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最簡單錄取通知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七七級大學生, 1986年留美,學商從商。1999年《北京青年報》開辦《陳屹視線》專欄,2007年《北京青年》周刊開辦《陳屹 VS大使夫人》采訪系列。先后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等美國、中國學府與省市受邀演講。已出版《背洋書包的孩子》、《困惑與誘惑-美國教育參考》等書。2009年在網(wǎng)易“中國制造”系列中,被評為“60年中國影響力女性”
郵箱:
美國高中生一上12年級,相當于中國高三年級,要花費多則數(shù)月,少則數(shù)周,從當年10月份至轉(zhuǎn)年1月初,完成提交大學申請資料, 大概在轉(zhuǎn)年3月或者4月份開始,陸續(xù)收到所申請大學的正式回函。舉例說明:2012年9月進入美國高中12年級,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提交所有大學的申請資料,然后等待消息。2013年最晚4月底前,陸續(xù)收到回復:拒絕(rejection)、等待(Wait list)或者被錄取 (acceptance)。
一般情況下,美國高中生會同時申請平均7-8所大學, 然而, 申請時,時間早晚,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和策略??傮w來說, 美國大學對申請人的要求,分成兩類: 限制條件(Restrictive Plans)和 非限制條件(Nonrestrictive Plans)。
下文以英文注釋,予以說明。
Restrictive Plans限制條件,此部分為兩類內(nèi)容:
Early decision (ED):提前決定和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限制條款下的提前行動。
限制條件最重要的意思是,申請人只能申請一所大學,一旦被學校錄取,申請人必須來,如果違約,后果嚴重。
提前決定的意思:一般在10月中旬或者11月1日截止日之前,申請者向自己最心儀的一所大學提前提交申請資料,一般美國大學,對這些提前申請者,不晚于12月中旬給予答復,決定不外乎三種: 錄取、拒絕或者等待。
限制條款下的提前行動, 其意思是,你只能申請我一所大學,不得申請其他學校,然而,與ED不同的是,大學不約束你一定來,你可以在5月1日給予答復。因為在12月中旬大學已經(jīng)給你確認行與否,這樣你可以在12月中旬之后,繼續(xù)申請其他大學。
Nonrestrictive Plans非限制條件, 此部分包括三類:
Regular decision (RD):正常決定,Rolling Admission (RA):循環(huán)錄取以及Early Action (EA)提前行動。
正常決定,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常規(guī)的做法,在各大學申請截止日時提交,申請人愿意申請多少大學,就申請多少大學。
循環(huán)錄取的情況,指大學生季開始后,申請人可以隨時提出申請,大學招生委員會可以根據(jù)申請人的自身情況,在4周至8周之內(nèi),隨時錄取,校方?jīng)]有一個統(tǒng)一的確認日期。 比如: 你9月份提出申請,也許10月底就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了。
提前行動,意思是,你可以提前申請,大學會在12月15日之前通知你結(jié)果,然而大學不約束你一定要來。
那么申請人一定要問,又這又那,搞得這么復雜干什么?這里最簡單的回答:
一方面申請人也愿意早日收到第一志愿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如果12月中旬就被錄取,其他任何大學你就不需要再忙乎了,同時也會省去不小的申請費用。當然,還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提前申請者的總錄取率比常規(guī)申請者的比率高許多。比如一些名校: 提前申請者的錄取率可以達到25% - 30%,到了常規(guī)申請者,總錄取率也許只有10%-15%。
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獨生子女與父母之間很少思想上的了解,仿佛共同進入了一個沒有溝通的“電話留言”的斷線時代,就像打一些查詢服務(wù)的電話號碼,必先加插一兩段聲音廣告,才接得上服務(wù)生。
