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優(yōu)秀記敘文

優(yōu)秀記敘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第1篇

植樹節(jié)到了植樹節(jié)到了。早上,風和日麗,春風拂面。我和文銳一家要去同沙水庫植樹了,我高興極了。

一到同沙水庫,我們就像快樂的小鳥“飛”進樹林里。開始植樹了,我和文銳一組,文銳拿著鍬子在地上挖了個坑,我小心翼翼把樹苗放進坑里,兩手緊緊扶著,生怕樹苗倒了。文銳弓著腰,彎著腳,正一鍬一鍬地給小樹苗填土呢!填呀填,直把樹坑填滿。然后我們用腳把土踩緊,再到河邊打了一桶水,把水慢慢地倒進土里,樹苗“咕咚咕咚”“喝”著水,一陣微風拂過,仿佛聽見小樹苗在說:“謝謝你們,我一定會長成蒼天大樹,幫你們抵擋風雨的。”

在植樹中,我們汗流浹背,但是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快樂的笑容,因為我們都植了樹,地球媽媽將會變得更加美麗!

保護樹木綠化環(huán)境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山坡上就像是鋪上了綠色的地毯。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那天,天氣晴朗,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云。小紅拿著鐵鍬、水桶和小樹苗到山坡上植樹。小紅先用鐵鍬挖了一個深深的坑,然后把樹苗放進坑里,接著培上你泥土,最后提來了一桶水i,給小樹苗澆上水。看著種好的小樹,小紅滿意地笑了。小紅脈脈地對小樹苗說:“小樹啊小樹,你要快快長大,好綠化環(huán)境!”

一陣春風吹來,小樹苗開心的笑了,小蝴蝶圍著小樹苗翩翩起舞,好像在說:“太好了!我們的家園更美了!”

快樂的植樹節(jié)今天是3月12日,是世界植樹日,我和媽媽扛著鐵鍬靈氣素苗,提起水桶,興高采烈地走向小區(qū)的小花園,準備種植一棵健康的小樹苗。

我們來到小花園,開始挑選種植的位置,經(jīng)過我和媽媽精挑細選,終于選好了一塊種樹數(shù)的佳地,那是一塊平坦而又寬敞的草地,周圍有幾顆大的樹木。

說干就干,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鐵鍬,往泥土里挖了起來,我將鐵鍬用力土壤里,再吃力的往上提,將挖出的泥土放在一邊,等會兒還要埋樹根用,就是這樣一勺一勺挖下去。挖樹坑其實也是件十足的苦差事,因為土壤很硬,所以很難挖進去,再加上土壤中有些挖的小石塊,所以更是難上加難,可把我累的氣喘吁吁。再說今天陽光明媚,我早已汗流浹背,疲憊不堪的我沒有放棄,為森林慈溪做努力。于是我站起來又挖了起來,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一個約十厘米深的樹坑挖好了。我高興地向媽媽領(lǐng)功時,媽媽卻不滿意第說,不行,樹坑太淺了,深一點,葉茂根深嘛!于是我又失落地走了回來。我不忍心自己的努力白費,于是我又拿起鐵鍬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飛速地挖了起來,為了讓慈溪更美好,這次我是更加起勁,我用吃奶的力氣把樹坑挖深了一半,過了會兒,終于大功告成。

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 生活教育 記敘文 教學現(xiàn)狀 教學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近代學者陶行知是探討教育與生活關(guān)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論基礎(chǔ)?!吧罴唇逃边@一理論直接且非常鮮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最核心的問題,即生活與教育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內(nèi)涵時,曾經(jīng)這樣說道:“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盵1]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會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說教育和學校要為生活p社會服務,教育要滿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過程要與生活過程和社會過程聯(lián)系起來,“生活教育”說到底就是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

