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va视频,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親子游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親子游戲范文第1篇

打中爸爸

玩法:爸爸坐在地上或床上,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手比劃成小手槍,從不同的地方對著爸爸瞄準。孩子嘴里喊一聲:“叭……”爸爸假裝被子彈擊中,應聲倒下,然后坐起來接著當靶子。

孩子的收獲:“拿”手槍的感覺超好,像一樣,還能過一把射擊的癮。

爸爸的收獲:倒下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如果感覺很累,還可以延長裝死的時間。

比賽投籃

玩法:準備一個小筐,放在合適的位置,再團一些紙球,或者將襪子卷起來,甚至可以找一些筷子、小勺之類的小物件充當投置物,和孩子一起往筐里投,看看誰投得準呢?

孩子的收獲:原來投不同的東西時,要用的力氣是很不一樣的,為什么?

爸爸的收獲:看到孩子開始動腦子了,欣喜之余對自己說:“別著急,讓孩子先自己琢磨”。

枕頭大戰(zhàn)

玩法:爸爸拿一個枕頭頂在頭上或肚子上,孩子拿一個枕頭向爸爸沖過來,看看能不能將爸爸沖倒。如果沖不倒,孩子還會發(fā)出第二次、第三次進攻。感覺差不多的時候,爸爸就讓孩子沖倒一次吧,給孩子一種成就感。

孩子的收獲:看來我的本事真是越來越大了。

爸爸的收獲:孩子開心了,雖然自己累一點,心情卻很不錯。

沙發(fā)蹦床

玩法:孩子站在沙發(fā)上,和爸爸面對面。爸爸兩只手分別扶住孩子的腋下,高高地舉上去再輕輕落下,然后教孩子腿向下彎曲,蹬直,爸爸幫著跳起來。借助沙發(fā)的反彈力量,可以節(jié)省一些力氣。玩幾次之后,爸爸和孩子都累了,就一塊兒倒在沙發(fā)上休息一下。

孩子的收獲:感覺真的像跳蹦床似的,好刺激??!

爸爸的收獲:鍛煉了胳膊的力量,不過玩多了,胳膊有點酸疼。

像考拉一樣

玩法:孩子坐在爸爸的腳背上,雙手緊緊抱住爸爸的一條腿,爸爸就這樣帶著孩子在屋子里走來走去。累的話,換一條腿接著玩。如果孩子玩起來沒完沒了,爸爸可以提個要求,從哪里走到哪里,游戲就結束了。

孩子的收獲:爸爸的腿好結實、好健壯呀,抱著這樣的大腿感覺真安全!

爸爸的收獲:整天坐在辦公室里不怎么走動,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鍛煉一下。只是太消耗體力了,堅持的時間也不會很長。

會變的影子

玩法:吃完晚飯,把屋里的大燈關上,打開臺燈。爸爸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臺燈和墻壁之間,前后移動,看看影子是怎樣變化的?還可以用手變出各種影子來呢,比如像小狗的嘴一張一合,像小鳥的翅膀在扇動等等。

親子游戲范文第2篇

玩游戲,是寶寶的權利和工作。

寶寶在游戲中學習各種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

寶寶在游戲中體驗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嬰幼兒期是人生長發(fā)育最快的階段,如果爸爸媽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和寶寶一起玩游戲,不但能使親子關系更加親密,還能使寶寶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親子游戲――是寶寶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

親子游戲――是寶寶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親子游戲――是寶寶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需要。

如何和寶寶玩親子游戲

要讓寶寶喜歡親子游戲,更好地發(fā)揮親子游戲的作用,爸爸媽媽首先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的親子游戲環(huán)境。一個自由自在、充滿有趣事物的游戲環(huán)境,可使寶寶滿足而專注地在其中玩耍。家中任何一樣隨手可得的物品都可以是寶寶現(xiàn)成的玩具。

游戲環(huán)境包括游戲內(nèi)容、游戲時間、游戲材料、游戲空間等。

首先了解寶寶的年齡特點

親子游戲的內(nèi)容要適合寶寶的年齡和興趣,要從寶寶的生活中挖掘、發(fā)現(xiàn)游戲。父母要根據(jù)寶寶的年齡特點,尋找或者設計一些生動有趣,便于在家庭中玩的親子游戲。