就在前幾天,與幾位朋友聊到各自的子女時,一位老兄很是抱怨:兒子上大學后,極少打電話回家,對孩子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不放心打電話過去問問,往往一兩句話就掛斷。言談間甚是無奈,大伙兒也都有同感,總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可是與孩子的交流卻少了。這使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三口之家,父親長年在外經(jīng)商,母親在機關(guān)工作,女兒讀高一。平時,母親與女兒幾乎沒有什么話,說得最多的一句便是:吃飯啦!吃好飯,女兒要不上學,要不回到自己的房間。一段時間,母親發(fā)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上網(wǎng)聊天,與一位網(wǎng)友到了無話不談的程度。母親看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找女兒談話,女兒總是輕描淡寫地應(yīng)付。很幸運,這個女孩順利地讀完高三,參加了高考,結(jié)果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這個女孩拿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跑到自己的房間給網(wǎng)友發(fā)E-mail。E-mail剛發(fā)出去,房門開了,母親來到女兒的身后,說:“女兒啊,我們在電腦上已經(jīng)談了三年啦!”這個女兒忽然恍然大悟,這三年來的網(wǎng)友就是她的媽媽,難怪這位網(wǎng)女這么了解自己。這時,女兒感到自己非常對不起媽媽。
在我們周圍,像這樣的孩子非常多,像這樣的母親卻很少。所以我敢說,今天的父母絕大多數(shù)對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完全認識,難怪最后出了事情,警察打電話到家里說,小孩在外面打架滋事、吸毒或偷東西,家長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什么原因?qū)е赂改负茈y了解孩子呢?我認為最關(guān)鍵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個性與發(fā)展跟過去的孩子成長經(jīng)歷不太一樣。尤其因為社會變化迅速,居住形態(tài)明顯改變了。我們以前小的時候,回到家書包一扔,隨便喊一下,一大群小孩就從隔壁鄰居竄出來,大家玩在一起。父母如何能了解子女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子女游戲階段的觀察,因為孩子跟同伴游戲,孩子的個性最能展現(xiàn)出來?;叵胛覀冃r候,因為兄弟姐妹常玩在一起,村里小孩也都是玩伴,不僅父母了解家里的小孩,哪一個比較乖?哪一個比較調(diào)皮搗蛋?哪一個比較愛哭?連隔壁的叔叔阿姨都有幾分了解。
在今天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中,父母看到孩子,總是回到家的時候,通常就是看電視、玩玩具、寫作業(yè),看起來都是乖乖的。父母看不到子女和同伴相處或游戲的情境,因為孩子的游戲在學校里而不是在家里。家長幾乎沒有機會看到孩子跟同伴在一起互動的過程。這里就凸顯了人口與社會變化的重要性。面對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難道我們不需要一套適應(yīng)孩子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嗎?
你問我學習的動力?一言難盡的。這也是我在開心旅游時反復想著的一個問題。現(xiàn)在有了答案,我可以毫不隱瞞地告訴你。
我的家境很好,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這恐怕是個普遍的規(guī)律。我是凡人,無法超越這一規(guī)律。最近,四川有“大款”裝窮,為的就是激勵孩子好好讀書,這不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都在中等偏下水平。偶爾會爆個冷門,語文成績弄個全班前三名,作文還被當做范文,而這小小的成就往往就足以把父母高興得逢人便提這事,連續(xù)數(shù)天夸獎我。可這種時機不多,一個學期只“爆”個一二次而已。
這種情形維持到了初二下學期,那時發(fā)生了一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那是一堂物理課。本人數(shù)學基礎(chǔ)不好,對厭煩的公式和運算壓根兒就沒有興趣,如此惡性循環(huán)的結(jié)果,就是偏科得厲害,我的數(shù)理化幾乎一塌糊涂。那時剛搞完期中考,當天物理老師在講評考試情況。記得當時全班總評79分,我們班總評成績是全年級第二,如果總評達到80分,全年級第一就會是我們班,按學校獎勵教學的規(guī)定,物理老師就可以評優(yōu)得獎,還可以提高工資。那致命的1分之差,令原本腳就有點跛的物理老師氣急敗壞,于是把他認為影響班評成績的學生全都“講評”了一頓:
“?菖?菖?菖同學,小聰明作怪,自以為是……”
“?菖?菖?菖同學,粗心大意,是第一個交卷的人,可最簡單的錯誤都沒有檢查出來……”
我是重點講評對象,自然放在最末,而且物理老師把我叫起來站著:“葉露,要知道有許多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別以為你有錢就有一切。有本事,你把成績搞上去,這才配穿那數(shù)百元一套的衣服,要不就是徒有外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到這里,那跛腳老師似乎激動了:“不過,我看難,難,難!難于上青天!”