在“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有三點最基本的內(nèi)涵,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吧罴唇逃敝傅氖墙逃荒苊撾x社會實際生活,教育要為了改造社會生活而存在,兩者密切相連,生活決定教育,只有當教育與生活相結(jié)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脫離了生活,那么就稱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務是不斷提高現(xiàn)實生活質(zhì)量,使生活不斷向前和向上發(fā)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核心思想?!吧鐣磳W?!敝傅氖菍W校必須與社會進行密切聯(lián)系,從而擴大學校對社會的影響。這個主張有兩個意思:首先,必須把社會與學校這兩者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學生從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區(qū)域中解放出來,使學校對學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單一地局限在學校內(nèi);其次,要把學校辦成更加貼近社會實際情況的,從而影響社會發(fā)展?!敖虒W做合一”,實際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實踐;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這樣就改變了舊的傳統(tǒng)教學中脫離生活、社會和實際的弊端,把單純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zhuǎn)移到培養(yǎng)學生生活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軌道上,做到學以致用。

陶行知認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該為這個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最大作用。

二、社會生活與作文教學的關(guān)系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具有極強的社會生活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該源自于生活,與生活同在。其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半壁江山”的寫作教學更是如此:命題、寫作、批改、講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都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了相關(guān)的規(guī)定,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diào)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學生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越充實,作文內(nèi)容越豐富?,F(xiàn)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fā)行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同樣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學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寫作記敘文。

作文教學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其實是用語音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思想。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p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培養(yǎng)個性且完善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三、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

記敘文是對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敘述及描寫,是表現(xiàn)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載體。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主要內(nèi)容,是學生進行考場作文的首選文體。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初中生寫作記敘文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寫記敘文,做到內(nèi)容具體;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gòu)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3]。然而,我校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現(xiàn)狀令人擔憂,無論是教師的寫作教學,還是學生的作文,都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寫作教學沒有系統(tǒng)性,記敘文教學也是如此。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備多方面條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積累、體驗及感悟,從文章的構(gòu)思、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這是需要多方面進行訓練和提升的,教學沒有可操作的、指導性強的理論和實踐指導?,F(xiàn)今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重閱讀輕寫作”的現(xiàn)象。寫作教學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閱讀教學篇目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作文教學難度大,對教師素質(zhì)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況。在作文教學中,長期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個體的情感表達。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作文的命題還是講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往往把作文寫作視為任務,勉強應付,很難喚起寫作激情,導致作文質(zhì)量不高,作文內(nèi)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和僵化。

就學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許多問題。按照常理,經(jīng)過小學訓練,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對記敘文寫作和訓練應該駕輕就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令人擔憂。

第一,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不愿寫作,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一是學生視寫作為任務,而不是出自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二是一些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內(nèi)容,或確實不會寫,也寫不好。

第二,作文題目相對比較平淡p老套,學生所選材料范圍比較狹窄。為鼓勵同學們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老師往往會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如“那一次,我 ?搖 ?搖”;“?搖 ?搖的滋味”;“我學會了?搖 ?搖”;“我不后悔?搖 ?搖”等。按照常理,如今學生都曾感受過童年的歡樂或成長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經(jīng)歷過一些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讓人感動或讓人憤慨的人和事,雖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夠暢所欲言……然而,一些學生所敘的事情或者胡編亂造、離奇虛假;或者是一些年舊舊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寫父母,就是我半夜發(fā)燒,父母送我去醫(yī)院;下雨天爸媽給我送雨傘;晚上父母為我蓋被子。寫同學,不是大雨天同學不惜自己淋雨把傘借給我,就是和同學發(fā)生一些矛盾,當自己醒悟過來想重歸于好時,發(fā)現(xiàn)同學已到異地求學……總之,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當然就無法把生活素材靈活運用到作文當中。

第三,作文語言不夠生動,描寫十分蒼白,缺少細致描寫。記敘文是記事和寫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敘述型語言和描寫型語言。記敘文語言既要求文字通順、表達流暢,又要求語言具備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要求在敘述的基礎(chǔ)上,將描寫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變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和如臨其境。但是,我們從初中生的記敘文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無法將一些細節(jié)描寫出來。因此,刻畫的人物比較單板干癟,描寫的場景不夠生動。

第四,學生作文審題立意能力不強,立意較為膚淺。記敘文的立意是通過寫人和記事表現(xiàn)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同學們往往缺乏審題意識,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隨意盲目地寫作,以致偏題、離題,或者立意相對膚淺、幼稚,沒有深度。