2歲左右的寶寶具有這樣的特點:

――大肌肉的控制和應用能力發(fā)展迅速,逐漸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細動作;

――正處在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

――好奇,喜歡“自己動手”。

游戲內(nèi)容,隨意又輕松

針對2歲前后寶寶的這些特點,父母可以設計許多有趣的游戲,如:

能促進寶寶大肌肉運動的游戲,做親子操、走樓梯、鉆“山洞”等;

能促進寶寶小肌肉發(fā)展的游戲,“彈”鋼琴、揀豆豆等。

忙不是借口,父母心態(tài)是關鍵

不少年輕父母說,上班忙,壓力大,沒有時間跟寶寶玩。其實,跟寶寶玩游戲無需占用大塊的時間,飯后、睡前的零星時間都可以進行。關鍵要看爸爸媽媽是否有這份心思,是否有這份跟寶寶一起玩的心情。

寶寶最喜歡的就是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玩游戲。

推薦:寶寶特別喜歡的、隨時隨地都能玩的親子游戲

1.爸爸來做滑滑梯

爸爸坐在椅子上把雙腿伸直,寶寶靠在爸爸的胸前,順著爸爸的腿向下滑,如果寶寶愿意,可以反復玩多次。

2.爸爸是個大山洞

爸爸雙手撐地,身體弓作“山洞”,“山洞”的大小、位置可以隨時變換,寶寶可以躲在里面,也可以鉆進鉆出。如果是爸爸媽媽的“雙人山洞”,那寶寶鉆起來就更帶勁了。爸爸也可以坐著或躺著,變成一座“山”,逗寶寶來翻過爸爸這座山。

游戲材料,隨手可得

游戲材料不是越貴越好,而在于其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寶寶游戲的需要?,F(xiàn)成的玩具當然不錯,其實,家里的廢舊物品、家用雜物和自制玩具寶寶更喜歡,因為它們更能給寶寶提供想象的空間。譬如:

豆子――是寶寶平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把各種豆子裝進家中空的飲料瓶中,蓋上瓶蓋,并把瓶口封起來(安全起見),讓寶寶觀察不同的瓶子,談論一下里面裝的是哪種豆;和他一起搖晃瓶子,聽聽發(fā)出的聲音,感受聲音的區(qū)別。你們的討論還能豐富寶寶的詞匯。

廢紙箱――用廢舊的紙箱為寶寶做一個投籃箱。在紙箱的不同地方挖幾個不同大小的洞,再畫一些動物頭像。投籃的球可以用報紙捏成團,做成大小各異的紙球(讓寶寶自己做)。寶寶投籃時,可以根據(jù)洞的大小選擇相應的球來投籃。這要比你去玩具店買一個籃球架和皮球更吸引寶寶。

同樣的紙箱還可以變換出很多玩具。把紙箱平放,上面遮塊花布就成了一個“隧道”,寶寶就可以興致勃勃地鉆和爬了(鍛煉了大肌肉,促進了大腦的發(fā)育)。

游戲空間,一個角落就可以

住房寬敞的家庭可為寶寶提供專門的游戲室,住房不夠寬敞的可安排一個角落,作為寶寶獨立的游戲區(qū)。譬如:

“自然區(qū)”――只需為寶寶養(yǎng)上一盆花,種上一顆蠶豆,就一樣能讓寶寶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生長有周期,寶寶一旦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變化,不僅能樂在其中,還能了解植物生長的簡單知識。

在臥室或客廳為寶寶騰一個角落,用廢舊材料為寶寶布置一個游戲環(huán)境,寶寶照樣玩得樂呵呵。譬如:

用舊的大紙箱為寶寶構建一座房子,挖一個門,開幾扇窗,裝上屋頂;將寶寶撿來的樹葉裝扮在屋頂上,房內(nèi)讓寶寶自主放置游戲需要的物品,墻壁更可讓寶寶自己動手來布置……這樣的房子一定讓寶寶樂不思蜀。