之后他還說了些啥,我已記不清了。反正我的感覺是受到了生平第一次侮辱,不但自己受侮辱,連我爸爸媽媽也一起受了奚落。我的記憶定格在了老師一拐一拐地走著,氣呼呼地將我的試卷揉成一團扔進講臺下面的畫面……
我既恨那拐子老師,又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琢磨幾天后,我發(fā)奮了!我發(fā)誓:要為有錢人爭氣,為爸爸媽媽爭氣,為自己的尊嚴爭氣!
大家都知道,立志容易實現(xiàn)難。由于我的基礎(chǔ)太差,僅僅靠用功自覺學習是沒用的。那學校,那老師,大部分是典型的“勢利眼”,成績好的另眼相看,但成績差的用錢私下通融后,老師也會單個輔導。有的老師甚至巴不得讓你聽不明白成績差點,這樣就有理由開辦“補習班”,撈外快了。我對這些現(xiàn)象十分清楚,對“誤人子弟”的老師深惡痛絕。我家里并不缺錢,但我硬是不在學校補習。我叫媽媽給我請了一個家教,是個大二生,她的家境也不錯,學習經(jīng)歷跟我差不多,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我們像姐妹般相處,玩時盡情地玩,學習時安心地學。她的最大特點是“有的放矢”,將我的數(shù)理化基礎(chǔ)摸清楚后,幫我系統(tǒng)地拾遺補漏,把以前沒有掌握的知識空白給填補好了。大二學生以“過來人”的精明,很快使我趕上了隊,到初二期末考試時,我的各科成績都上去了,消滅了不及格,總評成績在全班居中上水平!
爸媽高興了,老師和同學也刮目相看。我的自信從這時開始建立起來了。
正當我春風得意的時候,到了高中一年級,麻煩又來了。一個十分優(yōu)秀的男生,與我從小青梅竹馬的阿楠,跟我分手了,并跟本班的阿芬好上了。這對我的打擊太大了。于是我的成績又開始滑坡,而且一落千丈。媽媽不解,爸爸在一次找我深談后知道了原委。于是,爸爸給我講“福禍相依”的道理,鼓勵我重振雄風,用自己的才能折服和吸引“白馬王子”。
話是好說,可要從感情的渦流中解脫出來,談何容易!我開始約那些男的差生喝酒、泡吧,反正我不缺錢。情變幾乎使我墮落。家教再苦口婆心都沒用,反倒使我有了逆反心理,我叫爸媽辭退了她。我又成了數(shù)理化老師講評試卷時的重點站堂對象。但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上了寫日記,我把自己無法排遣的情感傾注在筆端,并開始在校報和本地的刊物發(fā)表作品……
我的第二次轉(zhuǎn)變,發(fā)生在同學阿瓊告訴我一件氣人的事情之后。眼看我的成績不斷掉隊,我又破罐破摔,不思進取,原男友神氣了!他對阿瓊說:“我早就看出她不是個讀書的料!我和阿芬現(xiàn)在是全年級的尖子,她是啥?泡吧尖子,狗屁不是,我能跟她好嗎?”
阿瓊把前男友的話轉(zhuǎn)告了我,我這時倒真正冷靜下來了。原來,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對我是這個評價,我至今仍很在意的人竟然用這種眼光看我。于是,我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來吧!讓我們比比看,看誰笑到最后,看誰笑得開心!高考之后見分曉……”
我橫下一條心,開始了全面的沖刺?,F(xiàn)在看來,可以說我真正懂事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從此似乎有了一種責任心,身上有了一種無形的動力,一種不服輸?shù)膭蓬^,感到不把成績拼上去就是白活,就不是我葉露!
