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江南逢李龜年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12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
1詩人____________.在《觀滄?!芬辉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滄海》一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滄海》中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chuàng)造宏偉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寬廣胸懷和豪邁氣概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觀滄?!芬辉娭袑懘蠛K▌邮?,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觀滄?!分性敿殞懺娙艘姷降木跋蟮木渥邮牵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觀滄?!分忻鑼懺娙讼胂笾械木跋蟮木渥邮牵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詩人___________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手法表達詩人對朋友深切關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詩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現(xiàn)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guī)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游子思鄉(xiāng)情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凈沙·秋思》中寫秋天農(nóng)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凈沙·秋思》中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xiāng)、羈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凈沙·秋思》中點名主旨,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詩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現(xiàn)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fā)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詩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念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詩人_________在《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寫自己對飽受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等同情,對早日評定安史之亂等渴望等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詩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xiàn)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xiàn)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詞》中能夠表現(xiàn)詩人________昂揚奮發(fā)的創(chuàng)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詞》中體現(xiàn)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獨創(chuàng)新視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詞》中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xiàn)作者觀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詩云:“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睒O言秋之悲涼,《秋詞》中與之情調(diào)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詩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將來與親友團聚、剪燭夜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設想未來相逢景象,表達深沉離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蘊含宦途失意、羈旅他鄉(xiāng),思鄉(xiāng)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涼蕭瑟的景色之中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詩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wèi)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觸景生情,把現(xiàn)實與夢想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以抒發(fā)強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關》表現(xiàn)作者___________渴望沖決落網(wǎng)、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論語》十二章
