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第1篇

1、寫詩題

(1)李白的詩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維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陸游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蘇軾的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詩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詩題

(1)送別詩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節(jié)特征的詩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與月亮有關的詩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與流水有關的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與戰(zhàn)爭有關的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寫某種植物的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鄉(xiāng)及親人的詩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寫詩句

(1)描寫山水的有關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頌情誼的有關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邊疆將士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有關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補充詩句

1、( ),后不見來者。

2、( ) 悠然見南山。

3、( ),燕山月似鉤。

4、( ),只是近黃昏。

5、( ),一覽眾山小。

6、 明月幾時有,( )。

7、 隨風潛入夜,( )。

8、 生當作人杰,( )。

9、 海內存知己,( )。

10、少壯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誰知盤中餐,( )。

13、野火燒不盡,( )。

14、誰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窮千里目,( )。

17、但愿人長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國破山河在,( )。

20、百川東到海,( )。

21、感時花濺淚,( )。

22、大江東去,( )。

23、人有悲歡離合,( )。

24、山重水復疑無路 ,( )。

25、春花秋月何時了, ( )!

26、問君能有幾多愁? ( )。

2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

28、勸君更盡一杯酒, ( )。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 )。

3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 )。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 )。

33、不知細葉誰裁出, ( )。

34、莫愁前路無知己, (   )。

35、天蒼蒼,野茫茫, (  )。

36、青箬笠,綠蓑衣, ( )。

37、橫看成嶺側成峰,( )。

38、畢竟西湖六月中, ( )。

39、等閑識得東風面, ( )。

40、遺民淚盡胡塵里, ( )。

41、問渠那得清如許, ( )。

42、竹外桃花三兩枝, ( )。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 )。

44、東邊日出西邊雨, ( )。

45、路人借問遙招手, ( )。

46、洛陽親友如相問, ( )。

47、綠陰不減來時路, ( )。

48、蔞蒿滿地蘆芽短, ( )。

49、( ), 人間能有幾回聞。

50、( ), 西湖歌舞幾時休。

51、( ), 巴山夜雨漲秋池。

52、( ),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 一枝紅杏出墻來。

55、( ), 立根原在破巖中。

56( ), 路上行人欲斷魂。

57、( ), 一行白鷺上青天。

58、(  ), 只緣身在此山中。

59、( ),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60、(   ), 早有蜻蜓立上頭。

61、( ), 西出陽關無故人。

62、(   ), 欲飲琵琶馬上催。

63、( ), 不教湖馬度陰山。

64、( ), 疑是銀河落九天。

65、( ), 五千仞岳上摩天。

66、( ), 飛入菜花無處尋。

67、( ), 春風送暖入屠蘇。

68、( ), 隔江猶唱花。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第2篇

關鍵詞:語言 詩詞 鑒賞

詩詞即用凝練而高度概括的語言來表達自我情感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的語言和其它文學樣式相比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和跳躍性。鑒賞詩詞的語言,主要是把握其引用語言的藝術,領會其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傳神、精練和雋永,以及該詩人的語言風格特征。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教學當中可以按這么三個方面去把握,①分析關鍵詞的作用;②理解關鍵句的含義;③品味詩歌的整體表達和情感流向;

下面我們看看劉禹錫的《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痹娨浴扒镲L”為題,首句“何處秋風至”,就題發(fā)問,顯示了秋風的不知其來、忽然而至的特征。“蕭蕭送雁群”化無形為可聞可見的景象,從而把不知何處而至的秋風惟妙惟肖地寫入詩篇?!俺瘉怼币痪涑薪邮拙涞摹扒镲L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蕭”聲,這就說明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它卻依附其它事物的存在而隨處可見。尤其是結尾句,更可以說明秋風已為“孤客”所“聞”?!扒镲L”是詩人吟詠之物,由秋風送來“雁群”,有由“雁群”引出庭樹,由秋風中的“雁群”引起詩人“孤客最先聞”的共鳴。整首詩歌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風”一詞中展開的,所以說“秋風”構成了理解這首詩歌的關鍵所在。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是把握一首詩的整體線索,或者由它來奠感情基調,抓住這個字或詞,就可以更好的更準確的把握詩歌內涵。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突出強調該字或詞在一首詩詞的結構上所起的主旨作用或達到的表達效果去給學生講解,分析。