成為游戲高手的3個秘訣

1.你的參與讓游戲更有趣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對不同的游戲有著不同的興趣與熱情。小年齡的寶寶會故意讓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讓它發(fā)出響聲,然后期待大人把物品撿起來,再掉下去,一而再,再而三,樂此不疲。一些大人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游戲卻會引起寶寶的強烈興趣。

父母參與寶寶的游戲,可強化游戲的興趣點,誘導寶寶的興趣,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和想象力。

2.讓寶寶做游戲的“老板”

對寶寶來說,任何事情都是游戲,寶寶“游戲人生”的做法可能會讓父母十分困惑,有的父母會急吼吼地去批評、干涉,人為地限制寶寶的游戲,或者為了“學到知識”而強迫寶寶玩他不喜歡的游戲。

跟寶寶游戲時――

你不要包辦代替,不要指手劃腳,更不要袖手旁觀。

做寶寶的玩伴,以寶寶的眼光欣賞你們的游戲。

充分調動寶寶的積極性,發(fā)揮他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他在游戲中通過模仿與創(chuàng)造積極參與,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處理事情。

寶寶在游戲中遭遇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你要及時介入,加以引導。

3.讓親子游戲生活化、互動化

將游戲和寶寶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把游戲要素滲入寶寶的日?;顒又?使寶寶在尋常的活動中獲得游戲的體驗,使生活游戲化。

例一:

清晨,寶寶睜開惺松的睡眼,和他一起“幫助衣服上的扣子找家”,鍛煉他的精細動作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例二:

家家都有門,門是很自然的、隨手可得的游戲道具。

語言游戲――“請進來”。爸爸媽媽敲門,說:“我想進來?!睂殞氶_門,說:“請進來?!?/p>

開門――關門的動作,可以讓寶寶聽著大人的語言指令來操作,在游戲中理解“開”與“關”的意義;引導寶寶觀察和探究“門把手為什么會轉”的秘密,找找還有什么也會轉。

可以讓寶寶嘗試用鑰匙開門鎖,了解鑰匙與鎖的關系等。

例三:

床單和大毛巾,家家戶戶都有,寶寶又都喜歡玩鉆和爬的游戲,那就用床單來建造一座“山洞”。將床單鋪在兩個高椅子上就可以了,簡單又實用。你可與寶寶一起躲在“山洞”里(床單下)看外面,和寶寶一起感受床單里外的不同,告訴他“里面暗,外面亮”,豐富寶寶的詞匯;紅、綠床單的變化又可以讓寶寶對顏色的認知得到鞏固。

假如寶寶不喜歡山洞了,別著急,大毛巾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玩的“宇宙飛船”。讓寶寶躺在大毛巾中間,父母拉住大毛巾的4個角,做前后左右搖擺的動作,這樣可以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

游戲對于寶寶來說,是一種歡快愉悅、自由自在的活動;

游戲是一種能夠發(fā)展寶寶內(nèi)在生命力的活動;

游戲是父母親近寶寶、了解寶寶的橋梁。

親子游戲范文第3篇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教育;親子游戲包;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65-01

一、背景分析及及其意義

背景分析:班級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大部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固定的玩伴,很難實踐社會交往的一些基本方法;班上家長多以雙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平時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較大,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很少,孩子在家中的活動主要以玩具、電視、電腦為主;家長整體素質不高,偏重于孩子知識技能的訓練。針對這一現(xiàn)象,幼兒園提出了在家庭中推廣“家庭親子游戲包”。本文分析整理家長與孩子進行游戲時存在的問題,指導家長在家庭中如何通過“家庭親子游戲包”開展親子游戲,意在促進親子游戲包在家庭中的實施與推廣,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二、“家庭親子游戲包”的概念

家庭親子游戲包是立足《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視角,由教師設計的一種教玩具,是以幼兒為主體、家長為主導、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具有自主式、體驗式、親子式的活動媒介,具備整合性、便捷性,不受空間限制的優(yōu)勢。

