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隧道工程地質條件淺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隧道工程地質條件淺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隧道工程地質條件淺探

摘要:毛埡山隧道位于甘肅康縣城關鎮(zhèn)左家莊村,終點位于康縣云臺鎮(zhèn)大院村。按連體單洞設計,屬長隧道,洞體凈空(寬×高)為1025×500cm,洞體全長3175m,洞體最大埋深586.90m。該隧道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共穿過3條斷層,根據(jù)資料顯示,3條斷層屬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動性斷層,對隧道圍巖有較大影響。通過對現(xiàn)場地質調繪、鉆探、物探的成果研究,本文對隧道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了初步分析,提供隧道工程地質評價及結論。

關鍵詞:斷層;地應力;圍巖級別

0引言

地質勘察是設計的基礎和依據(jù),尤其是地質條件復雜的山區(qū),勘察越是細致,對后期項目的設計、施工影響越小。毛埡山隧道位于康縣城關鎮(zhèn)左家莊村,終點位于康縣云臺鎮(zhèn)大院村。按連體單洞設計,屬長隧道,洞體凈空(寬×高)為1025×500cm,洞體全長3175m,洞體最大埋深586.9m。該隧道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共穿過3條活動性斷層,對隧道圍巖有較大影響?,F(xiàn)場通過地質調繪、鉆探、物探等方法對該隧道進行了地質勘察工作。

1地形地貌

隧址區(qū)地貌單元屬構造剝蝕低中山區(qū),毛埡山隧道橫穿基巖山梁,隧道穿越段地形切割強烈,起伏變化大,地勢洞身中部高,西北、東南兩端洞口低,地表最低海拔高程1209.50m,最高海拔高程1846.00m,相對高差636.5m。

2地層結構

隧址區(qū)地層結構較復雜,具體分布情況如下。(1)粉質黏土:淺棕黃色,土質不均,含大量礫石及碎石,呈硬塑狀態(tài),該套地層主要分布于隧址區(qū)洞身段頂部,厚約3~5m,對擬建隧道圍巖無影響。(2)斷層角礫:主要為斷層破碎帶物質,原巖為黑云母千枚巖,夾碎石及斷層泥,松散~碎裂狀結構斷層;部分破碎帶原巖為灰?guī)r,巖體破碎,結構面發(fā)育,結合差,碎裂狀結構。(3)灰?guī)r:青灰色~灰白色,強風化層厚約5~10m,余為中風化。巖體較完整~較破碎,結構面較發(fā)育,結合一般,鑲嵌碎裂狀結構,巖層產狀為181~352°∠36~52°。(4)黑云母千枚巖:灰黑色,全風化層厚約5~8m,強風化層厚約10~15m,余為中風化。巖體破碎~較破碎,結構面發(fā)育~較發(fā)育,結合一般~差,碎裂狀結構~鑲嵌碎裂狀結構。巖層產狀為8°∠46°。(5)碳質千枚巖:灰黑色,強風化層厚約10~15m,余為中風化。巖體破碎~較破碎,結構面發(fā)育~較發(fā)育,結合一般~差,碎裂狀結構~鑲嵌碎裂狀結構。巖層產狀為187°∠72°。工程地質縱斷面圖見圖1。

3地質構造與地震

3.1地質構造

3.1.1斷層。本次勘察通過工程地質調繪、物探解譯、鉆探等勘察手段,共發(fā)現(xiàn)隧址區(qū)發(fā)育有3條斷層,編號分別為LF1~LF3,其中LF1斷層為正斷層,LF2、LF3斷層為逆斷層,LF3為全新世活動斷裂,根據(jù)《康縣-武都斷裂新活動性及地震危險性研究》和現(xiàn)場調查所獲得的實際資料,此斷層屬于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動性斷層[1][2],斷層性質逆沖兼走滑[3],對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有較大影響。本次勘察物探EH4共解譯6處異常區(qū),推斷6處異常區(qū)結構面雜亂無序,巖體破碎,可能富水,應注意設防。各斷層與隧道的關系及對隧道影響程度見表1、圖2。(1)WTLF1推測斷層。該斷層為物探推測斷層。斷層頂端位于LK0+630附近,表現(xiàn)為明顯低阻通道,性質具有逆斷層特征。推測傾向南傾,傾角約45°。斷層具有一定的富水性,與擬建隧道交匯,推測該處有富水區(qū)一處,施工時注意防水、防塌陷。(2)LF2斷層。該斷層頂端位置處于LK1+180附近,電阻率二維反演圖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低阻異常,傾向南傾,傾角60°,斷層寬約100m左右。推測該處可能裂隙區(qū)發(fā)育,含水相對較豐富。施工時要注意防水、防塌陷。該斷層與地質調繪結果較為一致。(3)LF3斷層。該斷層頂端位置里程LK1+430位置,北傾,傾角約50°。斷層在視電阻率二維反演斷面圖上表現(xiàn)為低阻異常(小于100Ω·m),推測該斷層與WTLF2斷層在深部(標高1150m)交匯,交匯部位推測為富水區(qū)域。斷層周邊均為第四系覆蓋。斷層具有一定的逆斷層特征,北傾,傾角約45~50°。施工時要注意防水、防坍塌。(4)WTLF2斷層。該斷層為物探推斷斷層,表現(xiàn)為明顯的極低值電阻率特征,近乎陡立,為該區(qū)域破碎帶明顯特征。斷層頂端位于LK1+730位置,斷層向下延伸較大,與LF3斷層標高1100m處交匯。斷層下部寬度約150~200m,上部被第四系覆蓋。推測標高1500m以下為斷層富水區(qū)域。施工時要注意防水、防坍塌。(5)F14斷層。斷層位于LK2+880附近,表現(xiàn)為明顯低阻特征,產狀較陡,近直立,向深部延伸較大。斷層兩邊視電阻率值極大,最大達到40000Ω·m,與標本中灰?guī)r電性特征較為吻合。斷層與擬建隧道交匯處標高1250m,推測有一處富水區(qū)域,施工時要注意防水、防坍塌。(6)WTLF3斷層。該斷層為物探推斷斷層,頂端處于LK3+130附近,等值線梯級帶位置,近直立。斷層兩邊地層巖性呈現(xiàn)不同電物性特征。推測該斷層為地質分界線。3.1.2節(jié)理。依據(jù)統(tǒng)計結果,隧址區(qū)進出口段巖體強風化帶節(jié)理裂隙很發(fā)育~發(fā)育,一般3組以上,雜亂無章,以構造型為主,地層巖性為千枚巖、片巖,節(jié)理面粗糙,大部分無充填,局部泥質或巖屑充填,結合差,貫通性差。