關鍵句的含義的講解也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我們看下面這首散曲的妙處;“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年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在心頭。(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皣@新年”句化用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jù)《新唐傳?馬周傳》記載,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他,備受冷落?!奥錈艋ㄆ逦词铡?,又化用了趙師秀《有約》:“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痹娙嗽谶@里化用典故和詩句,巧妙地表達了自己愁腸百結、夜不能寐的心理狀態(tài),而且讀來抑揚頓挫,同時又渲染了他孤寂惆悵的氣氛,使詩句蘊涵更豐富,耐人尋味。紛紛落下的燈芯余燼及散亂的棋局,又從側面表現(xiàn)了詩人夢前以棋解憂,夢后孤獨對燈百無聊賴的情懷??梢?,關鍵句的理解對把握一首詩歌的內涵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馬周困新豐的典故和“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钡脑娋?,進一步參悟詩人的那種孤寂和冷落惆悵的情懷。至于他的這種情懷源于何處,我們就要進一步去分析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了。

把握詩歌情感流向的關鍵我以為還是要從語言入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能說明這一點。詩中寫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歷來被大家推崇。但是,“綠”字好在何處?除了動感,其實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體現(xiàn)出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情思。在時間的流轉中,漂泊的旅人對親人的思念甚是迫切。他們的思念在時間里日益加重,在作品中,他們往往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消解。再如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下江陵》)”,看起來像是描寫夾岸風景,而實際上詩人在這里抒發(fā)的是一種孤寂憂愁之感,凄涼哀怨之思。這是因為“猿”這個意象本身的原因。古詩中“猿”為凄涼,哀傷的象征。我們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分析詩歌語言的時候要善于化大為小,聯(lián)系詩歌內容進行分析,也要善于應用一些專業(yè)的術語。比如詩歌語言風格及特色,我們可以用“清新”“絢麗”“明快”“含蓄”“沉郁”“悲慨”等詞去分析,這樣既可以做到不失其偏頗,也能更好的把握住詩人的情感流向。

詩歌語言的教學當中,除了上述之外,在鑒賞詩歌語言時,了解詩歌語言的結構特點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方面。詩歌語言結構一般情況下有這么幾種:①語序顛倒。詩歌中的倒裝也被稱為“倒文”,它主要是為了壓韻,或為了照顧對仗。但顛倒之后,往往起強調作用;②疊詞對句。疊詞對句的使用能增強詩歌語言的韻律感,起到強調語意的作用。③特殊結構。古詩詞中詞語錯位,語句跳躍,成分省略,特別是動詞的省略常常會產(chǎn)生特別的藝術效果。古詩詞中連用多個意象名詞時,往往省略常規(guī)句中的動詞,這樣會使描寫更加富有意境。這里面也要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綠”字,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它不但具有了動感,而且還把詩人的某種情懷也呈現(xiàn)出來了。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第3篇

關鍵詞:煉字;空字;高考詩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詠史懷古詩、思鄉(xiāng)懷人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這幾大常見的詩歌題材中多被詩人援引。在不同題材的詩歌中,擔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較好地掌握古人對“空”字的靈活運用,是有助于我們把握詩歌的主題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發(fā)對社會人生盛衰無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嘆

這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對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备唛w之中的滕王李元嬰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見欄桿外的長江水波濤洶涌,不舍晝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暫與江水的永恒使得詩人生發(fā)慨嘆。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兵P凰來寓意著朝廷的興盛,鳳凰去象征著朝廷的衰落。社會人生是盛衰無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諷今,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

這種“今衰”是由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蘊含著規(guī)勸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歷史覆轍的思想。這一點在詠史懷古詩中較為常見。例如姜夔《揚州慢》,昔日的揚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繁華之極。而今卻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蕭條冷落。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绷倌甑臍v史恰如一場夢,“鳥空啼”暗含著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同樣地主題還有歐陽炯《江城子》“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詩人憑吊六朝古跡,懷古而傷今。這也是在警告當朝者該如何治國理政,才能避免政權的傾覆。

3、寄寓著羈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鄉(xiāng)的惆悵、孤獨寂寞的哀怨、壯志未酬的憤懣

