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國卷高考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07年全國卷Ⅰ的作文命題,與2006年全國卷Ⅰ一樣,采取的是新材料作文的命制思路。所謂“新材料作文”,是一種“以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它“把話題作文中的‘話題’與‘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與‘題目’(包括標題和話題)相比,‘材料’更貼近生活的原型,讓審題不是從‘題目’出發(fā),而是從‘材料’出發(fā),從而使試題更具開放性,更能啟動考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外就偏離題意”。
高考作文命題的原則之一是穩(wěn)中有變。今年全國卷Ⅰ試題之“變”,主要在于材料:由2006年卷Ⅰ的傳媒材料、卷Ⅱ的寓言故事材料,變?yōu)閳D畫材料。應該說,圖畫材料是高考作文久違的形式。
圖畫材料作文,首先要解決的是讀懂圖畫的寓意。面對上面這幅漫畫,畫面中的所有信息都應認真審視(包括題目“摔了一跤”,包括“出事了吧”的發(fā)問和這一問都是對倒地的孩子發(fā)出的,包括地上西瓜皮的含意等)。需要注意的是,漫畫展示的都是定格了的瞬間的情景;優(yōu)秀的漫畫作品,總是具有豐富的包孕性的??吹筋}目中的漫畫,我們自然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在孩子摔跤之前,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什么態(tài)度呢?根據(jù)“出事了吧”一語,可推斷三者都反對孩子“獨立行走”,都對孩子灌輸過“容易出事”的思想;只有如此,才會有“出事了吧”這一問。由此可見,漫畫旨意并不是什么“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學校、社會不能互相推卸責任,不能冷嘲熱諷”之類;而在于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積極培養(yǎng)青少年獨立自主的意識與能力,讓他們大膽地迎接人生風雨的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本題關注年輕一代的成長環(huán)境,貼近社會現(xiàn)實,貼近考生生活實際。因為可“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考生可說的話題非常廣泛,可選的角度也很多樣??蓳褚信e:
一、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角度看:人生旅程中遇到坎兒“摔了一跤”是常有的事,作為家長、學校、社會沒有必要放不下心、放不開手,而應鼓勵孩子跨過這道坎、堅強地站起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將“家庭”“學?!薄吧鐣辈环种鞔蔚匾灰粚憗?,容易導致筆墨分散;如果只從一個方面切入,可能更利于寫具體、說透徹。
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它的“新”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依據(jù)教育部國家考試中心余聞先生的說法,所謂“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種“以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它“把話題作文中的‘話題’與‘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牧稀c‘題目’相比,‘材料’更貼近生活的原型,讓審題不是從‘題目’出發(fā),而是從‘材料’出發(fā),從而使試題更具開放性,更能啟動考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外就偏離題意”。這種命題形式之“新”,主要表現(xiàn)在:“舊材料作文”所寫作文的主題、內容甚至文體都必須與材料的內容和形式一致,必須用好所給材料;而“新材料作文”則吸收了話題作文的優(yōu)點,“三自”原則給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發(fā)揮自己才能的空間,不過,與話題作文不同的是,它把話題隱含于所給材料之中,這就促使考生把關注的焦點由“話題”轉移到材料的“含意”,使高考作文更貼近生活,更貼時寫作的實際。
綜觀近三年全國卷的作文題目,不難看出這種命題形式的基本走勢:
一、從命題材料的形式看,其類型將日趨多樣化
近三年命題材料的形式,有寓言故事(2006年甲卷老鷹與烏鴉、2008年老鷹與幼龜)、媒體材料(2006全國乙卷關于讀書的網(wǎng)上調查)、圖畫材料(2007年全國甲卷“摔了一跤”)、現(xiàn)實材料(2007全國乙卷叢飛事跡和新課標卷法國化學家成功經(jīng)歷、2008年全國甲卷抗震救災和新課標卷母女的三次養(yǎng)鳥經(jīng)歷)等多種。本著“穩(wěn)中求變”的原則,高考作文中必然會出現(xiàn)更多的類型。劉國良主編的波波鳥名師大講堂《高考材料作文第一解讀》就將“新材料作文”分為寓意型、詩意型、象征型、圖文型、思辨型、感悟型等六種,可供考生復習時參考。
二、從命題切入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命題仍然會朝兩個方向掘進
一是引導考生關注外部世界及其與人類自身的關系問題;一是引導考生反觀自身,改造內部世界,重塑自我形象。
就第一個方向而言,作文命題必然會貼近社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很難想象,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將來能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關注時代,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考作文必然要承擔起重要的的導向作用。2007年全國甲卷“摔了一跤”,這個命題涉及的決不僅僅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么簡單,這里涉及的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且是應該引起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關注的青少年的成長教育的大問題。2008年全國甲卷“抗震救災”,這是一段時間內,中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無須贅述。