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閱微草堂筆記翻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狼子野心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競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①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袄亲右靶摹?,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選②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干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
狼子野心譯文:
有個富人偶然得到兩只狼崽,將它們和自家的狗混養(yǎng)在一起,早些時候,倒也和狗平安相處。(兩只小狼)稍稍長大些,但還是比較馴服的,漸漸地(富人)竟然忘記它們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廳里休息,睡著后忽然聽到許多狗“汪汪”地發(fā)出咆哮的吼叫聲,他驚醒一看,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于是依舊準備睡覺,但是,狗又像剛才一樣叫。他想不對勁,便
假裝睡著來看怎么回事,才發(fā)現原來那兩只狼想等他睡去沒防備時去咬他喉嚨,忠心的狗發(fā)現了狼的企圖,便阻止狼,不讓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殺掉,并把他們的皮扒了。狼本性兇惡,實際上沒有誣蔑它們?。〉莾磹罕拘灾徊贿^是隱藏起來罷了,表面對別人好,可心中,卻懷著不利于別人的想法,這可不僅僅是野心了。野獸這樣兇殘,這個人為什么還要養(yǎng)它,給自己制造禍害呢?
狼子野心閱讀答案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競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①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選②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干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①俟 :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這里指“隱蔽”之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將嚙其喉 (2)信不誣哉
2.文章畫線句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2分)
乃 偽 睡 以 俟 則 二 狼 伺 其 未 覺 將 嚙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警惕像狼一樣的壞人,這類人與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處?(用原文回答)(3分)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對狼表示譴責以外,還表達了什么意思?(3分)
狼子野心閱讀答案及文言翻譯由查字典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1)咬 (2)確實、的確
2. 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關鍵詞:農村初中;七年級;文言文現狀;策略
一、問題調查與分析
農村初中七年級的學生文言文學得怎么樣?他們是否喜歡文言文?這是我們每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一個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閱讀的整體水平。
(一)問題調查
七年級學生作為初中段起始年級,剛從小學畢業(yè)。小學課文中幾乎沒有什么文言文,到了初中才開始接觸和學習文言文,面對這種相對來說晦澀難懂的詞句,學生會在接受程度、興趣學習上產生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一種排斥感和厭惡感。
為了了解目前農村初中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狀況,筆者設計了相關調查問題,對350名學生(其中女生182人)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問題】
1.你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和學習文言文的?
A.幼兒園 B.小學 C.初中
2.你喜歡讀文言文的課文嗎?
A.喜歡 B.不喜歡
3.你覺得學習文言文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可多選)
A.句子讀不懂,不理解。B.年代太久遠,不了解背景。
C.很多字不認識,有些字讀音和今天不一樣。
D.以前從沒學習過,學習上感到有壓力。
4.在平時你是如何進行文言文學習的?
A.把老師課堂講的字詞翻譯全都記下來。
B.就是讀幾遍,課文學完就不管了。
C.借助課外輔導書,在老師的講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并把課文背誦下來。
D.老師上與不上一個樣,我都不懂。
5.除了課內所學的文言文,你會堅持閱讀課外文言文的書籍嗎?
A.會 B.偶爾會 C.不會
【調查結果】
(1)90%的學生在初中以前沒有接觸過文言文,只有8%的學生在小學里背誦過一些國學書籍文章,還有2%的學生在幼兒時期開始背誦國學相關書籍。
(2)85%的學生覺得不喜歡文言文,對文言文一點也不感興趣。
(3)有80%的學生覺得學習文言文最大的困難是讀不懂句子意思,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也根本理解不了。這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等一些常見文言字詞用法,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
(4)平時是如何學習文言文的,75%的學生選擇A,表示都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把翻譯記錄下來,如果是先自學的,就根據課外輔導資料進行摘錄句子翻譯。如果是要求背誦的,就死記硬背地把它背下來。
(5)對于會堅持閱讀課外文言文,有87%的學生表示不會去閱讀。
(二)問題分析
1.農村初中學生受家庭、社會及學校因素的影響,在上初中之前幾乎很少接觸文言文。在農村,家長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家長長年外出打工,因此,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去誦讀一些國學經典或堅持讓孩子誦讀經典。
2.在農村中,現在的一些家里的家譜、村里的宗祠或文物古跡都消失殆盡,孩子在平時生活中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文言文。
3.進入初中以后開始學習文言文,他們從心理上都感到陌生、害怕和恐懼。猶如一堵厚厚的墻擋在前面,因此,就對文言文產生了一定的排斥感,甚至是厭惡學習文言文。在這樣沒有基礎、沒有學習氛圍、思想上又處于被動的狀況下學習文言文,難度可想而知。
4.在課堂中,一些教師的文言文教學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學生被動接受,缺少文言文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二、農村初中七年級學生文言文學習策略
(一)努力設良好學習環(huán)境
1.發(fā)揮家長學校作用,創(chuàng)造溫馨的家庭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場所。一個家庭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動力及學習成績的波動。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呢?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書籍、沒有一些藏書的家庭,往好處說,對學校教育沒有任何幫助,而往壞處說,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會使兒童變得頭腦遲鈍,會限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而學校不得不花費巨大的努力去補償家庭智力興趣的這種缺陷。因此,要借助家長學校作用,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告訴家長家里應有一些書籍或有一些藏書,要多陪孩子一起閱讀。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著作,例如《詩經》《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等,學校可以要求家長買書給孩子看,最好是能陪著孩子一起看。讓孩子能靜下心來讀書,父母的一起陪伴閱讀是最好的方法。而要讓孩子學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多讀文言書籍是必不可少的。
