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花藝造型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含義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在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發(fā)明與發(fā)現的創(chuàng)新思維過程。這一過程是多種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的整合。狹義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指在科學活動中提出創(chuàng)新的方法、思想或是獲取創(chuàng)新成果的思維活動方式,即指人們依據長期積累起來的經驗和知識對研究對象進行思考時不受某一種固定邏輯規(guī)則的約束,直接領悟對象本質的思維形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方面表現為邏輯思維活動,即在感性基礎上綜合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具有抽象性、深刻性、邏輯性、自覺性特點;另一方面表現為非邏輯形式活動,即通過直覺、靈感、頓悟等非邏輯形式來領悟事物的本質,表現出思維方向的求異性、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思維進程的突發(fā)性、思維效果的整體性特征。大量的創(chuàng)造過程是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交叉綜合的結果。
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運用
(一)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規(guī)律及藝術設計語言產生新設想、新構思、新方案,突顯動畫造型設計的獨創(chuàng)性和新穎性
1.發(fā)散思維是利用不同的思考方向、開放活躍的思維方式衍生新的設想和創(chuàng)見的一種設計思維形式,分為多元發(fā)射、轉換發(fā)散、換元發(fā)散。設計構想階段首先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當思維受阻時迅速關注問題的其他側面,靈活變換思維方向從而產生新方案。收斂思維又稱集中思維,該思維是從已給的大量信息中搜索尋求匯總或推斷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或最優(yōu)方案。這種思維像聚光燈一樣集中指向一個焦點。收斂思維表現形式為聚焦收斂和推理收斂。聚焦收斂即為尋求最佳答案將問題的各種構想與方案集中使設計思維聚合為一個焦點。推理收斂即按照目標要求根據事物內在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進行變相組合推導出正確答案。例如,動畫造型設計中為完成某一既定角色形象的設計,將若干生物或非生物形象分解,然后根據劇情、角色的性格特征等運用收斂思維將分解后的元素進行移植、替代與重組,從而表達一種新的概念,傳達出一種新的信息,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或對現有動畫角色進行打散重構,重新排列組合,改變其局部與局部或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同時注入新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思想。例如,《千與千尋》中的鍋爐爺爺、《怪物史瑞克》中的史瑞克、《西游記》中豬八戒的造型設計等。
2.動畫造型設計中運用發(fā)散思維和求同思維,從內在的結構關系考慮打破時空觀念進行結構重組。發(fā)散思維是對同一問題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具有求異性特點,常與想象、直覺、靈感相聯。在設計構思階段,發(fā)散思維往往能激發(fā)出無數的靈感與創(chuàng)意。求同思維是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一個正確答案,是單向開展的思維形式。發(fā)散思維的結果需要依靠求同思維進行檢驗和求證,從而獲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例如,在動畫造型設計中將各種設計元素進行分解,利用發(fā)散思維從破碎的解構中尋求組成新的動畫形象的靈感。解構的范圍很廣闊,可以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非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等。從動畫造型設計的內在聯系出發(fā),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運用發(fā)散思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利用求同思維把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元素重新組合。如《哈爾的移動城堡》打破時空觀念綜合了日本、歐洲等各國的造型元素,動畫造型極富創(chuàng)造性,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
