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生哲理名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我總是懷念遲墨衣服上花的精魂,懷念他如同撕裂的夕陽般的笑容。只是我的樂律,卻無法給我救贖,等待是一千年嗎?還是一萬年?
2、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3、那些綿延的戰(zhàn)火,溫度詛咒了沒一寸大地,洶涌的潮水翻涌上滾燙的堤岸,沿路沖刷,沿路焚毀。 那種孤單形影相隨。湮沒了一個又一個沉甸甸的黃昏。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你怎么知道我就不寂寞?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4、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
5、我終于發(fā)現自己看人的眼光太過簡單,我從來沒有去想面具下面是一張怎樣的面容,我總是直接把面具當做面孔來對待,卻忘記了笑臉面具下往往都是一張流著淚的臉。
6、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7、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
8、愛情,你的話是我的食糧,你的氣息是我的醇酒。
9、愛情只在深刻的、神秘的直觀世界中才能產生,才能存在。生兒育女不是愛情本身的事。()愛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夠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從這當中得到快樂。
10、愛情里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 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
11、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的幸福之后才能產生。
12、當你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你,當你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你,當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你,是你走得太快,還是我跟不上你的腳步,我們錯過了諾亞方舟,錯過了泰坦尼克號,錯過了一切的驚險與不驚險,我們還要繼續(xù)錯過,我不了解我的寂寞來自何方,但我真的感到寂寞。你也寂寞,世界上每個人都寂寞,只是大家的寂寞都不同吧。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的熱點”。關注社會、評論時政已成為現代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電視、網絡、報紙雜志、手機是其關注社會、關注時事的主要渠道。在2013年18道高考作文題中有6道直接取材于現實生活熱點,如北京卷的“科學家與文學家有關手機的對話”來自于央視訪談楊振寧教授與作家莫言有關手機的談話。因此,在復習備考中,考生要注意關注社會和生活,對社會、生活現象,要加強感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悟出生命、生活的真諦。另外還要注重細節(jié)??忌创虑橥⒅厥虑榈恼w輪廓,而忽視細節(jié),這常常會影響考生對社會、生活的深入思考。
二、辯證思維,彰顯深度
2013年高考作文題大都充滿哲理思辨,旨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彰顯崇高的社會價值觀。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生的作到“切合題意”“立意深刻”,這就需要考生運用辯證觀點,認真思考所給材料,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在緊張的復習備考中,考生要充分運用學過的辯證法,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作文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訓練,努力做到透過表面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同時,在平常的寫作訓練中,力爭抓住所給材料的本質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三、選好素材,提升品位
精心選用和合理使用素材是使文章內容豐富的重要方法。作文素材運用最重要的原則是運用得準確,在此基礎上,考生可以運用各種素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在運用素材表達觀點時要注意準確清晰,靈活多變,不僅要善于取舍材料,而且要學會分析材料。在選用材料時,考生要注意:活用教材中的素材,彰顯學以致用的能力;剖析時事素材,更能證明觀點的現實性和正確性;引用名人名句可以表達深刻的見解和人生智慧。
四、穩(wěn)中有變,不斷創(chuàng)新
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范圍定位在培養(yǎng)健康心理素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追求崇高思想境界等方面。按照“不可重復、不能怪誕、穩(wěn)重有變、變中有穩(wěn)”的命題規(guī)律,結合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筆者將命題點歸納為以下13個方面的內容,考生不妨圍繞這些萬變不離其宗的作文命題進行預習:
1.人生哲理,如冷熱、遠近、曲伸等。
2.人生觀、價值觀,如生命、奉獻、幸福等。
3.人與自然,如環(huán)保、自然對人的啟發(f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
4.學會認識,如認識自己、自然、人生、社會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智慧、自我等。
6.傳統(tǒng)美德,如禮貌、孝順、謙遜等。
7.現實生活,如貧富、生存、奮斗、堅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體觀念,如團結、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獨等。
11.人文關懷,如關愛老人、殘疾人、乞丐、農民工等。
的確,多讀、多背古詩詞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會帶來極大的益處,這比起記一些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作背景以及給其分段分層等內容來,不知要有用多少倍,常言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說明了古詩詞識記與積累頗為重要。作為中學生是一個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這一時期記熟記住的東西,往往一輩子難以忘記。幾年來,我在古詩詞教學中,努力探索了一些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效果還相當不錯。
首先,講究熟讀成誦。
在語文課前,可以利用上課預備鈴響后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或聽或讀,逐步熟悉所讀的詩詞,直至能慢慢背出。一般是第一次聽朗讀錄音;以讀準字音,之后在教師或科代表帶領下讓學生朗讀。有時,朗讀已經開始,而有的學生才剛進教室,或還要做課前準備而跟不上集體朗讀,這也無妨。通過聽別人讀同樣可以達到熟悉詩詞的目的。這樣,每周熟悉一首詩是不成問題的,許多學生將詩詞背出也就不是太難的事了。