這一點在思鄉(xiāng)懷人詩、送別詩中多有體現(xiàn)。柳中庸《聽箏》:“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只能與燈影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傷的氛圍,離愁別恨之意呈現(xiàn)紙面。同樣地,如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薄翱仗谩北磉_的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哀怨。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薄翱铡碧N含了綿綿無盡的不舍之情。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眻髧镜貌坏缴鞆?,空有一腔愛國熱忱。一個“空”字將詩人壯志未酬的憤懣傾瀉而出。

4、熱愛山水、渴望歸隱、淡泊名利、超然脫俗

這在山水田園詩中多有體現(xiàn)。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边@里的“空”就是一種閑適、一種寧靜?!堵共瘛罚骸翱丈讲灰娙耍勅苏Z響?!贝笊接撵o,不聞人語?!哆^香積寺》:“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泵鑼懥怂肚逵??!渡骄忧镪浴罚骸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杯h(huán)境的清潔空明,也是詩人淡泊名利心態(tài)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大自然的山水能夠去除內心的雜念、純潔心靈,超然脫俗。

二、答題技巧與示例

釋含義,點手法+描景象,摹情態(tài)(結合特定詩句翻譯)+談感情,明作用(藝術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萍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該詩寫于貞元末年(804)韓愈無端被貶連州陰山(廣東縣名)的赴任途中。相傳屈原貶逐,遇一漁父到:“舉世混濁,和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說罷,“鼓而去”。

問題:請簡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詩歌,我們需要從宏觀與微觀處著眼。從宏觀處著眼,即抓住詩歌的題目、作者、詩句以及背景介紹等環(huán)節(jié)。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詩人無端被貶,那么這種情感或者是樂觀豁達的或者是壯志未酬的。需要我們再做進一步的確認。從微觀處著眼,就是抓住詩歌的典型意象。中國古代文人都有“漁父”情結,其背后蘊含著兩種情感:一是渴望歸隱、淡泊名利;一是壯志未酬,被迫歸隱的無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詩歌的整體去分析,第一句出現(xiàn)了“愁”的心緒,第三句描寫的是寂寥的情境。綜合以上分析,詩人想要表達的是壯志未酬的情懷。而一個“空”字將那種悵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盡致。

本題參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詩句為用典藝術手法。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了空闊的汨羅江畔只留下漁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狀。這里用“空”字寫出詩人面對茫茫水天的悵然若失,含蓄地抒發(fā)了那種無端遭貶、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三、高考真題匯編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淚羅江。

問題: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國卷)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第4篇

關鍵詞:細讀 《春江花月夜》 月 永恒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2)12-0083-04

作者簡介:陳靜薇(1984―),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國礦業(yè)大學銀川學院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外國文學、比較文學。

中國是一個盛產(chǎn)詩歌的國度,從《詩經(jīng)》到現(xiàn)代的新詩,我們有數(shù)不清的名篇佳作,而唐詩更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一座高峰。其中,中宗時的張若虛,一生僅在《全唐詩》中留下了兩首詩,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卻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張若虛也因此“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二十世紀的英國,英美文壇出現(xiàn)“新批評”理論(The New Criticism)?!靶屡u”之名,源于蘭色姆(J.C.Ransom)的著作《新批評》。新批評主要的著眼點在于詩。他們認為,文學批評應關注詩本身,而不是游離于作品之外,要求詩應該既重視內涵,又看重外延;同時,新批評倡導“細讀法(close reading)”,在今天的歐美教學中,它依然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而這,也同樣適用于中國的詩歌,適用于這首《春江花月夜》。

一、永恒的月

基于“細讀”這個基本原則,新批評的代表之一燕卜蓀提出了詞義分析批評(verbal analysis criticism)。他主張通過仔細的閱讀,找出其中的關鍵詞,從作品的語言來全面分析詩所傳達的意義。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名,相傳是南朝陳后主叔寶所作的艷曲之一。原詞今早已失傳,“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沿用此曲,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別具韻味而又意味深長的佳作。其詩曰: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1] (P P.18-19?。?/p>

詩的題目名為《春江花月夜》,而詩人也的確在詩中描述了春、江、花、月和夜。但通過對全詩的仔細閱讀,能夠發(fā)現(xiàn)全詩共有36句,在這36句中,“江”字共出現(xiàn)了12次,“月”字一共出現(xiàn)了15次,其頻率之高,很顯然是全詩的關鍵所在。在這兩個字中,“江”為“月”的輔佐,月出江上,以江襯月,可以見出,“月”是全詩最為關鍵的字眼。