3.逆向思維是向原來的思維方向相反或相對立的方向進行的思維,即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種思維方式。動畫影片《怪物史瑞克》中史瑞克的造型設計,打破人們傳統(tǒng)的固定的英雄救美的思維模式,采用逆向思維把影片中真正的英雄史瑞克設計成一個怪物,而公主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女,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視覺震撼,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二)想象是創(chuàng)造活動的先導,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設計活動都離不開想象
想象通過聯想的方式產生新的創(chuàng)意與靈感,聯想的形式包括橫向思維、縱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想象以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式展開,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綜合性特點。想象的多向性是從運動與發(fā)展的觀念出發(fā),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思維;跨越性和綜合性是打破時空觀念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思維。想象是人的認識過程,與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性質相同,但想象和思維屬于高級認識活動,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動性質。離開思維固然無法創(chuàng)造,離開想象創(chuàng)造力同樣不能發(fā)揮。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被稱為智慧活動的翅膀與創(chuàng)造活動的先導。動畫造型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全程參與,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通過橫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等不同思維形式的綜合運用,結合劇作要求對動畫角色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從劇作結構出發(fā)分出角色的主次關系,將每個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脾氣、服裝服飾了解清楚,同時綜合劇情需要和民族審美心理,將傳統(tǒng)元素、現代元素、科技元素相融合,利用現代的方式進行重新詮釋等,這樣在進行動畫造型設計時通過聯想基本可以確定人物角色的整體框架與基本特征。如動畫影片《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造型,除具有猴子的性格特征外,還具有反叛、頑皮的人物性格特征。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的蘿卜神雖然是日本傳說中的一個神仙,但在造型的處理上像是一個日本現代小市民。
三、動畫造型設計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創(chuàng)新意識的養(yǎng)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求異性、靈活性、新穎性、獨創(chuàng)性特點,其中,新穎性與獨創(chuàng)性是決定動畫造型設計作品成敗的關鍵,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是動畫角色造型設計過程的本質所在。動畫造型設計作品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個性化語言的運用是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表現。在具備一定的造型基礎后,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創(chuàng)造性思維規(guī)律。動畫基礎教學是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起點,從造型基礎課開始就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強化其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結語
個性化藝術設計語言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在一件動畫造型設計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運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通過對這一課題的深入研究,期望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秦明亮.動畫造型與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關鍵詞]民航座椅;結構優(yōu)化;造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F563/5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6-0074-01
