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漢語大字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 較之舊版八卷本《漢語大字典》,2010年出版的新版九卷本《漢語大字典》在增收漏收之字,統(tǒng)一字形,糾正錯誤的讀音、義項、例證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動,反映了學(xué)界較新的研究成果。以冫部為例,新版將舊版所收“”字改為“”字,“”字注音改為liù,對“”字的釋義、注音均有較大改動。但仍存在一些失誤,如誤收“”字,漏收“”字,誤“”為“”,“癛”為“”; “冾”、“”等字注音與所引反切不符;“冶”等字漏收多個義項;有些書證失當(dāng),如冷、冶、凌、、凝。
中圖分類號: H163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4474(2012)06-0018-05
《漢語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漢語工具書。它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力求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fā)展變化”〔1〕。從八卷本《漢語大字典》第一卷的出版(1986年)到新版《漢語大字典》九卷本的問世(2010年),共經(jīng)歷了近25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對《漢語大字典》已有一些修補,如1992年,湖北辭書出版社和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大字典》縮印本“對個別字頭在形、音、義方面的明顯訛誤作了必要的訂正”(《出版說明》)。而此次新版《漢語大字典》則做了一次較為全面的修訂①,如增收漏收之字,統(tǒng)一字形,糾正錯誤的讀音、義項、例證等,反映了學(xué)界較新的研究成果。
以冫部為例,新版《漢語大字典》在收字、字形、注音、釋義、引證等方面均有改動。在字形方面,舊版收“”〔2〕字,新版改為“”〔1〕字,均引《龍龕手鑒》為書證。新版的改動是正確的,查《龍龕手鏡·冫部》收有“”②字,而無“”字。《中華字?!肥沼小啊?、“”〔3〕兩字,“”③字來源于《字匯補》,“”字來源于《龍龕手鏡》?!啊弊謶?yīng)是“”字的增筆俗訛字。又如:舊版收“”〔2〕字,新版改為“”〔1〕字,并指出該字來源于《改併四聲篇?!べ俊匪端颜嬗耒R》。《字匯補·冫部》收“”字,“,從七切,音寂,見《篇韻》?!薄?〕《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べ俊罚骸埃艏?。”〔5〕《中華字?!肥铡啊雹堋ⅰ啊薄?〕兩字,并指出這兩個字都來源于《篇?!?,有誤,《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穬H見“”字。
在注音方面,舊版“”字依“力舊切”注音為lòu〔2〕,新版注音改為liù〔1〕。而且,“”字下的引證也有改動,舊版“,力舊切。出《吳志》”來自《改併四聲篇?!べ俊匪额惼?,新版變?yōu)椤啊陡膩闼穆暺!べ俊芬端颜嬗耒R》”,這一改動糾正了原來的失誤。另,《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べ俊贰啊弊肿⒁魹椤傲Λ@切”,“,力舊切。出《吳志》。”〔5〕
在這個部首中,改動較大的字是“”,該字在注音、釋義、引文方面都有改動。舊版“”字有兩音兩義⑤,其中一個讀音為xié,所依反切為“胡甲反”,與“”字是異體字,另一個讀音為xiá,意思是“夾”。新版不再分列兩音兩義,指出“同‘浹(浹)’”,引《龍龕手鑒·冫部》“,俗。正作浹”〔1〕為證。舊版依“胡甲反”注音為xié有誤,反切上字“胡”屬全濁匣母字,下字“甲”古為入聲狎韻字,根據(jù)古今音折合規(guī)律,應(yīng)當(dāng)讀為xiá。另,舊版釋“”為“夾”,不明何據(jù)。除此之外,舊版將所引《龍龕手鑒》中的“浹”字誤作“”,考《龍龕手鏡·冫部》:“,俗,胡甲反,正作浹。”〔6〕新版的改動比較圓滿地解決了以上問題。
張 龍 新版《漢語大字典》冫部疏誤補正可見,新版《漢語大字典》確實有質(zhì)的提高,正如趙振鐸所說:“《漢語大字典》第一版解決了有無的問題,第二版解決了質(zhì)量提高的問題?!薄?〕但仍有一些失誤存在,拿冫部來說,在收字、字形、注音、釋義、書證等方面還有若干問題?,F(xiàn)不揣鄙陋,提出愚見,以求教于方家和學(xué)者。
一、收字疏誤 (一)誤收某字
,同“況”?!墩滞āざ俊罚骸?,從二,從兄,與況、況二字少異。”宋郭忠恕《佩觹》卷下:“、況、況,上,發(fā)語之端;中,寒冰也;下,形況。今多通用下字?!鼻宥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水部》:“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作況?!卑矗含F(xiàn)通用“況”字,兼具三義〔1〕。
按:此字應(yīng)當(dāng)刪去,新版誤收,“”的部首為二,不是冫。舊版《漢語大字典》已收有“”〔2〕字,新版在釋義、引文方面均與舊版相同,并未做任何改動,這是一個失誤。
(二)漏收某字
癛同“凜”?!墩f文·冫部》:“癛,寒也?!敝祢E聲通訓(xùn)定聲:“字亦作凜?!薄都崱€韻》:“凜,或從廩?!薄?〕
按:舊版收有“癛”字,新版刪去,正確。但新版漏收與“癛”字字形相近的“”字。根據(jù)舊版所引《說文》、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及《集韻》材料可知,與“凜”為異體關(guān)系的“癛”字是個誤字,“癛”應(yīng)當(dāng)是“”字的形近而訛?!啊弊中畏麨椤百?,聲符為“廩”,“癛”字形符為“疒”,聲符為“稟”,舊版誤把“”字訛作“癛”。疑新版對“癛”字未作深入考證,故刪去形符為“疒”的“癛”字,卻漏收與“癛”形近的“”字??肌墩f文解字》收有“”字,《說文·冫部》:“,寒也?!薄?〕
二、字形訛誤 1.qǐng 《集韻》棄挺切,上迥溪。寒?!都崱ゅ捻崱罚骸埃?。”《字匯補·冫部》:“,寒貌?!薄?〕
qǐng 《集韻》棄挺切,上迥溪。寒。《集韻·迥韻》:“,寒也?!薄蹲謪R補·冫部》:“,寒貌?!薄?〕
按:新舊版《漢語大字典》均誤把“”字字頭下所引書證中的“”字當(dāng)作“”字,《集韻》、《字匯補》中的“”均是誤字,應(yīng)該改為“”字?!啊?、“”音義都不相同?!墩f文·水部》:“,侵⑥隨理也。從水聲。一曰久雨為?!薄?〕《篆隸萬象名義·水部》:“,余斟反,浸潤、大、久。”〔9〕《篆隸萬象名義·冫部》:“,渠并反,寒?!薄?〕“”讀音為yín,意思是“浸潤”、“久雨”等;“”讀音為qǐng,意思是“寒冷”。另,翻檢《集韻》和《字匯補》,《漢語大字典》所引“”字正作“”?!端慰碳崱ゅ捻崱罚骸?,棄挺切,寒也?!薄?0〕《字匯補·冫部》:“,孔丙切,音頃,寒貌?!薄?〕“”、“”字形相近,《漢語大字典》誤“”為“”。