張若虛面對皎潔的月亮,心有所感。只是,他不像屈原那樣充滿懷疑,也不像其他詩人那樣探求主客體的關系,而是把月亮當作自己的一個說話對象來平等對話。站在江邊,望著天上散發(fā)著清輝的明月,再看看腳畔奔流的江水,作者不禁對月發(fā)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笔裁慈俗钤缫姷搅四?,美麗的月亮?而你又是什么時候將你的清輝灑向江邊,照到了江邊的人?人不停地輪回,代代更替,而月亮卻亙古不變,依舊高懸天際,照耀大地。不知道奔流的江水和明亮的月亮是否也有期待,不停地滾滾東流。明媚的春夜江邊,詩人在月下感嘆著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暫,探索著生命的本源。

月亮,自詩歌誕生以來就代表著哀愁與相思。在《春江花月夜》中,月亮依然承載著相思?!罢l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薄氨庵圩印敝复巫?,“明月樓”用以指代思婦。今夜,在這江月下,舟中的游子在思念著遠方的家人,而明月照到的高樓上,深閨的也在思念遠游的丈夫。兩句詩,兩處情,無限愁思。“可憐”八句,更是形象地表現(xiàn)了相思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游子在舟中思念自己的妻子,看見這月光,不禁想到它照到妻子梳妝臺的樣子。曹子建《七哀》詩中有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睆埲籼撛谶@里化用了曹子建的詩句,從游子著筆,更寫出了游子極深的思念。后面兩句,可以說是思婦的寫照,也可以說是游子的想象?!坝駪艉熤芯聿蝗?,搗衣砧上拂還來?!痹鹿庹杖胧覂?,思婦想趕走它,可窗簾可卷,月光卻卷不去;映在搗衣砧上的光,用手拂去了,卻又復現(xiàn)。思念也如這趕不走的月光,延延不停?!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贝藭r此刻,游子和思婦各自在對月思懷,卻苦于不能聽見彼此的傾訴,但愿我能隨著這流動的月華(即月光),照到你的身上?!傍櫻汩L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古人有魚雁傳書的典故,作者在這里反用之。即使是飛得再快的鴻雁,也不能乘著這月光來到你身旁;擅長游泳的魚,也只能在這水中激起層層漣漪,更不能替我傳書了。一時間,惆悵溢滿詩面。

“昨夜”以下,到全詩結束,依舊是游子的哀嘆。詩人把以上的詩句,都歸結為昨夜的哀思?!白蛞归e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庇巫铀技遥趬衾镆苍谙肽?,可是卻只見落花不見家。時間已經(jīng)到了“春半”,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游子依然在外遠游。春將去,月將落,何時是歸期?“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痹铝廖鞒粒瑵u漸隱藏于茫茫海霧之后,可游子和思婦之間的距離,依然像碣石到瀟湘一樣遙遠。在這里,“碣石”指代北方,而“瀟湘”則指代南方,游子思婦南北相隔,如何不叫人思念。在這春天的夜晚,有幾個游子能乘著這月光,回家和思婦們團聚?無人可以回答。只有那落月的余暉,帶著攪動人心的惆悵,灑滿江面,以及江邊的樹木。至此,全詩結束,留給人們無限愁思,無限遐想。

二、格律韻腳細讀

若把詩歌和散文放在一起,詩歌總是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二者的不同。因為,詩是聲音的綜合體,有兩個相應的特征:格律和樂句。詩歌中的語音短句并不比散文中的更特別,但在散文中,它們完全看不見,也根本不成其為樂句。[2]?。≒.182?。?/p>

《春江花月夜》本是古樂府,對詩歌韻律的要求不如之后的律詩那樣嚴格。它并不要求詩句一定要對仗平仄工整,也不要求一韻到底。詩人可以自己選擇韻腳,可以換韻,也可以像律詩那樣一韻到底。全詩幾次變換韻腳,押“en”“an”“ai”“ou”“u”等韻,在變換韻腳之時,也變換著詩句所傳達的意思。