由此看來,初中記敘文寫作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

四、初中記敘文“生活化”寫作教學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張教育與社會生活結(jié)合起來,與兒童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首先強調(diào)生活是寫作的創(chuàng)作源泉,寫作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及套話。記敘文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對初中記敘文寫作現(xiàn)狀的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生普遍對記敘文寫作不感興趣,這是制約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在命題時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作為背景進行作文命題。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不同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題時應該注意這一點。葉圣陶先生說:“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jīng)驗范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shè)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經(jīng)驗范圍內(nèi)的,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jīng)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盵4]由此可見,教師所起的命題是要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的。其次,積極評價,進行多樣化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在給學生作文寫批語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以鼓勵為主。他們一次一次地寫了那么多篇作文,總有幾篇相對而言是寫得較好的,教師應該適當?shù)亟o予贊賞,多采用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辦班級刊物展現(xiàn)班級優(yōu)秀作品,甚至編寫班或個人的優(yōu)秀作文集。同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向報紙、雜志投稿。這些方式方法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二,充實學生的生活?!缎抡n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guān)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充實的社會生活是記敘文寫作的源頭活水。在平時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走出教室,走進校園,感受四季變化,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語文書中的一些篇目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了解內(nèi)心變化。更可以從閱讀中積累生活素材,現(xiàn)在很多中學生的課業(yè)任務十分重,平時過著學校p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直接經(jīng)歷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時則應該多閱讀,通過閱讀等間接方式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傊_展多種語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和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給寫作創(chuàng)造更多源泉,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有東西寫,有所發(fā)揮。

第三,在課堂上開展片段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記敘文寫作能力。寫整篇作文十分重要,從作文審題開始,可能需要大量時間。因此可以根據(jù)具體所學課文,結(jié)合寫作訓練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片斷練習,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例如,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很多經(jīng)典課文,可以當堂模仿并訓練,也可以根據(jù)作文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片段式訓練。從作文的審題、立意、構(gòu)思、選材、布局謀篇到行文等各個方面加以指導,完善記敘文寫作各個環(huán)節(jié)。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與生活有著密切關(guān)系,記敘文寫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引導學生自覺關(guān)注社會生活,感悟社會生活。因此,同學們的記敘文寫作往往脫離生活實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導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jié)合,與兒童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強調(diào)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們需要用這種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694.

[2]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8.

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第3篇

一、寫人記敘文寫作對象是“人”

(一)當前記敘文寫作的問題

寫作目標的確定依據(jù)于《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墩n程標準》認為,寫作中,學生既要學習,又要思考,要認識到,寫作的主體是學生自己,但讀者既有自己,也有他人,前者微觀,后者要在宏觀的視野中確定寫作目標和效果,這樣寫作能力才能得到自覺培養(yǎng)?!犊荚嚧缶V》提倡記敘文要真情實感,細節(jié)生動,鼓勵學生“以我為主”,寫出自己的生活和對生活的感受,有自己獨到的體驗和見解,反對為寫而寫,大話套話,無病,異想天開,平庸虛假地扭捏作態(tài)。以這些觀點看待現(xiàn)今的記敘文教學,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記敘文的方法指導上,例如細節(jié),沖突,構(gòu)思,線索,抒情,寫景,意境,點題等,但很少涉及“寫什么”,因為覺得這沒有教學的必要,所以也就不去加以研究;二是對于高中三年甚至是一個學期的寫作教學缺少規(guī)劃,有時候感覺很長時間沒有寫作了,就隨手找到一個作文題目,稍講一二,就讓學生動筆,學生就胡寫一通,反而是評講時,老師會花大量時間一一指出不足,甚至講如何升格,可是這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式?jīng)]有針對性和引導性,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提高,剩下來的,就是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于寫作,還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這樣,老師寫作教學低效,學生的作品簡單甚至稚嫩矛盾讓人哭笑不得。

(二)記敘文寫作要重視“人”

記敘文的根基是“人”。怎樣才能寫好人,要敘事,在敘事中去塑造人物形象,去表現(xiàn)主題,表達情感。一般好的記敘文,沉淀下來的,很多是人物形象,可以說,人物形象越突出、形象、飽滿、豐富,記敘文越成功,認識到這個問題,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至于環(huán)境描寫,細節(jié)描寫,議論抒情,鋪墊伏筆,呼應點題等,這些所謂的寫作技巧,可以慢慢地教學、鍛煉,最后做到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無意識地運用上去,不顯生硬。