我又讓媽媽把家教姐姐請回了家。心情平靜之后,學習的自覺性和效果大不一樣。以后的情況,我不說大家也該清楚了。從高二到現(xiàn)在,我的成績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我的綜合成績一直保持在全年級的前十五名之內(nèi)。我的作品也屢見報端。老師的獎勵,同學的贊揚,我全都不屑一顧,我只有一個信念: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履行自己的諾言。出水才見兩腳泥,高考之后見分曉!讓初戀男生拜倒在我腳下!
說到這里,我的答案也就有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人激志則宏!”用我媽常說的鄉(xiāng)下土話來表達,就是“人要人打落,火要人點著”。是物理老師之“激”,使我初立志向,暗下宏愿;而初戀男生之“激”,則使我堅定信念,一往無前!
都說“人生難得幾回搏”,我卻認為,“人生難得幾回激”。是來自反面之“激”,才使我有了立志之因,有了刻苦用功的原動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非常感謝那位曾經(jīng)叫我無地自容的物理老師,還有那位現(xiàn)已高考落榜差點令我墮落的初戀男生的挖苦和奚落。
第一問題淺化法。所謂的問題淺化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把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shè)計成具體化、淺易化、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分析、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nèi)容,達到預定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實問題的難易往往不在問題本身,而在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高低。我們學校的藝術(shù)生和體育特長生的文化功底都很薄弱,很多學生甚至連最簡單的造句都成問題。因此在設(shè)計問題時我認真的分析內(nèi)容和學生的情況,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權(quán)衡問題的深淺,把大問題轉(zhuǎn)化成小問題,讓學生更容易把握。這樣淺化的問題使這部分學生從不理解到理解,從聽不懂到輕松的理解課堂內(nèi)容。在教授《=采桑子重陽》時。我給學生播放鮮花盛開草木繁盛的各種畫面,然后請學生具體說說自己了解的花草樹木,說出它們各自的開放季節(jié)、顏色以及氣味等等。之后播放有關(guān)的各種畫面,讓學生觀察的顏色、開放的季節(jié)等,說出和其它花草的不同。課堂上那些想要睡覺的,偷偷的吃東西的和聊天的學生被吸引過來,他們對此大感興趣紛紛議論老師在干什么。這時我展示一些不同的有關(guān)的詩詞,特殊提到這首《采桑子重陽》,學生的精神一振,而前面準備的材料恰好用到了這首詞的賞析上。通過將問題淺化和分解讓學生覺得自己也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二動情曉理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的孩子走進了屬于他們的幸福時代。而我們學校的一部分學生他們的“幸?!笔乔八从械?,從牙牙學語到走進高中,從來都沒有對課業(yè)發(fā)過愁,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認真學習過。作為基礎(chǔ)學科語文的教學,我不著急于學生是否能夠掌握知識,而是借助語文這個特殊的平臺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震動,從而主動要求學習,增加文化素養(yǎng)。比如我上網(wǎng)查一些體育名人的事跡,他們退役后的進修情況以及在重大比賽結(jié)束時怎樣回答記者的問題等等,比較出這些名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讓這些特長生們知道沒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在這個社會上是行不通的,也會被人看不起的。一些學生看到這些后心有所動,滿不在乎變成了滿臉嚴肅。
