檢查,胸部、腹部和脊柱部分采用CT檢查協(xié)助診斷。CT檢查以頭顱受傷最多,共90例,占受傷部位總數(shù)的81.8%。胸部次之,共8例,占受傷部位總數(shù)的 7.2%。見表4。

討 論

資料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腎臟疾病;腎;活組織檢查;病理類型;回顧性分析

Analysis on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1542 cases undergoing renal biopsy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nal pathological category and clinical features by analyz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e in 1542 cases having underwent renal biopsy. METHODS: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WHO criteria of 1982 for renal pathology or the modified WHO criteria of 1995 and the clinical data, laboratory results, light microscopy, immun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by a panel of pathologists and nephrologists in routine clinicalpathological rounds.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at renal biopsy was 32.5±15.3 (6-63) years old in 1542 patients with renal diseases, an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55∶1.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PGD) accounted for 69.39%, secondary glomerulonephritis (SGN) for 26.85%,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for 2.59%. The PGD in descending order of incidence, were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MsPGN, 45.05%),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16.73%) and IgA nephropathy (8.32%). The SGN in descending order of incidence, were lupus nephritis (14.27%), purpura nephritis (7.00%) and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nephritis (HBVGN, 1.95%). The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descending order of incidence, were IgA nephropathy (13.70%), proliferative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PSGN, 10.40%) and FSGS (9.10%). CONCLUSION: In our area, renal diseases often happen in young people. PGD is a dominating type in which MsPGN is the most common. In the SGN, lupus nephritis is dominant. The major pathological categories of the caus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are IgA nephropathy and PSGN.

【Keywords】 renal disease; renal; biopsy; pathological categor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摘要】 目的:回顧性分析1542例因腎臟疾病行經皮腎活檢患者的病理類型和臨床資料并探討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方法:參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腎小球疾病組織學分型方案,結合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光鏡、免疫病理及電鏡的改變特點,提出初步診斷,最后與臨床醫(yī)師共同討論確定診斷. 結果:患者行腎活檢時平均年齡32.5±15.3(6~63)歲,男女之比為1.55∶1. 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占首位(69.39%),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占26.85%,終末期腎病占2.59%. 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中最多見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45.05%),其次為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癥(16.73%)和IgA腎?。?.32%). 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以狼瘡腎炎居首位(14.27%),其次為紫癜性腎炎(7.00%)和乙肝相關性腎炎(1.95%). 引起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理類型依次為IgA腎?。?3.70%)、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10.40%)和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9.10%). 結論:本地區(qū)腎臟疾病多見于青壯年,以原發(fā)性腎臟疾病最常見,其中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是最多見的病理類型. 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以狼瘡腎炎最常見. 引起慢性腎功能不全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為IgA腎病和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關鍵詞】 腎臟疾??;腎;活組織檢查;病理類型;回顧性分析

0引言

腎臟疾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接受透析或腎移植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盡早明確診斷腎臟疾病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治療措施,可減少終末期腎?。‥SRD)的發(fā)生并降低治療費用和過早死亡等不良后果[1]. 經皮腎穿刺活檢(腎活檢)是診斷腎臟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它能提供病理診斷、判斷預后,并指導臨床治療. 我們回顧性分析1542例腎活檢患者腎臟疾病的臨床和病理資料,探討本地區(qū)腎臟疾病的病理類型與臨床表現(xiàn)之間的聯(lián)系.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收集200001/200412期間在西京醫(yī)院腎臟內科收治的主要來自陜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等省的1590例腎臟疾病患者腎活檢的臨床和病理資料,每例光鏡標本中腎小球數(shù)目大于或等于10個為有效診斷標本,符合條件者1542(男937,女605)例,男∶女為1.55∶1,平均年齡32.5±15.3(6~63)歲,病程0.5~13 a.

1.2方法

1.2.1腎活檢在200001/200201期間,在B超定位后采用手動式TruCut活檢針或半自動活檢槍經皮穿刺獲得腎組織;在20022/200412期間,在B超實時引導下用全自動活檢槍經皮穿刺獲得腎組織.

1.2.2病理診斷方法所取腎組織分成三部分,按常規(guī)方法分別進行光鏡、電鏡和免疫病理(熒光或免疫組化)檢查. 對懷疑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者加作腎組織HBV抗原免疫組化染色. 對懷疑特殊病例者加作剛果紅/堿性剛果紅染色. 病理診斷先由同一組病理科醫(yī)師參照WHO 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腎小球疾病組織學分類標準[2-3],閱讀病理切片,初步確定其病理類型,最后由臨床和病理醫(yī)師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和病理改變特點,共同討論確定診斷.

1.2.3臨床診斷腎活檢前根據(jù)病史、癥狀和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分別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隱匿性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紫癜性腎炎、狼瘡腎炎、血管炎腎損害、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多發(fā)性骨髓瘤腎損害、終末期腎病、間質性腎炎等.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構成比檢驗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診斷符合率與腎活檢前臨床診斷進行比較,經臨床病理討論后未修正臨床診斷所占的百分比,本組資料腎活檢前后診斷符合率75.10%. 共進行腎活檢者1590例,穿刺組織具有有效診斷價值的標本1542例,穿刺成功率97.00%.