做好朗讀指導,使朗讀有的放矢。古典詩詞的音樂之美來源于平仄的搭配,節(jié)奏的停連,韻律的悠揚,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在誦讀教學中,讓學生明確到詩歌語言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節(jié)奏、押韻、音調等幾個方面。在節(jié)奏方面,訓練學生學會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形式。一般來說,按表音節(jié)奏劃分多,按表意節(jié)奏劃分少。舉常見句式為例,如:四言句為兩個音節(ji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五言句為三個音節(ji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七言句為四個音節(ji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押韻則是使相關的詩句末尾的一個音節(jié)韻母相同或相似,以形成聲音的回環(huán)往復,產生復沓美;聲調的平仄搭配,以及雙聲、疊韻、疊字、疊句的恰當使用,也能求得音調的和諧。
其次,重視名句鑒賞。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須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其個人遭遇作一詳細介紹,從中獲悉作者的性情特點及寫作特色,這樣對于詩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體了,而且對情感的把握拿更準確,為詩歌的吟誦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梢哉f,充分了解詩歌寫作時的歷史背景,是進入詩歌意境的前提,也是進入詩歌意境的一把鑰匙。
在初步熟悉、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某首詩詞中名句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并說出詩句。如,教師描述:在我國遼闊蒼茫的大草原上,風吹過去,茂密的牧草因風吹而紛紛低下了頭,使得在草叢中吃草的牛羊顯露了出來。詩歌背得熟練的學生,馬上能夠說出“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詩句都是可以用形象的語言描述出意境而讓學生說出詩句來的。教師娓娓道來,學生如身臨其境,讀詩之樂、讀詩之美也盡在其中了。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這樣的詩句(當然是限于學過的或涉獵過的),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有的名句,可以通過告訴學生詩句所具有的內涵,來讓他們說出詩句。如唐代詩王灣《次北固山下》一詩中道出新舊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曹操抒發(fā)自己博襟的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中”;蘇軾詞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等等。另外,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等詩句都有深刻的含義,都可讓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在含義來復習鞏固。這樣,不僅記熟了名句,也理解了詩中所包含的意思。有的還可以由教師直接說出詩的題目、作者,讓學生說出名句,并說明為什么這是名句。如此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名句的能力。
第三、實踐據詩作畫。
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像出畫面,然后用圖畫來表達詩意。如李白的《望天門山》中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就很有可畫之意,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來據此作畫,看看他們各自對詩意的理解。最后,可以將好作品在教室里展出,供大家品評、觀賞;有較大缺點的作品也選一些讓學生們評議,找出其不足所在,分析其不足的原因。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們牢記了詩句,還鍛煉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更激起了他們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第四、研究表達技巧。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效果等。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詩詞韻》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唐詩、宋詞就是其中之一。
詩詞與中華漢字就像一對好姐妹,,總也分不開。中華漢字經歷了兩千多年漫長的演變過程。從遠古時期,聰明的人們發(fā)明了象形字,并在龜殼、堅硬的骨頭、象牙等上記錄,這就是甲骨文。有經過了許多年的演變,終于變成了如今的漢字。在古代,也有一些書法家的字流傳到了如今。如王羲之,他的草書豪放大方,具有英雄魂魄的氣質;歐陽修的楷書秀麗端莊,字中透出一股秀氣。這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好好繼承它。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魅力四射,慢慢品讀,細細咀嚼,便覺得余味留香,韻味十足。走進唐詩吧!去體驗古人的送別情懷,王維在渭城送元二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送杜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傳唱古今,汪倫送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使人感受到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去感受詩人常年在外的思鄉(xiāng)之情吧!李商隱因思念妻子,動筆寫下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白躺在床上,皎皎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他望月生情,寫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千古名句孺婦皆知,家喻戶曉;王維在異鄉(xiāng),重陽節(jié)到來時,心頭不禁生出了悲情,筆下便瀉出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讀了這幾句話,何人心上不涌起思念家鄉(xiāng)的傷感?
詩是古人抒緒的一種方式,我能在其中感受到詩人的心情;詩如畫,在那具有魅力的唐詩中,我們仿佛身在其中;詩富于哲學,聰明的古人在詩中蘊含了各種人生哲學,使讀者受用無窮。
說起唐詩,不得不提前宋詞。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寫得詞《聲聲慢》表現了她難以言傳的凄楚悲傷之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三句用一連串疊字表達了這種凄苦的心境,更是千古流傳。岳飛的《滿江紅》表現了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全詞都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蘇軾的《浣溪沙》蘊含著人生哲理,告訴我們要擁有樂觀闊達,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詞是我國的文化之一,不僅能說,還可以彈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詞,品味宋詞!
唐詩宋詞,歷史悠久,是我國的瑰寶,必定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深深地一筆。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祖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而感到驕傲!我們不僅要讀,還要品,更要讓我們去傳承它,保留它發(fā)出發(fā)出更燦爛的光芒!讓我們傳誦中華唐詩,流唱千年宋詞!