一、現有民航座椅的優(yōu)缺點
1、現有座椅靠背的頭枕部位設計很不合理,許多身高較矮的乘客乘坐時,座椅上緣正好頂在枕骨突出處導致頭部前傾,乘客身體不能自然放松,頭部長時間處于向前受力狀態(tài)。
2、乘客的頸部無支撐力,現民航座椅靠背上部分基本是直線型,頸部呈放空狀態(tài),并且頭枕的設計不合理導致頸部長期受壓,對乘客頸椎很不利。
3、現有座椅的靠背中的腰靠設計較不合理,在椅背下半部沒有合理的凸出支撐點,不能有效支撐腰椎,使人體不能維持脊椎自然彎曲,座椅設計形態(tài)不符合人體坐姿曲線。
4、目前裝機的旅客座椅在乘坐空間考慮較少,旅客腿部空間受約束嚴重,大幅降低了乘坐舒適性。
二、影響民航座椅舒適性的因素
1、座椅整體外觀
航空座椅的配色宜簡不宜繁,一般以兩到三種顏色為主。在對各種色彩的性格和表現力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應用基本的色彩美學法則。
2、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相協調
整體外觀造型應與飛機內飾設計風格相協調;整體顏色要與飛機內飾色調相配合??团擁敳窟m度的弧形設計使客艙顯得更加寬敞,而且弧形表面比生硬邊線給人更多安全感。淺色會使物體看起來更高、更大、更寬,總的感覺更開放;而深色則使人感覺更封閉。目前,主流機型客艙顏色不約而同地采用了淺色調,以最大限度地營造出一種理想情調和氛圍。
3、合理的體壓分布
人體質量作用在座椅座墊和靠背上壓力分布稱為體壓分布,它和乘坐姿勢密切相關。根據人機工程學原理,最舒適體壓分布應保證人體的大部分質量以較大的支撐面積平滑過渡,無突變。飛機上活動變化更多,因而姿勢變化也更多。在飛機上,乘客要吃飯、睡覺、看電影等,這些活動都有各自不同舒適姿勢。當乘客處于不同姿勢時,座椅都應該能夠產生所希望的體壓分布。
4、安全帶
安全帶設計就是為了增加座椅對乘客的保護性。安全帶與底座連接,該帶的長度可根據不同乘客需求調整,有固定扣以固定。
5、座椅間距
座椅間距大小關系著乘客乘坐飛機是的活動空間大小,直接影響乘客的心理情緒。同時也影響著客艙利用率。座位間距離不能小于 29 英寸(737mm)。
三、民航座椅的優(yōu)化設計分析
1、安全帶設計
(1)安全帶組件的強度:裝在單座座椅上使用安全帶組件,包括組帶、釋放裝置、其他部件,在安全帶軸向上至少能承受 6000 牛以上載荷,如果是雙聯座椅,那么至少為13000牛以上。安全帶組件的強度, 都相應地體現在每副安全帶組件帶子上。(2)安全帶釋放裝置:安全帶組件是可調整的,并有一個易于操作快速釋放裝置。在安全帶承受相對應載荷后,安全帶使用者可以很容易打開這個釋放裝置。(3)安全帶的特性及其他:安全帶規(guī)定標準寬度為51 毫米,考慮到紡織、防毒、阻燃及磨損處理等所必須的生產過程,其寬度可在47 到 51 毫米之間。連接帶金屬件上的凹槽或者小孔不小于51 毫米。其阻燃性能符合規(guī)定要求,以防止在使用期間由于腐蝕、磨損等原因造成損失。
2、功能件的設計
對于航空旅客座椅上的功能件主要是控制按鈕和餐桌旋扣,都屬于手動操縱器范圍。功能件的外形設計要求對于航空旅客座椅上使用的按鈕和旋扣都要突出臺面一定的距離,按鈕和旋鈕的尺寸要根據手指的尺寸和指端的弧形設計,按鈕表面設計為凹形以方便操作。功能件的位置要求每個鍵不同用途使用不同顏色,具有可識別性。
3、民航座椅設計的尺寸設定
座椅的基本尺寸與人體各部位的比例尺寸有著密切聯系,座椅靠背、椅面、扶手等要素的設計尺寸都要依據人體尺寸來設計,這樣才能保證座椅與人相協調,人才會感覺舒適。在民航座椅設計時,座椅設計尺寸要在符合我國大部分成年人的生理尺寸基礎上,具有可調節(jié)性。特別是頭枕及腰靠部位,要獨立可調節(jié),以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4、民航座椅設計的結構分析
結構分析也是產品造型設計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結構設計體現了將需求、形態(tài)、材料、工藝轉換為一體化創(chuàng)造過程。
(1)頭枕結構設計
可調節(jié)的頭靠設計可根據乘客不同姿勢變化,做出調節(jié)貼合頭頸曲線,乘客可根據自身不同需求調節(jié)高度。
(2)腰靠結構設計分析
腰靠處的設計是為了給予乘客腰部支撐,使其保持自然彎曲,減輕肌肉施力。腰靠處的問題主要是尺寸不符合、曲線不貼合背部曲線。所以在腰靠設計上,需要增加可調節(jié)結構??梢栽谘堪宓纳舷聝啥随溄诱{節(jié)桿,調節(jié)桿鏈接滑軌,滑軌上有卡槽,用來固定腰靠。腰靠板的上端調節(jié)桿調節(jié)腰靠弧度,下端調節(jié)桿調節(jié)腰靠位置。
5、阻燃技術設計
涉及阻燃方面問題,主要有兩類部件:第一是座椅結構組件,第二是座椅墊。座椅材料選擇必須按照現有條例要求。隨著材料技術發(fā)展,國內外很多座椅制造商和研究者,已經把復合材料廣泛應用到飛機座椅制造中。比如比利時軍用飛機座椅制造公司用聚醚醚銅來代替座椅中的鋁合金件。其具有高強度、低可燃性、重量比金屬輕等優(yōu)點。再比如以PPS為基體材料的碳纖維增強物,相對于鋁材來說,可減輕40% 到50%的重量,并且節(jié)約成本 20% 以上。
結語
鑒于座椅對于乘客及我國的重要性,設計更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座椅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座椅舒適性的因素,并由此提出了民航座椅優(yōu)化設計相關分析,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秦瑞祥,戴嫣青,張曉艷. 淺談直升機適墜性設計[J]. 中國建材科技,2014,05:104-107.
關鍵詞:線;造型與裝飾;藝術花板
序言
線,是人類最古老的造型藝術語言。康定斯基認為:“在幾何學上,線是一個看不見的實體,它是點在移動中留下的軌跡?!庇镁€造型,以線立骨在中國繪畫中有重要的特殊意義。