在父母的監(jiān)督和陪伴下讓孩子去讀去看相關文言書籍,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學生就有了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和興趣。
2.利用社會現有資源,營造良好的社會文言文學習氛圍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而文化精髓部分都是以文言形式出現的。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許多地方的文化古跡已不見蹤影。整個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文言學習氛圍,對學生文言水平提升有相當的促進作用。要發(fā)動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到自己所在的村里去尋找和發(fā)現古代名人和文化古跡。有的村在古橋的石頭上有一些古文字記載,有的村里會有一些古碑,上面會有一些古代人和事的記載。有些村還保留有祠堂,里面有宗族的族譜。把這些古文字記錄下來編成小冊子,既能了解村里的歷史文化,又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精致的校園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要打造校園精品文化,主要還是要依靠古文化的力量,要著力宣揚我國古代先哲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的思想文化。例如,可以把《論語》中的有關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個人修養(yǎng)等句子做成宣傳牌懸掛在校園醒目的地方,既能時刻提醒學生的行為習慣,又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言水平。
學校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國學知識學習、培訓和比賽。比如,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背誦《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背誦比賽,也可以請一些有國學研究的專家教師給學生上上課,講講國學知識。
這樣既形成了育人的氛圍,也能讓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文言知識。
(二)構建優(yōu)質高效的文言文學習課堂
充分利用一些農村資源,給學生在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學習氛圍,課堂就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陣地。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文言文學習課堂,為學生的終身閱讀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每位初中語文教師應致力研究的題。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學常識
七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文言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也都是一些較淺易的文言文。農村初中學生初次接觸這些文言文會感到陌生和好奇。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教材中所選的基本都是名篇精品,教師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去搜集整理與之相關的作者資料或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材料故事。如,學習紀昀的《河中石獸》,紀昀這一人物已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展現過,不少學生也看過,對這一人物并不陌生??梢砸髮W生說一說有關紀曉嵐的故事。利用課文下的注釋:紀昀,名昀,字曉嵐,他住的房子叫草堂,因此,他的一本著作叫《閱微草堂筆記》。這是一本以筆記形式寫成的志怪小說,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一些片段內容,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
再比如,學習《詠雪》這篇課文時,里面提到了許多名人,如東晉有名的才女謝道韞,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讓學生去搜集這些人的故事資料到課堂中來講一講,學生的興趣會大為激發(fā)。
通過講故事、搜集相關資料等形式,學生既可了解相關文史知識,又能掌握好文學常識。這為農村初中七年級學生初學文言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朗讀背誦是文言文學習中最重要的手段
朗讀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學習文言文。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背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另一方面可以不斷積累文言文詞句。初學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先示范朗讀,然后一句一句教讀,學生跟讀。這樣首先可以讓學生分清字詞的讀音,尤其是一些通假字;其次可以讓學生感受句子的停頓,有助于學生正解理解句意。接下讓學生自由朗讀,讀通順,讀流暢。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讓其他學生適當點評,學生齊讀課文。通過這樣一些形式的朗讀,學生基本上對文章熟悉了,像簡短一些的文言文如《詠雪》《雖有嘉肴》等課文有的也基本上能當堂成誦了。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文言疑難問題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要解決文言疑難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借助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模式,先讓學生自己參照書下注釋,邊讀邊對照注釋翻譯,遇到問題及時做標記。后分小組討論:把自己的疑難問題拿到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全體學生討論或教師課堂講解指導。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師生共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基本上能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文言文學起來也會變得輕松很多。
4.以課堂檢測形式,積累和鞏固文言字詞
在學生都覺得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文意都能疏通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出示文中一些重點文言詞句,利用課堂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適當組織課堂檢測。檢測手段可以靈活多樣,例如“以師考生”“以生考生”等等。通過檢測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文言文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更好地開展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一直以來為學生所怕,尤其是農村學生。很多學生因此而“談文言色變”。有些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學,有些學生甚至因此而棄學了。但文言文我們又必須得學。特級教師韓軍老師說過:“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币虼?,教師肩上擔子和壓力是非常大的,作為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善于引導學生,善于激發(fā)學生,做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引路人、指導者。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一些農村特有的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們農村的孩子,在初中初學文言文的時候,就能愛上文言文,學好文言文,并從中汲取行文寫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營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章熊等.中學生言語技能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杜有圍.讓文言文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M].教育導刊,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