三、研究目標及內(nèi)容

研究目標:通過對大班幼兒家庭親子游戲包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分析整理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游戲時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的建議;指導家長在家庭中如何通過家庭游戲包開展游戲,促進親子游戲包的實施與推廣。研究內(nèi)容:以游戲包為切入口了解大班家園合作的現(xiàn)狀和家庭教育的需求、大班家庭“親子游戲包”的開發(fā)與使用情況、家長對親子游戲包的指導策略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大班幼兒在玩“家庭親子游戲包”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適宜的家庭指導策略。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整體構建大班“家庭親子游戲包”課程框架。立足《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視角,嘗試創(chuàng)設“A+B”式的項目架構體系,將“家庭親子游戲包”項目分為幼兒園和家庭兩個部分,形成相互統(tǒng)一又互為補充的關系。其中幼兒園部分按照幼兒年齡特點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各自包含八類區(qū)域游戲活動內(nèi)容。家庭部分分為“家園對話”“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設計”三大板塊。創(chuàng)設活動平臺有效架構大班“家庭親子游戲包”家園通道,當幼兒有游戲的愿望時,可以借助“家庭親子游戲包”的推廣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庭親子游戲包”便捷、不受空間限制的優(yōu)勢,讓幼兒園的游戲能有效地延伸到家庭中。另一方面,幼兒園立足“家庭親子游戲包”這個媒介,積極創(chuàng)設形式更多元的“游戲節(jié)”活動,如家庭游戲集市、家庭游戲微視頻展示、“游戲包”漂流活動等,讓游戲成為維系幼兒與家長之間愛的紐帶。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研究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游戲與大班幼兒發(fā)展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滲透游戲活動的相關研究,以此作為研究的基本依據(jù),使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前瞻性。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關注家長、幼兒在本研究中的需求、想法,適時調整研究方案與策略。觀察法:運用拍攝活動錄像等形式觀察并總結運用到家庭中的親子游戲包有哪些特點。首先從活動情感、動作技能、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四方面對孩子觀察。活動情感這一塊又細化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父母間的合作能力等;動作技能細分為動作是否正確、身體的靈活性等;思維能力分為靈感、想象、思考;語言表達則落點在語言標準化、朗誦連貫性、表達流暢性三個方面。選取五個家庭進行觀察,一個月觀察兩次,每次根據(jù)觀察情況在相應的欄目中記錄,一次觀察結束后再進行具體評析。實驗法:選取典型的家長親手制作的游戲包作品在幼兒園進行展示和推廣,最終形成一批體現(xiàn)課題研究特色、具有參考價值的作品案例。

五、課題的研究意義及價值

從幼兒看,“家庭親子游戲包”可以豐富大班親子游戲的內(nèi)容,鍛煉幼兒精細動作的發(fā)展,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從家長看,指導家長借助“家庭親子游戲包”這個媒介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能培養(yǎng)親子的感情。從幼兒園發(fā)展看,隨著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增多,家長整體素質較以往有所下降,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園游戲理念的貫徹。通過此項目的研究可以構建具有自主式、體驗式、親子式的“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模式來提高家長對幼兒游戲的認識和指導水平,在家園合作中為幼兒營造更完整、更優(yōu)質的游戲環(huán)境。

六、具體研究步驟

第一個月:收集開展大班“家庭親子游戲包”家庭指導策略的資料。第二個月:動員家長協(xié)助活動。第三個月:“你玩,我玩,大家玩”――大班“游戲包”漂流活動。第四個月:大班家庭游戲集市。第五個月:班級“游戲包”活動材料收集整理(包括班級及家庭兩部分)。第六個月:設計大班“家庭游戲包”指導說明書及調查表。第七個月:“我是小小創(chuàng)意家”――大班家庭游戲包設計大比拼。第八個月:家庭游戲微視頻展示。第九個月:完成本課題研究報告以及有關的專題論文等,鑒定實驗成果,完成收尾工作。

參考文獻:

親子游戲范文第4篇

爬高山

家長(主要指爸爸,下文同)躺在床或沙發(fā)上,雙腿伸直豎起斜靠在墻上。孩子先坐在家長的腹部,然后站起,順著家長的雙腿往上爬,直到爬不上去為止,接著,再順著腿部滑下來。此游戲有助于強化前庭刺激,促進全身肌肉的伸展。