線,它是藝術世界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是裝飾藝術和各種造型創(chuàng)作表現的載體。裝飾線造型:線條作為基本的繪畫語言也是一種視覺語言,在繪畫中,線的運用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復制,還是思維符號,是獨立、有生命的。作為直觀視覺意義上的線,它還是一種具有塑造形體的表現力,同時是表達意向念,思想,情感的手段。線在裝飾藝術花板造型、裝飾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現尤為突出,它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在藝術花板造型、裝飾中的某種理念、創(chuàng)作靈感。紛繁復雜的各種造型與裝飾無不基于線的構造與演變。
1 線的節(jié)奏與韻律
藝術花板是現代裝飾常用到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常用的裝飾花板基本呈現特征大概可分為兩類:鏤空花板和浮雕花板。其中線造型在鏤空花板中的表現是平面二維的。線條的本質屬性是平面二維的。平面二維性或稱為表皮性,依靠雕刻刀或鉆頭,手工或激光雕刻機器對木,金屬等表面進行裝飾處理。有陰刻和陽刻兩種。往往只有一個面進行欣賞。這種花版講究刀法,力度和線條的完美結合。在鏤空花板藝術創(chuàng)作中,木板鏤空后產生的正形或負形就相當于繪畫作品中的線條,是花板藝術作品的生命,體現線條性格和韻律。
遠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代,線條已經顯示出二維藝術的平面表現能力。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用“線條”繪制的帛畫人物,發(fā)展到顧愷之,吳道子,黃賓虹,齊白石等各代名家的平面二維繪畫作品中,無不以線條的變化和線條的氣韻生動而構成,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獨立線條的節(jié)奏與韻律,二是整幅畫面線與整體的節(jié)奏與韻律。
(1)獨立線條的節(jié)奏與韻律。線條的長短,疏密,交錯,層疊,濃淡,虛實,呼應等,形成二維空間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在畫面中,講究線條和諧的應用與排列,利用系列符號的程式手法將紛繁雜亂、模糊抽象的物象規(guī)律化,條理化,具體化。浮雕花板不是本文的重點,暫不詳談。
四川邛崍文君酒店的文君花板設計,將線條的二維表現藝術達到高度概括、精煉、明確的程式化。文君故事是《史記》記下的唯一的一個情節(jié)完整的愛情故事。故事浪漫動人。在設計平面稿時,線條所呈現的風格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線條已遠遠超出簡單的塑造形體的要求,成為表達情感,意念,思想的載體。
二維平面中,線條不僅可以構筑起自然物的形、質和空間,蘊育了畫家的主觀情思。形成一種形而上的追求。如:陳老連的“高古奇亥”顧愷之的“春蠶吐絲”等都是完全超越物象之范疇,超越畫家的情感范疇,進入審美層面。
(2)線的整體空間的節(jié)奏和韻律表現。線條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之外,在整體空間的裝飾中,設計師對空間的線條和花板的線條的節(jié)奏與韻律,需要很好的銜接與考慮。文君酒店運用藝術裝飾花板作為門的裝飾手法,鏤空的花版門與酒店的建筑裝飾設計能很好的融合。一路走過聽著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聞著文君酒的醇香,看著精心制作的文君藝術花版,藝術氣氛與情感都達到一種融合。在酒店公共空間,鏤空花板的藝術形式視覺效果強烈而突出,提升了酒店主題文化。
2 線造型的抽象與具體的表現力
作為造型藝術的線,它在造型中要體現的是對裝飾花板造型的豐富表現力。
線在造型時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同樣是一根直線或曲線,創(chuàng)作者可以通過其長度、曲度、方向的改變來處理成成千上萬種起伏不定的線,將這些形狀各異的線進行有機的組合處理,就可以產生異常豐富的造型,用以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設計意圖、創(chuàng)作思維。一件成功的花板藝術作品,它的造型應該體現與配合創(chuàng)作者自己獨特的個性。線形的流暢、形體的起伏、面的轉折及相互關系,作者都在有限的空白里發(fā)揮了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一方面,它通過造型的輪廓線來構成形體;另一方面,是通過造型上兩組交叉平行直線來增強造型形式感。其造型充分而理性的應用了線的各種處理方法,通過他們各自力量的對比、方向的變化、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形式來構造整體,營造出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一方面以直觀的線與抽象的線同時存在于某一造型設計中,其設計充分運用和體現出了抽象與具體兩種概念線的相互并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作品以“人物”形為基準的外輪廓線,構成飄逸,柔美的造型特征,它轉折明快的折線所表現出來的正是抽象的線的概念與內涵,而作品運用花,裝飾人物,浪花,傳統(tǒng)的花窗的元素組合構成形體塊面的轉折及線條疏密的變化,表現了抽象線與直觀概念線的相互并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各種元素的組合構成了作品內在美的本質。