在教授《陳情表》時我?guī)ьI(lǐng)學生重點理解作者不忍不舍離開祖母的心情,了解這種孝心的可敬。然后請一些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祖父母或父母不同年齡段的照片,體會祖父母和父母的變化,理解長輩的心情。大部分學生都流下了眼淚。他們的心理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學習態(tài)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用真情打動學生,在動情時進行教育,讓學生知道他的成功與否關(guān)系的不只是他個人。
第三繪畫歌唱法。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一次的觸動能讓一些學生努力一段時間,時間一長他們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面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專業(yè)特長,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讓美術(shù)生為課文配畫,并且講解所畫內(nèi)容。這樣既能鍛煉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學習的《沁園春長沙》時美術(shù)生殷婷婷將自己完成的《湘江秋景圖》展示給全班同學,將這一堂課掀上了。壯闊的秋景告訴學生秋天如此美麗,人生如此輝煌。學宋詞時我告訴學生這些詞是可以唱的。鼓勵他們用自己的理解給喜歡的詞配曲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曲子來演唱。音樂生們躍躍欲試,摩拳擦掌。陳吉亮當堂演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很多學生熱血沸騰,使這些學生輕松地完成了對這首詞的記憶。將繪畫和演唱加入到語文教學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他們知道了祖國語言的優(yōu)美,理解了古詩詞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我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最大成功。
忙亂中辦理完住宿手續(xù)、收拾完行李,雨也停了。我拉著小安坐在眼鏡湖邊上歇息,這里一直被我認為是學校里最有人文關(guān)懷的角落,不大的湖中央有一座小小的木橋,湖的西側(cè)是一大片草地――“情人坡”,草地上有一座木頭房子,那是鴿子的家。黃昏時分常常有附近的阿姨奶奶們帶著孩子來這里散步。遠處就能望見女生宿舍樓――虹遠樓,傳說中這是“亞洲最大的連體公寓”,但這個名號還不足以成為噱頭,每當給外校同學(特別是男生)介紹時,我們都簡單明了地說:你看,那棟樓里住著一萬個女生。
而我,作為這一萬個里面新的一員,就這樣開始了在惠園的新生活。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簡稱貿(mào)大,還有個非常不貼切的昵稱:“貓大”。貓性是自由、慵懶而出世的,這都和貿(mào)大的氣質(zhì)截然相反。作為一所財經(jīng)類院校,貿(mào)大的氛圍非常“入世”,海報欄永遠有職前培訓類講座的宣傳,不是“500強HR教你如何制作簡歷”就是“××銀行實習宣講會”,或是按照國企、外企、銀行等分類清晰、目的明確的學長學姐經(jīng)驗交流會。
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貿(mào)大學生自信、積極而強勢。夕陽下情人坡上慵懶漫步的白鴿、蹦蹦跳跳的孩童和你儂我儂的情侶,從來只是配角,情人坡旁的主道上才是貿(mào)大的主角:他們是行色匆匆的學子,不是在去公司實習就是在去社團活動的路上,即便在圖書館埋頭苦讀的人們也少有閑暇環(huán)顧身邊書架上的各色書籍,手里不是捧著雅思托福書,就是CFA(注冊金融分析師)、CPA(注冊會計師)……總之,所做的一切都在為自己的簡歷增光添彩。我自知本科的日子過得太逍遙,除了一個拿得出手的GPA(平均績點),簡歷上乏善可陳,尤其在參加了幾個職前培訓講座和經(jīng)驗交流會后,愈發(fā)心慌,決心走出眼鏡湖,加入主道中,開始成為主流中的一員。