2.凜lǐn 《廣韻》力稔切,上寢來。又巨金切。②畏懼貌。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冫部》:“癛癛(凜凜),引申為敬畏之偁。”〔1〕
凜lǐn《廣韻》力稔切,上寢來。又巨金切。①寒冷貌。后作“凜”?!矗骸墩f文·仌部》作“癛”。②畏懼貌。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冫部》:“癛癛(凜凜),引申為敬畏之偁?!薄?〕
按:“凜”字第②義項中的“癛”字應(yīng)當(dāng)改作“”?!皠C”字下按語、書證在新版和舊版中有所不同,新版第①義項下按語中的“”字在舊版中作“癛”,新版的修正是完全正確的。但新版第②義項下所引段玉裁注中的“癛癛”卻未改作“”,是一個失誤?!鞍R”、“”是兩個不同的字,《宋刻集韻·寑韻》:“凜、,《說文》:‘寒也。’或從廩。癛,寒病。”〔10〕
三、注音有誤 1.冰(二)bīng 《廣韻》筆陵切,平蒸幫。蒸部。③使感到冷。如:冰手?!都崱ぷC韻》:“冰,冷迫也?!薄?〕
按:依據(jù)所引文獻,此義項的“冰”當(dāng)讀為bìng。《宋刻集韻·證韻》:“冰,逋孕切,冷迫也。”〔10〕“孕”為去聲證韻字,“逋孕切”折合成今音當(dāng)為bìng?!蹲謪R·冫部》:“冰,又去聲,卑病切。……《動靜字音》:‘水凝平聲,所以寒物則去聲?!薄?1〕“逋”、“卑”同為幫母字,“孕”為去聲證韻字,“逋孕切”、“卑病切”兩個反切折合成今音都是bìng。
同在冫部下的“”⑦字注音為bìng,確,“”之反切“彼孕切”的反切上字“彼”也屬幫母字。“彼孕切”和“逋孕切”折合成今音應(yīng)相同,都是bìng。
2.冾qià 《改併四聲篇?!芬掇身崱泛追础?〕。
按:依據(jù)《改併四聲篇?!匪掇身崱返姆辞小昂追础?,“冾”字應(yīng)當(dāng)注音為xiá,而非qià。反切上字“胡”屬全濁匣母字,下字“甲”古為入聲狎韻字,根據(jù)反切折合成今音的規(guī)律,當(dāng)讀為xiá。
3.hè 《廣韻》下各切,入鐸匣〔1〕。
按:依《廣韻》反切“下各切”,此字應(yīng)注為hé音,非hè。同在這一部首下的“”⑧字,《漢語大字典》據(jù)“下各切”注音hé,確。“下各切”的反切上字屬匣母,為全濁聲母;反切下字為古入聲鐸韻字。根據(jù)反切折合成今音的規(guī)律,“下各切”當(dāng)讀為hé。
四、義項缺誤 1.冶yě 《廣韻》羊者切,上馬以。①熔煉金屬。②鑄造工。③熔爐。④熔煉金屬或鑄造金屬器物的場所。⑤艷麗;妖媚。⑥通“野”。⑦姓?!?〕
按:《漢語大字典》收有“冶”的七個義項,漏收以下義項:
(1)地名,金陵的代稱?!墩滞āべ俊罚骸耙保值孛?,金陵曰冶城?!薄?2〕《世說新語·言語》:“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13〕劉孝標(biāo)注引《揚州記》曰:“冶城,吳時鼓鑄之所,吳平,猶不廢?!薄?3〕徐震堮引《景定建康志》:“金陵有古冶城,本吳冶鑄之地。”〔13〕又《世說新語·輕詆》:“庾公權(quán)重,足傾王公。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薄?3〕劉孝標(biāo)注引:“冶城,疑是金陵本治?!薄?3〕
(2)裝飾、修飾?!蹲謪R·冫部》:“冶,又裝飾也?!兑住罚骸比菡d?!薄?1〕《后漢書·崔骃傳》:“揚娥眉于復(fù)關(guān)兮,犯孔戒之冶容?!薄?4〕李賢注引《周易·系辭》及鄭玄注:“《易系辭》曰:‘冶容誨?!嵭疲骸椘淙荻娪谕庠灰??!薄?4〕
(3)搗碎⑨。此義項主要出現(xiàn)在醫(yī)藥古籍中,醫(yī)方中常見“冶合”、“燔冶”等詞,如《武威漢代醫(yī)簡》圖版部分收有醫(yī)方:“治久咳上氣,喉中如百蟲鳴狀,卅歲以上方:茈胡、桔梗、蜀椒各二分,桂、鳥喙、姜各一分,凡六物冶合,和丸以白密,大如嬰桃。晝夜含三丸,消咽其汁。甚良?!薄?5〕又收有醫(yī)方《治傷寒遂風(fēng)方》:“付子三分,蜀椒三分,澤舄五分,烏喙三分,細辛五分,五分。凡五物皆冶合,方寸匕酒飲,日三飲?!薄?5〕
(4)通“揶”,冶由,揶揄?!蹲謪R補·冫部》:“冶,又平聲,音耶?!顿Z誼新書》:‘蘢蒙視冶由笑?!?,音揄?!薄?〕《通雅·釋詁》:“邪揄,一作歋、捓揄、歋瘉、冶由、歈?!断嫠仉s記》引《李左車傳》‘邪’,蘇鄂曰:‘即今俗謂之冶由也?!裾`刻冶田?!薄?6〕
2. 同“奄”?!洱堼愂骤b·冫部》:“,古文。今作奄?!薄?〕
按:《漢語大字典》未解釋“”的意義,只說同“奄”。其實,“”不僅是“奄”的異體,也具有“奄”的“藏匿”等義。《字匯補·冫部》:“,以剪切,音掩,藏匿也?!薄?〕《龍龕手鏡·冫部》:“,古文,衣檢反,今作奄,忽、止、藏匿也?!薄?〕
五、書證失當(dāng) 1.冷(一)lěng 《廣韻》魯打切,上梗來。又力鼎切。耕部。④閑散;清閑?!逍禳垺缎√蠹o(jì)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地有難易,缺有炎冷?!薄?〕
按:此證不當(dāng)?!把桌洹钡摹袄洹辈⒎恰伴e散、清閑”之義,而是“寒冷”義,與“炎”相對?!半y易”、“冷熱”均為反義連文。
2.冶yě 《廣韻》羊者切,上馬以。魚部。①熔煉金屬?!瓏缽?fù)《與梁任公論所譯〈原富〉書》:“欲采中西之學(xué)術(shù)于一爐而冶之?!雹苋蹮捊饘倩蜩T造金屬器物的場所?!泼虾迫弧恫葱墙纭罚骸盎馃朊犯?,煙迷楊葉洲?!雹萜G麗;妖媚?!兑住は缔o上》:“慢藏誨盜,冶容誨。”孔穎達疏:“女子妖冶其容。”〔1〕
按:義項①例證中的“冶”當(dāng)為“熔煉金屬”的引申義“熔合”。義項④所引例證應(yīng)放入第⑥義項“通‘野’”,“冶”同“野”?!蹲謪R補·冫部》:“冶,又借作野。齊武帝詩:‘昨經(jīng)樊鄧役,阻潮梅根冶?!虾迫辉姡骸缑犯保瑹熋詶钊~洲?!馍w楊子江有梅根野,皆以冶為野也?!薄?〕“冶”、“洲”相對為文,意義有關(guān)。義項⑤所引例證失當(dāng),《周易·系辭》中的“冶”義為“修飾”,上文已有論述。
3.凌líng 《廣韻》力膺切,平蒸來。蒸部。⑦頂著;冒著?!冻o·九章·哀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1〕
按:此證不當(dāng),當(dāng)歸入第④義項“乘”?!冻o·九章·哀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薄?7〕王逸注:“凌,乘也?!薄?7〕“凌”確實有“頂著、冒著”義,如李白《贈韋侍御黃裳》之一:“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薄?8〕王安石《甘棠梨》:“甘棠詩所歌,自足夸眾果。愛其凌秋霜,萬玉懸磊砢。”〔19〕