另一方面,線造型的表現功能及表現魅力,產生了作品的內外空間既虛實、陰陽空間。一條條粗細不同,流動、暢達的線條將作品進行有機分割,使作品具有無盡的流動感和生命力。從作品各個角度來分析,造型體面的轉折,面與面之間的界限,整體各部分形體與形體之間的分割,以及作品自身的外輪廓線,這些都體現了線在花版中的具體應用。再次,線在造型時表現為確定與不確造型可以隨著欣賞角度的不同而在視覺上產生改變?;谝陨暇€在花板藝術造型中無窮魅力及豐富的表現力,創(chuàng)作者靈活應用直觀與抽象這兩種不同概念的線,使兩者有機緊密結合,對于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意圖,啟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作為一對似乎矛盾的造型要素,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不論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可能是由絕對直觀的線來構成,更不可能是由絕對抽象的線來構成,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統(tǒng)一于藝術作品中的。
3 花版線造型與技術工藝的關系
傳統(tǒng)木雕花板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體現出中華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
裝飾花版是現代裝飾與工藝結合產生。一定的裝飾品格、形式、風格的形成,直接與一定的工藝技術,工藝規(guī)范相聯系。所謂工藝規(guī)范,是工藝材料與工藝技術和工藝過程的一種限定。
(1)工藝材料的限定。材料,無論是自然材料還是人造材料都有自己的質的規(guī)范性。在設計時必須遵循它,適應它,把握它,在把握內去改造、利用,使其造型、成型。如文君花板運用高密度沖纖板,運用雕刻機切割,由于沖纖板的密度很高,限制了線條的連貫性,花板陰刻,要求線條互不連接,并不超過一定的長度以保證花板的一定強度和雕刻的適應性。
(2)技術條件的限定。工藝規(guī)范的形成,除來自材料本身的制約之外,很重要的另一個條件是技術條件。文君故事花板在設計時就考慮到雕刻刀是機械化,不是使用人工雕刻,在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需要線條高度概括,也給設計的藝術性的體現提高了難度。
工藝不僅影響裝飾,還能產生一定的裝飾形式。工藝本身就成為一種裝飾方法和裝飾形式。線,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段,具有強有力的表現力。隨著工藝材料的更新,技術條件的提高,線造型在裝飾花版中會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有藝術性的作品。
4 花板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趨勢
關鍵詞:汽車造型 數字化設計 手工藝術 逆向設計
前言
我國汽車工業(yè)正進行跨越性發(fā)展,制造和生產技術在國外硬件設備的保障下基本得到解決,而汽車設計則面臨技術手段更新和人才緊缺的局面,特別是自主品牌的設計問題尤為突出。上海乘用車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奇瑞汽車設計有限公司等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高等院校藝術類工業(yè)設計作為汽車設計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手工藝術表能力,將美學很好地體現在汽車形體上,并結合現有的先進數字化設計方法及加工技術,使設計更具時代性。在汽車設計中動手能力培養(yǎng)主要指逆向設計的油泥模型制作,早期只是手工制作,而先進的制作方法是手工和數控加工技術完美結合,既能體現人的感知,又融合了設備加工的精確性。
1、數字化設計
數字化設計是指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領域,通過基于產品描述的數字化平臺,建立數字化產品模型并在產品開發(fā)過程應用,到減少或避免使用實物模型的一種產品開發(fā)技術。在汽車數字化設計中主要使用的軟件是ALIAS、CATIA和UG,也有少部分使用PRO/E軟件設。數字化設計具有以下兩個顯著優(yōu)點:(1)造型準確、周期短、減少設計過程中實物模型的制造。傳統(tǒng)設計中需經過反復多次的“手工模型-設計論證-修改設計-修改模型”的過程,這不僅耗費物力、財力,還使得產品研制周期延長。數字化設計則在制造物理樣機之前,針對數字化模型進行仿真分析與測試,可排除某些設計不合理性;(2)易于實現設計的并行化,縮短設計周期。相對與傳統(tǒng)設計過程的串行化,數字化設計可以讓一項設計工作由多個設計隊伍在不同的地域分頭并行設計、共同裝配,這在提高產品設計質量與速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手工藝術
