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名句經(jīng)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念起即覺,覺即不隨。
2、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3、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4、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5、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7、應無所住處生其心!
8、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9、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10、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1、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12、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13、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4、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15、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16、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7、如筏喻者,法尚舍,何況非法。
18、云何應?。吭坪谓捣湫??
19、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2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1、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2、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23、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24、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5、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6、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7、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28、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29、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30、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31、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32、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33、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34、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35、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6、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38、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39、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40、迷途經(jīng)累劫,悟則剎那間。
41、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42、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43、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44、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4、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7、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10、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1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3、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
1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關鍵詞:《論語》 經(jīng)典名句 語文教學 語言特點
引言
《論語》是我國2000多年古代語文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是世界教育的寶貴遺產(chǎn)。漢代以后,《論語》作為專書供后代學子學習,被列為科舉考試必讀書目。直到近代,《論語》對歷代語文教育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論語》其實有著豐富的語文教育功能,譬如,其首創(chuàng)的輕靈簡便的直錄式的散文小品體裁、言約意豐且非常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力,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表現(xiàn)手法等。帶領學生感受和學習這些語文元素,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的語文能力更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質。帶學生讀《論語》,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語文元素,自然而然地就把經(jīng)典閱讀與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融為一爐。
一、《論語》經(jīng)典名句的高度概括特點分析
“概括”是指語言的高度凝煉,字字珠磯,句句精粹,無雕章琢句之嫌,似格言、警句一般;所謂濃縮,是把眾多的內(nèi)容,濃縮在一句話中來表達,當然概括和濃縮是不能分開的。概括本身就是濃縮,濃縮本身也體現(xiàn)了高度概括。
“概括”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使用語言的高度精確性,“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萬章上》)正是《論語》名句的特點,如: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它由四個分句組成,高度概括了與之相關的三件事,先總后分,以反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引人深思,催人反省,督促人們積極向上。它講的雖然是封建的修身方法,但卻超過了它的本義而又具有普遍的含義,給人以思索以鼓舞。如:
學而不思則周,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這是一個并列的緊縮復句。講的是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強調(diào)學與思的對立統(tǒng)一,富有哲理性,它對于我們研究學問與學習,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談的是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溫故”從而“知新”。前句兩兩對偶,珠兩悉稱,中間“而”字相連,把“為師”的條件表達得淋漓盡致,顯然談的是“因”;后一句氣勢連貫,似江河奔瀉,談的是“果”?!翱梢詾閹熞印?,音調(diào)高亢,從不能“為師”到可以“為師”,給后代儒生以啟迪,形成了無窮無盡的力量。如: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