金燦燦的秋天很快就過去了,隨著白晝越來越短,天越來越冷,我也越來越忙,生活逐漸被社團、找實習、幫導師干活和應(yīng)付并不簡單的研究生課程充滿,生活的關(guān)鍵詞由原來的“逛街”“聊天”“約會”變成“網(wǎng)申”“筆試”“排練”“開會”“論文”……自然而然地,我和小安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關(guān)系也越來越緊張。他剛步入工作崗位,都在努力適應(yīng)新生活的我們充滿了不安,一些固有價值觀的矛盾全都暴露無遺,常常電話里講了兩句就吵起來,但更多時候,對新生活應(yīng)接不暇的我忙得甚至沒有時間和他吵架。
我們大部分爭吵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他有一句話我記得非常清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你什么都想要。”這太不留情面又精準地反映了我當時的狀態(tài)。剛?cè)雽W時,一個學姐對我說,在貿(mào)大,大體有三條路:社團、實習和學習(包括考證),一般人主攻一個,而貪心的我三條路都不愿放棄。我常常黑白顛倒,卻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什么,像在黑暗里打一場亂仗,疲憊不堪卻連對手都看不到。我甚至開始想念考研的日子,生活雖單調(diào)似水,但簡單得讓人感動。
在我的前途和感情都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時,日子混混沌沌地到了期末。在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晚上,家里來的一個電話徹底擊垮了我。我連夜買了第二天最早班的飛機,趕回去看到的卻是外公已經(jīng)冰冷的面龐。參加完葬禮回到北京,我和小安兩年多的感情也終于走了到頭。
那個黑暗的冬天我變得越來越不愛與人交流,除了和小柔、小晴。小柔是個很溫柔的姑娘,有個本校的男朋友;小晴是個充滿正能量的姑娘,有個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在外地。我們平時很少討論感情問題,郁悶了只是一起吃火鍋,就著涮肉的間隙聊一聊人生理想之類的東西。
小柔喜歡古典文學,小晴熱愛藝術(shù),我喜歡什么自己都說不清,但我們仨的共同點就是都不太喜歡我們的專業(yè)――金融,又或者,有多少正在學這個專業(yè)的人真正喜歡它呢?甚至,有多少人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呢?這些話聊到最后,大多是歸于沉默。把各自的心事藏在霧氣騰騰的火鍋里,繼續(xù)沒心沒肺地吃喝。
期末考后我立馬接受了一個公司的實習offer,原因之一是那份實習需要出差,而我太需要換個環(huán)境。臨行前,小柔、小晴帶來了兩支紅酒給我送行,那天我們都喝高了,說了好多好多話,在零下十幾度的夜里我們在學校一圈一圈地走,最后停在眼鏡湖邊。
小柔第一次說起她的心結(jié)――男友親口告訴她,有一天他喝醉了和另外一個女孩兒接了吻。她淡定地對一臉愧疚的男友表示既往不咎,并感謝他的“坦誠”,男友松了口氣。這事兒看來風平浪靜,然而自那以后里小柔常常從噩夢中驚醒――她那么愛他,哪怕再溫柔和善解人意的女人在愛情里都是斤斤計較的。
小晴第一次說起她的生活里出現(xiàn)了一個同樣熱愛音樂和藝術(shù)的男孩兒小黑。他和她是同班同學和晚會搭檔,兩人有時一起排練至深夜,音樂上的默契和人生見地的不謀而合常常讓兩人都驚異不已。一邊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甚至心靈碰撞的小黑,一邊是相處了6年早已熟悉如家人的青梅竹馬,她不知所措了。
我第一次承認可能我并沒有那么喜歡小安,只是他恰恰是一個合適的人,并且對我很好。就像我并不怎么喜歡我的專業(yè),只是這恰恰是我的能力容易考上的并且好就業(yè)的專業(yè)。我放棄了小安,但茍且地抓著我的專業(yè)。
那天我們誰也無力安慰誰,只能給予彼此祝福,說一切迷茫和困頓都會過去的。天亮后,我飛去另一座城市實習,過了幾天,小晴飛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做交換生,而小柔留在學校上課、實習、考證。