3.2地震

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附表C.31中有關規(guī)定,隧址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0s,對應的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

4水文地質條件區(qū)內地下水類型

為基巖裂隙水和斷層帶水,富水區(qū)為斷層、裂隙發(fā)育區(qū),在電阻率斷面圖上表現(xiàn)為明顯的低電阻率異常區(qū),依據(jù)鈣質、黑云母千枚巖的電阻率的特征,從電阻率數(shù)值的角度,將隧道穿過區(qū)區(qū)域劃分為富水區(qū)及相對富水區(qū),以實測黑云母千枚巖斷裂帶(滲水)電阻率(1.5Ω·m)為依據(jù),將電阻率低于10Ω·m的地段劃分為富水區(qū),11~40Ω·m的范圍內為相對富水區(qū),其余電阻率范圍區(qū)為不富水區(qū)(見表2)。綜合分析隧道水文地質條件,最終采用降水入滲法計算隧道涌水量,預測隧道正常涌水量約2038.35m3/d,最大涌水量約6115m3/d。

5成果分析

5.1綜合測井成果分析

通過對2號孔進行了井溫測量,孔內最高溫度為14℃,最低溫度為12℃,平均值為13℃,未見地溫異常,屬地溫正常帶。323~390m為灰?guī)r,電阻率均值約為249Ω·m,聲波速度均值約為4.76km/s,自然伽瑪均值約為9γ。

5.2地應力成果分析

勘察過程中對2號孔進行地應力測試(水壓致裂法),根據(jù)裂縫方向的測定,求得最大水平主應力方位分別為N88°E。由2號鉆孔應力測量結果可知,所測范圍(336.5~373.7m)最大水平主應力值為13.27~14.74MPa,最小水平主應力值為10.24~11.45MPa。通過地應力測試結果分析,根據(jù)《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4],隧道Rc/σmax=1.92-2.92<4,判定該隧道存在極高應力現(xiàn)象。中風化灰?guī)r屬硬質巖,開挖過程中時有巖爆發(fā)生,有巖塊彈出,洞壁巖體發(fā)生剝離,新生裂縫多,成洞性差,圍巖易失穩(wěn)。黑云母千枚巖及炭質千枚巖屬軟質巖,巖芯常有餅化現(xiàn)象,開挖過程中洞壁巖體有剝離,位移極為顯著,甚至發(fā)生大位移,持續(xù)時間長,不易成洞。

5.3圍巖分級

(見表3)本隧道全長3175m,根據(jù)《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第一冊土建工程》[5]計算得出洞體由Ⅲ、Ⅳ、Ⅴ級圍巖構成,其中Ⅲ級分布長度為260m,占比8.2%;Ⅳ級分布長度為1146m,占比36.1%;Ⅴ級分布長度為1769m,占比55.7%。

6結束語

(1)項目區(qū)位于隴南市康縣境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地震動反應普特征周期0.40s,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2)預測隧道正常涌水量約2038.35m3/d,最大涌水量約6115m3/d。(3)通過井溫測量,孔內最高溫度為14℃,最低溫度為12℃,平均值為13℃,未見地溫異常,屬地溫正常帶。(4)隧道Ⅲ級分布長度為260m,占比8.2%;Ⅳ級分布長度為1146m,占比36.1%;Ⅴ級分布長度為1769m,占比55.7%。(5)隧道進、出口位置所在斜坡在自然條件下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由于千枚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較破碎,開挖后易發(fā)生碎落、崩塌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建議設計和施工時予以考慮,采用放坡、噴、錨及掛網等支護措施進行治理,以防止邊坡坍塌,并及時進洞,按防、排、截、堵相結合的原則設置防、排水系統(tǒng)。(6)該隧道存在極高應力現(xiàn)象。硬質巖開挖過程中時有巖爆發(fā)生,有巖塊彈出,洞壁巖體發(fā)生剝離,新生裂縫多,成洞性差,圍巖易失穩(wěn)。軟質巖,巖芯常有餅化現(xiàn)象,開挖過程中洞壁巖體有剝離,位移極為顯著,甚至發(fā)生大位移,持續(xù)時間長,不易成洞。

參考文獻

[1]賈偉,劉洪春,袁道陽.武都斷裂新活動性及地震危險性研究[D].北京: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2.

[2]賈偉,劉洪春,柳煜,等.武都-康縣斷裂新活動性的滑動速率[J].地震工程學報,2018(4):175-182.

[3]楊晨.勉略構造帶康縣區(qū)段磁組構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3(1):220-229.

[4]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第一冊,土建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作者:苗在斌 單位:蘇交科集團(甘肅)交通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