因此提倡考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學校、家庭、社會發(fā)生的變化,特別是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真誠地與人交往,熱情地幫助別人,樂觀地面對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時,要時??纯措娨晥蠹?,關注時事動態(tài)。正所謂“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忌J真地積累鮮活的生活素材,因為只有生活才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啊!當然,也要廣泛閱讀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它們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如果能把從讀書中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與自身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相互闡發(fā)印證,那就更好。
就第二個方向而言,作文命題一方面必然注重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如2006年甲卷“老鷹與烏鴉”直接涉及模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問題,2007年新課標卷法國化學家成功的范例,向人昭示創(chuàng)造、機遇與執(zhí)著的關系。
另一方面注重塑造健全人格,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如2007全國乙卷叢飛事跡的材料,給考生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方面是叢飛無私救助貧困學生,另一方面是受助學生“沒面子”的“埋怨”;一方面是大學生忘恩負義的逃避,另一方面是小學生知恩圖報的捐獻。在這強烈的對比下,命題意圖是顯而易見的:倡導無私奉獻、知恩圖報,批評自私自利、忘恩負義??忌绻枷氲赖虏桓?,人格不健全,很難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自覺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在“教書”的同時肩負起“育人”的重任。要教育學生把“作文”與“做人”統(tǒng)一起來。文章決不僅僅是“作”出來的。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教自己的兒子寫詩時說過這樣的話:“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這“詩外的工夫”我想就是踏踏實實生活,認認真真做人,廣泛地積累生活,積累感悟,積累情感,博覽群書,狠下一番“長期積累”的工夫。古人論詩強調“詩言志”,“詩窮而后工”,道理也在這里。至于“詩內的工夫”,我想最多也只能占到三分。
目前考生作文存在嚴重的華而不實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我想,是考生割裂了生活與寫作的關系,認為文章就是“作”出來的,只要記一些好詞好句,臨時抓來用一下,裝點一下門面,給閱卷老師造成一個“有文采”的假象,就可以拿個不錯的分數(shù)。其實,2007年考試大綱作文部分早已經(jīng)將“詞語生動”“文句有意蘊”分別改為“用詞貼切”“文句有表現(xiàn)力”,說明研究人員對糾正這種錯誤的作文傾向所作出的積極努力。但這并沒引起考生的普遍注意。這就要求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教育他們堅持“以我手寫我心”,努力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來。只有這樣的作文,才更貼近我們寫作的實際,更符合作文命題的趨勢。
三、從命題的要求看,仍然是限制中有開放。限制在逐漸減少,切入點將更多
近三年的作文題目,也體現(xiàn)了全國卷“穩(wěn)中求變”的原則。在這三年中,作文的核心要求沒變,即“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過,2006年的“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在2007年和2008年卻被取消了。這說明作文的限制在減少,不再強求綜合材料的所有信息,不再強求“全面理解”,只要圍繞材料“含意”選取一個角度立意就行。這就意味著給予了考生更多的自由。
與限制減少相應的是考生立意的切入點更多。例如,2008年新課標卷母女三次養(yǎng)鳥經(jīng)歷的材料,可以選擇的大的角度就有慈善、環(huán)保、愛心、放生、自由等,而每個角度都可以得出多個立意角度,比如“慈善”,就可以得出“莫讓慈善變了味”“慈善不需要刻意的形式”“關愛生命是最大的慈善”“借慈善之名牟利讓人不齒”等子項。
中國,他有著老者古樸的褐色,風風雨雨,歲月打磨,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他站立著,將往昔記憶溫柔撫摸;中國,他有著老者沉默的智慧,經(jīng)年走過,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萬水,腳踏實地。
看長城,多少個風雨如磐的年頭,塞外的馬蹄不能將它踏破;冰冷的子彈不能將它擊倒。那是中華兒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磚一磚,千年壘砌,斗轉星移,青山不變。它沉默著佇立在高山之上,只為守護、撫平兒女們心底的浮躁與不安;只為凝視,東方的旭日升起,面對新的征程,人們啟步出發(fā)。
看絲綢之路,黃沙阻擋不住文明交融的沖動。張騫的駿馬應迎著朔風嘶鳴過;班超的筆下記錄著旅途的艱辛。長安繁華,塞外蒼涼。風沙過身,唯有腳步才可安撫內心,唯有腳步才可通向遠方。
看鄉(xiāng)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們依賴于自然,腳下的土地浸著豐獲的希望,屋頂?shù)脑鹿饧姆胖巫拥臍w心。這樣的夜晚只適合酣眠。
當老者轉身,中國,他有著嬰兒的熱情,時代正好,變數(shù)諸多,唯有不斷地探索、嘗試、突破,才能保持生長旺盛的活力。
長城的烽火狼煙已隨風雨散去,如今,只有白鴿飛過山頭,只有歷史鐫刻在人們心中。正因為走過坎坷之途,我們更加明白和平之可貴,我們也更加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
世界相接,沉睡了百年的絲綢之路再煥生機。前途依舊未知,但嬰兒的品質即在于探索,以及坦誠。列車取代了駿馬,互聯(lián)網(wǎng)取代了文字,但無論以何種姿態(tài),世界的東方與西方都在呼喚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
一個陽春白雪,一個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別,但她們站在一起,笑得燦爛:“不,我們都是中國!”