1.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記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舍棄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誤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強調(diào)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庇纱宋覀兛梢月?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論語》中表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語》中強調(diào)對學習的熱愛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論語》中強調(diào)堅定信念,廣泛學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誡子書》諸葛亮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燈聯(lián)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聯(lián)想到街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寫作者堅信牛郎織女“定然在天街閑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積累拓展
天街夜色涼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爭將世上無期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七夕》
關鍵詞: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5-0219-03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我國既是詩之邦,也是樂之邦?!渡袝分姓f:“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笨芍姼枧c音樂幾乎是分不開的,正所謂“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歷史上,古典詩詞原本都是可歌可唱的,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歷史的緣故我們現(xiàn)在只能夠看到文字形式的詩詞,詩歌原有的曲譜大部分都沒有記錄和流傳下來。
到了近代,我國的音樂家們紛紛開始為古詩詞譜曲,并陸續(xù)產(chǎn)生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例如黃自的《花非花》(唐代白居易詞)、青主的《大江東去》(宋代蘇軾詞)、黎英海的《楓橋夜泊》(唐代張繼詞),石夫的《長相知》(漢代樂府)等等。
為古典詩詞譜曲,作曲家既要有深厚的音樂創(chuàng)作功底,又要有對古典詩詞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才能對古典詩詞文化內(nèi)涵作出準確的詮釋。已故昆曲大師、作曲家傅雪漪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代表。
傅雪漪一生鐘情并致力于古典詩詞歌曲的創(chuàng)作、演唱及教學,是古典詩詞歌曲研究與創(chuàng)作很具權威的專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古典詩詞歌曲。近年來,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得到廣泛的熟知和演唱。
傅雪漪一生創(chuàng)作了50多首古典詩詞歌曲,同時他又根據(jù)古譜整理、改編了一些古曲作品,有的基本保持原作風格,有些則加入新的元素。如部分古典詩詞歌曲加入了許多戲曲元素,使作品富有韻味,可歌可演。傅雪漪創(chuàng)作的古典詩詞歌曲旋律多采用傳統(tǒng)的五聲調(diào)式,節(jié)奏變化豐富多彩,曲式結構的選擇上與詩詞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
一、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歌詞特色
古典詩詞歌曲是歌詞和旋律高度藝術性的統(tǒng)一。就歌詞而言,古詩詞本身就蘊藏了無盡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無論唐詩中的律詩、七言絕句或者宋詞的長短句,語言中都包涵著大量的音樂元素,如詞句的節(jié)奏韻律性和語言的旋律起伏性。我國著名聲樂美學家范曉鋒曾指出:“我國古典詩詞的語音具有旋律性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形式特征的旋律意義,更傾向于音樂,這恐怕也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形式美的重要基礎之一。[1]”
(一)選材廣泛
傅雪漪在歌詞的選擇上非常廣泛,上至遠古時期的詩歌下到明清時期的作品均有所涉獵,如下表:
傅雪漪在歌詞的選擇上不僅跨越了各個歷史時期,而且在題材上豐富多彩,有的作品描繪了山川美景,秀麗風光,如《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西江月》(宋?辛棄疾);有的作品表達了對即將離別的友人的依依不舍情懷,如《別董大》(唐?高適)、《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有的作品敘述了封建社會生活中下層民眾的疾苦,如《賣炭翁》(唐?白居易);有的作品則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深深思鄉(xiāng)之情,如《憶江南》(唐?白居易);有的作品書寫了詩人對人生的思索與感悟,如《行路難》(唐?李白);有的作品表達了一些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傷感,如《登高》(唐?杜甫)。這些作品的寫作風格或雄奇或文雅,或深刻或質(zhì)樸,反映了作曲家極為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廣泛的藝術情趣。同時,也說明一位作曲家只有具備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
(二)合轍押韻
詩詞音樂性,簡單講就是朗朗上口,唱起來流利、自然、有節(jié)奏,它主要的特點就在于押韻?!俄嵽H常識》一書中講到:“押韻能造成和諧的韻律,使語言具有鏗鏘動人的音樂美。押韻合轍加強了詩歌、戲曲、曲藝唱詞的節(jié)奏感,猶如鼓點,可以使一首歌或一段戲曲、曲藝唱詞音調(diào)更加諧調(diào)響亮,增加聽覺上的美感。[2]”傅雪漪在歌詞的選擇上也十分注重詩詞的合轍押韻。如: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fēi),
桃花流水鱖魚肥(féi)。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gui)。
這首詩合的韻腳是“灰堆轍”
再如:
《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chán)。
稻花香里說豐年(nián),聽取蛙聲一片(piàn)。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qián),
舊時茅店社林邊(biān),路轉(zhuǎn)溪橋忽見(xiàn)。
這首詞合的韻腳是“言前轍”。
其他如《芙蓉送辛漸》(姑蘇轍)、《次北固山下》(言前轍)、《秋浦歌》(江陽轍)、《關山月》(言前轍)、《鳥鳴澗》(中東轍)《長相思》(言前轍)、《江畔獨步尋花》(一七轍)、《行路難》(言前轍)、《登高》(懷來轍)、《錢塘湖春行》(一七轍)、《泊秦淮》(發(fā)花轍)、《江南春》(中東轍)、《釵頭鳳》(由求轍)、《南鄉(xiāng)子》(江陽轍)、《過垂虹》(搖條轍)、《十二月堯民歌?別情》(人辰轍)、《山坡羊?潼關懷古》(姑蘇轍)、《烏夜啼?石榴》(中東轍)、《感懷》(江陽轍)、《消夏灣》(中東轍)、《朝天子?詠喇叭》(發(fā)花轍)、《阮郎歸》(言前轍)、《菩薩蠻》(也斜轍)、《醉桃源》(搖條轍)、《梧桐樹?一舸》(姑蘇轍)等等不勝枚舉。
二、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音樂本體分析
(一)詞腔完美結合的旋律
漢族語言中的每一個字,都存在著高低升降傾向的字調(diào),當將這些字連接為唱句時,便可以顯示出字調(diào)的旋律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為了準確的表情達意,首先就必須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詞腔如果配合的不恰當,就會出現(xiàn)“倒字”、“破句”甚至詞意顛倒等現(xiàn)象。清代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曲之不入調(diào)者,字句不準、陰陽不分、平仄失調(diào)也。”
現(xiàn)代漢語的聲調(diào)分為四種,即: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凡屬陰平和陽平的字都歸為“平聲字”,凡屬上聲和去聲的字都歸為“仄聲字”,詩詞中的格律就是這樣的平仄規(guī)律。旋律創(chuàng)作與聲樂演唱上歷來講究“字正腔圓”的傳統(tǒng)?!白终本褪窃~腔結合時,要求保證字調(diào)四聲調(diào)值的準確性?!扒粓A”則是不僅要求旋律的流暢、順達,而且要體現(xiàn)獨特的風格并完整的表現(xiàn)作品內(nèi)容?!白终焙汀扒粓A”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字與腔在結合中相互補充又相互制約。傅雪漪在旋律寫作中就十分重視語言中的平仄與四聲的處理。筆者從以下作品中單字的音調(diào)處理予以舉例說明。
1.陰平字?!瓣幤阶衷谛砂才派?,通常是在同一旋律音調(diào)上進行保持”[3]。例如《南風歌》中的“兮”,根據(jù)陰平的特點,處理成強拍上穩(wěn)定的長音。
【譜例1】《南風歌》(倒數(shù)第2、3小節(jié))
再如《七月流火》中的“庚”同樣也是在強拍上構成了穩(wěn)定的長音。
【譜例2】《七月流火》(第15、16小節(jié))
2.陽平字?!瓣柶阶衷谛傻淖呦蛏?,一般采用級進上行或者是跳進上行的音調(diào)。[4]”如《陌上桑》中有一句“采桑城南隅”中的“隅”字根據(jù)上述特點級進了一個大二度。
【譜例3】《陌上桑》(第22、23小節(jié))
而《江畔獨步尋花》中“留連戲蝶時時舞”中的“時”字則是跳進上行了一個小六度。
【譜例4】《江畔獨步尋花》(第42、43小節(jié))
3.上聲字。“上聲字在旋律的安排上,通常采用一字多音,且第一個音在音高上略低于第二個音的形式。[5]”如《江南逢李龜年》的第一句“岐王宅里尋常見”中的“里”字。在音高上為#f1,其前后的音高都為a1,這樣使“里”字在音調(diào)上與上聲的聲調(diào)保持了一致。
【譜例5】《江南逢李龜年》(第3、4小節(jié))
再如《惠崇春江曉景》中第三句“蔞蒿滿地蘆芽短”中的“短”也遵循了上聲字的聲調(diào)規(guī)律。
【譜例6】《惠崇春江曉景》(第14、15、16小節(jié))
4.去聲字?!叭ヂ曌衷谛傻陌才派?,通常采用一字多音,且第一個音在音高上略低于第二個音。[6]”如《江南春》中的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寺”字的旋律寫法便運用了上述手法。
【譜例7】《江南春》(第17、18、19小節(jié))
同樣的例子還有《漁家傲》中“殷勤問我歸何處”中的“處”字。
【譜例8】《漁家傲》(9、10、11小節(jié))
(二)詞曲節(jié)奏的合理對接