詩從開篇到“皎皎空中孤月輪”,除了中間有兩句押了“an”韻外,看起來就沒有其他的韻了,也可以說,中間那兩句是不小心對上了。但在詩歌中,“en(eng)”和“un”“in(ing)”屬于寬韻范疇,在“庚”韻部里。這樣,詩人是四句一換韻。詩人并未將他想傳遞的愁思在一開篇就展露出來,而是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江夜景圖。春夜的江畔,潮水陣陣,海天一色,而明月在漸高的潮水中升起,流光奕奕,照在花林上,花林如雪片閃光,照在淺沙上,水月花光交映,只見白茫茫一片。月色如霜,孤月皎潔,這是何等美妙的夜景。文字在讀者面前轉化為畫面,引起我們內心的印象,同時“惹起了一種激動,這種激動愈向深處進行,我們總必須緊緊跟著” [3]?。≒.14),因而,緊追不舍地往下文看去。

“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從現(xiàn)代文法上,詩人依然沒有押韻,但我們閱讀起來,卻仍然瑯瑯上口。詩人以對話聊天的口吻,看似不經(jīng)意地寫下了這幾句詩,卻蘊涵著豐富的內涵。上文已經(jīng)提到了,詩人在追尋著生命的本源。在看到那么美妙的夜景后,詩人面對這明月,由詢問月亮,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暫,愁思頓生。

“白云”四句,詩人押“ou”韻,一個愁,一個樓,兩個字均是平聲,讀來順暢,自然而然地接續(xù)下文。同時,也將詩意從對月的發(fā)問,引向了游子和思婦彼此的思念?!翱蓱z”四句,押“ai”韻,“徊”“臺”“來”三字,亦是平聲。這四句寫思婦的思念,承接前文而來,不突兀而又形象,思婦思念游子的形象躍然紙上。“此時”四句,從現(xiàn)代讀音上來說,是沒有押韻的。但前文已經(jīng)提到,在古詩韻律中,“en”與“un”屬于寬韻范疇,押韻成立?!白蛞埂币韵滤木?,再度換韻,押“a”韻?!癮”韻為開口呼,讀時須張開雙唇,更使惆悵長久。最后四句,換為“u”韻,且由平聲換為仄聲,收尾深沉,更使意味深長。

全詩共有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以平聲庚韻起首,中間依次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交錯,高低音相間,順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的文字并不復雜,幾乎可以說明白如話。但他畢竟不是話語,依然有不符合語法習慣的地方。

“昨夜閑潭夢落花”其實是“昨夜夢閑潭落花”的倒文,本來,“夢閑潭落花”也沒什么不對的地方,作者在這里將“閑潭”提到了動詞前面,使其符合七言“四――三”的讀法,同時,也讓整個句子讀起來更順暢。句子的意思是說,昨晚在江邊賞月,思念著遠方的家人,晚上在夢中,卻只看見了江潭里點點落花。游子思念家鄉(xiāng),不能回去,只能期盼在夢中能看一回家,可是,就是這小小的期盼也沒法實現(xiàn)。因為在夢中只見落花不見家。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閑潭”本來就是“夢”字的狀語。游子漂泊不定,晚上就在舟中小憩。在一個幽靜的江潭里,希望能夢見家鄉(xiāng),夢見家人,但夢中只有點點落花。這就是“復義”,同一個詞,同一句話,有著不同的解釋。一時間,深深的愁思感染著每一個人,而作者,也就達到了他的目的。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也是值得反復吟誦的兩句詩。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這兩句詩利用窗簾和搗衣砧,形象地描寫了那“卷不去”“拂還來”的月光。永恒的月亮,俯視著人間,灑下同樣永恒的月光,無論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讓它從眼前消失。就如同那思念,也是那般的悠長,無論怎樣也不能消去。詩句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在寫相思?!熬怼焙汀胺鳌眱蓚€癡情的動作生動地傳達出思婦內心相思的執(zhí)著、純潔以及由此而生的難以入眠的愁懷。

蘭色姆說:“格律與意義的動態(tài)互動過程就是詩歌的全部有機活動。它包含了詩歌所有的重要特征?!薄2] (PP .201-202?。┑拇_,在這首《春江花月夜》中,通過韻腳的變幻,詩人的感情也在不停地變幻,把讀者從春江夜景圖,帶入對人生的真諦思考,再到游子思婦的愁思,最后在一片惆悵中結束。