(三)明確寫什么樣的人

記敘文寫作,寫自己,也可以寫別人。自己是很熟悉的,情感經(jīng)歷,所思所想,顯得真實真摯。此類好文章很多,如下面一段,甚是發(fā)人深思:

三??己昧?,難得一個晚上不必到校。信步走到校門前的街心廣場。華燈初上,流光溢彩,人頭攢動,一片歡樂海洋。射燈將花草樹木打扮得花枝招展,綠油油一片???,總覺得少些什么?;蛟S是考前的心理煩躁吧,我安慰自己說。瞥見廣場西北角有一條通向深處的小巷,我朝里走去。腳下的路不再平坦,有些硌腳。借著朦朧的月光,我看到腳下那一塊塊長方形的石塊,泛著幽幽的光?;蛟S,這就是大人口中所提到的城市里最后一條石板街吧。懷著虔誠的心,我放慢腳步,生怕踩疼了這條古巷。淡淡的月光傾瀉下來,氤氳出一派祥和。寂寥無聲,且聽蟲鳴。兩邊低矮的平房就那樣安靜地立著,墻磚之間已滋生了綿軟潮濕的青苔。我看見歲月在墻上一點點剝落、侵蝕。木制的大門深鎖著,鎖住了那青蔥的時代,鎖住了老一輩曾經(jīng)激揚的夢。晚風拂面,門環(huán)輕叩,卻遲遲不見應門人。這里,沒有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沒有塵世的無邊喧囂和物欲橫流。雖然沒有綠色射燈的照耀,但它依然顯得郁郁蒼蒼?;蛟S,這就是最本真的綠色吧? 我的心濡潤了,如花蕊中的一滴露,也被染上了一點。

但在當前應試背景下,寫人記敘文寫自己,不容易展開,寫作就會是一種自我介紹,或者更有甚者會變成一種夢囈。所以高考記敘文中的“我”,往往會像魯迅《孔乙己》里的小伙計,只是一個線索人物。故而,考場作文一般寫他人。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生一般被拘束在校園里,與外面的接觸有限,即使是校園家庭生活,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找各種借口回避,甚至漠然置之?,F(xiàn)在這個時代,信息膨脹,獲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很多,學生在寫作方面較之以往,應該得天獨厚,優(yōu)勢明顯,但是信息化經(jīng)濟化的社會,浮躁的現(xiàn)實,高考的壓力,又不能讓他們沉下心來,養(yǎng)成靜靜思考和感悟的習慣,所以即使生活再豐富,信息再發(fā)達,也是無濟于事。所以高中作文教學,應該想方設(shè)法讓他們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他人,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體驗。

二、如何寫好一個人

(―)找熟悉的人物

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包括親人師友,左鄰右舍等,他們是學生熟悉的,甚至影響深刻。老師的任務是讓他們在學生意識的墳墓中活過來,細細發(fā)掘他們的音容笑貌,細枝末節(jié),慢慢升華,突出一點,使人印象深刻。

這幾年的高考優(yōu)秀寫人記敘文,大多是寫三個方面。一是寫小學初中的生活,充滿對過去的懷念,對朋友的不舍,對老師的尊敬感恩;二是對高中生活的新奇,抱怨,無奈,迷?;蚋袘?;三是對周圍人物的觀照,尤其是對那些底層小人物的同情,尊敬,歌頌。第三種往往不隨大流,別具一格,寫得深刻,能脫穎而出。如下面這段敘寫,就在普通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中與眾不同:

那一間瘦小破落的房屋貼著邊上雙層的獨立門戶顫抖著,像是站不住,馬上就要轟然碎裂了,若不是那團死氣里不時憋出幾句蒼老的唱腔,路過的人準以為那不過是對殘垣罷。屋里的人已經(jīng)很老了,我這樣的小輩,不知其名姓,只以“爺爺”相稱。