“節(jié)奏的廣義理解,可以看作是樂曲各個部分之間平衡、對稱、再現(xiàn)、交替、大小比例的組合關系及樂曲發(fā)展中音樂材料變換或持續(xù)長短,速度快慢的各種組合。[7]”在古典詩詞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詩詞內(nèi)在的節(jié)奏對歌曲旋律的節(jié)奏安排有很大的影響。傅雪漪在創(chuàng)作中就十分注重旋律節(jié)奏與詩詞節(jié)奏的合理對接。作品《別董大》(唐?高適)的音樂節(jié)奏安排就基本按照詩歌本身的慣用節(jié)奏來劃分的: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同時,為了刻畫塑造各種音樂形象,表達不同的情緒需要,傅雪漪在古典詩詞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豐富的節(jié)奏類型。既有莊重平穩(wěn)規(guī)整性的節(jié)奏,又有灑脫舒展自由性的節(jié)奏?!秳e董大》的寫作基本運用的就是規(guī)整性的節(jié)奏,作品秩序井然、一氣呵成。而另外一首作品《南風歌》中則是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自由性的節(jié)奏。這首作品分三個音樂段落對同一段歌詞進行變換節(jié)奏陳述,使作品的情緒變得更加奔放舒展。
(三)五聲性的調(diào)式運用
“調(diào)式是音樂思維的重要部分。在調(diào)性音樂中,任何旋律或和聲都要受到調(diào)式的約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調(diào)式基礎上的。它是一條紐帶,一條把所有樂音串聯(lián)起來、并賦予情感生命的紐帶。[8]”我國民族音樂中的調(diào)式種類極其繁多。占全國人口大多數(shù)的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大都使用五聲音階作為旋律的調(diào)式基礎。五聲調(diào)式旋律一般以五聲骨干音構成,有時也用到六聲、七聲,或四聲,但仍然可以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旋律素質(zhì):即符合我國傳統(tǒng)民族習慣的、特有的五聲性(沒有或不強調(diào)半音傾向)的旋律手法。
不同于其他很多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中,全部使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調(diào)式。如《南風歌》便運用了F宮調(diào)式,而《別董大》則使用了b羽調(diào)式。其他作品如《關山月》g徵調(diào)式轉(zhuǎn)c宮調(diào)式;《觀獵》f宮調(diào)式;《鳥鳴澗》c徵調(diào)式轉(zhuǎn)f宮調(diào)式;《江南逢李龜年》a徵調(diào)式;《江畔獨步尋花》d宮調(diào)式;《登高》c宮調(diào)式等等,不勝枚舉。
(四)與內(nèi)容相得益彰的曲式結構
一首音樂作品之所以是完整的,歸根到底,是由于它用恰當?shù)男问奖憩F(xiàn)了生動而且深刻的內(nèi)容。在曲式結構的安排上,傅雪漪通常根據(jù)古詩詞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曲式結構形式。
比如,傅雪漪的一部分歌曲根據(jù)古詩詞的原有結構構思而成,樂曲短小而精悍。運用了中國音樂傳統(tǒng)的起、承、轉(zhuǎn)、合的發(fā)展原則:第一句為主要樂思和主題材料的原始陳述;第二句對原始樂思作繼承式發(fā)展;第三句則為原始樂思新的對比的音樂內(nèi)容的呈示;第四句則是原始樂思再現(xiàn)或在更高水平上的強調(diào),是對前面樂思的總結。這種音樂陳述方式不僅邏輯清晰,樂思表達也比較圓滿從容。比如作品《別董大》就是典型的運用了“起承轉(zhuǎn)合”原則貫穿創(chuàng)作而成的。它的曲式結構如下:
一部曲式
調(diào)性:b羽調(diào)式
作品從第9小節(jié)到11小節(jié)開始對原始樂思進行陳述;接下來的12到17小節(jié)在基本樂思的基礎上做進一步展開;18到22小節(jié)則非常明顯的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相比前兩部分在音區(qū)的選擇上要低一些,音樂情緒上變得內(nèi)在、深沉了一些;23到25小節(jié)則是對a部分的變化再現(xiàn)。總之,這部作品完全遵循了“起承轉(zhuǎn)合”的原則創(chuàng)作完成,與詩歌的內(nèi)容表達完美的結合起來。
三、結語
傅雪漪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扎實的傳統(tǒng)音樂作曲手法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歌曲,他的創(chuàng)作與所選詩詞的意境、風格基本實現(xiàn)了完美的結合,同時,在歌詞題材上的選擇非常廣泛,體現(xiàn)了傅雪漪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和深刻理解。
傅雪漪古典詩詞歌曲在旋律的寫法上通常根據(jù)詩詞作品韻律的需要進行行腔走調(diào),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在節(jié)奏的安排上更是豐富多彩,靈活多變;而在調(diào)式調(diào)性的選擇上傅雪漪創(chuàng)作的所有古典詩詞歌曲都運用傳統(tǒng)的五聲、七聲等調(diào)式;在曲式結構安排上則結合詩詞作品結構進行恰當?shù)慕M織。傅雪漪創(chuàng)作的古典詩詞歌曲為后代作曲家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和財富。
參考文獻:
〔1〕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31.
〔2〕魯允中.韻轍常識[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03.
〔3〕〔4〕〔5〕〔6〕黃承箱.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創(chuàng)作手法分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4).
