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0-0145-03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of fracture patients
WANG Yongmei
Department of Bone Sett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 in Shandong Province,Heze 274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grated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integrated group underwent health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basic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muscle atrophy probability and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integrated group was 48 cases (92.3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of 32 cases(61.54%). The muscle atrophy rate of the integrated group was 3.85%(2/5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26.92%(14/52)],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ractur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outcome; Muscle atrophy
骨折患者主要是由于意外?p傷所造成的機體創(chuàng)傷,需要接受入院治療,但患者并未做好緊急入院的心理和生理準備,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2]。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尋求患者家屬的幫助和協(xié)助,培養(yǎng)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加強患者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認知力度,指導患者學會鍛煉及活動的技巧和方法[3-4]。伴隨醫(yī)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傳統(tǒng)的護理服務已不能滿足骨折患者的自身需求,因此,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護理模式脫穎而出,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還能降低患者發(fā)生肌肉萎縮的幾率[5-6]。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試驗均為患者自愿參與和接受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計算機法進行分組研究,隨機分為綜合組和常規(guī)組,各52例。其中,綜合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22~72歲,平均(53.74±5.77)歲;常規(guī)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20~74歲,平均(54.32±5.85)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B超和CT檢查確診患者。排除標準: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重大疾病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情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綜合組行健康教育綜合干預。①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由于突發(fā)緊急事故導致活動功能缺失,需長時間臥床休息,嚴重缺乏相關的健康常識和心理準備,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增加悲觀、激動及過激反應,部分患者出現(xiàn)患處麻木的癥狀,對于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及配合度較差;手術后,患者對于巨大的心理壓力及身體差距產(chǎn)生極其悲觀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負面心理情緒的發(fā)生,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內(nèi)心情緒的變化情況,選擇適當?shù)闹笇r間,詳細告知患者有關該類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和手術治療的重要意義,如治療方法、治療流程、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后續(xù)護理方法等,使患者能及時而又充分的了解自身患病情況,為患者提供較為充足的接受時間。實施心理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內(nèi)心困惑,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指導。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向患者講解有關該類疾病的成功案例,樹立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并尋求患者家屬的幫助和協(xié)助,使得患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進而緩解患者的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②身體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詳細講解有關骨折后的肢體擺放以及擺放等方式,有關患肢血液循環(huán)情況的觀察方法,同時,指導患者有關用藥方法以及飲食方案等,降低發(fā)生褥瘡、便秘以及腹脹等癥狀的發(fā)生幾率。與此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以及飲食情況。在患者身體條件的允許下,需要根據(jù)患者的骨折情況,適當制定有關患者術后鍛煉和活動的方案,如床上鍛煉、床下活動等,進而幫助患者患肢部位的功能恢復;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在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實時穩(wěn)定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心理情緒,告知患者疼痛感受將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屬于一種正常反應,在一定時間后將會逐漸消失。同時,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患病情況以及個人資料制定針對性的鍛煉方案,如骨折部位、骨折損傷程度、固定物的選取、患者年齡、個人體質(zhì)等。對于上肢骨折患者,則需要在麻醉緩解后,適當指導患者屈功能的鍛煉,同時給予腿部以及臀肌肉的收縮運動。