2.2臨床診斷在1542例腎活檢中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男731例,女339例,男∶女為2.16∶1,平均年齡(26.7±9.2)歲. 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男117例,女297例,男∶女為1∶2.54,平均年齡(39.3±6.7)歲;女性以狼瘡腎炎發(fā)病居首位,男性以紫癜性腎炎較多見(表1). 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與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在性別和年齡分布上有顯著差異(P<0.05).

2.3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分布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IgA腎病,腎小球輕微病變、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新月體腎炎(表2),且發(fā)病以男性多見(68.32%).表11542例腎活檢的腎臟疾病分類(略)表2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略)

2.4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分布在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以狼瘡性腎炎和紫癜性腎炎多見. 本組資料共有狼瘡性腎炎220例,平均年齡33.5±11.8(7~60)歲,其中女206例(93.60%),男14例;Ⅱ型狼瘡性腎炎105例(47.70%). 紫癜性腎炎108例,平均年齡22.6±11.2(6~56)歲,其中男69例(63.90%),女39例. 病理類型依次為輕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52例(48.30%),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36例(33.30%),合并有新月體形成14例(13.00%),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炎6例(5.40%).

2.5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病理類型與臨床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在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仍以慢性腎小球腎炎發(fā)病居首位(54.11%),其次為腎病綜合征、IgA腎病. 病理類型以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及IgA腎病位居前三位. IgA腎病可見于各種病理類型,但仍以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多見(表3).表3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臨床與病理類型之間的關系(略)

2.6病理類型與腎功能不全之間的關系在219例腎功能不全中,血清肌酐≤397.8 μmol/L、腎臟體積無明顯縮小的腎活檢患者中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114例,繼發(fā)性腎臟病65例,終末期腎病40例. 在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引起腎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8.50%)和IgA腎?。?3.70%). 病理類型依次為IgA腎?。?3.70%)、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10.40%)、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9.10%)、系膜增生性腎炎(7.60%)和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炎(4.10%). 導致腎功能不全的繼發(fā)性腎臟疾病主要為為狼瘡腎炎(19.50%)、血管炎腎損害占5.90%和腎小管間質性疾?。?.80%).

3討論

在我國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仍是最常見的腎臟疾病,Li等[4]報道該研究所中IgA腎病占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40%以上,而且是引起終末期腎衰竭的最常見原因. 而我們的資料表明,在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居于第一位,其次為腎病綜合征,IgA腎病居第三位,與上述文獻報道不同,可能與腎活檢的人員構成或地區(qū)差異有關. 在本組資料中,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以青壯年男性多見,表明在腎臟疾病中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仍是影響我國青壯年的主要疾病. 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類型以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及IgA腎病為多見,這與國內文獻報道相符合[5],與Korbet等[6]報道的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在近20年增加了2倍以上相一致. IgA腎病的病理類型以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多見,這與目前國內文獻報道一致[7].

在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狼瘡性腎炎發(fā)病居于首位,占腎臟疾病的26.85%,占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53.14%,女性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以青中年女性多見. 而紫癜性腎炎居于第二位,占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26.09%,以青少年男性多見,患病年齡較狼瘡性腎炎年輕,平均患病年齡為(22.6±11.2)歲. 本組資料與陳惠萍等2003年報道的10002例中國人腎臟疾病的病理類型分布特點相一致[8]. 本組資料中Ⅱ型狼瘡性腎炎比例較高為47.7%,可能與我們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患者進行腎活檢比例較高有關.

我們的資料顯示,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仍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和IgA腎病. 病理類型以IgA腎病、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和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居前三位,這與周柱亮等[9]報道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理類型以IgA腎病、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和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差異不大. 本組顯示繼發(fā)性腎臟疾病所致的腎功能不全,主要為為狼瘡腎炎、血管炎腎損害和腎小管間質性疾病. 通過腎活檢和臨床病理討論,有近1/3的患者修改了以前的診斷,近半數(shù)以上修改了治療方案,尤其是對腎功能不全原因不明者價值更大,說明了腎臟活檢病理診斷對腎臟疾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10].

【參考文獻】

[1]Eknoyan G, Lameire N, Barsoum R, et al. The burden of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J]. Kidney Int, 2004, 66(4):1310-1314.

[2]Churg J, Sobin L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onograph. Renal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 Atlas of Glomerular Disease[M]. Tokyo: Igaku-shoin, 1982.

[3]Churg J, Bernstein J, Glassock RJ.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onograph. Renal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 Atlas of Glomerular Disease[M]. 2nd ed. New York, Tokyo:Igaku-shoin, 1995.

[4]Li LS, Liu ZH. Epidemiologic data of renal diseases from a single unit in China: Analysis based on 13,519 renal biopsies[J]. Kidney Int, 2004, 66(3):920-923.

[5]黃萍萍,梁東, 唐德,等. 腎活檢患者805例腎小球疾病流行病學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21(13):1421-1422.

[6]Korbet SM, Genchi RM, Borok RZ, et al. The racial prevalence of glomerular lesions in nephrotic adults[J]. Am J Kidney Dis, 1996, 27(5):647-651.

[7]于琳華,任淑婷,國榮,等. 陜西地區(qū)IgA腎病的病理和流行病學特點[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26(5):450-453.

[8]Chen H, Tang Z, Zeng C, et al. Pathological demography of native patients in a nephrology center in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03, 116(9):1377-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