他愛戲,尤其是京戲。這也叫人奇怪,這樣一個常年潤在江南深巷,梧桐煙雨里的南方人,卻偏愛那一口圓潤的京味,聽著便覺得帶著塵土氣息的京味究竟是怎么樣讓他如此癡迷的呢?我懷著對他的一點好奇,便時常到他家去,擠進那間像是快要坍塌的小屋,聽他滿口的“唱念做打,生旦凈丑”。他講著講著就愛哼上幾句,那個時候的他半臥在竹編的發(fā)亮的藤椅里,下巴微微抬起,雙目微合,蒼老的皮膚下那枚蒼老的喉結(jié)微微一動,滿口黃牙一露,聲音就和聲帶摩擦出的沙啞串聯(lián)起來,幽幽然繞過他自然彎曲著和著節(jié)奏晃動的左手手指,吻過他隨曲調(diào)打著拍子的右腳,然后滲入我的耳朵,鉆進血液控制了我心跳的起伏,我的欣喜便默默泛濫開來。

(二)找不熟悉的人物

得分高的記敘文,肯定不是低幼化的寫作,而往往能展現(xiàn)寫作者的視野,胸襟,修養(yǎng),境界,所以記敘文寫作要有由表到里的升華意識,要有讓讀者掩卷沉思的意識。這就要求突破自我的圈子,寫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因為自己不熟悉,那大多數(shù)同學不會寫到,而老師也未必在漫漫考卷中熟悉,這就可以出奇制勝。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由地談談他們自己遇到過的人物,哪怕是一面之緣,甚至不打照面,只是一晃而過或者抬眼偶然看到,這樣可以喚起他們塵封的往事,以及這些往事中的人物,讓這些人物死而復生。然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看能否和這些人再續(xù)前緣,去了解他們。如果他們消失在人海中,也可以由此及彼,去觀照與他們同一類的人物。在這些回憶咀嚼完后,就要鼓勵學生在上下學,哪怕在食堂打飯的時候,去觀察某些人,或者某一類人,如小區(qū)的保安,快遞員,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收廢品叔叔等。

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第4篇

一、品讀語言之美,為記敘文寫作添色彩

袁先霈先生說:“詩歌的藝術(shù)分析第一步就是語言分析?!迸c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詩歌語言是高度凝練化的語言,更值得咀嚼品味。賞析語言是詩歌鑒賞最基礎(chǔ)的一步,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也是帶來寫作效益最重要的一步。

洪鎮(zhèn)濤先生認為語文學習的正確途徑是在閱讀教學中感受語言、領(lǐng)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學生通過對詩歌中內(nèi)涵豐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語言進行獨特的感悟,對于培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從煉字入手,品讀語言精確性

詩歌具有獨特的語言特征,那就是一字傳神。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里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讀者可以想象紅杏枝頭蜜蜂忙碌,一派喧鬧的景象,也可以聯(lián)想春天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所以“紅杏”是春天的寫照,“鬧”字是整個春天活力與生命力的體現(xiàn)。又如“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中的“弄”字,將無情化為有情:月下花朵如一個個活潑的兒童在逗趣、游戲,讓你感受到花草的情趣。詩歌閱讀中還有諸如此類傳神的字詞數(shù)不勝數(shù),其意味皆值得咀嚼、品讀。而對此作出探究后更應在記敘文習作中注意遣詞造句的精確傳神。比如記敘文《圍觀》,描寫圍觀的場面:“人潮向‘尖叫’處涌去,不多時,已形成圍觀之勢。人群間的空隙已不多,而立刻又被一個赤膊的大胖補滿了;后面的一個抱著孩子的老媽子想乘機擠進來;一個小學生奔上來,向人叢中直鉆進去?!币陨蠋拙湓谶x擇進出動作的動詞時,胖子用“補”、老媽子用“擠”、學生用“鉆”、這樣不僅符合個人的形體特征,同時也將圍觀人群的典型心理――“湊熱鬧”、“好奇”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用詞精確傳神。