實習的日子依舊忙碌。我所在的是一家咨詢公司,“咨詢”前些年被一些人神化得很高端、大氣、上檔次,然而它在金融人眼里則是一個很矛盾的行業(yè)。根據(jù)對哈佛2013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去向調(diào)查,它在“畢業(yè)后第一份工作”的選擇熱度中名列榜首;但對比之下,在“10年后希望從事的工作”中則成了最不受歡迎的。調(diào)查并沒有提及原因,但我想跟其行業(yè)特性脫不了干系:人跟著項目跑,多是“空中飛人”,常年不著家,項目進度緊張的時候加班至深夜更是家常便飯。所以,若不是有極大的熱情支持,很少人會把這個不僅勞神、更是勞身的行業(yè)作為終身職業(yè)選擇。
但是作為實習的選擇,越是這種累得要死、吃青春飯的行業(yè)越是受歡迎(比如四大會計師事務(wù)所),因為大家本能地認為辛苦的程度和能學到的東西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其實,在咨詢公司做實習生能學到多少東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跟的老板。一般情況下,特別是外資咨詢公司,實習生并不會接觸項目核心或是其他有技術(shù)難度的事情,多是搜集數(shù)據(jù)、搜集資料――僅僅是“搜集”,甚至連“整理”都不是你的工作,單調(diào)且乏味。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很信任我的老板,項目全程跟下來,我?guī)缀踅佑|到了所有我力所能及的工作,與之對應(yīng)的就是和正式員工一起加班、加班、再加班。剛?cè)サ臅r候,項目進度很緊,項目組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做訪談,從員工到高管,而我在旁邊負責記錄,回去再把即興而零落的談話內(nèi)容整理成有主題、有邏輯的文稿。一般現(xiàn)場記錄只能記下一部分內(nèi)容,我只能錄音,回去再一遍遍地重聽、整理。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對我來說也并不輕松:工作量十分龐大,一天往往要錄入和整理幾萬字的文檔,再加上對一些業(yè)界術(shù)語不熟悉,有時一個地方要反復聽上10次才勉強聽懂,耗時費力。
彼時已接近年關(guān),天黑得很早,每天回酒店吃晚飯的時候天已經(jīng)全黑,吃完晚飯再去公司加班,一加就到凌晨。有時凌晨回到酒店,但工作還沒做完,就睡幾個小時半夜爬起來洗個澡繼續(xù)工作,最忙的那周每天大概只睡3小時。剛經(jīng)歷過失戀、親人離去以及一整個學期黑白顛倒的忙碌,身心原本就處于十分低迷的狀態(tài),再加了幾天班立馬就生病了。晚上,發(fā)著低燒,11點半還在辦公室加班,我突然情緒就崩潰了。在洗手間哭了2分鐘,把臉一洗回來接著干活――項目組人很精簡,每個人都分工明確,今天的任務(wù)不做完,拖到明天還是你的活。
但有一次例外,我的同事老王大概看我笨手笨腳的,工作眼看著就要堆起來了,就主動提出可以幫我做一部分。那天是我那段時間唯一一天睡了超過6小時,第二天我才知道他為了完成我的那部分工作,熬到了凌晨2點,毫無怨言。
老王是怎樣的人從這里可見一斑,年紀大我一輪還不止,卻一點沒有中年人的無趣和老成。他和妻子至今沒有要小孩,平時有規(guī)律地健身,保持著每年一次出國旅游,并且多是很節(jié)儉的自由行,出門時身上一定有一本書,在外面吃飯哪怕是自助餐也沒有一次不清盤。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他本人一樣,真實、自由、節(jié)制而有趣,因此在外貌上也顯得很年輕,外出見客戶常常被誤以為是“85后”。我和他完全沒有隔閡,在看書品味上也十分接近,所以休息時間常常跟他聊天,并從他身上屢屢獲得新的收獲。
一天午休,我問他,“你想過自己什么時候要退休嗎?”他說:“你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吧?”我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曾在給我推薦大前研一的書的時候說過,工作有三個境界,job, career 和calling。我問:“你的意思是找到你的calling,就不需要退休了吧?”他笑著點點頭:“的確是,如果能找到自己的calling,那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只要在那一個領(lǐng)域做到最好,錢財、或者地位、名望都是自然而然會到來的事情,所謂的精神和物質(zhì)的雙重滿足也就不是什么問題了。這種理想情況下,我可以永遠也不退休?!蔽页錆M憧憬地繼續(xù)追問:“那你找到你的calling了嗎?”他不置可否。我略微失望,仿佛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理想范例也成了幻影。
