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智慧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大量涌入,對數學學習的價值、目標、內容及教學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智慧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分析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以期為促進信息技術融合下的智慧課堂提供參考與借鑒。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學學習的價值、目標、內容及教學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的融合,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互動工具,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探索與解決問題提供支撐,讓學生在互動中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智慧教育中不斷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
一、《角的初步認識》蘊含的智慧教育內涵及要求
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強調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數學學習中能夠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在推理、驗證、解釋與應用中探索問題,強調基于問題的認識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尋求信息和總結歸納的一般過程,具有探究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督堑某醪秸J識》這部分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關鍵部分,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基本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概念。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探究角的特征,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理解并歸納,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筆者以《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對智慧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理念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探索交流,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教學主體上,教師要注重以生為本,強調生本理念,為學生的探索交流搭建智慧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在互動探索中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在課程設計上,教師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聯系生活,鼓勵學生合作探索,在探究中不斷轉化數學知識,真正做到有智慧的學習。
二、《角的初步認識》傳統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數學思維方法的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效果不佳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大多以填鴨式為主,注重公式教學,不斷強化練習,反復訓練,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強化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探究性,也缺乏科學性,學生對數學思維方法的理解不佳,不能做到很好地遷移。
2.數學的高階思維能力難以有效發(fā)展
新課程理念要求,數學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傳統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學生很少經歷數學邏輯思辨的過程,以至于難以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智慧化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在自主操作、動手實踐、動眼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經歷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不斷地建立數學模型,轉化數學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能力。
3.忽視互動學習忽視互動學習、合作探究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面對全體學生,因而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學生渴望受到關注卻得不到充分的關注,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教師和學生之間難以產生共鳴。而智慧化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互動學習、合作探究,提倡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點。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踐
《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自主觀察、動手操作、辨析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在生活中的平面圖形里辨析角,發(fā)現角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大膽嘗試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激趣促學、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那什么是角呢?紅領巾上有角嗎?有幾個角?借此引發(fā)學生思考什么是角,繼而提出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加以引導,使得學生提出的問題更貼近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更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價值,并切合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探究主題。在自主思索、協作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角,辨別哪些是角,并能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最后學會如何畫角等,學生利用PAD進行拍照并上傳教師端展示探究成果。自主探究活動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習者自主思考,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見解后,再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協作探究學習,向同伴闡述自己對于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策略、實驗設計方案的制訂、探究步驟及問題解決的目標狀態(tài)。在交流展示、評價反思環(huán)節(jié),教師端下發(fā)畫板題,小組長通過局域網上傳探究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終端監(jiān)控和即時巡視指導的方式發(fā)揮監(jiān)督的作用,保證探究活動的正常進行,有利于學生形成時間觀念和小組責任感。通過教師提問、組外同學發(fā)問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貫穿于整個釋疑、展示、論證的過程。接下來,教師通過電子書包端IRS互動反饋系統,設置搶答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快速搶答。同時,為檢驗每一個同學的知識掌握情況,設置統一答題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云端書柜拓展資源,可以與同桌分享發(fā)現的問題或者了解到的相關知識,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傳統的課堂教學一味地強化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與恐懼。而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采取小組搶答、限時統一答題的方式,有助于對知識的強化鞏固,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斷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
四、《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猜想假設、方案制訂、小組探究、驗證猜想等方面比較、歸納角的特征,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動手探索、小組合作、實時交流討論,然后提出假設、探究方案,最終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多層次、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對角的初步認識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此活動中制訂活動規(guī)則,通過電子書包終端監(jiān)控控制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設置小組長,有效控制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活動的組織使學生在交流中探索了角的畫法,在做中學,學會總結和反思知識點。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首先用生活實例對知識點進行遷移,其次以動手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最后教師通過適時的點撥,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參考文獻:
[1]王開華.信息技術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價值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
[2]孟存家.利用微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0).
作者:劉春玲 單位: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