(二)從風格入手,品讀語言多樣性

語言風格多種多樣,不同體裁的文章對語言形式有著不同的要求。曹丕《典論?論文》言:“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而作為同一體裁的詩歌也因?qū)懽鲀?nèi)容的差異、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的迥異而擁有不同的語言格調(diào)。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用語新穎,不落俗套,體現(xiàn)詩歌“清新”的語言特點;如“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氣勢雄偉,立意奇特,體現(xiàn)詩歌“雄奇”的語言風格。幽默諷刺、含蓄委婉、蒼涼悲慨……各種語言風格在不同詩歌中表現(xiàn)得淋漓精致,為廣大學生提供語言的盛宴。學生在品讀詩歌的同時,應于其中濡染吸收,在記敘文寫作中也能因文變化,自然表達,提高語言修養(yǎng)。如寫作《我的2012》時,有學生運用“準確形象”的語言風格,寫到“兩天前,卻仿佛已是至少幾個月前的事,我背著一包的無奈、迷惘、憂心,隨著父親踏上了人生的2012之旅――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學校做最后的沖刺:準備我的12年的高考”;又有學生運用“樸實通俗”的語言風格,寫到“一天中最讓人振奮的午餐時間到了。餐桌上有狼吞虎咽的、有高聲喧嘩的、有狠狠地咬筷子的……”,多樣的語言風格,使文章各具特色。

(三)從借鑒入手,品讀語言相關(guān)性

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詩詞的海洋中,不同時代、不同文人對于相同命題都有著或相似或不同的理解,如寫“雨”,有“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朧之美;有“小樓一夜聽春雨”的細膩之美;有“渭城朝雨輕塵”爽朗之美;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供取之無盡的原材料。如寫作《追尋一縷書香》,“低吟淺唱體會李清照‘一種相思、兩地閑愁’的刻骨愛戀;體驗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慘失落……心被濡濕了,我開始靜靜思索,任空氣中彌漫陣陣書香?!痹谟洈⑽膶懽鲿r,如果能夠巧妙“引用”或“化用”古詩詞,將佳詩麗詞引入作文,就會使作文顯示出豐厚的文化底蘊,處處透出文雅之氣,使得作文神采飛揚。

二、品析形象之美,為記敘文寫作增表現(xiàn)力

詩歌會依據(jù)主題的不同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描繪了一位因現(xiàn)實與理想矛盾不可調(diào)和而產(chǎn)生煩擾的人物形象;“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描寫了一位純真羞怯的采蓮女形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因為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前句以少女面對小伙子“欲語低頭笑”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其羞怯;又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為塑造老漁翁高傲品性而進行了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

人物是記敘文的靈魂,是文章吸引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常用表現(xiàn)手法――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更應借鑒到記敘文寫作中,從而提升文章品質(zhì),增強表現(xiàn)力。如《母親》一文中“她老了。燈光下可以清晰地看見她的雙手因為長期的操勞變得不再纖細美麗,細紋像是有生命力的藤蔓一樣在她的手上伸長,舒展,而此刻這雙手因為悲傷而微微地顫抖,帶著我的心也狠狠地顫了一下”。細節(jié)刻畫母親的手,通過母親手的變化強化母愛對自己的沖擊,形象可感。文章如此塑造形象,讓讀者過目難忘。

三、品味意境之美,為記敘文寫作描情境

袁先霈先生認為鑒賞詩歌要從語言開始,進而至于意象,再進而達于意境。詩歌教學應引導學生根據(jù)詩中所提供的意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善于選取符合詩意的意象“雞聲”、“月”、“板橋霜”,通過這些意象的組合描繪了早行的典型畫面,營造了早行時清冷寧靜的意境,交代了旅人凌晨趕路的凄冷、寂寞心情,讓讀者自然領(lǐng)會野況羈旅之愁,可謂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而記敘文寫作同樣以有意境為上。意境是否運用得當已經(jīng)成為衡量記敘文成敗的重要尺度。如《那時花開》“潔白的病房,潔白的床單,同樣白的,還有病床上那人蒼白的臉色,仿佛生命已連同血色一齊褪的干凈。唯有病房外那一株紅梅仍兀自開的熱烈……”,以白色的物象營造病房的環(huán)境,暗示父親身體的病痛。與畫面不協(xié)調(diào)的紅梅伏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意境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讓文章一下子就能靈動起來。