一、愛祖國的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提高全民整體素質(zhì)的基礎工程。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缎W德育綱要》告訴我們,要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正是靠愛國這個情懷維系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民族團結和經(jīng)久不衰。因此,我們在古詩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愛國主義的教育。而古詩中表達愛國主義教育的詩歌非常多。比如,偉大南宋詩人陸游的“位卑不敢忘憂國”表達了他對祖國的誠摯熱愛之情;偉大的宋詞家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偉大唐代詩人王維的“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生動的表現(xiàn)了英雄們不惜為國捐軀、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傊?,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薄敖鸶C銀窩不如老家的草窩?!泵恳晃徽嬲袑W問的人他必定是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睆倪@里足見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因為家鄉(xiāng)是生育和養(yǎng)育自己的地方,哪個人不都是靠家鄉(xiāng)水養(yǎng)大的呢?要想愛國,首先就要做到愛自己家鄉(xiāng)。因此,家鄉(xiāng)教育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憩F(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唐代大詩人高適的“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深切地表達了思念家鄉(xiāng)的愁苦之情。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三、愛親友教育
親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天然情感,它是一種骨肉之情。親情是倫理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親情教育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一個重點。母愛的頌歌。每個人從呱呱墜地之日起,最早沐浴到的愛,是父母的愛,世界上最偉大、最深摯、最持久、最無私的愛,也是父母的愛。古往今來,許多詩人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詩篇,以之來謳歌母之愛――這一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表達了這種手足之情,使人感動至極。教學時,要啟發(fā)學生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zhì),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親情關系,使學生有一個和諧的親情網(wǎng)。那么友情同樣是重要的,對學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朋友的學生,不僅會孤陋寡聞,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古詩關于友情的詩歌也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
一、白雪飄飄何所似
《古詩十九?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一樣的“芙蓉”,不一樣的“憂傷”。
從漂泊在外的游子、士子角度來看,這是一首羈旅思鄉(xiāng)詩:夏秋之交,正是江南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風景如畫。然而洛陽城,片片楓葉在點點西風吹拂下,將一片藍天渲染得如夢似幻,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歸鄉(xiāng)的氣息。不遠的驛道上,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位面容憔悴的書生,蓬頭垢面,望著漫漫歸鄉(xiāng)路,憶及江南采芙蓉的日子,縷縷愁緒涌上心頭。算起來,出門也有兩年多了,整日東奔西走,本指望可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到頭來卻功業(yè)無成,所獲只是滿腹的惆悵與失望。
從守在故鄉(xiāng)閨房中的妻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首怨婦思夫詩: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江水清澈,游魚戲水,芙蓉朵朵,花香陣陣,伴隨著青春靚麗的伙伴們歡悅的笑語,獨有佳人悵立江畔,手持花束,惆然獨望。如此美景,襯托佳人,怎不叫人愁腸百結,肝腸寸斷?
對于匆匆的行路人,這是一首讓人唏噓感慨的詩:原本皆愿“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一對,可是為了求取功名,為了光耀門楣,血氣方剛的他不滿足于生活的衣食無憂,離開了家鄉(xiāng),杳無音信,只留年輕貌美的妻子在閨中悵望。江風拂面,青絲飄飄,荷葉翠翠,芙蓉朵朵,一群歡樂的少女背后,是一個悵然獨立的背影?!巴亩x居,憂傷以終老!”唉,命運為何要這樣捉弄人?有情人天各一方!