沉默了一會兒,我鼓起勇氣說起讀研以來自己的專業(yè)和愛好的矛盾、感情的挫折以及成日忙忙碌碌卻不知未來路在何方的迷茫無措,老王聽完我一大通語無倫次的表述,只是很平和地說,人在當下遇到的所有挫折和迷茫,如果從10年后的角度看,就都不是事兒,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健康,其他的,你想要的答案,我想要的答案,時間慢慢都會給你,不必急于一時。
我聽了既感激又羞愧,我知道我犯了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浮躁而心急,恨不得在30歲之前把什么都得到、把什么都想清楚,卻連踏踏實實地把最簡單的工作做好的沉穩(wěn)都沒有。
這也許是現(xiàn)在整個社會的通病。今年的年度熱詞榜上一定會有“青春”,電影院里,大屏幕上不斷上演各種現(xiàn)實的、不現(xiàn)實的五花八門的青春;現(xiàn)實中,青春里的人們忙著折騰,青春已逝的人們忙著懷念。一切似乎在告訴所有人:所有的成長只能在“青春”里完成,所有的浪漫只能在“青春”里揮灑,所有的對世界、對生命、對我們自身的好奇和思考只能假借“青春”的名義完成。因而,一旦“青春”不再,生命的成長便戛然而止,我們從此步入成人的世界,一切已然定型,我們只需要帶著我們的樣子去融入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去一條又一條地應(yīng)驗口口相傳的老話就好了。
但這不是事實。青春只是人生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時間段而已。
對青春賦予過多的意義,讓正擁有青春的人們無法好好享受青春。他們迫切地想最大化地利用青春,有的沉迷于聲色犬馬中揮霍青春;有的相信年輕就是資本,寄希望于在年華逝去之前用美貌找到一個終身依靠――或一張終生飯票;而更多的人,在青春中手忙腳亂,誠惶誠恐地想抓住一切機會,做大家認為對、而不是自己認為好的事情,來獲得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社會認可,并迫切地希望可以用這些“成長”,快一些、再快一些地換來成功的象征品,或是成人世界的必備品:車子、房子、戶口,乃至權(quán)力、地位。
青春沒有那么偉大,成長更不僅限于青春。成長是一生的事,你要的生活、你要的答案,時間會慢慢給你,但并不一定是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我的迷茫和失望來自哪里。我聽了太多的經(jīng)驗、太多的忠告,卻唯獨沒有聽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4個月后,實習結(jié)束,我回到北京。日子還是一樣流轉(zhuǎn),社團、實習、考試、論文。是的,生活并沒有因為明白一些道理就一勞永逸地變得容易,生活還是會疑惑遍布,困難重重。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慢慢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小柔、小晴和我再次相聚眼鏡湖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初夏下午,我們給剛從美國回來的小晴接風。小晴喝下一大口酒后告訴我們兩個決定,一是她決定轉(zhuǎn)修藝術(shù),她說她最喜歡的插畫師42歲才開始畫畫,而她今年23歲開始申請藝術(shù)類研究生還不算晚;二是她在美國的時間里想清楚了,回國后已經(jīng)跟青梅竹馬的男友道歉并和平分手,投入了一直守候著她的小黑的懷抱。在“習慣”和“愛”二者之間,她選擇了后者。
小柔依舊待男友很溫柔,舊日的傷疤隨著時間逐漸淡去,雖然偶爾還會咯噔一下,但在一個她那么愛著的男孩兒面前,她選擇了包容,擁有一份細心修補后的愛情。她也依然很乖地在考證、實習。她淡淡地笑著說,我不過多地去想怎么去選擇一條對的路,我只想讓我選擇的路上開滿鮮花。
而我,業(yè)余時間在一個教外國孩子學中文的夏令營做起了兼職,慢慢改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開始有了一筆小小的儲蓄。至于要用這筆錢做什么,我還沒有想好,可能會用于間隔年,也可能只是在合適的機會出去旅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