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盲生聲樂教育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海霞作者單位:長春大學
激發(fā)想象思維的多元教學手段
音樂與情感是人類靈魂的上下溝通,不分國界和民族,每一堂精心而有準備的聲樂課,對盲生來說都是一次美的心靈熏陶,它可以讓這種感覺經(jīng)驗溝通黑暗與光明,刺激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使感覺功能強大化,讓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展開想象的空間,用歌聲把自己幸福理想中的精彩世界帶到我們面前。對于盲生來說,學習聲樂會有許多不方便,他們既看不到譜子又看不到鍵盤,當然也無法看到老師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以及整個世界,所以就更沒有辦法去描繪歌詞中大千世界的各種意境,而在恰恰有些盲人學生有著超人的想象和理解能力、聽覺能力、觸覺能力、記憶能力。
1引導他們發(fā)揮自身超強的聽覺優(yōu)勢
在對藝術的把握上,盲生只能靠聽覺去想象,每次聲樂課上的音階練習,給同學們發(fā)很長的音節(jié),這些孩子的記憶力大多數(shù)相當好,只要兩遍就能記全,有些簡單音節(jié)一遍就可以了;他們的模仿力也相當強,有些歌曲的歌詞曲調他們甚至比正常學生背的快。在聽覺上這就是盲生的超常的優(yōu)勢。因此,“口傳心授”的戲曲教學方式運用到特殊教學中效果更佳,把基礎理論與聲樂音響的聽覺訓練相結合,一步一臺階,逐步提高,讓他們慢慢步入正軌。也經(jīng)常拿一些CD和MP3在課堂上邊授課邊欣賞,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基礎演唱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聽覺想象感知力,每次授課結束都會讓他們談5分鐘的感想和體會,為學習和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藝術修養(yǎng)打好基礎。教學過程中,給他們提供各種音響、音像資料,學會聽的技巧,掌握發(fā)聲方法的聽覺訓練,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自身條件給他們分類演唱民族、美聲、通俗流行唱法,讓這些孩子真正找到自己所屬的位子發(fā)揮其特長。
2引導他們發(fā)揮自身超強的觸覺優(yōu)勢
失去了視覺能力的盲生,通常有著非常超出了正常人的觸覺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觸摸閱讀盲文,可以不用手杖憑著觸摸上下樓。他們觸摸模仿能力也非常強,通過多次聲樂教學、演唱和排練過程中驗證,每次讓他們通過觸摸來感受動作的型態(tài)、姿式,再反復多次練習,基本上就可以掌握演唱的動作要領,有些表情動作即使用不了眼睛,但可以用微笑表現(xiàn),隔膜的擴張對于氣息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觸摸就尤為重要,通過感知氣息的支撐來控制音量的大小感情的處理等等。由此可見,在這種特殊的教學中充分發(fā)揮盲生的特長,通過語言與肢體語言的交流等手段,才能使他們真正感悟音樂世界里的美好與想往。
3引導他們發(fā)揮自身超強的記憶優(yōu)勢
“這些學生有著特殊的記憶能力,特別在理論學習、聲樂學習、器樂學習等方面除了盲文閱讀之外,大多數(shù)還是“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2]63-64。在演唱樂譜時,過去老師們都是采用一句句地教,但現(xiàn)在由于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可以通過家人、同學將演唱資料拷貝到手機、電腦、MP4等電子設備上自學,比過去方便了許多。在課堂上通過耐心講解以及暢談還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記憶力的提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唱上,盡量引導他們發(fā)揮想象思維的能力,即興創(chuàng)作自己的演唱技巧與風格,跳出觸覺模仿的領域,展現(xiàn)自己的的歌唱意識能力。
培養(yǎng)盲生審美能力
1培養(yǎng)盲生演唱感知力
每個人先天就有對節(jié)奏、歌唱的感知力,有些是需要后天培養(yǎng)的,如音色分辨感知、旋律感知、和聲感知等,而盲生們卻有著超過普通人辨析音色的能力與和聲聽覺能力,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對于剛入門的盲生一定要培養(yǎng)他們辨析這方面的感知能力,以便把握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體現(xiàn)出作品的不同意境,例如,教唱聲樂作品《紅豆詞》(曹雪芹詞王立平曲)時,首先要在學生看不到樂譜和歌詞的條件下去引導他們?nèi)ンw會那個年代,作詞、作曲、及作品的內(nèi)涵,然后再充分體會那惆悵溫婉的旋律和音程的平穩(wěn)跳躍、作品中人物形象憂傷,還要再靠想象去感知整首歌曲在抒情、婉轉、規(guī)則、整齊、平和與傷感氣氛去演唱,深刻體會作品意念,表達出它的意境。
2豐富盲生演唱想象力
對于盲生來說,想象要超出正常人的幾倍,在聲樂學習的課堂上盲生的想象力必不可少,他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沒有到大自然中去實踐及采風的機會,因此,在歌唱的過程當中內(nèi)心的審美過程就是一個想象中色彩斑斕的渾然天體畫面。演唱之前的熱身練習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演唱時,由于每個學生對作品理解力和想象力不同,再現(xiàn)給觀眾的效果就不一樣,如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喬羽詞劉熾曲),就要想象把自己融入到抗美援朝的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感受作品的同時進行聲樂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意志和信心,積極主動地把歌曲二度創(chuàng)作達到新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的萌發(fā)。
3提高盲生演唱理解力
聲樂藝術審美是一個對音樂作品的多角度不斷積累認識的過程,通過聲音的傳播感受聲線美、舞臺表現(xiàn)美、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美等,它是音樂理論知識及藝術文學作品的文化綜合熏陶,所以要想提高盲生的“藝術審美,就應該讓他們通過盲文閱讀一些有關聲樂演唱的相關藝術作品和文學、音樂作品,提高藝術修養(yǎng),豐富人生閱歷和情感生活體驗,使審美情境達到藝術的更高階段”[3]。讓聲樂演唱達到在自身的演唱中娛人娛己,從而使聲音的理性美與感性美相結合進入另一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