同時,有許多意象經(jīng)過古典詩歌與文化千百年來的層層積淀而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如:“花”作為詩歌的傳統(tǒng)意象,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命的贊美與留戀。在記敘文創(chuàng)作中,可以觸類旁通,讓讀者準確快速的理解、想象,如《花落春猶在》,“那年,桃花如云如霧,紅遍滿山。叔叔迎來了如桃花般的嬸嬸”,通過桃花盛開場景的設(shè)置,為嬸嬸的出場營造了熱烈、美好的氛圍;同時也因為“花”意象的傳統(tǒng)意義,激發(fā)讀者對嬸嬸美好形象的想象。

優(yōu)秀記敘文范文第5篇

 于漪老師說:語文教學是個系統(tǒng)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

 針對目前作文教學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連貫性和序列性、學生寫作缺乏興趣、作文教學效果低下等問題,我們認為作文教學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學策略,要真正體現(xiàn)寫作教學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來解決教師教學生學的問題.具體落實措施為:編寫具有科學、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寫作訓練序列;改變作文評價模式,體現(xiàn)科學序列評價梯度等,以期改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編寫具有科學、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材料

 長期以來,對課本基礎(chǔ)知識的扎實掌握與鞏固,是每位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因而細而又細,反復而又瑣碎,可是對教材規(guī)定的作文訓練卻往往是以指令性寫文一次就一帶而過,使之成為語文基礎(chǔ)知識教學的一個附庸,而沒有把它提到一個與基礎(chǔ)知識并重的運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這種模糊的認識與做法同教師對作文教學的具體而微的要求與規(guī)律的把握不足有關(guān)。作文教學在實行中只有“點”的簡單的涉及,而無“面”的漸進性廣泛涵蓋。對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把握與實際運用的內(nèi)涵認識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問題。教材中作文訓練的指導意義不強而且實踐的范圍較窄,訓練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在每冊中只有寥寥數(shù)次,無法體現(xiàn)作文教學的連續(xù)性與漸進性。而作為擔負著指導責任的教師不可能也無暇去深入設(shè)計這種訓練過程,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個弱點,只有“點”的訓練,沒有“線”與“面”的連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學的實施,急需一套與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內(nèi)容豐富層次分明的訓練補充材料,供教師選擇使用。內(nèi)容編排的靈活性與訓練層次的漸進性應是其主要特點,要既能體現(xiàn)出課標的要求又切近學生多彩的生活。

 二、貼近學生生活,建立寫作綜合性訓練序列

 初中三年訓練重點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記敘文為主,初二以說明文寫作為主,初三著重訓練議論文。這種安排符合初中語文教學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具體的文體來說,同樣應該由淺入深,先易后難。教師在作文教學也由導引、示例、訓練三部分組成?!皩б敝饕墙探o學生掌握每種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為那些寫作未入門的學生迅速寫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幫助;示例,顧名思義是選擇典型的范文,來剖析給學生看,讓學生從范文中獲得教益,受到啟發(fā);最后當然要落實在學生的訓練上,這更要一步一個臺階,不能把已經(jīng)得到細分的目標毫無條理的讓學生練習。教師要始終記住作文訓練的序列性和科學性。如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訓練,只有在學生能較好地運用順敘來寫人記事時,才能嘗試訓練倒敘和插敘。特別注意訓練的目的的單一而集中,每一次訓練一項作文能力。

例如記敘文寫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以抒情達意為主的記敘文”。各類又可再此切分。如“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記敘文”、“多事一人的記敘文”、“一事多人的記敘文”等。因為訓練目標單一而集中,教師講解容易深入透徹,學生理解也容易,這就有益于消除學生對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師的理解并在作文訓練中對學生如此要求)的畏難心理。追求“大而全”,學生做出來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機會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學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環(huán)往復,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從來沒有登上山峰的成功體驗,從未享受到勝利的喜悅,逐漸喪失對作文的興趣也就順理成章。將訓練目標設(shè)立小一些,學生便能夠集中精力和筆力,寫出符合訓練要求的文章來,同時能激發(fā)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收獲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語詼諧,人物處理真實形象,描寫方法靈活多樣,思想也積極向上。一個片斷訓練,完成了一次所謂的大作文都未達到的目標。

三、改變作文評價模式,體現(xiàn)科學序列評價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