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母嬰同室對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母嬰同室對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母嬰同室對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究母嬰同室護理對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新生兒護理質量影響。方法選取我院產科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順產產婦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產科護理方案;選取我院產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順產產婦作為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母嬰同室護理。分別記錄并比較2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病、乳腺感染的發(fā)生率以及新生兒哭鬧次數、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瀉發(fā)生狀況。結果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病及乳腺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新生兒哭鬧次數、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瀉發(fā)生狀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母嬰同室應用于婦產科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產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

關鍵詞:母嬰同室;產婦;新生兒;并發(fā)癥;護理質量

母嬰同室是當代產科常見的護理方案,指足月兒或1500g以上的早產兒在產出后與產婦24h共處一個房間,由產婦親自照顧新生兒的飲食起居[1]。在住院期間母子共同生活,醫(yī)療和其他操作每天分離不超過1h。據臨床實踐表明[2],新生兒在產出后,肢體上的撫觸能使新生兒感到安全及愉悅,有助于刺激新生兒發(fā)育。除此之外,母嬰同室能促進產婦盡快泌乳,減少陰道出血,促進產后恢復[3]。本研究對本院產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順產產婦進行對照研究,旨在進一步研究母嬰同室護理對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新生兒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順產產婦,設為對照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6.4±3.1)歲,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兒體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嬰22例,女嬰20例;選取我院產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順產產婦,設為研究組,年齡為20~37歲,平均年齡為(25.1±2.8)歲,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兒體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嬰23,女嬰23例。納入標準:產婦無精神病史;無任何重大軀體性疾病;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新生兒體重及性別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產婦在分娩后,護理人員在確認產婦及新生兒各項生命體征均正常的情況下,將產婦送往病房休息,同時將新生兒送往育嬰室。在新生兒需要喂養(yǎng)時,將新生兒交與產婦予以母乳喂養(yǎng)。12h后進行第一次喂奶,隨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組

新生兒產后30min內,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頭部和身體血跡、羊水,剪短臍帶后將新生兒裸體置于產婦胸部,引導嬰兒的嘴觸碰乳頭,幫助嬰兒吸吮母乳。護理人員應稱贊產婦在分娩時的表現,并表揚新生兒的可愛,激發(fā)產婦初為人母的喜悅感。鼓勵產婦通過親吻、撫摸等肢體接觸刺激新生兒的感官反應,增加新生兒對外部刺激的印象。經過分娩處理后,將新生兒置于母親身旁,讓母子進行共處一室。護理人員應對產婦開展健康宣教,指導產婦護理新生兒的要點、重要性及注意事項。護理人員應從旁協助產婦進行更換尿布、喂養(yǎng)、臍部護理等日常護理。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提醒產婦每2小時母乳喂養(yǎng)一次,并在喂養(yǎng)的同時給予語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與新生兒進行交流,激發(fā)新生兒對外部刺激的主動反應。

1.2.3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比較2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病及乳腺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②記錄并比較新生兒哭鬧次數、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瀉發(fā)生率。

1.2.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采取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2.22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3討論

3.1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而在分娩后產婦需具備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儲備能力,使自身能盡快進入母性角色,以此滿足其初為人母的愉悅與滿足感。傳統(tǒng)的產科護理方案強化了產婦的患者角色,新生兒喂養(yǎng)、更換尿布、沐浴等護理工作都由護理人員完成,這不利于產婦分娩后的角色轉換。母嬰同室護理強調由母親作為主導角色,而護理人員從旁協助產婦完成新生兒的護理工作。母嬰同室作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強調將新生兒與產婦視為同組個體,激發(fā)了產婦的早期母愛,通過感官刺激與撫慰等方法幫助建立母子之間的感情,激發(fā)新生兒吮吸、擁抱等本能反應,從而達到刺激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后出血為2.2%、產褥病2.2%,乳腺感染2.2%,對照組產后出血7.1%、產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組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這主要得益于母嬰同室過程中護士鼓勵產婦及早哺乳,新生兒的吮吸作用將刺激產婦催產素分泌,有助于子宮收縮與惡露的盡早排除[5],預防乳腺感染、產褥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產婦身體恢復。產婦產后子宮受創(chuàng),乳腺分泌物多,極易產生感染,而及早促進產婦泌乳則有利于子宮收縮與惡露的排除,進而降低產后出血、乳腺感染、產褥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從2組新生兒各項觀察指標可知,研究組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為2.2%、皮炎2.2%、腹瀉2.2%,對照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為7.1%、皮炎9.5%、腹瀉7.1%,研究組的數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因為母乳是新生兒最安全及營養(yǎng)結構最為合理的食物,能增強新生兒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降低消化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指導產婦開展肢體撫摸、親吻等行為能使新生兒獲取安全感,有助于減少哭鬧頻率與次數。值得注意的是,產婦缺少有關新生兒護理的知識,極易出現認知偏差,在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可引發(fā)潛在風險事件。因此,在母嬰同室護理中,護理人員的健康宣教作用起著引導作用,應科學、合理地幫助產婦構建新生兒護理知識體系,并促使產婦認識并發(fā)癥的誘因以及新生兒照護中的預防舉措、注意事項,以最大限度降低產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6]。

4小結

母嬰同室護理能幫助產婦構建新生兒照護的知識體系及實踐技能,可有效降低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提高新生兒護理質量,值得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榮娟.母嬰同室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86~87.

2萬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導在母嬰同室產婦產后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56~57.

3華驊,沈國英.母嬰同室新生兒安全問題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產婦產后護理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77~78.

5徐海寧,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產婦產后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4,14(12):1973~1975.

6林波.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4:59~60.

作者:王芳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