本文說指的手工藝術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木雕、紙雕、陶藝、編織、刺繡等手工藝,而是從事產品設計、美術與技術結合的手工藝術。手工藝術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發(fā)展,藝術家通過手工藝術設計制作出精美的小批量的產品。在現代手工藝術主要體現在雕塑、首飾、陶瓷、玻璃和產品設計初期。目前在工業(yè)設計的前期需要手工藝術來表產品設計的思想,如:手工制作產品的雛形,特別是形體比較復雜的產品,如電動工具、交通工具等。藝術類的高等學校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一般的課程都有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有木材、金屬、塑料和油泥等。早期階段交通工具設計課程,主要是手工制作階段,學生測量車輛的實際尺寸,通過市場調研和分析,找到設計點,手繪表出設計意圖,用木材或者密度板制作出模型,只借助最簡單的鉆銑床,其他全靠手工挫、打磨,學生用手工制作的模型表了設計思想。手工制作模型的周期太長,最后的效果也不夠理想:模型太重、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光潔、形體準確性無法把握。這種方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出數模無法利用,只用于效果圖的表,和所做出的模型有比較大的差異,模型無法準確表設計者的意圖。
3、逆向設計與模型
逆向設計是充分融合手工藝術和數字化設計的優(yōu)點,發(fā)揮了手工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數字化設計的準確性和快速性。逆向設計過程是指設計師對產品實物樣件或者模型表面進行數字化處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并利用可實現逆向三維造型設計的軟件來重新構造實物的三維CAD模型(曲面模型重構),并進一步用CAD/CAE/CAM系統(tǒng)實現分析、再設計、數控編程、數控加工的過程。逆向設計通常是應用于產品復雜表面的設計,例如汽車設計、摩托車設計和游艇設計等。對于原創(chuàng)的工業(yè)設計產品來說,設計師在逆向設計過程中手工藝術制作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模型是數據采集的基礎,后期的數字化設計主要是數據上修正和曲面光順。制作模型的方法有很多,在交通工具方面主要采用油泥模型制作,前期是1:5小比例模型,后期是1:1的等比例模型。
逆向設計的過程:手繪表出設計意圖,通過ps軟件設計出三視圖,按照三視圖的輪廓繪制1:5的AUTOCAD平面圖,通過激光切割出輪廓模板,利用高密度泡沫材料制作型芯(如圖1),粗敷上油泥,敷貼時要用力適當,既保證油泥層與層之間的貼合又不使整個模型因用力過大而變形,直到敷貼的油泥使模型超出初設計輪廓線2~5mm時為宜。
外形的初步形狀通過粗刮完成(如圖2),到造型準確并留有1mm內的余量。精刮要依據個人的主觀感受、審美觀和視覺差帶來的各種藝術效果進行,力求使整個車身表面曲率過渡平穩(wěn),表面光滑(如圖3),完成車燈、格柵和門線等各個細節(jié)。
在油泥模型上貼上對焦的專用MARK點(如圖4),利用光學三維測(如圖5)將iges文件導入UG等CAD軟件,獲得截面線和輪廓線,進行曲面建模(如圖6)。將3D文件導入渲染軟件,設置材質和燈光,渲染效果圖(如圖7)。
4、油泥切削機加工與模型
一直以來,汽車油泥模型主要依靠的是油泥模型師的手工制作,雖然表現力比較豐富,但缺點在于制作周期較長,曲線不精確,加工精度低,做出的模型左右不對稱,逆向設計后的數模沒有充分利用,模型比例太小,無法準確評判設計。隨著數控技術發(fā)展和三維測量技術的改進,出現了大行程的油泥切削機(如圖8)。以CNC銑削為原理的油泥模型自動切削機,將三坐標劃線測量機與CNC數控技術結合,形成加工尺寸很大的CNC加工設備,其銑削力不大,適宜泡沫和油泥的銑削,其加工精度比較高,能加工大行程量,制作周期比較短,效率高,性價比高,具有手工制作油泥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油泥切削機的加工過程:按照逆向設計后放大到1:1的三維數模,對加工位置和加工余量進行分析,編制加工程序和生成刀具路徑,并對各刀具路徑進行防碰撞、過切檢查和模擬加工,驗證路徑的正確性,通過后處理生成適合于本機讀取的NC代碼。首先加工骨架泡沫,一次性完成表面負余量切除,余量一般是-5mm,保證表面油泥的縛貼;泡沫的加工結束,把準備好的油泥縛在加工好的泡沫上,等待油泥變干繼續(xù)加工;油泥的大進刀量粗加工,在電機功率、機器鋼性允許的情況下,采用較大進給量,最大切除多余油泥,表面留0.5mm的余量執(zhí)行精加工和輪廓線加工程序。如有必要可重復執(zhí)行精加工程序,提高表面光潔度。油泥在加工完畢后,需要模型師根據加工完成的模型粗糙度進行修改,直到到要求。利用該設備來制作等比例模型,完善整個逆向設計的過程,實現了傳統(tǒng)手工藝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
論文摘要:如何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重新塑造“文化個性”的城市形象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歷史任務。通過對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分析,能對規(guī)劃師進行現代城市的“顯性”設計和恢復城市個性風貌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1從歷史文化遺產定義談起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歷史文化遺產的定義。顧名思義,它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在改造自然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智慧結晶,記載了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主流文化、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它不僅飽含在物質層面上的體現,也作為精神的載體而存在。