三、詩的情感細讀

燕卜蓀指出:“偉大的詩歌在描寫具體的事物時,總是表達出一種普通的情感,總是吸引人們探索人類經(jīng)驗深處的奧妙,這種奧妙越是不可名狀,其存在便越不可否認。” [4]?。≒.62?。洞航ㄔ乱埂繁闶侨绱?。詩人為我們描述的,僅僅是最最常見的事物:春、江、花、月、夜,但其中所探討的人生問題,所透露出的深深離愁相思苦,卻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讀者。

春夜的江畔,皎皎明月,春花爛漫,詩人獨立江邊,抬首望月,思緒便如流水一般滾滾而來了。望月,問月的永恒,嘆人生的短暫。自古明月最相思,越看這明月,思念就越濃,再也化不開。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彩。那徘徊在明月樓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體。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樓上鏡臺前的思婦,月光中飛去的鴻雁,江流里躍水的魚龍,是景還是情,竟叫讀者難以區(qū)分,只能沉醉于其中了。全詩成功地融情于景,攝情入詩,相偕相融,構成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整首詩的每一句話,可以說都是一個細節(jié)描寫,正是這一個個的細節(jié),喚起了讀者的情感,使得讀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了共鳴。而占全詩大部分篇幅的,是相思之情。游子和思婦的兩地相思在作者的筆下緩緩鋪呈開來,濃濃的相思情令讀者不自覺身陷其中。那“卷不去”“拂還來”的相思,那“光不度”“水成文”的惆悵,那“夢落花”“春半不還家”的哀傷,一點點滲入讀者的心。而結句的“搖情”,更讓那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和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方才提到,“江畔”四句,詩人在感嘆人生短暫的同時,體會到了人類的綿延久長,而之后的相思愁,也是同樣的久長。一個人的相思,當他團聚或是逝去之后,就不會再存在了,但,人類的相思,卻可以永久不散,如同月光一般。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游子思婦,那么,相思離愁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整首詩運用多角度寫景,從月生、月照、月徘徊、月華、月斜,一直寫到月落,再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浦、江潭、江樹等特定場景為襯托,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游子思婦的離愁。詩人緊扣“月”這個意象來謀篇布局,做到了情景交融,景隨情移,從而使詩的意境既見層次又渾然一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細讀整首詩,我們完全沉醉于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氛圍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感觸。春夜江畔的景是美麗的,也是永恒的,年復一年,都有春夜美景。而月亮,更是永恒的,俯視著大地,照耀著人類。我們人的一生,和月亮比起來,是何等的短暫,不過滄海一粟而已,但人類綿延不絕,代代相傳,便也和月亮一般永恒。一代一代的游子思婦,在月夜思念著彼此,那思念,也如這月光一般,永恒久遠。人生短暫的哀嘆,被人類代代繁衍的永恒所替代,思念恒長,代代均是如此,詩人用清新的語言,給了讀者完全不同于唐初宮體詩的體驗。渾然天成的詩句,使得《春江花月夜》最終成為了“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參考文獻:

[1]竇英才,王景霓,金永德,許龍九.唐代文學作品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2]蘭色姆.王臘寶,張哲 譯.新批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3]徐葆耕,瑞恰慈.科學與詩[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李衛(wèi)華.價值批判與文本細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方珊.形式主義文論[M]?。疂希荷綎|教育出版社,1994.

[6]鄧楠.文學批評新視野下的文本解讀[M]?。鹕剑耗虾3霭嫔?,2005.

[7]吳小如,王運熙.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Z]?。虾#荷虾^o書出版社,2006.