4. 同“”?!蹲謪R補·冫部》:“,與同。”〔2〕
同“”。《字匯補·冫部》:“,與同?!薄?〕
按:查《字匯補·冫部》無“”或“”字,有“”字?!稘h語大字典》冫部下正收有“”字,“,同‘’?!蹲謪R補·冫部》:‘,與同?!薄?〕
5.凝níng 《廣韻》魚陵切,平蒸疑。又牛切。蒸部。①冰凍;結(jié)冰?!兑住だぁ罚骸奥乃獔员幨寄??!雹邍烂C;莊重。《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高誘注:“凝,正也。”〔1〕
按:義項①所引例證當(dāng)放在義項②“聚集;凝聚”?!瓣幨寄敝澳贬尀椤氨鶅?;結(jié)冰”,不確,當(dāng)釋為“聚集;凝聚”。這里的“陰”指的是“陰氣”,孔穎達疏:“‘陰始凝也’者釋‘履霜’之義,言陰氣始凝結(jié)而為霜也?!薄?0〕典籍中描述陰氣、陰云之“凝”多為“凝聚”義,此例亦當(dāng)如此。義項②引柳宗元的詩“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其中“凝”就是用來描述“暑氣”的。又如應(yīng)璩《百一詩》:“室廣致凝陰,臺高來積陽。”“凝”與“積”同義對舉,足見“凝”有“聚集”之義。
又按:義項⑦所引高誘注中的“正”當(dāng)是“止”字之形近而訛,“典凝”之“凝”當(dāng)釋為“止”,此例證當(dāng)放在義項⑥“止”。《淮南子·兵略》:“是故將軍之心,滔滔如春,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因形而與之化,隨時而與之移?!薄?1〕吳承仕云:“注文‘正’字并當(dāng)作‘止’,形近而訛也?!段倪x·別賦》注引《廣雅》:‘凝,止也?!盾髯印ね踔啤罚骸眉偃说蓝鵁o所疑(即凝)止?!薄?1〕
6.qìng 《集韻》千定切,去徑清。又七刃切。同“”?!都崱巾崱罚骸?、,《說文》:‘冷寒也。’或從仌。”〔1〕
按:引文有誤?!端慰碳崱巾崱罚骸啊?,《說文》:‘冷寒也?!驈膩?。”〔10〕舊版《漢語大字典》字頭為“”,新版改為“”。
六、其他失誤 凝níng 《廣韻》魚陵切,平蒸疑。又牛切。蒸部。⑥止?!冻o·劉向〈九嘆·憂苦〉》:“折銳摧矜,凝氾濫兮?!薄?〕
按:《楚辭·劉向〈九嘆·憂苦〉》當(dāng)為《楚辭·九嘆·憂苦》。
注釋:
①依據(jù)《第二版修訂說明》,此次修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糾正錯誤……對硬傷性、體例性錯誤進行修改。2.增加收字。《漢語大字典》首版收楷書單字54678個……修訂中予以了適當(dāng)增補,現(xiàn)收楷書單字60370個。3.統(tǒng)一字形。4.更新內(nèi)容?!缂m正個別不正確的讀音、義項;刪改、更換不恰當(dāng)?shù)挠美?;對生僻字、音未詳字、義未詳字和音義未詳字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充實完善,修改或增補音項、義項、例證等。此外,還對字頭、繁簡字對照、古文字字形及其解說、注音、聯(lián)綿詞、引書格式……進行專項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錯誤和疏漏進行了糾正。5.強化實用功能。6.提高排印質(zhì)量?!?/p>
②《龍龕手鏡·冫部》:“,正作瓨,今作缻。甖也。”(187頁)
③《字匯補·冫部》:“,回常切,降平聲,義闕?!保?70頁)
④《中華字?!べ俊罚骸埃??!保?45頁)
⑤(一)xié《龍龕手鑒》胡甲反。同“”。《龍龕手鑒·冫部》:“,正作?!保ǘ﹛iá《字匯補》音狹。夾。《字匯補·冫部》:“,音狹,義同夾?!保?24頁)
⑥此處“侵”當(dāng)作“浸”字。陳源源《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訛誤舉隅》(即將刊出)一文有論述。
⑦bìng《玉篇》彼孕切。(325頁)
⑧hé《改併四聲篇?!芬垛盼摹废赂髑小#?32頁)
⑨李學(xué)勤《綴古集》收有《冶字的一種古義》一文,該文利用出土醫(yī)書和日本醫(yī)書中引用的中國古代醫(yī)藥書籍等材料,得出“冶”有“搗碎”之義的結(jié)論(見李學(xué)勤《冶字的一種古義》,收入《綴古集》第195-19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另,段禎有《簡帛醫(yī)書“冶”字考》一文,該文主要考察了馬王堆醫(yī)書和武威漢代醫(yī)簡中的“冶”字,認為“冶”有“搗碎”、“研(磨)碎”、“粉末”三個意思,且“粉末”這一名詞義僅見于出土醫(yī)學(xué)文獻(見段禎《簡帛醫(yī)書“冶”字考》,刊于《甘肅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第6期第52-54頁)。
⑩這句詩宋蜀刻本作“火識梅根冶,煙迷楊葉洲”。校:“‘識’,凌本、嘉靖本、《英華》作‘熾’?!薄傲璞尽敝脯F(xiàn)藏北京圖書館的宋劉辰翁、明李夢陽評、明凌濛初刻套印本,“嘉靖本”指的是明嘉靖十六年屠倬、陳鳳等刻王、孟集本,《英華》指的是北京圖書館藏宋刊殘本及明刊本《文苑英華》。見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第19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參見應(yīng)璩《應(yīng)休璉集》,載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光緒己卯信述堂重刻本。
參考文獻:
〔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K〕.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12,325,325,329,325,325,328,331,324,326,326,326,331,325,326,328,331,331,331,331.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K〕.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124,125,126,124,127,126,127,127.
〔3〕冷玉龍,等.中華字?!睰〕.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145,146.
〔4〕吳任臣.字匯補(《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33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71,471,471,471,471,471.