在1972年頒布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規(guī)定,屬于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qū)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筑群;(3)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其次,從城市設計的角度來看,歷史文化遺產不單單指那些文物、建筑群和歷史遺址,還包含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歷經不同朝代的積累,所形成的城市空間布局和街巷記憶,也就是說,這包括空間上的尺度和時間上的維度。這些因素與文物、建筑群和歷史遺址不同,它們不能在短期內被破壞和毀滅,只會隨著人們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而消逝,而且一旦失去將不可重現。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文明的靈魂,在城市的設計中忘記這一點,就無法去談建立具有健康形象的城市個性。
2再從城市的“顯性”設計角度談歷史文化遺產
城市的“顯性”設計是指以一般人所感知的物質空間為基礎的設計,由城市中較直觀的要素設計組成,是形成城市物質層面的主要手段和控制措施。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是以古建筑和遺址存在形式為主。它們歷經戰(zhàn)火硝煙和時代的變遷保留了下來,記錄著城市的產生、繁榮和衰落。
不斷地探索反思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深層因素,在城市的“顯性”設計中是非常必要的。
歷史文化遺產作為構成城市最重要的肌理之一,主要包含古建筑、歷史街道以及空間系統(tǒng)和景觀界面。這些要素對于現在的城市設計與未來城市的發(fā)展趨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1挖掘中國古建筑潛在內涵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說,中國建筑既是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tǒng),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是文化的大宗遺產,是展示城市地域文化的紀念碑,在城市的顯性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們認識一座城市、閱讀它的歷史文化,通常是由古建筑開始。因為它是現實的視覺因素,也是區(qū)別該城市與世界其他城市的美學標準。在城市的“顯性”設計中,古建筑除作為城市肌理細胞存在以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正在建設和以后即將建設的建筑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圖1)。
從歷史地段的建筑方案的形成來看,設計者會自覺不自覺地從立面、屋頂、墻面材料、結構、外觀色彩、空間形成和建筑構件等方面與古建筑相統(tǒng)一,力求在風格上保持一致,并在構成人的視覺感受方面延續(xù)歷史,傳遞文化信息。在這種思想中完成的設計,一般都有較好的社會反饋。例如吳良鋪先生在北京菊兒胡同的建設改造中,對過去建筑的外觀和內部等各項要素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特別是四合院生活空間的保留。使改造后入住的居民依然能感受到老北京融洽的鄰里關系(圖2)。
即使在非歷史地段的建筑設計中,建筑師也往往會采用古建筑中的理念和符號,試圖用現代的手段診釋建筑中的民族內涵民族內涵:這里指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審美傾向。當然,這需要我們對古代匠人構筑思想真正意義上的解讀,而不是細枝末節(jié)的模仿。
城市是一個不斷生長的有機體,受特定時期的建筑思潮影響,有其內在發(fā)展的規(guī)律。當代建筑師和規(guī)劃師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發(fā)現并發(fā)展這一規(guī)律在城市“顯性”設計的運用。城市的建筑是一個時代經濟與文化風貌的凝固的表征。它不僅具有實用功能,而且必然體現時代的文化取向和藝術品位,并且以自己的形象流傳后世。對我們現代人來講,除了有責任保護本土的文化歷史遺產外,更應在建筑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注重將自己民族或所在城市的文化特點及輝煌歷史融人其中,即在繼承中不斷求發(fā)展。因為,精美的建筑所折射出來的藝術魅力,能給人以力量和啟迪。
但是,現代城市“顯性”設計由于長期受西方諸多流派的嚴重影響,建筑師也由起始的排斥到如今的近似于祟拜,導致本土歷史文化遺產中的古建筑研究的逐漸淡化,城市的個性也在“國際形式”中喪失。20年前英國皇家城市規(guī)劃學會主席帕白森(Ewart Parkinson)先生對我國城市規(guī)劃建筑界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在全世界有一個很大的危險,我們的城鎮(zhèn)正趨向同一種模樣,這是很遺憾的。我希望你們研究中國的文化、城市真正原有的特色,并保護、改善和提高它們。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傳統(tǒng)太珍貴了!不能允許它們被西方來的這些虛假的、膚淺的、標準化的概念的洪水所淹沒。我確信,你們遭到了這種威脅。你們要用蜘智慧、決心和洞察力去抵抗它?!边@是一位西方規(guī)劃界老人對我們的懇切忠告,我們應當有所感悟!