滑滑梯

家長挺直身體斜靠在墻上,孩子站在家長的面前,由家長將其抱起至胸前,讓孩子順著家長的身體往下滑。此游戲可刺激前庭器官,促進身體保護能力及伸展行為的發(fā)展。

過小橋

家長坐在沙發(fā)上,雙腿伸直平放在茶幾上。要求孩子從茶幾上順著雙腿爬到沙發(fā)上。大一點兒的孩子可站在家長的雙腿上,抬頭挺胸,雙手伸平保持平衡,雙替向前,走到沙發(fā)上。此游戲有助于本體感覺的建立及平衡能力的加強。

搖搖床

把浴巾平放在床上,讓孩子坐在浴巾上,雙手抓緊浴巾的兩側。父母雙手抓住浴巾的兩頭兒,拎起浴巾,將孩子提起。父母相互配合左右晃動浴巾,讓孩子自己保持平衡。此游戲可調節(jié)前庭功能,發(fā)展平衡能力。注意,應選擇結實的浴巾進行練習。

小鳥飛

讓孩子俯臥,家長手臂前伸,掌心向上,托起孩子。孩子的雙臂上下抖動,做小鳥翅膀扇動狀。家長托著孩子,快速向前移動,讓孩子感受到飛翔的刺激。此游戲可強烈刺激前庭體系,使頭頸部肌肉同時收縮,促進身體保護能力及伸展行為的發(fā)展。

坐飛船

家長雙臂經(jīng)孩子腋下于胸前交叉,抱起孩子,原地旋轉3~4圈(讓孩子感受到旋轉的刺激,旋轉圈數(shù)可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增減),然后將其放下,要求其向前走。此游戲可促進前庭感覺的發(fā)展,提高平衡能力。

蕩秋千

家長彎腰,手臂伸直,雙手交叉。孩子坐在家長的手上,雙手抓住家長的手臂,以保持平衡。家長晃動手臂,使孩子搖晃。此游戲可促進身體協(xié)調能力及前庭感覺輸入的統(tǒng)合。

烏龜跑步

家長彎腰,四肢伸直,做爬行狀。孩子鉆進家長的身體下方,也做爬行狀。好似一大一小兩只烏龜疊在一起。維持此姿勢,家長與孩子開始跑步。此游戲可調節(jié)前庭感覺和觸覺,激發(fā)平衡反應,并促進脊髓及四肢的本體感覺發(fā)展。同時,由于爬行姿勢會給孩子帶來有別于以往的視覺刺激,因此,還可使整體感覺統(tǒng)合運作功能得到積極發(fā)展。

鉆山洞

家長彎腰,手臂伸直,雙手撐地,身體成弓形,孩子匍匐通過。此游戲可使孩子的身體與地面產(chǎn)生接觸刺激,并調節(jié)前庭感覺。

蹺蹺板

家長坐在沙發(fā)或凳子上,蹺起二郎腿。孩子坐在蹺起的小腿上,家長使勁顛動小腿,讓孩子上下、左右抖動,要求孩子自己保持平衡。此游戲適合兩歲以下的孩子,可調節(jié)前庭感覺,發(fā)展平衡能力。

大吊車

家長手臂伸直,雙手抓住孩子背部的衣服(或扎在孩子身上的布帶等),將孩子“吊”起,并輕微晃動,要求孩子將指定的東西用手抓起來。此游戲可強化前庭感覺,有利于全身肌肉的伸展,并促進身體運動的協(xié)調性。注意,游戲時應確保孩子的衣服或所扎布帶等的牢固度。

袋鼠跳

親子游戲范文第5篇

關鍵詞:父親參與;親子游戲;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3-0277-02

著名的幼教專家陳幗眉教授認為,家長對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養(yǎng)他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就是跟孩子做親子游戲。親子游戲是家庭內(nèi)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親子感情為基礎,以嬰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nèi)容,全方位開發(fā)孩子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chuàng)造、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幫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而進行的一種活動。[1]開展親子游戲,是家長與孩子的需要,也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父親角色理論也認為:父親在兒童成長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作為一個玩伴,父親的主要撫養(yǎng)行為是與兒童游戲。[2]但在傳統(tǒng)的研究中,探討父母在親子游戲過程中角色和作用時,通常是將父母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或者主要探討母親),但現(xiàn)實是父親擁有著區(qū)別與母親的性別角色和社會角色,男性的性別特征及其與兒童交往中顯示的獨特風格,使父親理所當然地成為兒童發(fā)展中的重要人物。