常規(guī)組行基礎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呼吸、意識、血壓等,取合適修養(yǎng),促進靜脈回流,做好患處的保暖工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肌肉萎縮幾率以及各項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采取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估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總和為100分。①非常滿意:分數(shù)≥90分;②一般滿意:分數(shù)60分~89分;③不滿意:分數(shù)≤59分。臨床觀察指標: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骨折患者各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綜合組護理總體滿意度[48(92.31%)]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32(61.5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肌肉萎縮幾率比較
綜合組肌肉萎縮幾率3.85%(2/52)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26.92%(14/5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54,P=0.001)。
2.3兩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綜合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由于骨折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和急促,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干預十分重要[7]。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主要以護理人員和主治醫(yī)師為主,骨折患者長期以來缺乏正確指導和健康認知,將會出現(xiàn)一定的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8-9]。
護理人員需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將人文關懷始終貫穿于護理工作之中[10-13]。同時,給予患者出院后的持續(xù)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在患者接受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詳細記錄患者每天的恢復情況,如運動力度、活動范圍、鍛煉方式等,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肌肉萎縮的發(fā)生,降低關節(jié)畸形、萎縮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根據(jù)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適當力度的屈伸活動,并以患者的疼痛程度作為運動力度的調(diào)節(jié)標準,每天于餐后進行5~6次,每次持續(xù)15~20 min;下肢骨折患者于麻醉緩解后,適當進行踝關節(jié)、股四頭肌等活動,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鍛煉,每天堅持10~15次,每次持續(xù)10~15 min。同時,護理人員需詳細講解有關該類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及相關健康常識,指導患者正確的臥位及臥床休養(yǎng)擺放,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褥瘡以及關節(jié)僵直等臨床并發(fā)癥。對于能夠下床活動的患者而言,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則需要做好患者的保護工作,避免患者發(fā)生摔倒和墜床等不良事件;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無法下床活動的患者,則需要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給予定期翻身干預,避免發(fā)生褥瘡;對于需要拐杖輔助活動的患者而言,則需要為患者鋪設防滑墊,避免患者出現(xiàn)滑到事件。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鼓勵患者翻身、咳嗽和深呼吸,每天的飲水量≥2000 mL,避免患者出現(xiàn)泌尿感染或者肺感染等癥狀。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根據(jù)自身的身體體質(zhì)和恢復情況進行適量運動,避免再次發(fā)生斷裂,同時加強患者患肢功能的鍛煉和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14-15]。
【關鍵詞】頸椎骨折;護理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o the top digit cervical vertebra bone fractur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s the
illness complication, reduces the mortality rate and crippling rate, promotes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Method: Nurses the
method through below to carry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top digit cervical vertebra bone fracture patient; The close
observation life body drafts the change; Completes the psychology to nurse; Maintains the correct body posture and tows; Completes the foundation to nurse; Fixed time instructs the function exercise; Prevents the illness complication the
occurrence.Result:Through the appropriate health education, the top digit cervical vertebra bone fracture patient does not
have an example death, non-illness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Discussion: The careful health education may obviously reduce the top digit cervical vertebra bone fracture patient’s mortality rate with crippling rate.
【Key words】Cervical vertebra bone fracture; Nurses高位頸椎骨折常伴有神經(jīng)根或脊髓損傷,且損傷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樞,癥狀重,死亡率高,并發(fā)癥多。通過臨床治療和護理,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護理體會
1.1密切注意生命體征改變。頸椎骨折常由意外事故引起,由于暴力大常合并有臟器、肢體等復合傷,常病情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入院后護士要密觀察生命體征,特別注意呼吸、血壓、心率等變化,積極配合醫(yī)師搶救生命,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吸氧、導尿、計出入量;同時注意其它部位復合傷,糾正休克、保證呼吸道通暢,并行簡單有效的局部固定。