這也是一個并列的緊縮復句,前后兩個層次均由動賓詞組所組成,談的也是封建的修身方法,然而它卻具有普遍的含義。當然孔子理解的“賢”,與我們今天理解的“賢”是完全不一樣的??墒窍蛳冗M人物、賢能志士、戰(zhàn)斗英雄學習,歷來都是為中華民族所積極提倡的。如: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四個分句各言一事,但又連貫而下,一氣呵成,遣字造句信手拈來,毫不費勁,把虛心向人求教的道理表達得清清楚楚,干脆俐落,恰似晶瑩澄澈的水。如: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
三個分句各言一事,前兩個分句為“因”,后一個分句為“果”?!巴场?、“忘憂”并舉,“樂”、“憂”相對,寫得灑脫自如,好似隨口而出,音節(jié)響亮、悅耳,字里行間透露出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反復玩味、咀嚼,可使人受享不窮,倍感時光歲月的珍貴,切不可蹉跎歲月。如: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
這兩句都是連貫復句。前句“無”、“有”對舉,一反一正,相反相成,既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又把志士仁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充分描繪出來,給人的印象確是令人難忘的。后一句則以反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分別說明了“任重道遠”的含義??鬃犹岢托麚P的“仁”,我們當然應當摒棄,但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任重道遠以及后來演變而成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幾千年來其生命力一直旺而不衰,成了中華各民族的共同語匯,使用頻率之高,完全出乎想象。
二、《論語》名句的形象化語言分析
《論語》的“立象”與“盡意”指的是用形象化的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出內(nèi)心的宗旨,讓主題明顯突出。如:
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
前一句五個形容詞并列,突出了君子溫文爾雅、謙恭禮讓的品德;后一句則強調(diào)文質結合,突出了君子內(nèi)在外在的表現(xiàn),說的是人的素質,均采用描述方法。君子的形象寓于景中,處處傾注深情,給人以直觀感。如: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孔子反對用錯誤的手段獲得富與貴。他把這種“富”與“貴”比之“如浮云”。目的是為了突出君子的正直、孤芳自賞,對“不義而富且貴”的人不屑一顧,鄙棄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描寫,也是比喻。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這里仿佛寫的是一位孤憤、憂郁的老人,面對東去的流水,深深感到歲月有限,良辰美景不多,他好象告誡后人:應該加倍努力,珍惜這大好春光,不可虛度歲月,造成終身遺憾。用的也是比喻方法。如: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三句話非常形象地描繪了君子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比喻貼切生動,語句流暢、質樸,完全是先秦口語的天然本色,絕少人工雕飾。給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如: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這是排比句,它強調(diào)立志的重要性?!吨祆?四書集注》引侯氏曰:“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已。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人無志不立,如人為外力所屈,則人決非人矣。含義深刻,語句精警。如: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論語?泰伯》)
“大節(jié)而不可奪”正塑造一個受任于危難之中,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的封建忠臣形象。前兩句排比講的是條件,后一句則講結果?!巴辛咧隆薄ⅰ凹陌倮镏?,”報言其小,不一定是實指。如: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這是形象比喻,形容向善避惡,施德行善,強調(diào)人該做有公德之人,都是用的比喻方法。如: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學而》)
“蕩蕩”、“戚戚”形容詞重迭,分別突出“君子”、“小人”不同的心理素質,造句精警,對稱整齊,默吟一遍,便能記住。在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有效地使用《論語》中的經(jīng)典名句,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班固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書?藝文志》)?!墩撜Z》名句的高度概括語言特點,形成了不少具有生命力的名篇,這既賦予經(jīng)典教育新的內(nèi)涵,又能有效地開發(fā)語文學習資源,切實地補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經(jīng)典的《論語》名句成了語文教學中質量上乘的內(nèi)容,為培養(yǎng)學生的較好的語文能力增加了上好的養(yǎng)料,也為課堂增色添彩。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3.
1、天上掉鈔票我不會彎腰,因為天上連餡餅都不會掉,更別說掉鈔票了。
2、生活好玩,因為生活老他媽玩我。
3、想污染一個地方有兩種方法:垃圾,或是鈔票!
4、英雄難過美人關,我不是英雄,美人讓我過了關。
5、我喝水只喝純凈水,牛奶只喝純牛奶,所以我很單純……
6、愛情就是犯賤,而且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犯賤。什么時候你不犯賤了,女人就來了
7、英雄不問出路,流氓不看歲數(shù)
8、好好學習,天天想上!
9、人總要犯錯誤的,否則正確之路人滿為患。日出只要在日落前出現(xiàn)就好,上課只要在下課前到達就好。啥時硬件也可以COPY就好了!
10、買了電腦不上寬帶,就好比酒肉都準備好了卻在吃飯前當了和尚。
11、你可以像豬一樣的生活,但你永遠都不能像豬那樣快樂!
12、葉子的離開,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13、執(zhí)子之手,將子拖走!子若不走,拍暈了繼續(xù)拖走!
14、女媧日天,后羿射之。
15、躺在床上看電視不如在看電視時上床。
16、這個世界上我只相信兩個人,一個是我,另一個不是你。
17、我拿什么整死你的愛人……
18、佛曰:“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我寧愿用來世的一次
19、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事,你不X他媽,他就不知道你是他爹。
20、沒有錢,沒有權,再不對你好點,你能跟我?
21、擦肩而過來換得今生的500次回眸。
22、你以為我會眼睜睜地看著你去送死嗎?我會閉上眼睛的!
23、長得真有創(chuàng)意,活得真有勇氣!
24、你給我買10條煙總比我去一次夜總會劃算吧。
25、參加選美的那些女人,都找不到好男人,因為好男人都結婚了,比如我。
26、動物的種類在減少,人的種類在增加嗎?
27、為配合今年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勝利完成,本人決定暫時不和異性朋友接觸,謝謝合作。
28、要我掃地就絕對不刷碗,要我刷碗就絕對不掃地,兩樣一起做?你當我是外星人??!
29、給我一個支點,我把鄰居那小子的汽車翹到溝里去,省得他見我就按喇叭。
30、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可我卻用它來翻白眼。
31、網(wǎng)絡就像是監(jiān)獄,本來是偷了個錢包進來的,等出去的時候就什么都學會了。
2、愿你的生命有夠多的云翳,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3、白的花勝似綠的葉 濃的酒不如淡的茶。
4、心靈的燈,在寂靜中光明,在熱鬧中熄滅。
5、踏著荊棘,也不覺悲苦;有淚可落,亦不是悲涼。
6、命運如同海風—— 吹著青春的舟 飄搖的 曲折的 渡過了時間的海。
7、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8、少年的夢想是風的夢想,青春的思念是長長的思念。
9、倘若世間沒有風和雨,這枝上繁花,又歸何處?只惹得人心生煩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