關鍵詞:國學 幼兒教育
國學經典教育只是幼兒園課程中的一部分,應該與幼兒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結合,科學理性地開展讀經教育。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如何與當下幼兒教育核心理念相結合,如何體現現代幼兒教育方法與國學經典教育內容的融合,成為當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問題。
一、國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我結合《綱要》的精神,根據幼兒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有效地將國學經典教育幼兒園課程整合起來,從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國學經典教育實施體系,使國學經典教育成楹⒆擁囊恢擲秩ぁO紙教學心得與同行分享交流。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在開展幼兒國學經典活動時,我堅持古為今用,挖掘潛在的積極因素,用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來童蒙養(yǎng)正,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經常很晚才上學,家長生氣的跟我說這幾天早上起床他總是磨磨蹭蹭的,還鬧著不洗手,不刷牙洗臉,于是我抓住契機,將《弟子規(guī)》納入健康教育。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我將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也達到強化復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國學故事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蘊含中國經典文化要義的故事的敘述,讓幼兒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國經典文化。國學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蘊含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科學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軀干上的一個有機活體。由于一些國學經典作品的句子很長,讀起來拗口,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創(chuàng)編節(jié)奏,讓幼兒在節(jié)奏中輕松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在國際多元文化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這新一代國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上,我認為:如何建立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的國學經典教育實施體系,更好的發(fā)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讓中華的優(yōu)秀文化凝聚為幼兒持續(xù)發(fā)展的底蘊,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問題。今后在實踐中,我將鍥而不舍,積極探索國學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傳承中發(fā)展,在感悟中創(chuàng)新,最終探索出符合國情和時代特點的國學教育理念,以促進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園的發(fā)展。幼兒園里學習國學,應根據幼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幼兒學習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yǎng)與訓練,主要在于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來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聽、讀是基礎,“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敝^讀得熟,則不待解釋,自曉其義也。盡管幼兒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范讀,幼兒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還是有利于幼兒理解作者抒發(fā)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huán)境,豐富幼兒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fā)展,使幼兒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
二、國學啟蒙教育開展的路徑
1.以樂為先,由古而知今。從古代教育思想中探索現代化教育精神,我們得到了“以樂教為基礎的,集合了詩書禮樂等方面的國學啟蒙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的教學內容有每天固定十五分鐘朗誦經典文學,將我國的古典音樂滲透到家庭和學校中,讓學生每天欣賞古典音樂三十分鐘,把教學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快樂生活的同時學習國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熏陶,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溫和性情、健康身心,使其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擅于將壓力轉變?yōu)樯钪腔?,將繁瑣的生活過得和諧。
2.組織游戲,領悟國學內涵。老師可以依據年齡的大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并且每個星期要求各階段的孩子參加1-2次專項活動。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游戲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能夠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的力量及積極的心態(tài)。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們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以此來實現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目的,作為老師不僅要帶領孩子們朗誦經典,關鍵的是要安排科學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教育。例如,老師可以依據《弟子規(guī)》的內容,設置《出門》、《回家》等游戲,讓孩子們切實體會《弟子規(guī)》中所倡導的傳統(tǒng)美德。
3.每周一詩,在文化中浸染。每周固定學習一定量的知識,鼓勵兒童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做到背誦詩詞,背誦名言名句,積累豐富的關于傳統(tǒng)美德的詩句,讓孩子們在背誦的同時思考,在思考中進步,把名言名句、經典詩句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3]。并且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一個以詩為背景的校園氛圍,讓孩子們時時刻刻沉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生命就是一幅畫卷,有了傳統(tǒng)文化的點綴,這幅畫卷才會絢爛多彩。文化和美是緊密聯(lián)系的,懂得美才能具有高潔的品質,孩子們在閱讀詩文的同時對世界有了深刻的認知,真善美在孩子們的心中便長成了參天大樹。
4.環(huán)境建設,營造國學氛圍。努力進行環(huán)境建設,創(chuàng)造濃厚的國學啟蒙教育文化氛圍。一是創(chuàng)造家庭音樂和詩文環(huán)境,將我國的經典音樂與生活結合起來,關鍵是聆聽。家長可以在每天的清晨、睡前為孩子播放古典音樂,讓孩子在這樣的音樂環(huán)境中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之做到注意力集中、能夠自我控制,并養(yǎng)成溫和性情。二是創(chuàng)造校園音樂環(huán)境,在下課和放學期間為孩子播放古典音樂,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放松,還能夠創(chuàng)造國學啟蒙的氛圍,讓孩子在這樣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形成影響。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國學經典教育的征程上,我們取得的些許成績只能算是剛剛起步。我們明白讀國學經典,能助人修身怡心,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品國學經典,能讓今人以圣人為師,汲取歷經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