〔5〕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29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50,350.
〔6〕釋行均.龍龕手鏡(高麗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5:188,187.
〔7〕王坤寧.《漢語大字典》:與時俱進 再譜新篇——記《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內(nèi)容修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0419(6).
〔8〕許 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240,231.
〔9〕釋空海.篆隸萬象名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5:190,198.
〔10〕丁 度.宋刻集韻〔M〕.北京:中華書局,2005:123,127,175,174.
〔11〕梅膺祚.字匯(《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3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51,451.
〔12〕張字烈.正字通(《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三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9.
〔13〕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4:71,71,71,443,443.
〔14〕范 曄.李 賢,等,注.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1706,1707.
〔15〕張延昌.武威漢代醫(yī)簡注解〔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6:5,7.
〔16〕方以智.通雅(據(jù)清康熙姚文燮浮山此藏軒刻本影?。睲〕.北京:中國書店,1990:88.
〔17〕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34,134.
〔18〕李 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480.
〔19〕王安石.王臨川集(上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3:67.
關(guān)鍵詞 干 乾 義項 異同點 《漢語大字典》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biāo)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5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干","", "乾" words as the study object, in the system under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ory, comparative study of its meanings, to find the relations and distinctions of "干","","乾". Contrast the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medieval, modern Chinese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the last article for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干","","乾" in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aspects of the note three words made additions and amendments.
Key words 干; 鄭 乾; sen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0 引言
“干”、“幀薄“乾”本是三個不同的字,各有其音,也各有其義。后來由于搞漢字簡化,“幀保ǎ搿扒”()都簡化成了“干”,這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在使用繁簡替換時交叉錯誤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如在《光明日報》上也出現(xiàn)了“莊存與對于《公羊春秋》的研究整理未遵循干嘉學(xué)派‘篤學(xué)’的考據(jù)方法……”,①“干嘉”當(dāng)作“乾嘉”。許多字典詞典成于眾人之手,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如《漢語大字典》認為“天干”中的“干”是本字,“幀筆羌俳枳鄭其實不確。基于以上現(xiàn)象,本文將綜合多本權(quán)威字典詞典把“干”、“幀薄“乾”三字的義項一一列出。用表格展示其異同點。最后對《漢語大字典》中三個字的釋義的舉例不當(dāng)、義項漏收等提出自己的鄙陋之見。
1 “干”的義項確認
按照漢字研究的一貫原則和方法,筆者仔細翻閱了幾本辭書中關(guān)于“干”的釋義。
“干”收錄在《漢語大字典》卷一第405頁,總共有19個義項:
(1)盾,古代用來擋住刀箭,衛(wèi)護自身的兵器。(2)觸犯;冒犯。(3)擾亂;干擾。(4)求??;干求。(5)干預(yù);干涉。(6)關(guān)涉。(7)岸;水畔。(8)量詞。(9)江南把山垅之間的地段叫干。(10)通“澗”。(11)通“乾”。(12)通“矸”。(13)國名。(14)姓。(15)“乾”的簡化字。(16)捍衛(wèi)。(17)立;建立。(18)“幀鋇募蚧字。(19)通“犴”。
“干”收錄在《漢語大詞典》卷二第912頁,共計24個義項。此外,“干”在《故訓(xùn)匯纂》第681頁,總共有148項解釋,《漢語大字典》“凡例”中提到:“多義字一般按照本義、引申義、通假義的順序排列”,“字典的義項排列應(yīng)該有助于讀者明白這個字所表達的各個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和聯(lián)系。根據(jù)字義的類型,按照歷史的順序排列義項,就是在一個字頭下面先列這個字最初表示的意義,然后按照本義、引申義的順序排列,最后是假借義和通假義。國名、民族名、地名一般排最后”。按照上述原則,筆者將整合得到的17個義項進行如下排序:
(1)狩獵,進攻。(2)棍棒物,引申為量詞竿。(3)觸犯。(4)追求。(5)牽連,發(fā)生關(guān)系。(6)干預(yù);干擾。(7)盾牌。(8)防衛(wèi);捍衛(wèi)。(9)姓。(10)乾的簡化字。(11)值募蚧字。(12)通“竿”。(13)通“幀?。?4)通“乾”。(15)通“岸”。(16)通“t”。(17)通“矸”。
2 “幀鋇囊逑釗啡
“幀筆章莢凇逗河锎笞值洹肪硪壞409頁,總共有24個義項:
(1)同“o”,筑墻板。(2)脅,從兩腋下到脅骨盡處的部位。(3)草木的莖。(4)做弓、箭、簫等主體部分的材料。(5)軀干。(6)事物的主體或正宗。(7)才能、才干。(8)強 。(9)志節(jié);器量。(10)事情。(11)從事某項活動。(12)謀求。(13)古代官吏雇的奴仆。(14)用。(15)助。(16)姓。(17)正。(18)安。(19)通“干”。 (20)通“乾”。(21)死;完了。(22)用同“搟”()。(23)井上垣欄。(24)通“管”,主管。
“幀筆章莢凇逗河锎蟠實洹肪磯第946頁,總共有20個義項?!皫在《故讯\闋搿返686頁,總計有87條解釋。仍依上文所論“干”字整合、排序原則,筆者總結(jié)出“幀鋇17個義項:
(1)筑墻端木。(2)脅。(3)事物的主體或正宗。(4)天幀#5)才能;才干。(6)強。(7)從事;主管。(8)事情。(9)謀求。(10)使…正,治理。(11)安。(12)草木的莖。(13)體,軀干。(14)n的異體字,表井邊圍欄。(15)姓。(16)通“”。(17)通“乾”。
3 “乾”的義項確認
“乾”收錄在《漢語大字典》卷一第56頁,總共有15個義項:
(1)冒出。(2)八卦之一。(3)因乾卦象征天,故指天。(4)指君主。(5)代表西北方。(6)代表男性。(7)干燥。(8)枯竭。(9)形容聲音干澀嘶啞。(10)指拜認的親屬關(guān)系。(11)使對方難堪。(12)怠慢;表冷淡。(13)加工制成的干食品。(14)副詞。(15)姓。
“乾”收錄在《漢語大詞典》卷一第784頁,總共有25個義項?!扒痹凇豆视?xùn)匯纂》第49頁,總計有97條解釋。仍依上文所論“干”、“幀弊終合、排序原則,筆者總結(jié)出“乾”的10個義項:
(1)八卦之一,乾卦。(2)天。(3)男性。(4)天子,君主。(5)西北方。(6)干燥。(7)枯竭。(8)徒具形式,表面的,虛假的。(9)副詞,徒然,白白地。(10)姓。
4 “干”、“幀薄“乾”的異同
說明:一、二、三部已經(jīng)將三個字的義項列舉出來,為了更好地揭示三個字之間的關(guān)系,本文將對三個字的“義項”、“通假字”“音”三個方面作出比較?!案伞薄ⅰ皫 ?乾”音義異同表(表1):
4.1 對表格的簡要說明
“干”、“幀薄“乾”三字在義項上只有一個交集――姓。但三者表姓氏時讀音不同。“干”讀音為“”,如宋代的干擼弧幀倍烈粑“”,如宋代的值萊?;“恰弊x音為:“”,如唐代的乾思彥,明代的乾思健。在通假字方面,三者也有聯(lián)系。由于“干”字寫法簡單,音與“乾”相同,所以常被“乾”借用?!扒痹谌粘I钪械氖褂妙l率是高于“乾”的,因為“干”的義項有十七個,而“乾”只有十個,所以殖1磺借用。在讀音方面,三者有共同的讀音:古寒切,對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讀音為?!案伞迸c“幀庇辛礁魷嗤的讀音,即為古寒切,;居案切,。
4.2 與三字有關(guān)的復(fù)合詞探討
“干”
(1)【天干】天干和地支的合稱。干通“o”,讀音為:“”。所以“天干”應(yīng)該讀成:“”而不是我們?nèi)粘I钪兴x的“”。
(2)【干將】古劍名。相傳春秋吳有干將、莫邪夫婦善鑄劍,為闔閭鑄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干將讀音為:“ ”。要與現(xiàn)在漢語中的“干將”(),表示能力強的將領(lǐng)區(qū)別開來。
“幀
(1)【旨搖竣僦鞒旨椅瘢壞奔搖!毒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女兒尚幼,未能旨搖!雹謚負苣芨傻娜恕G波《林海雪原》:“這個老旨椅蘅撞蝗耄有空就鉆?!贝颂幰a充的是,在江淮方言一帶,“旨搖幣渤S美蔥穩(wěn)菀桓鋈嗽詿理家務(wù)事很有條理和想法,常常用做形容詞。如:“我們家孩子都很旨搖!