魯迅在《〈阿Q正傳〉序》(俄文譯本)中說:“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讀者而不同。”西方接受美學亦有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讀者鑒賞同一首詩歌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這是由于審美主體的知識積累、情感經(jīng)驗、審美習慣等主觀條件和鑒賞思路的不同所致。再說,任何一位詩人在詩中都不可能把話說完,留下了許多藝術空白,留下了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所以文學作品的解讀具有多元性。讀者進入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之中時,往往習慣把內(nèi)心的主觀世界融入到詩的客觀世界中去。故讀者在詩人所啟示的范圍內(nèi)會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藝術世界。鑒賞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去體味詩人寫詩時的心境、情感,去發(fā)掘詩歌的意境。每一位鑒賞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不同,思考不同,鑒賞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同。而聯(lián)想、想象能力的豐富獨到與否,是鑒賞水平高低的關鍵所在。
二、庭院深深深幾許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标P于詩中“落花時節(jié)”,有下面幾個層次的解讀賞析。
第一層,聯(lián)系上句,遇到李龜年時當是春天,當時正值江南暮春,百花開始凋謝。
第二層,聯(lián)系一、二兩句,認為李龜年過去是“岐王”“崔九”等王公大臣寵幸的歌手,如今流落江南,這里是說他極盛時期已過,到了他的“落花時節(jié)”了。杜甫初逢李龜年之時,正值唐玄宗開元年間極盛之時。據(jù)記載,樂工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才學出眾。彭年善舞,鶴年、龜年善歌。龜年特承顧遇,于東都洛陽大起第宅。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shù)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
第三層,聯(lián)系杜甫經(jīng)歷,說杜甫少年在文壇嶄露頭角,十四五歲就出入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但滿懷抱負始終無法施展,而輾轉(zhuǎn)漂泊,垂垂老矣,這“落花時節(jié)”實在又是對自身不幸的感嘆。少年杜甫于開元全盛日行走于“岐王宅”“崔九堂”等文人名士雅集之處,有機會欣賞李龜年的歌藝。孰料經(jīng)過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后,兩人各自流落江南,不期重逢。此時已經(jīng)相隔數(shù)十年矣。人生際遇若此,實有無限的滄桑之感。
僅從杜李身世上著眼還不夠,盡管他們都是飄零異地,境況凄涼,但盛唐經(jīng)過了安史之亂,開元時代的升平局面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像杜甫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怎會無視這些呢?所以“落花時節(jié)”還包含著對國家殘破、民生凋敝的無限慨嘆。
第四層,綜合以上理解,說這里寫杜、李窮途相逢,彼此身世之悲、家國興亡之嘆難以言喻,而只在大好春光中點出“落花”一語,更讓人覺出感慨萬端、無從說起的悲涼。
唐皇朝由開元盛世經(jīng)安史之亂,到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是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若說李龜年的經(jīng)歷是由盛轉(zhuǎn)衰過程之小小縮影的話,則杜甫的這首詩應是此一小小縮影在文藝上的反映了。全詩僅僅28字,而且明白如話,然而它所涵蓋的歷史層面卻充滿了許許多多難以言喻的滄桑之感。詩前兩句是杜甫回憶少年時的事情(當時杜甫才十五歲),最后的“又逢君”已是四十多年以后了(此時的杜甫已五十九歲,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墒亲髡邽槭裁窗堰@四十多年省略未寫呢?查閱資料不難發(fā)現(xiàn),這四十多年的前半段是富足榮華的大唐,而后半段是山河破碎的大唐。這一切都被詩人省略了,是詩人不忍談,還是詩人談了我們未知?當然是后者,細讀詩歌,就不難體會到詩人用“落花時節(jié)”把富足榮華的大唐和山河破碎的大唐都融納進去了。因此,“落花時節(ji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味,并非僅指二人相逢的時間。而“正是江南好風景”與在京都洛陽“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相應,同是好風景,只是物是人非矣。
涉淺灘者見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鑒賞無對錯,深淺大不同。所以,讀者對上下文中所透露的信息以及背景信息要能充分挖掘,綜合駕馭,由淺入深,以便抵達文心。
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關于頸聯(lián)“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賞析,可有以下幾個維度。
1.語境維度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形象生動而含意深刻的名句,將前兩句的沉郁轉(zhuǎn)而為豪放,這一句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而是以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泰然處之。全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中的“課文評點”說:“頸聯(lián)……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fā)、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遷的豁達襟懷?!?/p>
這種情感思維也和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類似,包含了某種理性認識,即新老交替,事物發(fā)展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長江后浪推前浪。
2.背景維度