歷經(jīng)歲月洗禮,炮火紛飛,京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唱詞到唱腔,從服飾到妝容,她就像一個文化符號,使人說起中國,便有個黑臉的包公開始“哇呀呀呀”。而作為舞壇新秀,廣場舞的興起只在近幾年,但鮮明的節(jié)奏、簡單的動作使她迅速在大媽中流行,掀起了一股廣場舞熱。但無論是高雅的京劇抑或是通俗的廣場舞,不可否認的是,她們都給人以精神的愉悅享受。那么對高雅還是通俗的糾結就可放到一邊了。
偌大的廣場,有空地,有戲臺,臺上是水袖青衣,臺下是“動次達次”;臺上人沉浸在戲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憤,臺下人陶醉在曲中,或進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著臺上人搖頭晃腦、念念有詞,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著臺下人旋轉跳躍,舞步翩躚。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個人臉上都呈現(xiàn)笑意時,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國,有沉迷京劇的票友,也有喜愛跳舞的大媽,他們的審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沒必要爭吵、沒必要糾結,各人有各人的路。地廣物博的中國不敢故作清高,也不撒潑打滾,他推出京劇、廣場舞兩個姑娘,“誰喜歡跟誰玩兒就跟誰玩兒吧!”于是,他笑了,她笑了,大家都笑了。
當今世界發(fā)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現(xiàn)新的面貌,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的中國,其文化更是紛雜。古老的文化藝術與新興的娛樂活動仿佛勢不兩立,但中國以其融會貫通的包容心將兩者有機的統(tǒng)一了起來。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國這個泱泱大國不同的面貌罷了。
微信群里最活躍的是E君,他和當體育委員時一樣熱情。他發(fā)的信息日過數(shù)十條,視頻笑話調侃都會叫你忍俊不禁。據(jù)說他高考落榜之后步入社會,笑對人生,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現(xiàn)供職于某市艾滋病疾控中心,是艾滋病患者最真誠的朋友。
發(fā)言最少的是某集團董事長B君和某市副市長C君。即使節(jié)假日,大家討論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他倆也是禮節(jié)性的三言兩語,惜言如金。這種理性與淡定,依然是他們高中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修煉的結果,“禮賢下士”絕非他們的風格。
大伙印象最深的是班花Y,如今她已經(jīng)是影視圈里的名人,年近半百依然那么溫婉動人。當年,她曾經(jīng)是幾位男生的暗戀對象,高考落榜之后就與他們分道揚鑣。其實追到Y的,是一位相貌不揚學歷一般的男孩。當初幾位暗戀Y的高材生后悔不已,在微信群里有過軟綿綿酸溜溜的表白,但對于Y君來講,一笑了之,不削一顧。
群里常常聊起高考狀元A君。他高中入黨,可算是他們當中風光無限的人。前些年平步青云,政績顯赫。不幸的是,在競爭省委書記的過程中,被人檢舉巨額受賄,鋃鐺入獄。
相比之下,群里過得最棒的要數(shù)D君,因家庭貧困,不得不把錄取通知書深藏箱底,經(jīng)過多年打拼,終于在電子商務謀得一席之地,擁有多家網(wǎng)站,成了業(yè)內大名鼎鼎的人物。
自稱小人物的落榜生F君和X君,如今在省城有了自己的畫院和跆拳道館,育人無數(shù),小有名氣。
那個年代,高考就像一座獨木橋,有的人千方百計擠到夢寐以求的彼岸,以為高樓之下都是貧民窟;有的人沒擠過橋,卻無意成為時代風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