(2)【紙】()是指有能力的將領(lǐng)。與“干將”不同,干將是指一種劍的名字。
“乾”
【乾雷】()和【乾雷】()字形一樣,但是兩個不一樣的詞語,前面的讀音為:“”,對應(yīng)的意義是:無雨伴隨的雷。后面的讀音為:“”,對應(yīng)的意義是:西北方的響雷。
5 對《漢語大字典》中“干”、“幀薄“乾”三字條的補
5.1 對《漢語大字典》“干”字條的補正
(1)③中“干擾”可以和⑤“干預(yù);干涉”合并為“干涉”這一義項。③中的例證A.《國語?周語上》:“王事唯農(nóng)是務(wù),無有求利于其官以干農(nóng)功。B.《淮南子?說林》:“輻之入轂各值其鑿, 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干。這兩例中的“干”用“干涉”均能解釋得通。為了使《漢語大字典》中的義項更加簡潔明了,此處建議將③中“干擾”和⑤“干預(yù);干涉”合并為“干涉”這一義項。
(2)③中“擾亂”可以和②中“觸犯;冒犯”合并為“沖犯”這一義項。②中的三個例證:A.《左傳?文公四年》: “君辱之貺,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盉.《國語?晉語四》:“若干二命,以求殺余?!盋.《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具呈訴辯,有干列禁?!比械摹案伞庇谩皼_犯”均能解釋。
根據(jù)以上1、2兩點,筆者建議將③中的“干攏”合并入⑤,將③中的“擾亂”合并入②。
(3)⑦岸;水畔。 所舉例證A.《詩?魏風(fēng)?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盉.杜甫《有客》:“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贝颂幱酶傻谋玖x或引申義來解釋,不妥。因為“干”和“岸”為通假關(guān)系,在意義上沒有聯(lián)系。
說明:本以為“干”與“岸”可能是同源字或者是古今字的關(guān)系。因為“岸”為水邊高地,有保衛(wèi)防衛(wèi)的意思,而干也有此意。并且“干”()與“岸”()音相近。高鴻縉《中國字例》:“廠字本像石岸之形。周秦或加干為聲符作為{,后又或于{上加山為意符作岸,故廠、{、岸實為一字?!雹谒愿膳c岸不是同源字或古今字的關(guān)系。故兩者在意義上沒有聯(lián)系,“干”只是在“岸”中表聲符而已。
(4)干,見母元部。竿,見母元部。見母雙聲,元部疊韻,屬雙聲疊韻通假。例:《詩?{風(fēng)?干旄》:“孑孑干旄?!薄案汀北硎局竦闹黧w部分,即竹竿?!稘h語大字典》中沒有收“干”與“竿”的通假字關(guān)系,應(yīng)當(dāng)補收。
5.2 對《漢語大字典》“幀弊痔醯牟拐
(1)(二)③滯ā案傘薄4舜θ銜“幀蔽假借字,“干”為本字,這種說法是不確的?!秳e雅》卷四:“種Γ干支也。”天干配地支猶如樹峙涫髦ΑR治主,枝為輔配。只是古代的時候,古人為了書寫方便,會用字形相對簡單而音又相近的“干”來替代“幀薄K以“幀輩攀潛咀鄭“干”為假借字。
(2)第14個義項將紙饈臀“用處”,只有一個孤證:《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天生恁般逆種,與他說也沒鄭由他罷了?!辈⑶乙玫倪€是口語例,難以令人信服。雖然在《故訓(xùn)匯纂》中有兩例:A.《文選?王儉〈褚淵碑文〉》:“率禮蹈謙,諒實身幀!B.《資治通鑒?齊紀(jì)九》:“高祖重其事鄭縶維不許?!彼o出的義項為“用處”,但其實是不確的。A例中的“幀庇Ω媒饈臀“根本”,B例中的“幀庇Ω媒饈臀“才幀薄2⑶以諂淥的字典中沒有提到過“用處”這個義項,所以建議刪除此義項。
(3)(二)①正。所舉例證為A.《韓詩?大雅?韓奕》:“植煌シ健!保ㄍィ朝拜。方,方國。)B.《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后時年十歲,擲砑沂??!筆紫刃枰認可的是所舉的A、B是恰當(dāng)?shù)?。但是“正”又是什么意思?如何來解釋A、B兩例,此處并未說明。筆者通過進一步的查閱此處的“正”由“使…正”引申為“整理、治理”。所以此處的“幀幣申為“整理、治理”的意思。
(4)《漢語大字典》卷一410頁(四)中認為“幀蓖ā骯堋筆遣蝗返?。与◇a堋彼淙灰艚,但在意義上是有聯(lián)系的,均有主管、從事的意思?!稘h書?劉向傳》:“顯稚惺槭攏尚書五人,皆其黨也。”注:“鐘牘芡,言主管其事?!薄逗鬂h書?竇憲傳》:“憲以侍中,內(nèi)只密,出宣誥命?!弊ⅲ骸班嵵饕玻蚬旁弧堋?。從兩個例子可知“幀庇搿骯堋痹諞庖逕鮮竅嗤ǖ模只是在不同時期是用的字形不同而已。
5.3 對《漢語大字典》“乾”字條的補正
⑧副詞,表面地、表面地。此處舉例不當(dāng)。其一、《北史?尉景傳》:“何須乾啼濕哭?!睆膶ξ牡慕嵌葋砜?,乾與濕相對。而此處解釋為表面地,虛假地。此例明顯不妥。其二、《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當(dāng)下那婦人干號了半夜?!贝颂幍摹案伞比绻麤]有具體的語境的話,用⑧中第二個副詞“白白地”也能解釋得通。
所以筆者建議此處交代一下具體的語境,以免給查閱者帶來不必要的困惑。具體語境為:潘金蓮怕武松懷疑是自己害死了武大郎,所以假裝哭了半夜。只有例子:《宋書?范曄傳》:“曄干笑云罪至而已?!庇谩疤摷俚亍⒈砻娴亍眮斫忉尡容^合適。
關(guān)鍵詞:主觀臆斷;混淆聲符形符;音近義通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biāo)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8(c)-0157-01
2003年,唐漢出版《唐漢解字》系列,贏得了《新民周刊》、《望》等眾媒體追捧。細讀唐先生的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他解字過程有很多偏差,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論證多主觀臆斷;混淆聲符與形符;狹義理解音近義通。下面以《唐漢解字》之《漢字與動物世界》第九章“萬物皆為蟲乎”為例來討論。
一、主觀臆斷:(一)缺乏書證,觀點明顯錯誤。唐漢先生的結(jié)論基本上都無文獻參證,例如唐漢認為:“如‘屬、燭、獨、觸、鐲’等字,都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有關(guān)。”