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到元和十年(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從朗州回長安后,他寫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紫陽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睆谋砻嫔峡?,此詩前兩句寫看花的盛況,并暗贊桃花之繁榮美好,后兩句由物及人,關聯(lián)到自己的境遇,似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之嘆。其實詩人骨子里是將千樹桃花當作十年以來由于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他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我”被排擠出外以后被提拔起來的罷了。這種輕蔑和諷刺是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此詩一出,作者和他的同僚便立即受到打擊和報復,再度被貶。又過了十多年,即太和二年(828年),詩人才又被召回長安任職。詩人《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庇幸庵靥崤f事,向打擊他的權貴挑戰(zhàn)。詩人仍用此法,表面上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和世事難料的感慨,實則仍以桃花比新貴,種桃道士則指當時打擊革新運動的當權者。這些人,經(jīng)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因而被他們提拔起來的新貴也就跟著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煊赫聲勢,讓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凈盡菜花開”一樣,而桃花之所以凈盡,正是“種桃道士歸何處”的結果。而這時,“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又回來了。對于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再次投以輕蔑的嘲笑。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在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寫了這首答謝詩歌。細細品味,“萬木”“千帆”“千樹桃”的比喻,對象是一致的。只是在兩首“桃”詩中作者多了些輕蔑和嘲笑。雖然劉禹錫骨子里流淌著傲岸、豪放、堅忍不拔的血液。但在白樂天這位老朋友面前,詩人則敞開心扉,多了些憤激和沉郁。
3.讀者維度
卞孝萱、卞岐兩人對此聯(lián)這樣賞析:“‘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他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這一聯(lián)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本詩是針對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贈詩,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境。
詩歌解讀需要關注語境,“歷時”語境即上下句,“共時”語境即時代背景和心理背景。知人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遭際,知道作者寫作的背景,即所處的歷史背景。魯迅先生說過:“我們想研究某一時代的文學,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和著作?!保ā抖鸭?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要鑒賞一首詩,也應該知曉詩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經(jīng)歷、寫作背景。因為這對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性、情感性和藝術性是很有幫助的。
四、標新立異二月花
開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從長安落第東歸漫游吳越一年有余。途經(jīng)建德江,當黃昏來臨,明月當空之際,這建德江周圍的景物卻觸發(fā)了詩人的靈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寫景抒情小詩就這樣誕生了。愁情若何?作者戛然而止,用一聯(lián)景語留給讀者體味?!耙皶缣斓蜆洹笔恰叭漳骸辈粗鬯姡涸盁o垠,蒼蒼茫茫,遠處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諘绲脑笆谷斯录?。“江清月近人”,夜幕降臨,明月掛天,映在澄清的江水中與舟中的詩人是那么近。這情景讓詩人感到冷清。明人唐汝詢云“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聯(lián)不復言情而旅思自見”。(《唐詩解》卷十一)清人黃叔燦云:“‘野曠’一聯(lián),人但賞其寫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保ā短圃姽{注》)沈德潛也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毖酝庵?,詩外之味,這“客愁”竟為何物?
《唐人絕句精華》云:“詩家有情在景中之說,此詩是也。”唯有準確解讀詩句清淡而濃厚的意象,才能感悟到詩人心間真切的情意。結合詩人身世遭遇,詩中的“天”是“蜀道之上”的青天,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樹”是作者的化身,一棵“行高于眾”的樹,是耿介不隨的樹;“江”是喧鬧的世道,是開元盛世,是明君,是圣主;“月”是讀書人的理想,是“兼濟天下”的抱負,是“端居恥圣明”的忠心?!敖灾抑省钡囊庀鬆I造出了比王維詩更多觸景生情的“有我之境”。茫茫曠野,滾滾紅塵,冷眼望去,躡于高位的達官顯貴要比挺拔的高大的他低矮得多;政通人和的盛世,政治清明的開元,猶如一江澄澈透明的江水,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懸天空,好比仕子胸中升騰的一輪紅日,是讀書人“入世”的美好理想,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溫暖。江水愈澄清,那輪入世為官的“明月”就距離仕途之舟中的旅人愈近啊,所以愈加盼望江水清明。然而這江水給他帶來無盡的愁苦,愈清澈愈顯現(xiàn)實無情、詩人無依,那畢竟是鏡中花、水中月啊。有矛盾,或反語,含蓄蘊藉。是遺憾,是無奈,是牢騷,是憤激,回味無窮。在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一段尋尋覓覓,幾番上下求索,雖然終于發(fā)現(xiàn)一輪明月竟和他那么近,多少慰藉了詩人那顆愁苦的心,但是冷靜之后,卻是無邊的感傷,無盡的失落?!爱斅氛l相假,知音世所稀”(《留別王維》),滿懷用世之心卻欲仕不能,一腔的期盼化為兩手空空。舉世皆濁,入仕無門啊。這“愁”便是縈繞于懷,揮之不去的“怨懟”,便是懷才不遇后的憤世嫉俗了。據(jù)《新唐書?文藝傳》載:“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蛟唬骸c韓公有期?!迫贿吃唬骸畼I(yè)已飲,遑恤他?!洳桓?。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闭驹谖覀兠媲暗?,是一個雖始終抱有濟時用世之志,卻又不愿折腰曲從的孟浩然;有著“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這一孤高狷潔之稟性、耿介不隨的孟浩然;雖然生活在沸騰的盛唐,卻好像被遺棄在蓬勃向上時代氣氛之外的孟浩然。愁怨積蓄日久方熾,一旦引燃,何時何地不燎原?