一、父親參與親子游戲的意義

(一)有利于兒童認知的發(fā)展

父親是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重要源泉。父親的性格、能力等獨特特點,特別是父親與兒童在交往上的獨特性,促進了兒童認知的發(fā)展。研究也證明:父親與兒童游戲的作用不能被母親行為所代替。[3]父親陪孩子玩耍時往往比母親更具新意,他們喜歡和孩子玩些嬉戲性游戲,如撓癢癢、追和跑、藏和躲或是帶有一定冒險性、異想天開的游戲,他會讓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肩頭,做飛機狀奔跑,這些游戲以觸覺和肢體運動為中心,會給孩子以更新奇的感受。從父親那兒,孩子能夠學到更豐富、廣闊的知識,也能更廣泛的認識自然和社會,并通過操作、探索、花樣變換多樣的玩法,使孩子逐步培養(yǎng)起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并發(fā)展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從而促進了兒童的認知發(fā)展。

(二)有利于兒童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父親參與親子游戲有助于親子之間安全依戀的形成,安全依戀與游戲中獲得的快樂體驗,往往會使孩子更活潑、勇敢、更有創(chuàng)新意識;使孩子更自尊、自信,責任感強,也更易與人接近,與人合作,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品質的發(fā)展。父親往往是男孩的模仿對象,父親表現(xiàn)出的自尊自信、堅毅執(zhí)著、勇敢正直、誠實無畏等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男孩子。而對女孩來說,與父親接觸,會使她們情緒更穩(wěn)定,并能在柔順的性格中增加自信、果斷、開明、堅強等優(yōu)良品質。[4]可見,父親對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源泉。

(三)有利于兒童社會交往技能的提高

父親比母親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去進行社交活動。父親成為孩子重要的游戲伙伴,能夠擴大孩子的交往范圍,豐富了孩子的社交內(nèi)容。父親能夠影響孩子的交往態(tài)度,使他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自信、活躍。另一方面,父親在與孩子的交往游戲中,較多采用平行、平等的形式。父親給予較多的鼓勵,給孩子更多的操縱和掌握交往過程的機會,促進了孩子交往技能的提高。在與父親的親子游戲中兒童也能學到一些行為準則,而且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對以后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父親參與親子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存在偏差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父親們也開始意識到與孩子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交往頻率最高的活動往往還是教孩子學數(shù)學、音樂、識字等,偏重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忽視了游戲的作用,認為游戲與教育孩子沒什么聯(lián)系,開展游戲是幼兒園的事,認識不到通過游戲可以發(fā)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或者密切親子關系。

即使父親與孩子游戲,與過去那種追求無拘無束的游戲相比,現(xiàn)在的這種游戲受到了更多“規(guī)定”的制約,承載了父親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給予過多的期望。孩子的游戲加入了更多的人為因素,父親呈現(xiàn)給孩子的游戲似乎總有一定的目的性,如益智、益腦,父親與孩子的游戲活動開始與智力開發(fā)的手段劃上等號。父親在與孩子游戲時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孩子本身需要什么,游戲能夠給孩子帶來什么,游戲對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則考慮的較少。

(二)游戲意識淡泊

在一項關于親子園游戲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親子園的游戲中90%甚至100%全是由母親、祖輩和保姆參與,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客觀原因是父親忙于養(yǎng)家糊口,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上,無暇照顧孩子。主觀原因是父親受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影響,認為看孩子是女人的事。[5]在新浪網(wǎng)的親子教育論壇上發(fā)起過一項題為“你在家都陪孩子做些什么?”的討論。有一個從事IT行業(yè)的父親這樣寫道:“大多數(shù)的情況,我沒有時間陪伴兒子,雖然同居一室,但是兒子很少有見到我睜眼的時候?!备鼊e說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游戲了。由此可見,目前多數(shù)父親的游戲意識淡薄,一直忙于工作,認識不到與孩子游戲的重要性,覺得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在愛孩子、關心孩子了,所以不能主動地抽時間陪孩子游戲。