“屬”是“”的簡化字,“”:《說文解字》:“,也。從尾,蜀?!薄稘h語大字典》“屬”字列兩種讀音:1)zhǔ,共21個義項。2)shǔ,共11個義項,并不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有關(guān)聯(lián)?!盃T”是“”的簡化字?!啊?《說文解字》:“,庭燎,火也。從火,蜀?!薄稘h語大字典》“燭”字共8個義項,并不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有關(guān)聯(lián)?!蔼殹睘椤啊钡暮喕??!啊?《說文解字》:“,犬相得而也。從犬,蜀。羊,犬也?!薄稘h語大字典》共11個義項,并不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有關(guān)聯(lián)?!坝|”是“”的簡化字?!啊?《說文解字》:“,抵也。從角,蜀?!薄稘h語大字典》共11個義項,并不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有關(guān)聯(lián)?!拌C”在《漢語大字典》中:1)鐘狀的鈴2)套在手腕或腳腕上的環(huán)形裝飾品,一般指手鐲。與身體可蜷曲的毛毛蟲或柞蠶并無關(guān)聯(lián)。唐漢先生的這些論斷純粹是臆斷,并無文獻例證。(二)將事物間的邏輯關(guān)系等混同于語言上的同源關(guān)系。唐漢先生在解說漢字時,常常混同事物間的邏輯關(guān)系與詞的同源關(guān)系。例如:1,唐漢說:“‘禹’和‘禺’是同形分化出的兩個字?!怼癁槊~,表示捉蛇之人;‘禺’為動詞,表示見蛇就捉?!贝苏f完全不知是據(jù)何而來,唐先生認為‘禹’和‘禺’關(guān)系密切,‘禹’為名詞,那‘禺’就一定為動詞嗎?解釋過于牽強。2,唐漢說:“‘蛾’字從蟲從我,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這里的‘我’,乃假借后表示第一人稱的自己,本源是一種有禮儀性兵器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象形字,在此表示‘大’和‘美’的意義?!辍韵x和我會意,取意‘蛹’一旦蛻變?yōu)榈愑谐崂ハx后,便成為一種美麗的大蟲子。”《說文解字》:“蛾,也。從蟲,我?!薄岸辍?是個形聲字,“我”為聲符,不表義。且“我”并沒有“大”和“美”之義。3,唐漢說:“蚤在古文中又通‘早’,如‘蚤世’是說早夭,‘蚤出’同于早出;‘蚤作’即早起的意思。大概由于跳蚤在黎明來臨之際,會及時而瘋狂地吮吸人血,迫使人們在將醒未醒的狀態(tài)下,不得不早早起身的原因吧?!薄霸椤蓖ā霸纭?是一種通假,原因在于兩者同音,而不是有意義方面的關(guān)聯(lián)。唐先生將現(xiàn)實邏輯關(guān)系等同于語言上的同源關(guān)系。4,唐漢說“蚊”的俗體字為“”,“戰(zhàn)國時期的陶文有‘’字,小篆緣此而來?!瘛诠糯局赣龅竭_官貴人眼睛便低眉順眼的民眾?!帧畯碾p蟲從民’,源自古人認為蚊蟲在黑暗中活動,如同草民在夜晚中行動一樣無法管制?!碧葡壬唵蔚膶F(xiàn)實邏輯推導(dǎo)出“蚊”和“”的同源關(guān)系,是沒有根據(jù)的。
二、混淆聲符形符:(一)錯把形聲字當(dāng)會意字。1,唐漢:“‘椽’為什么從木叢彖?因為椽乃屋頂承瓦的木條,就象蠶繭一樣把屋內(nèi)之人包裹其中。”首先,“椽”并不從木從彖。《說文解字》:“椽,榱也。從木,彖聲?!碧茲h認為彖本義為蠶,從而椽象蠶繭一樣把屋內(nèi)之人包裹其中,進而推導(dǎo)出椽是屋頂承瓦的木條。這是說不通的?!板琛眱H僅只是聲符,并沒有蠶之義。而且為了說明“椽”與“彖”的關(guān)系就說是象蠶繭一樣把屋內(nèi)之人包裹其中,這僅僅只是唐先生的主觀想象。2,唐漢:“‘蛹’字‘從蟲從甬’。從‘蟲’,表示類屬;‘甬’,原指從口到的穿通?!薄墩f文解字》:“蛹,繭也。從蟲,甬。”蛹是形聲字,甬作聲旁,不表義。且“甬”并不是原指從口到的穿通。甬:《說文解字》:“甬,木甬甬然也?!睏顦溥_《微居小述林》:“甬象形,乃字之初文也。知者;甬字形上象,中象?!薄稘h語大字典》中“甬”字10個義項,都沒有從口到的穿通之義。(二)認為所有聲符同時表義,有時表多重含義。1,唐漢“‘篆’,從竹彖聲。‘竹’在這里表示它是一種適合寫在竹片上的文字;‘彖’的本義源自‘蠶吐絲時的繞圈作繭’。在此,用來喻意篆書筆體上獨特的圓潤彎曲。”《說文解字》:“篆,引也。從竹,彖?!痹谶@里,“彖”僅僅只是一個聲符,不表義。2,唐漢:“小篆的‘蛉’字舍棄象形,另起爐灶,創(chuàng)造了一個‘從蟲、令聲’的形聲字。其中的‘令’字,大概與蜻蜓不斷用尾巴向水面彎曲,就像人們聽從命令而不斷躬身點頭一樣,也可能與蜻蜓時一個馱著一個飛行有關(guān)?!奔热恍∽淖中闻c甲骨文、金文字形沒有關(guān)系,那么“令”只是一個純粹的聲符,就不存在表義問題。
三、狹義理解音近義通:漢字的同音字并不是所有同音字都意義相通。何況現(xiàn)代讀音相同也并不意味著古音相同。在論及雖()字時,唐漢說到:“‘雖’的發(fā)音同‘遂’,因而有完成義?!边@是簡單的把同音等同于同義。其實,“雖”字并沒有“完成義”,《漢語大字典》“雖”字的四個義項可以證明。又如《唐漢解字》:“‘噩’與‘餓’音同義近”?!啊谋玖x為蠶無食而即將餓斃?!睆默F(xiàn)代音來說,兩者音同;但從古音來說,兩者韻部并不相同?!稄V韻》中“噩”為五各切,入鐸疑。鐸部?!稄V韻》中“餓”為五個切,去疑。歌部。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作者簡介:周婷,女,1984年出生,湖南常德人,現(xiàn)為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漢語言文字學(xué)碩士研究生。張瑞媛,女,1982年出生,山西潞城人,現(xiàn)為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唐漢《漢字與動物世界》,書海出版社,2003年
關(guān)鍵詞:牙 齒 語義取象 引申義
《漢語大字典》對“牙、齒”的解釋中都包括“牙齒”這一義項,《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認為“牙、齒”都是“人類和高等動物咀嚼事物的器官”。有些時候“牙、齒”可以相互替換,如牙齒可以說成齒牙,犬齒等同于犬牙,這些說明“牙”和“齒”是有相同之處的。但是有些時候,“牙”和“齒”是不能相互替換的,如爪牙不能說爪齒,牙門不能說齒門等等。本文主要想探討一下“牙”和“齒”的不同。