巴爾扎克說過:“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揮。”消解形象化的語言和象征的方式,展示給讀者作家審美經(jīng)驗所編織的世界。因此,文學作品的解讀是多元的,有時候多元之中非常態(tài)的另類式解讀,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論文摘要:古詩是我國悠久詩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部分。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學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愛國主義情感,懂情懂意,并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詩。在我國,詩從《詩經(jīng)》始,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詩人各朝各代各時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作的內(nèi)容也包羅萬象,題材不拘一格,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詞一句都經(jīng)過千錘百煉。在悠久的詩文化中,古詩是一朵奇葩,它意境優(yōu)美,含義雋永,語言形象,韻律和諧,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F(xiàn)代教育應特別注重古詩教學,意在加強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古詩教學從小學開始,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還可以從中學習到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小學古詩教學。那么,對于蘊涵著優(yōu)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
一、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團結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
歷朝歷代都有好多愛國詩人,他們的很多詩篇都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如南宋詩人陸游、抗金名將岳飛、愛國主義詩文文天祥等。唐代詩人杜甫一生愛國憂民,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边@首詩描述了詩人聽聞收復河南河北后喜極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王昌齡在《出塞》一詩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體現(xiàn)了詩人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詩人和詩作還有很多。在教學時,教師要使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發(fā)展出力獻策。
(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古詩有云:“人是故鄉(xiāng)親,月是故鄉(xiāng)明?!笨梢娖鋵亦l(xiāng)的熱愛。唐代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詩作《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句傳達的便是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熱愛故鄉(xiāng)的情感。宋代詩人王安石在詩作《泊船瓜洲》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熾烈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對這些千古佳句進行深入解讀,進而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三)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尤其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人類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身上散發(fā)著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光芒。因此,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唐代詩人李紳在《憫農(nóng)》這樣感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詩人對勞動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加強對學生情誼的教育
除了有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情感的詩作之外,還有很多是表達親情、友情的詩作。情誼是十分美好的東西,每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都會產(chǎn)生或深或淺的情誼。在當前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際關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一)親情教育
愛家才能愛國。家是親情維系的一個團體,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親情的體現(xiàn)。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背錆M了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讀來使人頗為感動。詩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至極。著名的《七步詩》雖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殘,但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間要和睦相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切體會親人的關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使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營造一種和諧的親情關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庇衷唬骸耙嬲呷?,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與朋友交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學生才不會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會博聞。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朋友的選擇也大有學問。因此,對學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視。古人就十分重視朋友間的交情,在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表達了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詩中所表達的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教育學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三、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fā)展,才能成為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靠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中有所感知,有所體悟。
古詩中,有很多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詩作,教師可以拿來一用。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現(xiàn)了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在《石灰吟》一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北磉_了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獨自開”,不但歌頌了梅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表達了自己變法的決心。教師在教學這些古詩的過程中要特別強化其中蘊含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詩句學習中受到教育。
詩歌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還兼有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學生情誼和正確、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所認識,有所學習,有所發(fā)展,這樣中華民族的才能始終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 龔睿,《對當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