2. 2尋找歷史街道格局的延續(xù)
歷史地段的街道格局是構成城市紋理并體現該地段乃至整個城市“顯性”設計個性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經過不同朝代不同時期逐漸演化而形成的,主要包含街道網的平面特征、主次街道的相互連接關系、街道的分層體系和街道的空間層次關系。作為社會文化的歷史沉淀,街道格局在尺度和空間上維持著人們的街巷記憶(圖3)。與古建筑不同是,街道格局一般只有通過完整的步行體驗或高空鳥瞰,才能得以顯現和感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歷史街道格局對城市的形態(tài)影響在城市“顯性”設計中容易被忽視。
由于現代城市飛速發(fā)展和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城市的街道格局鑒于功能的要求需要重新梳理。但是我們要在尊重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科學地對其進行改造和建設。一般來說,城市“顯性”設計中歷史地段的城市布局與形態(tài)不應改變,同時歷史地段街道的功能也應該在原有的主體功能上予以擴展。歷史地段的尺度、界面和空間標志物作為城市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應該給予保持和保留。由于現代交通的需要而必須改造或辟新的規(guī)劃道路,其尺度、走向、線形等空間要素,也必須考慮與該地段的乃至城市街道格局的關系,以延續(xù)市民心中的街巷記憶。無論進行舊城改造還是新城建設,我們都應該充分的考慮歷史街道格局對城市大局的影響,這是世界各國在城市設計中的多年經驗教訓的總結。
在協調城市歷史街道格局和城市整體發(fā)展關系的案例中,北京舊城改造無疑是比較成功的。作為中國古代名都,北京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軸線歷經元明清的改造和演變具有今天的規(guī)模,壯觀程度可以和巴黎的城市軸線相媲美(圖4)。雖然“梁、陳”設計的那種“雙城”形態(tài)“雙城”形態(tài):在建國初期的北京首都建設中,梁思成和林徽因提出在老北京城旁新建北京新城,形成新城與老城并存的形態(tài)。這樣可以完整的保留北京城的街道格局和城市特色,但由于歷史的政治和經濟原因而沒能得以實現。今天己經很難再實現了,但是“梁陳方案”所傳遞的戰(zhàn)略性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設計人員和政府把聞名于世的中軸線擺到了城市設計的重要位置,新建設的街道格局及功能布置圍繞其展開,使中軸線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圖5)。也許經過幾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再回頭看這個歷史名都,那時的人們會贊嘆今天設計者們的遠見卓識。
2. 3構建城市空間系統(tǒng)及景觀界面
歷史文化遺產在城市中所形成的空間系統(tǒng)及景觀界面是區(qū)分本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個性標準,是體現一個城市風貌的重要部分,也是組成城市肌理的重要元素??臻g系統(tǒng)由城市的各個層次的關系與形態(tài)、各種空間在城市空間系統(tǒng)及城市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其中的活動等要素構成。景觀界面包括開放空間周圍的界面、主要景觀視線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道界面。它們不僅集中表現了一個城市的精華和特點,同時也展示著城市的文化。本地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通過對城市空間系統(tǒng)及景觀界面的感知而在意識中形成該城市的映像。在城市“顯性”形態(tài)的設計中要明確歷史文化遺產在城市空間系統(tǒng)和景觀界面中的定位,關注街道、廣場、建筑、園林、雕塑等元素的相互關系,確立它們之間的組合方式,并將它們的個性美體現出來,表達出來。從威尼斯的蕩舟美景到蘇州的迷人與園林,歷史文化遺產通過特有的民族和地方審美觀的升華營造宜人的景觀、尺度空間,讓人流連忘返(圖6,圖7)。忽視了歷史文化遺產和現念的融合,往往使城市“顯性”設計缺乏人文關懷,造成城市的冷摸和模糊的城市個性。
我們在城市“顯性”設計中要注意,在整合城市空間系統(tǒng)及景觀界面時,謹慎地對待對城市文化有巨大影響的古建筑、敏感歷史地段以及標志性景觀。設計師們必須繼承和發(fā)揚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精髓和將西方有關城市設計的理論“本土化”,從視覺和感覺尺度上加以呼應。而不是單純進行的中國古建筑或外國著名建筑拷貝,建造所謂的“明清一條街”或“巴洛克山莊”。美國著名建筑師沙里寧對此頗有體會:“如果把建筑史中許多漂亮和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來,放在同一條街道上,如果只靠漂亮的建筑物就能組成美麗的街景,那么這條街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街道了??墒菍嶋H上卻不是這樣的,因為這條街將成為許多互不相干的房屋所組成的大雜燴。如果許多最有名的音樂家在同一時間內演奏最動聽的音樂—各自用不同的音調和旋律進行演奏—那么其效果將跟上面一樣,我們聽到的不是音樂,而是很多雜音?!?/p>
3現實的反思
城市,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不會也不可能用一種或幾種“顯性”設計方案將其定格,這是客觀的事實。但是那種對歷史文化遺產中城市個性的追求的理念都應貫徹始終。
在當今中國,人們對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還很淡薄,“千城一面”的現象愈演愈烈,諸多歷史文化遺產就在標榜的“建設”中被破壞掉了,應該說每一棟古建筑的塌毀和歷史遺跡的消失都寫滿著建設者的無知。誰來拯救被切斷的歷史文脈?誰來挽回沒有城市個性的局面?這是我們規(guī)劃師們應該回答的問題。我們應該看到,人們在都市叢林中苦苦的尋找著文化歸屬;我們應該想到,城市的形態(tài)和面貌正在歷史文化遺產的消失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