(三))游戲經(jīng)驗匱缺

有些父親愿意與孩子游戲,但是由于對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不夠,不知道孩子在游戲時的某些特殊需求,不懂得孩子游戲的特點,只好憑自己的意愿來陪孩子玩。游戲的材料主要以購買現(xiàn)成的居多,自制的玩具較少,有些玩具由于玩的時間太久或者沒有新穎性,在與孩子游戲時,提不起孩子的興趣;父親與孩子經(jīng)常玩的是些戲嬉戲性游戲,內(nèi)容單一,同一種游戲玩的次數(shù)多了,便會使幼兒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不愿再玩;有的游戲角色需要父親投入一點,但父親礙于做家長的面子而不能深入的投入進去,父親扮演的角色不夠形象逼真,致使孩子的游戲熱情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愿與父親做游戲。

三、父親參與親子游戲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在親子游戲中滲透教育

父親參與孩子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認知、社會交往技能、個性品質等的發(fā)展,作為父親要更新以往的教育觀念,認為教孩子數(shù)學、識字、畫畫、音樂就是最重要的,偏重智力發(fā)展,忽視了游戲的作用,父親應該認識到積極參與孩子的游戲的重要性,父親可以在游戲中有目的的把知識技能及孩子品質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其中,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覺得有用的知識硬塞給孩子。

(二)增強游戲意識,創(chuàng)設親子游戲的環(huán)境

爸爸這個稱呼在孩子心里是什么?是漂亮的房子、汽車或高檔的玩具,還是情感和對孩子的理解?如果父親能仔細地聆聽孩子的心聲,你一定會聽到:爸爸,工作與我您更喜歡哪一個?我喜歡您像我一樣能在地上爬、玩水、玩泥,甚至把衣服弄得臟臟的,然后開心地抱在一起大笑。其實在孩子的心中他希望自己的父親能是一個自己喜歡的玩伴,能與自己一起分享游戲的快樂,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一邊置之不理。由此,作為父親應該更新觀念,充分地認識到父親的愛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提供物質需求上,還體現(xiàn)在精神和情感上的關懷和體貼,意識到游戲的重要性,抽出時間積極參與孩子的游戲并且積極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游戲的環(huán)境。

父親在家庭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游戲的環(huán)境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在家庭房屋的布置上父親應給孩子留有一席之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獨立的居室,這個小居室或小角落的布局應充分考慮兒童游戲的特點。

(三)了解兒童游戲的特點,積極參與親子游戲

從人的心理發(fā)展來看,幼兒期的主導心理活動是游戲。父親要參與孩子的游戲首先要了解孩子游戲的特點,進而激發(fā)孩子與父親游戲的樂趣。父親可以經(jīng)常地與孩子玩些創(chuàng)造性游戲(如角色扮演的游戲、搭積木等),這些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型人格,并開發(fā)智力。同時利用男性一般在體力和運動技能方面優(yōu)于女性的特點,多帶孩子到戶外玩些運動量較大的體育游戲,如玩球、騎車、游泳等,經(jīng)常的變換游戲玩法,提起孩子游戲的興趣。通常有父親的陪伴與指導,孩子往往玩得更積極、更投入,也更感到安全;在與孩子游戲中,利用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嚴感,幫助孩子建立游戲規(guī)則,尤其是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與行為習慣,為孩子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親子游戲時,父親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和興趣,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玩的游戲。要把孩子視為游戲的主人,讓孩子充分發(fā)揮其獨立能力。在游戲中扮演好角色,提高孩子游戲的熱情。父親也要根據(jù)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年齡特點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選擇玩具時要考慮到其教育意義與藝術性,并注意安全,物美價廉;也可以可給孩子提供一些不用的廢舊物品,如空飲料罐、空盒子、碎布、零碎毛線等,啟發(fā)孩子動手動腦,自己制作各種玩具,并用自制的各種玩具與孩子一起游戲,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與父親一起游戲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利民.倡導親子游戲的意義與策略[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

[2]趙娜.父親角色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Tamis―LeMonda CS.Conceptualizing fathers’roles:Playmates and More[J].Human development,2004,47(4):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