1.2心理護理。高位頸椎骨折患者由于突發(fā)意外致重傷,常出現(xiàn)各種不良心理反應,出現(xiàn)恐懼、焦慮、緊張不安、傷感、自憐、悲觀等情緒,甚至出現(xiàn)輕生念頭,護士應該加強病人心理護理。給病人真誠的關懷、撫慰,介紹成功病例,鼓勵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勇敢面對現(xiàn)實,積極配合治療。
1.3護理。頸椎骨折護理相當重要,若姿式不當,不但可加重脊髓或神經(jīng)根損傷,甚至無明顯神經(jīng)癥狀者會出現(xiàn)癱瘓甚至導致病人死亡。故在搬運及翻動病人時,務必保持患者身體縱軸的一致性,嚴禁軀干頸部扭曲旋轉(zhuǎn)。
1.4顱骨牽引的觀察及護理。術前常規(guī)頭部備皮顱骨牽引術后,保持頭高足低位,頭部抬高15°,以達反牽引作用,經(jīng)常觀察牽引的效能,且應該根據(jù)骨折和移位的不同種類采用過伸牽引或是采用屈曲牽引。特別是需要大重量牽引以便立即復位者,更應該密切注意牽引的重量、時間、和生命體征的變化。牽引針口應該常更換,外敷酒精紗,預防針孔感染。
1.5做好基礎護理,預防并發(fā)癥?;颊邞撆P氣墊床,在休克期盡量減少翻動病人,待休克糾正后每2~4小時協(xié)助翻身1次,預防褥瘡的發(fā)生,協(xié)助病人拍背、鼓勵病人咳嗽、咳痰,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鼓勵病人多飲水,防止泌尿系統(tǒng)感染、結石、多食含纖維素食物,作腹部按摩,給緩瀉劑,必要時灌腸,防止便秘。
1.6功能鍛煉。做好被動、主動功能鍛煉、防止關節(jié)強直,肌肉萎縮,防止肢體靜脈血栓形成,防止骨質(zhì)疏松,每天至少做2次各關節(jié)全方位動,被動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次數(shù)、程度。給病人詳細講明基本病情、注意事項、主動、被動活動的重要性、持久性,減少并發(fā)癥,降致殘率。
2結論
高位頸椎骨折患者操作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樞,癥狀重,死亡率高,并發(fā)癥多。通過精心的健康教育可明顯降低高位頸椎骨折患者的死亡率與致殘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
手術是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有效手段,術后需結合科學的鍛煉來恢復關節(jié)功能[1]。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術后康復技能的認知,康復鍛煉依從性較低,不利于疾病康復??缋碚撃P褪且环N個體行為改變模型,通過對所處不同階段的個體采取針對性行為轉(zhuǎn)換策略,以促進健康行為[2]。本研究選取9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探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其術后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三門峽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按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5~61歲,平均(43.56±9.14)歲,致傷原因為重物砸傷13例,墜落傷7例,跌倒傷15例,交通致傷13例。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4~61歲,平均(42.97±8.78)歲,致傷原因為重物砸傷14例,墜落傷8例,跌倒傷14例,交通致傷12例。兩組致傷原因、年齡、性別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X線檢查確診為脛骨平臺骨折。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指導飲食、功能鍛煉等。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組建健康教育小組,進行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培訓,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階段健康教育計劃,一對一進行健康教育,并發(fā)放指導手冊。依照患者理解水平、改變階段制定干預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每次干預<20min。(1)前意向階段?;颊吣壳盁o康復鍛煉意向。針對患者具體情況講解疾病、康復鍛煉相關知識,促使患者形成康復鍛煉意識,同時以成功事例鼓勵患者,激發(fā)其內(nèi)在動力。(2)意向階段。此階段患者有康復鍛煉的意愿,但無明確康復計劃。分析、消除患者顧慮,提高行為改變意愿,重點解釋康復鍛煉的益處。(3)準備階段。此階段患者準備于未來1個月進行康復鍛煉。與患者共同設立合理的康復鍛煉目標,制訂個體化計劃。通過自我提醒、自我獎勵等促進患者由偶爾鍛煉到規(guī)律性康復鍛煉。(4)行動階段。此階段患者已開始自覺康復鍛煉,還未超過6個月。識別影響患者堅持康復鍛煉的因素,鼓勵家屬參與康復鍛煉過程給予支持、監(jiān)督。(5)維持階段??祻湾憻挄r間超過6個月,鼓勵患者嘗試新鍛煉方式,避免同一項目帶來的枯燥感,持續(xù)自我激勵。
1.4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康復鍛煉知信行水平,以自制問卷調(diào)查方式進行評估,包括康復鍛煉相關知識、態(tài)度和信念、行為3個方面。知識、態(tài)度和信念、行為總分分別為40、36、48分。分數(shù)越高康復鍛煉知信行水平越高。(2)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以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估,包括總體健康、軀體疼痛、活力等8項,36個條目,采取百分制,分數(shù)越低生活質(zhì)量越差。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珋±s)表示SF-36評分、知信行評分,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知信行水平
干預后,兩組行為、知識、態(tài)度和信念評分均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行為、知識、態(tài)度和信念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SF-36評分
干預前,對照組和觀察組SF-36評分分別為(53.39±5.12)、(53.27±4.89)分。干預后,對照組和觀察組SF-36評分分別為(63.87±6.58)、(73.21±6.49)分。干預前,觀察組SF-36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F-36評分較干預前高,觀察組SF-36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關鍵詞】 臨床路徑;股骨骨折;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pathway in patient with femur fractures.Methods 120 femoral fracture patients were equal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enrolled in clinical pathway with planned, inp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hat is, patients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for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Control group wer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job of clinical pathwa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various stages (P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femur fracture;health education