一、牡齒、壯齒之爭
許慎《說文?牙部》:“牙, 牡齒也, 象上下相錯之形。”[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把“牡齒”改為“壯齒”。段玉裁注:“士部曰:壯, 大也?!畨妖X’者, 齒之大者也?!薄扒爱?dāng)唇者稱齒, 后在輔車者稱牙,牙較大于齒。非有牝牡也?!盵2]這些都告訴我們“齒”指的是門牙,“牙”指的是槽牙,而且牙大于齒。這就是一些學(xué)者認為 “牙”是大牙的由來,但還有一些學(xué)者并不贊同段玉裁的觀點,如《玉篇》:“牙, 牛加切, 牡齒也, 詩云祈父予王之爪牙?!薄墩f文句讀》[3]等也認為“牙”應(yīng)是“牡齒”不是“壯齒”。“牡”和“壯”的形體現(xiàn)在看起來相似,但它們的篆書形體卻相差甚遠。
從“牙”的字形和《說文》“象上下相錯之形”的意義看,“牙”應(yīng)是“牡齒”?!澳怠奔坠俏膶懽鳌啊保瑥呐?。金文“牙”的形體有、、等。甲骨文中沒見到牙字,不過有齒字,寫作,象正常的口齒一樣是橫置的。不過,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一條規(guī)律:有些本來橫置的事物在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上卻是豎置的。因此,我們可以豎置的“”橫過來,還原成。據(jù)《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所云:“小篆牙: 象上下相錯之形, 在口中間平齊相對而小者為齒, 在口兩旁尖銳相錯而大者為牙。取之橫視, 其形乃見?!边@段話也說明“牙”是“牡齒”而不是“壯齒”。因為從認知角度來說,大牙位于口腔深處,不易被人看到,不如獨出的犬牙更容易引起人的關(guān)注?!吧舷陆诲e” 即上下的犬齒左右相對。若就一顆牙來講, 它確實是獨特的, 單出于周圍牙齒之上, 是突出的齒。因此,“牙”應(yīng)該指的是“牡齒”而不是“壯齒”。
二、從語義取象分析“牙、齒”
語義取象就是語義取自于某種意象。語義取象不僅是詞義的內(nèi)涵,而且是文字造字表意的心理基礎(chǔ)。當(dāng)人們要構(gòu)形表義時,會選取符合他們心理意象的文字形體。造字的意圖就是把人們抽象的心理意象,用具體的漢字形體描繪出來,形成固定的符號。常見的指物名詞的取象特征有“形貌”、“功能”、“空間位置”等。我們以一組同源詞(取自《漢語大字典》[4]、《漢語大詞典》[5])來分析一下“牙”的語義取象。如“、芽、、、、岈”這組詞,都是以“牙”作為聲符,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關(guān)的同源詞。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牙、芽”隱含著新生植物尖細的特征,“、”隱含尖利的特征,“”隱含樹木尖聳的特征,“岈”隱含山谷尖狹的特征。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牙”的意象來源應(yīng)當(dāng)是具有“尖銳”這一形貌特征的物體。這再一次證明了“牙”是“牡齒”而不是“壯齒”。
“齒”與“牙”的語義取象不同?!墩f文?齒部》:“齒,口骨也。象口齒之形?!薄褒X”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寫作,描繪的是兩排整齊的牙齒排列在口中。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人張嘴時,他人對其牙齒產(chǎn)生的最直觀的意象,并不僅僅局限在前面的幾顆門上,而是兩排牙齒一個整齊的意象。如“不足掛齒”本來出自“齒牙”連用,但凝固成成語時,選擇了“齒”放棄了“牙”。這也說明在人們的心理意象中,用來“掛”的東西應(yīng)是群體的“齒”。另外,明眸皓齒、唇紅齒白都選擇 “齒”而不用“牙”來表示容貌的美麗,若用“牙”就失去了一排牙齒整齊有序的美感。從詞義的語義取象來看,“牙”和“齒”是不相同的?!把馈笔菃晤w的牙,尖銳細長的意象,突出的特征是尖銳;而“齒”是多顆牙,整齊排列的意象,突出的特征是排列整齊。
三、從引申義看“牙、齒”
按照認知經(jīng)驗,人們會比較關(guān)注事物較突出的部分。那么對于詞義來說,突出的認知經(jīng)驗既是詞義反映的中心,也是詞義擴展的首要依據(jù)。使用這個詞, 便會激活人心目中的意象特征, 而無意識地沿著這些特征去發(fā)展詞義, 指稱具有“相似”意象的其他事物。這種意象正是詞義引申的基礎(chǔ)。
下面我們來看《漢語大字典》中 “牙”的一些引申義:1.形狀像牙齒的東西。2.古稱將軍之旗。3.草木發(fā)芽。又喻事物的發(fā)生、開始。4.量詞。綹。引申義一指的都是一些有尖角的物體,引申義二指的是帶有尖角的旗幟,引申義三指植物露出尖芽鉆出地面,引申義四用作表示細長的計量單位。上面這些義項都擁有“尖銳”的語義特征。由于“牙”的突出特征是尖銳細長,因此“牙”的引申義大多是根據(jù)這樣的特征引申出來的。
“齒”的意象中最為突顯的就是整齊排列的意象,因此“齒”的很多引申義也是根據(jù)這種特征引申來的。在《漢語大字典》中“齒”的一些引申義:1.刻為齒形。2.類別;同輩。3.并列,次列?!稘h語大詞典》中“齒”排比如齒狀者。1.竹木所刻之齒。2.木屐齒釘。3.輪齒。4.階石的一級,稱一齒。5.其他物體上似齒形的部分。上述的義項都含有整齊、排列等意義,都是根據(jù)“齒”排列有序的意象引申出來的。
綜上所述,“牙”和“齒”雖是同義詞,但并不能完全等同?!把馈笔恰澳谍X”,是單顆的牙尖銳的意象,當(dāng)強調(diào)人或動物用尖利的牙齒損傷事物的功能時,“牙”的形象符合這種表意需求,而“齒”的意象就不符合撕咬的場景。所以,爪牙不能說成爪齒,牙旗不能說成齒旗。“齒”是多顆牙次第排列的意象,當(dāng)強調(diào)人的發(fā)音說話功能時,“齒”的整體性更為合適,而“牙”就沒有這樣的引申。所以,掛齒不能說成掛牙,齒輪不能說成牙輪。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徐鉉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3.45.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王筠.說文句讀[M].上海:上海書店,1983.235.