[8]辭海?文學分冊,漢語文字分冊[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范文第5篇

關鍵詞:理解;朗讀;想象;體驗;積累;培養(yǎng)語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2-0067-02

語感是人對語言的直覺感知、領悟、把握和深刻理解、創(chuàng)造性運用的能力,是人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剎那間不假思索的情況下,表象、聯(lián)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動、自覺而至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眳问逑嫦壬仓赋觥罢Z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毕淖鹣壬敲鞔_強調:“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家一致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語感培養(yǎng)。古詩文作為中華民族語言學的典范,教學中當然必須重視語感培養(yǎng)。

1.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

讀懂詩文是培養(yǎng)語感能力的基礎,沒有理解這個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讀一兩遍詩文的,利用課后注釋和字典等工具書,弄清不懂的字詞的意思,并把它們放在詩文中去理解、體會,就能做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基本理解古詩文的大意了?!北热绻旁姟赌航鳌返谝痪洹耙坏罋堦栦佀小钡摹颁仭?,字典的結實為“把東西散開,放置、擺平,”把“鋪”字放在這句話中去理解,黃昏時的太陽,快接近地平線了,光線斜照在江面上,使整個江面灑滿了夕陽的余輝。這時,學生才感到“鋪”在運用得比“照”、“射”等更為正確、形象、生動,它把具體形態(tài)的殘陽描繪成可鋪開的實物。學生對“鋪”的理解,就產(chǎn)生了對暮江絢麗色彩的感受,初步培養(yǎng)了語感。

2.重視朗讀訓練,增強語感

古人曾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設置有層次的朗讀,以激起學生對詩人鮮明的“內心情感”的感應和體驗,可以訓練學生語感。語感訓練不可能一步到位,朗讀指導必須有梯度,步步上臺階,而且每一步又要有明確的目標。如教學古詩《靜夜思》中,第一次讓學生通讀一遍要讀得正確、流利,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第二次朗誦時配以解釋有關詞句后,讓學生想象皓月當空,李白站在窗前,眺望遠方,想到了什么?學生會說“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币笞x出思鄉(xiāng)的感情來。第三次讀讓學生思考,李白為什么會思念故鄉(xiāng)的?學生就會想到李白一個人在外,遠離家鄉(xiāng),感到很寂寞,讓學生讀出背井離鄉(xiāng)后的孤獨情韻來。第四次讀配以相應音樂,學生就會真正入神入境,正確理解詩的內涵,在一詠三嘆的基礎上,增強了語感。

3.運用直觀想象,豐富語感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必須驅譴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語感同想象緊密聯(lián)系,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啟發(fā)學生想象,或說或畫或寫,必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內心視象”,使之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也就是所謂“入境”。

例如,唐代杜牧的《山行》,借寒山、白云、石徑、楓林等構成一幅清新絢麗的秋色圖,體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中深秋美景的無限眷念。有教師探索在課堂上作簡筆畫,簡明地展現(xiàn)詩意,讓學生快速產(chǎn)生語感。學“遠上寒上石徑斜”,畫一條彎曲的石徑,從山腳蜿蜒折向山間深處;學“白云生處有人家”,畫幾間被樹木掩藏的小屋,平添幾處漂繞的浮云;學最后兩行,畫上經(jīng)過概括、整理后的小路邊的馬車和站在巨崖上留戀美景的詩人及紅于二月花的楓林。學完了詩,一幅頗能體現(xiàn)詩意的分解組合式彩畫也就躍然學生跟前。由于對詩中靜物作了動態(tài)的演示,所以學生對“石徑斜”、“白云生處”、“紅于二月花”等平時不易把握的形象也有了較強的感受,使語感趨于豐富。

4.聯(lián)系生活體驗,深化語感

“單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深切的語感,惟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聚起來,積累多了,了解越見深切?!保ㄈ~圣陶語)。語言來自生活、產(chǎn)生于勞動,生活實踐是語感體驗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參加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豐富生活,開拓視野,提醒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幫助他們積累經(jīng)驗,在古詩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啟發(fā)他們聯(lián)想在生活中的體驗,喚起腦海中的感知形象,增強其對語言的感受。

例如,理解古詩“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能漫天作雪飛”二句,可引導學生觀察楊花、榆莢開放和隨風飛舞的情景,再結合講述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描寫的精妙。而理解“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沒有說實際作鋪墊是難以感悟那看似平淡實則韻味無窮的語言魅力的。再如“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春色,如果僅按教參上面的解釋“杏花所代表的春天春色”顯然不夠,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茵茵綠草、百花盛開、蝴蝶飛舞、蜜蜂忙碌”的真實情景,促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系切身生活中的感受,這樣由“語”上淺出,由“感”上深入,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盡力能聯(lián)系其身耳濡目染過的多種具體語言環(huán)境,定將能使學生對古詩句精語句的感受更加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