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jù)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某一類特殊患者設定的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路線圖或表格,利用該路徑可以滿足患者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轉(zhuǎn)歸過程中健康教育的需求。通過將臨床護理路徑的健康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掌握了康復鍛煉的技巧。由于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敘述和口頭指導為主,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筆者將臨床路徑應用股骨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1月-2008年7月我科收治股骨骨折的患者120例,隨機以單、雙日入院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37~92歲,平均65.7歲;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34~96歲,平均68.9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學歷12例,高中學歷26例,初中學歷34例,小學及以下學歷48例。兩組患者手術除2例在全身麻醉下進行,1例腰部麻醉以外,其余患者在持續(xù)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而在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病情輕重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
1.2 方法
1.2.1 臨床路徑方案的制訂 臨床護理路徑由護理小組制訂,以表格的形式發(fā)放給患者,共分為五部分內(nèi)容:(1)入院24h內(nèi):詳細介紹醫(yī)護人員、醫(yī)院環(huán)境、安全與制度、衛(wèi)生處置、診療時間、等級護理、化驗檢查、醫(yī)保及新農(nóng)合病人、健康教育路徑表、病室制度告知單及病人安全告知單、陪護探視及請假制度。(2)做好圍手術期間的術前準備:向患者講解術前的常規(guī)檢查的內(nèi)容及注意事項,指導床上訓練大小便、功能鍛煉、飲食指導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疼痛的處理等。為保證健康教育的科學性、特異性和實用性, 由科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通過查閱病歷及相關文獻, 充分了解股骨骨折疾病特征后, 制訂臨床路徑, 根據(jù)病程階段和住院日期制定了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 每個方面又具體分為幾小點,共同制定出臨床護理路徑表,路徑表的主要內(nèi)容見表1。表1 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健康宣教臨床路徑表
2 入院宣教(共性A1-9、J4)
3 各種檢查治療的注意事項(共性K1、2、3)
4 皮牽引:(共性K4)(1)5~8歲患兒,牽引重量2~3kg,4~6周,股骨上1/3骨折,應屈髖,外展,外旋位;下1/3骨折,盡量屈膝。(2)3歲以下的小兒行雙下肢懸吊牽引3~4周,牽引重量一般不超過2kg,臀部稍稍離開床面為度,注意雙下肢皮膚情況
5 骨牽引目的及注意事項:牽引的重量一般是體重的1/7;采用頭低腳高位,不能隨意增減牽引的重量;進食時可適當抬高床頭,但時間不宜太長;注意保持牽引力線與脛腓骨縱軸方向一致;保持針眼處敷料干燥;牽引繩上不可搭任何物品;注意膝外側(cè)不要受壓防止腓總神經(jīng)受傷。(1)8~12歲可在脛骨結節(jié)下2~3橫指處牽引,重量3~4kg,患肢位置同皮牽引;(2)脛骨結節(jié)或股骨髁上骨牽引7~10天
6 石膏托固定注意事項(共性K4)
7 心理疏導(共性B6)
8 床上二便訓練方法:(共性I1)
9 皮膚護理:(1)足跟部懸空;(2)背部及尾骶部墊水墊或海綿墊保護,便后及時清洗肛周,必要時給予安普貼或塞膚潤保護;(3)間斷用健肢撐起臀部,使臀部懸空。(M)
1.2.2 實施方法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負責實施。實施前對所有參與的護士進行統(tǒng)一講解臨床護理路徑使用方法,然后根據(jù)患者的接受能力, 有針對性地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兩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和健康指導。實驗組按臨床護理路徑,為患者制訂住院期間護理路徑表,在患者入院當日由其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將路徑表1的內(nèi)容指導患者及家屬,責任護士根據(jù)當日路徑表的內(nèi)容實施相應的護理內(nèi)容,并根據(jù)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開展健康教育。如已執(zhí)行用藍筆在小序號前打“√”, 注明日期,如遇到變異情況則在路徑變異欄注明, 并記錄變異內(nèi)容和處理效果。如患者未掌握, 則及時分析原因并做相應處理, 以便路徑順利進行。護士長定期檢查路徑表,抽查患者以了解其掌握知識的情況,并發(fā)放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表。
1.3 評價標準及方法
1.3.1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并發(fā)癥包括肺部感染、關節(jié)僵硬、便秘等。
1.3.2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出院前1天對每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調(diào)查,依據(jù)臨床路徑表自制問卷調(diào)查表,對每個問題設3個評價標準,即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別得3、2、 1分,80~100分為優(yōu),70~79分為良,60~69分為一些般,
1.3.3 護理工作滿意度調(diào)查 采用我院護理部對臨床科室使用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diào)查表,責任護士不參與,以使?jié)M意度調(diào)查更為準確、真實、客觀。調(diào)查表主要包括: 護士的入院指導、服務態(tài)度、基礎護理到位情況、護理操作技術及宣教水平、工作主動性、人文理念等10 項內(nèi)容, 滿分為100 分, 按滿意(≥90 分) 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及計量資料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差異均有顯著性見表2。表2 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的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住院(19.8±2.4 )天,實驗組(16.6±1.9)天,兩組比較,t=5.70,P
3 討論