可是在渫水流域所在的石門縣當(dāng)?shù)兀颁退薄颁完枴钡鹊孛械摹颁汀奔炔蛔xxiè,也不讀zhá,而是讀為dié。如石門縣委機關(guān)所在的楚江鎮(zhèn)渫陽社區(qū)居委會網(wǎng)站的網(wǎng)址為: http:∥,其中dy采用的是diéyáng拼音的首字母。有些網(wǎng)站收錄了“渫水”條目,將“渫”字注音為dié,如互動百科、好搜百科:“渫(dié)水河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紅網(wǎng)?石門站》的《壺瓶山導(dǎo)游詞》:“渫(dié)水河里不漂流,沒到壺瓶山里游?!?/p>
石門縣政協(xié)文史委唐明哲在《幽默獨特的石門話》一文中提到了“渫”的讀音:“石門人沒有一個人讀xiè的,一律讀dié。不信,你把‘渫’字寫出來,隨便讓一個在渫水沿岸生活的人讀讀!”他舉了一個例子,說解放前石門籍留日專家申悅廬曾為石門中學(xué)作了一首校歌,有兩句是“十九峰兮蒼蒼,渫道澧兮湯湯”。申先生教學(xué)生是將“渫”讀為dié。
渫水在《水經(jīng)注》中就有記載:“澧水又逕渫陽縣,左會渫水。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南,晉太康中置?!钡退饔驗槊鞔疤砥剿蓖了竟茌犞豙渫水又稱添平河,《明史?地理志》記載:“(石門縣)南有澧水。西北有渫水,亦名添平河,自添平所南流入焉。”],屬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不為外界關(guān)注,少有文獻記載,加上古代文獻很少注讀音,目前尚未在古代文獻中找到給“渫水”“渫陽”注音的記載。當(dāng)代文獻中有“渫水”得名之由的記述,如《石門縣地方志叢書?水利志》:“因上中游地區(qū)高山峽谷,河床多系巖石,漏石分沙,水流清澈,長波浹渫,故名渫水?!薄逗先請蟆?011年12月21日的《石門之戀》:“渫水――因水流清澈、長波浹渫而得名?!薄皼唁汀睘椤八苛鞯臉幼印?,當(dāng)代文獻說“渫”源于“浹渫”,究竟是現(xiàn)代人照著“渫水”的“渫”當(dāng)?shù)刈x音dié而附會古代字書讀dié的“浹渫”,還是確實從古代“浹渫”一詞而來,因缺乏歷代文獻資料,現(xiàn)不得而知。
為什么《康熙字典》等權(quán)威工具書中“渫水”的“渫”大多注為xiè呢?究其原因,古漢語中“渫”讀xiè是常見音,見于《周易?井》《莊子?秋水》等經(jīng)典著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就收了“渫”字:“渫,除去也。從水,ド?!鼻宥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除去也。《井》九三曰:‘井渫不食。’荀爽曰:‘渫去穢濁,清潔之意也?!捶惭孕孤┱撸创肆x之引伸,變其字為泄耳。從水,ド。私列切?!薄颁汀睘椤俺ァ绷x,引申為“泄露”,字變?yōu)椤靶埂保蔀椤靶埂钡漠愺w字。《漢語大字典》“渫水”的“渫”讀zhá是因為兩者同屬水名而做了簡單歸并。不管是《康熙字典》等工具書將“渫水”的“渫”附于常見的語文義讀音之后,還是《漢語大字典》主觀歸并到古水名之下,都是因為缺乏實地調(diào)查,憑借書面材料主觀推斷,以致以訛傳訛。
“渫水”的“渫”的讀音曾引起辭書編纂部門的注意。年過八旬的石門縣文化館退休干部賈國輝告訴筆者,大約在1961年他在縣文教局教研室工作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纂單位――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曾向他咨詢“渫水”的“渫”讀音,他回答當(dāng)?shù)刈xdié。
石門縣有個國家濕地公園“仙陽湖”,由渫水下游河段的皂市水庫更名而來。更名依據(jù)是庫區(qū)范圍內(nèi)的維新鎮(zhèn)以前叫仙陽,而《水經(jīng)注》中提到的渫陽縣治就在今維新鎮(zhèn)古城堤村,有人據(jù)此認為“仙陽”就是由“渫陽”訛變而來。其實,把“仙陽”追溯到古縣名“渫陽”,是現(xiàn)今文人給鄉(xiāng)土地名的一種雅化和包裝。以此來反證“渫水”的“渫”讀xiè,不足為訓(xùn)。
“渫水”的“渫”的辭書注音和實際讀音的不一致給當(dāng)?shù)厝藥順O大不便。當(dāng)?shù)厝藢嶋H讀音為dié,但辭書中規(guī)定的讀音為xiè,作為規(guī)范普通話場合只能讀為xiè,讓人混淆。
渫水流域有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仙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隨著旅游業(yè)的開發(fā),今后將會被外界更多關(guān)注,“渫水”的讀音問題亟待解決。另外,至少還有兩個科技詞匯以“渫水”命名,也需要解決其讀音: 一是巖石地層單位“渫水河組”,在石門縣壺瓶山鎮(zhèn)楊家坪剖面上;二是著名觀賞石“渫水石”,產(chǎn)于渫水,通體光滑,意境清幽,有浪紋石、雪花石、古生物化石等品類。
總之,按照“長波浹渫”的得名之由,“渫水”的“渫”應(yīng)讀dié。同時,按照地名讀音名從主人的原則,也應(yīng)該盡快將“渫水”的“渫”定音為dié。況且讀xiè的“渫”現(xiàn)代漢語已不使用,“蝶、碟、諜、喋、牒、蹀、鰈”等與“渫”同偏旁的字都讀dié,辭書將“渫水”的“渫”定音為xiè,似不妥當(dāng)。另外,“渫”字定音的這一個案,也提醒了辭書編纂者應(yīng)該克服從書本到書本的慣性思維,走出書齋進行實地調(diào)查研究,以及時反映語言生活實際情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wù)。
參考文獻
1. 崔乃夫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2.
2. 石門縣水利水電局編.石門縣地方志叢書?水利志.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漢語言文學(xué) 漢語言文學(xué)規(guī)劃 漢語言論文 漢語課堂教學(xué) 漢語言文學(xué)教育 漢語教學(xué)論文 漢語培訓(xùn)總結(jié) 漢語語法論文 漢語拼音課 漢語言文學(xué)理論 紀(jì)律教育問題 新時代教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