健康教育路徑是以嚴格的時間框架為指導,制訂并實施了醫(yī)護均認為的標準化流程,不但使護理人員有預見性、有計劃地按照路徑流程工作,同時也可使患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知曉功能鍛煉的目的,增強了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積極地配合護理功能鍛煉。通過患者進行有目的、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健康宣教,可及時消除患者思想顧慮。由于每一項護理工作都有可以參照的標準和結果判斷指標,避免了由于護士個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護理缺陷,也可使護理人員盡早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變化,盡快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按照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主動地進行正確的功能康復鍛煉,有效地防止并發(fā)癥和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不僅提高了治療效果,縮短了住院時間,并把健康宣教貫穿于臨床治療護理的全過程,使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其中,建立一種指導合作或參與的護患關系,充分發(fā)揮護士在健康宣教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對疾病的發(fā)展及預防保健知識有了進一步地認識,提高了患者回歸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
對股骨骨折的患者應用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方式具有直觀、易懂、易記,便于患者掌握及普及的特點,為患者提供一個全程、連續(xù)、動態(tài)的護理指導,這種健康教育形式對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也有所改進,不僅局限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從病因、誘因、飲食、康復、預防、心理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5~7]。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工作方式,可在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巧梨,羅曉梅,劉鳳英,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26(10): 1245-1246.
2 金立華.腫瘤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的調(diào)整分析.現(xiàn)代護理,2006,12(4):384.
3 陳洪群.張仲景辨證施護思想淺探.河北中醫(yī),2000,22(8):627-628.
4 孫愛群,范宜文.談現(xiàn)代整體護理與中醫(yī)護理的有機融合.現(xiàn)代護理,2003,9(8):636.
5 秦開蓉,吳潤蘭,黃玉蘭,等.健康教育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ADL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03,18(11):815-816.
關鍵詞:骨質(zhì)疏松;髖部骨折;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021-0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因骨質(zhì)疏松帶來的骨折發(fā)生率在12%左右,且這一比例處于持續(xù)上升中。髖部骨折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威脅身心健康,增加了死亡率。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患者的治療恢復影響,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64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2例)。在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在61-78歲之間,平均年齡(70.2±1.8)歲;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9例。在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在60-81歲之間,平均年齡(71.3±2.5)歲;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在60周歲以上,均為骨質(zhì)疏松性髖部骨折,經(jīng)CT或MRI檢查后確診。(2)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因車禍等暴力因素導致的骨折患者,無法配合研究患者。
1.3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3.1心理教育患者發(fā)生骨折后,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休養(yǎng),因此活動受限。加上對于疾病的不了解,容易形成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耐心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同時鼓勵患者積極樂觀治療,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1.3.2飲食教育第一,豆制品、奶制品、肉制品中含有較多的鈣質(zhì),有利于骨折的恢復,需要在飲食中大量攝取。同時為了促進人體對鈣質(zhì)的吸收,應該讓患者多進行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照射。第二,蛋白質(zhì)是保證人體各項活動有序進行的基礎,因此患者應多食用含有蛋白質(zhì)的食物。第三,患者不要抽煙飲酒,不要喝咖啡,少喝濃茶。
1.3.3運動教育運動鍛煉能夠預防骨質(zhì)疏松,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患者的自身體質(zhì)和耐受程度來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增強肌肉能力,保持骨骼密度。另外,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要求運動量逐漸增多,保證睡眠時間和營養(yǎng)。
1.4觀察項目和指標(1)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從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技能水平、工作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定,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2)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分別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疾病認知、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明依從性越好。
1.5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軟件,其中護理滿意率作為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x2檢驗;治療依從性指標作為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護理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6.9%,對照組為78.1%。經(jīng)比較可知,兩組在護理滿意率上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在遵醫(yī)行為、疾病認知、生活質(zhì)量等各項評分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